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0月13日讯 华夏大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华夏大盘精选,代码000011)10月12日净值上涨2.56%,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9.2190元,累计净值为24.1590元。
华夏大盘精选基金成立以来收益3,469.79%,今年以来收益28.85%,近一月收益3.65%,近一年收益43.22%,近三年收益62.94%。
华夏大盘精选基金成立以来分红16次,累计分红金额21.86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陈伟彦,自2017年05月02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86.90%。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锦江酒店(持仓比例7.25%)、福斯特(持仓比例7.03%)、海尔智家(持仓比例6.23%)、宏发股份(持仓比例5.80%)、泸州老窖(持仓比例5.45%)、古井贡酒(持仓比例5.37%)、海大集团(持仓比例5.33%)、中南建设(持仓比例5.24%)、晨光文具(持仓比例4.69%)、恒立液压(持仓比例4.68%)。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0年上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全球经济出现*的急剧下滑。二季度海外疫情仍继续蔓延,除少数国家外,疫情整体上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为了对冲疫情的不利影响,全球各主要国家大都推出了规模巨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全球流动性泛滥,全球股市也在大幅下跌后明显反弹,尤其是美国股市。国内经济方面,由于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也持续推进,国内经济逐步复苏。我们一直相信中国经济的韧性,相信中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曲折、稳步前行,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消费升级红利和创新红利也仍可持续。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竞争优势,能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2020年上半年,A股波动巨大,年初受疫情影响一度大幅下跌,之后出现明显上涨,尤其是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创业板指数和具备长期持续增长预期的消费龙头公司。这一方面源于流动性宽松,另一方面也源于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良好预期。
报告期内,虽然市场波动很大,市场风格切换很快,且部分公司的估值持续大幅提升,但本基金仍然维持了既定的投资策略,专注投资有长期成长性且低估的优质公司。在仓位策略上,上半年组合一直维持了较高的股票仓位;在行业和个股策略上,考虑到海外疫情蔓延导致部分行业的中期需求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组合对行业和个股做了适当调整,增加了农业和新能源产业中优质公司的配置比例,但整体仍以消费升级和制造升级为重点,同时维持了行业和个股适度集中的策略,以防止在单一行业上有过大的风险暴露,在选股时将竞争格局作为第一考量因素;在交易策略上,组合始终注重估值与长期成长性的匹配,淡化对市场风格的预判,持续减持了短期上涨过大且估值过高的公司,积极寻找有很高性价比且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公司。
截至2020年6月30日,本基金份额净值为14.910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0.0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0.67%。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2020年下半年,经济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并存。风险方面,海外疫情迟迟未得到有效控制,中美关系存在短期冲突加剧的可能,这些都增加了出口和就业的不确定性。机会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政策等因素的推动,国内经济复苏可能超出预期。我们一直看好A股的长期投资机会,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强,且中国经济的增速在全球持续领先,尤其是疫情后时代;中国部分*公司的活力和成长性也在全球领先。但我们认为2020年下半年A股的波动可能会加剧,主要是今年上半年由于流动性等诸多因素的推动,部分公司的估值已非常高。我们始终认为:公司的长期价值只取决于其长期成长性和为股东创造的价值,而不是其他因素。我们会继续淡化对市场风格如何演绎的预判,始终将估值作为投资策略的重要考量因素。同时,延续年初的认知,我们会继续高度关注中美关系的演进和可能的风险。
投资策略上,本基金仍将坚持既定的投资策略,专注投资优质大盘股,积极寻找有长期确定成长性并低估的优质公司,坚持长期持有的理念,但会继续根据个股估值的重大变化适当调整组合。
哈喽大家好:下面发布的是*的汽车优惠信息,是资源价格。前面是指导价,后面是现在市场资源行情价,买车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去砍价,你在汽车网站上搜该车型,看整体汽车参数,看官方指导价就是知道对应具体*车。比如君威1858白↓26500,意思就是指导价是185800元,现在是能优惠26500元,写成1858是我们汽车行业者,为了查询方便,也就是君威官方指导价185800元。
宝骏310W
310W 428 白 下2000
310W 498 蓝 白 银 下2000
310W 568 银 白 下3000
310W 658 白 下3000
————————
310 368 白 下1300
310 398 白 下1800
310 498 白 下2000
310 538 白,橙 下3000
310 558 白 下2500
310 608 蓝 下3000
以上是*的市场资源行情价格,大家想要知道其他品牌的车型优惠价格可以评论留言,这样下次就是 发布你们想要知道的车型优惠价格,大家可以根据这个价格去砍价,关注“汽车人汽车事”了解更多的汽车价格资讯。
以下是汽车美图欣赏
“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持续受到市场诟病。
华夏基金在2021年市场相对高位密集发行QDII产品,随着行情反转,高位发行的这些基金普遍面临净值大幅回撤的压力。
根据财报统计,华夏基金旗下QDII基金2021年累计产生净亏损超过95亿元。考虑到2022年以来净值下行明显,公司旗下QDII基金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累计亏损超过100亿元已无悬念。
图1:华夏基金旗下QDII基金2021年净亏损排名前10
然而,尽管旗下产品亏损严重,华夏基金仍能获取可观的管理费收入。统计显示,公司2021年来自于QDII基金的管理费收入超过2.4亿元。
作为一家企业愿景是“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上有重要影响力、受人尊敬的资产管理公司”,华夏基金是否应该考虑通过减免管理费、提高自购力度等方式与基民利益保持一致?
一家基金公司旗下QDII产品普遍大幅亏损仅仅是因为外部环境不利?
基金管理人投研能力是否充足?是否勤勉尽责?相关产品运行是否合规?运行过程中是否有利益输送?基金公司督察长是否应该对相关QDII产品的合规问题予以重点关注?
华夏基金旗下多只热门QDII基金深度回撤
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是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境外证券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业务的证券投资基金。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是华夏基金旗下规模靠前的产品。截至2022年4月19日,这两只产品的累计单位净值分别跌至0.4293元和0.5066元,今年以来分别下跌24.70%和27.57%。
华夏基金旗下部分ETF类QDII基金净值表现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成立于2021年1月,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达到75.55亿元,认购总户数达到16.48万户。该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为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收益率,投资目标为“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净值走势
自基金成立以来,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的净值持续下行。投资者如果成立时买入持有至今,目前已经亏损过半。财报显示,该基金2021年净亏损52.94亿元,主要来自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虽然该基金净值持续下跌,但不少投资者逆势买入。2021年四季度末,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的基金份额总额已上升至330.29亿份,基金资产净值达到188.29亿元,持有人户数达到35.74万户,其中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为78.45%。
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的情况类似,2021年5月成立以来至今,该基金的累计净值跌至0.5元附近。基金份额总额则从成立时14.56亿份上升至2021年末82.14亿份。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基金的上述两只产品均成立于2021年上半年,正好是市场的相对高点位置。华夏基金现存的ETF类QDII产品中(初始基金口径,包括联接基金),超过半数发行于2021年1月至9月。
基金公司旱涝保收 基民利益如何得到保护?
一般而言,由于基金管理人可以凭借稳定的管理费收入旱涝保守,因此天然存在通过发行更多新产品、扩大管理规模以赚取管理费收入的倾向,特别是在行情热度较高时。这一激励机制下,“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亏钱”的案例屡见不鲜。
此外,由于密集发行新产品的同时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无法在短期内获得大的提升,这也可能使得基金公司投研、风控能力滞后于规模增长,最终使得基民利益受损。
以上述两只产品为例。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产生的费用包括管理费、托管费、因基金的证券/期货交易或结算而产生的费用、信息披露费用等。其中,管理费支付给基金管理人,是后者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的管理费为一年0.50%,每日计算,逐日累计至每月月末,按月支付。2021年,该基金的管理费达到4729.05万元。
图4:2021年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的管理费用
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的年管理费用率同样为0.50%。由于规模小于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且成立时间相对较晚,该基金2021年产生管理费约为906.45万元。
中信证券财报显示,华夏基金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0.15亿元、净利润23.12亿元,同比均大幅增长。
图5:2017年至2021年华夏基金营收、净利润
损人利己?老牌产品成立14年“颗粒无收”
除了ETF类产品,华夏基金旗下还有多只QDII基金(初始基金口径),大部分在今年录得两位数亏损。
图6:华夏基金旗下今年以来亏损达到两位数的QDII基金(非ETF类)
华夏移动互联人民币(002891.OF)截至4月18日亏损达到26.79%,在同类产品中排名靠前且明显跑输业绩基准。该基金关于投资策略的描述为“在股票精选策略上,本基金主要投资于全球移动互联相关行业股票”。但从2021年末的持仓来看,该基金可能存在风格漂移的情况。
公开资料显示,华夏移动互联人民币2021年末重仓宁德时代、长城汽车(港股)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其中宁德时代更是基金第一大持仓,持股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6.48%。2022年至今,宁德时代股价下跌约三成,长城汽车更是经历腰斩。
此外,华夏港股前沿经济A(012208.OF)、华夏全球精选(000041.OF)这两只规模超过15亿元的基金今年以来也亏损超过15%。其中,华夏全球精选成立于2007年10月,是国内较早成立的QDII基金之一。然而,经过14年的运作,该基金的单位净值仍然只有1元,基民颗粒无收。
华夏基金作为国内头部的基金管理公司,在市场走弱、基金产品净值下行时,是否可以通过减免管理费等方式与基民一起共克时艰?
原标题:中国QDII 出海十六年众生相:为什么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基金评级系统上线预热第一篇
有借大势狂捞金,有*出海遭遇次贷危机,鹏华基金踩雷中资美元债,“中丐互怜”跌跌不停何时休?
这天晚上,我坐在办公室里,百无聊赖地翻着公告,试图找一家上市公司历练一下。
顾左右坐在隔壁,戴着耳机,正在看崔健线上演唱会的直播,摇头晃脑腿还抖,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看小黄片。
整张办公桌都在震动,我不堪其扰,正要打断,但突然想起什么,于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待他摘下耳机看向我后,问:老顾,你们最近不是在捣鼓基金评级吗?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基金啊?
顾左右也不介意,沉吟一下,说:有意思的基金还是不少的。怎么,你有兴趣?
我说:上市公司写多了,换个口味,做一下交易方面的研究啊。你能不能把整理好的资料发我一份看看?
顾左右点点头,说:没问题,我给你发几个文件。
钉钉里,发送过来第一个文件夹的名字是:QDII。
出海即*,伤痛要用12年“抚平”
首批QDII的历程可谓生不逢时。
2006年4月,我国发布《商业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QDII制度正式推出。
同年6月,公募基金获得QDII资格。四只QDII基金,华夏全球(000041.OF)、南方全球(202801.OF)、嘉实海外中国(070012.OF)、上投摩根亚太优势(377016.OF)在2007年9、10月先后成立。
2007年,全世界股市,尤其是A股和美股的牛市进入高潮。由于巨大的赚钱效应,国内基金界的*出海吸引了投资者的狂热认购,闪电募集了约1200亿元,每只基金的规模都在300亿左右,还出现当时罕见的比例配售,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四只基金刚开始运作,就遭遇美国“次贷危机”,净值出现跳崖式暴跌,*跌幅均超50%,最惨的是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净值*跌至0.338,其次是嘉实海外中国的0.388。
现在热门基金跌30%就能被骂上热搜,可以想象这次暴跌在当时能让多少暴跳如雷的投资者“口吐芬芳”。
众所周知,净值下跌50%后,需要翻倍才能回到原点。四只基金随后开启艰难的“回本”之路,直至2017年9月,华夏全球的净值率先回到1以上,2020年四只基金的净值才全部高于1。
净值从1到0.3只花了不到1年,但从0.3回到1却耗费近12年。
对所有投资者来说,巴菲特的这句话需要刻在骨子里。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全球之所以能率先回到1,基金经理李湘杰功不可没。
李湘杰是该基金第5任基金经理,于2016年5月上任,当时净值约为0.71。上任后,他一改前任分散投资的理念,逐步调仓至中概互联网和教育股,前十大股票的净值占比从上任前的18%上升至2017年三季度的52.9%。
(2017年三季度前十大重仓股)
李湘杰押对了。基金净值从0.71上升至2017年11月的1.13,涨幅近60%,并且在2021年2月上升至1.64,创下四只基金上市以来的*纪录。
不过,从2021年至今,华夏全球的表现一般,2021年和2022年至今分别下跌了14.6%和15.6%,回撤大于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和南方全球。
(数据iFind终端)
但是,鉴于长期表现不如人意,四只曾经百亿规模的基金现在已无人问津,规模甚至都没有超过30亿。
(注:时间截至2022年4月21日)
非股票类QDII:大宗商品牛市、基金经理无能、鹏华踩雷地产债
虽然QDII基金没有开一个好头,但伴随着国内投资者对境外资产的投资需求日趋增强,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较好。
由于基金公司把投资者的钱先兑换成美元再购买投资标的,因此投资QDII基金实际上赚的是两部分的钱:投资标的上涨或分红,和人民币贬值。
根据“吾股”基金评级显示,2021年末QDII的基金规模为2594亿元,相比2020年的1293.5亿元大幅增加1300亿元。
而且,2021年新成立QDII基金共计33只,发行份额达331亿份,均创2007年以来的*值。
易方达、华夏和广发在管理规模中处于行业前三,分别为855.6亿、498.8亿和209.7亿,合计达1564.04亿,占比超六成。
接下来,根据投资方向,风云君会对各类QDII基金进行简析。
请各位老铁注意,由于不同基金类型,如ETF和联接基金部分数据在不同软件的计算方式存在一定差异,风云君只能保证所有数据基本准确,各位老铁别纠结于些许差异。
而在计算基金涨跌幅时,以本文成文之日(4月21日)为期,且货币单位全部默认为人民币。
(一)大宗商品QDII是最近两年表现*的品种
按照大类资产划分,QDII的投资标的包含了商品、黄金、REITs、债券和股票,其中股票类是大头。
而油气QDII主要投资两个方向:美国或全球油气行业指数,原油。
原油投资本身不产生现金流,配置目的更多是资产组合的多样性和博弈。
虽然油气行业的景气度和原油价格密切相关,但公司股价的升跌幅一般与原油不同步,因此对于押注原油价格上涨的投资者,直接跟踪原油价格的南方原油LOF和嘉实原油LOF可能是更贴切的选择。
由于油价的持续上涨,7家QDII基金的收益率相当可观,今年初至4月21日,易方达原油LOF和华宝油气LOF的涨幅均超50%,是众多QDII基金中收益率*的大类资产。
(注:基金规模由单位净值与总份额相乘得出,涨幅截至4月21日)
华宝油气的规模相对*,达29亿元,有30.5万户持有,主要跟踪标普石油天然气上游股票指数。
华宝油气的持仓较为分散,前十大股票的持仓市值基本在6500万元以上,占基金净值比例为23.1%。
(注:华宝油气LOF2021年前十大持仓)
而南方原油LOF购买追踪原油价格的ETF,并非直接购买原油期货合约。
(南方原油LOF2022年一季报)
自从2020年4月20日出现“负油价”事件以来,WTI原油出现一轮波澜壮阔的上涨,市场博弈相当激烈,尤其是最近国际局势动荡,油价屡创新高,押注油价涨跌的资本大鳄不少。
WTI原油主连从2020年4月20日的*位6.5美元/桶上升至2022年3月7日的*位130.5美元/桶,涨幅惊人。
值得一提的是,“负油价”事件当天,许多投机者立马意识到该价格不可持续,纷纷寻找追踪油价的投资标的。
然而,这些基金早在2月份就因为外汇额度用尽而暂停申购,只能赎回,且场内溢价超40%。
从事后看,这些QDII基金在4月20日以后继续下跌,以华宝油气LOF为例,净值在2020年6-11月持续下滑至前期低位才触底反弹,与跟踪资产的走势明显脱节。
再来看看跟踪黄金相关的QDII基金。
与之相关的基金有7只,但规模均很小,全部低于3亿元,表明投资者不喜欢通过该方式押注黄金价格上涨。
单纯追踪伦敦金价格的基金今年收益率一般,而包含油气、黄金的大宗商品指数则表现较好,信诚商品LOF和国泰商品LOF均涨逾40%。
(APP)
(二)REITs基金:明明可以躺赢,非要作妖
根据上交所的解释,REITs的含义是:
依法向社会投资者公开募集资金形成基金财产,通过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等特殊目的载体持有基础设施项目,由基金管理人等主动管理运营上述基础设施项目,并将产生的绝大部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的标准化金融产品。
2021年6月,我国首批基础设施REITs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目前已经上市的REITs有11只。
而海外REITs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如香港*的REITs领展房产基金(0823.HK)的总市值达1434亿港元,自2010年初至今的*涨幅达3.84倍。
而跟踪REITs的QDII基金有6只,其中两只为主动型基金,两只跟踪MSCI美国REIT净总收益指数。
然而,鹏华美国房地产等4只基金的规模太小,低于1亿,清盘风险不小。
这些基金在2021年的收益相当不错,有4只达到30%以上,南方道琼斯美国REIT精选的表现相对*,今年初至4月21日仍小幅上涨2.2%。
(APP)
根据“吾股”基金评级显示,鹏华、诺安和嘉实这3只基金规模这么低可能与大幅跑输业绩基准有关。
鹏华美国房地产自成立至今净值仅上涨了32.5%,跑输了业绩基准收益率144.3%。诺安全球收益不动产和嘉实全球不动产分别跑输了105%和40%。
难道还有比大幅跑输业绩基准更能反映基金经理的无能吗?闭上眼睛跟着指数买,都能把这些基金经理吊起来打。
更受人诟病的是,这3只基金的管理费和托管费均比指数型基金高,不知道其赖在市场不清盘的底气在哪里。
只有上投富时发达市场REITs在这点上表现相对靠谱,跑赢业绩基准8.1%,收取的费用还*,但产品成立时间比其他基金都短。
截至2022年一季度,该基金的持仓全部为在纽交所上市的房地产股票、房地产投资基金及信托,前十大标的合计持有1.9亿元,占基金资产比例的42.2%。
(三)债券QDII:出来***,总是要还的
投资海外债券的QDII基金数量仅次于股票类基金,经吾股基金评级系统的不完全统计,约有26只。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QDII基金的收费方式分A、C两类,且可以用美元现汇/现钞购买,此处为了方便统计,只统计用人民币购买的A类基金,这一般也是基金规模*的部分。
下表为人民币A类规模大于1亿的基金,共计13只。其中博时亚洲息票收益债券的规模*,达21亿元,华夏收益债券的规模超5亿元。
鹏华全球高收益债表现最为大起大落,该基金在2013年10月成立,随后稳定上涨,2019年净值增长率一度达到60%,被不少大V吹捧。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1年突然暴跌47.8%,2022年已经下跌了15%,单位净值跳崖式下跌至0.54,让不少投资者赔个底朝天。
根据“吾股”基金评级显示,该基金重仓了阳光城、中南置地、禹洲地产和中梁控股集团等一些房地产高收益美元债。
而2021年中资美元债是全球表现较差的市场之一,全年下跌6.6%,其中高收益指数全年下跌了26%,主要原因是地产高收益发债主体陷入流动性危机。
发行中资美元债的房地产企业一般自身杠杆已比较高,买高收益率债实际是在du债券不违约,等同于刀口上舔血,只要du错一次就满盘皆输。
受美国国债收益率上行的影响,全球其他地区美元债也多数出现下跌,但跌幅普遍小于中资美元债。持仓较为分散的博时亚洲和华夏收益2只债券在2021年分别下跌8.5%和0.2%,且自成立以来净值复权增长率均超40%,跑赢业绩基准。
股票类QDII:一曲“凉凉”送给抄底者
最后是QDII基金中数量最多及规模*的股票类基金。
由于数量众多,风云君仅展示规模超5亿元的基金。
风云君把这些股票类QDII基金粗略分成三类,即:地域类、主题类和主动型基金。
(一)美国、越南股市表现颇佳
地域类基金,主要是投资各国及地区股市的被动型基金。
目前投资规模*的是港股,恒生ETF、H股ETF和华夏恒生ETF联接3只基金规模合计达276.5亿元。
(APP)
然而,投资港股的QDII基金基本没有表现好的,恒生ETF成立于2012年8月,至今净值复权增长率仅12.2%,同时成立的H股ETF竟然仍亏损21.9%!
这还不能怪基金经理,他已经尽力了,截止2022年3月末还跑赢基准指数8个点,只能怪指数表现太拉胯。
而标普和纳指ETF的投资者也不开心,虽然基本吃下了最近10年美股上涨的红利,与恒生、H股ETF同时成立的广发纳指100ETF联接创下了上涨3.75倍的成绩,但是基金经理的表现居然相当拉胯,大幅跑输业绩基准超90个百分点。
早两个月成立的博时标普500ETF联接大涨了2.3倍,但依然跑输业绩基准43个百分点。
被动型基金有某一年跑输基准还情有可原,年年跑输以至于差距拉大,只能说明基金经理按捺不住躁动的手,明明可以躺赢,偏偏要通过自己的判断而追涨杀跌。
最后必须提到天弘越南市场。
过去几年,部分中低端制造业正在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并在电子产品组装、纺织服装等中低端制造业取得了成本优势。
2018年以来源源不断的全球贸易摩擦使一些低附加值产业进一步向越南转移以规避关税壁垒。目前,越南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
天弘越南市场成立于2020年1月,应该是国内*投资越南市场的基金,两年多时间净值复权增长近50%,自2021年5月至今呈宽幅震荡态势。
(数据Choice终端)
基于对越南市场的看好,投资者不断涌入,该基金规模从2020年末的2.7亿上升至21.8亿元,增幅超7倍。
(二)2021年内发行的互联网、教育基金遭“团灭”
主题类基金是数量最多的基金,目前规模大于1亿的48只,但经历去年市场的“洗礼”,目前规模大于5亿的基金不多了。
主题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医药医疗、消费、科技等行业,这也是被投资者认为长盛不衰,大牛股层出不穷的行业。
下面仅列示规模超5亿的基金:
(APP)
自2021年以来,中概互联网公司的股票持续下跌,不少投资者抱着抄底的心态纷纷认购,结果越抄越跌。
恒生互联网ETF、恒生科技指数ETF、恒生科技ETF、恒生科技30ETF等众多在2021年内发行的ETF单位净值已经跌至0.5以下,投资者损失惨重。
其中,规模超300亿的中概互联网ETF由于在2021年初至今暴跌57.8%,被投资者戏称“中丐互怜”。
然而,投资者仍一边骂一边含泪加仓。以中概互联网ETF为例,2022年一季度基金总申购份额达85.71亿份,仅赎回200万份,份额总额上升至354.5亿份,增幅超3成。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坐拥国内的投资者无疑是“最幸运”的,即使心灵和荷包受到了双重暴击,依然愿意为基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子弹,和管理费。
此外,如果论去年最悲惨的投资者,教育ETF的持有者当之无愧。
教育ETF成立于2021年6月,主要跟踪中证全球中国教育主题指数,主要持有中公教育、科大讯飞、新东方和好未来等教育股。
而在2021年7月,国家对教培行业的乱象出手后,新东方美股当天暴跌54.22%,高途跌近63.26%,好未来跌70.76%,教培中概股基本全军覆没。
教育ETF跟第一批出海的“前辈”情况相似,属于标准的“高位接盘”,在7月26日-28日连续三个“一字”跌停板后又近乎腰斩,目前净值仅在0.31附近。
(注册制炒股看行情,就用APP)
投资者亏得哭爹喊娘的,纷纷表示,A股真是小儿科,还是国外刺激多了。现在加仓意义也不大,补了也白补,不补更痛苦。
(三)主动型基金:张坤一家独大
据统计,主动型基金有32只,其中规模大于5亿元的有20只,张坤管理的2只易方达基金合计规模超200亿,可谓一家独大。
与地域类和主题类相比,主动型基金的整体规模显然最小。
(APP)
我们先来看看张坤的情况。
虽然“坤坤”名气*,但2021年至今2只基金业绩相当拉胯,分别下跌30.9%和39.3%,在20只基金中几乎垫底。
风云君长期跟踪张坤每个季度的持仓变化,今年一季度的持仓情况可阅读该研报。
2022年一季度,优质精选混合和亚洲精选股票的净申购份额分别增加4.9亿份和5.6亿份,份额总额达28.4亿和46.7亿份,表明投资者面对超10%的回撤仍选择相信坤坤。
张坤在优质精选混合的持仓上基本没有大变动。前十大持仓主要集中在白酒、金融和互联网3个板块,但股价全部下跌,五粮液、泸州老窖和海康威视均跌逾20%,导致2022年初至今基金整体下跌超20%,在同类型基金中几乎垫底。
(APP)
而张坤在亚洲精选股票的股票选择上一脉相承,一季度前十大持仓新进了泡泡玛特和中海油,并且趁邮储银行上涨超20%时减仓1000万股。
除了中海油,其他股票也表现不佳,使2022年初至今基金整体下跌近12%。
整体来看,主动型基金的投资方向过于偏重港股,甚至是严重倾斜到中概互联网板块,投资者实际上没得选。
而且,风云君觉得:投资者没必要看到此前收益率还行,名气很大的基金经理就一窝蜂地买买买,这仅仅说明了基金公司大力“造星”,很多管理能力很强的基金经理由于得不到公司宣传而“泯然众人矣”,投资者也很难获取这些信息。
但是,各位老铁看着我的嘴型,全市场最客观、最牛逼哄哄的“吾股”基金评级即将发布!它是基金的“照妖镜”,是人是鬼在评级面前一览无遗,帮助投资者快速找到自己的Mr. Right。
此外,风云君看来看去,只有嘉实美国成长从去年至今录得正收益。该基金主要投资于美国大盘成长型股票,2013年成立至今的净值复权收益率达197.3%,且在2017年-2021年均取得正收益,表现相当不错。
因此,该基金受到一定的关注,基金规模从2018年初的1亿元左右上升至13.2亿元。
不过,该基金同样没有跑赢其业绩基准罗素1000成长指数,落后约56个百分点。
虽然主动型基金一般少看业绩基准,但连指数都跑不赢,基民何必还花相对更高的管理费让基金经理管理呢?
数小时后,看完崔健的线上演唱会,顾左右意犹未尽地摘下耳机,然后拍了拍我的肩膀:“QDII基金看得怎么样了?”
我伸了懒腰,回复道:“基本看完了,总体给我的感觉还是比较拉胯的。要不就是借了美国牛市或者最近油价上涨的趋势涨得很猛,但这些基金大多都跑不赢业绩基准。你说一年两年跑不赢还情有可原,差距越拉越大就说不过去了。”
“另外就是投资港股的QDII基金太多,基本都是冲着中概互联网去的,但是这两年股价表现又很差,投资者基本都被套牢的。”
顾左右叹了口气:“是啊,基本就没几个能打的。”
我又问道,你做的“吾股”基金评级这么长时间了,有没有挖掘到一些收益高、回撤低、还能持续跑赢业绩基准的基金?
顾左右神秘一笑,没有正面解答:“你先看看第二个文档再说。”
带着疑惑,风云君点开了第二个文档,细细研究起来。过了不久,寂静的办公室突然传出风云君的一声惊叹:“居然还有这样的基金!”
欲知紫枫看到了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APP分享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华夏全球净值》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华夏全球净值、310368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