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南都讯
具体到私募证券行业,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1900家,管理基金数量12463只,均居全国第二;基金管理规模7175.22亿元,居全国第三。
此前7月8日下午,深圳地方金融监管局、深圳证监局联合召开了私募证券行业发展座谈会,邀请行业内部分机构参与,围绕“如何推动私募证券行业加快发展”主题进行座谈交流。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舒毓民提出,该次会议为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深圳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了更好、更大力度支持深圳私募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
他指出,深圳目前迎来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重大发展机遇,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为私募证券基金在深发展提供了沃土。针对各与会机构提出的行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市、区金融工作部门将共同协作,会同行业协会一起,抓紧研究,补齐短板,构建起行业发展良好生态。
深圳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至斌表示,随着注册制的稳步实施、社会财富的持续增长,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发生积极的结构性变化,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深圳作为资本市场重镇,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深圳私募证券基金行业应该充满信心,直面挑战,稳扎稳打,规范经营,不断构筑自身的优势、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助力深圳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李至斌还表示,近年来,深圳证监局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在有关方面的指导和支持配合下,扎实开展私募基金清理整治工作,通过“打击一批、化解一批、整改一批、出清一批”,遏制纠正各种乱象,行业风险逐步收敛,规模质量稳步提升,努力推动深圳私募基金业向规范发展持续迈进。
12月24日讯 中邮核心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中邮核心优选混合,代码590001)12月23日净值上涨2.22%,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9124元,累计净值为3.1324元。
中邮核心优选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286.06%,今年以来收益-3.32%,近一月收益-2.91%,近一年收益2.67%,近三年收益101.56%。
中邮核心优选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分红12次,累计分红金额70.16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陈梁,自2021年02月18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3.90%。
最新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凯莱英(持仓比例5.52%)、药明康德(持仓比例5.30%)、阳光电源(持仓比例5.29%)、宁德时代(持仓比例5.21%)、泰格医药(持仓比例5.17%)、东富龙(持仓比例5.13%)、康龙化成(持仓比例5.12%)、博腾股份(持仓比例5.09%)、隆基股份(持仓比例4.90%)、天合光能(持仓比例4.77%)、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建党百年庆典后,市场延续了较高的风险偏好,5、6月份得到资金热捧的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继续强势表现,上半年表现较好的医药、消费等板块整体进入震荡状态。随着7月下旬对教培、互联网等具有明显负外部性行业的严格整顿和管理,这些方向出现巨幅下跌。同时这一变化也使得市场的参与者担心一些涉嫌具有外部性,带“智商税”性质或者“贩卖焦虑”性质的较好生意模式的公司同样出现政策风险。这些公司的暴跌连带出现了医药、消费方向的系统性调整。
8月医药和消费类公司整体在震荡调整中度过,科技类公司经过强势演绎,也出现了上涨乏力而导致的调整,半导体、储能方向在8月份开始调整,新能源、军工等方向在9月份也出现了不小的调整。
随着9月中旬以江苏为代表的省份开始为实现能耗指标而进行的限电限产,市场开始更大程度上顾虑经济出现的“滞胀”状态,9月中旬开始,以煤炭为代表的强周期股票进行了演绎,同时对“滞胀”的担心开始明显影响市场的风险偏好,科技方向的调整加速。
整个三季度市场呈现出高度波动的状态,随着对“滞胀”担心的加剧,市场的波动和轮动加剧。三季度上证综指下跌0.64%,创业板综指下跌2.95%,Wind全A下跌1%。
报告期本基金遭遇了较大挑战,组合重仓的医药和大消费板块在7月下旬和8月份出现大幅调整,7月下旬组合均衡化后,加仓的新能源板块享有了8月份的部分回报,但在9月下旬出现了较大幅度回撤。报告期本基金相对比较好的把握了风电和煤炭的投资机会,对组合的收益做了一定增厚。但由于之前重仓板块在三季度的大幅调整,造成本基金在三季度表现不佳。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金融投资工具之一,私募基金一头连着资金,一头连着技术,正逐渐从一个小众行业发展成为资管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私募行业的发展,深圳某私募机构总经理黄超(化名)这样诠释。
作为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私募人,黄超真切感受到近年来深圳私募行业的变化,他告诉第一财经
由于起步早、活力强,私募基金行业的“深圳力量”早已有目共睹。深圳私募基金行业
未来,在深圳这片沃土之下,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仍充满着无限可能。眼下,深圳正在蹄急步稳地推进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如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发展环境、打造国际创投中心、沟通发展“私募基金通”等。同时,由于准入门槛低、发展速度快,加快完善行业自律自治也成为深圳私募基金业的重要课题。
私募行业老牌重镇
“在深南大道上拉10个人,可能有5个会说自己是做私募的。”这是曾经流传于深圳私募圈的一句话。
作为国内私募基金的发源地之一,深圳早已成为中国私募基金发展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1998年,全国两会上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披露,海外风险投资正准备大举进入中国寻找投资机会。而后,中国本土创投机构在深圳率先诞生,1999年,国资背景的创投机构深创投成立,作为私募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股权投资行业迎来了美好春天。
阳光私募方面,深圳同样领国内风气之先。2004年,深国投(现华润信托)与“私募教父”赵丹阳合作,在深圳发行国内第一只开放式证券投资信托计划——“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这种私募+信托+监管的“深圳模式”,推开了中国阳光私募的大门,各类大大小小的私募机构也纷纷在深圳落地生根且蓬勃发展。
2014年3月,首只私募法律意义上的证券私募基金产品“重阳A股阿尔法对冲基金”正式成立,由深圳的招商证券托管。至此,深圳私募基金迎来了自主发行产品的大发展时代,无论是在产品、发行数量,还是业绩情况都有所表现。同时,创投圈也热闹非凡,新技术革命加速融合传统行业,创业几率增高,给VC/PE更多投资标的选择。
可以说,无论是私募股权基金,还是私募证券基金,深圳私募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片“沃土”也聚集了一批大型知名私募机构,既有深创投、松禾资本、基石资本等一批本土优质的创投机构,也有头部证券私募高毅资产,以及老牌百亿私募东方港湾等。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深圳地区5亿以上规模的私募公司有125家,其中,百亿规模以上的私募公司有13家,分别为玖瀛资产、盈峰资本、泰润海吉、诚奇资产、深圳凯丰投资、凡二私募证券基金、高毅资产、望正资产、林园投资、红筹投资、中欧瑞博、东方港湾、康曼德资本。
时至今日,深圳私募依旧稳步提升且保持前列,离不开地方扶持政策的落地。多名受访的业内人士向
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在“双区”背景下,深圳私募基金行业迎来了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IE)试点、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FOE PFM)试点等政策机遇,加速拓展跨境业务。
近3年来,深圳管理规模超百亿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持续增长,头部阵营加速扩容,相关扶持政策效果显现。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深圳管理规模百亿以上私募基金管理人47家,管理规模合计9711亿元,分别较2019年末增长51.6%、47.0%,占深圳全部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的42.9%,较2019年末提升6.5个百分点。
“很庆幸当初选择了留在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如今又迎来双区叠加的重大机遇,深圳成为了私募基金业的前沿,诞生了一个个金融‘奇迹’。 而十分幸运的是,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黄超笑言。
福田、南山占据半壁江山
作为深圳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福田区汇聚了深圳绝大多数的私募公司。截至2021年底,福田区私募股权、创投类私募基金管理人973家,占全市42%;管理规模8280亿元,占全市56%。其中不乏百亿规模的知名私募机构,比如但斌的东方港湾和吴伟志的中欧瑞博。
近年来,随着南山前海私募基金产业迎来发展契机,福田区也加快对私募机构抛出“橄榄枝”。2021年7月,由福田区政府与深圳市地铁集团联手打造的深圳首栋风投创投专业楼宇“国际风投创投中心”正式挂牌,给予入驻机构每年最高500万元租金补贴,已吸引清科排名前50的达晨财智、东方富海、天图资本等机构入驻。
2022年6月,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创投街区“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落地深圳福田,其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街区辐射范围内实现国内行业排名前100私募创投机构不少于10家,QFLP、QDIE、WFOE PFM试点机构不少于50家。
不难看出,福田区正在努力扶持私募行业发展和吸引机构聚集。“福田是深圳中心区,如果在产业基础配置以及税收政策等多方面发力,要成为私募基金高地并不难。”黄超表示。
南山的一家私募相关负责人则抱有不同观点,他认为,机构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而前海早就为此打好了基础。“像杭州、宁波等城市就把基金小镇等金融产业园做得很好。深圳小规模私募机构繁多,在政策、金融产业集聚区的加持下,南山前海有能力做到后来居上。”
凭借政策优势,近年来深圳前海私募发展势头颇为凶猛,现已成为深圳私募密度第二高的区域。在深圳管理规模百亿以上的私募公司中,大多数公司注册地就在前海,如玖瀛资产、盈峰资本等。不难看出,前海如今已成为深圳私募产业的又一“创新高地”。
如此速度,离不开贯穿始终的“前海模式”。作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桥头堡”,前海已孕育出海深港创新中心、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深港基金小镇等重大平台。其中,深港基金小镇是前海在私募方面的标志性产业项目,也是深港金融中心的第一个基金小镇。经过近4年的发展,目前该小镇已有近百家机构入驻, 包括中国华南区首家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东亚联丰、知名私募基金高毅资产等。
为进一步拓展产业布局,前海还把目光投向了香港市场。近日,中国香港特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财库局)局长许正宇表示,香港正在和深圳前海沟通“私募基金通”,计划和深圳前海合作,协助在香港港注册的私募基金,只需通过简便审批手续便可到内地投资。可以预见,前海私募基金将再次拥抱新的发展机遇。
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不得不承认的是,经过近二十年的市场锤炼,无论是福田、南山,还是周边各区,深圳私募产业已取得长足发展,成为了资本市场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然而,热闹之下,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尽管“严”字当头,近年来一些关于信息披露、基金管理原则等不合规运作问题以及“伪私募”等乱象依旧时有发生。
就在今年初,深圳前海巨漳资本因实控人意外事件传出不幸消息,
回望过去几年,深圳私募圈也频频出现问题。2021年7月,由于发行的私募产品未备案、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挪用基金财产3.8亿元等违法事实,深圳证监局决定对前海汇能一对高管夫妻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2020年6月,曾经管理资金近两百亿的朴素资本被行政监管,同时董事长梁斐收到了警示函。处罚决定书显示,朴素资本在私募产品的募集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
2017年底,国民技术被私募机构前海旗隆骗走5亿元投资款的公告震惊了当时整个国内资本市场。而作为“受害者”,国民技术还因为在此投资环节中没有如实披露信息,遭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
行业乱象的治理之路,依然是摆在深圳私募面前的一道难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研究员余洋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指出:“私募公司违规行为频发,主要原因在于私募基金监管要求较高与监管力量有限之间的矛盾;私募基金合规成本较高与因不合规被处罚概率较低之间的矛盾;以及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较大与行业身份不清晰之间的矛盾。”
针对“伪私募”“乱私募”“类私募”等问题,余洋认为,制度建设方面,首先要明确基金管理公司尤其是私募基金身份,将其视同为金融机构纳入全方位监管体系;另外,金融监管部门可划定各自的职责范围并利用各自的监管网络和信息化手段对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实行多角度监管;在保护投资者方面,除了坚持不懈加强投资者教育,还可以加大对违法私募的诉讼力度,通过成立地方金融法庭等方式提高诉讼效率,形成对私募基金有关责任人的有效威慑。
抓住“双区”叠加黄金机遇
尽管难题待解,但私募行业继续向上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深圳肩负着探索深化粤澳合作、推动协同发展的使命,也必将催生私募基金行业走向蓬勃发展。
面对考验,深圳私募逐步向细分领域渗透。其中,深圳创业投资基金受到资本重点关注,已成为深圳私募产业的典型代表。截至2021年末,深圳创业投资基金共有2133只,管理规模2667亿元,较2020年末分别增长37.1%、33.6%,在投项目数量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信息技术服务、半导体、电子设备、互联网服务及机械制造,为深港科研成果产业化赋能。
与此同时,量化私募迎来高速发展。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2021年末,深圳管理规模20亿元以上的量化私募机构9家(其中百亿量化私募机构2家),管理规模1045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347%。其中,诚奇资产2021年规模为580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近5倍。
另一方面,母基金正成为深圳创投圈中重要的力量。截至目前,与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合作设立基金的创投机构共81个,其中深圳本士创投机构51个,占比约62%。受到引导基金青睐的多为深圳本土的头部创投机构,包括松禾资本、同创伟业、达晨创投等,均曾多次获得引导基金的出资。
在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中,也涌现出了各类聚焦细分领域的机构,如聚焦硬科技赛道的松禾资本、华润资本,聚焦生物医疗赛道的高特佳,聚焦消费升级领域的天图资本、黑蚁资本,聚焦宏观策略的凯丰投资,聚焦量化策略的诚奇资产等,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石资本、招商局创投等。
伴随双区叠加效应的新机遇,深圳私募行业规模及质量正在持续提升,细分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不过,虽然深圳私募起步早、数量多,但在基金管理规模方面,深圳与北京、上海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且从百强私募排行榜分布来看,绩优私募主要集中在上海,与深圳相比仍具有明显优势。
余洋接受第一财经
“要尽可能发挥深圳的鼓励创新、敢闯敢拼优势,争取监管部门授权适当降低,学习成熟市场监管基金的经验做法,建立有深圳特色的基金监管体系,同时鼓励私募基金创业团队在深圳发展;深港金融合作方面,要加快对QFLP、QDIE、WOFE等跨境基金形式的优化,建立跨境资本基金设立的良好口碑,推动深港资本市场的融合发展;重点引进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基金管理机构,进一步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也有利于引进更多国际顶尖金融人才;继续在医疗和教育方面补短板,争取拉近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余洋建议。
【读特】
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深圳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深圳4308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计管理19783只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2.27万亿元,占全国同期私募基金数量、管理规模的15.9%、11.5%,管理家数和规模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三。
截至去年末,管理规模百亿元以上的深圳私募基金达到47家,管理规模达到9711亿元,占比深圳私募基金管理总规模的42.9%。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实现跨越式增长,共有13家百亿级证券私募,管理规模合计达到3013亿元;31家百亿级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规模合计达到6143亿元。
截至去年末,市、区两级政府共设立政府引导基金14只,基金总规模达1567亿元,财政实缴出资规模达到1545亿元,占比超过98%。其中,深圳市引导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共参股子基金143只,参股基金总规模超过47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比例近4倍。
截至去年末,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在投项目17096个,累计投向全国企业1.3万家。其中,投向中小企业8000余家,投向本地企业4300余家;在投本金9769亿元,其中投向中小企业近4000亿元,投向高新技术企业近3000亿元,不断孵化培育出宁德时代等优质企业。截至去年末,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共助力近500家企业境内外上市,其中,去年助力175家企业上市,同比增长68.3%。
(原标题《深圳私募基金规模2.27万亿元》)
见习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桂桐 连博
(
ID:jrtt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深圳私募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深圳私募基金、中邮核心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