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538(002883)000538云南白药股票股吧

2022-08-13 12:22:50 证券 xialuotejs

000538



本文目录一览:



近日,一则合作协议刷屏医药投资圈。

大健康领导者云南白药与华为签署《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全面合作协议》。为何科技领域的巨头华为会选择云南白药合作?在AI药物研发的背后,云南白药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

图表一:云南白药与华为技术合作公告节选

数据公司公告,整理

下注AI药物研发,强强联合

在创新药领域,研发有着“双十”定律,即从药物立项到商业化平均花费十亿美金,研发周期达到十年。如何能够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风险正在成为众多药企面临的课题。

人工智能(AI)的出现,为新药研发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与发展契机。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式赋能药物靶点发现、化合物筛选等环节,能够有效加快开发具备临床需求的未满足的创新药物。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基于人工智能(AI)和生物计算的新药研发管线平均1-2年就可以完成临床前药物研究,正在成为创新药领域新的发展的新趋势与潮流。

虽然海外已经有巨头布局,但国内AI药物研发还处于非常早期阶段,涉及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而这次云南白药与华为强强联合,发力AI药物研发领域,可以看出云南白药对AI药物研发赛道肯定和重视,以及其试图成为赛道“排头兵”的自信和果敢,显示出中药龙头的行业引领风范。

一方面,这是云南白药迈向数字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中医药行业研发案例较少,云南白药作为中药研发头部企业,将目光锁定在AI药物研发的发展机遇,配合华为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丰富的经验与优势,能够有效解决公司当前数据库面临的困难。随着算力、算法、数据等基础能力的不断完善,公司将逐步推进AI技术与业务场景融合,在行业中抢占先机,更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另一方面,这是华为涉猎大健康领域的关键信息。在医药大健康愈发受到关注下,选择与优秀的医药企业合作能够助力华为在大健康领域数字化发展。而云南白药拥有深厚的中医药研发数据和经验沉淀,有望提供AI药物研发的数据底座,推动技术变革。

百年药企,成长价值凸显

实际上,从云南白药与华为联手布局AI药物研发,我们看到了白药向数字化转型的发力。但细细回顾过往历史,可以看到,百年药企的云南白药,从未固步自封守着一方城池,而是在坚守中药巨头地位同时,不断探索新生之道,其长期投资价值正在显现。

首先,云南白药改革后焕发新活力,治理结构优良。

自1902年由云南民间名医曲焕章创制起,云南白药历经多次变革,直至2016年启动混改,成功实现真正市场化。2021年公司启动数字化变革,拉开智能化转型科技赋能的篇章。

当前,公司已先后启动主数据系统建设、“数据湖”建设、会员系统建设以及围绕白药生活+业务的主数据系统建设等方式,从而搭建涵盖整个生命周期的全方位大健康综合服务,实现精准化服务和精准化营销的闭环。未来,凭借着庞大的“数据湖”等方式,公司有望形成数字化领域的竞争优势,并支撑公司全产业链信息贯通。

图表二:公司历史变革

数据公司2021 ESG,整理

其次,云南白药积极拥抱趋势,商业战略转型再升级。

创建初期,云南白药凭借传统中药出圈,并随着创可贴、牙膏等单品,完成从传统中药向现代化大健康产品的转型。2010年起,公司实施“新白药、大健康”产业战略,陆续推出养元青、采之汲、日子系列卫生巾等系列产品,将业务线不断拓展边界,成为从单纯的中药制药企业向消费品企业转型的标杆。至此,公司围绕“1+4”战略赛道,在口腔科学、皮肤科学、女性关怀、骨伤科学四大赛道上发力,打造公司战略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不过,云南白药没有停止追随时代发展的脚步。2021年公司提出数字化转型以来,战略策略升级至“1+4+1”(中医药+口腔领域、皮肤领域、骨伤领域以及女性关怀+数字化技术),把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前沿数字化科技引入到研发与经营的各个环节里,将公司的产品创新与业务运营能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如今已经初显成效。

在口腔领域,经过一年的探索研发,公司已完成“口腔护理综合解决方案平台”的初步搭建,上线口腔系统1.0版本,实现口腔数字化管理从0到1的突破。在医美领域,采之汲作为高端国货护肤品牌,公司与IBM和欧姆龙合作,发布首款AI肌肤个性化定制系统“MIS-UNIQ”,推动护肤行业AI智能定制化,有望为客户带来新变革与新体验。

最后,云南白药放眼产业融合,加速推进医药大健康布局。

云南白药并没有局限于在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战略策略等内生增长上发力,而是积极与外部机构、企业以及校园合作与探索,加强产业协同与技术合作攻关,继续推动医药大健康行业蓬勃发展。

2021年云南白药参与上海医药定增计划,有望上海医药的优质平台和产业资源,进一步放大公司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所拥有的规模、渠道和品牌优势。此外,公司投资打造的上海国际中心,将承担起白药集团国际运营中心、研发中心等职能,推动全球科技创新进程,未来有望成为公司与全球医药行业竞争的有效助力。另外,公司探索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平台,创建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有望在人才、技术等方面推动医药大健康领域成果转化、创新发展。8月11日,在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云南白药120周年的重要节点,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云南白药主办的“2022医药创新和科技前沿论坛”在云南白药成功举办。该论坛讲座内容也均聚焦前沿热点,专注技术攻关。

小结

在创新研发成为医药大健康领域主旋律的当下,AI药物研发作为前沿科技的代表,兼具信息科技与医药双重属性,需要一批既能掌握AI前沿技术,又精通新药研发的复合型人才。而在此当口云南白药与华为牵手共同合作开发,可谓是强强联手,发展潜力巨大。

云南白药作为行业龙头,在百年时光中,经历各种考验与起伏。在滚滚的医药创新变革潮流中,云南白药似乎总能踏中时代的节奏乘风破浪。随着数字化转型持续发力,未来公司有望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医药大健康公司,值得期待。




002883

7月31日丨中设股份(002883.SZ)公布,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凤军、廖芳龄、周晓慧、袁益军及股东陆卫东与无锡市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无锡交通集团”)于2022年7月29日签署《股权转让框架协议》:

(1)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持有的854.0066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5.4636%)转让给无锡交通集团控制的主体无锡炬航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无锡炬航”);

(2)中设创投召开合伙人会议,决议同意陈凤军将其在合伙企业中全部财产份额转让给无锡国晟,并变更无锡国晟为新的普通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无锡国晟控制中设创投所持874.6824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5.5958%);

(3)廖芳龄、周晓慧、袁益军拟将其持有的剩余1089.585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6.9707%)的表决权委托给无锡交通集团;

(4)同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凤军、廖芳龄、周晓慧、袁益军之间的一致行动关系解除。

截止公告披露日,无锡交通集团持有公司股份13,439,95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5983%,此次交易完成后,无锡交通集团将拥有41,622,692股公司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占公司总股本的26.6284%,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无锡交通集团。

通过此次交易,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国有资本,有助于不断优化公司的股权架构和治理结构,为公司长期战略发展布局提供支持,为公司健康稳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公司与股东优势资源的协同发展,可以进一步提升公司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综合竞争实力,更好地为公司股东创造价值。

此次交易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公司将继续保持核心管理团队的稳定性,保证此次控制权变更的平稳过渡。

公司股票将于2022年8月1日开市起复牌。




000538云南白药股票股吧

云南白药(000538.SZ)公告,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于2022年7月23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签订《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全面合作协议》,公司将与华为技术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和合作,探索联合科研创新的机制,扩大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包括但不限于大小分子设计、相关病症、数据库开发等。

据悉,华为技术在AI辅助药物研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案例。公司与华为技术联合开发最优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双方在行业内的资源、技术优势,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大健康行业市场的深度融合,优势互补,打造大健康行业生态体系,打造精品示范项目,聚合上下游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双方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的优势,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共同开拓市场。




000538云南白药股票

从意气风发到“炒股失败”,一直没有找到“第三业务曲线”的云南白药正在经历中年危机。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资本市场更是如此。如果说逐利是资本的本性,那么捧上神坛或视如弃子,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云南白药( 000538.SZ)最近有点烦。

进入2022年,受政策影响和疫情催化,中药爆发了一波“小高潮”。以广誉远( 600771.SH)、以岭药业( 002603.S Z)、健民集团( 600976.SH)、同仁堂( 600085.SH)等为代表的中药股走势犀利,频创新高。而传统的白药龙头云南白药股价却反响平淡,表现萎靡。

自2021年2月云南白药创出163.28元的历史新高后,便开启了下行模式。

在经历近期中药行情的暂时性反弹后,再次掉头向下,创出新低。股价回到了2020年3月的底部位置,与强势的中药板块走势形成了鲜明对比。

很快,市场便找出了答案。“炒股”失利、净利暴降的年报公布后,市场一片哗然,一时间股东激愤、机构抛弃,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这让本就疲软的股价更加雪上加霜。

股价虽然短期受情绪影响,实则隐含着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一致预期。

抛开问题看本质,市场对白药投出了不信任票。表面上白药的困局是由投资失误造成的,背后更为深刻的,是行业进入成熟期后的必然结果。

投资不“背锅”

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云南白药营收363.74亿,同比增长11.09%;净利润28.04亿,同比大跌了49.17%。一朝回到5年前,增速更是创出近26年来首次负增长,跌幅也创出历史之最。

导致净利润暴跌的“祸首”,是云南白药的炒股亏损和股权支付费用(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8.66亿)。

财报显示,2021年云南白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高达-19.29亿,其中云南白药共持股9只,大多为去年不断杀跌的“白马股”。

其中6只出现浮亏,亏损最大的是小米集团( 01810.HK),投资金额也是最高,达14.04亿,相较于期初账面价值31.48亿,亏损了44.61%;恒瑞医药( 600276.SH)、腾讯控股( 00700.HK)紧随其后,分别亏了2.11亿和1.05亿。

云南白药财报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小米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浮亏,但对比16.32亿的最初投资成本,仍略有浮盈。

云南白药热衷投资并非只从2021年开始,近年来一直乐于此道。以财报中交易性金融资产一项来看,自2017年开始规模大幅扩张,2018年是一个顶峰,达到222.78亿,随后规模又急剧下降。

数据 云南白药财报

但急剧扩张的金融资产规模,在2020年以外的年份里,并没有获得太多理想效果,即便在“巅峰”2018年。

这一年,云南白药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仅为0.42亿,主要以基金投资为主。真正的证券投资是从2019年开始的,主要投资的是股票和债券。

在随后2年中,该指标分别为2.27亿、22.4亿,尤其是2020年,可谓丰收大年。这一年云南白药搭上了互联网、科技消费的“牛市顺风车”。

盈利较大的股票依旧是小米集团,浮盈15.17亿,盈利高达92.95%。其次伊利股份( 600887.SH)、红塔证券( 601236.SH)、九州通( 600998.SH),分别盈利2.45亿、2.43亿和1.26亿,年收益27.62%、41.9%、32.64%。

但面对巨大浮盈,云南白药并没有及时收手。在行情回落的2021年,重仓的几只大白马不断杀跌,小米几乎跌回成本线,腾讯亏损加大,伊利、恒瑞坐了过山车,由盈转亏。最终,云南白药还是选择清仓了后三者。

除了炒股所持有的证券账面价值波动影响净利润外,投资收益也是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增量,主营是近些年处理股权、证券、理财及房产等的收益。

从报表上来看,近年来白药的投资收益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8年之前还保持在不到3个亿的水平,2019年便大幅增长至14.7亿,与2018年交易性金融资产“爆炸”式增长有关。

随后虽有些回落,但2021年仍然有10.44亿,占到利润总额的30%。

数据 云南白药财报

投资收益、证券投资等非主营业务收入,绝对排得上资本市场“槽点榜单”前十名。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报表已经是资本市场司空见惯的手段。

虽然投资也可以作为业绩增长的来源点,但股票等风险资产的波动造成了利润增长的极大不确定性。

很明显白药管理层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3月底的电话会议中明确表示,将严格控制二级市场投资规模,逐步减仓,不再继续增持。

云南白药热衷于投资,作为现金流充沛的消费白马龙头,这点本无可厚非。但如此大手笔,更加反应出白药生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面对放缓的主营业务,急于构建所谓“第三增长曲线”。

增长焦虑

还是先从白药的基础业务说起。

云南白药的业务主要分为四大部分:药品事业部、健康产品事业部、中药资源和省医药公司。

药品事业部是云南白药的基本盘,包括云南白药系列及其它普药系列,如著名的白药胶囊/贴膏、气雾剂/创可贴等。健康产品事业部以个护为主,包括牙膏、养元青、电动牙刷、面膜等,但牙膏仍然占大头。

大健康部门已经成为云南白药的关键业绩增量。自2019年就超过了传统白药分类收入,并且有牙膏的成功在前,寄希望于扩展至洗护、卫生以及美妆等领域。近年来大热的医美也在布局之中。

中药资源以中药材三七产销为主。三七是重要的道地药材。有化瘀止血功效的“参中之王”,90%以上产量来自云南省。云南白药旗下豹七品牌,属于三七品类的中高端。

而省医药公司原本是云南省内大型国有医药流通企业,1999年被云南白药集团全资收购,近年来的营收占比始终在50%以上。

数据 云南白药财报

省医药营收占比虽然很大,但毛利率水平太低。医药流通行业本身毛利就不高,地方国有集团由于自带普惠属性,对产品定价更敏感。

参与上海医药( 601607.SH)定增,主要是看中了他全国化及海外的流通渠道,所以这部分业务不做指望。

中药材板块受三七价格影响较大。从2017年开始,这部分业务就处于停滞增长状态了。从13.67亿到9.51亿,还出现了规模下降情况。

具体原因,一者与整体中药材行业增长放缓有关。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行业规模约1437亿,同比增长仅5.58%;而2019年这一数据为9.23%。同时三七价格的逐年下降,也是不能回避的重要原因。

作为云南白药家底的药品板块,发展的已经较为成熟,除了核心的云南白药/胶囊,气雾剂、贴膏、创可贴等都是骨伤科明星单品。

笔者随访了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两家医药连锁上市公司门店,在询问了店员云南白药销售情况后,一家反馈称云南白药气雾剂卖的好,但其它销售平平;另一家则表示,“除了云南白药胶囊和气血康口服液,其他都一般”。

线下门店的情形,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白药品类较为平淡的动销。

这部分业务自2015年至2021年的6年间,营收规模仅增长了9.18亿,增幅为18.01%。可以说早过了高速成长期,后续发展只能靠提价。

有鉴于此,2022年开年以来,云南白药调价动作频频。散剂出厂价上调了13%;普药产品有11个品种提价,幅度在10%-20%之间。

未来能指望的,只剩下健康产品板块,也被云南白药寄予了厚望。

众所周知,牙膏是云南白药打造得最成功的业外产品,也是健康产品板块的核心。市占率超过黑人,名列第一。但是,牙膏毕竟只是洗护产品的一个细分品类,品类增长放缓,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智研咨询研究,2020年牙膏市场规模为308亿,自2014年来行业增速一直在7%左右,波澜不兴。

但竞争依然激烈。传统阵营里,既有黑人、冷酸灵、佳洁士、高露洁等老面孔;同为“药膏”的还有片仔癀、同仁堂等。

市场份额已经超过23%,云南白药再想通过占比份额提升拉动牙膏业绩的这条路越来越难走。

牙膏作为生活刚需,频繁或者大幅提价都不现实,只有向其他品类扩展,继续寻求“第三增长曲线”才是出路。

而说到牙膏的“内卷”竞争,不得不提的是,云南白药作为高端牙膏的代表,“潮化”支撑涨价的重要因素。

除了宣传含有活性成分,薄荷柠檬等传统口味香型之外,时尚、国潮成为换新趋势。典型的如京剧国粹套装,奶茶也成为口味新风向。

如治愉之茶CC牙膏奶茶味,包含核桃西柚奶盖、草莓薄荷冰冰茶、奇遇鲜果茶、3分甜啵啵奶茶4种口味。

4支385g套装京东自营价格101元,对比4支金口健环保套装牙膏价格仅57元,价格自然十分“美丽”。

不仅仅是一支牙膏,白药选择的“第三增长曲线”,其实是大健康赛道,围绕洗护、卫生用品和医美做文章。像养元青、电动牙刷、卫生巾等增长较快,但规模仍然偏小。

如养元青洗发水,2021年营收刚刚过亿,能否形成大单品,还有待观察。医美项目尚处于早期布局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云南白药研发费用大幅增加,为3.31亿,同比增长82.99%。主要投向特医食品(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等特定疾病人的配方食品),和采之汲护肤品。多元化意图非常明显。

“第三增长曲线”难产

云南白药当前的困局,可以说是未来大多数企业都将面临的共同命运。白药不可谓不优秀,但当主营进入成熟期时,只有不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才能支撑企业未来发展。

在传统的白药和牙膏领域,云南白药建立了绝对优势,行业增长放缓后,也一直在寻找方向。

寄希望于炒股投资、增资医美云臻、超百亿定增上海医药项目,都是白药多元化尝试。近期还启动了不超11.19亿的回购方案,都是在向投资者表明对未来发展的自信。

但是,多元化仍然存在失败风险。

很明显一点,就是云南白药的销售费用。自2016年销售费用突破30亿以来,一直维持在37亿以上规模,最高在2019年达到了41.56亿。

不要说扣非净利润,就是现金流量净额,也是在2021年才算是覆盖住这一大笔费用项。

数据 云南白药财报

未来能否成功复制牙膏,再造“第三增长曲线”,仍需要较长时间来检验。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000538》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000538、002883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