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02075
央广网北京8月5日(
与此同时,另外一些老牌基金公司在近年来的发展亦受到市场关注。其中,对于“老十家”之一的长盛基金而言,从去年宣布周兵接任总经理、卸任董事长之后,眼下已经有超过1年时间。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长盛基金*管理规模达到569.14亿元,其中非货币型403.44亿元。
接任总经理后,周兵和他的同事们想做什么?眼下是否达到预期?
管理层变动受瞩目
长盛基金官网显示,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3月26日,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也是首批获得全国社保基金管理资格的六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2021年年中,长盛基金的管理层变动又让市场聚焦到这家“老十家”之一的基金公司上。
根据长盛基金官网2021年6月18日公告,林培富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总经理,时任董事长周兵兼任长盛基金总经理;同年7月22日,长盛基金公告宣布高民和接替周兵成为新任董事长。
周兵是具有多年经验的公募老将。根据公开资料,在加入长盛基金以前,周兵曾任中国银行总行综合计划部副主任科员、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内地融资部副经理、香港中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企业财务部经理、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业务总部副总经理(期间兼任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北京证券营业部托管组负责人)、北京朝阳门大街证券营业部总经理。
2004年10月,周兵加入长盛基金,历任副总经理、总经理,并于2017年担任董事长。而去年周兵回炉”担任总经理,也吸引了众多市场目光。
“老十家”之一掉队
再次担任总经理,当时摆在周兵面前的,是近年来长盛基金在“老十家”中已经“掉队”的局面。
根据公开资料,所谓“老十家”,是指首批获准成立的前十家公募基金公司,包括国泰、南方、华夏、华安、博时、鹏华、嘉实、长盛、大成和富国。
而随着多年的发展,“老十家”中一些基金公司抓住发展机遇,已成为基金行业的重要角色之一。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近日公布的公募基金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6月末,153家基金管理人的基金数量达到10010只,基金规模达到26.79万亿元。从基金管理机构非货币理财公募基金月均规模排名来看,2022年第二季度,易方达基金以约1.05万亿元的规模*,而在前十名中,还包括了“老十家”中的华夏、富国、博时、南方、鹏华和嘉实。其中,嘉实以4287.25亿元的规模排名第十。
而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长盛基金旗下共67只,其中非货币型65只;管理规模488.30亿元,其中非货币型320.91亿元,在老十家中排名相对落后。
目标和现状如何?
对于周兵而言,如何带领长盛基金打破困局?
据中国基金报2021年报道,周兵制定了两个阶段发展规划:第一阶段是2021年至2023年,长盛基金将补上固收类业务短板,完善其对权益基金的侧翼保障功能,争取实现行业地位与排名的恢复性提升;第二阶段是2024年至2025年,长盛基金将坚持股债均衡发展,并以权益类基金为突破口实现全面超越,力争完成五年计划目标,即以超越行业的年化增速发展,力争跻身公募基金的第二梯队。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董事长、总经理的变更,去年7月2日,长盛基金还公告宣布研究部总监郭堃担任副总经理。郭堃于2019年12月加入长盛基金,在加入长盛前曾担任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和家电行业分析师、制造业研究组组长,泓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加入长盛基金未满两年。
如今,长盛基金发展如何?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长盛基金*管理规模569.14亿元,较去年6月末增长80.84亿元。其中,非货币型403.44亿元,较去年6月末增长82.53亿元。
未来,长盛基金如何将如何进一步发力,又是否能取得如期效果?
沙钢股份(002075.SZ)发布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96.88亿元,同比增长4.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1亿元,同比减少33.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减少38.38%;基本每股收益0.1645元。
公告称,报告期内,国内出现多省份疫情反复的严峻局面,受严格疫情封控,造成物资供应地区无法正常生产组织供货,道路物流运输中断,发货港口停止作业等一系列严重受阻情况,造成生产用料物资不能计划有序进货,给公司生产用料带来的重大脱供风险。
央广网北京8月9日消息(
根据2021年媒体报道,“未来五年,长盛基金的目标是以超越行业的年化增速发展,力争跻身公募基金的第二梯队。”在此背景下,固收业务的发展有哪些变化?周兵曾表示要突出*收益理念,怎么去平衡“相对排名”和“*收益”这两个方面?近日,长盛基金方面接受了央广网
如何补齐固收类业务短板?
根据公开报道,周兵制定了两个阶段发展规划,其中第一阶段是2021年至2023年,长盛基金将补上固收类业务短板,完善其对权益基金的侧翼保障功能,争取实现行业地位与排名的恢复性提升。
长盛基金有关负责人对
“在投资运作中,长盛基金固收投研团队在自下而上精选个券的同时,加强从宏观和中观视角的分析深度,在获取超额收益的同时,动态调整信用策略,以便提前预判某一类信用资产的估值波动风险和投资损失。”上述负责人称,“同时,加强对估值和成交数据的研究,研究员在原有以信用资质为主的分析基础上,增加市场个券估值和成交数据的量化分析,以增加信用债投资机会和风险的识别途径。”
上述负责人称,自2021年开始,长盛基金固收的信用策略由单一风险防控转为风险防控为主,适度挖掘收益,逐步丰富信用研究体系框架和内容。适度积极的信用策略也带来产品业绩的优异表现。
突出*收益理念
据报道,根据规划,第二阶段是2024年至2025年,长盛基金将坚持股债均衡发展,并以权益类基金为突破口实现全面超越。
周兵此前曾公开表示,在投资中,将会把相对收益理念与*收益理念相结合,更为突出*收益理念,强调为投资者赚到钱,推动长盛基金的权益投资策略进一步适应市场大势和客户的需要。
*收益理念是不是更适合于固收类产品?怎么去平衡相对排名和*收益这两个方面?长盛基金有关负责人对
至于*收益及相对排名平衡问题,上述负责人称,实际运作中,则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精细化产品定位及投资管理。一方面根据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投资风格以及投资策略进行区分,明确每位投资经理的能力圈,公司以投资经理能力圈与产品性质相匹配为原则,对部分产品与投资经理进行重新调配;在投资策略方面,按照“一个产品一个策略“的原则,在净值波动、申赎便利、费用等层面做到产品与客户和渠道的*匹配,满足客户的个性需求,提升投资人收益获得感。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长盛基金管理规模为569.14亿元,其中非货币型403.44亿元。长盛基金的规划是否能取得如期效果?
央广网北京8月5日(
与此同时,另外一些老牌基金公司在近年来的发展亦受到市场关注。其中,对于“老十家”之一的长盛基金而言,从去年宣布周兵接任总经理、卸任董事长之后,眼下已经有超过1年时间。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长盛基金*管理规模达到569.14亿元,其中非货币型403.44亿元。
接任总经理后,周兵和他的同事们想做什么?眼下是否达到预期?
管理层变动受瞩目
长盛基金官网显示,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3月26日,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也是首批获得全国社保基金管理资格的六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2021年年中,长盛基金的管理层变动又让市场聚焦到这家“老十家”之一的基金公司上。
根据长盛基金官网2021年6月18日公告,林培富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总经理,时任董事长周兵兼任长盛基金总经理;同年7月22日,长盛基金公告宣布高民和接替周兵成为新任董事长。
周兵是具有多年经验的公募老将。根据公开资料,在加入长盛基金以前,周兵曾任中国银行总行综合计划部副主任科员、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内地融资部副经理、香港中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企业财务部经理、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业务总部副总经理(期间兼任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北京证券营业部托管组负责人)、北京朝阳门大街证券营业部总经理。
2004年10月,周兵加入长盛基金,历任副总经理、总经理,并于2017年担任董事长。而去年周兵回炉”担任总经理,也吸引了众多市场目光。
“老十家”之一掉队
再次担任总经理,当时摆在周兵面前的,是近年来长盛基金在“老十家”中已经“掉队”的局面。
根据公开资料,所谓“老十家”,是指首批获准成立的前十家公募基金公司,包括国泰、南方、华夏、华安、博时、鹏华、嘉实、长盛、大成和富国。
而随着多年的发展,“老十家”中一些基金公司抓住发展机遇,已成为基金行业的重要角色之一。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近日公布的公募基金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6月末,153家基金管理人的基金数量达到10010只,基金规模达到26.79万亿元。从基金管理机构非货币理财公募基金月均规模排名来看,2022年第二季度,易方达基金以约1.05万亿元的规模*,而在前十名中,还包括了“老十家”中的华夏、富国、博时、南方、鹏华和嘉实。其中,嘉实以4287.25亿元的规模排名第十。
而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长盛基金旗下共67只,其中非货币型65只;管理规模488.30亿元,其中非货币型320.91亿元,在老十家中排名相对落后。
目标和现状如何?
对于周兵而言,如何带领长盛基金打破困局?
据中国基金报2021年报道,周兵制定了两个阶段发展规划:第一阶段是2021年至2023年,长盛基金将补上固收类业务短板,完善其对权益基金的侧翼保障功能,争取实现行业地位与排名的恢复性提升;第二阶段是2024年至2025年,长盛基金将坚持股债均衡发展,并以权益类基金为突破口实现全面超越,力争完成五年计划目标,即以超越行业的年化增速发展,力争跻身公募基金的第二梯队。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董事长、总经理的变更,去年7月2日,长盛基金还公告宣布研究部总监郭堃担任副总经理。郭堃于2019年12月加入长盛基金,在加入长盛前曾担任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和家电行业分析师、制造业研究组组长,泓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加入长盛基金未满两年。
如今,长盛基金发展如何?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长盛基金*管理规模569.14亿元,较去年6月末增长80.84亿元。其中,非货币型403.44亿元,较去年6月末增长82.53亿元。
未来,长盛基金如何将如何进一步发力,又是否能取得如期效果?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002075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