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基金(富国天惠基金)招行基金有风险吗

2022-08-14 14:52:06 基金 xialuotejs

招行基金



本文目录一览:



上市公司年报进入密集披露季,招商银行、的年报无疑备受关注。

3月18日晚间,有着“零售之王”之称的招商银行率先披露2021年年报,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21年市场震荡之下,招商银行交出一份“沉甸甸”的亮丽业绩表。去年招商银行实现营收3312.53亿元,同比增长14.04%;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199.22亿元,同比增长23.2%,增速创近六年新高,并在财富管理多个细分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银行也公布了去年底招商银行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达到6,080.35亿元。而同期、同花顺、好买财富等公布2021年年报,揭开了2021年四大基金代销平台销售成绩。其中天天基金网交出靓丽成绩单,单年基金销售金额首次突破2万亿,创出历史新高。

净利润1199.22亿元

同比增长23.20%

招商银行年报业新鲜出炉,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2021年是招商银行交出一份不俗业绩单,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创近六年新高,不良贷款率时隔七年再次降到1%以下。

数据显示,招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12.53亿元,同比增长14.04%;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199.22亿元,同比增长23.20%。资产质量继续向好,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不良贷款率0.91%,拨备覆盖率483.87%。成本收入比自2016年以来首现“拐点”。

招行营收重回两位数增长,各项业务呈现出齐头并进、多点开花局面。招行全年实现净利息收入2039.19亿元,同比增长10.21%;非利息净收入高位增长,达1273.34亿元,同比增长20.75%。

在《行长致辞》中,招行行长田惠宇透露,2021年是招行的大财富管理元年,“让财富管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梦想逐步照进现实。“朝朝宝”打通支付主账户和财富主账户,降低财富管理门槛,开启年轻客户理财第一课;财富开放平台重新定义了行业生态和竞合辑 ;“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的价值循环链高效运转,资管规模突破4万亿,托管规模接近20万亿。全年大财富管理收入在营收占比接近16%,成为我们探索新商业模式的关键少数。

所谓大财富管理收入,是包括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托管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根据年报披露细项计算,招行2020年大财富管理收入为389.28亿元,2021年则同比大幅上涨33.91%至521.30亿元,在招行营业净收入中占比约16%。

此外,在2021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贡献358.41亿元,同比增长29%;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贡献108.56亿元,同比增长57.52%;托管业务佣金收入贡献54.33亿元,同比增长27.75%。

管理金葵花客户资产超8.8万亿

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达3.39万亿

零售金融业务依旧是招商银行的传统强项。

2021年,招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769.49亿元,同比增长21.07%;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1,773.19 亿元,同比增长14.32%,占本公司营业收入的58.35%。

年报显示,2021年,招商银行在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的框架下,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初心,有机融合线上线下经营,打造财富开放平台,持续提升产品创设和精细化管理能力,在实现客户利益与银行利益统一的同时,不断拓宽服务边界,客群拓展与经营取得良好成效,零售客户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保持较快增长。

截至去年末,招商银行零售客户1.73亿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较上年末增长9.49%,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指在本公司月日均总资产在5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367.2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8.38%。

招商银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超10万亿,达到10.7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33%,其中,管理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总资产余额8.8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30%。

招商银行另一大强项——私人银行业务也稳步增长。

截至去年底,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指在本公司月日均全折人民币总资产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122,064户,较上年末增长22.09% ;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33,939.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32%;户均总资产2,780.43万元,较上年末增加5.16万元。

年报还显示,招商银行已在92个境内城市和6个境外城市建立了 168家私人银行中心,构建起高净值客户的立体化服务网络。

在打造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的背景下,招商银行围绕私人银行客户需求变迁,由原来聚焦于向高净值客户提供零售服务转变为向私行客户及其背后企业提供更多元的“人家企社”综合服务。

招银理财旗下理财产品余额2.78万亿

实现净利润32.03亿元

作为招商银行旗下银行理财子公司,2019年11月正式开业的招银理财,短短两年时间管理规模就冲上了2万亿大关。

招商银行2021年报显示,截止报告期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2.7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47%。

报告期内,招银理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推进业务转型方面,一是遵循监管要求,完成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整改计划。截至报告期末,新产品余额2.6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63%,占理财产品余额的93.53%,较上年末提高25.77个百分点,剩余的老产品用于承接经监管同意的个案资产。后续,招银理财将根据处置方案做好资产的监测,采取多种方式稳妥有序完成个案资产的处理。

二是按照《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现金新规)的要求,开展现金类产品转型。合理降低资产平均久期,引导客户增加对非现金类产品的配置,预计现金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现金类产品能够实现稳妥转型。

在完善风险管理方面,招银理财加强对重点行业和大额客户的回检,完善对单一信用主体的集中度风险管控;加强对新产品、新业务策略的合规风险评估,制定理财产品市场风险应急方案,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突发事件的效率和能力。在丰富产品体系方面,招银理财聚焦客户需求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财产品,固收+、多资产、权益类产品规模稳步增长,同时与摩根资管(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 (Asia Pacific) Limited)持续深化合作,双方各自发挥在固定收益和全球权益投资领域的优势,合作发行了4只产品。

同时,得益于招银理财产品优势的扩大、开放的平台建设及产品组织,招商银行零售理财销售规模增长较好。代销理财收入62.92亿元,同比增长53.69%。

截至报告期末,招银理财总资产120.97亿元,净资产106.78亿元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2.03亿元,实现净利润32.03亿元。

招商基金2021年净利润超16亿元

招商银行控股基金公司——招商基金过去一年也实现管理规模及净利润双增长。

据招行年报显示,招商基金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13.1亿元。截至去年底,招商基金总资产101.49亿元,净资产69.91亿元;2021年实现净利润16.03亿元。而2020年招商基金净利润仅9.04亿元,显然2021年招商净利润大踏步增长77.32%,招商基金也正式迈入年度净利润“10亿俱乐部”。

年报显示,招商基金进一步提升投研能力、深化客户经营、丰富产品布局、强化风险合规保障,经营发展“稳中有进”,资管规模实现较快增长,其中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达到5,483.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40%。

在强化投研体系建设方面,招商基金确立了“本分、专注、开放”的投研价值观,组建产业链小组,推动深度研究向投资转化。在多渠道服务客户方面,报告期内招商基金新发产品规模突破千亿,打造招商基金“瑞”系列固收+品牌,并通过强化在互联网平台的运营优势,培育了千万级别的招商基金客户群。

机构业务强化专业服务能力,养老金业务延续良好发展势头。在完善产品布局方面,招商基金兼顾市场需求、特色赛道和均衡策略,完善公募基金产品布局,科创创业50、公募MOM、增强型ETF等创新产品首批落地发行。

与此同时,招商基金着力推进 公募REITs业务,报告期内中标5个新项目同时积极开展基金投顾业务试点,于2021年6月获批投顾业务试点资格。

招商银行与招商基金进一步加强基金代销业务合作,截至报告期末,招商基金的非货币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行业排名跃升至第七(WIND数据),在招商银行代销合作的基金公司中,招商基金的公募基金存量规模占比最高。

非货基金销售额超6080.35亿元

同比下降0.44%

2021年A股市场震荡,新基金发行呈现出“起伏”状态。而招商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在全年市场波动的背景下,招商银行根据客户风险偏好变化,主动调整资产配置结构,加大理财产品供给力度,2021年底零售理财产品余额3.00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48%。

备受市场关注的代销非货基金,出现微幅下滑。数据显示,去年底招商银行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6,080.35亿元,同比下降0.44%。同时,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额4,151.41亿元,同比下降11.51%,主要是在加强房地产监管,以及“房住不炒”“回归金融本源”等政策背景下,主动调整业务方向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去年底,招商银行以股票+混合公募保有规模7910亿元,位居所有基金销售机构的第一。其中非货市场公募基金保有量达到8701亿元。已经具备了非常明显的优势。

同时,2021年招商银行实现代理保险保费770.73亿元,同比下降8.26%,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招行积极响应监管政策号召,顺应市场趋势及客户需求变化,持续深化期缴转型、优化产品结构,加大推动高价值贡献的期缴业务,而高保费贡献的趸缴业务有所放缓。

2021年,招商银行实现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37.50亿元,其中,代理基金收入127.95亿元,代理保险收入79.76亿元,代理信托计划收 入69.10亿元,代销理财收入58.74亿元,代理贵金属收入1.95亿元。

天天基金销售金额首次突破2万亿

非货基金销售额超过1.3万亿

财富管理大时代下,互联网基金销售巨头继续跑出自己的增长“加速度”。

不仅招商银行发布了年报,同期公布2021年年报,旗下天天基金网交出靓丽成绩单,单年基金销售金额首次突破2万亿,创出历史新高。

在年报中称,报告期内,天天基金深入推进业务创新和差异化发展,持续提升交易体验,提高专业化、个性化服务能力,拓宽服务范围,进一步完善一站式线上自助理财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大幅增长,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互联网基金销售业务实现较快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共上线150家公募基金管理人12,777只基金产品,公司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平台共计实现基金认(申)购(含定投)交易374,555,304笔,基金销售额为22,385.71亿元,其中非货币型基金共计实现认(申)购(含定投)交易318,056,364笔,销售额为13,404.09亿元。

对比2020年末,天天基金网的的基金销售金额同比增长72.49%,在最近6年时间里,这一增速仅次于2020年的大牛市。除去货币基金的销售额更是增速迅猛,天天基金网2021年的非货币基金销售金额同比增长超过90%。

2021年天天基金网的销售成绩更是实现前低后高的走势,2021年下半年,天天基金网的基金销售金额与非货币基金销售金额分别达到1.26万亿元、8067.83亿元,相比上半年环比分别增长29.53%、51.19%。

在此次年报中,天天基金网也披露了保有规模数据。截至报告期末,天天基金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6,739亿元,累计基金销售额过6万亿元。天天基金平台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314.7万,其中,交易日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394.81万,非交易日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155.12万。

从整体营收上看,天天基金网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0.81亿元,净利润2.82亿元。

的金融电子商务服务业务主要通过天天基金为用户提供基金第三方销售服务。据年报披露,2021年金融电子商务服务实现营业收入50.73亿元,同比大增71.23%。

好买财富私募基金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

仅高毅资产旗下产品就大卖1亿元

尽管不是所有的基金销售机构都有头部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加持,但一些销售机构通过开拓线下高端客户以及公募基金的机构用户,最近两年也实现了飞速增长。

好买财富2021年年报显示,2021 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 10.41 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约 35%;盈利约 3.3 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 3.3 亿元,较去年增加约4636万元,涨幅约 16.34%。

截至2021年12月底,来自好买APP“储蓄罐”及“好买基金”的公募基金存量约为154 亿元,比去年年底存量上升了约59%;高端私募存量约604亿元,较去年上升约 29%;机构公募年底约690亿元,较去年年底上升约 327%。

好买财富称,总体上来说,由于报告期内二级市场行情上涨,基金的认同度得到了大幅上升。再加上公司近几年快速有效的扩大了线下高端业务投资顾问团队的人员数量,有效配合了市场上涨,2021年整体业绩达到了历史新高。

由于2021年存量上升以及基金业绩上升带来的收入上升,本期营业收入上涨约2.69亿元;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研发费用合计上升了1.48亿元,大部分为人工费用的上升;因受年底二级市场行情影响,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较上年度下降了2861万元;另由于累计亏损已基本弥补完毕且本年利润创新高,当期所得税费用增加了5426万元,递延所得税费用增加了870万元。

随着公司在线下业务布局上的不断加大投入,高端私募业务的收入一直处于增长态势,报告期内,高端私募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的八成以上,占比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来说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一直都是私募基金。本年度由于二级市场行情较好,私募基金收入创历史新高,较上一年度增加 34.35%,同时业绩提成金额也是历年最高,达2.78亿元。

公募业务增量绝大部分来自于机构业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前期积累,本年公募基金收入较去年上升了56.83%。平台业务一直处于收缩状态,而基金外包服务稳中有升。总体来说,公司未来收入主要来源依然会是线下高端业务。

在好买财富的前五大主要客户中,仅高毅资产的私募基金销售就达到1亿元以上,在年度销售金额中占比超过10%。

此外,另一家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同花顺基金也披露了2021年销售成绩单。

据同花顺2021年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爱基金”平台接入基金公司及证券公司171家,代销基金产品及资管产品14,322支。

其中,基金销售及其他交易手续费等其他业务实现收入3.12亿元,同比下降35.30%。

同花顺称,报告期内基金销售及其他交易手续费较去年减少 35.30%,主要是由于虽然公司基金代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2.94%,但公司业务战略调整,其他业务代销手续费减少所致。




富国天惠基金

截止2022年二季度末,基金经理朱少醒旗下共管理2只基金,本季度表现最佳的为富国天惠成长混合A/B(LOF)(161005),季度净值涨8.37%。

朱少醒在担任富国天惠成长混合A/B(LOF)(161005)基金经理的任职期间累计任职回报1699.88%,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8.85%。期间重仓股调仓次数共有137次,其中盈利次数为90次,胜率为65.69%;翻倍级别收益有10次,翻倍率为7.3%。

以下为朱少醒所任职基金的部分重仓股调仓案例:

重仓股调仓示例详解:

1、国瓷材料(300285)翻倍案例:

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A/B(LOF)基金在14年3季度买入国瓷材料,在持有7年又2个季度后在22年1季度卖出。持有期间的估算收益率为570.91%,持有期间国瓷材料在2014年到2021年的年报归属净利润增幅达1156.12%。

2、石基信息(002153)调仓案例:

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A/B(LOF)基金在14年2季度买入石基信息,在持有3个季度后在15年1季度卖出。持有期间的估算收益率为96.95%,持有期间石基信息在2014年到2015年的年报归属净利润降幅为5.51%。

3、王府井(600859)调仓案例:

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A/B(LOF)基金在10年3季度买入王府井,在持有3年又1个季度后在13年4季度卖出。持有期间的估算收益率为-49.27%,持有期间王府井在2010年到2013年的年报归属净利润增幅达84.58%。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招行基金有风险吗

村镇银行爆雷,说难听的,跟大部分人毫不相关,但是如果说招行爆雷,那就不得不关注了。最简单的,我们放在银行里的钱,还安全吗?今天我们不妨来聊聊,全国制股份商业银行。

咱们全国性股份商业银行的头牌,零售之王招行,其代销的五矿信托鼎兴1号至15号产品,3月30号到期无法兑付暴雷了。这次还好,没坑穷人。

这个信托计划的起购点是100万和500万两个档,按银行自己公布的情况,也都是由私行客户消化的。私行客户是什么级别,那不是你平时看到,贵宾厅里那些不用排队进进出出的人,而是在各大城市分行楼上,会有专门会所接待的人,许多低柜业务都是穿着行服的小姐姐,抱个IPAD,半蹲在坐在沙发上的你面前给办了的。

招行的私行基本也是全国私行级别里,对客户要求最高的,要求家庭净资产不低于300万,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或者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各位土豪别急,是邀请制的,存够了等电话吧。然而按照理财新规,有盈亏不是很正常吗?关注我,下一条见。

招行爆雷,银行里的钱还安全吗?按照理财新规,有盈亏不是很正常吗?现在也的确说理财不能保本了。

问题分两个级别,第一个,客户经理层面。客户经理的销售话术会有:“很安全、从没发生过不兑付的情况” “放心买,这个产品是给优质客户的福利”是不是很耳熟,原来有钱人只不过是换个地方听同样的话术,而且因为身份的强调,习惯了这种优待,更容易被诱导。

第二个,银行操作层面。据媒体报导,出事的鼎兴2号产品,在早期APP上显示的是基金,而后在五月删除了基金,并在介绍里写明了这是一个房地产融资类信托产品。

简单来说,信托通过银行代销募集到的钱,给了一个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以房地产业务为主的世茂集团。虽然世贸也算大公司,然而,五矿信托与深圳五顺方存在股权关联关系,却未对此进行相关披露。也就是我为我自己的房地产项目融资发信托,作为利益相关方,大家要如何相信你的风控,你的尽调是否充分呢?所以招行原行长田惠宇被免职,这件事也有所牵连。

话又说回来,全国第一零售银行的其中一支理财发生亏损,就算有员工违规操作,免职是否太重了呢?或者说会不会本来这个项目的操盘,就在个别违规工作人员手上呢,信托会不会又是只做了个渠道?

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据公告世贸股份实控人去年将4000万股质押给了南京银行上海分行,再补充一个:招行目前位列世贸股份十大流通股东第四,占比2.21%。就在7月3日晚间,世茂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称,该公司于7月3日到期的一笔10亿美元外债未能进行本息偿还。接下来就是你们看到的各种任免,造谣资产负债结构等等的新闻。其实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关注我,了解更多商业故事。




招行推荐的基金 损失严重


今年来,招商银行代理的基金、保险、信托以及理财产品都非常好卖。

得益于代销贡献的业绩,他新出的上半年财报同比增长13.75%。

但产品卖多了,财富管理佣金拿得多,风险也变大了!

于是近日风头正盛的招行,爆出理财违约事件。

对比去年10月,宇宙行工行爆出代销理财违约。

这次银行理财暴雷,坑的全是有钱人!

快来看看咋回事吧!


5亿元大雷,招行代销理财竟违约!


去年八月,华夏幸福的全资子公司:九通基业投资有限公司,

为了获取流动性资金,

推出了一款一年期集合信托产品——大业信托·君睿15号。

他由华夏幸福作为担保,招商银行代销出售。

据网上信息,这款理财产品非常高端,

他不在APP出售,而是直接卖给招商的私人银行客户+家族信托。

招商是服务国内高净值客户的第一梯队大行。

他的家族信托,门槛就是1000万。

所以说这款产品不仅从开发到销售,参与的都是业内明星公司。

最后掉坑的客户,也都是有钱人。

就是这样一款,规模不大,档次不低的产品。

在本该还本付息的8月14日,开始出轨了!

他不仅仅没将第二季度利息如期给付,

本金也不见踪影。

只因为华夏幸福,出现了严重债务问题,股价大跌债务满满。

这笔银行理财该怎么办呢?



招行与大业信托双回应:不赔!


这款理财,虽然是招行销售,

但身为代销平台,招行只是赚赚渠道费,并不负责担风险。

而应该担风险的华夏幸福,目前债台高筑,

追债的别家金融机构都不少。

等他还债,遥遥无期~

关于这件事的处理,目前招商银行与大业信托双双给出了回应。

招行先是承认了违约事件,然后表决说:

作为代销机构,要督促大业解决问题,

大业信托则表示,自己会加入华夏幸福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进行催债。

两方解答都非常机智。

绝口不提自己赔偿,只提监督、催促。

这事儿,入坑的都是银行的顶级大客户,

总共没有多少人。

现在监管不允许刚兑,银行和信托方没赔钱的麻烦,是不可能赔的~

所以哪怕是有钱人理财雷了,也没招儿。



各种理财暴雷不断,买啥更香?


其实这几年银行代销的银行理财暴雷,真不少。

2013年,建设银行代销的吉林信托-松花江77号,逾期。

2020年,中信银行代销的安信锐赢9号,逾期,最后仅返还本金。

2020年,工行代销的一款理财也全线违约。

……

除了银行理财,债券违约率也在直线上涨。

总体规模,从5年前的630亿不到,涨到了今年的5500亿元。

还有数据显示,2021年7月共发生信托产品违约事件19起,总金额过百亿。

在这个去刚兑的年代,银行理财暴雷、债券暴雷难以避免。

闭眼买理财,挣外快的时代真的过去了。

这时,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0风险的优势越发难能可贵。

保险理财,最大的优势在于确定性。

年金险和增额寿在合同里就把领取和现金价值,交代的清清楚楚。

年金险最高收益4%左右,增额终身寿最高3.5%。

目前,风险性低,收益稳定,增值可观的产品中,

理财险,比国债、银行存款收益都要高。

而且也只有他可以锁定利率几十年,不受利率下行趋势影响。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招行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招行基金、富国天惠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