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链离开中国(苹果能否完全脱离中国技术与供应链)

2022-08-25 16:41:26 证券 xialuotejs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苹果产业链离开中国,以及苹果能否完全脱离中国技术与供应链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苹果产业链离开中国





在问 上的667个问题,只写接地气的科技内容,欢迎关注。

2020年,任何涉及到制造业的厂商,胆敢脱离中国,那就是在作死。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成就就是凭借自身的人口宏利实现了制造业的现代化,从过去的第一产业全面升级成为了第二产业大国,并且现在正在向第三产业转型。

制造业上来说,中国目前的制造业总额,已经超过美国、德国、日本三国之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小到穿的衣服、裤子、鞋子,大到电脑、手机、相机,有一个算一个,都需要中国的供应商提供服务。包括苹果这种全球数码消费产品的巨头。

供应链脱离中国,苹果不是没干过

将生产线搬到其它地方,完全脱离中国来进行制造,苹果没干过这事儿吗 当然不是。

2013年苹果发布新款的Mac Pro主机,是苹果最高端的台式电脑产品线,售价最顶配高达30万元人民币,妥妥的生产力工具。当时苹果在制造这款产品时,就准备做一款完全由美国自己制造的产品,在发布会宣传片上最后一个镜头,激光雕刻机在机身地步刻上了:Assembled in USA(美国组装制造)。发布会上倒是非常振奋人心,美国人觉得制造业有希望了。

但是现实却教了苹果做人,制造工厂修建完毕,机器装配好,员工培训到位,但是用于装配的集中单一型号螺丝,在美国暂时找不到供应商......因为螺丝钉这种东西早就被视为低端产业淘汰转移到国外生产去了。最后苹果在德州找到一家工厂,生产出了符合要求的螺丝钉,工厂的老板亲自开车,分批十几次,给苹果工厂送货。这一度导致Mac Pro的生产交付比预期晚了整整4个月,还好本身需求就不多。

如果像是iPhone那样发布过后就是千万级别的订单,出现这种找不到合适供应商出现无法生产发货的情况,损失那可就大了去了。但是如果在中国,只要苹果一个电话,一天之内合格的螺丝钉就可以成批运往代工厂。这就是产业集群的魅力。2019年苹果发布新款Mac Pro,这一次还是老老实实让中国代工厂生产了。

苹果屹立不倒的本质就是供应链

聊到手机市场的竞争,都在说最近手机好贵,连小米都要卖5000多了。也有不少人分析了涨价的原因,其核心就是因为随着手机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性能越来越过剩。手机厂商的核心已经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向上探寻供应链:能不能拿到最新的技术 能不能拿到最好的产品 能不能保证只给我一个人供货 那么背后看的就是:钱!

无论手机还是电脑,一千多个零件,背后就是几百家供应商,没有整合能力,压根不可能做下去,老罗和他的锤子科技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供应链来说,苹果财大气粗,就是供应链的爸爸。当年苹果发布MacBook Pro,使用了叫做:Unibody一体化成型工艺 的加工技术,用一块铝板雕刻出产品的外壳,做到美观、坚固、可回收。

为了让MacBook Pro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和差异化,苹果直接卖断了当时这种工艺需要的全部机床设备,是的,你没看错,不是成品,而是制造用的机床设备......这样的结果就是苹果电脑在早期就在工业设计上独树一帜,到目前已经形成了非常牢固的消费者意识:买什么电脑轻薄而且质量可靠 苹果啊!

这些东西的背后,就是钱。对于苹果来说,高额的产品,带来高额的利润;高额的利润,就可以买到更好的零件和技术,反过来又制造出更好的产品卖 件目前,只有中国可以满足。

最后我们说存量市场,大中华地区本来就是苹果第二大的消费市场,仅次于美国本土地区。苹果敢搬走,各种优惠政策还要不要啦 国内要不要被打压一下呀 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全球最大,苹果又是旗舰手机,价格还有下探的可能性,现在在制造业上丢掉中国,并不是最好的时机。

因此技术和供应链,要分开来看。苹果的关键技术几乎都是自己的,处理器有A系列芯片,系统有自己的IOS、Mac OS,屏幕有自己的mini-LED,相机模组是自己设计,包括又购买了英特尔移动通讯业务部门准备自己做基带。但是技术归技术,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技术只能停留在实验室无法大规模量产。谁是后勤保障 中国的供应商才是,有钱一起赚,难道不美滋滋吗。

苹果能否完全脱离中国技术与供应链 单纯从是否脱离上来说,苹果是可以完全脱离中国。苹果有依赖中国的技术吗 没有!苹果有依赖中国的元器件吗 也没有!离开中国,苹果产品就不能生产了吗 并不是!那么从苹果的利益角度来说,苹果是否能够完全脱离中国技术与供应链呢 不能!或者说不容易!

苹果主要是提供技术服务,至于由此组装成产品所需的各种零部件供应、制造、人工等,则是依靠全球来完成。其产品可以说并不依赖于中国的技术,也就是技术上可以抛开中国也可以完成其产品。至于其供应链及制造等,同样可以依靠全球其它国家提供零部件,或者制造工厂,或者人力资源等来完成。

虽然也发生过像一颗螺丝钉难到了苹果生产工厂的事儿,但只不过是没那么容易找到,最后还不是找到了么。但如果从商务或者从利益角度来说,苹果要离开中国的技术或者供应链,确是相当划不来甚至会让苹果失去市场都是有可能的事儿。

苹果全球主要的供应商,中国就占据绝大部分,达到了将近350家。其次有100家左右的日本企业、69家美国企业、还有中国台湾41家,其它地区占据差不多只有100家左右。而且苹果产品的主要生产制造厂家18个,集中放在了中国,即使不是中国大陆的企业,但主要生产基地却放在了中国大陆。比如如,富士康,伟创力,仁宝,广达,和硕,纬创资通,英华达,比亚迪等等,几乎清一色在中国大陆是他们的主要生产基地。

为何各大生产厂家会把生产基地放在中国大陆 就是因为这会为各大生产厂家和苹果带来极大的利益。中国大陆有廉价而熟练有纪律且数量极为庞大的技术工人、有全球齐全的工业体系可以为苹果提供各种各样需要或者想要的零部件、还有快速的物流体系随时保障生产需求、还有国内对这些厂家极为优厚的政策等等,这些都为苹果产品带来了极低的成本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利润。

如果苹果一旦离开中国供应链或者制造厂,随之而来的就是懒散而生疏的工人可能带来永远无法完成的生产任务,还有从全球各地寻找零部件而带来的高额成本,还有动辄罢工涨工资等等无法安定生产而不能满足的需求,还有可能带来比现在高得多的价格而影响的销量等等。这样一来,也许苹果会被搞得焦头烂额,离开中国虽然可以是他们的选项之一,但却不是聪明的选项之一。

所以单纯从是否可以脱离来说,是可以的。但从利益角度来说,苹果却并不能完全脱离中国技术或者供应链,离开中国实在不是一个好想法。

更多分享,

这问题很简单,如果不计代价不计后果不计成本,苹果可以完全脱离中国供应链。最后的结果要不就是苹果利润率大幅降级,要不就是苹果产品都是天价。你得明白中国供应链的优势不是质量也不是产量,而是他在成本质量产量上做到了完美平衡。质量比我好的没我的产量。产量比我高的没我便宜。

首先是品牌发展培养了产业链,为什么呢 今世界一体经济,是采用的全球采购,和全球代工,说白点,就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甲方出技术,乙方照图技术参数代工。而通用的元器件,比如电容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等通用大市元件,由于需要的型号众多,而需要数量又少,市场的售价又便宜,所以都是全球采购。

苹果当然可以脱离中国的供应链,为什么呢 因为苹果的核心技术是芯片和系统,而其它的元器件基本都是通用的大市货,大不了重新扶植发展新的供应链合作商,所以若我们断供苹果公司,卡不住苹果的技术脖子,反而会有很多为苹果代工生产的企业破产,国家和企业都会受到损失,税收减少,员工失业。

苹果公司自己掌握着专利,掌握着研发技术,在中国铺开产业链主要是出于代工的目的。所以苹果是有能力脱离中国产线的,事实上苹果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中国近年来的人力成本高涨等正在导致富士康等企业将生产线向东南亚转移,后者已经具备了接管中国代工产业的基础。

据此前的媒体曝料,苹果公司已经开始将国内的生产链迁移,目前已经将国内的8个代工厂迁移到了印度,而且在随后的时间里面,也将会一步一步的将国内生产链全部转移到国外市场。

但如果苹果公司选择完全脱离中国产线,对双方而言都是巨大的损失。

首先,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苹果手机的大客户之一。

据统计,苹果手机全球年销量约为2亿台,仅在中国就售出了3000万台,区域营收占苹果总营收的20%。虽然单从数据上看好像并不是很夸张,但是考虑到苹果设备高昂的售价,营收份额实际上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果苹果完全脱离中国供应链,销往大陆的苹果手机将完全依靠进口,高额的关税和其他额外产生的高昂成本不仅苹果公司难以接受的,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会因此降低,导致整个大陆地区营收缩水,甚至失去大陆市场,这是苹果不愿看到的。

其次,中国拥有苹果公司最大的产业链。

目前中国仍然是苹果最大的组装生产地,中国为苹果提供了大数量、高质量的组装产线的同时,苹果也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就业机会。

据苹果官方发布的消息,“通过中国的供应链、采购和投资等,我们带来了300多万个工作机会,iOS的App Store生态系统支持了180多万个工作岗位,自从App Store发布以来,大中华区开发者还从中获得了1100多亿人民币的收益。”

对于苹果来说,离开中国,将生产业务彻底搬离中国的成本非常高。

据苹果公司高管表示:“在中国,我们有完整的生态系统,我们离所有供应商都很近。而搬到其他任何地方都意味着,所有的工艺、物流都需要重新设计,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培训工人,成本也会大幅增加。”

而对于中国而言,如果苹果选择全线撤离,我们将很难提供将近500万个就业岗位,势必造成很多人失业。

苹果完全脱离中国技术与供应链,会带来一个双输的结果。但是如果苹果铁了心要离开中国,虽然会造成很大损失,但并不是完全办不到。

国际需求市场

从产业环境来讲,中国是半导体消费大国,消费占全球比重约43%,远高于美/欧/日等国的10%。但中国自给率目前约10%,到2021年尚不足20%,国产程度较低。中国是IC进口大国,贸易逆差近2000亿美元;中国电子产品出口以pc/手机/IC/面板等为主,占比72%;下游终端产品出口较多,上游核心元件能否自主可控,是贸易话语权的关键;美国在华营收较高的企业以芯片、设备等上游环节为主,中国市场是他们的主要营收来源,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苹果供应链分析

苹果的全部供应商在全球的分布比例其实并不令人意外。最大的供应商群体当然还是在我国,有346家;其次是日本,是中国的三分之一;第三位是美国,有69家供应企业;第四位是我国台湾共有41家供应企业。亚洲成为主要的供应圈,东南亚各国总计有百余供应企业;欧洲同样分布密集,但是数目较少,只有德国有10家供应企业,其余均为个位数;另外在中美洲墨西哥也有少量分布,巴西则是拉美唯一为苹果供应组件的国家,企业数目为6个。

苹果的18个代工厂,支持的产品包含Mac,iPhone,iPad,iPod和其他配饰。除了为苹果提供Mac组装的伟创力是美国走出的全球化公司以及苹果公司本身,其余全部是华人企业,他们是富士康,仁宝电脑,广达电脑,和硕联合公司,纬创资通,英华达以及比亚迪。他们建厂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昆山-苏州-上海一线以及深圳。

苹果供应链中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居多。在苹果供应链中,核心模块芯片供应商仍外国厂商居多,如高通、Skyworks 等;中国大陆、香港供应商主要聚集在精密组件及材料供应模块中,如信维通信、领益智造等;中国台湾供应商主要聚集在代工模块中,如富士康、台积电等。

2019 年中国三地厂商合计占比达到 43.5%,苹果供应链对中国厂商依赖加深。中国厂商不仅在苹果供应链中数目有所增加,同时核心供应商数目也在逐年提升。在苹果公布的 200家主力供应商中,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供应商 2017-2019 年分别为 20/42 家、31/45 家、41/46家,占比分别为 10.0%/21.0%、15.5%/22.5%、20.5%/23.0%,2019 年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供应商占比合计达到 43.5%。此外,在苹果核心供应商中,中国厂商数目也在逐步增多:从 2015 年 33 家核心供应商中拥有 30 家增长到 2019 年 59 家核心供应商中拥有52 家。

国内供应商逐步蚕食苹果供应链。随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以立讯精密为代表的国内供应商在苹果供应链中产品覆盖范围逐步加大。2011 年-2018 年,立讯作为连接器龙头企业分别拓展苹果 Macbook、iPad、AirPods、Apple watch 等产品供应链,同时布局声学领域、无线充电、线性马达等领域。

华为也不甘示弱

在相对成熟的智能手机行业,供应链已俨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每款手机的上市、发售、出货时间,产品性能、价格等等,都与其上游供应链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随着5G的全面商用,智能手机供应链内部盈利能力触底,回暖迹象已经出现;外部受到 5G 新兴市场刺激;伴随的各大厂商供应链“国产化”的大趋势;电子行业未来大概率超预期。

华为供应链中国外厂商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芯片模块。华为核心供应商总共 92 家,中国大陆厂商 22 家,中国台湾厂商 10 家,国外厂商共有 60 家,占据 65.22%,其中美国厂商 33 家,日本厂商 11 家。在芯片模块,华为对国外供应商依赖度较高,恩智浦控制NFC 芯片,赛灵思控制 FPGA 芯片等。高端逻辑芯片、存储芯片、高速模拟芯片等国产化率较低,短期内难以突破。

扶持国内供应商,推进供应链“去美国化”。为保证自身供应链安全,华为正在大力扶持华为海思,提高芯片自给率,同时其他部件寻找替代供应商,进行供应链转移。在 5G 手机移动处理器方面,华为采用海思的最新高阶处理器,多模基带晶片模组采用海思的Balong 5000 产品,并且都采用台积电的 7nm 制程,后段封装和晶圆封测由日月光投控和京元电子服务;在功率放大器( PA) 方面,过去华为手机的 PA 元件供应商主要为美商,现在已换由中国台湾相关供应商协助生产制造、以及日商村田制作所提供。此外,电源管理芯片由中国积极扶持的中芯国际供应。

从数量上看,华为供应商遍布全球,美国供应商数量最多,70家核心供应商,美国33家,差不多占50%,其次中国24家。从产品类别看,华为对美国芯片、集成电路、软件、光通信等厂商依赖度高,另外,其实华为对美国的软件依赖程度也很高。

从替代的程度来看,我们系统分成了几类,如部分传感器、调制器、连接器可以用国产完全替代,代表公司有紫光、光迅、旭创、紫光同创、立讯精密、长盈精密、航天电器、中航光电;部分中低端芯片、硬盘等可用国产部分替代,代表公司有海思、展锐、汉天下、韦尔股份、圣邦股份;验证测试、部分光器件和软件、CPU、GPU、数据库等暂无国产替代,即使能找到替代,也只是美国的供应商。

芯片是说不出来的痛

整体分析下来、普通硬件还是国内供应链来完成、但这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供应链的行程不是一时半会完成的。需要一个长期消费市场来带动、刚好中国完全符合这个定位。国内好多企业也在芯片领域持续发力、核心技术的掌握才有很多的主动权。

感谢您的阅读!

苹果手机是否在使用中国的技术和供应链呢

我们首先知道苹果手机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使用最多的是我们的廉价劳动力。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是富士康所带来的苹果代工,确实让我们很熟悉。

我们基本上对于苹果手机在我国的发展或者是供应链,只是富士康所给苹果手机进行了代工,不管是深圳还是郑州,亦或是成都。我们所熟知的似乎只有代工!

那么除了代工之外,苹果还需要使用我国的哪些生产链呢 或者技术呢 颇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发现,最主要的技术是使用我国的技术。其实对于苹果来说,它所使用国内的廉价劳动力,来进行苹果手机或者苹果产品的代工,确实也是看中了国内手机市场的繁荣。也是想通过代工的形式来让消费者有一个相对大的认同感。

其实,我们也深深的知道,目前国内手机市场的发展非常的迅速,也就让苹果手机有了相对大的深度危机,而苹果虽然在我国主要是以代工为主,但是苹果所需要的市场,中国市场占据着重大的优势,所以,苹果是不敢贸然放弃,中国市场一旦放弃中国市场法所带来的损失可能达到三成到四成左右。

因此,苹果不敢放弃中国市场,毕竟中国市场对于苹果来说太过重要呢。

短期看,苹果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国技术与供应链,长期看,难说。为何这么说 因为苹果的主力组装厂商富士康给出了最有说服力的 案。2019年,富士康新任董事长刘扬伟就透露过,富士康大约有75%的生产能力在中国大陆。

刘扬伟说这话之前,富士康早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全球布局,在中国、日本、东南亚、欧洲以及美洲等地,拥有上百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仍然没有完成把大部分“鸡蛋”从中国大陆转移到全球的目标。

具体到苹果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2015年,苹果的供应商在中国的比例为44.9%,之后富士康脚不沾地地忙着海外建厂,到2019年,苹果在中国地供应商比例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2.7个百分点,达到47.6%。

富士康之所以海外建厂进度缓慢,主要和东南亚国家、拉美国家的产业链配套跟不上有关,突出表现是印度,由于缺乏熟练工,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往往不达标,而且产业链发育不成熟,小米、富士康、OPPO和vivo在印度的工厂需要的部件和原材料,还需要从中国进口。

而苹果公司的产品特点是价格高,牢牢占据高端市场,对劳动力成本上涨因素不敏感,相反由于一次性出货量大,对产业链完善有很高要求,所以在中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产业链发育成熟前,仍然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

上图为苹果公司全球15大生产区域排名,中国大陆的配套厂商数量,在发展中国家里面是几十倍级别的领先,这种巨大的差距,想短时间(五六年)内扭转,根本不可能。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发展到现在,如果从2004年算起,至少花了10年时间,如果从富士康落脚深圳算起,差不多30来年,所以东南亚地区和拉美地区,可以说自己的成本低,也可以说优惠政策大大的有,但时间花费却省不了。

但长期看,我们难以高枕无忧,因为有两大不利因素。

首先是,中国为苹果配套的厂商在价值链上的位置并不高。

以iPhone7为例,拆解发现,中国厂商主要分布在组装制造、电池、电器元器件、机械件和包装盒内容(充电器、数据线、包装盒)等低附加值环节,在iPhone整个的成本(不包括人力、研发、营销等软性成本)中的价值占比为24.53%。换句话说,中国厂商端的饭碗属于低价值、容易被替代。

其次,在高房价的推动下,中国制造成本已经接近/略超美国水平。

下图是2014年的全球主要国家的制造业成本指数图,美国的为100,中国的为96,相差4%,考虑到过去了6年,加之国内房地产在2016年前后涨价去库存,人力成本涨了不少,加上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价格高于美国,估计现在我国的制造成本已经接近甚至略超美国,把其它发展中国家远远甩在后面(具体见下图红线)。

技术含量偏低,制造成本上涨过快,如果这两大痛点问题不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厂商要么被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的厂商替代(苹果在供应链上逐渐剔除我国厂商),要么去海外建厂,使得国内产业空心化,总之是决策层须重视的问题。

对于川建国的理念,苹果需要完全脱离中国技术及供应链,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代价非常大。光靠组装成本,就会提高预计至少20%的成本,原因也很简单,美国的用人成本很高。如果生产线放在美国,那么单机的销售价需要定位在万元人民币以上,这对于消费者老说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果放在其他国家如何

如果为了将苹果产线移出中国,同时也不提高成本,那么放在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未尝不是一个选择。对于其他产品,比如衣服,鞋子等,现在很多已经是这些地方生产制造的了。但对于高端电子产品,还是有点困难的。因为设计的零部件非常多,很多生产商都是在中国的,如果搬出中国,再在其他国家投厂,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最关键的,是中国本土企业很对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已经低廉的成本,如果不和国内厂家合作,那苹果带来的产品,不是售价很高,就是质量较差,反而砸了自己的口碑,得不偿失。

苹果依然离不开中国

所以,苹果即使在被川建国要求生产线迁回美国下,依然没能够迁回国内,归根到底,种种原因,苹果离不开中国的大怀抱,中国也离不开苹果的持续投资。

感谢官方邀请!

短期来看脱离不了,长期来看可以脱离,但不符合利益。

1.首先有关技术方面,现在已经很难说是XX国家的技术了。打个比方,5G规范中,华为有着大量的专利。你说这是中国专利吧,也是,但它也是大家共同制定的、共有的。

如果苹果内部有一个team都是华裔,开发了一个小功能,这算是中国技术吗 很难说是或者不是。苹果是一家跨国公司,且在华有很多正式员工。

2.供应链短期脱离不了。翻阅苹果2019的供应商报告,32页每一页都有来自我国的供应商,特别是组装方面。为何,我们产业链成熟、人工相对便宜、人口众多、而且技术熟练,这些都是有竞争力的点。

但目前也可看到,部分电子厂商,索尼、三星,已经将制造业向东南亚更贫穷的国家转移。苹果未必不会,只是目前中国在利益评估上有利而已。

------------------------分界线-----------------------

对于公司而言

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今天关于《苹果能否完全脱离中国技术与供应链》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苹果产业链离开中国的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