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装甲战争红箭10,以及中国红箭12可以击穿重型坦克,重装甲坦克是否还适应战场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谢邀。重装甲还是很需要的,仍然适应战场,否则的话也不至于步兵战车都变得越来越重。试想一下,厚重装甲都难以扛住反坦克武器的打击,薄装甲还不成了火柴盒。坦克这东西是矛盾一体化,既要火力,还要防护。在目前情况下,虽然防护方法不少,但装甲仍然是最重要的。但人们现在能找到的装甲材料就那么多,基本都是装甲钢加上陶瓷、贫铀以及复合材料等组成复合装甲,但是厚度又不能太大,否则又会给动力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等带来沉重负担,影响机动性。实际上,现在西方的主战坦克战斗全重已经超过60吨了,超过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路桥承重能力,使用受到不少限制。以色列的装甲技术并不先进,梅卡瓦坦克之所以设计的怪模怪样,就是以构型和厚度来弥补装甲技术的不足。在之前,梅卡瓦3/4坦克被击毁击伤的照片显示,其复合装甲的材料还是玻璃纤维,与欧美坦克装甲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在对手不断获得先进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梅卡瓦坦克的装甲防护就显得不够了。但是,西方坦克的装甲防护目前还能对抗。当然,现在的地面战已经不是单靠坦克冲锋陷阵,而是多军兵种协同或联合作战,坦克具备较强的装甲防护就可以了。(S)
我是萨沙,我来解 。
反坦克导弹发明的时间很早。
早在60年代初,苏联就发明了AT-3反坦克导弹。中国大陆仿制品为红箭-73。
在当年来说,AT-3很牛的,能炸穿400毫米厚装甲,射程*可以达到3公里。
而当时*进的苏制T-62主战坦克正面装甲,不过214毫米。
美制M60坦克,才150毫米。
而坦克炮射程在2公里内,不如反坦克导弹的射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坦克还是战场主角,而不是反坦克导弹。
在*的海湾战争地面站中,双方主要对抗的也是坦克,装备反坦克导弹的步兵战车都是起到辅助作用。
原因很简单,坦克还是更有效。
这还是车载反坦克导弹,其实只是将坦克炮更换为导弹而已,其实区别并不大,因为都是装甲武器。
但红旗12是单兵反坦克导弹系统,这有很大的不同。
在真正的战场,单兵反坦克导弹主要用来防御和伏击,在野战中的作用有限。
这主要是单兵的机动能力有限,渗透能力更是有限。以红箭12为例,重量高达近30公斤。如此沉重,由单兵携带做大范围机动是不可能的。
同时,使用在野外使用反坦克导弹,是有一定危险的。
红箭12采用红外焦平面成像引导头,*射距约2000米,在坦克炮的射程内。
无法红箭12发射前还是发射后,如果坦克发现你进行攻击,反坦克小组是很危险的,基本也就是一炮就完了。
另外,现在主动防御系统越来越先进,而导弹无论哪种制导模式其实都要依赖制导,都存在被干扰、被拦截的可能性。
导弹不是炮弹,导弹飞行速度较慢,几公里的距离需要飞行一段时间,也为拦截和干扰提供了时间。
一旦主动防御系统成功,导弹也就完了。
另外,反坦克导弹只是单一攻击坦克的武器,在战场中意义不大。印度、英国媒体认为,1枚“红箭-12”导弹的造价高达数十万元人民币。
这么贵的导弹,也不可能用来打击普通目标。
相反,坦克则可以消灭战场上出现的百分之九十五的目标,作战效率相差很远。
其实,现代作战中,只要坦克战术合理,还是能够有效对付反坦克导弹的。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各国早就应该淘汰坦克了。
反坦克导弹和坦克的关系咱们得捋顺一下。
很多人觉得坦克很笨重,又聋又瞎,反坦克导弹来一发,轻轻松松它就挂了。感觉反坦克导弹很厉害,坦克很废物。这不对。
坦克比反坦克导弹要厉害。
坦克是进攻型装备,反坦克导弹是防御型装备。坦克攻,反坦克导弹守。所以美国、以色列这样崇尚进攻的国家更青睐于坦克。中俄的反坦克导弹很发达,但这是为了防守。
坦克的使用方法是组成装甲集团冲锋,是占主动的一方,而反坦克导弹是守在原地,等坦克上来,是偏被动的一方。
如果打高强度战争,强国之间对抗,天上飞机、直升机、无人机轰炸,导弹、炸弹攻击,重炮、火箭炮部队覆盖,然后坦克、步兵战车呼啸着冲过来,坦克的主炮挨个点名,周围步兵掩护,在这样的局面下,反坦克导弹实际上很难发挥出太大作用。
几个人扛着导弹、轻装战车搭着导弹,暴露在野外,挡在前面,在这样的集团攻击下,直接就成灰了。
在阿富汗、叙利亚、伊拉克、土耳其,我们经常看见有反坦克导弹打飞坦克的案例,但这肯定是用坦克的人出了问题。都是把坦克孤零零的派出去,没有掩护,这才被打掉的。换了正常一点的军事强国,肯定会天上无人机、直升机盘旋,搜寻可疑目标,周围还藏着狙击手,然后坦克在中间,两边是步兵战车,地面几百米有步兵,后面再来一辆自行高炮,这反坦克导弹就拿它没办法了。
俄军坦克在格罗兹尼损失惨重,也是由于它当时组织、战术出了大问题。如果能立体进攻,直升机配合,夺取楼顶,索降战斗小组,配置好机枪、狙击步枪、无后坐力炮,占据制高点,掩护下面坦克部队再往市中心冲,肯定不会打成那效果。
而且对于导弹打坦克的这笔仗咱得算清,这些人确实是拿导弹敲掉了敌人的坦克,但这都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国土沦丧。都是敌人打进了自己家,占据在那里,然后你才找机会用导弹敲掉了敌人的坦克。你把他坦克打飞了,他把你国家、城市打烂了,究竟是谁占便宜谁吃亏
要想保住自己城市,或者是把战火打到敌人的国土,把他家打的稀巴烂,那还得靠坦克组团,野战争锋,在野外,运动突击,歼灭敌人。等你导弹的时候,就已经吃大亏了。
就像这红箭12,属于单兵反坦克导弹。不可能是几万轻步兵扛着它去冲锋,夺取敌人的阵地。顶天是坦克冲过去以后,步兵上来,构筑阵地,架上导弹,防止敌人反击。进攻作战,以坦克为核心,反坦克导弹是个点缀,挂在步兵战车上,或者是有专门的发射车,反坦克小组,打乱了,偶然遇见敌人坦克,自己的坦克不在身边,可以支撑一下。
所以这个坦克还是导弹,怎么样配置,还得看具体的国情。
当然是坦克集团进攻好,但很多国家并不具备这个条件。
美国、以色列,他们很自信,都是他打别人。所以他们的部队就是飞机、坦克,专注进攻,看不上反坦克导弹和防空导弹。
中俄是大国,实力也有,但跟美国比、跟北约比并不占优势,所以得作两手准备,坦克、导弹都得有。*是坦克突击,在境外歼敌。实在不行了,退回国内,还可以坚壁清野,用导弹。
强国还是弱国是相对而言,土耳其不咋地,但在他家门口一圈,他还是个强国,总惦记打别人,所以他的部队也是以坦克为主。到了叙利亚、库尔德、塔利班、伊朗......这些弱势群体,就得依赖导弹了。弱势一方发展坦克、重炮、飞机和强势的一方对等的拼,肯定是吃亏。国力有限,他的坦克、重炮、飞机既没人家的多,也没人家的好,还死贵死贵的。这时候,导弹的性价比就出来了。但别忘了咱们前面说的,导弹的这种优势是靠被动挨打、国土沦丧换来的。
当年萨达姆和美军干,他的军队就是按进攻,坦克突击建设的。但你再建设你能建设过美军吗 飞机、坦克、大炮最后都成了靶子。如果他真想和美军干,就应该放弃这些重装备,大力装备反坦克导弹、火箭筒、肩扛式防空导弹、机关枪、迫击炮、狙击步枪......组成轻装部队,然后守在城市里,在城里挖深沟地堡。
萨达姆买飞机、坦克、大炮的钱如果省下来去买反坦克导弹、火箭筒、无后坐力炮,那得买出海量。他用这样的部队守城市,放弃野外,美军再打,肯定不会比打格罗兹尼的俄军好多少。
但是这样一来就又出新问题了,这样的轻装部队又没办法去进攻伊朗,威胁沙特了......
对于中小国家而言,攻守不能兼得,因为他财力、物力、人力都有限。咱们国家人多,武器自产,可以解放军开坦克,武警扛导弹......不是啥问题。
对于小国而言,只能是倚重反坦克导弹,防守。别人打你,会付出很大的损失。
土耳其属于中等国家,他和当年的伊拉克很像。他是按进攻打造的部队,欺负叙利亚、利比亚、库尔德这些弱小势力,他很牛。如果他和大国真打起来,会和萨达姆一样,很吃亏。因为你坦克不如人家、飞机不如人家、大炮不如人家,打小国有用,在大国眼里就是靶子,到时候就不如反坦克导弹、火箭筒有用了。
叙利亚,属于彻彻底底的弱了,不用头疼,不用选,直接上导弹。
对于中俄这事很好办,坦克、反坦克导弹都来点。但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国家而言,只能二选一:你选了导弹,别人打你就很吃力,但你也别想进攻别人了。你选择了坦克,打比你弱的国家占便宜,但大国打你更轻松......
坦克,对于大国来讲,依旧是陆军的核心武器。这个无法动摇。但就未来趋势而言,肯定是15式这样的轻坦更合理。未来的坦克会走更轻的路线,由轻坦组成地面突击集群。现在大国之间总体是平稳,大国之间直接开打的可能几乎是没有,所以不要看自媒体怎么渲染,实际上各国在军事上压力都不大,往军队里投钱都不太积极。德国这两年总跟美国唱反调,主要是美国要德国多在军队上花点钱,德国就不。美国自身有空中优势,再加上它的坦克本来就不错,他对新坦克的需求也很不迫切。所以很多国家在坦克这块发展缓慢,以升级、修补为主,都不太着急。
最近这些年坦克发展的慢,并不是因为它不行了,而是:需求。需求推动装备,需求不强烈。目前世界整体还是以对骂为主,尽量不动手。
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车,这是一套完整的步兵组合,主要的它是速度快,可以迅速向前冲。单兵反坦克导弹你咋冲,步兵扛着跑,怎么能和坦克、战车比。导弹上发射车,装甲防护还不行,没坦克、战车硬,机枪、小口径机炮都扛不住。咱看的都是导弹发射车隐藏在土堆后,静静的等,没见过一堆导弹发射车玩冲锋的,这活它干不了,太薄。
坦克可以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边开炮边冲锋,不用停。导弹,尤其是红箭12这类的单兵导弹,只能是在原地不动,瞄准目标,打完了,再往前跑。性质不一样。现在的坦克都有三防装置,可以在核生化的环境下作战,可以在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作战,前面来个战术核弹,这边坦克就可以往里冲了......
真想打,大打,大国之间打恶仗,那还得以坦克为核心。
英国,这个国家已经不生产坦克了。他的意图很明显,不准备跟哪个大国单挑了,不准备大仗、恶仗。充其量是跟在美国后面打便宜,维持治安。他自身核武器也不错,也没人惹他。
所以用导弹还是用坦克是次要问题,想解 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你这个国家、军队想采取什么样的国防策略,倾向于防守还是进攻。
红箭12的威力有多*
1100mm的装甲,可以想象一下,足足有1.1米。
这么厚的装甲,中国的红箭-12反坦克daodan可以做到把它击穿,而且是在昼间4000米、夜间2500米的距离上。这个距离,几乎超出了所有坦克的直射射程。
事实上,战场上坦克所要面对的红箭-12,不是迎面而来,而是像《功夫》中的如来神掌,从天而降,迎头痛击,专掀坦克天灵盖儿,本来坦克炮塔顶部装甲就最为薄弱,在遇到能破防1.1米装甲的红箭-12。所以,遇到红箭,死路一条。
那打不过就跑呗 此路同样不通!
红箭-12不但打得远、打得狠,还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追踪技能,既可以通过红外成像通道、非制冷型被动红外制导,还配备了一个CCD电视成像通道能够智能匹配对象,发射后不用管,你跑哪它追哪。
类似红箭-12这样先进的反坦克daodan还有美国的FGM-148A标枪反坦克daodan。
现代反坦克武器如此“杀伐果断”,那么重型坦克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2009年,英国决定关闭位于纽卡斯尔的“挑战者-2”型坦克的生产厂,发明坦克的国家停产坦克,似乎释放了一个这样的信号——重型坦克甚至是坦克已经不适应现代战场的需要,很快将会被历史所淘汰。
确实,近几年来几个军事强国在重型坦克的研发步伐上并没有什么惊天消息爆出。美国依旧是M1A2,德国依旧是豹系列,英国刚刚也说了,挑战者的生产线业已关停,俄罗斯也就是T-90在印度军售届火了一段时间。中国主要是在99式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近年来*款的坦克就是05式轻型坦克。当然除了印度仍然在潜心研制永远难产的“阿琼”之外,似乎坦克的历史止步于此了,难道曾经叱咤风云的“陆战*”真的要谢幕了吗
不过,这很可能是个错觉。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几场战争,坦克并没有缺席,甚至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例如在海湾战争中,英国挑战者在5600米的距离上击毁敌目标,一台挑战者坦克被命中13次,直到车长潜望镜被打碎才开回基地,更换潜望镜后便重返战场。2008年的克里米亚事件中,坦克的身影随处可见。
那么导致出现这种错觉的原因是什么呢
最重要的可能是技术天花板的问题。
一是机动能力和防御能力之间的矛盾。当代重型坦克,M1A2、豹2、挑战者战斗全重都在60吨以上,99坦克也在55吨以上,而各型坦克主要采用的是柴油发动机,*输出功率基本都在1500马力左右,这差不多是坦克发动机的天花板,要想加强防护,就要牺牲机动性;要保持相应的机动性,就得减弱装甲。无论是哪条途径,都将增加坦克的战场风险,减弱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
二是火炮威力和坦克底盘之间的矛盾。世界上第一台坦克装备的是jiqiang,到再后来的30mm、40mm坦克炮,这种口径的坦克炮就相当于现代的装甲车的车载火炮。能把100mm的坦克炮搬上坦克就已经是一大突破了,后来又增加到105mm,现代坦克的*口径达到了120mm,每一发炮弹的发射都是对坦克底盘强度、电力系统、动力系统的极端考验。
三是反坦克能力和坦克生存能力之间的矛盾。能消灭坦克的手段太多了,武装直升机,如阿帕奇;攻击机,如号称坦克杀手的A-10攻击机;单兵反坦克武器的出现更增加了坦克的战场风险。而受制于前面所述的两个矛盾,面对反坦克武器的魔高一尺,按照常规的思路坦克却很难到道高一丈。
廉颇老矣
重型坦克究竟适不适应战场 这要从战场需要和坦克自身功能两个方面来分析。
先说战场。最近几次以美国为主导的现代战争,刷新了人们对战争模式的认知。以前靠冲锋逐个逐层突破阵地的战斗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了,卫星定位、daodan突防、空天协同,一番操作下来,别说是留给坦克,似乎留给地面部队发挥的余地都所剩无几。但是,任何一种模式都不能刻画出所有细节。战场亦是如此。daodan、空军、卫星并非无所不能,否则直接淘汰陆军不就可以了 在地面战斗阶段,就需要人员、地面装备来实施。所以,现代战争不是片面的战争,不是一场不再需要人、不需要地面部队的战争,而是结合了高精尖武器和传统战争形态的混合模式。
再说坦克。坦克*特点也是优点是攻防兼备。无论是野战、城市战,坦克都为步兵提供了火力和掩体双重支撑,无论是7.62mm、12.7mm还是口径达20mm以上的反器材武器,在坦克面前就是毛毛雨、挠痒痒,可是任何一个即便是全副武装的单兵都很难招架的住。在实施过*打击过后,地面清障、地面扫残的战斗还是需要坦克来出马的。
既然重型坦克这么牛,那为什么我们要研发05型这样的轻型坦克呢 光有重型坦克不就可以了 这就要考虑战场环境的条件和需要了。如果战场设置在水网发达、路网陈旧的地方,重型坦克就不适用了,试想一个60多吨的家伙压在一个江南小桥上将会产生什么结果,这时就需要*轻型坦克。但是像伊拉克那样地势开阔、地面承载能力强的环境,重型坦克就有其用武之地,轻型坦克将会暴露出装甲防护能力弱的缺点。
既然坦克不会被淘汰,未来它将何去何从
无论是重型坦克还是轻型坦克,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战场优势,至少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情况如此。那么今后坦克该如何发展呢
一是发散思维,技术创新。
打破常规思路,突破前文所述三个方面矛盾的限制,把思路转换一下。通常我们所说的*反坦克武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是对均质装甲的穿透摧毁能力,但是美国和英国的坦克装甲则可能搞了各种包括凯夫拉材质在内的各种夹层,美国更是采用了贫铀夹层,有效防止高温环境下金属装甲被氧化。以色列人更厉害,发明了“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可以把以坦克为中心的360°范围内一定距离上的反坦克武器拦截下来,德国去年就向以色列订购了几十套“战利品”用来装在豹2坦克上。思路一转天地宽,坦克不需要再无休止地通过加厚装甲,牺牲机动性来增强防护能力。
二是突破陈规,敢为人先。
坦克说白了,就是一台底盘加装一门大口径火炮,其实质就是一个武器搭载平台。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没有必完全循着增加火炮威力、增强防护能力这一条路走到黑,而是探索把坦克打造成为一个综合武器平台,成为*更加强大的攻防兼备的武器。
三是两手准备,两腿走路。
面对对手坦克性能的不断提升,我们也要磨砺出自己更为先进的攻击之“矛”。要深入研究对手的长处,研究出如何应对挑战者、艾布拉姆斯坦克装甲的武器,研究出如何突破以色列“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的武器。
综上所述,坦克的命运不会就此终止,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坦克除了不会飞,啥都能行,依旧保持着“陆战*”的桂冠。
看标题就知道是假的,首先,红箭12是我国*研制的单兵反坦克导弹,是我国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发射后不管”导弹,性能先进,目前在我国陆军中也是刚服役不久,显然不会出口,况且目前没有任何有关红箭12出口的报道,红箭12是如何出现在战场上的 还击穿了以色列梅卡瓦坦克的正面装甲 红箭12与美国大名鼎鼎的“标枪”反坦克导弹一样,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采用的是高效的攻顶模式,即便是击毁了梅卡瓦坦克,也是灌顶攻击,而不存在击穿梅卡瓦坦克正面装甲的说法。红箭12采用了串联装药战斗部,可以有效击穿1100毫米的匀质钢装甲,这么强大的穿深力,世界上任何*现役主站坦克都扛不住,包括美国的M1A2,德国的豹2A7,俄罗斯的T90S,更不用说防护能力偏下的梅卡瓦坦克了,况且红箭12在对付坦克装甲车辆时还是采用灌顶攻击,更是一发入魂。现代坦克在面对先进的反坦克导弹时,其战场生存能力的确堪忧,但也不能就此说坦克已经不适应现代战场环境了,毕竟有矛就有盾,虽然坦克装甲已经扛不住反坦克导弹的直接打击,但现在普遍出现的坦克主动防御系统却能从根本上改变坦克的不利局面,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坦克主动防御系统,即便是防护能力不佳的梅卡瓦坦克在主动防御系统的加持下,其战场生存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重装坦克仍然是陆战场上一枝独秀的攻坚力量,短期内坦克做为“陆战*”的地位仍然无法被撼动。
红箭-12,反坦克导弹弹体+发射管等发射系统,仅重只有22公斤,且采用了发射以后不用管的新技术,省却了许多反坦克导弹复杂的人工制导模式,提高了反坦克操控手的战场生存能力。因此,红箭-12反坦克导弹,一个普通步兵都能轻松扛起来,参与前沿防御时,对冲阵而来的坦克、步战车、自行火炮等运动高价值目标,实施致命的打击。此外,必要时,红箭-12反坦克导弹还能打击坚固的野战工事、难啃的建筑物焉体等,也能对付空中的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等,妥妥的是*战场性价比极高的武器,因此,备受军方亲赖,且还能实现出口创汇。红箭-12,具备发射以后不用管的技术,得益于采用了非致令式热成像仪、以及白光CCD摄像机的导引头,具备昼夜作战能力,新技术的运用,让红箭-12如虎添翼,且*穿甲高达1.1米的深度。且有其他反坦克很少的攻顶打击模式,打击敌方坦克比较脆弱的顶部,遭红箭-12反坦克导弹打击的主战坦克,焉有不战损之理,因此,能击穿当代几乎所有现役的主战坦克,可谓坦克的杀手。导弹*射程4公里,远不如红箭-10反坦克导弹的10公里,但对于*装备前沿步兵分队的反坦克导弹而言,电视制导4公里的打击距离,包括红外制导2公里的有效射程,加上发射以后不管的技术,实施反坦克作战的步兵,其实已经足够安全了。据悉,这是我军*装备的发射以后不用管的反坦克导弹,要比当年导弹屁股后面拖一根长长的制导线,需要人工操控射程也只有4公里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等,不知道要先进多少,最关键是能有效保障发射反坦克导弹步兵的安全。由于红箭-12反坦克导弹,不一定非要配专业的反坦克导弹兵,普通步兵都能扛起来执行前沿反坦克等作战任务,因此,其实用性能极高,适装性能也较好,*适合前沿步兵配备的反坦克武器系统。
梅卡瓦从来都是在用结构来弥补装甲技术的不足。也就是以色列的装甲技术根本达不到大国水平所以才采用了奇葩的结构和超高的重量。被大国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击毁不能说明重甲无用只是他们做不到罢了。
各有各的优势吧
在二战的时候德国虎式坦克的出现开始将全球坦克的发展重心由最初的轻型巡洋坦克和支援步兵用的支援坦克迁移到重炮重甲重型坦克上,而德国虎式坦克也是二战时期*一个长得最像现代坦克的家伙。而从虎式坦克出现之后,为了能和虎式坦克对抗苏联、美国、英国在坦克的设计上也采用了重炮重甲的设计,苏联更是丧心病狂的将口径提到了122毫米,倍径也长达43倍。而在战后的坦克设计中,由于攻防失衡,坦克不得不在往重型坦克的方向上发展。
由于战后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以及反坦克导弹的出现,各国坦克坦克正面的均质钢装甲军都不能抵御其任何一个的攻击,所以有部分国家的坦克设计几乎是放弃装甲防御而只选择机动。而到第三代坦克的时候符合装甲和反应装甲的出现让坦克在防御的选项中起码不输得那么难看。而坦克为容纳更大的火炮,车体的体积也越来越大,重量也开始上升,而且为了让车体内部容纳更多的设备,坦克也开始放弃倾斜装甲而像虎式坦克那样布置垂直装甲。
而随着现代反坦克导弹的性能愈加增强,坦克的攻防天平上再次出现严重的失衡,现在的反坦克导弹普遍都拥有攻顶的能力,几乎没有哪一家的坦克能接得住反坦克攻顶这一伤害,但是直到现在坦克依然是陆地上最强的装甲武器,所以哪怕是谈坦克导弹性能再优越,攻防怎么失衡也得用重型坦克,因为没有人能替代它们,而且他们在陆地上基本上是*的,因为这世界上能拥有性能*的反坦克导弹以及武装直升机的国家很少,所以直到今天重型坦克仍然是陆战*。
今天关于《中国红箭12可以击穿重型坦克,重装甲坦克是否还适应战场》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