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524,002524光正眼科股吧

2022-08-07 17:26:17 股票 xialuotejs

002524



本文目录一览:



4月14日丨光正眼科(002524.SZ)披露2021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44亿元,同比增加13.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66.87万元,同比增加0.1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30.44万元,同比减少364.70%;基本每股收益0.09元。




wwwdxzqnet

一、根据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本公司”)与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兴证券”)、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民族证券”)及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方正证券”)签署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代理协议,自2019年1月9日起,以上代销机构将代理本公司旗下财通量化价值优选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下称“本基金”,基金代码:005850)的销售业务。

二、自2019年1月9日起,投资者可在以上代销机构各指定网点办理基金账户的开户及本基金的认购等业务,各项业务的具体办理时间请以本公司及各代销机构相关公告的时间为准。

1、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95309

网址:www.dxzq.net

2、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客服电话:95571/40088-95616

网址:www.e5618.com

3、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95571

网址:www.foundersc.com

4、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820-9888

公司网址:www.ctfund.com

风险提示:

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本公司提醒投资者,投资者投资于基金前应认真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一月九日

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调整浙江同花顺基金销售有限公司部分基金单笔申购最低金额的公告

为答谢广大客户长期以来的信任与支持,经与浙江同花顺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下称:“同花顺”)协商一致,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本公司”)决定自2019年1月9日起,将通过同花顺指定方式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旗下部分基金单笔申购最低金额的限制调整为10元人民币,具体

一、适用基金

财通价值动量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代码:720001);

财通多策略稳健增长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A(基金代码:720002);

财通收益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A(基金代码:720003);

财通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A(基金代码:000497);

中证财通中国可持续发展100(ECPI ESG)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A(基金代码:000042);

财通可持续发展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代码:000017);

财通成长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代码:001480);

财通新视野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基金代码:005851);

财通新视野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C(基金代码:005959);

财通量化核心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代码:006157)。

二、适用投资者范围:

本活动适用于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基金合同规定可以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并通过同花顺指定方式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本公司上述基金的投资者。

三、调整内容

1、自2019年1月9日起,投资者通过同花顺指定方式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上述基金,单笔申购最低金额的限制调整为10元人民币。

2、单笔申购最低金额的限制调整开始或结束办理的具体时间及具体程序、规则以同花顺的有关规定为准,如有变动,敬请投资者留意代销机构的有关公告。

3、本活动解释权归同花顺所有。基金费率请详见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更新)等法律文件,以及本公司发布的最新业务公告。

四、投资者可通过同花顺和本公司的客服热线或网站咨询有关详情:

1、浙江同花顺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8-773-772

网址:www.5ifund.com

2、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820-9888

网址:www.ctfund.com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关于财通量化价值优选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参加代销机构认购费率优惠活动的公告

一、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投资者的理财需求,经与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民族证券”)及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方正证券”)协商一致,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本公司”)决定于2019年1月9日起,对通过中国民族证券和方正证券指定方式认购财通量化价值优选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基金代码:005850,下称“本基金”)实行认购费率优惠,现将有关事项公告

二、费率优惠内容

本基金初始募集期间,投资者通过上述代销机构指定方式认购本基金,实收认购费率=原认购费率×0.1。原认购费率为固定费用的,则按原认购费率执行。

三、投资者可通过以下代销机构和本公司的客服热线或网站咨询有关详情:

1、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四、 重要提示

1、本基金的原认购费率参见基金的相关法律文件及本公司发布的最新相关公告。认购费率优惠方案若有变动,本公司将另行公告。

2、本公司今后发行的开放式基金是否参与此项优惠活动将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另行公告。

3、费率优惠活动解释权归上述代销机构所有,请遵循上述代销机构业务规则及本次活动的具体规定。有关优惠活动的开展时间及具体规定如有变化,敬请投资者留意前述代销机构的有关公告。投资者欲了解基金产品的详细情况,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

4、本基金初始募集时间详见基金管理人发布的招募说明书、基金份额发售公告及相关临时公告。




002524光正眼科股吧

本文时代财经

图虫创意

从卖钢筋到经营眼科医院,光正眼科(002524.SZ)的转型似乎并不成功。

7月15日,光正眼科披露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5000万元~6500万元,由盈转亏,同比下降206.06%~181.5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为5000万元~6500万元;基本每股亏损0.10元~0.13元。

光正眼科对此解释称,一方面,部分子公司受疫情影响,收入有所下降,导致利润降低;另一方面,公司上年同期处置了子公司,产生较大的非经常性损益。

就在业绩预告披露的同一天,光正眼科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通知,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业绩补偿诉讼案已开庭审理。因新视界眼科业绩承诺无法达标,而光正眼科与新视界眼科原股东未能就业绩补偿达成一致,最终重组双方对簿公堂。“莆田系”大佬林春光作为新视界眼科的创始人,也出现在被告名单中。

就上述业绩预亏和业绩补偿诉讼案的相关情况,时代财经多次致电光正眼科和新视界眼科,始终无人接听。

财报数据显示,2013-2021年,光正眼科已经连续9年出现扣非净利润亏损的情况。虽然近年来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但行业竞争也在持续加剧。内忧外患下,光正眼科将如何走出亏损怪圈?

业绩不善引发内斗

光正眼科前身为光正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在新疆成立,主要从事建筑钢结构设计、生产和安装,曾是新疆乃至西北以及中亚地区最大的钢结构综合性生产企业。2010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3年后跨界清洁能源行业,并更名为光正集团。

第一次转型并未给光正集团的业绩带来预想中的增量。直至2018年,公司涉足大健康业务,开始第二次转型。

当年4月,光正集团宣布以6亿元现金购买新视界眼科51%的股权,新视界眼科成为光正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时隔一年多,2020年1月,光正集团再次收购新视界眼科剩余49%的股权,交易金额为7.41亿元。两次交易后,新视界眼科成为光正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光正集团随即更名为光正眼科。

医疗行业内有句老话,“金牙、银眼、铜骨头”。国家卫健委2020年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近视眼人数已经超过6亿,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到53.6%。庞大的患者数量成为了支撑民营眼科医院扩张的底气。然而,这项从市场前景上看似稳赚不赔的收购,却给光正眼科带来了新的麻烦。

在2018年、2020年的两次收购中,光正眼科与新视界眼科全体股东签订了两次业绩补偿协议。首次收购议案中,业绩承诺方承诺新视界眼科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的净利润(承诺净利润均为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5亿元、1.32亿元、1.52亿元。第二次收购议案中,业绩承诺方承诺新视界眼科2019年度、2020年度的净利润(承诺净利润均为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不低于1.32亿元、1.52亿元。

但新视界眼科51%的股份对应的业绩承诺,除2018年完成外,2019年和2020年均未完成,其中2019年完成率为98.9%,而2020年承诺的1.52亿元业绩,最终也仅完成5265.91万元,完成率不足40%。

两次业绩未完成后,光正眼科向业绩承诺方林春光、新视界实业、上海聂弘及上海春弘提起诉讼,要求对方依照此前补偿协议的计算方法,分别补偿光正眼科约1.50亿元、2.35亿元,累计总额约3.85亿元。

时隔不久,新视界原股东又于今年3月对光正眼科提起反诉,指责光正眼科违反了《资产购买协议》中有关股权交易价款支付具体情形的相关支付约定,要求光正眼科支付拖欠的第三期、第四期股权交易价款余额,以及逾期支付股权交易价款的损失,累计金额约1.99亿元。

截至2022年3月末,光正眼科账面仍存5.23亿元商誉,其中主要为收购新视界眼科时形成。

除了业绩不善引发的纠纷外,新视界眼科内部也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新视界眼科及其下属子公司青岛新视界曾先后多次因虚假宣传遭监管处罚。今年上半年,青岛新视界因其总经理李俊杰涉嫌违法犯罪、单位行贿,涉案金额为80余万元,已被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转型不易,业绩增长乏力

实际上,自收购新视界眼科以来,光正眼科的转型发展并未有明显成效。

2018年,即发展眼科业务当年,光正眼科在上海、呼和浩特、南昌、郑州、青岛、成都、重庆、无锡等9个中心城市开设12家专业眼科医院。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11.75亿元,同比增长112.15%,但归母净利润则为亏损7482.11万元,同比下滑1481.38%。对此,光正眼科解释称,是由报告期内公司对能源板块部分企业形成的商誉及公司部分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所致。这一年,大健康业务占据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38.3%。

2019年,光正眼科在保持白内障专科、屈光专科优势业务的基础上,重点投入大视光业务发展,提高大视光业务营收占比,并成立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新视界眼科中心。一系列动作拉动了公司净利润的增长,2019年,光正眼科实现营收12.85亿元,同比增长9.32%,归母净利润为7266.54万元,同比增长197.12%。

好景不长,2020年,光正眼科营收、净利润再次出现双双下滑,同比下降幅度分别达到28.32%、41.38%。尽管光正眼科在财报中称,2020年公司业绩下滑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时至2021年,其业绩仍显疲软。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光正眼科营收实现同比增长13.4%,但归母净利润仅增长0.17%,为4266.87万元。此时,大健康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已经高达72.73%,这意味着,历经3年,光正眼科的主营业务已经调整为眼科业务。

然而,与同赛道中的其他上市公司相比,光正眼科无论是在业绩还是市值上,仍有很大的差距。

2021年,眼科龙头爱尔眼科(300015.SZ)实现营收150.01亿元,归母净利润23.23亿元,2022年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也有6.11亿元;新晋A股选手何氏眼科(301103.SZ)2021年营收为9.6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636.43万元,远远超出光正眼科2倍,2022年一季度也实现归母净利润2608.86万元。相比之下,光正眼科今年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则为亏损3607.48万元。

资本市场上,截至7月16日,光正眼科的总市值仅为35.56亿元,而爱尔眼科和何氏眼科的总市值则分别为2376亿元、52.64亿元。

此外,2022年一季报显示,光正眼科的负债率高达82.61%,远超出同行。

眼下,眼科赛道已经成为新风口。今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两个重点人群,聚焦近视等屈光不正、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盲等重点眼病。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眼科服务市场规模已达到1595亿元,相较于2020年增长13%左右,在未来五年,随着患病人群的增加、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眼科服务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高毛利的视光与屈光业务成为眼科上市公司布局的重点。时代财经以消费者身份致电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内部经营人士表示,公司也有OK镜配镜等相关业务,每副价格在7500元~13800元不等,产品多来自海外地区。

据光正眼科2021年年报显示,视光服务为公司第三大业务,占营收比重相对较低,屈光和白内障项目的占比较高,分别为24.56%、21.09%。

“目前的眼科赛道非常火热,尤其是在近视领域,一方面,小孩子中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家长也很重视,不过在OK镜业务上,国内相关企业多进口国外的产品,扮演一个经销商的角色,自有产品较少,关键技术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未来,相关的企业可能要在研发创新上加以努力,才能更好地占据这个市场。”医药行业分析师史立臣告诉时代财经。




002524光正眼科股吧

本文时代财经

图虫创意

从卖钢筋到经营眼科医院,光正眼科(002524.SZ)的转型似乎并不成功。

7月15日,光正眼科披露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5000万元~6500万元,由盈转亏,同比下降206.06%~181.5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为5000万元~6500万元;基本每股亏损0.10元~0.13元。

光正眼科对此解释称,一方面,部分子公司受疫情影响,收入有所下降,导致利润降低;另一方面,公司上年同期处置了子公司,产生较大的非经常性损益。

就在业绩预告披露的同一天,光正眼科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通知,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业绩补偿诉讼案已开庭审理。因新视界眼科业绩承诺无法达标,而光正眼科与新视界眼科原股东未能就业绩补偿达成一致,最终重组双方对簿公堂。“莆田系”大佬林春光作为新视界眼科的创始人,也出现在被告名单中。

就上述业绩预亏和业绩补偿诉讼案的相关情况,时代财经多次致电光正眼科和新视界眼科,始终无人接听。

财报数据显示,2013-2021年,光正眼科已经连续9年出现扣非净利润亏损的情况。虽然近年来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但行业竞争也在持续加剧。内忧外患下,光正眼科将如何走出亏损怪圈?

业绩不善引发内斗

光正眼科前身为光正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在新疆成立,主要从事建筑钢结构设计、生产和安装,曾是新疆乃至西北以及中亚地区最大的钢结构综合性生产企业。2010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3年后跨界清洁能源行业,并更名为光正集团。

第一次转型并未给光正集团的业绩带来预想中的增量。直至2018年,公司涉足大健康业务,开始第二次转型。

当年4月,光正集团宣布以6亿元现金购买新视界眼科51%的股权,新视界眼科成为光正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时隔一年多,2020年1月,光正集团再次收购新视界眼科剩余49%的股权,交易金额为7.41亿元。两次交易后,新视界眼科成为光正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光正集团随即更名为光正眼科。

医疗行业内有句老话,“金牙、银眼、铜骨头”。国家卫健委2020年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近视眼人数已经超过6亿,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到53.6%。庞大的患者数量成为了支撑民营眼科医院扩张的底气。然而,这项从市场前景上看似稳赚不赔的收购,却给光正眼科带来了新的麻烦。

在2018年、2020年的两次收购中,光正眼科与新视界眼科全体股东签订了两次业绩补偿协议。首次收购议案中,业绩承诺方承诺新视界眼科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的净利润(承诺净利润均为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5亿元、1.32亿元、1.52亿元。第二次收购议案中,业绩承诺方承诺新视界眼科2019年度、2020年度的净利润(承诺净利润均为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不低于1.32亿元、1.52亿元。

但新视界眼科51%的股份对应的业绩承诺,除2018年完成外,2019年和2020年均未完成,其中2019年完成率为98.9%,而2020年承诺的1.52亿元业绩,最终也仅完成5265.91万元,完成率不足40%。

两次业绩未完成后,光正眼科向业绩承诺方林春光、新视界实业、上海聂弘及上海春弘提起诉讼,要求对方依照此前补偿协议的计算方法,分别补偿光正眼科约1.50亿元、2.35亿元,累计总额约3.85亿元。

时隔不久,新视界原股东又于今年3月对光正眼科提起反诉,指责光正眼科违反了《资产购买协议》中有关股权交易价款支付具体情形的相关支付约定,要求光正眼科支付拖欠的第三期、第四期股权交易价款余额,以及逾期支付股权交易价款的损失,累计金额约1.99亿元。

截至2022年3月末,光正眼科账面仍存5.23亿元商誉,其中主要为收购新视界眼科时形成。

除了业绩不善引发的纠纷外,新视界眼科内部也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新视界眼科及其下属子公司青岛新视界曾先后多次因虚假宣传遭监管处罚。今年上半年,青岛新视界因其总经理李俊杰涉嫌违法犯罪、单位行贿,涉案金额为80余万元,已被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转型不易,业绩增长乏力

实际上,自收购新视界眼科以来,光正眼科的转型发展并未有明显成效。

2018年,即发展眼科业务当年,光正眼科在上海、呼和浩特、南昌、郑州、青岛、成都、重庆、无锡等9个中心城市开设12家专业眼科医院。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11.75亿元,同比增长112.15%,但归母净利润则为亏损7482.11万元,同比下滑1481.38%。对此,光正眼科解释称,是由报告期内公司对能源板块部分企业形成的商誉及公司部分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所致。这一年,大健康业务占据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38.3%。

2019年,光正眼科在保持白内障专科、屈光专科优势业务的基础上,重点投入大视光业务发展,提高大视光业务营收占比,并成立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新视界眼科中心。一系列动作拉动了公司净利润的增长,2019年,光正眼科实现营收12.85亿元,同比增长9.32%,归母净利润为7266.54万元,同比增长197.12%。

好景不长,2020年,光正眼科营收、净利润再次出现双双下滑,同比下降幅度分别达到28.32%、41.38%。尽管光正眼科在财报中称,2020年公司业绩下滑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时至2021年,其业绩仍显疲软。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光正眼科营收实现同比增长13.4%,但归母净利润仅增长0.17%,为4266.87万元。此时,大健康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已经高达72.73%,这意味着,历经3年,光正眼科的主营业务已经调整为眼科业务。

然而,与同赛道中的其他上市公司相比,光正眼科无论是在业绩还是市值上,仍有很大的差距。

2021年,眼科龙头爱尔眼科(300015.SZ)实现营收150.01亿元,归母净利润23.23亿元,2022年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也有6.11亿元;新晋A股选手何氏眼科(301103.SZ)2021年营收为9.6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636.43万元,远远超出光正眼科2倍,2022年一季度也实现归母净利润2608.86万元。相比之下,光正眼科今年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则为亏损3607.48万元。

资本市场上,截至7月16日,光正眼科的总市值仅为35.56亿元,而爱尔眼科和何氏眼科的总市值则分别为2376亿元、52.64亿元。

此外,2022年一季报显示,光正眼科的负债率高达82.61%,远超出同行。

眼下,眼科赛道已经成为新风口。今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两个重点人群,聚焦近视等屈光不正、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盲等重点眼病。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眼科服务市场规模已达到1595亿元,相较于2020年增长13%左右,在未来五年,随着患病人群的增加、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眼科服务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高毛利的视光与屈光业务成为眼科上市公司布局的重点。时代财经以消费者身份致电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内部经营人士表示,公司也有OK镜配镜等相关业务,每副价格在7500元~13800元不等,产品多来自海外地区。

据光正眼科2021年年报显示,视光服务为公司第三大业务,占营收比重相对较低,屈光和白内障项目的占比较高,分别为24.56%、21.09%。

“目前的眼科赛道非常火热,尤其是在近视领域,一方面,小孩子中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家长也很重视,不过在OK镜业务上,国内相关企业多进口国外的产品,扮演一个经销商的角色,自有产品较少,关键技术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未来,相关的企业可能要在研发创新上加以努力,才能更好地占据这个市场。”医药行业分析师史立臣告诉时代财经。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002524》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002524、wwwdxzqnet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