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英国政府官员周日(10月20日)表示,尽管议会迫使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致信欧盟申请延迟“脱欧”,但英国仍将在10月31日“脱欧”。
10月19日在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外拍摄的欧盟旗帜与英国国旗。
据路透社20日报道,负责准备无协议“脱欧”的英国内阁办公厅大臣迈克尔·戈夫当天表示,英国将在10月31日“脱欧”。戈夫表示,“我们有足够的手段和能力这样做。”
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2017年3月29日,“脱欧”程序正式启动。根据英国与欧盟的协议,英国应在2019年3月29日正式“脱欧”。2019年4月10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举行特别峰会讨论英国“脱欧”问题,最终同意将“脱欧”期限延长至10月31日。
英国议会10月19日召开特别会议,投票表决首相约翰逊17日与欧盟达成的“脱欧”新协议。不过,在19日的会议上,议会下院先就独立议员奥利弗·莱特温提交的修正案投票。该修正案要求,政府必须先完成对“脱欧”协议中相关内容的立法程序,才能将协议本身提交议会表决。
议会下院以322票支持、306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修正案。这意味着对新“脱欧”协议的表决将延期举行。英国议会下院议长约翰·伯科表示,将于10月21日决定政府能否将新“脱欧”协议再度交付议会表决。
英国议会此前曾通过一份由议员希拉里·本提出的法案,要求首相要么19日在议会通过新“脱欧”协议,要么致信欧盟申请延迟“脱欧”。
据英国媒体报道,约翰逊19日当天致信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申请将“脱欧”期限推迟至2020年1月31日,但他并未在这封信上署名。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约翰逊将在随后的一封署名信中强调延迟“脱欧”是个错误。
“那封信是因为议会要求才寄出的……但是议会不能改变首相的想法,议会不能改变政府的政策或决心。”戈夫在谈到给欧盟的延期申请信时说。
戈夫还表示,无协议“脱欧”的风险已经增加,政府将加紧准备,包括启动此前为应对无协议“脱欧”而制定的“黄鹀行动”(Operation Yellowhammer)。
在市场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有不少基金都跌得比较惨,这让投资者充分意识到买基金也是有风险的。不过,基金的风险主要还是集中在股票类基金上,而一些非股票类基金的风险其实还是比较小的,比如货币基金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是什么基金
对于货币基金,相信很多人对它都比较了解,因为很多人喜欢把钱放在余额宝里,其实就是买的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算是基金当中安全性*的基金,所以尽管它的收益很低,可仍然有很多人买,这说明大家对基金投资的安全性有很高的需求。其实安全性高的基金并非只有货币基金这一种,还有一类基金也有比较高的安全性,它就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就是专门投资银行同业存单的基金。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是一种定期存款凭证,其实就相当于银行用自己的存款作为担保跟市场借钱。
所以,同业存单可以说是非常安全的资产,而且同业存单有固定的收益,在收益上也是比较有保障的。正因如此,投资同业存单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也就是比较安全的了。那么,同属于比较安全的基金,它跟货币基金有什么区别呢?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与货币基金的区别?
首先,二者属于不同的基金类型。货币基金属于非净值型基金,它的收益计算方式就相当于把总的收益均摊到每天上,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几乎看不到亏损。
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属于净值型基金,它的收益率是按净值涨跌幅度计算出来的。虽然同业指数基金的净值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上涨的,但作为净值型基金,必然会有净值下跌的时候。所以如果买的时机没掌握好,买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也是有可能出现短暂亏损的。
其次,二者的收益和风险不同。从中长期的收益来看,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收益率要比货币基金高一些。比如某只成立4个月的同业指数基金,从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1.05%左右,折合年化收益率可达到3%以上,而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基本不会超过3%,大多都在2%左右。
而风险上,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属于中低风险的基金,货币基金则属于低风险基金。所以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风险比货币基金稍微高一些。
再次,就是流动性不同。货币基金属于流动性比较高的基金,随时都能赎回基金,有一些货币基金还支持随时取随时到账。
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一般都有固定的期限,期限最短的为7天期的,也就是买了之后7天内是不能赎回的,因此流动性比货币基金要差一些。
可见,同类存单指数基金与货币基金相比的优势在于收益率较高,劣势在于风险稍微高一些、流动稍微差一些。不过它毫无疑问是*风险较低的基金产品,比较适合对基金安全性有较强需求同时对流动性没有太高要求的投资者买。
7月7日,陷入孤立的约翰逊一改强硬态度,在各方压力下黯然辞职。尽管他坚持留任首相直至今年秋天保守党新领导人产生,但英国执政党保守党新任党首争夺战随即拉开帷幕。13日,11名保守党内议员宣布争夺党首和首相“宝座”,党内竞争已进入白热化,反对党工党对首相职位虎视眈眈。
据英国天空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7月20日,英国保守党*选举第5轮投票结果出炉,前财政大臣苏纳克和外交大臣特拉斯入围最后一轮投票。其中,苏纳克获得137票,特拉斯获得113票。前国防大臣彭妮·莫当特被淘汰出局。
接下来,苏纳克将与特拉斯开展为期6个星期的竞选活动,并在8月4日参加首场电视辩论。9月2日下午5时前,约16万名保守党成员将进行投票,结果定于9月5日宣布,新保守党*将自动成为首相。
无论谁获胜,英国都将面临政党和国家严重分裂的局面,还有“脱欧”等众多遗留问题……
1 推倒政坛多米诺骨牌
7月5日,当约翰逊对他的部长们说:“我们现在能够从明天起实行十年来*的一次减税”时,会议桌上的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和卫生部长萨吉德·贾维德正在考虑何时辞职。随着前党鞭克里斯托弗·平彻的性侵丑闻进一步曝光,贾维德首先辞职,并质疑首相的诚信。苏纳克紧随其后,并指出鲍里斯既没有能力,又不认真。
英国政坛剧变的多米诺骨牌随即被推倒。
次日,当约翰逊中午到达会议下院面对工党*基尔·斯塔默爵士进行首相提问时,已有近20人辞职。基尔爵士取笑说,这波辞职是“*有官方记录的,老鼠们排队逃离沉船的案例”。在这期间,工党议员们一直在吼叫和嘲笑首相。下午,约翰逊承认任人不当并道歉,但这未能挽回颓势。
7月6日中午,约翰逊就意识到游戏已经结束,因为已经有情报显示谁将在第二天辞职,谁将递交辞职信。短短两日,英国政府已难以为继。近 60 名政府成员辞职,这让约翰逊在当天深夜做出决定,他将在第二天早上宣布辞职。
7月7日凌晨5点左右,鲍里斯向工作人员表示事情已经结束。几个小时后,唐宁街的讲台上传来了鲍里斯的正式宣布。他说:“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一直试图说服我的同事们,当我们提供了这么多东西,当我们有这么大的行动,当我们在民意调查中实际上只落后几个百分点的时候,更换政府将是很古怪的事情。”约翰逊表示,希望留任至秋季宣布新首相人选。
英国利物浦大学政治学教授斯图尔特·威尔克斯-希格认为,约翰逊的“辞职演讲不像真正意义上的辞职演讲。他还在就政府的未来议程侃侃而谈,就好像他要继续留任一样。”约一周后,压力山大的约翰逊表示,他将在9月6日向女王辞职。
另一方面,工党表示,如果保守党不早点采取行动让约翰逊尽快下台,他们将提出不信任投票。
执政党保守党在拒绝了工党提出的不信任动议后,13日自行提出了针对现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如果保守党失败,将会面临议会解散,重新大选的局面。不过,由于目前保守党议员数量在议会中占到*多数,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低。而据英国《卫报》报道,当地时间18日,约翰逊政府在议会不信任投票中过关,约翰逊将继续留任英国首相至今年9月。
2 从肩负使命到丑闻缠身
“鲍里斯·约翰逊最初是一个善于在笑声中团结众人的角色。担任英国首相近三年后,他促使人们团结起来蔑视他,”英国媒体如此评论。现年58岁的约翰逊被称为“这一代人中最引人注目、最多姿多彩的英国政界人士”。
3年前,初登相位的约翰逊支持率高达70%。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约翰逊曾发起号称“二战”以来英国最激进的新政,推出力图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重新加强国家整合的改革计划,“不仅致力于战胜新冠病毒,还致力于利用这场危机,最终解决这个国家过去30年来尚未解决的巨大挑战”。
约翰逊希望通过新政在试图解决区域发展失衡、创新动力衰减、社会贫富分化等难题同时,向“幕后政府”发起挑战以期打破僵化的官场文化,建立首相主导的强人政治格局。
作为带领英国退出欧盟的人,约翰逊也可以声称自己是最举足轻重的英国政客。他在2019年10月与欧盟达成了脱欧协议。当然不是没有代价,英国脱欧后,北爱尔兰地区与英国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将面临海关检查。
当英国于2020年1月31日离开欧盟时,约翰逊曾承诺开启“我们伟大的民族戏剧中新的一幕”。不料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不得不考虑抗疫限制措施。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首相府和其他政府部门多次违反防疫规定聚会。伦敦警察局在“聚会门”事件调查期间开出共计126张罚单,涉及83人,其中就包括约翰逊及其妻子卡丽。
违反封锁法规体现了约翰逊对规则的漠视。显而易见,这也成为此次英国政坛巨震的直接原因之一。“聚会门”丑闻之外,用人失察,以及保守党地方选举失利成为另外两个叠加原因。
“聚会门”丑闻持续发酵之际,保守党接连在5月地方选举和6月议会下院补选中遭遇失败,要求约翰逊下台的呼声进一步高涨。6月底,约翰逊任命的高官克里斯托弗·平彻因行为不端曝光而辞职。平彻后续被曝出更多不端行为,引发舆论对约翰逊是否明知其品行仍委以重任的质疑。
短短3年时间,曾承担英国脱欧和在欧盟之外建立新繁荣使命的约翰逊已丑闻缠身,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在职期间违反法律的首相,深陷“信任危机”。民调显示,希望约翰逊下台的民众同样已高达70%。伴随约翰逊的辞职,其改革新政也最终在短短三年内破产。
3 政治危机深种
事实上,英国政坛剧变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被推倒并非发生在短短数天之内,英国政坛危机的种子,早在几年前就已埋下。
长期以来,英国经济复苏乏力。尽管卡梅伦政府一度引领经济复苏,但经济的“蛋糕”不仅没有迅速做大,更切得并不均匀。英国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民主赤字”问题日益突出。
处于历史巨变“漩涡”中的英国,“脱欧”承载应对困局的重大期望。然而,从2016年脱欧公投,到2017年触发《里斯本条约》第50条,到2019年欧盟紧急峰会同意延长脱欧期限,再到虚耗数年才走完法律程序,至今未能达成脱欧后英欧贸易协议。脱欧进程最终俨然变成了“拖”欧进程,陷入脱欧困境的英国正在经历二战后政治上最混乱的时期。
更重要的是,脱欧这项重大举措使英国政治分歧进一步加剧,内部矛盾更加突出,一度出现“悬浮议会”(无任何党派赢得议会下院650个席位中的多数席位)和少数派政府,政策议程难以统合,执政党的行政能力不断被削弱。人民主权的合法性与公共权力的正当性之间的矛盾纠结,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的否决对抗,最终导致政党政治出现结构性问题。
不仅如此,国家裂痕逐渐加深,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社会分化明显加剧。脱欧催化下的民意进一步撕裂,民粹政治、身份政治取代阶级政治成为影响政治走向的主要因素。官民信任深受重创,由于政治体制、主流政党和政治精英无法有效回应挑战,政治精英和普通民众的鸿沟进一步加深。
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英国进入历史上最严重的衰退,其GDP下降幅度在G7国家中*,死亡率却是欧洲国家中*的。不仅如此,疫情暴露出政府治理的力不从心,不同群体在生命健康处境上的鲜明对比,更使得英国社会的结构性不平等一览无余,从而加重了本已垂危的分化困境。
政治危机与经济衰退,以及突然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交相叠加,导致了此次英国政坛震动。
4 分裂的现状
在谈到英国政坛未来时,老百姓的反馈最为真实。
“谁知道呢,毕竟,参选人员实在太多了,没人说得清未来,”一个英国民众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不仅是政党,国家也是分裂的。”
分析人士指出,约翰逊宣布辞职后出现的多人参选局面,无疑暴露保守党内部异常分裂,没有谁具备获得压倒性胜利的明显优势。
7月11日晚,保守党公布党首竞选规则和时间表,抬高参选门槛,以加快选举进程。负责竞选事宜的保守党普通议员组织“1922委员会”宣布,竞选人须在当地时间7月12日18时(北京时间13日1时)前完成提名,获得至少20名保守党议员支持者可进入第一阶段首轮投票。
根据保守党公布的选举规则,新党*举大致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358名保守党下院议员投票锁定两名最终候选人。首轮投票已于13日举行,无法获得至少30名议员支持的竞选人被淘汰,14日举行第二轮投票,直至21日议会夏季休会前锁定两名最终候选人。
随后,胜出者出任。
第二阶段,所有保守党党员将投票“二选一”,通过邮寄选票的形式决出胜出者,出任新党首及英国新一任首相。初步预计这个人选有望在9月5日产生。
此前,在约翰逊辞职后,先后有多达11名保守党内议员宣布参选,包括前财政大臣苏纳克、前卫生大臣赛义德·贾维德、财政大臣纳齐姆·扎哈维、前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议会下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汤姆·图根达特、前国防大臣彭妮·莫当特、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等。
没有哪名参选人具有压倒性优势。引发约翰逊政府“离职潮”的前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暂时领跑民调。现年42岁的苏纳克2020年出任财政大臣,本月5日辞职。他在宣布参选决定时说,英国正面临“巨大挑战”,他想要领导国家向正确方向发展。
当地时间7月13日下午的首轮投票结果显示,获得30或以上支持票数得以进入下一轮投票的人选有6位,苏纳克得票*,莫当特紧随其后。这也意味着,现任财政大臣扎哈维和前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遗憾落选,从而退出英国首相之争。
威尔克斯-希格认为,鉴于保守党内部目前缺少一个“众望所归”的有力人选,预计会有多个候选人参与角逐,这无疑会拉长竞选过程,激化党内纷争。
他说,保守党内部分歧明显,尽管最近几天保守党因为一致倒戈约翰逊而达成表面团结,但在竞选新党首的过程中,党内将会继续上演激烈的相互指责。“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谁在竞选中获胜,他都很难让这个政党重新团结并修复其信誉,以便在下次大选中向选民展示自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政党。”
5 未来面临挑战
自7月14日以来,多家英国媒体的头版位置留给了前国防大臣莫当特。因其英文名字(Penny Mordaunt)的缩写PM正好和首相(Prime Minister)的英文缩写相同,因此她制定的竞选口号是“PM4PM”。
舆论认为,虽然莫当特在首轮投票中落后于苏纳克,但她在基层党员中的支持率*。相关民调结果也显示,在最后对决时,无论面对哪一位候选人,莫当特的胜出率都会多出至少1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英国***公司也将莫当特列为头号大热门。
截至7月14日,根据赔率计算出来的莫当特获胜概率已接近60%,苏纳克和特拉斯的获胜概率则已降至约20%。英国媒体报道称,在1997年、2001年及2005年举行的三次保守党*选举中,首轮投票位居第二位的候选人均最终胜出,分别是黑格、邓肯·史密斯爵士以及卡梅伦。
然而,20日英国保守党*选举第5轮投票结果显示,前财政大臣苏纳克和外交大臣特拉斯入围最后一轮投票,莫当特被淘汰出局。
自2016年脱欧公投启动以来,英国已经历三任首相。约翰逊则经历了早前的解散议会、提前大选、不信任投票,加上最近的亲信丑闻,在内阁成员大规模辞职冲击下,不得不请辞。
政府频繁更迭的背后是其国内政治的深刻分裂。分裂不仅存在于执政党和反对党之间,也存在于执政党保守党内部,更广泛扩散至社会层面。普罗大众和政治精英难以在关于国家治理的重大议题上达成共识,使得政治撕裂难以真正弥合,政治共识难以重新凝聚。
如今,无论谁出任新首相,都将面临重建政府信誉、提振国民经济、弥合保守党内部分歧等一系列挑战。重新加强国家整合,则是英国政府和下一届领导人在面对政治、社会等各个层面分裂局面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
【环球网报道
ABC报道截图
ABC称,当地时间14日,卡梅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天”都在思考英国退欧公投的后果,“极度”担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也承认自己的失败:“我对结果深感遗憾,而且我承认我的做法失败了。我所做的决定导致了那次失败。我失败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在谈及决定举行全民公投后面临的愤怒时,卡梅伦直言:一些人“永远不会原谅我举行了公投”。
1966年出生的卡梅伦2010年担任英国首相,43岁的他成为1812年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2016年6月脱欧公投结果揭晓后,支持“留欧”的卡梅伦宣布辞去首相职务。他的继任者特雷莎⋅梅也于今年5月24日宣布辞去首相职务,原因是脱欧谈判进展艰难。
卡梅伦和梅曾经面临的窘境,如今仍继续发生在现任英国首相约翰逊身上。此前,约翰逊在议会连续受挫,“手脚”被束缚,无法实现“硬脱欧”。英国“脱欧”的前景现在仍处于迷雾之中。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英国退欧公投时间》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英国退欧公投时间、货币基金和指数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