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0月11日,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3位美国经济学家共同获得这一奖项。
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半授予大卫·卡德(David Card),表彰他对“劳动经济学的实证”的贡献。
另一半授予约书亚·安格里斯特(Joshua D.Angrist)和吉多·伊本斯(Guido W.Imbens),表彰他们对“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论”贡献。
2021年诺贝尔奖的奖金为每个奖项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30多万元)。
从左到右:三位经济学家分别出生于1956年、1960年、1963年,分别来自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哪些特点?一图读懂: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贡献:
7月下旬,河南遭遇水灾,昔日乒坛大魔王王楠捐款200万元;为了激励在东京奥运会上斩金夺金的国乒队员们,她又送出了7套合院房……一时间,球迷们纷纷赞叹王楠的大义之举!但事实上,王楠做公益并非一时的冲动。从2016年开始,她在做公益的道路上已坚守了5年。套用王楠爱人的话说,从经济角度来看,赔的怀疑人生……
和王楠一起走在威海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来来往往的人见到她,无论老少,都会叫她一声“楠姐”。在今年6月初,中国乒乓球队来到这里备战东京奥运会封闭训练时,走下大巴车的李隼指导,她的昔日恩师也笑着和她打招呼:“楠姐,辛苦了!”
此前,在国家队的时候,只有小队员才这样称呼她,可自从她创立了北京国球舍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由此发起了一项名为“小球大爱”的公益计划后,她身边的人都会习惯地叫她一声“楠姐”。单单从这一个简单的称呼,便能发现,王楠并不像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而更像是一个大家庭中的“大姐”一般。王楠笑着回应说,“这是大家对我的一种亲切的爱称……我创办国球舍的初衷,就是办成一个温暖、有爱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当中,彼此都是好朋友,大家一同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2021年,又一届奥运会落幕,此时的王楠也已退役快13年了,在北京2008奥运会后,结束运动生涯的她回首刚刚告别赛场的那段时光,并不讳言个人心理上的落差,“从大家天天关注的*到一个平凡的人,我用了半年时间才适应了这种转变,不容易,而且越是*选手、*运动员越不容易。这其中既有你对自己的认知,也包括别人对你的态度,”王楠坦言,那段时间人变得更加敏感,有失落,有绝望……“发现自己除了乒乓球之外不会做其他什么事情了”。
退役后的前三年时间里,王楠努力让自己忙碌起来,结婚生子,转变身份进入到共青团中央工作……但在她的脑海中,始终有一个想法,虽然模糊但却久久萦绕在她的脑海里。“有两三年的时间,这些想法一直在脑子里转,但一直没想好如何去做。真正开始行动,是2016年年底,当时真的是没有任何底气和经验,就组织团队开始做了我梦想中的事情。那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在帮我圆自己的一个梦。”而这个“梦”,就是现在被广为人知的“国球舍”以及“小球大爱”公益计划。
王楠直言,自己坚定了做公益事业的决心是自己做了母亲之后,“真的是因为我有了孩子以后,看到那些生活不好,需要帮助的孩子,我就想去为他们做些什么。我要感谢我的孩子,他们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所以,只要为了孩子,我什么都愿意去做。”
公开资料显示,小球大爱公益计划是乒乓球奥运*王楠2016年发起的,由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国球舍联合主办,裕元创新创业公益基金资助支持的知名体育公益项目。项目旨在通过捐助运动器材、助力乡村体育教育、组织城乡体育互动,探索参与式公益的创新模式,建立志愿者教练员系统,持续为乡村地区少年儿童强健体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但是在国球舍创办之初,面对的困难远远超出了王楠的想象,“这个过程中,真有过想放弃的时候。尤其是第一年,我连买一个乒乓球都会算计,因为毕竟要运营一家公司,虽然我不拿工资,但我团队的伙伴们有家庭,有孩子,他们虽然挣的不多,但也总要有工资。当时经费真的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就各种找便宜,质量又好的乒乓器材。因为我是专业运动员出身,对器材质量有一种本能的挑剔,一看这是塑料的,不行,同事说这个便宜啊,但我也坚决不让买……那段时间,我有时候会想,我这是在干嘛呢?但可能我骨子里的个性吧,更多的时候就在想,碰到困难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回首过往,王楠颇为感慨地说:“坚持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更丰富,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
王楠最初的坚持,也为她赢得更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做公益的话赚钱是不可能了,想都不要想,但如果只有自己拿出很多资源去做这个事情的话,也不成体系。五年下来真的要感谢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裕元创新创业公益基金和今年新加入的广东省雅居乐公益基金会,另外还有我们团队的努力以及各地对于乒乓球运动和我个人的支持,”王楠说。
万事开头难,现在回首过往,王楠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真的挺难,我们不但把国球舍杯巡回赛、公益讲堂坚持办了下来,已经为72所乡村学校提供了乒乓球课程,捐赠体育器材价值近100万,培训派遣志愿者教练265名,直接受益群体超过50000人 ……现在回头看,和自己理想的初衷正在一步步地靠近。”
而作为“小球大爱”公益计划的发起人,王楠在过去的五年间,可谓事必躬亲。“我更希望和孩子们有互动,我能够参与进来,改变大家对他的一个认知,”王楠强调,自己不想让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被人家资助的想法,“我觉得这会让他们自卑”。
“我希望乡村儿童通过 ‘小球大爱’感受到温度,能够知道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多人关心、关爱他们并愿意与他们互动、跟他们分享的,”王楠说。
事实上,她不但自己亲自参与,只要周末或者假期,她还会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参与到公益活动当中。“这些活动对他们也是一个触动。”对于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上旱厕、睡大铺、蚊虫叮咬、饭菜简单的乡村经历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品质。“他们融入得很快,几天后就跟村里的孩子一起玩了,上厕所不用别人说也知道用土盖上了,吃饭也没有那么挑三拣四了。正因为他们的条件太优越了,所以通过艰苦生活的锻炼才会更加懂得感恩。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收获,同时也是支撑、鼓舞我继续把公益计划做下去的一个原因,”王楠认真地说。
五年的时间里,王楠也在不断校正着公益活动的方式和方向。比如,最开始的时候,国球舍送给了山村的孩子们一些球拍、球服和球台。但追求结果的王楠并没有一送了之,到了年底收集反馈时,她发现,有的球台被用来晒麦子了,球拍扔在那里也没有人管,就是衣服的使用率比较高一些。看到这样的现象,王楠说:”看到这些现象,我们进行了总结,并得出了一个结论:对这个群体要持续关注,于是就决定给他们做培训。”
所以,后续的“小球大爱”加入了有关资助乡村体育老师进行乒乓球培训的项目,“我们每年都会有名额给到乡村或者是困难地区的体育老师,为他们免费提供10天到20天的培训,目的就是让老师可以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握拍姿势和动作。只要让孩子们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享受到快乐,我觉得就可以了。”
展开乡村教师培训后,王楠和她的伙伴们持续关注相关反馈,“现在我们发现这些体育老师的乒乓球打得还真是不错,他回去跟孩子们互动之后,孩子们的反馈也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有了器材、有了师资,接下来,王楠又组织起了“国球舍”巡回赛,让乡村的孩子们也享受到了乒乓球带来的快乐,开阔了眼界。
面对五年来取得的成就,王楠并没有满足,她说:“接下来我们要做好组织、策划工作,还有就是要*定位在乡村、外来务工和困难家庭上,所有的活动对象一定要是真实的。虽然这方面工作量很大,也会占用自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我一定会坚持做下去。”
回首与公益相关的五年时间,王楠在谈及自己的变化时说:“和自己的预想没有什么差别。都在我的预想范围之内。当初我就想,除了竞技场上的王楠以外,别的我也是可以做的。我不想别人一提到自己,就说这是奥运会*,这个人是打乒乓球的……我总想,人的一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个阶段,我要摘下之前的光环,可能不如之前精彩,但同样有意义,这就够了。”
说到国球舍的未来,王楠把公益的半径进一步扩大:“我希望它是一个平台,能为所有喜欢乒乓球的孩子们提供全方位的帮助。除此之外,我也希望能让乒乓球这项目运动时尚起来,让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喜欢上这项运动!”
中新网10月12日电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当地时间12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R. Milgrom)和罗伯特·威尔逊 (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们“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新拍卖形式的发明”。
诺贝尔奖社交媒体账户截图
诺贝尔经济学奖虽然是诺奖中“最年轻”的奖项,但这一奖项得主的平均年龄高达约67岁。美国经济学家赫维克兹是经济学奖年纪*的获奖者,获奖时年龄为90岁。
此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仅有两名女性。2019年,与其他两位经济学家共同获得该奖项的美籍法裔经济学家迪弗洛,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自1969年创立以来的最年轻得主,也是第二位女性得主。2009年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奥斯特拉姆,则为首位女性得奖者。
诺贝尔奖奖牌。诺贝尔官网截图
以下是近10年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2019年
印度国际经济学教授阿比吉特•巴纳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发展经济学教授埃丝特•迪弗洛,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克雷默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
——2018年
美国耶鲁大学的威廉•诺德豪斯以及纽约大学的保罗•罗默共获殊荣,以表彰两人将技术创新和气候变化引入长期宏观经济模型分析框架,所做出的贡献。
——2017年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因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而获奖。泰勒通过研究和探索有限的理性、社会偏好及缺乏控制力的后果,证明了人类特质是如何影响个人决定,以致影响市场效果的。
资料图: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美国经济学家奥利弗·哈特,在颁奖仪式上展示获得奖项。
——2016年
哈佛大学的奥利弗•哈特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本格特•霍斯特罗姆,因对契约理论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5年
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因在对消费、贫困和福利方面的研究,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资料图:2015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长Goeran K Hansson宣布,拥有英美双重国籍的安格斯·迪顿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4年
被誉为当代“天才经济学家”的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以对市场力量与调控领域研究的贡献而获奖,打破了多年来美国经济学家垄断经济学奖的现象。
——2013年
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拉尔斯•彼得•汉森和罗伯特•席勒因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取得显著成就而获奖。评选委员会指出,他们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人们目前对资产价格理解的基础,资产价格一方面依赖波动风险和风险态度,另一方面也与行为偏差和市场摩擦相关。
——2012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思和劳埃德•沙普利,以表彰他们在“稳定匹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上所作的贡献。沙普利的研究重点是如何使双方不愿打破当前的匹配状态,以保持匹配的稳定性。而罗思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稳定”是理解特定市场机制成功的关键因素。
——2011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以及纽约大学的托马斯•萨金特,共同获奖。西姆斯研究短期经济政策的作用,反映出对宏观政策效果的关注。而萨金特作为理性预期学派的*人物,在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2010年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和戴尔•莫滕森,以及具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凭借对“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理论的分析而获奖。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为何在存在很多职位空缺的时候,仍有众多人失业”等经济现象。三人建立的经济模型还有助于人们理解“规章制度和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职位空缺和工资”。
中国新闻网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长久以来,美国名义上搞“自由市场经济”,实则放任资本横行操控市场,严重背离市场经济原则,逾越伦理底线,导致失衡不公乱象肆虐,经济正义完全丧失。
寡头垄断 民生遭殃
5月24日,在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家超市的婴幼儿奶粉货架出现缺货。(新华社发,郭克摄)
数月来,美国配方奶粉供应危机揭开了垄断之下的民生伤疤。密歇根州一家雅培实验室发现致命细菌样本导致工厂暂停运营,引发轰动全美的“奶粉荒”。其背后是包括雅培在内的三家美国公司对全美95%配方奶粉的市场垄断。一旦供应链出现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遭殃的就是普通民众。
高度垄断的奶粉行业是美国经济内在缺陷的一个缩影。分析人士指出,在诸如食品、日用品、医疗保健、金融服务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大量资源高度集中于私人大资本手中,加剧了供应链脆弱性。
新冠疫情暴发让这种系统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肉类、日用品等供应时常短缺,严重影响民众日常生活;高度集中的医疗系统昂贵而脆弱,医院床位短缺、抗疫物资不足、疫苗推广受阻,健康服务受限;众多中小企业艰难求生,而龙头企业收益明显提升,社会不公加剧。
美国开放市场研究所的经济学家指出,这些现象看似缘于疫情冲击供应链,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反垄断政策不力加剧了经济系统性风险,阻碍了行业良性增长,对经济韧性造成破坏。
垄断顽疾难除,根源在于资本与政治勾连。据统计,91%的美国国会选举都是由获得最多资金支持的候选人赢得。这些所谓“民意代表”成功当选后,往往为其背后的金主服务,化身既得利益的代言人。
资本横行 侵犯人权
6月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参加集会人员手持标语牌,要求政府和政客应对枪支*问题,加强保护儿童生命安全。()
美式“市场经济”模式下,内政外交沦为垄断财团牟利的工具,底层民众成为资本的牺牲品。
美国“枪支*档案”网站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枪支*造成的死亡人数急剧上升,2021年接近4.5万人,为有记录以来的*值。其根源在于美国枪支利益集团利用资本游说政客、左右司法,导致控枪法案难产。
在美国这个世界监禁人口数量最多、比例*的国家,监狱成为一桩私人可以经营获利的生意。研究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6年,美国私营监狱囚犯数量占比翻了两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史教授罗宾·凯利指出,美国已沦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监狱国家”,其重要原因在于公共监狱私有化、私营监狱大肆敛财、穷人成为监禁和压榨对象。
军火商高度垄断资本更是沾满世界多国人民的鲜血。美国穷兵黩武,军费居高不下,很大程度是由军方、军火商及政客捆绑形成的军工复合体在背后作祟。军工复合体深度渗透到美国外交和国家安全决策中,在世界各地寻找并挑起冲突,赚得盆满钵满。曾在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工作多年的富兰克林·斯平尼直言,乌克兰危机让美国一些人“开香槟庆祝”。
种种乱象显示,在美国政客眼中,民众的基本权利在资本利益面前微不足道。美国专栏作家拉娜·福鲁哈尔坦言:“几十年来,美国政府的决策,都毫无例外地在整体上偏向私营部门,尤其是大型公司的利益,而忽视了国家和劳动者的利益。”
贫富分化 社会不公
2020年5月14日,人们在美国纽约一个免费食品发放点排队等待。(新华社发,郭克摄)
寡头垄断、资本野蛮扩张等积弊难除,财富在美国不同群体中分配日趋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不平等持续加剧。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数据显示,去年美国最富有的1%的人口财富总和达45.9万亿美元,超过了底层90%美国人口的财富总和。1990年至2021年,美国家庭财富中位数只增加了5.37%,同期亿万富翁的总体财富增长了19倍。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表示,美国是贫富差距*的西方高收入国家之一,外界看到的是其食利资本主义、弱化的竞争、萎靡不振的生产力增长和严重的贫富不均。十多年来,亚马逊、苹果、谷歌和微软等科技巨头在全球开展数百次并购,行业集中度高,龙头企业地位稳固,缺乏竞争的局面也损害了美国消费者和劳动者的利益。
疫情冲击经济的困难形势下,资本优先、富人更富的现象越发显著。美国总统拜登2021年4月在国会发表演讲时坦言,疫情期间,美国大约650位亿万富翁财富增加超过1万亿美元,同期2000多万美国人失去工作。《纽约时报》撰文评论,支配美国经济运转的游戏规则从来都偏向富人,这加剧了经济不平等并造成市场力量向各行业中的大公司加速集中。
美式“市场经济”正在使贫富鸿沟不断加大,直接导致民众失去信心。美国媒体5月初公布的调查显示,美国民众对国家经济的看法为10年来最糟,多数人认为政府推行的政策有损经济。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施蒂格利茨所言:美国经济和政治都只为社会顶层1%富人而存在,也被这1%的人操纵。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诺贝尔经济奖》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诺贝尔经济奖、基金裕元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