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文 | 杨万里
买蓝筹股一定稳吗?招商银行49.71万股东望着绿油油的K线,不禁叹了一口气。
7月14日,银行板块集体下挫,招商银行盘中一度跌超6.1%,股价最低下探至35.5元,逼近年内低点,甚至跌回到了2020年9月份时期股价水平。
截至发文,招商银行跌幅收窄至3.85%,股价约为36.44元,总市值约为9190亿元。2022年年初以来,该公司累计跌幅约25%,总市值蒸发超过4000亿元。
除了中小投资者“受伤”,机构们持股市值也在大幅缩水。一季度,有963家公募基金持有招商银行4.73%股权,这其中还包括不少明星基金经理。
招商银行为何不被市场追捧了?
一是业绩增速放缓。今年一季度,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8.54%,相比2021年一季度下滑2.1个百分点;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12.52%,相比2021年一季度下滑2.66个百分点。
在经营方面,招行面临的压力包括银行业息差持续收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提升(一季度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2.57%,较去年年末上升1.18个百分点)。
二是频繁出现大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做多信心。
今年4月25日,招商银行大跌8.64%。而在4月22日,据官方披露,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行长田惠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今年6月底,知名游戏公司米哈游踩雷五矿信托旗下鼎兴系列产品事件发酵,即产品到期无法兑付。招商银行则被质疑存在故意隐瞒信托产品信息、诱导销售、风控把控不严等问题。
信托产品爆雷的根源是房地产行业不景气,这也让一大批投资者损失惨重。不完全数据统计,去年房地产信托违约规模超过900亿元。
我们关注到,招商银行是银行板块的典型大牛股。一组数据显示,从2016年以来,招商银行累计涨幅超过194%,涨幅仅次于宁波银行位居银行板块第二。
招商银行近年走强,一大原因在于该公司在零售客户方面的竞争实力强。截至2021年年末,零售金融业务贡献了1790亿,占营收比例为54.04%,为其第一大业务。
客户数量方面,去年年末,招行累计零售客户数为1.73亿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其中,总资产在50万及以上客户超过367万户,总资产在1000万及以上客户超过12万户。
随着招商银行年内大幅回调,你们认为跌出投资价值了吗?
今日早盘,截至10:00,在线旅游板块拉升。岭南控股(000524.CN)涨10.00%报12.54元,中青旅(600138.CN)涨5.41%报12.86元,众信旅游(002707.CN)涨3.83%报7.59元,凯撒旅业(000796.CN)涨3.77%报10.45元,九华旅游(603199.CN)涨3.04%报26.8元,首旅酒店(600258.CN)涨2.97%报23.6元,桂林旅游(000978.CN)涨2.92%报6.7元,峨眉山A(000888.CN)涨2.68%报8.04元。
列表 | 股票代码 | 股票名称 | 涨跌幅(%) | 最新价 |
---|---|---|---|---|
1 | 000524.CN | 岭南控股 | 10.00 | 12.54 |
2 | 600138.CN | 中青旅 | 5.41 | 12.86 |
3 | 002707.CN | 众信旅游 | 3.83 | 7.59 |
4 | 000796.CN | 凯撒旅业 | 3.77 | 10.45 |
5 | 603199.CN | 九华旅游 | 3.04 | 26.8 |
6 | 600258.CN | 首旅酒店 | 2.97 | 23.6 |
7 | 000978.CN | 桂林旅游 | 2.92 | 6.7 |
8 | 000888.CN | 峨眉山A | 2.68 | 8.04 |
在一众股价只有个位数的银行股中,招商银行近50元/股的高价可谓是独树一帜,万亿之上的市值在A股市场也是名列前茅。12月30日,招商银行开盘后一路走高,截至午间休市,报价48.28元/股,涨幅1.39%,盘中涨幅一度超2%。
但就是这样一只称得上优质的股票,却在昨日一度被按在地板上摩擦。
大家保险或减持26亿元
12月29日,招商银行报收47.62元/股,放量大跌逾4%,让市场一头雾水。据盘后数据显示,昨日招商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额达到了24.36亿元,位居两市第一,净流出占比达到34.97%。
盘中,市场有消息传出,大家保险当日要通过大宗交易减持26亿招行。
回顾招商银行12月29日的走势可以发现,上午走势相对平稳,虽有下跌,但跌幅保持在1%上下。然而,下午开盘后,成交放量,跌幅迅速扩大。
根据盘后数据显示,12月29日,招商银行共有14笔大宗交易信息,成交总量6009.10万股,成交总额28.19亿元。且卖出营业部几乎都是机构席位。14笔大宗交易成交价相对当日收盘价,有13笔为折价交易,溢价率-1.49%。
不论是大宗交易金额还是溢价率,均与市场所传的数据非常相符。上次招商银行有大宗交易发生,还是在12月23日,成交额只在百万上下,远不如此次交易规模。数据显示,12月29日,沪深两市共有99只个股发生187笔大宗交易,共成交56.29亿元。如此计算,招商银行直接占了一半。
根据Choice数据,截至12月29日,招商银行融券余额为18.9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5亿,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融券做空套利传闻。据浙商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梁凤洁观点,招商银行29日调整或为大宗承接方套利换仓导致。
事实上,大家保险近两年一直在减持招行股票,已累计减持2.83亿股,其中今年前三季度已累计减持6000万股;2020年则减持2.23亿股。
如果大家保险以46.906元/股的价格,完成26亿元大宗交易,需要卖出约5543万股,这也意味着今年累计减持超过1亿股。对此,有网友称是“恶意做空,监管出手,它就凉快了”。
不过,据三季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大家保险持有招行9.76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3.87%,是其第八大股东。根据29日收盘价(47.62元)计算,大家保险持有招行股票总市值约465亿元,如果真有26亿的大宗交易减持,那么减持比例约在5.5%。
北向资金净卖出8.6亿元
除了大宗交易之外,招商银行在29日也遭到了北向资金疯狂卖出。数据显示,招商银行、药明康德、、赣锋锂业、亿纬锂能遭北向资金净卖出排名居前,净卖出金额分别为8.6亿元、4.79亿元、3.14亿元、1.25亿元、0.97亿元。
不过,虽然昨日遭到了大幅卖出,但招商银行仍然是北向资金的“心头好”。数据显示,当前北向资金持股招商银行市值744.51亿元,排名第四位。近一年来,招商银行涨幅达到了14%,虽然近期有震荡下行趋势,但股价表现在银行股中还是十分难得的。
“资产荒下”,招行基本面仍稳健
事实上,进入2021年末,部分银行分支机构遭遇罕见的“资产荒”现象。部分地区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不足,导致银行普惠贷款一度面临投放难题,国有大行部分基层网点普惠贷款投放面临不小压力。
一般而言,每年年底一般是商业银行为翌年“开门红”储备项目的时期。但如今,部分机构受“资产荒”压力将“开门红”储备项目提前投放。
在如此背景下,招商银行的基本面持续优秀,是银行股中的优质稀缺公司。
截至三季度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13.0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3.13亿元;不良贷款率0.93%,较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43.14%,较上年末上升5.46个百分点。
截至三季度末,招商银行资产总额为8917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5%,主要是由于贷款和垫款、金融投资等增长。其中,招商银行贷款和垫款总额为55011.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39%。
中泰证券银行首席戴志锋表示,招商银行各项指标显示其稳健优秀基本面的同时,战略执行强,零售业务在现有体系上,其护城河能持续加深,适应金融科技最新发展。招行在银行股中具有很高“稀缺性”,值得长期持有。
银行板块或成跨年主线
如今,2021年只剩下不足两个交易日。每到岁末年初,A股投资者对于“跨年行情”的讨论与期待总是日趋高涨,因为A股历史上在岁末年初阶段,市场常常会出现一波规模性的上涨行情。
今年,市场对于“跨年行情”的展开更是普遍抱持着乐观情绪,以券商和银行为代表的大金融行业成为备受看好的布局重点。
据海通证券研报显示,从2002年-2020年间,沪深300指数在跨年行情中的平均涨幅为22.5%。从空间上看,过去十年ROE中枢是下移的,2021年Q3全部A股ROE为9.8%,较低点回升1.9个百分点,回升幅度不算大。预计A股ROE高点大概率在2022年一季度,达到10.2%左右,从而A股行情将继续,跨年行情有望展开。
针对银行板块,兴业证券认为,目前银行业整体估值处于底部,充分反映了市场对于经济和银行板块的悲观预期。从历次跨年行情的复盘来看,银行板块股价上涨行情启动的核心逻辑在于市场对经济修复预期发生实质性好转,今年年底至2022年初,银行板块或有望迎来“跨年行情”。
东兴证券指出,12月以来票据利率快速下行,是实体企业有效信贷需求较弱,银行信贷投放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存在一定短期性。稳增长政策下,明年基建地产信贷需求有望逐步恢复,带动实体有效信贷需求增长;且年初银行信贷投放意愿较强,投放力度预计将加大,票据利率有望上升至正常水平。当前银行板块机构持仓和估值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具备修复空间。
文|AI财经社 亓宁
招商银行火了!
走过魔幻的2020,进入更加不确定的2021,招商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却突然“暴动”,股价短短一个月涨幅超去年全年,而如果从去年最低点算起,股价已经接近翻倍。
需要指出的是,招商银行并不是小盘股,其目前市值已经高达1.38万亿元,属于典型的大象起舞。
1.38万亿是什么概念?这样的市值在银行股中仅次于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如果按证监会的市值算法,招商银行甚至已经超越建设银行,与工行也仅差4个涨停。
但高市值之外还有另一面,招商银行的利润仅是工商银行的三分之一。而如果以2019年资产规模排名,招行总资产为7.4万亿元,而“宇宙行”则已经突破30万亿元,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但正是这样一个标的,却正在迎来机构及普通投资者的青睐。最新的机构投资数据显示,持仓招商银行(流通股)的机构高达914家,其中仅基金就有869家,是A股第六大、银行第一大机构重仓股。而最近更是有重量级投资机构频频调研银行。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谁在爆炒招商银行?为什么会爆炒招商银行?机构选股的思路和逻辑到底在经历怎样的转变?招商银行的泡沫和成色到底几何?银行股的狂欢节已经来临了吗?
要解答这些问题或许需要时间,但不管怎样,招商银行都是一个值得“解剖”的对象。
火爆的银行股
进入2021年,招商银行大幅逆袭,一个多月就涨超25%,而去年一年也不过涨了20.58%。这一表现就算是在几大万亿国有行面前也是风光无两——一只万亿“大盘子”股份行活跃性竟然和几个暴涨的城商行不相上下。
也是从去年开始,A股流行各路“茅台”股价比高,眼看唱多银行的声音越来越多,这次没“上车”“银茅”的股民再次陷入了踏空的困扰。
图/视觉中国
“如果运气不错的话,今年是银行股的大年。”在雪球话题讨论中,投资者对银行股的关注度明显提升。1个月之前,大家在这里讨论的还主要是白酒、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抱团板块,金融“三傻”(银行、保险、券商)要么无人问津,要么被骂惨。
但银行股出现“暴动”,等待券商股拉动牛市的投资者有些失望了。股吧一位拥有多年A股投资经验的散户投资者对AI财经社表示:“以前大家都标榜券商是牛市旗手,去年的抱团行情市场这么活跃,券商业务也都体现在财报上了,没想到银行股先起来了。”
宏观经济带来的基本面支撑,资金收紧对信贷利率的推升,二级市场风险偏好的降温,互联网金融“抢单”威胁的骤减,疫情冲击与资本让利后财报超预期……市场上对银行股看好的观点,可以总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抱团资金担忧市场资金面收紧,或将寻找更稳健的投资标的,身处破净大潮的银行股在不少投资者看来是最佳选择。
从银行的走势来看,去年7月和11月各有一次冲高行情,但很快就大幅回调。招行虽然也是机构抱团的对象,但表现却不佳。在机构持仓的最顶端,都是贵州茅台、五粮液、中国平安、美的集团、宁德时代、招商银行、中国中免、立讯精密、恒瑞医药这些行业龙头,但招商银行去年只涨了不足21%,是机构持仓TOP10里除中国平安之外表现最差的抱团股。
这次招商银行为什么能成为另一个“天选之子”?有人认为是行情分化,有人认为是高成长的零售赛道优势,也有人认为是财报助推。
不管怎么说,从去年3月19日创下新低到今天,招商银行股价上涨逾80%,同期银行指数涨了不到17%。这一表现相比厦门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城商行必然算不上最疯狂,但作为一只“大盘子(市值)”银行股,翻倍行情并不多见。
招商银行股价飙升的结果,反过来助推其总市值在A股市场不断超越。2021年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招商银行早盘一度涨超2%,股价触及56.40元/股新高,收盘回落至54.55元/股,目前总市值1.38万亿在整个A股排到第3位,前面的建行和工行已经领先不到5000亿了。招行赚钱能力虽还远不及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但超越了除此之外所有的国内上市银行,2020年预计盈利超过973亿元。
去年一年,随着公募基金新增规模突破3万亿新高,普通投资者对基金持仓和调仓动作更加关心了。在最新一季报告中,除了招商银行,基金持仓靠前的银行股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持仓基金也分别有585家、414家、329家。有机构投资者对AI财经社表示,机构选择标的不只是看现在赚钱多少,更重要的是未来潜力和护城河。
机构抱团行情中,投资者喜欢把每个行业的抱团龙头称为“XX茅台”,以体现和“股王”贵州茅台一样的不可替代性:高壁垒、高盈利、高成长。在银行圈,招商银行就是那个“银茅”。
因为零售业务转型成功,招商银行被标榜为“零售之王”。最近几年,无论业绩还是股价,招商银行都实现了弯道超车,尤其在二级市场,几家万亿规模的国有大行,要么流通比例很小,比如建设银行,1.73万亿总市值只有不到700亿在流通;要么大部分流通股掌握在国资手中,比如工商银行。而招商银行1.38万亿总市值中,有1.13万亿在外流通,A股前十大股东中除了招商局持股13.04%之外,其余都在10%甚至5%以下。
这也意味着,除了机构不断加仓,普通投资者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越来越多的散户也耐不住性子加入进来。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招商银行股东户数已经达到41.78万户,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万多。
“建仓”
“银行股的低估值是A股出了名的,但没想到逆袭发生在疫情之后,”一位股民在投资交流群中向群友质疑,“疫情的影响这么快就过去了?”但也有投资者在群里表示已经毫不犹豫卖掉白酒买了银行。
市场对银行的“好感”可能源于疫情冲击后期与初期的鲜明对比。在疫情冲击经济、金融让利实体、地产调控这些压力之下,整个银行板块的估值在去年降到了历史低点。但从财报数据来看,大部分银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了转好的迹象。到了12月,一位叫李录的投资人彻底引爆了二级市场。
图/视觉中国
李录被称为最接近巴菲特的华人,管理着巴菲特好友查理·芒格的家族资产,因为向巴菲特引荐比亚迪股票“一战成名”。就在去年12月,李录旗下的喜马拉雅资本突然对邮储银行的港股股票动手,而且一出手就是43亿港元,之后继续加仓买到“举牌”(目前持股5.49%)。随后港股、A股银行板块异动不断。
早在11月,李录还调研了平安银行。巧合的是,最近无锡银行公布的机构调研接待记录里也出现了李录,同时参与调研的还有中信建投、国盛金融、汇添富基金、华泰保兴基金、长江养老,这些都是国内知名的买方和卖方机构,一举一动牵动着“韭菜”的心。
再拉长时间线,AI财经社发现,最近半年宁波银行、苏州银行、上海银行都有机构“拜访”,而且都是景林、高毅、睿远、摩根士丹利、景顺长城、交银施罗德、高瓴等大牌机构,其中宁波银行被多家机构反复调研。细数最近半年的股价表现,这几家银行都排在前列。
李录建仓邮储银行可能只是这次的一个导火索。虽然疫情肆虐,但去年大部分银行还是延续了之前近3年的不良率下行周期,资产质量比疫情之前还要好,这个问题让很多人搞不明白。但奈何眼前利好不断,不少散户投资者也跟着机构一起买买买。
从目前公布2020年年报和业绩预报的18家上市银行来看,在大规模核销不良贷款之后,行业普遍实现了不良贷款率的下降,盈利也大部分实现了正增长。想想上半年“资本让利实体1.5万亿”的要求,这些表现已经超出了市场预期。
国内的宏观经济持续转好,对银行来说也是好事儿,这是银行基本面的主要支撑。另一方面,虽然央行表态货币政策不会“转急弯”,但资金收紧的预期逐渐形成,很多人更加认定这是利空高位抱团股、利好低估值业绩稳定的银行股。不少炒股群里因此开始人心惶惶,眼看手里的白酒、新能源等抱团股逐渐分化、“溃散”,而已经涨到2500多块一股的真茅台又买不起,有人不想再错过“赚钱的机会”,短短一周就买了4只银行股。
“我买的偏金融的基金都不知不觉20个点了。”有人在群里晒出的8月买入的某银行ETF收益率已经达到18.34%,虽然还远低于同期沪深300指数超过40%的增幅,但还是在2月加仓了这只基金。2月5日,连续多日大涨的银行板块再次“爆发”掀起涨停潮,无锡银行冲击涨停,有散户投资者在群里分析:“无锡那个是赌博性质的,昨天追完就给套了,谁知道今天会涨停。”同一天,招商银行股价也创出新高,有自称炒股20多年的股民表示:“现在啥也不买,就买银行,去年买的招行已经赚一倍了。”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对AI财经社表示,资金收紧会使得市场风险偏好降下来,银行这种稳健的标的关注度就会提升,“但市场最终会做出选择,分化是难免的”。
另一方面,在机构人眼中,2021年是银行补充资本的好时机。在监管机构“拓宽银行资本金发行渠道”政策的指导下,疫情中资本消耗殆尽的银行正在加速“补血”。2020年商业银行次级资本债券范围、强度双双增加,今年单单1月份就有3家银行合计发行了410亿元二级资本债,而去年同时期只有14亿元。在IPO、定增、永续债这些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银行也有了重要进展,重庆银行刚刚实现A股上市,许多商业银行的永久债和定增计划也在1月份成功发行或者获得批准。
银行的狂欢节来了吗?
上一次银行股“暴动”还是在蚂蚁集团IPO被喊停之后。蚂蚁最大的利润来源于支付宝这个月活超过7亿人的平台,在第三方移动支付中市占率达到55%。另外,还有超过1.2万亿的余额宝,2.1 万亿(截至去年6月底)撮合贷款中有1.73 万亿是个人消费贷款(主要通过花呗、借呗与金融机构合作发放),4217 亿元是小微贷款,前者在中国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中占到21.5%,流量的威力可想而知。
虽然蚂蚁不断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但左手紧握银行、保险、保险经纪、公募、基金销售、私募、保理、小贷8类牌照,右手则是巨大流量,“交易生金融”的模式催生了风险,也动了别人的“奶酪”。蚂蚁事件之后,监管出台了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监管新规,有网友评论:银行苦“蚂蚁”久矣。
图/视觉中国
但现在的银行真的像资本市场所反映的那样光鲜亮丽吗?
“胡扯!”对于资金收紧推高信贷利率,进而利好银行的说法,一位资深银行研究员不以为然,“银行目前的利好是已经发生的,就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宽松(滞后效应)。(反而)隐忧就是M1增速在放缓,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他认为,当前银行类似于2018年底M1攀升、2019年春节后大涨的行情,如果接下来货币快速回落,银行股的上涨空间可能就会受限。
而最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是,银行真的已经走出疫情阴霾了吗?
尽管大部分银行公布的年报或业绩快报都是利好数字,但也不是没有隐忧。近期银行股的异动也引起了很多银行内部人士的关注。一位曾在银行任职的券商高管向AI财经社表示,去年大规模计提不良拨备相当于提前消化了疫情带来的不良贷款,而今年上半年将利润“做得保守”,那接下来的增长会有一个比较低的基数,如果计提的不良最后能收回,相当于形成了稳定的安全垫。
从财报数据来看,大部分银行受疫情的影响从去年半年报开始明显体现出来,出现了净利润增速由正转负的情况。当时有消息称,部分银行收到了监管部门口头指导,要求适当调节上半年净利润增速。有分析称,这对不良低、拨备高的银行影响更小,调节空间更大,但反之可能波动明显。
2月2日,平安银行作为第一家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交出了一份表面亮眼的成绩单,高管在业绩会上高调宣布了空前规模的909.36亿不良资产核销,这一不良资产核销规模比2019年增加了425亿元。进一步剖析该不良资产核销情况发现,其中贷款只占了593.6亿元,其余300多亿都是投资资产。而在696.11亿元信用减值计提中,只有431.48亿元属于贷款减值损失计提,近265亿元是投资资产计提,同期拨备覆盖率环比降低了16.89%。这也意味着在减值准备消耗更多的情况下,释放拨备可能为平安提供了更大的利润调节空间。
“反正(疫情)对贷款业务影响很大,去年我们都在加班做车贷还款延期,”一位在山东省某地级县的银行员工直言贷款不好做,“我们主要做大车贷款,去年上半年车都没法跑(业务),没钱咋还款。”但这一影响,暂时还没体现出来。
不同性质的银行处境差异很大。“让利1.5万亿”的要求刚出来的时候,有传言称银行圈尤其几家国有银行要通过“降薪”来压低成本,最后被辟谣。王伟任职于农业发展银行一家地方支行,感受恰恰相反:“因为我们是政策性银行,主要还是完成政策性任务。待遇没有下降,完成任务反而还有好处。”疫情初期,王伟所在的银行响应政策扶持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产业,其中为一家生产无纺布(口罩原材料)的纺织企业以年利率2%提供了1000万元贷款,成本比该行一般企业贷款低了约3.8个百分点。
“我们也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弥补冲击,但是没有降薪这回事,员工收入没有太大影响。”建设银行某地方支行副行长也对AI财经社表示,即使是让利他们也会选择优质客户,主要通过提供优惠利率来支持企业,这样银行反而能受益。中国农业银行某地方分行一位员工也表示:“去年贷款增长比较多。疫情一来很多人不敢投资,存款有剩余了,另一方面企业缺钱贷款需求也明显增加,银行会响应政策减费降本贷款给它们。”
银行主要有两种让利渠道,一是对净息差的挤压,二是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国泰君安银行团队测算,净息差每收窄5bp,相当于让利0.12万亿元;银行通过核销减记,核销前不良率每上升5bp,相当于让利0.06万亿元。
根据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的介绍,2020年银保监会通过督促银行减少收费、支持企业重组和债转股等方式,引导银行让利约4200亿元;引导贷款利率下降让利59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让利460亿元;债券利率下行向债券发行人让利1200亿元;两项直达工具让利3800亿元。这些数字加在一起与当初让利1.5万亿的计划基本吻合。
“国内发展基本稳定,大中企业还不错,小微企业一部分已洗牌,根据抵质押物比例、处置方式,每个银行的业务不太一样,具体风险也不一样,”关于企业经营不善等带来的潜在不良风险,广发银行北京分行一位负责人对AI财经社表示,“风险一般会递延2-3年。”
如果滞后的风险可以在未来2-3年以后再考虑,眼下银行还面临两个难题:资管新规和地产新规。
今年是延期后资管新规整改到期的最后一年,尽管各大银行在加速推进理财子公司建设,增加净值型产品(相对理财产品)比例,但整改压力依然不小。截至去年年末,我国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5.86万亿元,其中净值型产品约为17.40万亿元,后者占前者的比例上升至67.29%,但达到这一比例银行已经花了3年时间。
去年年底,“房住不炒”的“大火”也烧到银行头上——央行、银保监会突然出手,划定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红线”,随后多家银行传出个人按揭额度告急的消息。按照去年半年报数据,38家A股银行中有11家个人住房贷款或房地产贷款占比越过“红线”,其中有6家两项都“超标”,招商银行的个人房贷和房地产贷款分别超出了监管上限4.74个和5.74个百分点。
前述广发银行北京分行负责人表示,地产新规对贷款规模、营业收入都有比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比疫情要更直接。但也有分析表示,2021年大概率是“股市小年、楼市大年”,这对银行来说可能不是坏事。但近日,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楼市火爆的城市相继出台调控政策,对贷款市场再次形成压制。
估值争议
在招商银行股价迅速飙升的同时,市场对其估值也产生了争议。
“招行、宁波(银行)比较特殊。”上述资深银行研究员直言,这类银行并不一定严格遵循流动性规律。
如果从基本面分析,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宁波银行属于业务资产质量率先改善、零售业务恢复比较快的零售型银行,兴业银行属于受益经济复苏后制造业的银行,二级市场上这几家银行股价表现的确明显好于大部分银行股。
从各行业的“茅台”可以看出,高毛利的重复消耗品更容易获得成长。招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零售银行,不少招行信用卡持有者对其并不陌生,截至去年6月末,招商银行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达到1.51亿户,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8.26万亿元,其中信用卡流通户数6526.73万户,对应9638.73万张行用卡,是国内最大的信用卡发放行。加上利润增速迅猛,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机构选“茅台”的标准。
截至去年6月末,招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87.79亿元,占比53.10%,这一比例已经连续出现下滑,零售业务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其中虽然包括宁波银行在内的城商行个人零售业务也发展较快,但在异地存款限制下威胁不大,最大的对手是平安银行。平安银行主打智能零售,截至去年年末信用卡流通卡量已经达到6425万张,零售客户数也达到1.07亿户,差距逐渐缩小。
在招商银行零售客户中,月日均全折人民币总资产在50万元及以上,以及私人银行即月日均全折人民币总资产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属于高净值客户,市场争夺激烈,二者在去年上半年末分别有291.79万户和9.1万户,其中私行业务资产规模2.16万亿元。同期平安银行私行达标客户(近三月任意一月的日均资产超过600万元)超过5万户,近2年年均增长1.37万户,私行资产规模已经突破1万亿元,增速比招行明显更快。
另一个压力来自监管。“不宜以消费金融扩大消费。”2月8日晚间,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到,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并表示部分金融机构忽视了消费金融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客户资质下沉明显,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问题突出。2020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已显现上升苗头。
这也意味着,消费金融重质量提上日程,银行零售业务盲目扩张将受到密切关注。早在去年12月,中国银保监会点名了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招商银行三季度5598件信用卡业务投诉事件排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名,比二季度增长了24.4%,占招商银行投诉总量的86.1%。
在黑猫投诉中可以看到,用户的投诉原因包括协商还款不受理、第三方暴力催收、骚扰家人、恶意降额等等。AI财经社通过财报数据梳理发现,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招商银行信用卡流通卡数分别比上年末增长了34.98%、13.04%、1.14%,信用卡交易额分别为37938.36 亿元、43486.15亿元、20356.57亿元,增速27.74%、14.62%、-0.12%;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1%、1.35%、1.85%。去年上半年,招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了30.53亿元,其中主要就来自信用卡不良。
从收入构成来看,招商银行有70%以上收入来自利息收入,手续费和佣金贡献约2成,而在利息收入贡献中,招商银行短期贷款平均收益率大幅高于中长期贷款平均收益率,其中信用卡透支和小微贷款是主要推手。去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公司贷款、零售贷款收益率分别为4.14%、6.10%。虽然贷款规模仍有较大差距,但去年平安银行两项收益率分别为4.28%、7.23%,都高于招商银行。对比反应盈利能力的净息差,虽然在疫情影响下行业普遍出现下滑,招商银行去年上半年净利差、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2.42%、2.5%,不出意外四季度或还将小幅下滑,而平安银行截至去年年末净息差还能维持在2.53%。
回到资金面,尽管整个银行板块的估值还不算高,但分化已经非常明显,宁波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杭州银行都已经达到估值高位,动态市盈率、市净率都已经超过2015年高点。在南下资金疯狂涌入港股市场之际,招商银行港股也不断创出新高。但就在最近股价不断走出新高的时候,“聪明资金”北向资金减持了招商银行1000多万股A股股票。
资金转向背后,高位套现也开始频繁发生。社保基金最近通过减持5986.7万股中国银行H股套现超过1.59亿港元,宁波银行原始股东之一、资本大佬郑永刚旗下的杉杉股份清仓了宁波银行,第三大股东雅戈尔也在近期大幅减持,套现超过100亿元。
早在去年12月17日,大家人寿就卖出了1930多万股招商银行A股股票,持股数量降至12.32亿股。自从去年7月安邦重组为大家保险以来,大家保险陆续减持了中国建筑、万科A、欧亚集团、大商股份等股票,但对招商银行的减持还是第一次。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伟为化名)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分享出品,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招商银行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招商银行股票、000524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