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00051基金
点击右上角“关注”,可以通过后台菜单查看更多投资经验分享
01,随时要用的钱,不同方式,收益差2倍,甚至10倍
现在大家都知道把钱放在银行,如果不理不问,只是存活期几乎没有利息收入,这也是类似余额宝等宝宝类的产品在这些年越来越火热的原因。
不过,随时需要使用的资金怎么理财,其实还是需要一点技巧。
比如在中信银行的活期理财产品里,*收益率2.8%,*收益率仅1.354%,差距达到两倍,这就值得我们注意。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这些活期内的产品有些是基金,有些是银行理财产品。大家看到的南方版,华夏版,国寿版,嘉实版信诚版,这些全部都是代销产品,来自于基金公司所发售的货币基金,其实跟余额宝是相同的性质,过去的7日年化收益率*的1.682%,*的只有1.354%。
*收益2.8%的是属于银行自己的产品,投资于货币市场为主,但同时也利用银行的优势,部分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所以收益率比货币基金高。中信银行的"天天*"就是这样的产品。
除了理财产品,中信银行还有*比较灵活的存款产品,50元起存,钱存进去之后可以随时拿出来,哪怕只存一天,收益率都比活期的高。实际存的时间越长,就按对应的定期利率结算,获得的利息更高。关键这是随时可取的。
不过这个产品,比财说得明白曾经评测过的其他一些银行的同类产品,收益率还是略低了一点。
02,结构存款代替短期定期存款
很多人喜欢存款,因为存款保本保息,虽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存款高一些,但毕竟没有保本的承诺。
如果想适当的提高存款的收益率,可以通过结构性存款想想办法,结构存款也是保本的。
中信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有*半年的,1万起,*收益率为1.75%,也有可能达到2.9%或者3.2%。
普通的定期存款半年期的利率只是1.65%,因此这*结构性存款,不但有保本的功能,而且*收益率还能达到1.75%,那就成为了短期定期存款的很好的代替品。如果挂钩商品的表现达到了原来设定的标准,还有机会获得2.9%甚至3.2%的收益率,那比起普通的存款就更高了。
03,年化亏损4.5%的理财产品
中信银行*"**稳健信用"产品,前段时间的净值出现连续下跌,让一些投资者很担心,开始考虑赎回。
近期的净值变化来看,今年5月初*净值接近1.09,近期的净值是1.0815,出现了0.78%的下跌,如果只算这两个多月的跌幅,年化亏损率达到4.5%以上。
这个产品的投资比例约定比较模糊,资金可以投向货币市场类,固定收益类以及其他符合要求的债权类资产,合计比例不低于80%。从以上表述难以看出资金具体的投向以及比例分布。
近期的下跌,说明债券类的投资占比应该不少。这与产品投资中较多的信用债有关,而近期正好是债券市场的波动调整。如果持有的时间长点,应该不会出现亏损,中途的波动应该最后会被抹平。
这个产品从2018年10月末成立到7月初,净值已经达到了*的1.0815,在大约1年9个月里,上涨8%,年化4.75%,可见只要持有时间长,获得4%~5%的年化收益率,应该问题不大,
04,养老目标理财产品,*收益率基准达到5.4%
中信银行有*以2030年退休为目标的理财产品,在资产分配上面,距离退休日期越接近越趋向于保守,其中债权类资产不低于80%,权益类资产不超过15%,听起来卖点比较明确。
在公募基金市场里,也有一些基金是以养老退休为目标的,大多是FOF基金。这*银行理财产品,与FOF基金应该比较类似。
产品说明书中提到,根据投资者收入情况,风险偏好等因素调整组合,但是对于这么*公募产品,投资者的收入情况和风险偏好,根本不可能一致,更谈不上据此调整。这看起来只是宣传而已。
另外,产品的封闭期730天,与2030年的退休目标日期还差距较大,实际上大部分投资者会把它当成两年期的产品购买。产品的设计目标是为了2030年的退休,但是投资者的投资目标仅仅为了两年的定期理财,目标不一致,可能会造成难以达到收益预期。
而且,从这些年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公募基金中的养老基金收益不太理想,所以银行的这一类养老目标理财产品,可能受欢迎的程度也较低
05,收益率超10%的银行理财产品
(1)
中信银行*产品,"**多资产挂钩",截止目前的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1%,虽然处于售罄状态。这么高的收益率,还是值得研究,毕竟如果合适的话,等待开放就可以买入。
资金的80%以上投资于债权类资产,其中的非标债权类资产不超过40%,没有任何资金投向权益类资产,但是会有20%以下的资金投资于金融衍生品类。
而投资于固收类资产所获得的收益,其中有一部分将投资于一年期的沪深300期权产品,假如一年之后沪深300指数比起期初日上涨,期权的年化收益率为5.1%,否则年化收益率为0.6%。
因此这个产品实际上把大量的资金放在债权类资产当中,把其中的部分收益用来做沪深300指数的对du。产品运作一个月多点,*的净值1.0122,实现的年化收益率达到11%。
大家需要注意,产品成立以来的收益率虽然比较高,但是所经历的时间毕竟太多,这样的年化收益率难以持久。至于要不要买入,先看一看吧。
(2)
而另*产品"**全球多资产",近三个月年化收益率达到12.8%,对于喜欢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来说,这个收益率非常夸张。
这个产品在今年2月25日达到阶段高位后,出现了明显的回调,以2月25日净值1.0749开始计算,到目前仅仅上涨了2.95%,这4个半月的年化收益率,就降到了7.9%左右。如果从2019年1月25日第1次公布净值算起,累计上涨8.65%,年化收益率进一步下降到5.9%。
所以,收益率实际上并没这么高,不能仅看银行拿出来宣传的数据,要看更多没拿出来的数据。
我们在看这*产品的投资比例分布,债权类资产40%~80%,权益类资产不超过30%,衍生品不超过30%,从3月份*回撤1.9%来看,权益类资产占比大约10%左右,5月份之后,只出现了一点小波动,说明债券调整对净值的影响,与股票市场上涨有一定的对冲。
总体来说产品并不算太差,只是也没有像宣传的这么好,银行理财产品只公布净值,没有定期公布持仓情况,这一点真不如公募基金。
我们购买类似投资组合的公募基金,应该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而且没有封闭期的限制,喜欢银行理财的朋友,应该适当关注债券类基金。
点击以下链接,了解更多银行理财资讯:
广发银行活期收益超余额宝2倍,净值型10%,集中评测三类产品
兴业银行活期理财3.6%,*10%的保本存款,五类产品集中评测
中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5%还低风险,也有亏损8%,集中评测近十款
平安银行,保本的,高收益的,净值的,结构的,保本产品*7.5%
招行产品小额比大额存单高,保本的*10.3%,看透净值产品不足
财说得明白,带你看懂财经现象背后的真相。
关注财说得明白后,后台的菜单,可以更方便看到近期的精华文章与理财干货。
股市起起落落,尽管有些人一时收益颇高,但放长时间后,亏损依旧是主旋律,逃不出“七赔二平一赚”的魔掌。
反倒是基金定投,每个月小额投入,只要坚持下来,胜算却很高。
但基金定投,并不等于只管每月投,不管细节调整。坚持是投资成功的必备品质,如果再加点智慧与原则,就更能提高收益、降低风险。
01 定投3年效果检查
猫哥曾经基金定投过三年,发现定投里面也有很多坑,给大家聊聊。
3年前,猫哥定投了沪深300指数基金,这只产品是华夏沪深300ETF联接A(代码000051),每个月执行1000元的定投计划,固定在1日扣费。2015年6月,买入的净值是1.577元,一直持续到2018年11月。
▌给大家看看3年来的实况:(为方便统计,暂不计入买入手续费)
观察数据可看出,一开始做定投赶上2015年股灾,净值大幅下跌,从*的1.577元一路下跌到2016年2月*的0.91元,单位净值亏损超40%。幸亏用了定投,并非一次性在高点重仓买入,定投期间*亏损为22%。
之后净值开始回升,到2016年9月仅亏损0.37%,11月开始扭亏为盈。2017年白马股、蓝筹股火热,尤其是从2017年5月份开始,走出一轮阶段牛市,净值也越来越高。到2018年2月,此时的沪深300净值是1.366元,整体持仓收益率达到18%。
接下来,受毛衣战、宏观经济下行、股权质押等利空因素影响下,A股步入熊市,定投受影响。到今年9月,定投亏损2%。截止11月1日,沪深300ETF净值滑落到1.06元,整体持仓亏损6%。
从数据来看,虽然定投了3年,但最后收益为负数,并没有赚到钱。看来,一直完全平均用力,持仓不动,并不是一个*策略。
02 定投中讲究一定的策略
但是,如果我们在定投中讲究一定策略,效果又不大相同。我们比较一下这三种策略:
▌A、金字塔型加仓
第一次基金买入价是1.577元,这个点位每跌10%,增加1000元定投金额。这就是一种金字塔型加仓模式。
结果显示,由于起步基数大,之后的补仓成本大。1.577元的初始净值,*下跌到0.91元,因此在2016年2月和3月,*比例补仓达到每月5000元。整体来看,许多月买入金额都是4000元,总买入额高达139000元。
不过,*亏损率和*收益率都明显强于原始的基金定投。
▌B、规避系统性风险
上面的基金定投从2015年6月开始,当时的大盘正值5000多点,沪深300ETF基金净值也上涨到1.5元之上。这时候基金的买入价有些贵。
倘若在基金高净值区不买入,也就是规避了系统性风险,那收益又如何?
如果以2015年8月作为首个定投月份,此时的沪深300ETF净值是1.165元,其他条件不变,每月固定投入1000元。
结果显示,因为规避了下跌幅度*的2015年6月和7月,首月买入净值便宜不少,扭亏为盈月份相比原始定投提前两月。这种方式的定投应该是多数基金投资人最为普遍的方式,在有风险时做规避,提高了收益率。
▌C、金字塔加仓+避险
第三种策略既采用了金字塔型加仓,又在大盘高位区暂停定投。
*买入时,沪深300ETF净值是1.165元,此点位下跌10%、20%分别为1.048元和0.932元,对应的买入金额是2000元和3000元。
▌猫哥再给大家做个整体汇总,原始定投与A、B、C三种策略进行综合比对:
通过这个对比表格,我们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 C策略是所有策略中*的,但对投资人的专业能力要求高。在风险窗口期时不买基金,这需要对大盘、行业板块及指数基金有一定的了解,能看出变盘信号才可以。收益率也是最可观的,*时期高达22%。
● 不管采用哪种策略,市场不好的时候都会亏。所以不要像乘电梯一样,收益涨上去了又跌下来。
● 基金定投一定要止盈,并且设置止盈利润率。到了利润率期间,就卖出基金,保住胜利的果实。
猫哥给大家三个关键词:加仓、避险、止盈。
本文系头条财经“理财大赛、分享理财知识”活动参赛文章
近日,有市民反映称,2020年4月在中信银行潍城支行购买了*200万的理财产品。当时工作人员明确告知利息为5.2%,但到期后却发现利息仅为3.4%,损失近8万左右。当事人认为中信银行属于误导消费者,希望银行能履行承诺支付利息。
承诺收益5.2%,实际只有3.4%
据当事人介绍,原本自己的钱是存在另一家银行,利息为5.1%。而中信银行极力推荐*期限为2年、利息为5.2%的产品。从收益角度考虑,便选择了中信银行这款产品。但当产品到期后,却发现利息仅有3.4%。
据了解,当事人也算是中信老客户,在银行存过很多笔钱。其中,2020年6月份的一笔,实际收益与承诺也是一致的,但4月份这笔却出了问题。
“我向银行反映过多次,他们告诉我购买产品时进行了双录。我签了协议,但当时都是按照银行工作人员的要求进行的。工作人员告知的利息就是5.2%,当时还在纸上给我算过利息”;“今年4月底到期,银行也没有电话通知我,就只发了条短信,过了十多天我才看见,赎了回来。”当事人说。
当事人称,中信银行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个人名义赔付1万元”。
“这肯定不行,我存了这么多钱,是相信中信银行的品牌,个人赔付给我算怎么回事?”
当事人表示,还是希望银行能按之前承诺的5.2%支付利息。
收益是不确定的 购买时有录音录像
针对此事,
26日,中信银行回复
银行应提示产品投资风险
针对此事,我们联系了山东王杨律师事务所。
律师认为:“银行应履行适当推介和风险告知义务,对产品的投资风险向客户进行提示和说明。”
律师提醒:购买理财产品要仔细阅读资料,读懂相关合同条款。同时,要搞清楚,风险是购买理财产品的前提。购买产品后,要妥善保存合同、合同解释说明以及相关的宣传资料。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下方留言。
银行理财产品排行榜
(2019.9.16-2019.9.22)
【本期摘要】
•本周银行共发行1762款理财产品 环比增加348款
•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继续回升至4.06%
•交行、中行及民生银行的产品发行量位居前三
•中信银行44款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达6.2%
•评级榜:中行“结构性存款GRSDRDZ190250”排首位
【要点解读】
本周(9月16日至9月22日)共有233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1762款(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等),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回升0.02个百分点至4.06%。有业内人士认为理财产品收益率微升,可能在于税期高峰和季末因素对资金面的扰动再次凸显,但流动性总量仍有保障,尤其是季末财政支出有望形成增量资金供给,预计10月上半月资金面将回暖。
【市场全景】
1、 理财产品发行量1762款 较上周增加348款
本周,发行银行数量较上周减少1家,对应的产品发行量却较上周增加了248款;产品平均期限达167天,环比上周减少3天。此外,本周共有1903款理财产品到期,涉及261家银行。
2、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排名前十
以上数据巨灵财经&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从发行量排名前十的银行来看,4家来自国有银行,共计发行359款;4家来自股份制银行,共计发行224款;2家来自城商行,共计发行83款产品。
具体来看,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及民生银行位居理财产品发行量前三名,其中,交通银行发行171款产品,较上周增加35款;中国银行发行108款理财产品,较上周减少7款;民生银行发行85款产品,较上周增加19款。
【预期收益率】
1、 各期限的理财产品周均预期收益率
以上数据巨灵财经&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本周有两款7天以内期限的理财产品发行,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89%;7-14天期限的产品共有25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68%;14天-1个月期限的产品发行29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62%;1-3个月期限的产品共发行283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95%;3-6个月期限的产品共发行685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4.11%;6-12个月期限的产品共发行559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4.07%;12月及以上期限的产品共有127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4.3%。
2、 各银行产品平均预期收益排行榜
以上数据巨灵财经&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通过对233家银行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进行排名发现,位居前十的银行中7家为城商行、1家股份制银行、1家国有银行、1家外资银行。
具体来看,中信银行发行的44款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达6.20%,*;其次,东亚银行中国发行的8款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交通银行紧随其后,发行的171款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84%。
3、不同期限预期收益率之最
以上数据巨灵财经&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从不同期限的预期收益率之最产品来看,产品收益类型多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而收益率和期限也呈现出明显“倒挂”。如图,兴业银行有两款产品,主要是针对私人银行客户发行的开放式理财产品,投资期限短,投资金额达到300万(含)以上,参考利率为3.93%。另*兴业的产品《结构性存款95109369》,投资金额为1万元,预期*收益率为10%,收益类型为保本浮动型。
【投资分布】
1、保本固定型占比5.62% 较上周增加3.36%
本周,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67.03%,较上周减少3.69%;保本浮动型产品占比20.43%,较上周减少1.07%;保本固定型占比5.62%,较上周增加3.36%;其它类型占比6.92%。
2、 北京市发行400款理财产品 位居第一
以上数据巨灵财经&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北京市本周发行400款产品,较上周增加105款;浙江省发行143款产品,较上周减少18款,排名第二;江苏省发行119款产品,较上周增加6只产品,排名第三;而山西省、天津市及上海市相对靠后,分别发行29款、29款、28款。
【*排行】
1、 本周产品预期*收益前十
以上数据巨灵财经&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2、 本周产品评级TOP10
以上数据巨灵财经&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信银行的理财产品》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信银行的理财产品、000051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