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财联社7月29日
7月27日晚间,建信基金公告称,刘军新任建信基金董事长。自7月26日起,总裁张军红不再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根据公开资料,刘军任职于建行体系已29年,是业内公认的“实干派”。早在今年4月,刘军便已就从建行广东省分行转去建信基金,被任命为建信基金党委书记并主持工作。
创业元老孙志晨离开后,建信基金下一阶段发展方向引人关注。在近期的一次内部会议中,刘军曾强调公司未来的重点是着力推进非货、对公财富管理、数字化经营三大转型。
拥有强大股东背景和销售渠道的建信基金,经历多年发展,仍难改银行系公募基金相较明显的“强固收、弱权益”特征。截至今年6月末,建信基金旗下固收类产品资产规模在总资产中占比合计90.49%,而权益类产品资产规模占比合计8.6%,规模差距依然悬殊。
虽有意发展权益类投资,但在基金行业明星效应愈发明显的当下,建信基金至今并无明星基金经理和爆款产品推出。
正式挥别孙志晨,原建行分行行长刘军成新*
7月27日晚间,建信基金发布董事长任职公告,刘军新任建信基金董事长。自7月26日起,总裁张军红不再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
此前5月13日,建信基金正式公告宣布原董事长孙志晨因股东安排离任董事长,并由总裁张军红代任董事长一职。而今年4月,刘军便已就从建行广东省分行转去建信基金,被任命为建信基金党委书记并主持工作。
根据公开资料,刘军自1993年11月便在建行广东省的分支机构任职,历任建行广州开发区支行行长、东莞市分行行长、广东省分行行长助理、广东省分行副行长、深圳市分行行长、广东省分行行长等职。在担任深圳市分行行长期间,刘军带领建行深圳市分行的各项主要业务和综合经营实力多年居同业领先地位。
2014年年末,刘军担任系统内规模*分行建行广东分行党委书记、期间将“大零售”战略作为分行发展的重中之重,并通过一系列内部体制改革,推动了辖内1200多个网点的转型、合并和升级。任职期间,刘军在建行体系内首创住房租赁“佛山模式”、存房业务“广东模式”。根据外界信息,业内对于刘军的评价是“实干派”。
对于建信基金而言,2022年的管理层变动较大。在孙志晨卸任董事长的同时,建信基金原副总裁马勇也因股东安排离任。
直至今年辞任,参与创办建信基金的孙志晨,已持续任职建信基金约17年。而经历创业元老等高层的辞任转调后,建信基金下一阶段发展方向,自是引发市场关注。
据悉,刘军在近期的一次内部会议中曾强调,公司未来的重点是全力贯彻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要求,按照总行的工作部署,着力推进非货、对公财富管理、数字化经营三大转型。
难改银行系公募“强固收、弱权益”固有底色
建信基金是业内首批成立的银行系公募基金,第一大股东中国建设银行持股占比65%,信安金融服务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分别持股25%、10%。
当前,大股东建行仍然是建信基金的主要销售渠道。中基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建行位列公募基金代销机构保有规模第五名。
拥有强大股东背景和销售渠道的,建信基金权益类资产规模仍未迎来明显增长,依旧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强固收、弱权益”特征。
截至今年6月末,建信基金总资产管理规模1.3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7000亿元。期末数据显示,建信基金旗下货币市场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资产规模分别为5145.79 亿元、1330.26亿元,在总资产规模中占比分别为71.90%、18.59%,合计占比为90.49%;而旗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资产规模分别为316.88亿元、298.19亿元,在总资产规模中占比分别为4.43%、4.17%,合计占比为8.6%。
就资产规模而言,建信基金旗下固收类产品和权益类产品差距依然悬殊。即使与同行相比,建信基金“强固收、弱权益”的特征,也比较明显。
同为银行系,截至二季度末,工银瑞信总资产管理规模超8000亿元,其货币型基金规模为3697.57亿元,在总资产中占比44.72%。另外,工银瑞信权益类产品资产规模在总资产规模中占比近24%。
循着近几年的发展轨迹,建信基金有意加快转型,发展权益类产品。而权益类产品实现发展重要的因素,便是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及投研人才。
在基金行业明星效应愈发明显的当前,建信基金并没有培养出明星基金经理,旗下基金产品并无爆款推出。
根据天天基金网,建信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共有46人,共计掌管着243只基金产品。
在权益投资方面,基金经理姜峰、陶灿算是建信基金旗下老将了。根据公开资料,这二人均在2007年7月11日加入建信基金,任职均超11年。
放诸整个公募行业,姜峰、陶灿虽有资历颇深,但投资成绩和知名度稍弱。以陶灿而言,在管产品今年以来均为亏损,同类产品排名多徘徊在中段位置。
就建信基金内部而言,股票类基金年初至今业绩*、第二的基金产品“中小盘先锋股票A ”、“潜力新蓝筹股票A”,以及混合类股票业绩第一“建信优化配置混合A ”均由基金经理周智硕一人执掌,而周智硕上任时间不到2年。
而同为银行系公募基金,农银汇理曾培养出股基“四冠王”赵诣。包揽2020年度权益基金收益前四强后,赵诣成为农银汇理的带货王。此前赵诣掌管的4只基金,规模超过420亿元,占去了农银汇理主动权益的半壁江山。赵诣此前旗下“农银汇理新能源混合”单只基金的管理规模为287亿元,相当于建信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总资产管理规模。
证券代码:000968 证券简称:蓝焰控股 公告编号:2022-002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本期业绩预计情况
1、业绩预告期间: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2、预计的经营业绩:同向上升
二、与会计师事务所沟通情况
公司已就业绩预告相关事项与年报审计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预沟通,公司与年报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在本报告期的业绩预告方面不存在分歧。
三、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业发展,以增储上产为核心,高效开展老区稳产增产和新区块勘查开发工作,全年实现煤层气销售量10.9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50%,主业盈利水平显著增强。
四、其他相关说明
1、本次业绩预告是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结果。
2、公司2021年度的具体数据将在2021年年度报告中详细披露,公司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为《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和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
特此公告。
山西蓝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2年1月21日
含着“金奶嘴”出生的建信基金,走过17年的路途,在权益类基金发展方面仍乏善可陈。
建信基金因为背靠建行这棵大树,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其诞生在遥远的2005年,17年过去了,在权益类投资方面,似乎依然叼着“奶嘴”长不大。
目前,建行仍然是其基金销售的主渠道。来自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建行位列公募基金代销机构保有规模第五名。
建行作为建信基金的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65%。
或许因为是银行的“亲儿子”,建信基金明显“固收强,权益弱”。
产品结构严重畸形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建信基金旗下基金类型中,股票型规模为262亿元,混合型为314亿元、债券型为1109亿元、指数型为219亿元、QDII为1.2亿元,货币型基金高达5410亿元。
货基作为建信基金的重要支柱,占其公募总规模比例高达74%,在各家银行系基金中占比*。
作为对比,同为银行系的交银施罗德基金,货基只占其公募管理总规模的31%。
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经过17年的发展,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建信基金旗下公募基金产品达237只(A/C份额单独计算),基金经理人数达46人,公募管理规模已达到7160亿元,排名公募市场第13位。
但是,在建信基金庞大的总规模下,最能体现基金公司实力的权益投资居然只占到了四分之一的体量,这样的产品结构显然难言合理。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各项资管情况统计数据,公募基金非货币基金月均规模20强中,*的是易方达基金,月均管理规模超1万亿,*的上海东方资管月均规模达2399亿元。
换句话说,虽然建信基金公募管理总规模排名第13位,但非货基规模仅为1750亿元,根本没有进入前20强,是总规模头部基金公司中为数不多的“落伍者”。
不仅如此,天天基金网数据还显示,目前建信基金旗下共有239只公募基金,其中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基金数量达到了65只,占比高达近1/3。
5月12日,建信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的“建信中证物联网主题ETF”清盘,终止运行。
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6月3日,距今刚满1年时间,成立之初规模为3.48亿元,而终止时规模仅0.2亿元。
权益产品业绩堪忧
导致建信基金权益投资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首推其乏善可陈的投资业绩。
根据公开信息,今年初至5月31日,建信基金旗下有可比数据的53只股票型基金(各类份额分开计算)收益率均为负值,其中14只产品跌幅超过20%。
混合型基金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仅以建信丰裕多策略混合(LOF)为例,截至5月31日,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为-23.05%,同类排名为“1692 | 2069”;近1年收益为-30.08%,同类排名为“1842 | 1974”。
截至2022年3月31日,该产品规模已缩水至0.47亿元。在天天基金网的基金吧中,不少投资者对此表达了不满。
多数基金业绩欠佳的背后,反映的是人才匮乏的现状。
姜峰和陶灿是建信基金权益投资方面的老将了,二人在建信基金担任基金经理均已超过10年。
然而,同那些明星基金经理、网红基金经理相比,姜峰和陶灿无论是投资业绩还是知名度都明显偏弱。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姜峰管理5只基金,总规模仅为28.47亿元,历史*回报为447%;陶灿管理10只基金,总规模为154.58亿元,历史*回报为389%。
但是,自2022年以来,二人所管理的基金业绩遭遇“滑铁卢”,多只基金跌幅一度超过20%。
2022年1月,姜峰管理的建信健康惠民混合设立了C份额,规模仅0.09亿元。在125天时间里,跌幅已达13.37%。
姜锋目前正在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建信科技创新3年封闭混合,截至6月9日,其近1年收益为-16.41%(同类平均为- 6.54%),同类排名为“1494 | 1972”;近2年收益为13.22%(同类平均为23.74%),同类排名为“1298|1842”。
建信基金权益投资增长乏力的另一个原因,与公司错失牛市发展机遇有关。
根据天天基金网显示的数据,建信基金股票型基金规模的明显增长大概是始于2021年3月,在大概一年的时间里,其规模从161亿元增长至262亿元,增幅达到了62%。
作为对比,从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在同样长的时间周期里,其规模仅增长了不足13%。
再往前推,从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其规模反而缩水了8%。
而本轮结构性行情早已始自2018年10月,说明建信基金并没有很好地把握市场良机。
从市场股票型基金总规模图上,很容易发现,股票型基金的规模增长和股市行情冷暖正相关。而且,最迟在2019年9月,这一数据就开始了大幅攀升。
显然,当市场中多数基金公司紧紧抓住牛市良机大干快上时,建信在权益类基金上落伍了。
高层更替有否转机
5月13日,建信基金发布公告称,原公司董事长孙志晨因股东安排,已于5月11日卸任董事长职务,目前董事长一职由建信基金总裁张军红代任。同时,建信基金副总裁马勇也因股东安排离任。
公开资料显示,孙志晨1985年获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长江商学院EMBA。历任建行筹资部证券处副处长,中国建行筹资部、零售业务部证券处处长,建行个人银行业务部副总经理。
2005年,孙志晨亲身参与创办建信基金,并成为公司的初创总经理,在任时间超过12年。2018年4月孙志晨接替许会斌升任建信基金董事长,并由张军红接任公司总裁。
孙志晨总共在建信基金高位任职达17年之久,是业内为数不多的任职超过15年的公募基金*。
都说老马识途,建信基金从无到有17年来,孙志晨不能说不努力。但是,与同属银行系的招商、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中银基金相比,建信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已明显落后。
另有媒体报道称,建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刘军或将接任建信基金董事长一职。公开资料显示,刘军曾长期在建行广东省的分支机构任职,历任建行东莞市分行行长、广东省分行行长助理、广东省分行副行长、深圳市分行行长、广东省分行行长等职。
对于此消息真伪,以及建信基金未来如何解决产品结构失衡,如何早日在“断奶”情况下也能更好地长大等诸多问题,牛耳财经联系建信基金寻求答案,但未获置评。
- END -
牛耳财经分享内容,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作为银行系基金公司,建信基金因为背靠建设银行这棵大树,从而在规模上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在目前6690亿元的规模里,货币基金就占到了5628亿元,衡量一家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实力的权益类产品占比还不到20%。
如果从今年内的业绩表现看,建信基金有超过七成的产品净值出现亏损,根据《壹财信》了解,其中权益类产品占了绝大多数,凸显了这家规模“巨兽”的发展并不稳健。但由于货币基金规模占比实在太大,从而为公司赚取了高额的管理费,基金公司这种稳赚不赔的收费模式也再次令人诟病。
6690亿元规模货基占八成
建信基金权益产品“腿短”
对于公募基金公司来说,规模是其收入的巨大保障,这一点,在银行系公募基金公司身上体现了最为明显。由于有银行系大股东的支持,所以这类基金公司通常在发行渠道、机构资金支持等方面占尽了优势,也让同行羡慕不已。
就拿建信基金公司来说,其大股东为建设银行,从2005年成立以来,建信基金的规模增长就稳定且持续,2014年后,其规模突破千亿元,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规模上千亿的公募基金公司。
此后,在我国资管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其规模更是像坐火箭一样,到2018年三季度时,已经高达6690亿元。这背后,当然离不开大股东建设银行的支持和帮助,因为在这6690亿元里面,货币基金就占到了5628.32亿元,占比达84%。即使不抛去债券基金的话,建信基金公司旗下的非货基规模也仅仅连20%的比例都占不到。
当然货币基金规模越大,说明这家基金公司活的越舒服,因为货币基金虽然收取的费用很低,但也是由管理费的,又因为货币基金投资的资产主要以现金管理类为主,所以对基金公司而言,这部分规模所收取的管理费就几乎等于无风险收益。
以今年公布的中报为例,上半年,建信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收入高达10.41亿元,其中,货币基金的管理费就占到了6.84亿元,为公司整体收入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足见货币基金对其收入构成的重要性。
但毕竟货币基金这类产品的同质化程度非常高,各家基金公司并没有太大的收益差距,所以要说体现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那还得看权益类基金,为投资者赚取始终是基金公司的最终价值体现。
然而在这方面,建信基金却成为了“瘸子”。根据《壹财信》观察,首先是权益类产品在公司整体规模中的占比,上文已经提到,非货基规模在公司整体规模中仅占不到20%,如果剔除纯债基金的话,涉及权益资产投资的基金实际规模,截至三季度末仅有317亿元,在总规模中简直少的可怜。
别看建信基金公司旗下的权益类产品总量并不多,但在熊市里,这些产品的亏损却十分巨大。今年中报显示,这些产品中的有近八成净利润都为亏损,合计亏损额达到27.98亿元,剩下两成产品在上半年仅盈利了2.39亿元,等于这些权益产品上半年利润净亏损25.59亿元,但在上半年里,这些权益基金却向投资者收取了2.8亿元的管理费。这种基民承担全部投资风险,基金公司坐收管理费的模式也正是一直以来被外界诟病的。
年内七成产品亏损
基金经理管理能力堪忧
如果从目前建信基金旗下产品来看,在其124只基金中,截至11月2日,年内净值亏损的基金数量达到了90只,占到73%。亏损的债券基金数量为13只、QDII基金为2只,剩下的全部为股票和混合型基金。
建信中证500C年内净值亏损达28.13%,这还是在该基金成立于今年3月份的情况下,作为对标中证500指数的一只基金,成立时机的不佳也是该基金的不幸。该基金今年中报显示,其AC份额分别在上半年净利润亏损了4亿元和0.3亿元,而在三季度,这两类份额又继续亏损了3亿元和0.4亿元。
因为建信中证500是指数型基金,所以在相关指数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其亏损也是必然,而亏损如此之大的原因则是该基金的规模巨大。截至三季度,建信中证500A和C的规模分别为32.4亿元和7亿元。
而作为建信基金旗下,年内亏损最多的主动管理基金,建信环保产业年内的净值表现为-27.83%。三季报显示,其前十大重仓股为长江电力、蓝焰控股、金风科技、格力电器、正泰电器、国投电力、国瓷材料、川投能源、林洋能源、碧水源,其中新能源、新材料行业上市公司占了很大比重,而这类行业在近年来都没有过亮丽的表现。也正因为如此,从该基金2015年成立至今,其累计亏损达到了41.4%,基金经理被主题束缚的弊端显露无疑。
其基金经理姜锋的累计任职经验长达7年,从2007年7月姜锋就加入了建信基金公司。从目前管理的3只基金来看,另外两只的任职回报虽然都为正,但建信健康民生混合主要受益于2015年成长股的暴涨,此后多年,该基金的表现都令人失望,而且今年其已经亏损了19.43%,排名同样靠后。
建信优势动力混合成立于2013年,但5年多的累计收益率仅有16.8%,年化仅3%多一点。而且除了2014/2015年的牛市中获利还算较多以外,此后就一直差劲,今年跌幅同样有18.89%,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着实堪忧。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建信货币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建信货币基金、000968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