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基协: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财联社1月28日电,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5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2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5.56万亿。
中证智能财讯 龙软科技(688078)8月16日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17.08%;归母净利润2856.79万元,同比增长25.46%;扣非净利润2864.21万元,同比增长25.9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04.63万元,上年同期为-1895.21万元;报告期内,龙软科技基本每股收益为0.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94%。
半年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是以自主研发的LongRuan GIS平台为基础,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煤炭工业的安全生产、智能开采提供工业应用软件及全业务流程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为 *** 应急救援、矿山安全监察、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及科研院所、工业园区提供现代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的智能应急、智慧安监整体解决方案。
根据半年报,公司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7246.14万元,同比下降1.23%,环比增长69.56%;归母净利润1935.82万元,同比下降2.54%,环比增长110.19%;扣非净利润1961.95万元,同比下降6.60%,环比增长117.45%。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54.52%,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4.80%,较上年同期上升1.66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4.04%,同比下降2.1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6.72%,较上年同期下降0.35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上升5.17个百分点。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3.31%,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70个百分点。
2022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904.63万元,同比减少9.41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825.88万元,同比增加717.95万元,主要系本期股权激励之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激励对象现金入资所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9157.43万元,上年同期为-1264.86万元,主要系本期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使得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支出明显增加。
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现金比为82.04%,净现比为-66.67%。
从应收账款账龄结构来看,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账龄在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为2.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7.99万元,占应收账款总额比例为57.81%,较上年末下降4.51个百分点。
从存货变动来看,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余额为3393.7万元,占净资产的5.75%,较上年末增加207.62万元。根据财报,公司本期没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偿债能力方面,公司2022年二季度末资产负债率为17.63%,相比上年末减少0.23个百分点;有息资产负债率为2.08%,相比上年末减少0.11个百分点。
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末的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新进股东为华夏平稳增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取代了一季度末的高华-汇丰-GOLDMAN,SACHS & CO.LLC。在具体持股比例上,华夏经典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有所上升,任永智、郭兵、景顺长城策略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雷小平、东方红智华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马振凯持股有所下降。
股东名称 | 持股数(万股) | 占总股本比例(%) | 变动比例(%) |
---|---|---|---|
任永智 | 236.82 | 3.3163 | -0.03 |
郭兵 | 202.98 | 2.8424 | -0.03 |
华夏经典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156.26 | 2.1882 | 0.53 |
景顺长城策略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108.68 | 1.5218 | -0.01 |
华夏平稳增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101.99 | 1.4282 | 新进 |
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 | 100 | 1.4003 | -0.01 |
雷小平 | 98.96 | 1.3858 | -0.01 |
东方红智华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80.7 | 1.13 | -0.10 |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75.97 | 1.0639 | -0.85 |
马振凯 | 75.95 | 1.0635 | -0.01 |
筹码集中度方面,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公司股东总户数为3362户,较一季度末下降了108户,降幅3.11%;户均持股市值由一季度末的86.27万元上升至105.08万元,增幅为21.80%。
迷你基金监管趋严。
多位公募基金人士向
“对迷你基金的监管更加严格了。”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诉
据
对于产生大量迷你基金的原因,业内人士指,主要是三大原因:产品同质化;历史定制壳;被市场淘汰。视觉中国
更严的监管新规来了
一位基金人士告诉
一方面,近期,监管对迷你基金展开摸底调查,要求基金公司上报新基金时,提供一份公司旗下规模低于5000万元以下的迷你基金情况说明,内容包括迷你基金的具体情况、详细解决方案和解决时间节点。若是迷你基金要持续营销,需提供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据业内人士透露,以前对迷你基金没有过这么详细报方案的要求。
另一方面,此前,对迷你基金的要求是基金公司需控制非权益基金的迷你基金数量在7只以下,否则就会影响产品审批。
但此前不计算权益迷你基金,而现在统计的迷你基金情况明确包括权益基金在内,不再具体分类。
值得一提的是,业内有未经证实的消息推测,解决迷你基金问题的时间节点可能定在今年底。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提供给
这2701只基金共涉及145家基金管理人,按天相投顾现有的公募基金分类体系,共涉及20个天相二级分类,其中灵活配置混合基金758只,数量最多。
在上述未清盘的1804只公募基金中,有1799只基金正常披露业绩与季报。
根据2022年二季报数据显示,目前依然有710只基金的资产净值依旧小于5000万元,占比39.36%,超过60%的基金最近规模超过5000万元。在上述披露最新季报的1799只基金中,规模更大的基金类型为货币市场基金,最新规模757.57亿元。
值得关注的还有迷你基金的业绩表现。
正常披露业绩的1799只基金根据最新规模划分为迷你基金(规模小于5000万元)与常规基金,经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近三年的业绩表现上,常规基金业绩明显优于迷你基金的业绩,比如偏股混合基金,迷你基金三年业绩平均为34.48%,而常规基金为94.42%。
而在其他业绩统计区间也呈现相同规律。迷你基金业绩表现较差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其中基金运营费用占比会高于常规基金。
对于产生大量迷你基金的原因,业内人士指,主要是三大原因:产品同质化;历史定制壳;被市场淘汰。
具体来说,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基金投资的某类市场容量有限时,部分基金迷你化;委外定制基金,随着大资金撤离,只剩下空壳;基金业绩不佳遭遇赎回,被市场淘汰。
此外,天相投顾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市场上出现大量的迷你基金还有两大原因,一是随着居民购买基金产品规模增长,公募基金新发及保有量不断增加,基数变大;二是公募基金管理人普遍重视产品网友分享,轻视产品的持续营销,导致业绩平庸的基金不断流失基金份额,最终沦为迷你基金。
清盘,还是“保壳”?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处理迷你基金已箭在弦上。
迷你基金,是清盘还是持营,这是一个问题。
根据基金合同,基金连续6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基金将终止或者与其他基金合并。
据业内人士介绍,基金清盘并不是一定要求60个工作日内就完成,但要求在此期间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
事实上,没有发展前景的迷你基金对基金公司来说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指出,迷你基金的存在一方面导致基金产品数量增加,基民选择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其业绩普遍较差从而影响基民的持有体验,长远来看不利于公募市场健康发展,政策对于迷你基金监管也不断趋严。
其认为,基金公司在处理迷你基金时,一方面可增加投研力度,提升基金业绩,重视产品持续营销来增加基金规模,摆脱迷你区间,另一方面可以主动针对旗下的迷你基金进行清盘,集中投研力量和公司资源发展持营拳头产品。
“保壳”还是清盘?不同的公司对迷你基金有不同的选择。
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向
该基金人士表示,“选择的标准主要看产品的业绩,如果业绩好大概率会持营,渠道上会根据具体情况做持营计划,比如去某个银行主推之类的。”
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也告诉
该基金人士表示,公司对之后能增长规模,或者公司内部稀缺的基金,会选择持营。而持营采用的 *** 是增加卖基金的渠道,多做宣传。
业内人士指出,在严监管下,一家基金公司如果有较多的迷你基金,现在只能选择清盘,如果迷你基金较少,则更倾向于选择持营和保壳。比如,大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产品数量较多,与其持续营销迷你基金,不如发新基金,它们更倾向于清盘迷你基金;而小基金公司产品数量较少,且新发基金募资不占优势,它们则更倾向于持续营销迷你基金。
也有基金公司将迷你基金转为券商结算模式,以期将基金规模做大,不过这种模式并非主流。
此外,也有基金公司派出了明星基金经理接手迷你基金,以期“保壳”。
比如,自7月2日起,诺安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接管了一只200万元规模的迷你基金——诺安优化配置。
蔡嵩松新接管的这只诺安优化配置基金,成立于2018年9月,成立时规模为2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诺安优化配置基金的份额为143.82万份,基金规模只有201.11万元。二季度末该基金进一步降至106.08万份,基金规模降至148.17万元。
诺安优化配置基金重仓农业股,而蔡嵩松以半导体投资出名。
据了解内情的人士说,蔡嵩松将会把这只基金转型打造为为科技主题基金,通过提高该基金的业绩来增加基金吸引力,而目前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股已处于估值相对合理阶段,在蔡嵩松管理下做大该基金规模的可能性很大。
从1998年公募基金业蹒跚起步,到最新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0000只,我们再度见证了历史!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末,我国公募基金数量达到9872只,加上今年6月份新成立的135只新基金,正处于发行期的90只基金,排除6月份清盘的20只基金,目前已经面市的公募基金总数量已经多达10077只,超过了1万只大关,又创下了公募基金历史上的里程碑时刻。
多位基金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目前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超26万亿,基金数量超过10000只,整体说明了公募基金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行业实力显著增强,公募基金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在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万只,超过A股4800多只股票两倍的情况下,基金投资者“投资难、选基难”的问题也在凸显,基金投顾、公募FOF等新业态,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公募基金总数量突破10000只
又创下了历史性时刻
6月29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公募基金2022年5月市场数据,截至2022年5月末,公募基金总数量为9872只,总管理规模为26.26万亿元,公募基金数量和管理规模继续震荡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5月公募基金数量已经多达9872只,而今年6月份新成立的新基金数量有135只(不同份额合并计算),目前正处于发行期新基金有90只,排除6月份已经清盘的20只基金,目前已经面市的公募基金总数量已经多达10077只,超过了1万只大关,又创下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历史性时刻。
“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公募基金的行业形象和专业价值受到越来越普遍的接受,以及近期个人养老金发展意见的逐步落实,公募基金在资管行业中的地位将继续提升,是目前大资管板块下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形式,未来有着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亦千表示。
刘亦千表示,早在2021年年底,我们根据历史新发基金数量的平均增速预测2022年10月或将突破万只基金大关,而现在早早在6月就已经突破了万只,可见即便是在今年市场行情不佳的情况下,也并不影响新发基金市场,2022年上半年共新发700只左右,数量上仅次于2020年下半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规模虽然创下过去三年新低,但从更长的时间来看,形势仍然非常乐观。
谈及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万只的现象,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表示,一方面,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历经20多年的蓬勃发展,市场容量快速增长,相关制度不断完善,无论公募基金数量还是管理规模近几年都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可以看出中国投资者理财观念的持续转变。这背后离不开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的不断进步,产品线逐渐多元化,也离不开日益成熟的财富管理机构为基金公司与投资者搭建了桥梁,帮助投资者树立长期正确的投资价值观,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助力公募基金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另一方面,从规模看,尽管资本市场发展较快,但相较于美国市场,仍有一定差距,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结构看,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占比较小,市场结构仍需不断优化。
从产品结构看,1万只公募基金中,权益类基金占据6000多只,是绝对的“主力军”,但产品管理规模不足30%。另外,债券类基金1900多只,位居次席,规模占比不足20%;货基、公募FOF都有300多只,QDII基金200多只,公募REITs有13只,但是货基规模占比超过了40%,是规模更大的公募产品类型。
从未来发展潜力看,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权益类基金、公募REITs、公募FOF等产品类型,未来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上海一位公募市场部负责人表示,从上述产品结构看,公募REITs目前尚处一片蓝海,如今在项目标的限于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还有广阔可挖掘空间,若是未来地产类项目也能纳入项目标的,成长空间更加不可 *** 。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刘亦千也表示,从长期来看,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仍然是市场中的主流,其中权益基金受益于行业的发展,有着更加长期的发展潜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市场有效性提升,有利于被动投资策略的发展,指数基金有望迎来进一步大发展。
另一方面,刘亦千分析,从政策面来看,《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将加快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而养老目标型公募FOF作为适配度极高的理财产品,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未来FOF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事实上,从历史数据来看,2019年以来公募FOF规模占市场非货基金规模比例持续攀升,增速高于基金行业的增速,公募FOF正逐步成为资管行业中不可忽视的产品。”刘亦千称。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也认为,权益类基金、FOF基金和REITs基金可能会有较大发展。
从权益类基金来看,尽管从数量上权益类基金较多,但从规模上来看,权益类基金占比较低,截至2021年底,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占比不足30%,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规模占比仅为2.8%,而从全球范围来看,据ICI披露,2021年底权益类基金占全部基金规模的47.3%,相比较而言,国内权益类基金的发展空间广阔。
第二,公募基金数量迅速提升,产品逐渐工具化,加大了居民财富管理的配置难度。FOF产品可以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承接普通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同时还可以不断挖掘市场中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发挥价值发现的功能,促进基金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FOF产品将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一环。
最后,长期来看,公募基础设施REITs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助力盘活底层资产、降低杠杆率,是国家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未来大概率将持续受到政策支持。且中国房地产和基建的规模极大,若未来将商业地产一同纳入底层资产的范围中,该市场有望发展成万亿规模。
虽然公募基金行业历史性发展成绩显著,但上述上海公募市场部负责人也表示,由于公募基金的网友分享成本很高,如今市场规模的增速赶不上产品数量的增速,产品同质化、小微基金等诸多问题,也可能会带来大量的资源浪费。
基金行业生态生变
“选基难”或助推基金投顾等新业态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公募基金突破1万只,超过A股4800多只股票两倍的情况下,基金投资者“投资难、选基难”等问题会更加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基金投顾业务、公募FOF等可能会快速发展,公募基金乃至公募基金经理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头部化现象和迷你基金并存,人才竞争等也都会日趋激烈。
上述上海公募市场部负责人分析,在公募基金数量超过1万只以上,行业可能会出现以下趋势:一是基金公司的规模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资金向头部基金管理人、明星基金经理和明星产品集中;二是买方投顾业务或将迎来发展的土壤,破解基金投资者的“选择难、投资难”等痛点;三是小微基金数量,乃至小微基金公司也可能会越来越多;最后,在基金产品数量激增,基金管理人的激烈竞争中,预计基金经理的优胜劣汰也会更为残酷。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也认为,公募基金数量迅速攀升,导致了投资者“选基”困难,部分基金产品迷你化。公募基金数量和规模快速提升,个人挑选基金的难度明显提高。在此背景下,专业化的财富管理机构将承担更多的居民理财服务,基于居民个性化的理财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投资顾问服务,财富管理机构将获得广泛发展空间。
此外,目前公募基金趋于工具化,这为FOF产品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混合FOF、目标日期FOF和目标风险FOF适合多种投资场景,同时FOF产品的价值发现功能也将加快清除行业内的资质较弱的个别基金。
“对基金公司而言,需要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具备全球视野,为投资者挖掘足够优质的投资品种。”汇成基金研究中心相关人士表示。
刘亦千也表示,面对1万多只基金,个人投资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成了一个难题,基金业绩分化带来的产品选择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客观现象,成为影响基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制约行业快速发展。
刘亦千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从买方角度来看,持有基金投顾资格的机构用专业知识帮助投资者选择与其风险偏好和预期收益相符合的基金产品;引导客户建立合理的预期并坚持长期投资。最终帮助客户获得自身风险可承担且与基金业绩相匹配的实际投资收益率,实现基金行业、基金投资者以及基金投顾三方共赢。
另一方面,从第三方评价角度来看,基金评价机构通过科学的评价理念传导,可以引导投资者关注长期投资业绩,理解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对普通投资者的积极意义,帮助投资者建立正确的基金投资价值观,避免“盲目跟风追热点”。另外,好的基金评价结果也将对基金行业扶优抑劣,从而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刘亦千观察,在剧烈的专业竞争下,基金行业也面临格局的转变:之一,基金投顾的发展有望推动资产配置的权力,由原来的基金管理人通过投顾向客户转移,未来基金行业有望专注于产品创设和管理。
第二,由于基金行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产品创设和管理,那些风险收益特征明确、风格清晰且稳定,长期业绩稳定的产品有望进一步获得市场青睐;而风险收益特征不明显,风格漂移显著,长期业绩缺乏稳定性的产品将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淘汰,尤其是混合基金中定位模糊、长期风险收益特征不稳定的产品。
第三,高度同质化的行业主题基金、跟踪标的接近的指数基金的竞争烈度将持续提升,相应小微基金后发劣势愈发凸显,或在竞争中面临市场出清。当然,竞争强化也将倒逼基金公司进一步提升产品创设能力,从而为市场提供更加丰富、更富有竞争力的优秀产品。
事实上,在公募基金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同时,监管层已经适时提出了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今年4月26日, *** 就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提出,“鼓励基金管理人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为出发点,以风险可测可控、投资者有效保护为前提,加大产品和业务创新力度,切实提高公募基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摒弃蹭热点、抢噱头、赚规模的‘伪创新’”,积极鼓励公募产品及业务做好守正创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有多少家基金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有多少家基金公司、华夏平稳增长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更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