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继2019年人类历史首张黑洞照片发布后,北京时间5月12日21时07分,银河系中心黑洞人马座A*(Sgr A*)的首张照片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揭开了面纱。
图1: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EHT合作组织提供)
全球其他5个城市(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也都与上海同步公布了这张令天文学家兴奋的照片。
你知道吗?
这张黑洞照片的其中一名“揭秘者”
就是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
毛基荣
毛基荣 云南广播电视台供图
毛基荣,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星系类星体研究团组负责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引进人才,云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期从事天文学国际研究前沿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他和中国的其他15名科学家一道,参与到全球300多名科学家组成的团队,一起为揭开银河系超大质量黑洞的神秘面纱而工作了多年。
12日,踏进天文学领域近30年的毛基荣说都市时报
“我们不断提出问题 然后解决问题”
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是毛基荣的天文研究对象之一。从2017年起,毛基荣作为事件世界望远镜(EHT)合作组成员,参与了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照片”的研究工作。“通俗地讲,就是在得到照片的同时,理解照片背后所蕴含的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毛基荣说。
“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我的主要工作是在科学领域进行探索。我们希望知道,银河系中心是否有超大质量黑洞?如果有这样的黑洞,它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演化……我们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和不断探索的过程。”毛基荣说。
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的发布,是对宇宙中极端天体的物理性质的深入理解,体现了人类使用科学技术对广袤宇宙进行探测的渴望,这也展示出云南省科学家参与国际重要科技合作并在国际研究前沿和热点领域开展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卓越能力。作为照片的“揭秘者”,毛基荣说:“天文工作需要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国际合作的宽广视野。
“拍摄”的过程还要揭示科学过程和规律
毛基荣解释了为何要为银河中超大质量黑洞拍照。
“拍摄”的过程不仅仅是得到科学现象,还要揭示科学过程和科学规律。黑洞本身不发光,由于引力作用吸积周围物质,物质由于吸积发光,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下,光在临近黑洞视界附近传播,形成我们看到的这张黑洞照片。毛基荣从事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物质在特定能量分布下的辐射性质,以及吸积过程中磁场的强度和结构的物理研究。这需要理论公式推导、计算程序编写和观测检验。和其他许多天文学家一样,这些工作每天都在进行。
“我们进行公式推导、编写程序,并得到计算结果,是不是就能找到准确的答案?有时候并不能得到科学上可靠的结论。我们需要对理论模型不断改进、反复计算,并和同事不断讨论,这样的工作其实每天都在进行。尽管研究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然而科学探索永不停止。宇宙中更多的奥秘正等待着天文学家不断地探索。”毛基荣说。
新闻多看点>>
人类3年拍出两张黑洞照片
2019年人类拍到的首张黑洞照片M87*
2022年5月12日拍到的首张银河系黑洞照片Sgr A*
都市时报
文字:都市时报全媒体
09月08日讯 招商核心价值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招商核心价值混合,代码217009)09月07日净值下跌3.72%,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8731元,累计净值为2.1178元。
招商核心价值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131.26%,今年以来收益53.76%,近一月收益-2.80%,近一年收益61.49%,近三年收益88.02%。
招商核心价值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分红4次,累计分红金额7.45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郭锐,自2015年02月10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14.65%。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健帆生物(持仓比例10.13%)、东方雨虹(持仓比例8.77%)、宁德时代(持仓比例6.21%)、泰格医药(持仓比例5.55%)、浙江鼎力(持仓比例4.91%)、立讯精密(持仓比例3.62%)、大参林(持仓比例3.58%)、完美世界(持仓比例3.42%)、中信证券(持仓比例3.17%)、青岛啤酒(持仓比例2.82%)。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0年虽然经济遇到一些挑战,但是股市的运行环境还算不错,整体估值合理,流动性比较有利。疫情影响了企业从过去几年的艰难境况中走出来的步调,给市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也不得不降低对未来的预期。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我们认为流动性宽松降低了系统性风险出现的机会,市场将呈现出结构性的特点,不乏可以把握的机会。本基金在全年内维持了比较高的仓位,在医药、建材、计算机、食品饮料、电子等行业配置了比较多的仓位,年内的重仓股维持了比较高的稳定性,也是组合收益的主要来源。报告期内本基金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主要以回购为主。
报告期内,本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6.02%,同期业绩基准增长率为1.83%。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接下来的行情判断,仍然认为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机会不大,但是要密切关注流动性环境的变化,以及可能引起风格切换的因素的出现。宏观环境逐渐好转的背景下,顺周期的板块经营情况出现好转。由于经济向上弹性有限,这些顺周期板块盈利虽然恢复,但也难以出现较快增长,所以不认为市场风格会出现系统性或者颠覆性的变化,我们认为比较好的应对是从个股层面入手,选择具有个股逻辑的公司来应对市场风格上可能出现的变化。债券方面,我们认为货币政策最宽松的阶段已经过去,需要回归到经济基本面逻辑,债券收益率在未来一段时间或将出现震荡格局。(点击查看更多基金异动)
视觉中国因“黑洞照片”这一导火索,正陷入一场照片版权的舆论争议中。前天,有网友发现,视觉中国网站上出现了不久前公布的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该照片的基本信息中配有图片使用说明称:“此图片是编辑图片,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致电或咨询客户代表。”此事一曝光,立即引发公众热议,也带出了多家企业质疑自己LOGO图片“被版权”。
随后有媒体联系了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得到回应称:没有任何自称是视觉中国代表的人联系过ESO,视觉中国无权出售黑洞版权牟利。
前天,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连夜约谈视觉中国负责人,责令该网站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彻底整改。前天晚间和昨天凌晨,视觉中国两次致歉,称将关闭网站展开整改。昨晨,该网站已无法登录。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版权惹热议
关于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版权问题,中科院院士武向平公开表示:“一旦发布了,就是全世界可以使用的,媒体上也可以看见,只要标注是哪里来的就可以。”对此,视觉中国影像发布微博回应称:“‘黑洞’照片属于Event Horizon Telescope组织,视觉中国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编辑类使用授权。该图片授权并非*,其他媒体和图片机构也获得了授权。但是该图片根据版权人要求只能用于新闻编辑传播使用,
据了解,视觉中国是国内*的视觉素材版权交易平台,占据国内图片市场40%的份额。
国旗国徽也被拿来标注版权
但这一声明并未平息舆论对视觉中国的争议。前天下午,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共青团中央发布微博并置顶,质疑视觉中国称:“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
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就此评论称:“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视觉中国的”,意在“吐槽”视觉中国就国旗、国徽等图片声明版权并不合理。对此,视觉中国创始人柴继军回应称:“这些照片很多都是供稿人上传上来的,我们已经进行了撤销版权声明。”“我们是商业公司,图片也都是受权利人委托,尽可能替权利人获得收入,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责任。从长远来看,我们不可能去‘敲诈勒索’。”
连夜被约谈,网站暂时关闭
前天傍晚,视觉中国在其官方微博发声明称,已对不合规图片做了下线处理,并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持续性的加强审核,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感谢广大网友的监督,特此致歉!
当晚,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连夜约谈视觉中国负责人,责令该网站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彻底整改。昨天凌晨,视觉中国再发致歉信,表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自愿关闭网站开展整改,自愿接受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处理。昨天早上,视觉中国发布的公司网站暂停服务公告称,尚不能准确预计整改完成并恢复服务的时间。公司正在积极、认真履行整改工作,力争早日恢复服务。网站恢复服务的具体时间,公司将另行公告。
继视觉中国关闭网站开展整改之后,图片网站东方IC、全景网的官网也相继无法打开,疑似关闭,而这类图片网站也存相似问题。
开盘就跌停,市值一天蒸发近20亿元
昨天早晨,危机迅速影响到股价,股市一开盘,视觉中国随即一字跌停,跌停封单超49万手。跌停后视觉中国报25.2元,*市值为176.55亿元,较前一日的市值蒸发近20亿元。
根据计划,视觉中国昨日有3.88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55.39%。此次解禁是五年前视觉中国借壳远东股份所定向增发的股份,当时定增发行价为5.28元/股,五年期间未实施过股份送转。据***、《北京晚报》重庆晨报
继2019年人类历史首张黑洞照片发布后,北京时间5月12日21时07分,银河系中心黑洞人马座A*(Sgr A*)的首张照片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揭开了面纱。
图1: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EHT合作组织提供)
全球其他5个城市(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也都与上海同步公布了这张令天文学家兴奋的照片。
你知道吗?
这张黑洞照片的其中一名“揭秘者”
就是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
毛基荣
毛基荣 云南广播电视台供图
毛基荣,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星系类星体研究团组负责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引进人才,云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期从事天文学国际研究前沿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他和中国的其他15名科学家一道,参与到全球300多名科学家组成的团队,一起为揭开银河系超大质量黑洞的神秘面纱而工作了多年。
12日,踏进天文学领域近30年的毛基荣说都市时报
“我们不断提出问题 然后解决问题”
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是毛基荣的天文研究对象之一。从2017年起,毛基荣作为事件世界望远镜(EHT)合作组成员,参与了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照片”的研究工作。“通俗地讲,就是在得到照片的同时,理解照片背后所蕴含的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毛基荣说。
“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我的主要工作是在科学领域进行探索。我们希望知道,银河系中心是否有超大质量黑洞?如果有这样的黑洞,它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演化……我们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和不断探索的过程。”毛基荣说。
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的发布,是对宇宙中极端天体的物理性质的深入理解,体现了人类使用科学技术对广袤宇宙进行探测的渴望,这也展示出云南省科学家参与国际重要科技合作并在国际研究前沿和热点领域开展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卓越能力。作为照片的“揭秘者”,毛基荣说:“天文工作需要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国际合作的宽广视野。
“拍摄”的过程还要揭示科学过程和规律
毛基荣解释了为何要为银河中超大质量黑洞拍照。
“拍摄”的过程不仅仅是得到科学现象,还要揭示科学过程和科学规律。黑洞本身不发光,由于引力作用吸积周围物质,物质由于吸积发光,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下,光在临近黑洞视界附近传播,形成我们看到的这张黑洞照片。毛基荣从事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物质在特定能量分布下的辐射性质,以及吸积过程中磁场的强度和结构的物理研究。这需要理论公式推导、计算程序编写和观测检验。和其他许多天文学家一样,这些工作每天都在进行。
“我们进行公式推导、编写程序,并得到计算结果,是不是就能找到准确的答案?有时候并不能得到科学上可靠的结论。我们需要对理论模型不断改进、反复计算,并和同事不断讨论,这样的工作其实每天都在进行。尽管研究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然而科学探索永不停止。宇宙中更多的奥秘正等待着天文学家不断地探索。”毛基荣说。
新闻多看点>>
人类3年拍出两张黑洞照片
2019年人类拍到的首张黑洞照片M87*
2022年5月12日拍到的首张银河系黑洞照片Sgr A*
都市时报
文字:都市时报全媒体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黑洞照片公布》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黑洞照片公布、217009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