本文目录一览:
1、002625
多次调整募投项目、大股东频繁减持都把光启技术(002625.SZ)推上了风口浪尖。
7月21日,光启技术(002625.SZ)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西藏映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西藏映邦)及其一致行动人深圳光启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光启空间)近一个月累计减持比例已超过1%。
据此测算,二者共套现4.2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大股东频繁减持的另一面是光启技术还在频繁变更募投项目。
日前,光启技术发布公告称将变更募投项目,将10亿元的募资额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并终止了建设多年的部分项目。
这已是光启技术第五次调整募投项目,距离其上次变更仅一年有余。频繁的变更也引发了监管层的关注。随后深交所便发函,要求光启技术解释前后两次使用募资额*补充流动资金的合理性。
信风(ID:TradeWind01)曾就此致电光启技术,其工作人员回应称需要请示领导。截至发稿前,信风(ID:TradeWind01)尚未收到回复。
作为一家军用超材料企业,光启技术近年来业绩增长颇丰。其2021年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9亿元、2.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01%、66.25%。
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募投项目的几经变更,导致光启技术的账上仍有大量未被使用的募资金额。截至2021年年末,光启技术的39.05亿元的闲置募资额均被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占募资总额比例高达57.11%。而2021年其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已达1.6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近2成。
手握大额现金、募投项目建设缓慢的情况下,光启技术此番补流计划引起了许多市场人士的不满,有投资者对其超材料业务的成长性也提出了质疑。
五年变更五次
发端于2017年的一次定增改变了光启技术的业务发展方向。
2017年2月,西藏映邦、光启空间等公司以7.15元/股认购了光启技术发行的9.67亿股,合计持股比例达76.27%。
光启技术总共募集68.38亿元。
在募集之初,相关款项被指定用于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产业化项目(下称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建设的募资额分别为54.54亿元、14.40亿元。
通过此次再融资,西藏映邦凭借42.60%的持股比例成为了光启技术的控股股东,而西藏映邦背后的操盘人刘若鹏也一跃成为光启技术的实控人。
彼时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的光启技术并未有超材料行业基础,而刘若鹏为了让光启技术能够具备实施相关募投项目的能力,便通过下属公司以*无偿许可的形式将其所持有的相关专利注入光启技术,与此同时其相关的研发团队等也都进入光启技术旗下的公司,保证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
至此,超材料军品成为光启技术的主要业务——2021年,光启技术实现营业收入8.59亿元,其中超材料业务实现6.12亿元收入,占比达71.25%。
据了解,超材料的电磁隐身功能可被应用于隐形飞机等领域。光启技术的总经理赵治亚在今年的业绩说明会上曾公开表示:“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完成了从0到1的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开创了超材料的设计、制造、检测的全产业链体系。公司是国内*一家将超材料技术产业化,并大规模应用于*装备领域的公司”。
正是光启技术的业务所赋予的想象,也让市场对其屡次变更募投项目颇为关注。
2017年完成再融资后,光启技术累计变更募投项目达5次之多,其中涉及实施主体、募集金额、完成期限等诸多要素的变更,甚至还有部分项目出现被终止的情况。而变更缘由包括业务发展需要、外部环境的不可抗力因素等。
其中尤以2019年5月的变更调整幅度较大。彼时光启技术终止产业化项目的建设,转而新建709基地以及沈阳光启*装备产业园,分别投入资金14.86亿元、3.64亿元,同时补充10亿元的流动资金。
709基地、沈阳光启*装备产业园项目的建设缘于光启技术超材料业务的快速发展——2018年该业务实现了1.34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速高达330.75%,并且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也从一年前的8.20%提升至28.93%。
超材料业务的前景让光启技术看到发展的机会,其在公告中曾表示:“鉴于公司超材料军品业务发展快速且公司现有超材料*装备产能不足,公司认为现阶段应优先重点发展超材料*装备业务,以响应国家强军号召。”
2021年4月再次调整募投项目则是“情非所愿”。受到深圳地铁修建的影响,光启技术的运营中心、信息化等项目所在地无法进行施工,只能将实施期限延期至2023年年底。
近40亿募资流向理财
光启技术屡次调整募投用途,也让相关项目建设的速度颇为缓慢。
截至2022年3月底,光启技术的709基地投资进度为43%,而沈阳光启*装备产业园、运营中心等多个项目的投资进度仅为个位数。
这也造成光启技术的募资其实未被真正投入至项目建设中。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光启技术5年前募集的68.38亿元资金中,仅有不到三成的资金被使用,若将此前的10亿元补流资金扣除,则光启技术实际投入的募资金额仅为7.72亿元,占募资总额的比例仅为11.29%。
屡次变更募投项目也让闲置资金的规模持续扩大。去年4月,第四次变更募投项目后其仍有10.33亿元“无用武之地”,被归为闲置募集资金。
今年7月,光启技术开始第五次募投项目的变更,其计划将*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从10亿元提升至20亿元,并终止运营中心、信息化以及沈阳光启*装备产业园项目。
此举让光启技术的闲置募集资金超过了20亿元。
对于闲置募集资金的“新去处”,光启技术表示将尽快筹划新项目,但是并未有明确的时间表。
这意味着,截至2021年年底,光启技术仍存在不低于39.05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以理财形式“空转”的情形,占募资总额比重达57.11%,并且给其带来了不菲的利息收入。
光启技术2021年从理财产品中一共获得1.61亿元的利息收入,若将利息收入直接扣除,则光启技术实际上的归母净利润仅为1.11亿元。
一位北京的财务人士表示:“公司投资于理财产品产生的收益会使净利润增加,但是这部分利润不属于经营性利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以净利润这个指标来表示公司的经营状况。光启技术将账面上大量的银行存款用于购买结构性存款以获取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利息收入,结构性存款产生的利息收入在财务报表中计入经营性利润,这也导致投资者在看光启技术财务报表的时候有可能会被误导。”
而“挤出”利息收入在业绩中存在的水分会发现,光启技术的估值水平也将受到影响。
截至7月21日,光启技术的市盈率为146.62倍,若直接将1.61亿元的利息收入扣除,则光启技术的市盈率为363.40倍。
事实上,对于光启技术投资进度缓慢、两次补流的行为,深交所也提出了质疑:“请结合公司货币资金、营运资金需求、资产负债及现金流量等情况,详细分析说明先后两次使用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合理性。”
从公开数据来看,若将未被使用的募资额扣除,则光启技术的货币资金仍旧较为充足。
截至2021年年年底,光启技术的货币资金为54.81亿元,扣掉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金额51.74亿元,则其所持有的货币资金仍有3.13亿元。
募投频调过程的监管难题
对于频繁变更募投项目的行为,部分学者认为需要理性看待,不过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却有待商榷。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金融学教授张宗新对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我认为这个问题要理性地进行分析。因为最近这两年变更有合理之处,一个方面,这两年经济环境变化比较大,有些项目论证过程如果比较久、周期比较长的话,那么经过一到两年的时间发生变化是有可能的,这是有合理之处。理财、补充流动资金这个就值得商榷了,因为他们本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那是要投资实体经济的,结果它又回到了这个金融市场。”
而由于目前监管层对于变更募投项目的管理较为宽松,大多数公司只要股东大会通过后便可实施,上述人士也建议应该注重事前监管。
“从我的角度,建议监管部门在审核的过程中需要看这些公司是不是缺钱,另一方面就是说是不是真的把这个融的钱流向了实体经济,这是一个基本的导向。”张宗新表示。
不过也有投行人士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一位深圳的投行人士表示:“这是市场行为,企业融到钱了,只要股东大会同意,他有这个权利决定募投项目的用途。监管层不应该做出过多的限制。没违法的话,就不应该过多限制企业的行为”。
即便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大股东凭借较高的持股比例在企业中明显具有较强的话语权,频繁变更募投项目补充流动资金,不仅可能违背彼时募资的初心,而且对中小股东而言或也是一种利益的侵占。
一位北京的投行人士建议光启技术可以将手中的闲置资金用于回购公司的股份,回馈股民。
对于这一观点,张宗新则认为基于中国的现实情况很难推行:“美国资本市场的股份回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通过回购一个方面可以提升公司的价值,另一个方面股票下跌的时候,可以稳定股价。中国,尤其是民企,很多都是没有这个动力的,他更多的动力是套现,所以中国的法规对于大股东的减持反而是限制比较多的。”
从数据上来看也确实如此,光启技术的大股东西藏映邦及其一致行动人光启空间目前仍在持续减持。截至2022年6月21日,西藏映邦已经减持0.25亿股,减持比例为1.17%,累计套现金额高达4.23亿元。
与其它公司掌舵人喜欢体外布局实体产业不同,曹仁贤更热衷于股权投资,当前其持有8家股权类公司股份。在体外布局股权资产之际,阳关电源也“照顾”了曹仁贤的“生意”,为其投资的股权公司“输送”营收。从时间线来看,曹仁贤是在近两年加快股权投资步伐,而这两年也正是阳光电源“腾飞”的时间段,自2019年以来,阳光电源的股价涨了十多倍,也从百亿左右市值的小企业变为2000亿的大白马。
实控人布局体外资产已屡见不鲜。
8月17日,企查查数据显示,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出现在了平阳中肃创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合伙人备案变更记录中,信息显示,这家私募成立于2020年11月份,投资项目为共计3个,分别是晟泰克、嘉东光学、高迈新能源,其中嘉东光学在已从新三板退市。
事实上,曹仁贤的体外资产不止于此,其还持股7家私募股权公司股权。作为一家市值2000亿的*,曹仁贤不仅热衷于投资,甚至还“特意”拜会过高瓴张磊。
热衷私募股权,上市公司为体外资产“输送”营收
与其它掌舵人喜欢体外布局实体产业不同,曹仁贤更热衷于股权投资。
企查查显示,曹仁贤与7家私募股权公司关系匪浅。具体来看,这7家分别是合肥仁创投资管理中心、合肥科讯连山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平阳中肃创赢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合肥连山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合肥二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上海中肃创庆投资中心、平阳中肃创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曹仁贤对上述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是98.66%、7.69%、18.5%、22%、99.99%、9.43%。而中肃创玺股权比例未公示。
上述与之关联的机构中,合肥科讯连山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由安徽讯飞产业投资持股19.23%,而后者由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持股38.55%。
与此同时,合肥连山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同样出现了科大讯飞的身影。企查查显示,其持股比例为22%。
值得一提的是,阳光电源还为合肥仁创投资管理中心发展出了不少力。根据阳光电源今年4月份的公告,合肥仁创两家子公司还与阳光电源有过关联交易。今年4月份,阳光电源公告2022年阳光电源拟向仁卓智能采购商品,预计不超过2.5亿元;预计向仁洁智能销售商品预计总金额不超过 3,276 万元、销售原材料预计总金额不超过 200 万元。
不过,上述投资机构多成立在2020年,且投资标的较少,仅有3个。
事实上,体外布局者不在少数,比如捷越联合实控人马晓军、袁成龙、王晓婷体外就有很多个人持股的投资公司,如德辉投资,德辉天恒,万辉创投。
曹仁贤如此钟情股权投资,也有迹可循。2021年1月,从安徽省合肥市来京的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发了一条朋友圈,文字为“拜会了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配图为自己与张磊的合照。
有意思的是,就在2021年2月,天津礼仁入股阳光电源,持股90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62%,位列第九大流通股东。不过当年二季度,天津礼仁便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东。
曹仁贤其人,“擅长”做减法
曹仁贤的股权投资时间点在一定程度上与阳光电源在资本市场上“腾飞”时间相吻合。
如今在资本市场纵横的曹仁贤此前只是安徽的一个教师。将时间拨回1997年,彼时的曹仁贤面对“可再生能源”无限前景,毅然决定下海。然而,当时的新能源尚处在萌芽期,并不能得到投资机构的认同。
东拼西凑50万元,其在一家澡堂旁租下个不足20平米的屋子,成立了阳光能源,谁也想不到当时的“小作坊”会成为后来的千亿大白马。
曹仁贤一开始把目光锁定在了离网逆变器——一种极为冷僻的设备,逆变器成本占比仅8%-10%,是光伏系统的大脑,更是其专长所在。
不过,当时国内内光伏市场还未兴起,阳光电源可谓是步履艰难。曹仁贤回忆,为了生存,早期他只能先做一些传统的电源产品,比如应急电源、开关电源等,来为开发光伏和风能逆变器积累资金。
转折也悄然而至。2003年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并网逆变器被阳光电源研制出,这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两年后,整个新能源产业迎来井喷,热钱涌动,阳关电源也迎来其黄金岁月。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其营收分别为1亿元、1.8亿元、5.99亿元,后两年的净利同比变动分别为79.46%、232.17%。
一年后,曹仁贤将阳光电源带入了资本市场,彼时其市值为60亿元。
然而随着资本喧嚣的光伏行业竞争白热化,多个颇有盛名的企业倒在路上,比如尚德、赛维、超日等,作为行业先行者的阳光电源也被波及。2012年,其归母净利润为7280.17万元,同比变动-57.81% 。
对于艰难却依旧能活下来的原因,或是因为曹仁贤此前果敢的举动。据悉,2004年至2008年间,为了集中优势做好新能源电源设备,他陆续砍掉已经赚钱的传统电源项目。
曹仁贤也为认为,能在一众企业中活下来,靠的就是专业和专注。
熬过艰难后,曹仁贤带领下的阳光电源再次等到了光辉岁月。
2012年起,阳光电源的营收收入就一直稳定增长,从当年的10.83亿,增长到2020年的192.86亿,8年间涨了12倍。
而在上述期间,曹仁贤依旧选择做减法。据悉,2019年至2020年,由于光伏电站站项目投资金额大、周期短,因此其多次将与电站有关的资产出售。
与此同时,新能源大行其道。根据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将达到522.5万辆,同比增长47.2%。2023年以后随着补贴退坡,市场将回落到较为平稳的增长水平,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1299万辆,2021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R)约为38%。
轻装上阵,叠加搭上新能源风口的阳光电源身价暴涨。而掌舵人曹仁贤也在2021年凭借540亿元财富成为新一代安徽首富。
备受各路资金宠爱
如今曹仁贤掌舵下的阳光电源早已成为各路资金争抢的标的。
站到风口的阳光电源业绩一路水涨船高。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第一季度,其营收分别为 130.03亿元、192.86亿元、241.37亿元、45.68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25.41%、48.31% 、25.15%;同期应对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3亿元、19.54亿元、15.83亿元、4.11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10.24%、118.96%、-19.01%、6.26%。
股价更是如旱地拔葱般上涨,从2019年年初的8.57元/股涨至如今的135元/股,期间*价一度冲至179.94元/股,期间涨幅超过1433%。
二级市场的表现亮眼,自然也成了机构的心头好。有着“聪明资金”之称的北上资金自2021年四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加仓。
公募基金也不甘落后,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年末,共有679只公募基金持有阳光电源,2021年年末,共有1148只公募基金持有该上市公司。
其中,广发基金是忠实追随者。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12日,顶流刘格菘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A、广发双擎升级混合A为上市公司第五、八、九大流通股东,持股数量分别为1239.31万股、1146.89万股、1119.08万股,持仓市值为47亿元。
此外,广发基金的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股票A也同样以1327.76万位列阳光电源的第四大流通股东。从持仓数据来看,广发基金4只基金早在2021年二季度进入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之列。
备受各路资金追捧的同时,机构对阳光调研热情也空前高涨。今年4月下旬,阳光电源接受了7家机构调研。其中证券公司5家,资产管理公司1家,基金管理公司1家,其中包括2020年新财富新能源和电力设备*分析师东吴证券曾朵红。
证券代码:002625 证券简称:光启技术 公告编号:2020-128
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股东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特别提示:
1、 本次权益变动属于股东持股比例减少,不触及要约收购。
2、 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3、 本次权益变动后,达孜县鹏欣环球资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孜鹏欣”)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已由8.30%降低至5.00%。
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0年8月27日收到公司股东达孜鹏欣出具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现将其有关权益变动情况公告
一、本次权益变动基本情况
本次权益变动之前,达孜鹏欣持有公司178,821,87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30%。本次权益变动之后,达孜鹏欣持有公司107,729,41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0%。具体变动情况
1、股东股份变动情况
■
2、股东股份变动前后持股情况
■
二、相关承诺及履行情况
达孜鹏欣在公司2015年度非公开发行中出具以下承诺:
1、限售承诺:本次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其认购的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份。
2、关于持股意向及减持意向的承诺:自承诺函出具之日起至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完成后六个月无减持本公司股票的计划。
达孜鹏欣严格遵守了在公司2015年度非公开发行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未出现违反承诺的行为。
三、其他相关说明
1、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2、本次权益变动具体内容详见本公司于2020年8月28日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特此公告。
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二〇二〇年八月二十八日
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上市公司名称: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上市地点:深圳证券交易所
股票简称:光启技术
股票代码:002625
信息披露义务人:达孜县鹏欣环球资源投资有限公司
住所:达孜工业园区创业基地大楼2-12-04A
通讯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股份变动性质:减少
签署日期:2020年8月27日
信息披露义务人声明
一、本报告书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5号——权益变动报告书》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编写。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规定,本报告书已全面披露信息披露义务人在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启技术”)拥有权益的股份。截至本报告书签署之日,除本报告书披露的持股信息外,信息披露义务人没有通过任何其他方式在光启技术拥有权益。
三、信息披露义务人签署本报告已获得必要的授权和批准,其履行亦不违反信息披露义务人章程或内部规则中的任何条款,或与之相冲突。
四、本次权益变动是根据本报告书所载明的资料进行的。除信息披露义务人外,没有委托或者授权任何其他人提供未在本报告书中列载的信息和对本报告书做出任何解释或者说明。
六、信息披露义务人承诺本报告书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释义
除非特别说明,以下简称在本报告书中含义
■
第二节 信息披露义务人介绍
一、信息披露义务人基本情况
(一)信息披露义务人基本情况
■
(二)信息披露义务人股权关系图
截至本报告签署之日,信息披露义务人与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股权控制关系图
■
二、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董事及其主要负责人情况
截至本报告书签署日,信息披露义务人达孜县鹏欣环球资源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及其主要负责人情况
■
三、信息披露义务人在境内、境外其他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或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5%的情况
截至本报告书签署之日,信息披露义务人没有在境内、境外其他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或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5%的情况。
第三节 持股目的
本次权益变动的目的:个人资产管理
信息披露义务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减持光启技术股份,后续进一步减持将严格按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相应的报告义务。
第四节 权益变动方式
一、信息披露义务人权益变动情况
本次权益变动之前,信息披露义务人持有光启技术178,821,878股,占光启技术总股本的8.30%。本次权益变动之后,信息披露义务人持有光启技术107,729,410股,占光启技术总股本的5.00%。具体变动情况
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信息披露义务人作出该公告后3日内,不得再行买卖公司的股票。
二、本次权益变动相关股份的权利限制
截止本报告书签署日,信息披露义务人持有公司股份107,729,410股,均为无限售流通股。信息披露义务人已累计质押94,23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37%。
三、信息披露义务人承诺及履行情况
信息披露义务人在本公司2015年度非公开发行中出具了以下承诺:
1、股份限售承诺:本次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其认购的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份。
信息披露义务人严格遵守了在公司2015年度非公开发行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未出现违反承诺的行为。
第五节 前六个月内买卖光启技术股票的情况
信息披露义务人在权益变动发生之日前6个月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大宗交易以及集中竞价买卖公司股票的具体情况
■
第六节 其他重大事项
截至本报告书签署日,信息披露义务人已按有关规定对本次权益变动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如实披露,不存在根据法律适用以及为避免对本报告书内容产生误解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披露而未披露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七节 备查文件
一、信息披露义务人身份证明文件。
二、信息披露义务人签署的本报告书。
备查文件备置地点:
1、 本报告书及备查文件备置于光启技术董事会办公室
2、 联系人:张玮皓
3、 电话:0755-86561658
4、 传真:0755-86320977
信息披露义务人声明
本信息披露义务人承诺本报告书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信息披露义务人:
(盖章):达孜县鹏欣环球资源投资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签字):
王璐
年 月 日
附表: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广州普法 “熟人”告诉你,投资“养老项目”一本万利,你会怎么做?“专家”说“神药”包治百病是真的?……尽管警方常提醒广大老年人防范诈骗,但由于获取信息渠道较少,还是有老年人陷入上述种种诈骗套路。单是养老诈骗案件,据公安部统计,2017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养老诈骗案件4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万余名。 普法君汇总了近期诈骗案例,它们或是瞄准老年人的“老招数”,或是披上防疫“外衣”的翻新骗局。如何“揪出”诈骗套路,守住钱袋子?赶紧来看看! 案例一: 遭遇“冒充公检法” 老夫妇险些丢掉508万元积蓄 日前,广州越秀区一位年近80岁的婆婆,接到冒充“某某通讯管理局”的诈骗电话,对方以其“涉嫌违法”要求配合公安调查为由,将电话转到“某市公安局”。她打开对方发送的链接,看到有自己名字和头像的“通缉令”,将情况告诉七旬老伴后,二老都对对方的“警察”身份深信不疑。 婆婆被要求对所有人保密,为向对方证明所谓的资金来源合法性,她按对方指引将名下所有存款共508万元归集到同一张银行卡内,还开通了手机银行等网上业务,一直和骗子保持联系。 4月30日下午,越秀区反诈中心通过96110劝阻专线联系老人,但二老电话均无法打通。判断事主或被“深度洗脑”,越秀区流花派出所民警迅速上门阻止,但婆婆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内,其老伴则坚称妻子没有接到诈骗电话,听了越秀区反诈中心的电话劝说,还有些不耐烦。 在确保两老在民警视线范围、不操作手机的同时,越秀区反诈中心联系上两老的儿子。得知儿子要回家,加上民警的劝说,两老才慢慢放下戒心,最终得以守住一生积蓄,没有进行下一步转账操作。(点击右边文字回顾更多内容→这种电话千万别信!八旬老人被“深度洗脑”,差点转账500多万元……) 提醒: 公检法机关没有“电话笔录”“安全账户”,凡是以自证清白、配合调查为由,要求*保密、归集资金、开通网银、上网查看“通缉令”“逮捕令”的,都是骗子!陌生电话要求转账汇款的不轻信!96110是全国反诈劝阻专线,96110的来电请及时接听。 案例二: 主动点开链接下载不明App 险被“钓鱼诈骗” “我母亲好像被人诈骗了,怎么办?”4月19日,珠海的陈女士带着母亲来到翠香派出所山场警务室求助。原来,4月18日,陈女士母亲收到一条冒充“xx银行”的短信,称其可申请298000元额度的备用金,便点开了短信内的链接下载了链接内的App,陈女士想起曾看过类似的反诈骗宣传案例,怀疑母亲被骗。 了解情况后,民警马上联系银行,幸好老人银行卡内的钱并没有损失,后帮老人卸载了诈骗App并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据了解,老人遇到的是钓鱼诈骗。此类诈骗短信内有一个仿冒正规官网的钓鱼网站链接或诈骗App下载链接,通过积分兑换、网络贷款、中奖信息等形式诱骗点击。 提醒: 收到可疑短信,尤其提醒有网贷、中奖等信息,要仔细辨别,*直接删除。不明网址链接不点击,来历不明的App不下载! 案例三: 轻信“00”开头的客服电话 损失33万余元 根据工信部有关规定,境外电话进入我国通信网络时,必须在主叫号码前添加国际冠字“00”(部分手机将“00”翻译为“+”),且严禁删除该冠字。 日前,李女士就接到号码为“002625****”的来电,对方自称是购物平台客服,因错把李女士的账户开通为代理商,将导致每月扣款500元,若要取消代理商手续,就要听从指引。 李女士轻信了对方,将银行卡内的存款转到对方指定账户,对方拒不退还,将其拉黑,李女士这才发现被骗,损失33万余元。 提醒: 注意!新型涉疫骗局 实则都是老套路! 在大家齐心抗疫时 却有骗子 打起了流调电话 和防疫短信的主意 广东已有人中招! 这些涉疫情骗局 虽披上“防疫”外衣 实质仍是老套路 01 “流调人员”怀疑 你有来历不明的资金? 4月7日,佛山南海区一女子接到自称是某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电话,说她在上海某医院接触过新冠肺炎确诊者。 事主没去过上海,对方称她的身份证被一171开头的电话号码绑定,该号码主人接触过确诊病例,还利用她的身份信息实施诈骗,怀疑她名下的银行卡有来历不明的资金。 为自证清白,事主按照对方要求,将资金全转到一张银行卡,并将卡号、密码及收到的验证码告诉对方,最终被转走9万元。 划重点: 这与上文的第一个案例一样,是“冒充公检法”诈骗。 02 “疾控中心” 让你冻结银行账户? 3月27日,佛山南海区的李小姐报案称,其接到一个自称是“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说其身份信息被人冒用进入医院登记看病,现有确诊病例,要求李小姐居家隔离。 随后,对方称李小姐的信息可能泄露,可以将名下的银行账户冻结。信以为真的李小姐按要求操作后被骗50000元。 划重点: 流调人员怎么会询问你的资产情况,还要你提供银行卡信息呢?这和“冒充公检法”诈骗背后的套路是类似的。 03 快递“阳性”可理赔 但要下载App? 3月28日,佛山顺德区的何小姐报案称,当天接到一个以“00”开头的电话,对方自称是“电商客服”,说其快递包裹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可申请理赔。何小姐答应后,按指示下载了指定App并完成注册,最终被骗9119.11元。 划重点: 这和第三个案例一样,是境外来电诈骗。大家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的流调电话多为本地固话或国内手机号,不显示归属地或归属地显示“未知”又或是国际来电却自称“流调人员”的,千万别信! 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保持理智与清醒 警惕所有要你转账的操作 广州老龄 温馨提示:如果本号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留言与我们联系。您也可以在工作日的9时-18时致电:020—83100097,经核实相关情况后,我们将会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安排处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002625》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002625、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