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优势基金(大摩基金)亚太优势基金怎么样

2022-08-18 22:29:47 基金 xialuotejs

亚太优势基金



本文目录一览:



新华财经北京6月10日电 证监会近期先后发布或修订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题为《优化公募基金注册机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等关于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相关文件提出要对公募基金“中长期业绩持续表现差”、“风格漂移”、“高换手率”等问题加强监管。要求基金公司恪尽职守、谨慎勤勉,切实摒弃短期导向、规模情结、排名喜好,更加注重基金产品的中长期业绩表现。

新华财经和面包财经近期将对标相关政策,研究一些典型公募基金的合规与运营案例。

统计截至2022年5月31日,成立时间超过3年、基金资产净值大于1亿元的QDII基金(初始基金口径、剔除指数基金,下同)发现,这些基金中长期业绩分化明显。

其中,12只QDII基金的累计单位净值低于1元。这意味着成立多年后,这些基金不仅没有为投资者贡献利润,反而有所亏损。这些产品中,汇添富、嘉实基金、鹏华基金的基金数量相对居前。但与此同时,8只QDII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率超过100%,年化收益率也大多在10%以上。

基金产品中长期业绩表现是衡量基金公司投研风控能力的一个关键指标。近期,监管部门密集出台文件关注基金管理人“产品中长期业绩持续表现差”等问题,要求基金公司考核时更多关注基金长期投资业绩。

国泰大宗商品净值腰斩鹏华债基成立超8年亏损约一成

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是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境外证券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业务的证券投资基金。国内现存的QDII基金中,最早成立的是2007年设立的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华夏全球股票等4只基金。

研究显示,初始基金口径下,截至2022年5月31日,成立时间超过3年、累计单位净值低于1元且基金资产净值大于1亿元的QDII基金(剔除指数型基金)共有12只。汇添富、嘉实基金、鹏华基金的基金数量相对居前。

图1:成立时间超过3年、累计单位净值低于1元且规模大于1亿元的QDII基金

国泰大宗商品截至2022年5月31日的累计单位净值约为0.509元,在12只产品中排末位。该基金成立于2012年5月,目前累计成立时间已超过10年,2020年时累计单位净值曾一度跌至0.2元以下。2021年以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反弹,该基金业绩有所回暖。

国泰大宗商品成立以来截至2022年5月31日累计单位净值走势

其他QDII基金中,信诚全球商品主题、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混合、汇添富黄金及贵金属等截至2022年5月31日的累计单位净值也在0.8元以下。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是12只基金中规模最大的产品,2022年一季度末基金资产净值约为27.15亿元。该基金成立于2007年10月的大牛市高点,募集有效净认购金额超过290亿元。截至2022年5月末,该基金的单位净值不足0.9元。

鹏华全球高收益债成立于2013年10月,是12只基金中的唯一一只债券型基金,目前累计单位净值约为0.9元。该基金以高收益债券为主要投资标的,2021年之前的业绩表现较为稳定,仅在2018年出现小幅亏损,2020年末累计单位净值曾超过1.5元。

然而,2021年风云突变,鹏华全球高收益债当年的基金净值增长率为-47.83%,大幅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超过四十个百分点,累计单位净值跌至1元以下。截至2022年5月31日,该基金年内继续下跌约十个百分点。

8只基金累计收益率超过100% 工银瑞信、富国等表现相对突出

与上述表现不佳QDII基金形成对比的是,另外8只QDII基金截至2022年5月31日的累计单位净值超过2元,年化收益率大多超过10%。

8只基金中有2只产品来自于工银瑞信基金,分别是工银全球精选股票、工银全球股票,截至2022年5月31日的累计单位净值分别为2.737元和2.133元。

嘉实美国成长股票的累计单位净值约为2.893元,在截至2022年5月31日成立时间超过3年、基金资产净值大于1亿元的QDII基金中排名靠前。该基金主要投资于美国大盘成长型股票,2022年一季度末在美国证券市场持有的股票及存托凭证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达到94.24%,重仓股包括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大型蓝筹企业。

成立时间超过3年、规模大于1亿元且累计单位净值超过2元的QDII基金

富国中国中小盘混合截至2022年5月31日的累计单位净值约为2.825元,同样排名相对靠前。该基金主要投资于香港市场中的中国概念中小盘股票,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的基金资产净值约35.75亿元,在所有QDII基金中规模相对较大。

“产品中长期业绩持续表现差”正持续受到监管关注

一般来说,基金长期业绩是衡量基金经理、基金公司投资能力的一个核心指标。如果成立多年后,基金持续亏损,那么一定程度上表明该基金可能存在投研风控能力不足的问题。

近期,监管机构发布的《优化公募基金注册机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明确指出,对于“管理能力弱,产品中长期业绩持续表现差”的基金管理人在法定注册期限内采取暂停适用快速注册机制、审慎评估、现场核查等审慎性措施。

证监会近日修订并更名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要求,“董事会对经理层的考核,应当关注基金长期投资业绩、公司合规和风险管理等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情况,不得以短期的基金管理规模、盈利增长等作为主要考核标准”。

部分QDII基金成立以来业绩持续表现不佳,基金公司合规风控能力是否充足?是否应该调整考核机制,进一步将三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实际盈利等纳入绩效考核?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大摩基金

8月17日埃斯顿(002747)跌6.40%,收盘报24.15元,换手率5.74%,成交量45.03万手,成交额11.12亿元。该股为小米概念股、工业互联网、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机器视觉、机器人、军工、军民融合概念热股。资金流向数据方面,8月17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12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5050.76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2.62亿元。融资融券方面近5日融资净流入1607.19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7.94万,融券余额增加。

重仓埃斯顿的公募基金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1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6家,增持评级4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6.83。

根据2022半年报公募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公募基金共6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公募基金为大摩ESG量化混合。大摩ESG量化混合目前规模为3.22亿元,最新净值1.0265(8月16日),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05%,近一年下跌22.27%。该公募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余斌。余斌在任的基金产品包括:大摩量化多策略股票,管理时间为2019年8月20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44.44%;大摩多因子策略混合,管理时间为2019年8月20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51.68%;大摩深证300指数增强,管理时间为2019年8月20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41.42%;

大摩ESG量化混合的前十大重仓股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亚太优势基金怎么样

作为当年的爆款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曾创下首日认购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历史记录。然而,成立将近15年,该产品已累计亏损近百亿元,最新净值约为0.86元,基金规模也缩水超九成。

图1: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成立以来单位净值走势

研究显示,除了市场大势的影响,仓位控制、市场判断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这只QDII基金出海失败。然而,接近百亿元的亏损并不影响上投摩根从中获得高额的报酬,自成立以来基金合计收取管理费用超20亿元。

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督促销售机构持续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将销售保有规模、投资者长期收益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为鉴,基金于市场高位之际迅速建仓的投研决策是否勤勉尽责?“重网友分享、轻持营”的现象未来是否应该改变?

首只“千亿”爆款基金 成立15年累亏近百亿元

2007年10月,我国面向海外投资渠道QDII正式获批,第一批“出海”基金共计4只。其中,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作为首只提出以亚太市场为投资目标区域的股票型投资基金,曾创下首日认购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历史记录,配售比为25.8%。

然而,在创下发行纪录之后,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的业绩表现却不尽人意。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基金遭受重创。2008年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跌破0.4元关口,以0.383元的单位净值进入“三毛”基金行列。

此后,基金表现虽有所回暖,但受创立时高位建仓因素的影响,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净值多年在0.6元附近徘徊,至今依然亏损14.37%。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投资者2007年发行时申购该基金,持有近15年仍亏损超过一成。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业绩表现

截至2021年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以97.31亿元的累计亏损成为四只首批出海的基金系QDII中的“垫底”产品。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历史净利润(亿元)

金融危机前夕高位建仓 投研能力存疑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出海的失败,固然与基金发行时市场处于高位有关,但也与基金仓位控制、市场判断等因素密切相关。

基金于2007年10月正式成立,而2007年年报显示,刚运作满两个月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已在市场高位之际基本完成建仓,股票持仓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达到91.02%,彼时基金净值还位于0.895元。

2008年初,金融危机的海啸已初现端倪,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在一季报中作出判断:“大跌后,亚股投资价值相对浮现,整体股市已呈现筑底回温走势”,基金选择保85%以上的股票持仓,并集中投资于港股、韩国等地股市。

图4:2007-2008年首批QDII基金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

不仅如此,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还于2008年二季度逆势增仓,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增至89.99%,成为当时仓位最高的基金系QDII产品。随着2008年金融海啸的到来,亚太地区也成为反应较为强烈的“震中”之一,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年内跌幅达到57.2%,期内利润亏损152亿元,不仅远远跑输全球各大股指,同时也成为已经出海的基金系QDII中下跌幅度最大的产品。

除高位建仓之外,对海外市场判断欠佳是其净值落后的一大因素。

根据投资目标,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混合主要投资于亚太地区证券市场以及在其他证券市场交易的亚太企业,投资市场包括但不限于澳大利亚、韩国、港股、印度及新加坡等区域证券市场(日本除外),分散投资风险并追求基金资产稳定增值。

图5: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混合近五年重仓地区占基金净值比例(%)

虽然QDII基金宗旨是投资于多个资本市场,有效分散风险,不过港股仍是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投资的市场。研究基金持股发现,自成立以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偏好大盘蓝筹股,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股。

然而,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金融业遭受重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净值的下滑。此外,基金当时主攻的韩国及澳大利亚在金融危机里下跌幅度同样惊人。

此后,虽然基金表现有所回暖,但2021年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再度下跌12.10%。

基民亏钱,基金公司赚钱:坐收23亿元管理费

作为曾经“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在发行之初铺天盖地的营销、狂热的市场氛围褪去后,其业绩只剩“一地鸡毛”。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基金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近300亿元,跌落至27.15亿元左右。

虽然基民亏钱,基金公司却并不赔本。自成立到今年一季度末,上投摩根共从这只基金收取了23.44亿元的管理费。

事实上,在外方股东摩根资产管理的支持下,上投摩根是国内最早布局海外投资的基金公司之一。相比之下,公司长期业绩则显得不尽人意,截至5月10日,其旗下管理的QDII产品中,除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外,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上投摩根恒生科技ETF自成立以来总回报仍为负。

其中,与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一样,同属于张军管理的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基金,成立十年以来累计亏损3.01%,跑输业绩基准超60%。基金首募规模4.13亿元,目前资产净值只剩下1.12亿元。

2022年4月26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督促销售机构持续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严禁短期激励行为,将销售保有规模、投资者长期收益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为鉴,公募基金公司“重网友分享、轻持营”的现象未来是否应该改变?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阅读 隐藏边栏

发布日期:2022-05-11 22:57:10 所属分类: 传媒




亚太优势基金今日净值

自2007年首批四只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问世以来,中国基金行业海外投资已经长达13年。然而,首批QDII上演了一波火爆问世、出师不利的旅程,不过随着海外投资逐渐成熟,目前这批QDII基金净值全部回归到一元面值之上,对QDII基金百万持有人来说迎来历史性时刻。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首批出海投资的4只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单位净值分别达到1.219元、1.311元、1.133元、1.001元。这意味着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全部实现净值翻红。

“2007年10月成立的首批QDII基金出海时机不佳,刚刚成立不久就遭遇‘次贷危机’,2008年是全球金融海啸,当时整个公募基金对海外投资还不够熟悉,2008年底基金净值最低的跌到3毛钱,因此回本之路非常漫长。”深圳一位基金公司市场人士表示,这背后也是公募基金对海外投资越来越熟悉,抓住了市场机遇。

而从QDII基金回本之路来看,四只产品各有先后。较早回本得是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在2017年8月首次回归面值,南方全球精选基金是在2019年9月回归1元面值,嘉实海外基金则在2020年7月回本,而上投亚太也于今年11月9日回本。截至目前,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嘉实海外基金回本后的收益率,已分别达到31.1%、22.47%、13.30%。

遥想2007年9、10月间,当时首批4只QDII基金募集约1200亿元资金“出海”,开辟了国内公募基金资产配置国际化的新时代。当时市场正值大牛市的高峰时期,因此这四只基金均受到市场追捧,募集上限为300亿并都启动了比例配售,最多的上投亚太基金有1162.6亿资金追捧,配售比例仅25.8%。而因长期亏损导致的严重赎回,首批4只出海的基金规模目前都在30亿以上。从这些基金合计户数超过百万户,仍有一批投资者长期持有该基金。

不仅首批QDII基金回归面值,其实13年间QDII基金凭借产品和业绩逐渐获得投资者认可,在整个基金投资者的理财篮子中占据重要一环。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目前QDII产品达到162支,规模达到1186.3亿元。

不少QDII产品业绩也不俗。以今年业绩为例,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海外股市大幅震荡,部分基金在震荡市中斩获了不俗收益。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全市场股票型QDII基金A类和非A类年内平均收益率为-4.52%、02,75%。不过,一批基金表现较好,如以人民币份额来看,广发全球精选人民币、南方香港成长、富国蓝筹精选、汇添富全球消费人民币、华夏新时代、华夏移动互联人民币等多只基金收益率超过70%,收益率不逊于今年国内的权益类基金。但同时,部分投向油气市场的QDII股基亏损惨重,结构性的分化非常突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亚太优势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亚太优势基金、大摩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