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20年上半年新增基民突破2000万,其中16-34岁群体占比达60%。《中国股民行为报告》显示,A股自然人投资者数量已经超过1.75亿人,90后、00后成为开户主力军。随着更多的Z时代进入职场,理财投资已然成为职场“潮流”,但似乎又越理越亏...中国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于近日面向广大职场人发起用“薪”理财调查,并邀请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职场人进行了Q&A,推出《2022职场人用“薪”理财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试图挖掘职场人用“薪”理财的“尺度”。
《报告》涉及的调查共有11,080位职场人参与。受访者女性占比55.2%,年龄段集中在26-30岁(35.9%)、25岁以下(27.3%)和31-35岁(21.7%)。受访者从业行业主要涵盖IT/通信/电子/互联网(16.8%)、金融业(10.8%)、生产/加工/制造(10.8%)、文体教育(10.6%)、房地产/建筑(9.7%)等。其中,约三成为普通职员,专业人员(如医生/律师/文体/
《报告》主要结论:
- 27.6%的受访职场人月薪(税前)在5,001-8,000元;
- 36-40岁职场人薪酬分布呈现“35岁现象”;
- 36.5%的受访职场人选择用薪酬的11-30%进行理财投资;
- 疫情前后职场人用于理财投资的薪酬占比差值未超过1.5%;
- 投资门槛低的基金成了职场人当仁不让的*(占61.9%);
- 仅有三成职场人在过去一年里通过理财投资获取了正收益;
36-40岁职场人薪酬分布呈现“35岁现象”
早前有媒体就业调查显示,超过20.0%的00后大学生预期自己毕业后月薪过万,67.6%的00后大学生评估自己毕业十年内会年入百万。但《报告》显示,27.6%的受访职场人月薪(税前)在5,001-8,000元,8,001-10,000元和10,001-15,000元的占比分别为17.1%和12.5%。以高等院校本科毕业年龄22周岁、硕士毕业年龄24周岁来作为划分,毕业十年对应的31-35岁受访职场人的月薪(税前)仍主要集中在上述的8,001-15,000元范围内。
理论上,一个人的薪酬水平与其职场工作年限成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报告》数据,31-35岁中月薪(税前)在10,001-15,000元的占比有20.0%,41-45岁该分布对应占比为30.4%。但是,36-40岁该分布对应占比仅为12.1%,且相比其他年龄段,36-40岁受访职场人在更高薪酬区间的分布上没有明显的占比突出,显示出一定程度上的薪酬倒退现象,似乎从侧面印证了“35岁现象”。
37.7%的职场人把一至三成薪酬用于理财
从上述数据来看,对于普通职场人,仅依靠薪酬来实现年入百万的梦想恐怕难以实现,那职场人用“薪”理财又愿意动用多少钱呢?《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36.5%的受访职场人选择用薪酬的11-30%进行理财投资,33.8%的选择用薪酬的10%及以下,16.8%的选择用薪酬的31-50%,愿意将半数以上薪酬用于理财投资的占比不足两成。《报告》同时调查了新冠疫情前后职场人用于理财投资的薪酬百分比变化,结果显示,各百分比区间对应的新冠前后差值均未超过1.5%,由此看来,新冠疫情并未使得职场人选择更加激进的用“薪”理财策略。
职场人用“薪”理财,却越理越亏?
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受访职场人对于用“薪”理财的亏损预警线设置在“10%及以内”,另有36.3%的相对高风险者选择了“亏损大于等于10%小于30%”。那职场人的实际理财投资收益如何?要知道,白酒医疗基金净值自2021年高点以来已经腰斩、156家中概股自高位仅剩一成市值、上证指数从2022开年的*1.89点*已触及3063.97点...
《报告》显示,27.8%的受访职场人表示过去一年的理财投资收益率基本保本,15.2%的亏损小于10.0%,23.3%的亏损10.0%以上。换言之,仅有三成职场人过去一年通过理财投资真真切切赚到了钱,且过去一年收益率在10.0%以上的“高手”人群中,以金融业、专业服务(咨询)职场人为主。
在投资渠道选择方面,投资门槛低的基金成了职场人当仁不让的*(占61.9%),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和股票分别占37.7%和23.1%,同时投资三种及以上投资理财产品的职场人不足两成。
职场人理财主要为了生活的安全感
当被问及“理财投资为了什么”时,半数的受访职场人把票投给了“为了生活的安全感”,为了满足人生大事(买房买车结婚)的有28.7%,为了购买心仪的大件(电子产品、*品等)的有17.5%。互联网/电商职场人英子(化名)在调查Q&A中表示,“行业下行期,现在买任何东西都要比价,把能省下的钱都用于‘钱生钱’。平日里精打细算,基金、A股市场上一把梭哈,就是为了账户里的数字再多一点,心里踏实一些”。
《报告》最后调查了职场人对于2022年赚钱的预期。有趣的是,即使只有三成职场人过去一年通过理财投资获取了正收益,但仍有29.2%的受访职场人认为“在2022年通过理财赚钱比涨工资更容易”,高于选择“涨工资更容易”的22.4%。
07月10日讯 博时价值增长贰号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混合,代码050201)07月09日净值上涨2.56%,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0.9610元,累计净值为2.4160元。
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171.51%,今年以来收益27.96%,近一月收益17.20%,近一年收益53.27%,近三年收益41.53%。
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分红2次,累计分红金额48.18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蒋娜,自2017年11月13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44.95%。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三七互娱(持仓比例4.73%)、华泰证券(持仓比例4.45%)、平安银行(持仓比例3.64%)、碧水源(持仓比例3.56%)、中公教育(持仓比例2.69%)、贵州茅台(持仓比例2.57%)、康泰生物(持仓比例2.52%)、中信特钢(持仓比例2.50%)、完美世界(持仓比例2.10%)、芒果超媒(持仓比例2.07%)。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0年一季度,从中国到全球,资本市场经历了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市场微观结构的瑕疵、投资者心态的波动,在疫情中都被极度放大,并带来了市场过山车般的表现和板块电风扇般的轮动。作为基金管理人深知,这样的危机对每一位市场参与者都是宝贵的经验,危机过后也必然蕴含重大的市场机遇——我们能否及时总结、有效布局,将成为下一个阶段基金业绩能否上台阶的重要前提。
我们从危机中能学到什么?
第一,敬畏不确定性。基金管理者的职责是管理风险并获取风险补偿、但要规避不确定性。在疫情的冲击面前,任何的事前预测都显得苍白无力,但应付的策略则能显出功力。当重大的外部变化使得我们对价值评估的各项假设均出现时间空间上无法估量的挑战时,首先规避观望、保住本金是*选择。第二,关注流动性。一方面保住产品的流动性是底线要求;另一方面关注大类资产的流动性和联动关系,有助于理解我们在危机中所处的时空位置。第三,关注政策应对过程中带来的新维度,如应对不力带来的恐慌加剧、或是应对得当带来的提前企稳、或是某些应对措施带来的结构性机会,而识别这些波动和机会,是在危机中进行收益增强的重要机会。第四,用好工具,如股指期货、转债等,本质上通过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工具,来提升组合操作的胜率。
危机中蕴含了什么样的市场机会?
首先,未来半年,内需的确定性显著强于外需。一方面,美股的下跌带来的负向财富效应,是我们过去十年都不曾见过的,这时候需要有一些非线性的思维。另一方面,疫情所体现出的体制差异,使得内需恢复的速度将显著快于外需。而在内需当中,逆周期政策对冲带来的机会,如基建的细分领域、地产、汽车、消费等,以及所谓新基建中的相关领域,都将产生盈利和估值在不同维度上的机会。我们需要的,是从更长时间的维度上,识别哪些逻辑的持续性更强、哪些企业的竞争优势更持久,以超越疫情的眼光来看待“后疫情”阶段的市场表现。
其次,疫情带来的在线化趋势,在很多领域将是不可逆的。一季度的行情中,已经充分演绎了我们在工作、生活、教育、娱乐等方面的在线化,但我们需要思考两方面的问题:哪些是更持续的趋势?会有哪些新的连带影响?整体上我们认为,各方面的在线化几乎都已经不可逆,而只要在线化的需求最终由非工具化的产品来解决、而不是成为巨头生态中的一个小工具,那么这样的企业受益就将是持续的。而从中期来说,新的连带影响是,各行各业在信息化方面“补短板”的动作将明显加速,这意味着更大更广泛的投资机会。我们只需要在其中挑选紧迫性高、客户支付能力强的细分领域,就能享受到这一波信息化建设的红利。
最后,如果我们的眼光再长远一些,此次全球疫情的演绎,相当于给全球制造业来了一次“供给侧改革”。需求层面的全球衰退,倒逼竞争力弱的企业退出全球竞争;供应层面的被动冲击,让生产组织能力强的企业脱颖而出、让供应链齐全的国家和产业脱颖而出。国家层面比拼体制,我们已经赢下一城;企业层面比拼硬实力,在未来的两个季度必将再下一城。过去3年在A股传统产业当中演绎过的“剩者为王”,极大概率也适用于全球制造业。届时我们将看到*的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提升份额和盈利能力,而一旦全球需求恢复,他们将创造出惊人的财富。
未来,组合将继续定位于“做高性价比的投资”,在考虑资金属性的前提下,对细分行业、重点公司进行胜率和赔率的全方位比较,力争实现净值的平稳上行。
在开始正式介绍前,再次强调下本文的阅读对象是职场人士,特征是时间精力主要花在工作上,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研究股市,又希望手上的钱能有稳妥的增值。我接下来会介绍一些花很少精力但效果不错的投资方法。这儿没有股票代码,也不会帮你一夜暴富。对于投资高手来说,这些方法肯定早有耳闻了。
在容易蓄满的矿泉水瓶(要花的钱)和纯净水桶(保命的钱)热身完毕后,我们就要进入深水区了。深水区有很多潜在的危险。在水库(保本的钱)里游泳,泳技不好可能呛水;在大海(增值的钱)里周围潜伏着鲨鱼,稍一打盹儿就会被它的利齿咬一口。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
深水区这么危险,还要不要去闯一闯呢?答案是肯定的!关于手上现金贬值的感受是不分国界的。
美国总体实际回报率指数,1802-2002
既然要闯,那就必须提前为自己做好良好的心理建设和装备优良的铠甲武器。同样,上面这张图告诉我们:只要时间拉得足够长,主流投资种类总能跑赢你手上的现金。
第一要点:你的投资计划*在3年以上,并且要提前规划好资金去支撑这个计划。
在投资时间确定后,下一步是投资方向。这里先谈一下我对大海(生钱的钱)和水库(保值的钱)的看法。我认为这两者的结合很像“生命周期基金”,或者像常听到的“股债平衡”。两者的区别在于流动性、风险和收益率的不同。
资产在市场价格与估值的不同阶段可能会归属于大海或者水库。譬如2800点以下的A股市场更像是水库里的水。前几年红火的P2P则是大海里的鲨鱼。因此我们需要以整体的视角去处理大海和水库的关系。如果割裂的处理两者,很容易导致整体资金的利用率和收益不高。那怎么解决由此带来的管理混乱呢?
第二要点:通过不同的账户来管理不同种类的投资品种或者投资组合。
那么我们日常可以投资种类有哪些呢?他们的属性又分别是什么?
资产的种类和属性
再次申明,以上分类仅为个人意见,且仅针对职场人士。某些专业领域的人士可能在大海和禁区可以获得非常高的收益。
大海的风浪大渔获也大。水库相对风平浪静,偶尔也能抓到一条大鱼。还记得第一篇文章中提到我们的水流来自哪里吗?是每月结余的可利用资金。最适配可投资金的每月流入频率的是定投。定投频率按周、双周或者月均可,没有必要每日定投。有个小技巧是将定投时间放在发工资后的一两天内,先投资后消费,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
第三要点:按月领薪的投资者*定投。
总结前面的三个要点,适合职场人士的投资方法就是,
发工资后将资金按月定期投资到不同账户的投资标的,并坚持3年以上。
这种方法会帮助我们在投资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俗话说手中有粮(水库),心中不慌(面对大海)。后续我会对水库的各类投资品种的操作方法做进一步介绍。
在结束之前,欢迎你在评论区写下你能承受的*亏损比例。-10%?-50%?
------前文回顾-------
写给职场人士的简明理财规划(一) 投资自己是*的投资!
写给职场人士的简明理财规划(二) 买份保险要不要?
最近朋友吐槽自己的遭遇:
“马上30岁了,还是0存款,信用卡还欠着钱,都不知道怎么回家过年。”
他是一个程序员,待遇还不错,每月平均1万5,按理说,这个薪资还算合理,平时节省一些,至少也能攒个几千。
前两天他跟我借钱,说自己信用卡还欠着钱,急需还款,问我借2万,说过年开资后还我。
我在思考,为什么很多职场人工资也不少,但还是月月光?思考良久,大多数人都是因为不会存钱而导致“财务爆仓”。
学会存钱,就是正确理财的第一步。
一、存钱,新手理财第一步
俗话说:致富的秘诀就是将你存完以后剩下的钱花掉,而不是将你花完以后剩下的钱存上。
对于毫无节制的月光族来说,学会存钱,就是急需完成的第一步。它至少包含以下三层意义:
1、抵御风险
波顿说:“当潮水褪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在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存款的多寡,直接决定能否解决风险性问题。
比如你突然失业了,却没有存款,就会寸步难行,生存问题都难以解决。
甚至各种风险因此而集中爆发,比如社保断缴、生活拮据、患病看不起。
所以,学会存钱就是治愈糟糕生活的第一味良药,不存钱,真的不行!
2、原始积累
一个人能否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于原始积累是否充足。
很多人不是没有发财机会,而是因为机会来临的时候,因为自己原始积累不够,而错过了机会。
对于普通上班族来说,不可能一辈子给别人打工,肯定希望自己创立一番事业,这时候你没有本金,就无法迈出第一步,生存问题都无法解决时,还谈什么梦想?
3、形成习惯
存钱的好处最关键的是形成理财习惯,培养对于财务管理的自律性,这种自律性能够提升你自我察觉的意识,从而带动你在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自律性。
这种自律形成习惯,将改变你整个人生。
二、科学理财,事半功倍
1、养成记账习惯
对于普通的职场人来说,如果没有养成记账的习惯,很容易把钱浪费在不需要花的地方,过得糊里糊涂。
养成记账习惯,就是在培养一种自我觉知,知道自己的钱消费在了哪里,知道哪些钱可以节约的,以后花钱就会更加理性,把钱花在刀刃上。
第一步:记录花销
记录花销,是理财做好的第一步。
拿出一张纸,逐条列出自己当前财务状况,清点自己的存量财富情况和负债情况。
第二步: 制定消费计划
根据《收入支出表》,搞清楚自己的消费上限究竟是多少,给自己设置一个限制,再给自己制定明确的消费计划。
2、制定存钱计划
方法1:52周存钱法
52周存钱法,是一个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存钱方法。
规则很简单,一年有52周,存钱者在第一周存下10元,接下来每周比上一周递增10元,以此类推。
到了一年的最后一周(第52周)时,检查存钱罐,竟然能存下13780元。
这个方法就是在帮你养成良好的存钱习惯,无论你从多少钱开始,每周递增多少钱,都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畏难而中途放弃。
方法2:10%独立账户法
建议职场人至少将每个月收入的10%存入到一个独立账户中,余下的90%再用作其他消费。
其实当你真正这么做了,会发现,你的生活品质并不会变差,反而能马上体验到存钱的好处,更愿意存钱了。
方法3:心愿存款法
现在有很多平台都有按照心愿存款的操作,你可以设置心愿金额和期数,每个月强制储蓄,直到你达到心愿存款金额,适合很多有月光习惯的“患者”。
3、学会适当投资
巴菲特说:一个人一生能积累多少财富,不是取决于他能够赚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他如何投资理财,人找钱不如钱找钱,要学会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投资界有一句谏言,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说,要学会合理搭配投资,做好动态平衡。
方法1:4321理财法
4321理财法则,即资产配置方面采40%投资、30%生活开销、20%储蓄备用、10%保险,并且采取恒定混合型策略,即某种资产价格上涨后,减少这类资产总额,将其平均分配在余下的资产中,使之恒定保持一个4321的比例。
这就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理财方法,很适合理财新人。
方法2:80法则
所谓80法则,就是指做投资时,买高风险投资产品的资金比例不能超过80减去你的年龄。
打个比方,假如你今年30岁,家庭存款共50万,按照80法则,你放在高风险投资上的资产不可以超过20%,也就是10万。
投资的80法则强调了年龄和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年龄越大,就越要减少高风险项目的投资比例,从对收益的追求转向对本金的保障。
三、写在最后
理财是一场修行,一场与欲望较量的修行。或许开始阶段很难,就如同推着石头上山,但是坚持下来,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走向一个“复利”人生。
—— END ——
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职场理财》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职场理财、博时二号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