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房住不炒,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之后,业界传出央行等近期在筹集房地产纾困基金,以保交楼。就此,央行方面人士告诉南都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房地产纾困基金目前处于启动期,首期募集规模为800亿,并非用以救助房企,而是保交楼。据称,首批拟纾困12家房企。
这12家房企中,有4家房企人士告诉南都
近日,业内传出央行等在筹集房地产纾困基金的消息。南都·湾财社
民营房企危机愈演愈烈
去年以来,民企频频陷入爆雷风波。
国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指出,2021年克而瑞销售百强房企中,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在70家民企中有29家出险(发生融资或理财产品违约、展期、交换要约等流动性风险事件),占比逾四成。并且出险企业的排名从靠后端逐渐向前端蔓延,民营房企的流动性危机愈演愈烈。
在今年上半年,2022年全口径销售额100的房企中,民企占比持续下行,占比从2020年的68%下降到2022年上半年的53%,一年半内累计下滑15%。据华泰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2022年上半年,百强房企累计销售金额同比降幅达50.3%,即使是相对稳健的优质民企,销售额同比亦下跌超60%。与之密切相关的销售回款亦大幅下滑,企业内生现金收入来源面临腰斩,经营性现金流急剧萎缩,企业正常经营面临巨大压力。
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国企和民企实行差异化的贷款政策,对民营房企的存量融资采取各种压降措施,相较国企融资的利率水平,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据Wind数据统计,2022上半年国企+央企占到境内债发行规模的89%,继续处在2015年以来的*水平,发债利率则处在*水平。而民营房企的占比从2020年62%,下降至2022上半年的11%,降幅高达51%。
一损俱损。受资金严重不足影响,民营房企普遍面临项目建设进度迟缓的问题。材料供应不足、人员无法到岗,导致项目工程进度停滞,交楼延期、工程索赔等经济纠纷频发。
今年7月以来,全国多城曝出业主因所购楼盘暂停建设,收楼无期而不得不集体主动停贷。从网上公开数据可见,截至7月中旬,全国超60个城市,大约超过180个楼盘的业主公开称或将“主动停贷”。
在房企看来,不断蔓延的“停贷潮”,使处于低谷的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令房企销售资金回笼更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央行等正筹集房地产纾困基金救项目?
继7月以来全国多城发生的业主因收楼无期而“主动停贷”事件,近期银保监会多次公开表态“保交楼”,超过10个城市发布“保交楼”相关方向性举措。
就在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保交楼”*写入中央政治局会议文件,要求”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今年,“保交楼”*写入中央政治局会议文件。南都·湾财社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近期监管部门已拟募集房地产纾困基金,专门用于解决出险房企的一些问题楼盘的债务问题。该基金首期募集规模为800亿,由建设银行和央行筹集,未来规模有可能达到数千亿,用予保交楼。
不过,首批拟纾困房企名单的其中4家企业的公关人士告诉南都
“如果有这笔资金,那可太好了”。一家今年初就有多个项目被曝停工的房企的公关负责人今日告诉南都
“暂时还没有,我们在积极对接”。某出险房企高管告诉南都
克而瑞广佛首席分析师肖文晓认为,在出险企业自救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成立房地产专项纾困资金,对保障小业主的合法购房权益,防止停工问题发酵,稳定以预售制为主体的市场信心至为关键。“但是也应该看到,相对于去年销售金额高达18万亿的市场来说,首期800亿规模的纾困基金对出险房企项目的覆盖面是有限的,即便之后各地纾困基金扩容,保交付也是工作重点,出险房企还是要放弃幻想、积极自救才有机会慢慢达到出清的目的”。
“如果只是800亿级别的资金,救一城还行,救全国杯水车薪”。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市场现在需要的是万亿级别的资金。对于企业而言,现在要的是能产生现金流,要么是允许降价,要么是各种信贷宽松拉动市场,特别是民企的信用问题现在并没有解决,所以房企还在继续爆雷。
“房产行业急需政策缓冲期和融资模式过渡期”
面对市场传出监管部门正在成立的房地产纾困基金,广州一家爆雷房企的高管表示,“现在也已出台那么多政策,如放松信贷等,但现在市场还是很难。主要是现在各行各业收入都在减少,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没有了”。该房企高管表示,现在不论国企民企,其实压力也都非常大。
“纾困基金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项目完工,交付。避免各种矛盾和风险,保交楼、保民生,才是重点”。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卓文表示,但从目前传闻看,操作方案还未成型,也还没有最终落地,未来即便落地也是救项目,不是救企业。
赵卓文认为,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仍有韧性。首先房地产市场低迷了一年多,但地价依然坚挺。地价坚挺,房地产的资产价格就能维持在稳定水平,不至于引发金融风险。其次,出现债务违约爆雷的房企和流动性危机的房企,并没有出现大幅折价出售项目和资产的情况。以恒大为例,一直坚持“不贱卖资产”。房地产企业在困难时期,仍守住了底线。第三,绝大部分的房企的开发项目,目前仍处于盈利状态。亏损项目的比重,目前还很低。房地产行业仍有价格回旋空间。
赵卓文表示,目前的形势并不完全是房地产政策的问题。经济下行造成的需求下降,才是关键。他认为,当前房地产行业急需政策缓冲期和融资模式过渡期。房地产行业要“稳”,开发主体首先要稳。如何化解民营房企的流动性危机,是当下房地产业的焦点。
7月27日盘中消息,9点54分*ST宜康(000150)封涨停板。目前价格1.95,上涨4.84%。其所属行业医疗服务目前下跌。领涨股为*ST宜康。该股为民营医院,健康中国,互联网医疗概念热股,当日民营医院概念上涨0.02%。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7月26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24.5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30.89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93.6万元。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
*ST宜康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
*ST宜康(000150)个股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昨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二季度公募基金保有量规模100强榜单 。
截至2022年2季度末,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前100强,保有权益类基金(股票+混合)规模6.34万亿元,比一季度的前100强规模增长4299亿元,规模增幅7.3%;前100强非货基保有规模为8.68万亿元,环比也新增7939亿元,增幅10.1%。
从股票和混合基金的保有规模来看,前20强中只有中信建投挤掉招商证券,进入前20强,招商证券落到第21位。其余19家代销机构均是老面孔,这也反映了基金代销市场的格局基本稳定。
具体来看,招商银行权益类基金保有量7095亿元,环比一季度新增297亿元,增幅4.37%;蚂蚁基金以6500亿元位居第二名,二季度新增规模也超过350亿元;天天基金、工商银行的权益类基金保有量规模,都站上了5000亿元大关,二季度规模新增都超过了400亿。
在10-20名的梯队中,邮储银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大增102亿元,中信建投大增128亿元。
在激烈的竞争中,稍有闪失排名就会滑落。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三家机构二季度权益类基金规模分别增加10亿元、26亿元、16亿元,排名均滑落1名。
除了权益类基金外,因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火爆发售,非货基保有规模的增长更为明显。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蚂蚁基金非货基规模1.33万亿元,位居行业首位,环比一季度规模大增接近1300亿元;招商银行以8597亿元位居次席,二季度新增规模也超过1000亿元;两大巨头的非货基规模,在二季度规模新增幅度都超过了10%,继续实现了规模的高速扩张。
另外,天天基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三家巨头,二季度非货基规模新增也都超过了500亿元,规模增幅都在10%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在非货基保有规模中,上述前五强的新增规模就达到了3900亿元,而前100强的新增规模一共才7939亿元,这意味着前五强增长规模就达到了全行业的半数,公募基金代销市场的“龙头效应”分化现象也非常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 在券商销售机构保有量中,华泰、中信证券的券商“一哥”争夺战也非常激烈。
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华泰证券权益类基金保有量1266亿元,比一季度末增长36亿元,仍然超过券商行业霸榜多年的龙头——中信证券,位居券商机构权益类基金保有量第一名。
不过,中信证券*权益类保有规模为1250亿元,相比一季度末增长87亿元,这意味着和华泰证券的差距正在加速缩小。
从非货基保有量看,中信证券的非货基保有量规模1462亿元,已经再度超过了华泰证券同期1407亿元的规模。二季度中,中信证券非货基保有规模新增146亿元,位居券商行业前列。
考科一+科二
虽然科目三比科目二简单一点,但是对于银行工作而言。考科目二更实用。
因为银行从事的一般涉及的也是公募基金的销售和推介的工作,内容与这两科的更为相近。而且这两科的组合是既可以从事公募基金业务,也可以从事私募基金业务,满足基金相关机构和业务需求。
科目一+科目三的组合适合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如果你是在基金销售机构从事宣传推介基金、基金销售信息管理平台系统运营维护的人员,那么考科目一+科目二或科目三都是可以的。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科目:
科目一:《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 科目二:《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 科目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
单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可根据需要选择参考科目。其中科目一必考,科目二或科目三任选一科。每科题量为100道,选择题,机考,每题分值1分,总分100分,60分为合格线。
考试内容涵盖基金行业概览、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投资管理、运作管理、销售管理、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国际化等七部分基本知识。
科目一基金法律法规,主要考基金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相对简单,不涉及计算题。主要以基础概念、法律法规的识记和理解为主。是基金从业的必考科目。
科目二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涉及主要的金融知识,计算题较多。偏重实务,考察计算分析等综合应用能力,涉及基金费用、基金投资、债券、股票、投资理论、估值等内容,难度相对较大。考试内容主要是针对和公募基金有关的知识,为选考科目。
科目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可以说是科目一和二的结合,不是知识点重合,而是其知识体系是法条+金融知识。法条主要涉及的是科目一当中没有的私募类法律法规,金融知识涉及的也是科目二中没有的私募类的金融知识。考试内容主要是针对私募从业有关的指数,为选考科目。如果非要划分,科目三的法条占70%,金融知识占30%,也会考察计算题,但是难度总体低于科目二,难度适中。
(但是对于银行工作人员来说,考科目二对业务需求帮助更大,科目三只适合专门干私募股权的人考)
基金法律法规的复习技巧
先熟悉一遍基金法律法规教材(上册中第1、2、3、4、5章;下册第16、20、21、22、23、24、25、26章),并完成对应练习。在翻阅教材时,可以将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这些知识或许就是你的难点,之后要想办法攻克。注意重点章节第4章,监管是红线,必得悉知,且2019考纲更新后,对非公募基金的监管更严格,是必须要掌握的,每次考试13分左右。第一遍预习做到了解相关概念即可,之后可以跟着直播课程再加以理解。 其次刷题,刷题要贯穿整个备考的始终。在刷题的过程中,要进行错题总结,把错题集上的错题多做几遍。在刷题的过程中大家不要太计较做题的对错,重点是在解析,得把知识融会贯通,见招拆招,灵活运用各知识点解题才是根本目的。
基金基础知识复习技巧
基础知识要熟悉的教材是(上册中第6、7、8、9、10、11、12、13、14、15章;下册第17、18、19、27章),并完成对应练习。在备考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重点章节第6、7、8、12章,每次考试分值在10分左右,且有计算题频繁出现。
股权投资基金复习技巧
翻阅股权投资基金教材,本科目内容一共为10章内容。该科需要注意重点章节第5、8章,每次考试20分左右,且有计算题出现,第一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能了解相关概念即可,第二遍再加以理解。
2022年考试时间:
3月份和4月份的基金从业考试均因为疫情延期举行了,下次考试什么时候报名,要根据疫情防控情况来决定,具体时间以基金协会官网通知为准,担心错过考试报名的小伙伴可以来这里一起蹲报名;
资料分享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银行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银行基金、股票000150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