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股票(000271)中国人保股票专家点评

2022-08-15 15:21:56 基金 xialuotejs

中国人保股票



本文目录一览:



智通财经APP获悉,平安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人保(601319.SH)综改下维持龙头优势,价值转型持续推进。预期2021年EVPS为5.45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21年PEV约1.1倍,估值显著高于主要同业,维持“中性”评级。

平安证券指出,公司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降低10%。其中公司承保利润41亿元(YoY+2.4%),盈利能力大幅优于同业。此外,公司积极增员发展“大个险”,期限结构改善推动价值提升。

平安证券主要观点

投资建议:寿险聚焦“大个险”、坚持价值转型,拉动NBV提升。产险业务需求刚性,保证险逐渐出清,投资端稳健,车险综合改革下,产险未来竞争聚焦赔付端,利好龙头险企。基于此,平安证券上调产险赔付率和人身险新单增速假设

事项:

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和利润分配方案,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636亿(YoY+1.5%),归母净利润201亿元(YoY-10%),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3.6%。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0元人民币(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53.07亿元人民币(含税);加上已派发的2020年半年度股息,2020年全年股息为每10股现金股利1.56元,年度现金分红比例34.4%(YoY+11.5pct)。

平安观点:

产险:承保利润回升,车险综合成本率下行。2020年产险保费4320亿元(YoY+0.1%),市场份额31.8%( YoY-1.4pct);净利润208亿元(YoY-16%)、承保利润41亿元(YoY+2.4%),盈利能力大幅优于同业。根据中国人保(601319.SH),产险费用率32.7%(YoY-0.3pct)、赔付率66.2%(YoY+0.3pct),费用率降幅与赔付率增幅持平,综合成本率98.9%(同比持平)。

1)车险业务结构优化,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2020年车险保费2657亿元(YoY+1%),综合成本率96.5%(YoY-0.2pct)、承保利润88亿元(YoY+7%)。根据中国财险(2328.HK),2020年车险赔付率58.0%(YoY-1.8pct)、费用率38.5%(YoY+1.6pct),赔付率降幅大于费用率增幅,车险承保盈利能力大幅优于行业。具体来看:①疫情减少上路时长、出险率下降;②科技理赔、降本增效,家庭自用车客户线上化率89%(YoY+29.5pct)、家庭自用车理赔线上化率93.2%(YoY+26.5pct);“驾安配”降赔减损14亿元(YoY+83%)。

2)非车险占比略降,保证险赔付拖累非车险承保利润。2020年非车险保费1664亿元(YoY-1%),在产险总保费中占比39%(YoY-0.6pct);综合成本率103.7%(YoY+0.2pct),承保利润-47亿元(YoY-11%),主要由于①疫情导致社会信用风险水平提升,业务逾期率上升,信用保证险综合成本率144.8%(YoY+23.1pct)、承保利润-51亿元(YoY-77%),公司已收紧保证险业务,持续出清风险。②农险保费358亿元(YoY+17%),保持高速增长。根据中国人保(601319.SH),2020年农险综合成本率99.8%(YoY-1.9pct),主要由于分保条件变化,摊回分保费用同比减少、农险已赚形成率下降,导致费用率提升;但大灾理赔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赔付率下降。

人身险:积极增员发展“大个险”,期限结构改善推动价值提升。2020年新单保费732亿元(YoY-0.5%),主要系团险新单影响。公司持续推进“大个险”战略,代理人队伍增量提质,人身险队伍数量已达43万人(YoY+59%)、寿险月均有效人力10万人(YoY+9%)。代理人质态持续改善,拉动长期期交新单268亿元(YoY+2%)、占比达37%(YoY+0.8pct),助人身险NBVM提升至8.4%(YoY+0.8pct)、NBV增至61亿元(YoY+10%),EV达1172亿元(较上年末+22%)。

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2020年全集团互联网保险业务保费345亿元(YoY+25%),其中互联网健康险规模保费127亿元(YoY+77%)。

权益市场回暖助投资端改善。2020年总投资收益率5.8%(YoY+0.4pct)、净投资收益率5.0%(YoY-0.3pct),测算综合投资收益率6.3%(YoY-0.2pct),预计全年股票+基金投资收益率约20%。

风险提示:权益市场大幅波动,信用风险集中暴露。客户转化与代理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新单保费修复不及预期。车均保费超预期下滑、赔付率超预期提升,车险承保利润承压。




000271

中邮创业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增加深圳信诚基金
销售有限公司为代销机构的公告

根据中邮创业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与深圳信诚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签署的代销协议, 自2018年8月31日起,深圳信诚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开始代理销售中邮核心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590001)、中邮核心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590002)、中邮核心优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590003)、中邮核心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590005)、中邮中小盘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590006)、中邮上证38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590007)、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590008)、中邮稳定收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A/C(590009、590010)、中邮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A/C(000271、000272)、中邮核心竞争力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00545)、中邮双动力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00571)、中邮货币市场基金A/B(000576、000580)、?中邮多策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00706)、中邮核心科技创新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00966)、中邮信息产业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01227)、中邮趋势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01225)、中邮稳健添利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01226)、中邮创新优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01275)、中邮新思路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01224)、中邮乐享收益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01430)、中邮风格轮动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01479)、中邮低碳经济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01983)、中邮纯债聚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A/C(002274、002275)、中邮纯债恒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A/C(002276、002277)、中邮稳健合赢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002278)、中邮增力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002397)、中邮睿信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002474)、中邮睿利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002475)、中邮未来新蓝筹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02620)、中邮景泰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C(003842、003843)、中邮医药健康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03284)、中邮消费升级灵活配置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003513)、中邮军民融合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04139)、中邮健康文娱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04890)、中邮安泰双核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05458)。

投资者可通过以下途径咨询有关详情:

1、公司全称:深圳信诚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6号京城大厦3906室

法定代表人:周文

联 系 人:殷浩然

电 话:010-84865370

客服电话:0755-23946579

网址:www.ecpefund.com

2、中邮创业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邮基金客服电话:010—58511618 、400 880 1618(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均可拨打)

网站:www.postfund.com.cn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中邮旗下基金前应认真阅读中邮旗下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本公告解释权归中邮创业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特此公告

中邮创业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8月30日




中国人保股票专家点评

在合规管理方面,人保寿险屡次遭罚,今年已涉10张罚单



《投资时报》研究员 关越


作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601319.SH,1339.HK)旗下重要成员,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人保寿险)的表现受到颇多关注。


根据人保寿险过往年度信息披露报告,近两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持续放缓,2021年净利润更是同比缩水。同时,人保寿险还面临实际资本减少、偿付能力充足率下行等问题。在合规管理方面,人保寿险屡次遭罚,2021年的投诉量也出现倍增。


针对以上问题,《投资时报》研究员向人保寿险发送了沟通函。人保寿险回复称,2021年净利润减少,主要是所得税费用增加所致,剔除所得税影响后利润总额为上市寿险公司增幅最高;一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主要跟资本市场波动和保险行业偿付能力规则的切换有关;对于处罚所暴露的问题,已部署多项措施加强基层合规风控管理。


同时,人保寿险还向《投资时报》透露,为应对当前寿险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将进一步巩固个险为主力、银保为助推、团险和电商为两翼的销售管理新阵型,不断推动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


净利润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人保寿险成立于2005年11月,注册资本金为 257.61 亿元。

透过各年度信息披露报告可以看到,2018年—2021年人保寿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11.96亿元、1179.01亿元、1210.29亿元、1235.34亿元,近两年增幅不超过3%,且逐年放缓;同期净利润分别为6.95亿元、32.13亿元、45.43亿元、41.45亿元,2021年净利润有所下降。


对于去年营收增速放缓、净利下降的情况,人保寿险对《投资时报》表示,受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2021年人身险行业发展普遍陷入困境,主要寿险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增速放缓或是同比下降趋势。2021年,国内人身险公司整体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1.42%;上市寿险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18.9%。


据人保寿险分析,主要原因一方面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保险有效需求下降,传统经营模式受阻,行业发展出现停滞不前局面;另一方面,在行业转型、主动清虚等因素影响下,营销员队伍明显下滑,进而影响整体产能。


人保寿险强调,公司积极应对行业复杂局面,采取多项举措克服影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好于同业平均水平。2021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0.7%;营业收入同比增2.1%。净利润同比减少8.4%,主要是因手续费及佣金率下降,以前年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导致所得税费用增加。“剔除所得税影响的不可比因素,公司利润总额50.79亿元,同比增长58.8%,为上市寿险公司增幅最高。”


2022年一季度,《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受代理人规模处于低位以及权益市场持续下跌等影响,人身险行业保费和盈利持续承压。人身险公司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36万亿,同比下降4.2%,降幅较2021年继续扩大;合计盈利45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1%。

在此背景下,人保寿险一季度实现原保费收入597.50亿元,同比增长17.9%;实现净利润21.87亿元,同比减少33.5%,剔除以前年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的不可比因素,利润总额31.00亿元,仅同比微降5.5%,降幅优于行业。


人保寿险2018年—2021年净利润(单位:亿元)

数据公司年报

实际资本减少


2022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人保寿险实际资本有所减少,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下降。


具体来看,2022年一季度末,人保寿险核心偿付能力溢额为 160.28 亿元,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135.76%;综合偿付能力溢额为 552.85 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223.34%。而期初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21.40%和249.97%。

与期初相比,人保寿险实际资本减少136.3亿元。其中,净资产减少65.83亿元。

对此,人保寿险回应称,2022年一季度,受权益市场持续下跌影响,股票、股基等投资资产浮盈较年初有所减少,导致净资产减少。2022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除上述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保险行业偿付能力规则的切换。2022年伊始,保险行业开始实施偿二代二期规则,规则切换使得主要寿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我司降幅与主要寿险公司平均水平基本相当。”


此外,人保寿险还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2020年、2021年、2022年一季度,人保寿险的累计净现金流分别为 77.49 亿元、-371.91 亿元和-8.02 亿元。该公司在偿付能力报告中坦言,目前流动性风险整体可控,但由于现金流易受外部市场形势冲击、公司业务周期等的影响,波动较大,且由于受到市场整体环境等影响,保费现金流入存在不及预期的情况,需持续关注。


同时,人保寿险亦告诉《投资时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保持充足,会持续做好流动性风险防范工作。据悉,制度方面,该公司已按照偿二代二期规则要求,完善流动性风险制度建设。管理方面,一是做好现金流预测,进行现金流压力测试,加强统筹管理,根据预测情况提前做好现金流安排;二是加强现金流监测和管理,加强流动性风险识别,强化对流动性风险指标的监测和分析;三是做好流动性应急管理,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流动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年内涉10张罚单

通过梳理银保监会处罚信息,《投资时报》研究员发现人保寿险近期有多条遭到处罚的记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30日,今年以来共有10张罚单指向人保寿险,其中涉及分支机构的有4张,涉及个人的有5张,还有一张同时处罚个人和分支机构。

比如,1月12日,黑龙江银保监局开出一号罚单,人保寿险哈尔滨市道里支公司因其虚列费用处以罚款11万元;王春梅作为主要负责人,被予以警告并处罚款2万元。

3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吕梁监管分局对人保寿险岚县支公司的原内勤李茂春作出禁止终身进入保险业的处罚。据行政处罚决定书,人保寿险岚县支公司存在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侵占保险费的违法违规行为。2015年4月至2019年7月期间,该公司员工李茂春采取截留投保单、专用发票加盖假公章、套打保险合同等手段,骗取客户投保,侵占保险费33笔,金额合计537.89万元。

3月31日,中国银保监会上饶监管分局开出11、12、13号罚单,人保寿险上饶中心支公司因编制虚假资料被予以罚款10万元;何萍和曹彩虹对上述行为负直接责任,均被予以警告并罚款1万元。

对于处罚暴露的问题,人保寿险表示高度重视,并在加强基层合规风控管理方面安排部署了以下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加强穿透式检查力度。组织开展公司2022年度风险核查监督工作,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开展自查与检查;同时公司组建合规稽查检查专家队伍,制订下发穿透式检查工作方案,将在各条线自查的基础上,开展督导检查,深入检查基层机构合规经营和风控情况并督促整改。

二是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全面风险管理行动方案的统一框架下,制定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行动方案,明确具体工作举措、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切实提升各分公司、各部门风险防控意识,压紧压实各领域、各岗位风险防控责任。

三是针对基层管理问题,在广泛征求各省分公司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具体行动方案,从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关键岗位及关键业务流程监督、加强系统刚性管控及考核问责等多角度,对基层治理工作进行细致部署。

四是在集团领导下制定加强法律合规工作的实施方案,为分支机构加强法律合规工作提供工作指引。

五是完善合规绩效考核办法,对分支机构及分支机构领导班子的合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投诉方面,据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的《关于2021年第四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2021年第四季度人保寿险的投诉量为1070件,位于人身险公司投诉量第八。该公司全年累计投诉量3935件,位列人身保险公司第八。根据监管部门通报以及人保寿险统计,该公司 2020 年累计投诉数量 1340 件。可见,2021年人保寿险的投诉量成倍增长。

对此,人保寿险解释道,一方面,2021年以来在银保监会领导下整个保险业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全行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消费者宣传活动,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消费者整体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保障型期交保单占比逐年提升,产品的复杂程度较以往有所提高,销售人员销售过程的不专业行为易导致客户产生疑问甚至抱怨、投诉。同时,受销售队伍脱落影响,公司在续期、退保等环节投诉数量增速较快。


人保寿险进一步向《投资时报》介绍,该公司将持续通过以下措施改善投诉量的问题:


一是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上升至公司治理层面,在董事会领导下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和企业文化建设,在总公司和分支机构成立消费者事务工作委员会,持续加强全链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管理体系建设;二是加强销售队伍建设和品质管理,提升宣传展业环节的规范性,包括加强销售人员入司管理、持续做好销售品质管理等;三是强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管理,如提升产品和服务规范性、加强理赔时效管理;四是持续提升重点人群的保险服务获得感,面向“一老一少”“新市民”等群体加大产品和服务保障力度;五是积极面向消费者开展宣传活动,服务消费者提升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未来如何布局?

谈及当前寿险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人保寿险颇有感触。

该公司认为,当前行业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行业改革转型难度加大,对处于转型攻坚期间的各大险企带来较大挑战。目前整个人身险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疫情反复等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压力。行业原保险保费呈现负增长。

二是短期内行业新单保费增长承压。收入下降对保险产品需求带来抑制效应,收缩了民众对人身险这类非刚性产品的需求,新单需求下降。同时,线下展业受限影响新单开拓,依靠代理人渠道的传统寿险保费增长承受较大压力。

三是队伍展业和增员难度上升。疫情之下,线下增员受阻,线上增员需求迫切。同时,展业受到影响,代理人收入降低,对代理人队伍的稳定性造成冲击。

四是续期保费稳定性降低。部分客户无力缴纳期交产品续期保费,甚至面临退保风险。此外,代理人流失使孤儿单数量增加,也影响到续期保费。

五是资产价格波动带来行业盈利下行。权益市场大幅震荡下行,对险企投资收益形成考验。同时,固定收益品种的违约和减值风险亦有所上升。

在人保寿险看来,寿险行业也存在多方面的机遇。

一是客户行为加速线上化,有利于推动数字化经营转型,对具备完善的线上化运营体系的人身险公司利好。

二是客户需求迭代升级,有利于推动行业产品创新。受疫情影响,民众对健康险、意外险和寿险的需求增加,特别是针对非标体等细分人群的产品将有较大创新空间。加之数字化的影响,未来在保障范围、相关服务等方面,寿险产品将迎来创新机会。

三是服务业重新洗牌,为代理人招募带来新机遇。

四是国有品牌优势凸显,有利于国有寿险企业品牌优势提升。

为应对当前寿险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人保寿险表示,将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卓越保险战略要求,坚持“价值主导、专业经营、多元协同”的渠道布局和销售策略,兼顾规模与价值,进一步巩固个险为主力、银保为助推、团险和电商为两翼的销售管理新阵型,推动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

具体而言,一是持续加强渠道专业化建设。“大个险”作为价值创造的主力渠道,聚焦队伍建设,开展新军建设顶层设计优化,加大高价值业务拓展力度。银保渠道深入推进价值转型,探索业务拓展和队伍建设新模式。团险渠道聚焦短险增效和职团开拓创新。电网销售渠道突出特色产品供给和服务创新,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二是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经营转型,提升销售展业、队伍增员、产品支持、客户服务、运营理赔、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线上化经营能力;通过线上线下对接、转化与融合的方式,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推动产品销售转化。




中国人保股票股吧

今日中国人保(601319)盘中创60日新高,收盘报4.77元。

2022年5月24日,光大证券研究员王一峰,郑君怡发布了对中国人保的研报《2022年一季报点评:健康险盈利同比高增,投资表现优于预期》,该研报对中国人保给出“买入”评级。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该研报作者对此股的盈利预测准确度为95.48%。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计算显示,对该股盈利预测较准的分析师团队为光大证券的王一峰。

中国人保(601319)个股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人保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人保股票、000271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