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老荔枝都知道,一直以来,我们给大家推荐的基金,主要是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的优势在于,持仓透明,费率便宜,标准统一,不受基金经理个人水平影响。
还有一点很重要:指数基金的挑选相对简单,看看跟踪标的、费率、业绩走势、规模、跟踪误差等常见指标就可以了。
但是去年以来,不少荔枝反应,这两年主动基金走势看起来要更好,也给我们讲讲主动基金吧。
直接这么一刀切,从指数基金全部切换到主动基金,180度大转弯,肯定不行,但一直放着不管,充耳不闻,也不是办法。
所以,我们决定先在荔枝汇试水,由班主任把关,精挑细选一些主动基金,推荐给会员。
事实证明,这些基金业绩确实不错,会员基本也都赚到钱了。
今天,力哥让挑选负责挑选主动基金的小林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挑选方法和心得。
下面是小林老师的分享,大家掌声有请~~~
最近5年,主动基金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沪深300近5年上涨70%,而偏股混合基金指数同期收益为120%。
由于市场上出现了一批10年经验的老江湖基金经理,长期收益也非常漂亮,因此吸引了很多投资者。
不过挑选主动型基金,比指数基金难很多。
外行选基金,一般就看一个指标:历史业绩。
历史业绩很重要,但不知道看业绩的门道,反而容易上当受骗。
比如基金经理可能随时会换人,一旦换人,未来收益就很难说了。
再比如有些基金经理操作风格很极端、持股高度集中,幸运踩中翻倍股,业绩排名就会飙升。
但这种投机取巧,甚至拿投资者钱给自己博名利的思路,成功是偶然,失败是必然,最坑人。
以当年的明星基金——宝盈资源优选为例,自从彭敢离任后,基金业绩就一落千丈。
所以关键要看基金过去的*表现,是怎么来的,未来是否可持续。
专业术语,叫“业绩归因”。
但这些专业数据,普通的免费网站都找不到,我们要用到wind、choice等专业金融数据终端才能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看基金分类。
有些耳熟能详的*基金,比如广发稳健、易方达平稳增长等,虽然长期业绩也很优异,但其股票仓位常年只有40%-60%。
我们出更高的管理费,请基金经理来操盘,就是想获得比指基更高的收益,结果你股票仓位那么低,就有点尬了。
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普通股票型与偏股混合型基金这两类。
第二步,排除现任基金经理任职时间晚于2014年12月31日的基金,如有多位经理共同管理,以任职最久的一位为准。
这句话有点拗口,根本目的是避免基金经理三心二意,经常换人。
另外,现在的机构,早已不是一个牛人可以单打独斗的时代了。
*基金经理,也要有*团队支持,得长期磨合,基金公司的整体投研实力就很重要。
历史上,不少明星基金经理自立门户后,业绩“大变脸”,也说明老东家投研团队的幕后支持非常重要。
这种基金经理,也要排除。
第三步,剔除十亿规模以下的基金。
小基金一旦出现大额申赎,往往会损害投资者权益,而且规模太小也经常会出现限购问题。
还有,基金规模太小,基金公司赚的管理费也少,无利不起早,油水越少,基金公司越容易忽视这个基金,基金经理也越容易因为赚不到钱离职。
第四步,选出晨星五年评级与济安金信综合评级都在四星及以上的基金。
这两个评级机构,分别是国外和国内最权威的基金评级机构,同时筛选,安全系更高。
第五步,将累计任职时间从大到小排序,得到一个候选基金经理池。
投资是个很古老的行业,长期业绩好坏,和学历、智商或年纪轻更容易吸收新知识的关系都不是很大,但是天赋和经验对投资的影响,非常大。
我认为,投资天赋是学不来的,有人天生就是对市场有极高的敏锐度,但究竟是初生牛犊盲目自信,还是真的天生适合吃这碗饭,需要经过很多年的市场检验,才能知道。
同时,经验也可以通过时间,逐渐习得。
经历过的风浪越多,越容易战胜人性弱点,最终脱颖而出,笑到最后。
投资是一场长跑,只有多次成功穿越牛熊,才会真正懂敬畏,知分寸,也能排除运气的因素,这样的基金经理,才更有可能长期表现既稳定又*,值得长期托付。
第六步,导出候选基金经理池重仓股的投资风格、平均持股时间(股票换手率)、平均持仓市值等指标,判断基金经理的业绩来源。
比如,如果该经理平均持股时间为0.2年,也就是说平均一只股票买了2个月就要卖掉,那么这个经理是靠交易、择时的方式来赚钱的。
就目前的A股市场,以及可预见的未来A股发展方向看,这种交易风格会越来越难赚钱,应该回避。
如果担心高估值成长股崩盘,想入手估值适中的风格,也可以选价值型的基金。
最后一步,也是最复杂的,得结合基金公司整体投研实力、公司文化和价值观、长期市场口碑、历史踩雷情况、基金经理离职率等因素,将可能还有一些瑕疵的基金,排除掉。
这一点,就非常考验我们自己的投资经验和对基金行业的了解程度了。
此外,还要考察基金经理投资理念是否经得起推敲,以及实际投资操作是否能够做到言行一致,不是光嘴上说的漂亮。
要对基金经理做到“听其言,观其行”,就必须依靠阅读基金的定期报告。
一般在基金销售平台的“基金公告”中,可以查阅定期报告。
“听其言”就是看基金经理讲述自己的投资策略。
以我个人最喜欢的基金经理之一张坤为例,张坤在他所管理基金季报中写道:
“判断周期性的顶部和底部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心中没有企业内在价值的 ‘锚’,投资就很容易陷入追涨杀跌中......作为管理人,我们唯有通过每天不断的研究和积累,不断提高判断企业长期创造自由现金流能力的准确率”。
“观其行”就是看基金经理投资组合的变化。
例如,要了解他是否去判断股票的顶部和底部了,我就会去看一下张坤的持仓变化。
与去年底相比,张坤在市场普遍认为抱团股估值过高的情况下,他的股票占总资产比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一点。这可以体现,张坤确实没有判断市场的顶部,没有做他认为困难做不到的事情。
再看持股方面,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持仓股总体变化幅度比较小,前期被认为抱团估值较高的茅台、五粮液占净值比几乎没有变化。但泸州老窖、洋河的比例减少比较多。
市场上媒体解读为,是因为易方达蓝筹精选的规模太大(880亿),所以虽然白酒贵了,他也不能大幅度减仓,否则可能连锁导致股价大跌。
似乎很有道理。但我觉得,这是媒体的研究没有做透。
张坤还有一只基金,易方达优质企业。根据一季报,该基金只有105亿规模,是易方达蓝筹精选八分之一的规模,但它仍然大量持有白酒股。
张坤在以前的访谈中讲过:“(股价估值太贵的时候)如果你判断它的竞争力没有问题,长期的天花板没有看到,那可能陪伴就是更好的选择......””我不会用一部分仓位来做选择,这么做很耗费精力,也未必会有好的结果......”
在我看来,张坤不会想泸州老窖、洋河的估值贵了,就去寻找换其他估值便宜的股票,是否以后能赚得更多一些?他也不会去想,现在股市没有好的机会,要不要减少股票投资?
正如他所说,频繁操作很耗费精力,也未必会有好的结果。
投资上不操作,那么他的精力都花在哪里呢?
50%在读书,50%在看年报。通过每天不断的研究和积累,不断提高判断企业长期收益的准确率。
张坤的言行与他的成绩,给我们基民也有很大的启发。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完全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的不断精进上,这也是一种复利效应,而且是你更擅长的,更能带来超额回报。
同时,把并非自己专业的事,交给更专业的人去做。
比如理财这件事,就可以让荔枝汇班主任给你把好关,出谋划策,不是非要把自己宝贵的精力花在频繁看盘、追涨杀跌、或是调仓换基上。
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总收益”才能够实现*化。
你说对不对?
2月11日农业银行(601288)创60日新高,收盘报3.08元。根据2021年报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基金共78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基金为华宝中证银行ETF。华宝中证银行ETF目前规模为99.15亿元,*净值1.2174(2月10日),较上一日上涨0.84%,近一年下跌5.05%。
该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胡洁。胡洁在任的公募基金包括:华宝中证银行ETF联接A,管理时间为2012年10月16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109.53%;华宝医疗ETF联接A,管理时间为2015年5月21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40.69%;华宝中证军工ETF,管理时间为2016年8月5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34.69%;华宝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指数A,管理时间为2017年1月18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39.84%。
重仓农业银行的前十大基金
农业银行2021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5448.97亿元,同比上升9.36%;归母净利润1867.09亿元,同比上升12.93%;扣非净利润1863.77亿元,同比上升12.65%;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793.6亿元,同比上升12.7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644.31亿元,同比上升14.04%;单季度扣非净利润643.98亿元,同比上升13.62%;负债率91.97%,投资收益209.84亿元。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4.1。
在寻找适合定投的基金之前,首先我们要先搞明白,为什么要选择定投?
华尔街流传一句话:"想要准确地踩点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飞刀更难。"对于专业的投资者来说,都很难准确地把握进场时机。而想要买在低点卖在高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更难以做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投资者不赚钱的原因。
定投的方式就是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如果分批买入,就克服了一次性投资难以把握时点的缺陷,均衡了成本,在投资中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不用择时、不用"动脑",定投本质上就是"懒人理财"。如果选择了定投,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时间要拉长。因为定投的目的是平抑市场波动,时间短了没有意义,*能经历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对A股来说的,一个牛熊周期大概是8年。
2、不择时。和一次性买入相比,定投的资金利用效率其实不高,但是它的好处就是在于不用择时。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那么,哪种基金适合定投呢?
1、 选择净值波动大的基金产品。定投只适合波动较大的权益类资产,比如股票、商品(黄金、石油等)等,通过长期投资降低成本。而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本身波动非常小,一次性买入和定投基本没有区别。因此,和波动幅度较小的产品相比,波动幅度更加大的权益类基金,往往能在下跌的时候更好地摊薄成本,在后续的上涨中收获更多的收益。
2、 业绩长期向上。这个很简单,如果所选的行业或赛道中长期景气度不佳,导致长期走势下跌,那么定投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选择对的赛道很重要。
3、 能分散风险。基金本身就是一种分散风险的投资方式,定投也是。那么,什么样的基金才能更好地分散风险呢?显然,就是被动型基金。因为主动型股票基金会去主动挖掘机会,相当于变相的"集中"风险从而博取更多收益。
因此,对于定投来说,指数基金自然是不二选择。定投作为长期投资方式之一,对具有成本相对较低、不用担心基金经理换人等优势的指数基金是最适合的。并且,指数基金的仓位比较高,通常在90%左右,很好地满足了净值波动性大的要求。
另外,从长期来看,主动型基金很难战胜代表市场大趋势的指数型基金。所以,以跟踪指数为目标,不依赖于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指数型基金,是投资者追求市场平均收益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推荐指数型基金定投的原因。
最后,基金定投选择什么样的指数基金好呢?
指数基金主要分为宽基指数和窄基指数,宽基指数在挑选股票时不限制行业,行业指数挑选股票必须在大行业的范围内。
1、宽基指数,也称为大盘指数。从大盘指数这个角度来看,所包括的个股范围越宽泛,那么它的投资安全性越好,它的整体表现越稳定。
大盘指数中包含的种类也很多:其中*代表性的比如中证500、上证50、创业板指数基金、中证红利指数基金等。对于明确不想用脑的定投,建议选择跟踪宽基指数的基金。
2、与宽基指数相对的是窄基指数,投资窄基指数的基金相应的也被称为行业基金或主题基金。窄基指数集中投资特定的一些策略类、风格类、行业类、主题类的相关指数,比如能源行业、医药行业、金融行业、消费行业等。这些跟踪行业指数的基金,适合给有一定基础、不懒惰的人做工具。
总的来说,窄指基金由于注重于某个行业或主题,波动和风险都要更大,需要判断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对于小白投资者来说,由于缺乏趋势判断的能力,*选择更加稳定的宽指基金作为定投的标的。
一般来说,如果投资风格比较保守的话,那么走势更加稳健的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更加适合。由于沪深300覆盖了上证50指数的成分股,所以这两只指数的走势非常相似,上证50相对更加稳健一些。不过拉长了看,各个宽基指数的收益率差异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通常,拉长到10年,各指数的收益率就趋于一致了。
最后,投二君建议大家,基金定投可以同时选几种类型的基金,比如搭配中证5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或者中证5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一起定投。
近期市场又重回震荡模式了。一些小伙伴看着自己的基金涨涨跌跌,感觉自己一天又在“无效打工”,从而整天在焦虑的情绪里徘徊。或许等您看完以下数据,也许能治愈你的焦虑心情。
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其著作《噪声》中指出,噪声无处不在,且必然存在,噪声带来的影响,具有随机性,无法预测,不易被发现。卡尼曼说,噪声就像地下室漏水,之所以能被容忍,不是因为人们认为噪声是可接受的,而是噪声一直未被注意到。也就是说,噪声不仅存在,而且比你想象得多。
既然噪声如此复杂又无处不在,我们能不能通过分析噪声,充分认识投资噪声,来降低“噪声”对决策的不利影响呢?
噪声来源于心境,忍住方迎花香
其实,很多时候投资噪音来源于我们内心。比如日常的投资的过程中,很多小伙伴往往只关注了自身的收益情况,然而不知道风险和收益其实常常是相伴而行。比如说,当我们往往看到其他基金亮眼收益而眼红,便急急忙忙入手后,后来才发现自己买在了高点,从而导致自己出现亏损。亦或者是在下跌过程中,我们往往还没搞清楚下跌的原因,却只盼着自身能少亏点而盲目离场。往复如此,最终只留下自己“黯然神伤”。
经回测过去10年偏股混合基金指数每年*回撤和单年度涨跌幅发现:偏股混合基金单年度*回撤不超过10%的仅占总数的10%,而*回撤超过20%却占总数的30%。即便是单年度涨幅*的2020,也依然有超15%的*回撤,这也说明风险其实一直存在。
数据来源于wind,时间区间为2012/1/1-2021/12/31。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代码为885001.WI,指数发布日为2003/12/31。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预期走势,此处仅为举例,不构成投资建议。
黄皓与何昕:九泰基金投资“双子星”
出身于保险行业的黄皓:严谨、沉稳。平时在公司话不多,但干起事情来,却是有着比较深刻的洞察和前瞻力。
在选股时,黄皓会较关注企业的估值和质地,而景气度,他则认为是之后通过市场来验证的。
看重企业质地的原因来自于自身背景,黄皓起始于保险资管,是做*收益出身的。
黄皓说,选股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对这个行业和公司的理解要足够深,自然就会有信心。
对于估值,黄皓认为,如果是做*收益或有考核年限,估值的摆动对组合的影响可能较大。组合的收益来源于两点,一是业绩增长,二是估值波动。估值的波动主要是从低估到估值合理,是估值回归的过程。黄皓不偏好估值泡沫,因此持有的股票静态估值可能会偏低。
据黄皓自述,他自己属于均衡风格的基金经理,这种风格在选股时会综合考虑价值、成长指标等多重因素,因此,其投资组合在市值风格、行业板块各方面较为均衡,力争适应不同的市场风格。
从业绩表现来看,均衡风格基金经理短期业绩可能不会特别出挑,但其综合考虑价值、成长指标,尝试运用多种策略来力求长期不俗的业绩表现,根据小九观察,不少“长跑健将”都属于均衡风格基金经理。
另一位基金经理何昕,则是一位标准的“赛道”投资者。相比黄皓,何昕更加年轻,多年对投资“赛道”的跟踪研究,让何昕的投资打法可能更加灵活和创新。
具体如何选择优质的公司?何昕表示,一定要选择“长坡宽道厚雪”的赛道。“一家能造出全世界*秀自行车的企业,其投资价值大概率不如造出二流*电动汽车的企业。”他表示。
与此同时,还要关注企业管理。在现代投资中,静态护城河适用性下降,护城河是动态变化的,其根本还在于持续传承的管理。品牌、渠道、口味、性能等均会因管理问题而出现变数,*的管理可以引领公司面对价格战、黑天鹅事件、跨界技术颠覆、竞争格局恶化等困难而屹立不倒。
对于景气度,他有着和黄皓一样的看法。他表示,在投资过程中,可以阶段性不考虑景气度,而是在景气度和性价比两者间进行平衡,以控制风险来提高胜率,获取投资收益*化。例如某企业的合理预期收益率为30%,在一周内上涨了25%,尚未达到预期,却明显短期过热。何昕认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考虑减仓,将资金投入更具性价比的标的,维持整个组合的性价比处于较高水准。
谈及择时,何昕指出:“一般不进行择时操作。只有在少数情况对关键变量做出重大判断结论后,才会操作。”何昕对自己的要求是,力争达到“轻易不择时,一择时必中”的状态。
正是有了中正和权益投资部这两位基金经理“双子星”的搭配,才能实现投资风格的互补和无缝衔接。相信在他们的管理下,未来争取能为投资者挖掘出A股优质标的,创造出长期价值。
对于未来,两位基金经理都持偏乐观态度
黄皓认为,未来偏乐观的信仰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要对中国经济有非常强的信心。
第二,在货币信用时代,要对资产价格有信心。M2每年的增长都不低,在信用货币时代的话,所有的资产都会遇到通胀,要对全球央行有信心。过去10多年,中国可能流向房地产多一些,未来权益市场或也会“分一杯羹”。
第三,要对中国的企业家有信心。国内外经济压力非常大,特别是外部环境对中国不太“友好”,但企业家大多还在努力经营,大多数公司还在努力为股东赚钱。
而何昕则表示,2022年全球经济共振复苏,投资机会或将很多,但贴现率的上升制约了投资收益的空间。投资上应当降低收益预期,降低对自上而下选行业、选方向的依赖,更多注重自下而上的验证,更关注标的公司的治理水平、增长持续性以及护城河的积累。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的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或投资承诺,也不代表管理的产品过去、现在或未来持仓,基金经理可在未加通知的情况下对任何内容进行更改。未经本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转载上述内容,亦不得采取片面截取、曲解或类似方式对上述内容进行处理。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如何选择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如何选择基金、中国农业银行的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