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IT之家 4 月 3 日消息,英特尔在发布 Xe Max 独显的时候提出了 Deep Link 概念,让英特尔 CPU 核显与英特尔独显同时处理一项任务,实现更高的性能。随着锐炫独显的发布,英特尔详细介绍了其 Deep Link 功能,称其拥有动态功率共享、超级编码和超级算力三大特性。
12 代酷睿 + 锐炫独显的笔记本可以启动动态功率共享功能,用户可以设置 100 毫秒的轮询率,GPU 利用率高时便增加 GPU 的功耗配比,CPU 利用率低时便增加 CPU 的功耗配比,以此实现总功耗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性能。
英特尔表示,基于工作负载情况,动态功率共享能够智能、自动地对引擎性能进行优先排序,并按需将更多功率分配给英特尔酷睿处理器或英特尔锐炫显卡,从而把创作和计算密集型应用的性能提升 30%。
所谓超级编码即使用 CPU 和 GPU 上所有可用的媒体编码引擎。据英特尔官方数据,与仅采用英特尔锐炬 Xe 显卡相比,超级编码让整个平台上的媒体引擎能够相互结合,从而将视频编码的速度提高 60%。
超级算力的原理与超级编码类似,能够调用整个英特尔平台上多个计算和 AI 引擎,包括英特尔酷睿处理器、锐炬 Xe 显卡和英特尔锐炫独立显卡,从而加速各种工作负载。英特尔官方数据显示,超级算力加持下,性能提升可达 24%。
IT之家了解到,锐炫 A 系列移动端显卡基于 ACM-G10 和 ACM-G11 两款 GPU 打造,前者拥有 32 个 Xe 内核和 32 个光追单元,后者拥有 8 个 Xe 内核和 8 个光追单元。
首批锐炫 A 系列移动端显卡共有 Arc 3/5/7 三个系列,共 5 款型号:
A350M:6 Xe 内核,6 光追单元,1150MHz,4GB 显存
A370M:8 Xe 内核,8 光追单元,1550MHz,4GB 显存
A550M:16 Xe 内核,16 光追单元,900MHz,8GB 显存
A730M:24 Xe 内核,24 光追单元,1100MHz,12GB 显存
A770M:32 Xe 内核,32 光追单元,1650MHz,16GB 显存
冰山冷热(000530.SZ)发布公告,大连冰山集团华慧达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华慧达”)由大连中慧达制冷技术有限公司(“中慧达”)和大连冰山集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冰山咨询”)、东京盛世利株式会社(“盛世利”)共同出资设立。华慧达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7亿元,中慧达持有其20%股权,冰山咨询持有其40%股权,盛世利持有其40%股权。
为强化冷热产业链融资、助推销售及回收,公司拟与中慧达签署《股权转让合同》,受让中慧达所持华慧达20%股权,受让价格为4,540万元。
数字-模拟转换器(DAC)对数字音频源如各种CD机、SACD机、便携播放器和手机等是核心零件之一(虽然不一定贵)。DAC负责把解码好的数字音频流,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在这个处理过程中,芯片起到关键的作用。
但是,有一类解码机器,它们里在采用的是全分立电阻网络电路(R2R)。相对一般芯片来说,这类机器就如同NBA相对蓝球世锦赛一样的存在。采用这种方式的解码机器很少,目前笔者知道的主要有三家。一家是英国的dCS,一家国内的Holo Audio,一家法国的totaldac,还有意大利Aqua的新旗舰解码Formula(其它欢迎补充)。
一、dCS公司及产品介绍
英国dCS成立於1987年,从创立开始,dCS就在数位讯源和解码的领域上努力。一开始dCS提供电子软硬体工程技术给予英国军方,应用在雷达、声纳等军事设施,也为商用卫星系统提供高精密电路设计与测试系统的设计,而通过这些技术开发和对于精准度的要求,奠定了dCS在家用音响市场上制作顶级产品的基础。
1996年,dCS不再满足于专业领域的生意,决定进军hi-end家用市场。当年他们以专业机的技术基础,推出Elagr,这是第一部24/192的数位类比转换器。Elgar大获成功之后,他们又以专业机972(D-D也就是升频器)为基础,将其操控界面简化之后,作成家用机Purcell,这是第一部家用升频器(Upsampler)。继purcell之后,dCS融合Elgar与Purcell的特色,推出比较便宜的Delius数位类比转换器。
经历二十多年的解码技术发展,数位格式的进步有目共睹,从CD到SACD,取样频率越来越高,频率响应越来越宽,这过程当中dCS功不可没,这家英国音响厂家一直是高阶数位音乐应用的技术推手。在CD以PCM记录数位音乐的时代,全世界专业录音室最常见到的数位/类比转换器,大概就是dCS,等到SACD出现,DSD格式成为更先进的数位格式之后,dCS仍是数位讯源的领导者,率先推出分体独立的DSD数类转换器,以1394介面突破Sony锁定DSD数位输出的限制。
dCS的民用解码机器均是以音乐家命名,价格昂贵是其基本特点,那怕入门级的Debussy DAC均要10万左右,实在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
Debussy DAC解码
dCS现在主售有Debussy DAC,Rossini转盘及时钟分体套装,以及Vivaldi四件套装以及最新的Batok解码耳放一体机
1.Debussy DAC解码
Debussy除了传统的数码信号解码播放外,更对应电脑多媒体应用,具有USB 2.0接口,能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作为外置声卡使用。
Debussy DAC具有AES3、DualAES(24/192)、SPDIF(24/96)及USB 2.0(24/96)的数字输入。装备有专利的非同步USB技术,时钟更为精淮且jitter更低,能为电脑系统提供更高精度的音频解码能力。
Debussy配合dCS顶级机种Scarlatti相同的Ring DAC架构,以多组5bitDAC组合而成24bit/192kHz的升频解码,将所有讯号超取样至2.822或3.07 MS/s,利用配合DAC的精密电阻,提高运算的精确度,将误差值平均,精确度便会更高。
Debussy DAC装备有独家的数字音量控制,可直接搭配后级驱动,具有1组XLR及1组RCA模拟输出,具有两组滤波可选择,提供不同音色选择。
2.Rossini 升频CD机及时钟套装
Rossini Player可以读取CD,同时也可做网路串流并且都採升频解码处理,仔细一点应该称之为Upsampling CD/Network Player,不要以为他仅有播传统光碟片的能力,那就仅窥见了Rossini Player的一半功能。上方的播放机为Rossini Player,下方则是Rossini Master Clock。
dCS之所以能成为数位讯源的领先者,除了与工程背景有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了音响产品开发出了许多一流的设计,其中以独家Ring DAC电路为首,Ring DAC与其他品牌採购DAC晶片后再次设计有很大不同,在取样率的转换上Ring DAC採取5bit/2.822MHz的特殊规格。
2.822MHz这个每秒取样次数与DSD相同,dCS认为在这个取样频率上声音的时间间隔够小,波型可以达到非常接近类比讯号,但是DSD採用的是1bit的位元深度,仅能记录前后差异,纪录范围受到限制,于是将纪录位置提高了32倍成为5bit,因为每提高1个bit就需要多一倍的晶片组,所以无法无限增加,5bit是他们认为较平衡的数字。
DAC除了规格还包含了类比处理,Rossini的DAC电路板上还包含了电源稳压、类比滤波、以及输出级 (A类),由头到尾都採用全平衡设计,要成就好声音在电源与类比部分很多时候比起解码规格更为重要,而且Rossini所使用的Ring DAC和旗舰Vavildi一模一样。
dCS设计中的另一个重点是Upsampling,也是许多现代数位讯源常用的讯号处理方式。Rossini将这个升频内建在机箱中,而Vivaldi则是独立一个箱体。
Rossini对于接受的数位讯号会一致性的提升至多阶DXD超取样处理,DXD的规格为24bit/352.8kHz,大约为4倍的DSD档案,Rossini会提升512倍的DXD至32bit/705.6kHz,最终再以DXD或转换为DSD经过DAC解码。
Rossini的超取样处理主要针对PCM音乐档案,如果是以传输方式给予DSD的档案则不会进行超取样处理,而是直接播放。
除了Ring DAC以外,dCS的数位处理平台(Digital Processing Platform)和讯号处理(Signal Processing)都非常重视。
dCS对于数位处理平台採用了非常弹性运用的FPGA和ICs,可以自由编程处理平台,几乎可以在硬体中编辑任何逻辑与讯号处理,因此当想加入新功能时,只需要透过软体升级的方式就可以更新,有网路时仅需要线上更新。
这个平台是dCS的核心,因为特殊的讯号处理以及与Ring DAC的并行,才得以实现高水准的声音。
在任何的DAC中都需要滤波或更多的处理使得重建的波型贴近原始,因此许多DAC电路都会受到晶片或滤波器的影响,最终的声音都会因此产生不同,而dCS特殊的讯号处理则是透过FPGA,将此变数由FPGA控制,而FPGA又是能够自由编程的,所以不会有其他品牌DAC不可变的声音影响。
在Rossini Player中已经拥有高精度的时钟,dCS是非常注重时钟系统的厂家,从历代的产品当中都会推出独立的时钟器材便可见一般。
他们认为精准的时钟比控制时基误差(jitter)更为关键,时基误差的来源为电讯号的传递时间不同,讯号延迟致使类比数位转换器以及数位类比转换器发生採样、还原误差,在实时(real-time)的音乐重播状态下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另一个便是时钟发出的时脉讯号不够精准,会使得就算传输上没有干扰产生误差,也会因为时脉讯号一开始便失准产生失真,因此良好的时钟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dCS不但使用精准度高的晶体震荡器(crystal oscillators),而且非常小心地保护,外在的震动或是温度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晶体振荡器,产生误差,对于时脉来源必须多加保护,并且让时脉讯号传输到目的地的时候,精准度就如同刚生成一样,在使用上从电源供应、讯号处理过程都会与主时钟一致,达到最高的精准度。
3.Vivaldi 2.0四件套
dCS全新推出新升级Vivaldi 2.0超级旗舰数码系统, 这款4件套装代表了当今最顶级数码技术的“不妥协”的颠峰之作,dCS全新Vivaldi Digital Playback System 2.0超级数字播放系统由4台主机组成,包括Vivaldi Transport 2.0转盘, Vivaldi DAC 2.0解码器, Vivaldi Upsampler 2.0数字升频器, 和Vivaldi Master Clock 2.0主时钟,兼容当今最新数字音频格式、同时也支持未来的数字音频格式的解码播放。
2.0版本Vivaldi新升级包括Vivaldi Transport升级支持到2x DSD升频技术,Vivaldi DAC装载全新版本的Ring DAC组件,配合改进的时钟系统以及新的DSD处理器。Vivaldi Upsampler 2.0数字升频器配备的双倍频的DSD升频技术、 采用了新升级的独立网络和USB输入电路,配备新的播放软件系统和控制程序,支持2x DSD升频技术,提高了数码输入的性能,支持更多的网络音频流播放功能,同时增加了新的控制和音乐播放应用支持。dCS会陆续推出后续更新固件,让拥有强大硬件的Vivaldi 2.0能支持未来更多更新的格式和播放模式,让使用更灵活便捷。Vivaldi 2.0能提供现今最顶级的技术性能和最优秀的声音表现。配合双倍频的DSD升频传输技术,定制设计的新转盘和数码时钟、DAC部分配备新改进的增益设置、新算法的软件和新的数码过滤器。
维瓦尔第2.0的升频器能从任何数码音源(PCM数码输入、USB, UPnP网络流,及iPod/iPhone)存取音乐,把它们从原本的取样率升至高分析度2x DSD。多个可选择的独立数码输入及滤波器,可以把来自数码流的声频讯号,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Vivaldi 2.0的DAC解码器核心部分采用了自家研发最新改良版本的专利dCS Ring DAC核心组件,完全独立分离式的平行线路设计,非一般厂家向解码晶片制造厂购买成品晶片的数位解码器。采用以多组5bit DAC组合而成超级升频解码系统、配合48组记忆体锁相,dCS Ring DAC技术以多位元的方式来描绘波形变化,具备与原模拟波形最接近的表现,利用FPGA可程式化数码运算处理核心配合新改进的软件,让DAC解码器的运行速度更高、并提升运算的精确度,更出色的线性表现让声音动态及精确度更臻完美。
用家可以通过条件更新Vivaldi Ring DAC,让FPGA可程式化数码运算处理核心具有两组新的映射程序,可以通过菜单简单地选取适合自己喜欢的运行程序,在表现力、音调等细节上有细微差别,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配套的设备选择。最新一代的Ring DAC集多项重要科技成果于一身,使它在动态范围、减低时基误差、改善声道分隔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大大增强了音乐的真实感。
4. Bartok一体机
2018年,英国dCS音乐第一发布了一款集网络串流播放、升频解码、耳放/前级等强大功能于一身的Bartok巴尔托克播放器(以下简称Bartok)。这款以匈牙利现代音乐领袖人物命名的产品,不但揉合了DSD/DXD升频及串流音乐播放功能,还前所未有地加入了高保真耳放线路。
Bartok的核心组件采用了源于Rossini系列的Ring DAC数模转换组件,这个组件有别于一般DAC所采用的D/A芯片,是以高精度电阻阵列组成的R2R模式工作,其操作核心选用了高性能的Xilinx Artix-7 FPGA,并且通过dCS自主撰写的程序,从而令Ring DAC拥有非同一般的5Bit字长解像力,其性能之强悍远非一般D/A芯片可以相提并论的。而且Ring DAC的处理速度也远远领先时下任何D/A芯片,David介绍现时Bartok上使用的Ring DAC仅发挥了35%的性能而已,未来厂方可以根据数码音乐格式发展的规格,及时进行软件的更新,从而令dCS的产品得以长时间保持在业界顶尖性能行列。而Ring DAC的另一个好处,是多段式DXD超取样和DSD升频技术,以及PCM6种、DSD4种的滤波模式功能,可以给予用家根据个人喜好调校出不同的音色。
而且Bartok最吸引人的其实是其新一代的串流音乐播放功能,用家只需配合UPnP协议和dCS自行研发的App,便可通过局域网直接播放储存在NAS的音乐文件,同时可享受TIDAL、Spotify、Deezer等线上音乐服务商的在线高清音乐资源。当然了,苹果的用户通过Airplay就能进行无线串流播放。同时,Bartok不但支持Roon,还可对应最新的MQA编码,性能相当完善。
另一方面,Bartok的机箱采用和Rossini系列相同规格的航天级铝材制造,并且提供黑色和白色两种外观选择。而背板的数字输入接线端子更涵盖了玩家所需:AES、BNC、同轴、光纤、USB、网络接口一应俱全,而且更提供2入1出的BNC时钟接口。模拟接口包括RCA和XLR各一对,方便Bartok连接各类器材。
Bartok另一特别之处,在于内在了高性能的纯A类全平衡耳放线路,这部分线路采用独立供电,并且配以精密的无损耗数码音量控制线路。耳放输出功率达1.4W(RMS、33Ω)/0.15 W(RMS、300Ω)。而全新编写的操作界面,则可允许用家把输出电平预算在0/-10/-20/-30dB,而输出电压可作0.2/0.6/2/6V等状态的选择,意味着Bartok可搭配前级、后级或合并机使用,也可直接连接有源音箱使用。
可惜的是,世界顶级的旗舰音源笔者在音响展上也很少见到,不过公认的世界第一的解码公司的产品,声音自然不需要担心,你只需要担心自己的钱包就行了。
二、中国Holo Audio
Holo Audio由著名大神Jeff所创办,他专门的Jeff音频实验室在业界现在已经很知名了,不过似乎在国外名气更大些,在国内只在高烧友中流传。他家的解码主要有中端解码青及高端解码泉II。
1. R2R中端的青解码
青解码分为三个版本,带解码耳放、带解码及音量及DSD纯解码三种
“青”可以选配两种核心模组,一种是PCM数字模拟转换模组,另一种是DSD数字模拟模组。这两种模组都是全分立的电阻网络型DAC。通过如果选择了PCM模组的话,其内部源生的数字模拟转换方式为PCM模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不能解码DSD,“青”具备了完备的DSD和PCM之间转换的功能。也就是说,尽管装备了PCM模块,其还是可以解码DSD信号,只是把DSD信号转成PCM后,再进行数字模拟转换。所以,选配了PCM模块后,只是决定其源生的数字模拟转换方式为PCM,还是可以同时解码PCM和DSD信号的。同样,如果选配了DSD模组的话,其源生的数字模拟转换方式为DSD,通过内部转换也可以同时解码PCM和DSD信号。
由于DSD信号由于无法做数字音量控制,所以“青”选配DSD模块后不能具备耳放选项。而且,其线路输出的电平也是固定在最大,不能变化。实际上,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所谓支持DSD的解码器或者解码芯片,其内部都是转成PCM处理的。
”青”的数字输入接口包括,USB(地线隔离),RCA,BNC,AES,光纤,HDMI接口的I2S。所有的数字输入接口都支持DSD(DOP模式)
笔者曾经仔细聆听过青的DSD解码器,播放CD格式。由于CD是PCM格式,所以经过了转换。在素质上并不能体现青解码的高素质,更多的呈现味道机的感觉。但是,其素质仍然远远胜过笔者常用的双AK4490解码器,而在味道上,偏向甜美的声音深得俺心。
2. 泉II解码
泉2是由Holo Audio出品的新一代全分立电阻网络式(俗称R2R)DAC。相对于其前一代产品“泉”,新一代的全分立电阻网络式DAC模块,小信号时有更低的失真,也具备更快的转换速度;泉也是世界第一台真正支持DSD1024和PCM1.536M的DAC,其USB界面使用了自行研发的固件,具备超低延时,高可靠的数据传输,性能比官方固件高2-4倍;并具有飞秒时钟;同时改进了数字部分的电源和模拟参考电源。具备超强的性能,100KHz之内高于110db的PSRR和低于0.2uV的噪声。
泉2的核心DAC模块是由分立电阻网络构成。其中一组电阻网络为R2R的改进型,负责进行PCM的数字模拟转换。另一组电阻网络为DSD特殊设计,给其命名为“矢量步进电阻网络”。泉2的这两组电阻网络均为全平衡结构,正负各一个,分别处于PCB的正面和反面。
泉II采取了动态补偿技术,做一个额外的电阻网络,用来补偿主电阻网络的精度误差。通过这种技术,可以使得经过补偿后的等效电阻精度达到不可思议的0.00005%。这也是为什么泉的失真可以低到-114db的主要原因。至今为止,泉是世界上失真最低的R2R型DAC。
笔者曾经试听过几天的泉II解码,声音果不其然的高素质和中性,解析声场十分强大。R2R的结构让它的声音相当接近笔者以前听到的高端黑胶的感受。
三、法国Total DAC
Totaldac是一个来自法国的新兴的,正在逐渐受到关注的品牌,设计师Vincent是一个从事通信电路设计多年的顶级工程师。Totaldac在模拟部分一样没有使用现成的解码芯片,而是采用高精度的分立电阻搭建成解码模块,所有电阻都经过严格筛选和配对。
D1 Dual解码器
D1 Dual每声道采用200枚高精度电阻来达到极低的输出阻抗和全平衡设计;时钟处理方面,设计师采用了通信领域中常用的先入先出(FIFO)技术使得解码器内部时钟几乎不受到外部输入信号时钟的影响;数字信号处理上,Totaldac有着自己开发设计用DSP芯片实现的数字滤波器以及DSD-PCM的转换算法,配合上分体电源,Totaldac具有热情奔放的声音,配合上独立的时钟处理模块,声音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最高支持格式:24bit 192KHz,DoP。
d1 dual解码也是具备前级输出的,输出电平可以调整(通过一个遥控器的加减键)。这是一台带前级输出、带耳机口的纯解码。
对了,机器叫做dual的意思大概是因为电源部分是分体的,所以构成两件套的形式。有意思的是电源分体的解码器主机一般都是很轻的,因为重量主要是在牛里面,但是dual的主机还是有点份量的,明显里面有较重的金属部件,因为机壳并不厚重,不是机壳的重量。这是个分立电阻网络结构的R2R解码,因此里面电阻应该很多,据说厂家采用的是特殊的电阻,而且从内部图看,机器的底部用了厚铜板。
四、意大利Aqua的新旗舰解码Formula
意大利Aqua推出全新Formula Dac解码器,是Optologic DAC系列的第一款全新D/A转换系统的旗舰解码器。
由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与4组双单声道R2R组件,配合专利DFD直接自解码技术,不带有任何数字滤波,输出端采用全分立元件组成模拟电路,以达到简单、大频宽、反应快速、无铃振、低失真、无负回授得完全纯粹干净的模拟音频输出。提供丰富的数码输入接口,支持24bit/384KHz的解码,定位于高级-顶级市场。
Formula内部电路全部是Aqua自主设计,采用全分立的模块化设计(未来升级就方便了),是一款当下流行的R2R结构解码器,无过采样的设定保证声音最大限度还原(就是NOS)。自主研发的FPGA芯片,使用了黑科技光耦合器隔离,通过光电转化,有效避免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相互干扰,数字、模拟部分又分两路变压器单独供电,也是为了避免干扰。不过,Formula不支持DSD。
Formula这台解码笔者从没见过,也没听过。
其余笔者所知的还有丹娜弗瑞普斯的TERMINATOR,不过,由于对其公司和这款产品完全没有见到说明,在此文中就一笔带过了。
小编今天在网上找到了一篇关于解码器(DAC) 的文章,感觉写的非常不错,发上来和网友共享,全文
这里我想专门为“解码器”写一篇,谈谈我认为一些基础的东西,和一些最常见的错误认识。
其实从头说,发烧友常说的“解码器”是一个错误的称呼。正确的称呼应该是“数模转换器”。英文是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缩写形式为DAC。这里没有“解码”的概念,而是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所谓“解码器”,AV中用到的杜比环绕声解码,那个是解码,但DAC这个概念是“转换”,并非解码。不过,用解码器这个词来表示DAC,长期以来已经约定俗成了,所以大家理解就可。
由于当今是数码音频的时代,所以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用得到的所有“声音重播”,全部都是数字式的,也就是说本质都是用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信号来表示音频。手机、电脑、电脑声卡、电视机(基本都实现了全数字化)、随身听、录音笔,我们用得到的声音重播和录音设备,都是数字音频,没有模拟音频。事实上现在除了发烧友外,普通人士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模拟音频设备、模拟音频媒体了。磁带、黑胶唱片、磁带录音机、黑胶唱盘,那些模拟音频的载体和设备,都已经进入博物馆了,和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什么交集了。
在这个数码音频绝对主流的年代里,所有的声音录制和播放设备,里面都有一个部分、一个芯片、一块电路,是做“数字模拟转换”这个功能的。也就是必须把0和1二进制信号表示的数字式音频信号(Digital),转换为模拟式的电信号(Analog)。什么是模拟式的电信号呢?它和数字音频信号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呢?一句话解释就是,模拟式音频信号,是连续变化的电信号,用波形表示的话是一个圆滑的波形。数字式音频信号则只有0和1两种状态,非黑即白,没有中间状态。从电信号的角度来看,数字音频信号是一系列的脉冲信号,而模拟式音频信号是频率和强度都在不断变化的、非脉冲型的信号。
我们如果观察黑胶唱片的表面,用放大镜去看,就可以看到声音留下的实际“波纹”。声音的本质是振动,把声音的振动记录下来,就是一系列的波形。声音从其本质来说,是“模拟”的,爱迪生最初发明的留声机和保存声音的腊筒,其原理都是直接记录声音的波形,从爱迪生时代开始,到后来的磁带、LP黑胶唱片,都是模拟音频的时代。模拟音频为什么后来被数字式音频取代了?根本原因是模拟音频的录音、复制和重播,存在很严重的缺陷——所有的模拟录音载体,都有底噪,而且每一次的复制和编辑都会引入新的噪声、新的失真。连每一次播放都会造成磨损。一份模拟录音“母带”在经过多次复制和编辑后,底噪就会变得很大。我的大学时代是卡式磁带盛行的年代,那时过来的人,都知道磁带每复制一次,音质就明显劣化一次,当时有“儿子带”和“孙子带”之称,专门卖磁带给乐迷的专业“拷兄”,手头即便握有原版磁带,也不会用原版磁带来复制的,而是会先复制一份“儿子带”,再用儿子带复制出孙子带,卖给乐迷。为什么?因为原版磁带每播放一次,音质也会损失一次,反复播放几百次后,高频响应就会明显劣化了。乐迷们可以买到的“孙子带”,其音质比起原版磁带来,已经明显劣化了,但当时的乐迷们,只能听这样的东西。这就是模拟音频时代的痛苦了。
数字音频时代一来,人们发现,数字式音频由于是建筑在0和1组成的二进制信号之上,所以复制是无损失的,只要确保数据不错,复制无数次,音质也不会有劣化。数字式录音机、CD唱机,本身都底噪极其轻微,所以数字式音频很容易做到90分贝以上的高信噪比,一举解决了困扰了人们几十年之久的噪声问题。由于CD光头的非接触式设计,播放过程也是毫无损耗的。所以八十年代开始,以CD为载体的数字音频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很快取代了模拟音频载体和播放设备。当然现在又有不少发烧友在怀念黑胶唱片等模拟载体,认为它们声音柔和、温暖、有“模拟味”等等,这其中有“作”的成分,有腻味了数字音频想寻找不同之物的心理。在当初,数字音频取代模拟音频,非常正常、顺理成章,毫无任何冤枉或勉强的成分。从大局来看,数字式音频虽然不象模拟音频那么“自然”(声波振动的本质是模拟的波形),但数字音频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完全应该取代模拟音频。
既然数字音频如此好,为什么还需要一个“数模转换器”去把数字音频转换为模拟信号呢?关键是,在音响系统的三大件里,放大器和喇叭这两个环节,仍只能处理模拟音频信号。不管前面怎么搞,要让我们的耳朵的听到声音,喇叭还必须接受模拟电信号、按模拟电信号来发出振动。如果给喇叭一系列0和1组成的脉冲数字信号,那喇叭只能发出无数杂音。所以放大器这个环节,本质是接受模拟信号,加以放大,使得信号强度达到足够驱动喇叭的程度。喇叭的环节(包括耳机),同样彻底是“模拟式”的,只能接受模拟式的音频信号,才能发出有意义的声音。
所以,音源必须输出模拟音频信号去给放大器。它不能输出数字式的信号去给放大器和喇叭。所以,我们虽然身处数字音频时代,音乐在大多数的时候都以数字式的方式录制、编辑、出版、流传、保存,但是当我们播放音乐的时候,播放设备(音源)必须输出模拟式的信号,这样我们才能欣赏音乐。也就是说,整个录制和重播的流程是这样的——原始的音乐声音(模拟式的声波)- 话筒录制(模拟方式的电声转换,声波变成连续的模拟电信号) - 被数字录音机记录下来(在这个环节模拟电信号被转换为数字信号)- 编辑、出版(数字方式)- 重播 - DAC数模转换(转换回模拟音频信号) - 放大器(模拟方式) - 喇叭/耳机(模拟式的声波)。
所以,我们就知道,在所有的能播放数字音频的设备里,从手机、电脑、电脑声卡到电视机、随身听、蓝光机,所有这些设备,里面都有一个部分、一个线路、一个芯片,是做“数模转换”(DAC)这个活儿的,把数字式音频转换为模拟式的电信号输出。发烧友所说的“解码器”或者说DAC,只不过是因为发烧友很注重这个部分,认为这个部分对音质影响很大,所以选择了装入独立机壳的、功能单一的“解码器”产品。
发烧友们所玩的“解码器”或者说“数模转换器”或者说DAC,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音源类设备。它属于典型的、功能单一、音质至上的设备。从功能性看,可以说它只有一项功能——把输入的数字式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但就这一项功能,不同档次的解码器,做得完全不同,而且风格各异。解码器是目前发烧友所玩的音源设备里档次高度丰富、品牌空前多样的产品。价格从几百块到几十万元,有点名气的品牌至少上百个。
所有的解码器,看它的背面,都可以看到两组接口。一组是数字输入口(Digital Inputs),一组是模拟输出口(Analog Outputs)。来自数字源的数字信号,从解码器的数字输入口送进去,在工作时,就从模拟输出口输出信号,接到后面的放大器环节,或者有源音箱。
数字输入口,最常见的是四种形式——光纤(Optical)、同轴(Coax)、AES/EBU、USB。其中光纤口一般都是所谓Toslink,有3.5毫米圆孔和方口两种(彼此可以转换),台机一般都是方口,随身设备很多使用3.5毫米圆孔。同轴口有RCA式和BNC式两种(家里的有线电视线缆一般就是BNC口,看看有线电视的接口就知道什么是BNC了),因此同轴线也有RCA头和BNC头两种。其实BNC同轴口是有优势的,但大多数器材仍是只装备了RCA式的同轴口。RCA式的同轴口由于和单端模拟口长得完全一样,有些初烧会混淆,其实只需看一点:模拟RCA口必然是一对的,分左右(标着L和R),而数字同轴口,只有一个RCA口,不分左右。
AES/EBU俗称“平衡数字口”,是一种三针的平衡卡农口,在专业器材上运用非常多,因为它具有长距离传输抗干扰的优点,但是在家用设备上则很少见。不过假如用家的设备可以通过AES/EBU来连接,这还是一种值得优先考虑的连接方式。USB口,是近年来得到普及的一个数字口,毕竟现在很多人买回解码器后,就是通过USB线连到电脑听音。通过USB口和电脑交换数据的方式,也从早期的Adaptive Mode(自适应模式)发展到现在广泛盛行的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Mode)。在这个模式下,解码器的内置时钟成为主导,降低了前端电脑对声音的影响程度。
假如是没有USB输入端的解码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老式的解码器,一种是很高级的解码器——需要连接电脑,那么可以通过一种叫“USB界面”的产品来连接。电脑USB口接到“USB界面”,USB界面再通过同轴或AES/EBU口接到解码器。我以前专门介绍过这种东西,可以参看一些旧文。
解码器的模拟输出口,就两种:单端的RCA输出,和平衡方式的XLR输出。如果是随身型的微型解码器,那么可能会装载3.5毫米的模拟输出口。 3.5毫米的孔,可以做成耳机输出、可以做成光纤口、可以做成模拟输入或输出口,由于其体积小不占地方,在随身类器材身上非常多见。
下面是AURALiC Vega解码器的背部,它的接口十分齐全,前面提到的数字和模拟接口都有了,大家自己认一认吧。音响入门ABC之六——解码器(DAC)
有少数比较高档的解码器,除了这些常规的数字输入、模拟输出口外,有一种“时钟接口”,通常采用BNC端子,这里也提一下。
所有的解码器里面,所有的数字音频设备里面,都有一个部件叫“时钟”。其形式可以是独立的一块晶振,可以集成在芯片里,但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它决定整个设备工作时的“时间基础”。我们知道数字音频的原理,是按44.1k赫兹(CD规格),或更高频率(如96k赫兹),对连续变化中的模拟信号进行“取样”(Sampling),得到一系列的值,重播音乐的时候,则必须依照这个取样频率,对模拟信号进行重建。在这个过程中,取样和重建的频率精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会直接影响到重建之后的模拟信号是否准确。因此解码器内的“时钟”其精度会显著地影响声音。现在很多中高档解码器都使用了高精度的晶振。比如前面提到的Vega解码器,就使用了所谓“飞秒时钟”,其具有飞秒级精度、极低jitter的特性,带来了很高的声音品质。
然而另外有一种独立的高级产品,叫做“独立时钟”,代表作品是日本Esoteric的制品,包括目前全球最贵的售价达人民币10万元的G-0Rb超级时钟。Rb是金属元素铷的缩写,这种时钟用到了天文台级的铷原子时钟模块,配合精心设计的电源、机壳、避震、周边电路,可以做到音频设备里最低的jitter。这种独立时钟设备,就是通过BNC端子的数字同轴线,与具有时钟接口的解码器相连的。连接后,独立时钟的信号就取代解码器内置的时钟,由此解码器可以依据更高精度、更低jitter的时钟来工作。如果数字源、解码器都具有时钟输入接口,那么可以都接入同一台独立时钟,由它来同步整个音源系统,达到最佳的效果。当然,这样都必然是很高级的系统了,一般的中档以下系统无法用到。不过价格较便宜的独立时钟也是有的,比如意大利M2Tech就有一款很小巧的时钟产品EVO Clock,在圈内有一定知名度。
关于“解码器”,有一些非常常见的错误认识,我觉得是有必要澄清的,这里举最经典的几个例子,稍微解释一下。
1)解码芯片决定论。很多初烧是这样判断解码器的:看使用什么解码芯片。如果用的是他们认为高档的芯片,比较贵的解码芯片,那么就认为解码器上档次;如果用的解码芯片不贵,那么就看死它了。关于这个问题,我专门写过一篇,建议大家看看:
事实上现在主流的解码芯片并不多,比如在用ESS 9018解码芯片的产品越来越多,厂家甚至还出了一个简装版的芯片供应给手机商,以使手机能达到更好的音质。近来使用日本AKM解码芯片的厂家也在增多。有些欧洲牌子则始终青睐Wolfson的解码芯片。但我们毫无理由说使用9018解码芯片的产品整体音质必然优于Wolfson。同样用9018芯片的解码器,声音的风格和档次也可以差别相当大。这个问题我也无意多解释了,看那篇文章就够了。解码器的声音品质和风格有多个决定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绝对不是一块芯片可以决定的。
2)解码器决定论。也就是“只要解码器好,前面可以不管”。这里的“前面”指的是给解码器提供数字信号的设备,或者叫“数字源”。可以是电脑声卡、可以是CD机或CD转盘,可以是随身听设备,可以是蓝光机,任何带数字输出口、能接到解码器的设备。这个误区由来已久,早在CD机盛行的时期,就有发烧友认为CD机只要接一个高档的解码器,就能轻松达到高级的声音品质。反正数字源只是提供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信号,保证不误码就行了!
这个理解是完全错误的。稍有经验的发烧友就会在玩器材时发觉,同一个解码器,当它接不同的数字源设备时,比如不同的电脑声卡、不同的CD转盘,出来的声音,可以差别很大。我试过用很好的解码器,前面接一个超烂的DVD机或低档的电脑声卡做数字源,结果出来的声音非常难听。把数字源换成一个素质不错的CD转盘,声音马上变得很好。不同品质的数字源,差别可以很大,可以有“生死之别”。我再说一次,稍有玩机经验的发烧友,很快就会注意到这一点。
问题的本质是,在CD转盘以光纤或同轴方式连接到解码器的时候,其数字信号的基础,是CD转盘的自身时钟,而不是解码器的时钟。解码器的时钟哪怕精度再高、档次再高,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修正”,而不可能去彻底取代掉前面数字源的时钟。当我们把一台很烂的DVD机接入一个高级的解码器,来自DVD机的数字信号,jitter会很大,进入解码器后,解码器虽然能在锁住信号后,在一定范围内对这个jitter很大的数字信号做一点正面的修正(依据解码器内部的高精度时钟),但它没法彻底改写前面DVD机的时钟,还得跟着那个很烂的时钟走,一边跟着、一边矫正一些。在这个系统里,最终进入解码芯片的数字信号的jitter,由DVD机的时钟,和解码器的时钟,在两个时钟共同决定,而且以DVD机的破时钟为主导。所以我们必须牢记一点,在数码音频流播放时,源头造成的问题(数字源设备差,很高的jitter),后面环节是没法彻底解决的。如果数字源出来的信号质量就已经不好,带有很高的jitter,那后面解码器再强大、解码器内的时钟精度再高,也是无能为力的。
不过有一种情况,解码器的时钟会起主导作用,那就是在USB异步技术传输时。现在大多数的解码器,其USB口都采用了所谓“异步传输技术”,在与电脑交换数据时,是以解码器的时钟为主导的。也就是说只要确保解码器素质高、内部时钟精度好,那么基本可以确保较好的音质,前面用什么电脑,不是太重要。当然也不是说一点不重要,举例来说,在电脑 - USB异步传输 - 解码器的架构中,USB线、电脑系统状况、电脑播放软件,仍会影响音质,但这些因素一般不会成为决定的因素。
前面所说的,我再以简单实用的语言复述一遍:如果数字源是以光纤、同轴方式连接解码器的,那么数字源的输出素质是很重要的,解码器再牛也无法单枪匹马决定音源的素质。一个很烂的数字源,足以摧毁再好的解码器。如果是电脑以USB异步传输的方式连接解码器,那么解码器本身的素质是最重要的,虽然仍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无论如何,从理念上说,解码器不是音源的唯一决定因素,不是说只要解码器牛,音源就必然牛;数字源、解码器、连接线,这几个因素都在起作用。
最后总结一下,总的来说,在这个数字音频时代,解码器仍是整个“音源”范畴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找到和拥有一个品质好、风格对胃口的解码器,对于发烧友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特别是流媒体播放(播放音轨),可以采用的形式有很多:电脑+USB解码、电脑声卡+解码、电脑+USB界面+解码、NAS+解码、独立式的播放器、独立式播放器+解码、随身听播放器+解码,等等。将来也许还会出现更多的流媒体播放形式。未来的hi-fi流媒体播放,我个人认为是一个多元化的趋势,不同人群依据习惯各玩各的,不会存在一个绝对主流的形式。但不管采取什么形式来播放,解码器终归是音源系统中的最重要环节。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超级解码》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超级解码、000530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