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怎样

2022-08-24 19:58:32 证券 xialuotejs

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本文目录一览:



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金鹰基金”)3月4日晚间发布的公告,总经理姚文强升任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周蔚升任总经理,任职日期均为3月5日。

业内人士表示,公司通过原有*管理人员升任的形式,既有利于保持公司平稳运行,延续公司战略方向与目标,也有助于金鹰基金进一步加强战略管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及综合管理能力,实现公司积极稳健发展的目标。两人的升任,显然也是基于股东方对该公司原有管理层过往经营管理工作业绩的认可。

非货管理规模2021年同比增逾***

公开资料显示,姚文强,1997年9月至2002年3月任上海中央登记结算公司深圳代办处主管,2002年4月至2003年5月任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任汉唐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2004年6月至2008年3月任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营销管理部总经理助理,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任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南总部总经理,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任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南方总部总经理,2017年3月加入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副总经理、总经理兼首席信息官。

周蔚,2002年11月至2009年12月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办公室、客户二部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业务主管,2010年1月至2018年4月任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团队负责人、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助理,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任中泽香山(天津)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任西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业务八中心主任、拟任副总裁,2020年12月加入金鹰基金,2021年5月起担任常务副总经理。

从过去两年的展业数据上来看,金鹰基金的投资业绩、规模增长均达到历史*水平。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金鹰基金公募资管规模为649.77亿元,管理规模位列全行业149家持牌机构的第67位截至2021年底;其中非货规模为428.11亿元,非货规模较2020年底213亿元,猛增100.99%。

规模的稳步提升来自于持续出色的业绩表现,据海通证券数据显示,2021年金鹰基金权益类产品以30.42%的平均收益率,跻身149家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业绩榜单前十强;最近两年排名行业第9位。从单只基金维度看,2021年在沪深300指数震荡下跌5.20%的市场背景下,金鹰基金旗下年度收益率超过40%的权益类基金多达10只(不同份额合并计算,下同);此外,以金鹰民族新兴、金鹰改革红利等基金为领衔,最近两年实现收益率翻倍的基金达9只;其中,金鹰民族新兴混合基金近两年收益率为238.42%,金鹰改革红利近两年收益率为200.72%,两只基金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均为16.97%。

下一步聚焦四大核心能力的提升

官网资料显示,金鹰基金2002年成立,总部设在广州,注册资本5.102亿元人民币。股东包括东旭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有66.19%、24.01%和9.8%的股份。

对于金鹰基金接下来的发展战略规划,姚文强表示,2022年是金鹰基金成立的第20年,也是自己加盟金鹰基金的第6个年头。金鹰基金将延续发展战略,根据市场实际需求,重点聚焦四大核心能力的提升。

具体来看,据姚文强透露:一是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强化深度价值研究导向,密切投研互动,提高投研转化;做好组合构建和精细管理、加强风险防范,努力为投资者创造出色的回报。二是进一步完善产品线,提升产品创新能力,着力布局于均衡型及工具型、固收+类、FOF等领域;推动产品的系列化、特色化发展。三是销售体系的聚焦化、专业化升级,通过券结模式,加强核心券商业务合作;与此同时,积极开拓多样化客户。四是,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探索陪伴服务新模式,实现差异化、*化对接投资者需求,为营销服务赋能。

周蔚也表示,资管行业属于智力密集型企业,必须尊重人才、发现人才、激励人才,公司将积极构筑高效赋能的人才成长平台。与此同时,金鹰基金继续坚持投研立司,通过深度研究以把握优质资产,通过长效评估引导科学投资、价值投资,秉持为持有人创造回报的初心,不断强化投研能力建设,扎实耕耘,争取为持有人的财富管理交出满意答卷。




009570基金

08月31日讯 鹏华匠心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鹏华匠心精选混合A,代码009570)08月28日净值上涨2.15%,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0282元,累计净值为1.0282元。

鹏华匠心精选混合A基金成立以来收益2.82%,今年以来收益2.82%,近一月收益3.98%,近一年收益--,近三年收益--。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0次,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不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王宗合,自2020年07月10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2.82%。




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待遇

2022年2月22日聚灿光电(300708)发布公告称:IGWT Investment廖克銘、德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杜波、广东宝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闫鸣、国金基金吴佩苇、河北东洪投资李志红、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李晓峥、华泰证券闫慧辰、惠州市南方睿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赖旭明、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田啸、君弘资产管理公司金鑫、开源证券研究所傅盛盛 刘青 刘翔 任琳、绿地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戴志中、平安季清斌、善正资本张创、上海天猊投资曹国军、尚近投资万朋杰、深圳茂源财富管理有限公司钟华、万联证券投资管理部卢玮、兴合基金侯吉冉、长江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吴启芸、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胡博清、中国人保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王楠、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杜伟、中天国富证券有限公司(自营)郝鹏、中意资产臧怡、中银基金杨雷于2022年2月22日调研我司。

本次调研主要内容:

问:公司的优势在哪里?

答:您好,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持续十年如一日专注做于LED外延片、芯片产品,稳扎稳打,专业专注;团队稳定,合作紧密;先效益后规模,高效率高质量;上市前重成本领先,上市后重技术突破,任行业起伏同业进退我自稳定高速发展,仅用十余年十余亿股东出资就在重资产重技术的半导体细分领域取得一席之地。目前,公司在高光效、背光、高压和倒装等高端LED芯片领域已处于国内一线水平,研发团队成功解决新型复合衬底良率差的技术难关,大幅提升了芯片产品的性能;持续优化制程工艺技术,缩短外延片垒晶程序时长、提升芯片流通速度,有效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MiniLED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银镜产品通过设计试样,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联合开发的高带宽GaN基光可见光通信芯片进展顺利,随着新购MOCVD设备及芯片制程设备到位,新产品量产可期。综合来看,公司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涵盖经营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优势、企业文化和团队优势、产品品质优势、品牌和客户资源优势、规模效应优势,公司仍在高质高速发展,未来可期。感谢您的关注。

问: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怎么看待公司未来产能利用率的情况?

答:产能利用率体现公司的战略定位、精细管理和效率提升,成品库存更是公司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在效益和规模中,公司始终优先选择效益,以创造效益为扩大规模的前提。第一,战略定位上,任何企业均仅为社会分工中的一环,所以公司信奉价值都是通过衬底片加工成芯片这个过程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储备资产等待升值,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把资源都集中到创造价值的设备上,生产设备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95%以上,而同行业公司投资厂房、土地、办公车辆等辅助资产较多,生产设备占固定资产比例基本保持在75%,公司间比较,差异非常明显。第二,精细管理上,各工序单台设备产能不一,通过仔细规划合理投资,促使各工序产能匹配,体现*产能利用率,把既有的资产运用到*,有效组织设备高效运转、产能高效匹配,这样才能够把资产充分利用起来,也是公司单位资产创收指标具有优势的原因。而这也是相较于同行,公司资产创收能力远高于同行业公司的原因之一。公司目前执行的是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项目,全部投入完毕后将新增产能950万片/年,该产能将在未来逐渐释放。第三,效率提升上,产品有足够的竞争力,保持高效生产供货成为关键。公司维持了众多合作客户,敏锐感知客户的需求,积极了解客户研发情况,产品开发做到准确对口,持续推进营销创新,创新订单预测机制,产供销一体化管理,着重考核生产效率等等。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聚灿光电的产能利用率一直在高位。募投项目的实施周期是2年,达到年产950万片的产能。2021年下半年已经实现了20万片的产量,新增产能主要为Mini/MicroLED、车用照明、高光效等在内的高端LED芯片产品。截至2021年末,募集资金已投入1.59亿元,投资进度32.62%,产能将按照计划在逐步有序释放中。未来,公司将持续秉承“聚焦资源、做强主业”经营战略,坚持“调结构、提性能、创效益、铸品牌”经营策略。在产品性能上,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高阶市场布局,以提升经营效益为核心,在效益有保障基础上,有序追求产能规模的扩张,新增产能重点满足增长速度更快、毛利水平更高的领域需求。

问:公司人均创收持续创新高,具体的原因是?

答: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人均创收、单位资产创收、现金净流入等有关效率、效益的指标,公司运营工作也紧紧围绕这些指标来开展。具体到人均创收,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人均创收分别为108.05万元、121.16万元、154.91万元,不断取得突破,也显著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原因主要由以下三点:首先,公司管理层的重视非常重要,真正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员工福利待遇(包括食堂免费自助餐等等)等在当地、较同业有着较高竞争力,员工归属感强,人员较为稳定,工作积极性高,团队凝聚力高,自身能动性很强。员工主动工作与被动工作在效益创造上具有显著的差别。员工人均创收高,可用于员工待遇支出的资金更多,员工工作激情更高,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其次,公司的管理团队在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管理层在人员的管理、培训等方面都有制定人性化、细致化的管理方案,这些措施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再次,公司设备先进,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单机产量高;车间安排紧凑,机台布置合理,员工无效动作大幅削减,将时间都集中到真正产生价值的有效产出上。总体来说,人均创收是我们一直较为重视的一项内容,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人机配比率优化、人员激励强化等精进方案,辅以压力带来的动力结合员工自身积极性的激发,让我们的人均创收方面有较好的成绩,预期未来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问:公司芯片产品毛利率是否有提升空间?

答:公司深化落实“调结构、提性能、降成本、创效益”的经营策略,运营效率居业内领先水平,尤其是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产品转型升级,以背光、高光效、倒装等为代表的高端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市场需求旺盛,公司适时上调了相应部分芯片产品售价,2021年公司LED芯片及外延片的毛利率为27.32%,同比增长了约7个百分点。毛利率显著提升,从而带动营业利润同比显著增长。未来,随着公司“调结构、提性能、创效益、铸品牌”经营策略的充分落实,背光、高光效、倒装产品占比将大幅提升,通用照明类产品占比将进一步缩减,同时伴随上述高端产品性能优化、Mini及车载照明等产品产量释放,芯片平均价格预计稳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公司一直严格管控成本,产能稳步释放将推动固定成本进一步摊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方面,公司依托单一的生产基地、简约的经营团队、精细的管理模式、直销的销售模式,即使规模扩大,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也会保持既有的水平,不太可能随销售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财务费用方面,随着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持续增长,公司精细化、合理化安排资金,积极落实资金规划,财务费用会得到下降,从而增加了经营利润,提升盈利空间。研发费用方面,公司不设上限,将通过持续加大高性能产品的研发,提升产品性能以推动售价提高。综上所述,未来销售规模扩大及性能提升带来的毛利额增加,将基本体现到净利润上,公司业务高速发展,基础牢、条件好,业绩长期向好,韧性强、潜力大。

问:未来出口是否会继续增长?疫情结束是否会减少转移?

答:公司2021年实现出口业务收入24,659.50万元,同比增长50.59%;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20.40%,延续了近三年来出口业务持续增长的态势。公司外销业务稳健高速发展,不仅扩大了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了产品价格,而且挖掘了优质客户资源,增加了销售收入,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全球疫情进一步打击了海外地区制造业,尤其是集中在东南亚地区的LED企业,导致其供应链、产业链严重受阻,加速了全球LED产业向国内替代转移。伴随国家与地方出台的多项产业支持政策,凭借中国LED企业制造成本低和供货响应速度快的优势,国内LED产业高速发展。一旦海外产业转移到中国,很难转移回去,因为随着国内企业产量逐步扩增、制造成本摊薄、产品竞争力增强,具有强大的规模优势,不能轻易被取代。综上所述,我们预计公司未来海外业务将进一步拓展,涌现出新的客户。公司在稳定开拓境内客户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国际客户。

问:公司目前的研发重点在哪里?

答:针对常规产品,持续进行“提性能,调结构,降成本,创效益”战略的推进,不断微创新;针对高阶产品,如银镜、植物照明、紫外消毒等,公司持续创新并加大产品推广力度;针对MiniLED,公司完善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客户布局,加快mini产品批量供货;针对MicroLED、光通讯技术,公司紧跟市场方向,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公司的背光产品应用于手机、电视这两个方面,都有稳定出货。

问:MiniLED的研发进展,产能规划情况如何?

答:现在MiniLED呈现紧绷式的发展,应用端都在积极的推广各种不同的方案,公司目前MiniLED技术储备完善,我们也配合几家重要主流的背光显示或者背光模组厂的封装客户,多款产品已经通过客户验证。公司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产品规格型号较稳定,满产满销。MiniLED作为公司的战略产品,公司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研发和生产线。公司目前正在全面加快高端、高价产品结构再突破、性能再提升、产品再升级,另外还在适当机器设备的改造和购置等,以扩增新的产能。随着募集资金项目投产,MiniLED产能将进入释放期,将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销售。

问:2021年价格情况?未来趋势如何?

答:2021年公司产品价格较上年同期增长5.09%。随着公司产品“调结构、提性能、创效益、铸品牌”经营策略的充分落实,高光效产品的占比将持续提升,因此平均售价预计稳步提升,伴随着毛利率的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2022年,一方面,公司通过持续加大高性能产品的研发,提升产品性能以推动售价提高。另一方面,以背光为代表的高端产品预计将持续增量,MiniLED、车载照明产品也会释放产能。产能扩张销量增长,叠加产品升级售价提升,这些都有利于公司提升价格。

问:公司年报发布后,我们感觉聚灿变化很大,我印象中以前重效率重成本,现在重技术,这是蛮大的转型,转型的原因是?对未来你们怎么看?

答:公司经营重心确实是进行了调整。首先从行业大环境来看,经历2018-2020年洗牌,行业基本从以前的无序竞争开始走向有序竞争,从以前的过度竞争逐渐转向适度竞争,同时也开始朝垄断迈进。公司应当在适应行业整体大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前期发展。其次从自身情况分析,以前公司的资产、营收都很小,发展时间也短,初入行业,为打开自身格局,在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我们首先做的是对于成本的管控和自身效率的提升,紧紧围绕小而美、高质量重效益发展。而现在的聚灿较之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资金、研发等资源方面都有了更大的调度空间,未来怎么更有效的发展,管理团队反复酝酿,确立了在保住既有效率和成本优势的前提下,以“调结构,提性能”来进行技术的强力建设,构筑更强劲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公司对效率、成本、技术的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加深,公司高效高质、质效兼具的向上向好发展态势具有可持续性。

问:公司未来的展望如何?

答:在强调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政策环境下,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专注的领域、前瞻的布局和踏实的苦干是公司正确、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未来,公司将秉承“聚焦资源、做强主业”的发展战略,坚持“调结构、提性能、创效益、铸品牌”的经营策略,奉行“稳健经营、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凝心聚力,拼搏进取,深耕LED外延片、芯片主业,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水平和决策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以自主创新为主导,不断开拓高端市场,通过持续创新提升效率、扩充设备、补充产能,实现单一基地产能位居前列的目标。综上所述,公司业务高速发展,基础牢、条件好,业绩长期向好,韧性强、潜力大。

聚灿光电主营业务:主要从事化合物光电半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聚灿光电2021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0.09亿元,同比上升42.83%;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上升728.43%;扣非净利润4135.69万元,同比上升163.64%;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5.3亿元,同比上升32.1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4378.8万元,同比上升791.72%;单季度扣非净利润-25.44万元,同比上升98.91%;负债率45.07%,投资收益-96.95万元,财务费用2416.26万元,毛利率16.89%。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5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4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9.93。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聚灿光电(300708)好公司评级为3星,好价格评级为1.5星,估值综合评级为2星。(评级范围:1 ~ 5星,*5星)




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怎样

Photo by Hadis Malekie on Unsplash

《金证研》沪深金融组 杨冰/研究员 苏果 洪力/编审

2002年成立的金鹰基金,发展至今其规模也还不足600亿元,若不是从2015年以后固收产品占比逐渐增长,这家公司的净利润还始终处于频繁亏损之中。

而即便是依靠固收实现了稳定的净利润,可在固收投资总监离任以及核心投研人才不足的情况下,其固收和权益产品业绩也频频失利。

加之公司品牌的弱化,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导致业绩并不差劲的产品也跌落到清盘线以下,令人唏嘘不已。

一、固收总监令纯债基金大亏,原因竟是“产品规模极小”

今年的股票行情,总的来说,还是股债双牛的走势,不仅九成以上的权益超实现了业绩增长,债市也在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为投资者稳定获利。

然而根据《金证研》沪深金融组观察,金鹰基金公司旗下的一只金鹰添享纯债债券却在今年大亏了6.41%,而且这只基金从2017年2月份成立以来,截至10月中旬,竟然还是累计亏损的,在多个时间段的业绩也都大幅跑输同类均值。

据《金证研》沪深金融组了解,作为纯债基金,该基金投资于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央行票据、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次级债、中小企业私募债、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的纯债部分、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等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并不涉及股票和可转债产品。

然而即便如此,也没能挡住其亏损的事实。从季度表现观察,从2018年三季度开始至今,该基金就持续亏损,在到今年二季度的四个统计区间里,该基金有三个时段跌幅都超过1%,在今年二季度更是亏损了4.98%。

2018年3季度债券投资明细显示,其持有的前5大债券分别为16国债09、17国债24、18国债03、12国债05、13国债23,占基金净值比例102.89%,但三季度净值跌幅达-1.41%。从当时的市场表现看,17国债24下跌0.17%、13国债23下跌0.11%,其余仅为上涨。

到2018年4季度时其持仓精简为16国债09、18国债03、12国债05,除16国债09的持仓比例下降以外,其余两只都大幅上涨,但不行的是18国债03下跌0.27%。

今年一季度,该基金又大幅加仓了16国债09,仅这一只债券就占到基金净值比例的40.60%,然而此时该债券却下跌了0.17%,新进的国开1701下跌0.43%。

最惨的今年二季度,其第一大重仓债券19国债01,下跌0.05%,尽管跌幅很小,但这一只债券占到基金净值比例的48.19%。与此同时,第二大债券国开1804也下跌0.33%,第三大债券16国债16下跌0.31%。此时该基金仅持有这三只债券,三只债券的净值比例占到90.15%,持仓债券全线下跌令其在今年二季度业绩一落千丈。

尽管在二季度时,债券市场有所调整,但债基平均涨幅还是有0.17%的水平,而跌幅4.98%的表现也让金鹰添享纯债债券录得1822只同类产品的第1659名。

该基金成立时的规模为2亿份,在2017年二季度到2018年一季度期间,一直保持在4.25亿份的水平,2018年二季度下降到0.5亿份,此后一直维持在0.01亿份。这只基金的持有人常年都几乎为机构投资者,显然,这些聪明资金在该基金业绩出现恶化之前就已经大幅离场。而该基金也是今年内金鹰基金旗下*出现亏损的产品。

刘丽娟从该基金成立就一直管理至今,其曾任恒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债券交易员、投资经理,广州证券股份资产管理总部固定收益投资总监,2014年12月加入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固定收益部总监。从二季度报看,这位4年多管理经验的基金经理除了大篇幅介绍宏观及债券市场行情外,对于操作仅表示:“二季度操作方面,由于产品规模极小,债券部分继续以短久期利率债为主要配置品种,把握流动性宽松超短端利率的下行机会,做好流动性管理。”但却没有对亏损4.98%的原因进行阐述。

其实刘丽娟在金鹰基金的时间并不长,但这5年其管理的基金数量却高达15只,包括固收和权益类,但从业绩看,权益产品并不是其强项,在为数不多的权益产品中,多数都跑输平均水平。目前,刘丽娟已经离任大部分产品,现在管理的基金仅有3只。

二、过半基金经理管理经验小于3年,跌幅超20%全是权益产品

尽管刘丽娟的管理业绩并不怎么样,但在金鹰基金旗下18个基金经理中,至少其管理经验还算是丰富的。

据《金证研》沪深金融组了解,目前金鹰基金18个基金经理中有10人的管理经验都小于3年,占55%。经验在5年以上的仅有1人,就是陈立。其曾任银华基金医药行业研究员,2009年6月加盟金鹰基金,任行业研究员,非周期组组长、基金经理助理、投资经理,2013年8月起管理公募基金。

从经历看,陈立是从医药行业起家,但其管理的第一只基金并非医药主题基金,而是金鹰主题优势混合。陈立从前任接手不到半年就迎来了2014年的牛市,虽然从持有的行情看其并没有明显的偏好,但在市场暴涨的行情下,在2014和2015年,该基金还是连续获得了接近98%的涨幅。

但和大多数基金一样,陈立管理的这只金鹰主题优势混合也具有高度波动性,在2016和2018年市场熊市期,该基金分别下跌30.95%、20.78%,而同期的产品均值表现为-7.23%、-13.93%,沪深300表现为-11.28%、-25.31%。

2017年的价值年,其业绩涨幅为13.78%,也远远不及沪深300指数。从当年的重仓股看,包括家电、制造业、医药、通讯、有色金属等,但各季度换手率都颇高,这也是其业绩波动巨大的主要原因。

金鹰产业整合混合则更能说明问题,这只基金2015年6月份成立,但至今的亏损达23.9%。从基金经理的变更上看,于利强此前管理这只基金的时间最长,而且在今年3月底刚刚离任,但管理3年多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却是-31.60%。

这位4年老将历任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华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风险投资经理,2009年加入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旅游、地产、中小盘行业研究员和银华中小盘基金经理助理。2015年1月加入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研究部总监。

于利强在金鹰基金期间管理过多只基金,累计达9只,时间均超过1年,但多数都已经离任,而且离任的基金大多业绩并不理想,以亏损居多。目前还在管理的两只基金是管理3年的金鹰多元策略混合,累计收益23.17%,另一只是管理4年多的金鹰中小盘精选混合,累计收益率40%。

管理年头较长的金鹰中小盘精选混合*获益年份是在2015年,此后就归于平淡,而今年是业绩表现第二好的时期,而且主要是在一季度,可见,还是市场行情决定了基金业绩。金鹰多元策略混合此前业绩也无亮点,直到今年内收获41.31%,一季度同样的上涨的主要时段。

同样的,有4年管理经验的老将陈颖,之前曾任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项目经理、惠普公司技术销售、深圳市瀚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主管。2012年9月加入金鹰基金先后任研究员、研究小组组长、基金经理助理等。

但在总共管理的4只基金中,2只都亏损,最少亏损幅度也超过了10%。两位2只盈利的基金中,一只管理1年半的基金回报为3.9%。*一只业绩尚可的基金金鹰核心资源混合,其实也主要受益于今年的股市行情。可尽管如此,还是从2012年成立至今难逃亏损,*的悲哀是在2016到2018年里连续遭遇大幅亏损,而这段时间的主要管理人除了至今还在公司的于利强以外,就是已经离职的冼鸿鹏,其在金鹰基金担任了6年多的基金经理。

老将的风格尚且如此,其他权益基金经理就更难以穿越牛熊。在金鹰旗下产品中,累计收益率亏损超过20%的5只基金全,都是主动权益型产品,最差的金鹰科技创新股票亏损达33.5%。

其第一任基金经理方超亏损离任后,就迎来了公司另一位基金经理黄艳芳,此人早年在券商工作,2015年5月加入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数量策略研究员,后担任公募基金,并管理金鹰主题优势混合一直到今年4月份。

虽然经过和不同基金经理组合,但从2017年9月19日到2019年4月26日期间,其回报还是仅有-14.61%。4月26日公司公告,黄艳芳因工作需要离任,自从消失在公众视野。该基金此后由之前就参与一同管理的樊勇和乔春管理,前者从事管理工作还不足1年,后者达3年。

但乔春目前仅管理这一只基金,在曾经管理的另外4只基金中,有2只以亏损告终。而由吴德瑄管理的金鹰技术领先不仅累计亏损着30%以上,而且今年内的业绩仅仅有个位数,在这样的情况下,其AC两类份额从今年初开始都遭遇的大幅缩水,而从持有人看,均为个人投资者。很明显,该基金已经被众多投资者抛弃。

三、多只产品被投资者抛弃,规模“迷你”

金鹰基金从2002年成立,但至今也仅有不足600亿元规模,而且还是2016年以后才受益于债基和货基这类固收产品的规模上涨。

2016年时,金鹰基金的固收产品规模占比*超过40%,2017年,占比达到75%以上,2018年达到83%,今年内为84%。从公司的历年净利润情况看,也就是从固收产品占比突升之后,公司净利润才稳定持续为正,似乎也清晰的说明其权益产品无法令公司及投资者满意,而这背后则是投研核心能力的不足。

以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看,目前金鹰基金旗下有8只产品资产规模不足5000万元,也就是在清盘线以下。其中规模最小的2只都是债券基金,规模合计也不足1千万元。文章开头提到的金鹰添享纯债即是这只规模最小的产品,紧随其后的债基就是金鹰添利信用债,尽管累计收益超过9%,可还是挡不住从去年开始的投资者赎回趋势。这背后的原因也凸显了公募基金行业竞争的逐渐激烈。

而剩下的几只迷你基金,多数都是权益超,但从累计业绩看,却并不是亏损最多的,这也正显示出,公募基金要想留着客户不仅需要靓丽的业绩,还需要过硬的品牌和服务,行业中头部公司强者恒强更多是体现的综合优势上,对于金鹰基金这样处于行业中等地位的公司来说,更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行。

值得一提的是,金鹰基金的董事长李兆廷现任东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西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公司目前总经理刘志刚,2018年9月,还在东方基金任量化投资部总经理,一个月后便入职金鹰基金。2018年12月22日,刘志刚被金鹰基金增聘为副总经理。此后,前总经理刘岩正式离任,刘志刚任职总经理。

今年7月份,国开泰富基金总经理杨波辱骂刘志刚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有报道称背后的原因事关大股东和高管的争斗,这样的公司形象,遭遇投资“用脚投票”,也不难想象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009570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