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00639
连续多次买入中信证券H股,越秀金控增持模式又开始了?
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近日,越秀金控增持了275.5万股的中信证券H股,平均买入价格16.8港元。增持后,越秀系持有中信证券H股比例达9.09%。
去年8月,越秀金控就曾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23亿港币或等值人民币增持中信证券。近期,越秀金控表示,战略投资中信证券是公司“3+1”核心产业结构之一。中信证券经营稳健,近年来主要经营指标均居国内证券行业首位,公司战略增持中信证券有利于巩固公司在中信证券的主要股东地位,优化对中信证券的持股配置,为公司带来较稳定的投资回报。公司2021年度确认对中信证券投资收益15.90亿元,同比增长109%。
今年连续5次增持
港交所信息显示,2022年5月4日,越秀系在港股市场,以每股16.76港元的价格,增持了中信证券275.5万股。
增持完成后,越秀系在中信证券港股的持股达到2.38亿股,持股比例达到9.09%。
具体每次的增持股份并不一致,从2百多万股到7百多万股不等,增持价格在16港元至20港元之间。随着5次增持的完成,“越秀系”总计增持了2468.75万股,耗资4.54亿港元。而越秀系对中信证券H股的持股比例,也由年初的5.13%增至9.09%。
越秀系增持中信证券H股或是按此前原定计划在进行。2021年8月5日,越秀金控公告称,为巩固在中信证券的主要股东地位,基于独立的市场研判,公司或控股/全资子公司拟使用不超过23亿港币(含本数)或等值人民币,进一步增持中信证券股份。
早在2020年1月,越秀金控及其子公司向中信证券及其全资子公司交割了广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更名为“中信证券华南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并于3月收到中信证券发行的809867629股A股股份。2021年第一季度,经公司经营管理层决策,越秀金控通过沪港通累计增持中信证券106494000股H股股份。当时,越秀系合计持有中信证券916361629股股份,占中信证券总股本的7.09%,为中信证券第二大股东。
据中信证券去年年报披露,截至2022年3月3日,越秀系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7.47%。
越秀金控在23亿增持计划中表示,中信证券经营稳健,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水平等均居国内证券行业首位,预计此次增持将巩固该公司在中信证券的主要股东地位,优化对中信证券的持股配置,为该公司带来较稳定的投资回报。
据了解,23亿港币增持计划的增持期限一直到2022年12月31日为止。实施主体、实施方式、实施时间、增持单价等具体事项,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根据市场情况决定。
持股中信去年收益16亿元
4月初,在2021年网上业绩说明会上,越秀金控谈及了众多与中信证券相关的话题。
越秀金控表示,公司以权益法对所持中信证券股份进行投资收益核算,即中信证券每季度归母净利润与公司当季度持股比例的乘积确认持股投资收益。2021年度合计确认对中信证券投资收益15.90亿元。
“2022年第一季度,根据经营管理层的授权,公司参与中信证券A股配股及H股供股,该部分股份分别于2022年2月15日及2022年3月4日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及香港交易所上市”,越秀金控称。
在解答投资者“公司在接下来的时间还会继续增持中信证券H股吗?不怕账面上的亏损?”的问题时,越秀金控表示,公司所持中信证券股份全部按照权益法予以核算,当期股价波动不会对公司当期损益造成影响,未来公司将继续根据战略规划和市场情况决定投资策略。
越秀金控称,公司2021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较2019年增长10倍,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2020年公司完成全面战略转型,形成了“不良资产管理、融资租赁、投资管理+战略投资中信证券”的“3+1”核心产业结构,发展格局稳步提升。
其次,公司不良资产管理、融资租赁和投资管理业务均取得良好的增长。不良资产管理业务2021年贡献归母净利润较2019年增长150%;融资租赁业务2021年贡献归母净利润较2019年增长54%;投资管理业务2021年贡献归母净利润较2019年增长173%。
最后,通过广州证券与中信证券的重组,公司成为中信证券第二大股东,2021年确认投资收益15.90亿元,对公司归母净利润的贡献大幅提升。
3月8日丨西王食品(000639.SZ)公布,公司于2022年3月8日召开第十三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购置房产暨关联交易的议案》。
公司全资子公司山东西王食品有限公司(“山东西王食品”)拟向青岛西王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青岛西王物业”)购买坐落于青岛市市北区敦化路138号402户等17套房产,证载总建筑面积为5501.39平方米,购买金额为8994万元人民币(含税)。
今日广东宏大(002683)涨7.73%,收盘报32.74元。
2022年7月6日,国盛证券研究员余平发布了对广东宏大的研报《含辛茹苦数载,HD、JK两型军贸导弹订单或终将落地》,该研报对广东宏大给出“买入”评级。研报中预计2022-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61、8.49、13.47亿元,对应PE分别为38X、25X、16X,*覆盖,给予“买入”评级。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该研报作者对此股的盈利预测准确度为61.38%。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计算显示,对该股盈利预测较准的分析师团队为万联证券的黄侃。
广东宏大(002683)个股
2022年3月,中信证券完成A股和H股的配股募资,A股配股的募集资金总额为224.0亿元,H股配股的募集资金总额为60.4亿港元(相当于约49.3亿元),进一步夯实公司作为千亿规模券商巨头的资本优势。
2020年年初,中信证券曾为购买广州证券100%股权向越秀金控及其全资子公司金控有限定向发行合计809,867,629股,折合公允价值121.68亿元。
在短短两年间,中信证券完成两度股权融资,资本规模得以合计扩充约400亿元。马太效应下,大型券商中信证券的业绩规模和增速亦不俗,缘何要频繁股权融资?
作为中信证券的前两大股东,2020年至2021年,中信有限及其一致行动人和越秀金控及其子公司增持又获分红,两年内,合计获得现金红利分别超44亿元和18亿元。
上市20年股权融资超千亿 券商巨头缘何募资不断?
2002年和2011年,中信证券先后在A股和H股市场网友分享上市,在股票公开流通的约20年间,公司合计完成8次股权融资,合计募得资金净额约1044.28亿元。
图1:中信证券股权募资历程
除了进行大规模股权融资直接补充资本金以外,公司还多次发行次级债及永续债来补充净资本。
截止2021年年末,中信证券的净资本规模为1075.75亿元,较上年度增加216.69亿元,主要系报告期间公司公开发行了一期三年期次级债券,发行规模为30亿元,并公开发行了三期发行永续次级债券,合计发行规模为108亿元。截止2020年,公司通过股权融资合计募集资金净额约770亿元,当期期末,公司净资本规模为859.06亿元,两者金额较为接近。
当前券商的净资本等风控指标须根据2016年《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版)要求编制。数据显示,近7年来,中信证券的净资本规模持续居高,除在2017年和2020年略低于国泰君安外,其余5年公司均处于上市券商首位。
中信证券净资本
在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下,券业“马太效应”日益凸显,中信证券手握净资本优势,业绩表现亦较好,缘何仍募资不断?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中信证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1亿元和52.29亿元,以较明显的规模优势居于券业首位。
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大型券商营收、归母净利润
边募资边分红,维持高派息率
资料显示,自A股上市以来,中信证券逐年分配现金红利,2003年至2021年,公司已分配和待分配的现金红利合计约为666.86亿元,对应期间累计归母净利润为1779.68亿元,折算此19年间的分红比例约为37.47%,分红比例或较高。
图4:上市以来中信证券现金分红金额
2020年3月中信证券完成向越秀金控、金控有限分别发行265,352,996股、544,514,633股代价股份,以获得原广州证券100%股权,自此越秀金控及其子公司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截至2022年3月初,公司完成A股和H股配股后,中信股份、中信有限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18.45%,越秀金控、金控有限、越秀金融国际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7.47%。
数据显示,2020年3月末和2021年3月末,中信证券分配现金红利的股份基数分别为定增后的129.27亿股和配股完成后的148.21亿股,故而两年间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5.47%和18.45%,而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为6.26%和7.83%。计算可得,通过2020年2021年的利润分配,中信证券的第一大股东中信有限及其一致行动人和第二大股东越秀金控及其子公司分别累计获得现金分红超22亿元和9亿元。
资产减值金额不菲
观察中信证券的主营业务布局,公司着意于加码固定收益、融资融券等资金占用型业务。而由融资类业务产生的信用风险亦或将成为制约其盈利能力的一大因素。
2022年,中信证券分别确认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8.99亿元和26.05亿元,损失金额分别在上市券商中位列第四位和第一位。
研究发现,2021年,中信证券信用减值损失的主要来源为融出资金减值损失,为17.88亿元,较上年增加10.78亿元。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中信证券逐年增加其融出资金的规模,由此产生的融资融券利息收入亦呈整体增加趋势,在因此获益的同时,公司仍需关注风险管理。
图5:中信证券融出资金、融资融券利息收入
于2021年12月31日,中信证券集团融出资金业务强制平仓合约终止后客户尚未归还款项金额为6.37亿元,较上年增加3.67亿元,如无法获得足额赔付,公司或蒙受一定损失。
另外,2021年,中信证券发生商誉减值损失20.68亿元,其中8.76亿元源于2020年公司并购原广州证券时产生的商誉,在并购完成一年之后就确认大额商誉减值,公司在进行交易标的选取、估值等方面或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早在并购发生之前,2018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作为标的资产,广州证券已产生大额亏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1亿元和-3.58亿元。
图6:广州证券营收、归母净利润
其次,在被中信证券并购之前,广州证券已经涉及多起案件,或导致潜在损失。其中,中信证券华南起诉安徽盛运环保、西部证券的债券交易纠纷案仍未了结,涉及本金为1亿元。2021年12月,中信证券华南就此向*人民法院提交再审申请。
2021年,中信证券对中信证券华南减资50亿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广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广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000639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