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银隆股票代码,珠海银隆*近况

2022-08-06 21:45:00 证券 xialuotejs

珠海银隆股票代码



本文目录一览:



本次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将持有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并合计控制银隆新能源47.93%的表决权,银隆新能源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5年以后,银隆新能源终究被格力电器收于麾下。据公告,此次格力以18.28亿元价格竞得银隆约30.47%股权,相比2016年的130亿收购方案,格力这次是真抄底还是接了个烫手山芋?

殊途同归

公告显示,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1年8月30日10时至2021年8月31日10时在京东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公开拍卖珠海市银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珠海厚铭投资有限公司、珠海红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银隆新能源部分股权。

8月31日,格力电器参与了上述拍卖标的的司法拍卖,并以182827.51万元的价格竞得银隆新能源336197406股股份。五项拍卖均以起拍价成交。

同时,由于董明珠担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同时持有银隆新能源192672001股股份,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由于董明珠是银隆新能源的股东,因此需要回避表决,上述方案在30日经其余格力电器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全数赞成通过。交易后,格力电器将直接持有银隆新能源30.471%股权,而董明珠以17.463%的持股比例位列银隆第二大股东,但其表决权将委托格力电器行使。

辗转五年之后,银隆新能源最终还是成为了格力电器的子公司。

抄底还是烫手山芋?

2016年8月,格力电器发布收购方案,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以130亿元的收购价格收购珠海银隆***股权,使其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据董明珠当时表示,投资银隆看中的是其“钛酸锂电池技术”,不仅是为造车。

但该方案因遭到格力电器小股东的反对被否,格力电器决定终止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宜,收购银隆暂告一段落。

尽管格力收购银隆方案被否,但董明珠一心买银隆的心没有动摇。当年12月,董明珠以个人名义,联合万达、京东等知名企业,以30亿元共同入股银隆新能源,共计持股22.388%。其中,董明珠投资10亿元。

此后,董明珠多次进行增持。2017年董明珠在珠海银隆的个人持股比例达到17.46%,成为银隆新能源第二股东,仅次于由银隆创始人魏银仓控制的广东银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然而,两者的蜜月期并不长久。

2018年11月,董明珠与魏银仓正式决裂,董明珠控告魏银仓及其合作伙伴孙国华等人涉嫌骗取国家财政资金、侵占公司利益等多个罪名,并起诉魏银仓、孙国华、银隆集团等关联交易损害逾七亿元。而魏银仓也指责董明珠侵犯大股东权益,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最终,纠纷以银隆发布公告,称公司大股东、原董事长魏银仓及公司原总经理孙国华等涉嫌骗取国家财政资金1.1亿元,涉嫌诈骗罪告终。

据公告显示,银隆新能源目前法定代表人为赖信华,公司注册资本11.03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对新能源相关领域技术的研究开发;锂离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生产、销售;混合动力、纯电动车动力总成、电机、电源管理系统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汽车(不含小轿车)销售等。目前旗下拥有广通、奥钛两大品牌,总部位于珠海,拥有邯郸、成都、天津、洛阳等产业园。

经审计财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银隆新能源资产总额287.64亿元,负债总额225.89亿元。2020年度,银隆实现营业收入43.25亿元,营业利润-8.36亿元,净利润-6.88亿元,2020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1.72亿元。

另据未经审计财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31日,银隆新能源资产总额281.49亿元,负债总额227.29亿元。今年1-7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8亿元,营业利润-9.58亿元,净利润-7.63亿元,2021年1-7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85亿元。

格力电器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交易是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拓展多元化业务的举措。“未来将与银隆新能源发挥协同效应,在公司治理、市场拓展等领域赋能银隆,同时借助银隆技术以及产能,推动格力储能产品在各板块上的运用。”

而对于格力电器来说,目前除空调以外的第二业务板块严格来说并最终未明确。今年上半年,格力实现营业总收入920.11亿元,同比增长30.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7亿元,同比增长48.64%。

同期,老对手美的集团营收1748亿元,归母净利润150亿元,无论是收入还是净利润均接近格力的2倍。而近年收入已经超越格力的海尔在净利润上也步步紧逼,*数据显示,上半年海尔智家收入1116.19亿元,归母净利润68.52亿元。

眼下,美的已经发力ToB业务,海尔在高端以及海外的布局效果日渐显现,银隆收归旗下后能否超越冰洗小家电、智能装备、高端医疗等,成为格力新的增长引擎?

对此,格力电器认为,因大股东涉嫌侵占公司利益等违法行为导致的公司治理问题,银隆融资受限,产能未能完全释放,所以近两年出现亏损。但该公司具有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优异、产能充足、产业链布局完整、新能源客车市场地位稳固的竞争优势,上市公司成为银隆控股股东后,将通过理顺标的公司治理架构、盘活现有产能等方式,增强其盈利能力。




002480股票

12月30日盘中消息,13点14分新筑股份(002480)封涨停板。目前价格7.89,上涨10.04%。

其所属板块通用机械目前上涨。领涨股为耐普矿机。

新筑股份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

新筑股份(002480)个股

本文由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公开数据汇总整理,不构成投资意见或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珠海银隆股票代码多少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银隆”)坐落于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科技工业园内的总部,目前看起来并无异常。

上周,第一财经

然而,看似平静的银隆,背后却暗流涌动。

10月25日,银隆在阿里拍卖网有一笔750万股的股权被拍卖,起始价为2.025亿元,次日上午10点显示的结果是竞价失败,围观人数近千人,但最终未成交。在此之前,银隆在阿里拍卖网上已结束了7次股权拍卖,累计股份为3155万股,起始价总额为9.0023亿元,但成交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前7次拍卖中仅有3次成交,卖出7万股,总成交额为210万元。

接下来,银隆于10月29日在阿里拍卖网上还有一笔900万股的股权被拍卖,起始价为2.4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7月的两起拍卖(7月10日、7月16日)之外,银隆其余股权拍卖,阿里拍卖网皆在竞买须知的第十六条特别提示:该股票已被冻结查封,现根据《执行笔录》(2020年8月25日)内容由被执行人委托拍卖。

因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入股而备受关注的银隆,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集银隆钛核心材料、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备、智能储能系统、纯电动整车等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能源企业,一度挤入新能源客车销量前三,仅次于宇通客车和比亚迪。不过,银隆在最近两三年经营状况急转直下,频频卷入拖欠货款、骗补、停工、裁员等负面消息中。

冷门路线的悲凉

“上一波订单已经做完了,准备做下一个订单,所以又要开始忙了。”黄振(化名)是银隆的一名车间员工,他向第一财经

黄振于去年成为银隆的正式员工,目前与妻子李霞(化名)在珠海居住。李霞透露,丈夫刚进去时还是很忙的,但几个月后明显感觉到他的工作量减少。此前,银隆每年的旺季从5、6月开始,一直延续到11、12月,这期间常常需要加班。而最近一两年,银隆订单量大不如前,一年可能只有2~3个月是旺季。

第一财经

在今年9月1日前后,银隆在招聘方面有了新动作,开启校园招聘以及社会招聘,岗位多是工程师,每个岗位的招聘人数基本为1~2人。

一位接近银隆的业内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

此外,他还告诉

第一财经

从整体行业来看,今年上半年国内行业大中型客车需求总量同比下降37.23%,主要由于前几年新能源客车提前消费、高铁及私家车等替代品的影响,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国内市场,公交需求已新能源化,受2015~2017年新能源公交的提前消费影响,自2018年以来,公交需求出现连续下滑。今年,虽然新能源购车补贴不退坡,但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悲观情绪弥漫,不少新能源商用车企销量下滑超过三成。

走钛酸锂冷门技术路线的银隆则难上加难。第一财经

钛酸锂材料价格比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贵两三倍以上。最致命的是钛酸锂能量密度低、体积大,在新能源乘用车上采用不现实。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接受第一财经

当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逐渐形成商用车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乘用车以三元锂电池为主的局面,而钛酸锂电池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动力电池领域依然属于小众路线。以钛酸锂电池为主的银隆,假如不调整战略,未来发展机会渺茫。连风头最劲的特斯拉,在电动乘用车热销的情况下依然调整电池战略,从采用松下的圆柱三元锂电池扩充到LG化学的方形三元锂电池及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紧跟主流降低成本。

心向造车梦,董明珠入局

钛酸锂电池技术,恰是魏银仓忽悠“造车门外汉”董明珠入局银隆的“诱饵”之一。

2010年,银隆与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奥钛”)签订收购协议,2011年7月22日战略控股奥钛,之后在国内大力发展钛酸锂电池,对外宣传打造*具备6分钟充满电、拥有2.5万次至3万次的循环寿命、可使用寿命长达30年的电池产品。

业内传,魏银仓当初主动接触董明珠,向董明珠鼓吹钛酸锂电池6分钟快充技术,这让董明珠非常动心。

董明珠曾在多个场合对钛酸锂电池6分钟快充技术大加赞赏,一度力推格力电器定向增发融资来收购银隆,并在2016年宣布格力电器准备以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的股权,此计划受挫后,她依然一意孤行,同年以个人身份投资珠海银隆,斥资约10亿元入股银隆17.46%,成为银隆第二大股东,试图进一步实现她的造车梦。

董明珠入主银隆之后便开始不断扩张,并且谋划上市,在珠海、邯郸、洛阳、成都等地均建立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公开资料显示,银隆快速签下石家庄、洛阳等多个新能源项目产业园,总投资超800亿元。

与此同时,董明珠的势力也逐渐深入银隆,2017年7月,银隆进行大范围的组织架构调整,赖信华等四名董明珠的亲信占了银隆4个副总裁的位置。随之,董明珠与魏银仓的矛盾不断升级。2017年11月,魏银仓辞去董事长职务。2018年3月,银隆临时股东会议选举卢春泉为董事长,赖信华为总裁,魏银仓的重要伙伴孙国华在这次调整过程中出局。

2018年11月,银隆一纸声明将董明珠跟魏银仓的内讧公之于众,此声明中称,公司新一任董事会、监事会及公司管理层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涉嫌通过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元。银隆已正式向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对珠海市公安局进行报案。

随后,银隆在2019年4月25日对外披露追诉大股东相关案件的*进度,指出该公司提起的刑事控告和民事诉讼稳步推进,控告对魏银仓及孙国华等人的相关刑事案件已于2018年11月8日正式立案侦查,三起民事案件已召开庭前会议。前述案件涉及侵占公司利益总计超过14亿元。银隆在这次公告说明中一一列举魏银仓的罪状,其中包括魏银仓等涉嫌骗取政府财政补贴资金1.1亿元,并以还借款的名义将上述1.1亿元财政补贴资金支付给银隆集团。

孙国华及魏银仓的部分亲属等人先后在2019年3月被刑事拘留,魏银仓远避美国,无法接受调查。2018年11月13日,面对侵占银隆利益的指控,魏银仓通过手机短信回复第一财经

魏银仓是否不断将公司掏空并设局诱骗董明珠上钩入股银隆,这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不过,魏银仓与董明珠交恶,管理层大换血,这让处于新能源客车大环境骤变下的银隆危机重重。2018年,银隆终止IPO辅导。

能否走出阴影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在接受第一财经

真锂研究总裁墨柯也谈到,钛酸锂电池是个小众路线,用在一些特定市场是可以的,比如在山城重庆电动公交市场、部分电网储能市场等,但并不能消化大规模的产品生产。银隆的快速扩张不符合钛酸锂电池本身的发展规律,结局可想而知。

由于钛酸锂能量密度低的致命弱点、生产基地快速扩张、无休止的股东内斗以及第一大股东卷入刑事案件等原因,银隆经营陷入困境,被曝出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南京产业园一度被法院查封等负面消息,并多次列为被执行人,其中包括去年底因“财务顾问费”问题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此外,银隆多个生产基地被曝大批量停产,厂区范围内出现大量库存积压,天津银隆便是其中之一。第一财经

不过,天津银隆当前情况有所好转。董明珠和银隆总裁赖信华在2020年10月9日拜访天津市政府。据天津日报报道,董明珠在与天津市主要领导会谈中表示,将全力推动银隆系列产品产业在津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技术品牌。

在空调行业呼风唤雨的“铁娘子”董明珠,正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为银隆挡风遮雨,将其带向晴天。与此同时,银隆也在不断调整电池路线。上述接近银隆的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

不过,面对宇通、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新能源客车以及动力电池劲敌,银隆的电池技术被认为不算有竞争力,加上银隆内讧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业内对银隆的前景并不看好,银隆股权在阿里拍卖网上已结束的8次被拍卖中,甚少人愿意接盘,股份成交率仅有0.18%,由此可见一斑。

隔行如隔山,董明珠是否能扛住银隆风雨圆她的造车梦?




珠海银隆*近况

编者按:

2022年的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但无论时代风口如何变化,实体产业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工厂又是实体经济非常重要的一环,且出现了很大的变量。

所以基于此, 36氪与ITES共同打造了「聪明的工厂」这个专栏,期待通过与真实工厂的实地探访、与企业内部的真诚交流,还原并发掘现阶段中国智造产业链集群的“聪明之处”。它可能是用“聪明技术”高效运转,也可能是通过“聪明方法”灵活调配,还可能是制造业中转型的舵手们,那些最前沿的“聪明脑袋”。

在数个不同产业集群中,制造的力量是什么?我们期待能尝试跟踪自动化的进展,并从中找到共性。以下为我们的专栏第一期——格力。

文 | 高雅

40年前,整个珠海的马路上,只有孤零零的一盏红绿灯,就设立在珠海烈士陵园的土路上。

1980年,珠海公路通车里程只有159公里,这是整个广东省占地面积最小的城市,土地面积仅占全省的0.97%。不仅小,而且散,这块位于珠江口西岸,濒临南海的行政范围中,长着146个大小岛屿,水网纵横交错之中,把珠海切的零零碎碎,这是马路少的原因之一。

而港通四海、陆连八方,城市生意体系的网状渗透往往与当地交通便利度相关,因此,单从珠海的“散”上来看,这是一个很难在第一时间就能把实体产业销往新大陆的地貌特征。而现在,珠海的生产总值从1980年成立时的2.6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881.75亿元,公路通车里程也已经达到了1472.57公里。

珠海把路修在天上,这里有超过500座的桥,在水网上牵好了一条又一条连接线,大幅缩短了交通运输的时间长度,比如港珠澳大桥就把珠海香港4小时的通勤时间缩短到了45分钟。珠海也把实业牢牢夯实成地基,在达成3882亿元GDP的同年,以空调起家的制造企业格力就实现了1896.5亿的营业收入。

1991年11月,“格力空调器厂”成立,彼时的格力和大多数创业企业一样,只是一家再普通不过的小工厂,只有一条简陋的、年产量不过2万台窗式空调的生产线。而这之后的30年里,格力从缺少对空调的了解,到自己制造空调,把空调远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再到布局更广泛的核心制造产品线,长成了一家制造内核驱动的中国典型企业。

制造是什么?智能制造又是什么?正确答案并不只有一种,但格力工厂里的解答是正确的解法之一。

如何定义今天的格力?

珠海,香洲区。

走进格力工厂的展厅,用文字方式和模型机陈列摆放着的,是格力近乎所有的业务。它有成绩,包括了家用消费品和工业装备两大领域,可以细分为8家子公司,分别为精密模具、智能装备、压缩机、电机制造、精密制造、电工、电容器元件和精工制造,涵盖了从整机、核心零部件、工业产品到工业技术的全盘自主研发。

展厅的存在方式,试图在展示一个全方位的格力。全,是格力给人的第一印象,因此数字之上、展厅之中,格力毫无疑问呈现出了一家大公司的形象,这里有近9万名员工,1.6万名研发人员和3万多名技术工人;16个研究院、126个研究所、1045个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电机与控制)等等。走在格力的产业园区里,从展厅到食堂的车程,都要开上10分钟左右。

不止于全,而且还酷。走在格力模具工厂中,每条产线的人工数量已经缩减了一半以上,产线上是格力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在作业,甚至每个零部件都有条码,意味着可追溯。厂区管理员向36氪表示,“模具工厂按照工序来看,自动化程度有40%,远不如自动化程度*的地方,但另一方面,模具工厂是制造的核心环节之一,这里的自动化程度有多高,意味着整体工厂的自动化下限在哪里。

在数字之上,格力是一家大公司,那么数字支撑着怎样的制造内核呢?翻开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介绍页,这家以销售空调起家的企业,今天的定义已然是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制造集团”,而这个新定义,似乎更能诠释格力。

改变出现在2015。当年6月,格力发布了第一代手机,这几乎是格力大象转身的一个新出发点;次年,格力以130亿元的代价宣布收购珠海银隆***的股权;2018,格力将晶弘电器收入麾下......处处显示着格力的破圈。入局汽车、芯片或者电商直播领域,格力新的形象已经不能单线勾勒,而是开始添色增彩,要多线发展,还要层次分明。

用董明珠的话来介绍格力的新形象:“拿着格力手机指挥家里的电器,享受家里格力带来的温度,吃着格力电器煮出来的饭,开着我们的电动车。”与过去格力不同的是,董明珠掌舵格力之初,对其他业务的看法是:“不熟悉的范畴,你不能掌控它,你进去不是盲目的吗?”

这并非偶然,并非想要在时代科技化浪潮之中,也能以大公司的姿态,做一把弄潮儿。事实上,在中国空调也过去发展的30年中,也正是城市化进程逐步加速的过程。

自1980年商品房开放以来40年的时间里,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从19.8%上升至近70%。站在城市化变迁下的中国地产业进入了高利润、高周转、高杠杆同时出现的状态,这同时也利好了每个家庭都需要、且还要更新换代的空调。因此自1997-2014年,格力的营收划出了一条指数向上的曲线,直到2015年,这也刚巧是格力走向多元化的开始。

格力 营收变动

此后,随着城市市场饱和度不断提高,房地产市场低迷,中国空调业踏入了“低增长时代”。据《中国空调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2021年Q3,中国空调零售市场销量为1139万台,同比下跌10.1%,销售额为374亿元,同比下降4.3%。同年,格力的空调业务占总营收比重约为7成。

但败也萧何,成也萧何。在格力破圈过程中,不断进化的除了业务线,也有智能化的制造能力。同样在2015年,格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先后成立,分别用于拓展格力在汽车、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 智能机械装备、精密模具和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仓储、工业自动化的生产、制造和研发。

2015年,正是格力第二个自动化“三年规划”的启动时期,这家提早树立自动化意识的公司,早在2009年就完成了全面自动化流水线的生产,第一个自动化的“三年规划”早就启动于2012年。因此,格力此次翻越大山,空调增长乏力是一个原因,但另一个原因则是基因。

这是在36氪和格力对谈过程中,常被放到台前的一个词。在格力成长际遇中有过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也是格力开始自主研发的契机。2002年,格力到日本购买“多联机”技术受阻,开始走上自主创新之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自主研发,最终有了格力自己的多联式空调机组。

市场、渠道,都在,独独缺*国产空调核心机组。没有,就自己造。2009年,格力推出宣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直流变频技术——“G-Matrik”,并引入日本大金,在珠海合资建立生产变频压缩机、电控器和制造精密模具工厂。这一年,也号称中国变频空调元年。

从格力压缩机等核心技术向精密化、高端化演进,到整条产线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有能力去探索一个新的格力了。

造一台空调,总共分几步?

为什么一家造空调的企业,可以造手机、造车?答案是格力的垂直一体化制造能力,而非制造业的技术壁垒。

回到空调产业链的上游去看,空调的核心科技也存在于此,压缩机、电机及电驱、热交换器等等,没有一项发轫于中国土壤中。

这一工业化产物,也和所有电器产品一样,在过去百年的产业变迁中走了一条“西欧/美国—日韩—中国”的制造迁移路径。中国市场在最后的一站,只能是学习的角色,看是否有弯道超车机会、追赶上其他地区空调技术,将自家空调销往全球的可能性。

这中间相差了几十年,要知道,美国人威利斯·开利发明全球首台空调是在1900年代,而中国首台空调诞生的时间已经是1974年。

但把视角放到国内市场,排除渠道和市场的把控能力,仅从技术上看,今天格力的全球专利布局超过8万件,与空调有关的专利申请近3万件,其中中国市场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超过9000件,这种对空调持之以恒的研发渗透进细枝末节中,也让格力在过去20年成为中国*的空调企业。

但不意味着没有方法论。有媒体指出,将格力的制造能力与日本大金、三菱与松下做对比,在高功率压缩机、电机及电驱半导体模块上,仍有可识别的差距。比如:

—部分高端家用空调及商业空调压缩机外采于三菱、松下及大金等。—部分高端空调产品的直流电机外采于松下等。—格力的转子压缩机技术非常成熟,同时也掌握了螺杆及涡轮压缩机关键技术,但在后两者及离心压缩机领域还有赶超空间。—格力的电驱芯片模块仍处于自产替代的初期,尤其是功率半导体芯片模块仍在入门阶段。

这意味着,空调并非不能“抄”,但难学的钢筋铁骨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垂直一体化制造体系。2010年,当格力以“掌握核心科技”对外时,其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垂直一体化制造体系已基本搭建完成。

收购打法是掌握技术的开端,1994年,格力以1.48亿元对价,收购珠海凌达压缩机厂70%股权,并于两年后再以4000万对价收购剩余30%股权。这家公司的原始压缩机生产线来源于日本日立,直到2018年末仍占据中国空调市场22%的份额,主要供货给金主格力。

随后,格力先后拥有了压缩机:凌达(全资子公司)、电机:凯邦电机(全资子公司);电驱模块:新元电子(全资子公司);漆包线:格力电工(全资子公司)、热交换器、膨胀阀:内部自产、三花智控(中国本土品牌),也因此成为了首家在产业链上游掌握垂直一体化制造能力的中国空调企业。

而站在这一刻,此前空调技术的学习者中国企业,已经并不只有学习能力,更具备了制造业核心的创造能力。而回到上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家造空调的企业,可以造手机、造车?应该什么都能造,每一条线上的柔性生产都能造不同产品,这也是新的格力,*的注脚。

作者名片

36氪华南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珠海银隆股票代码》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珠海银隆股票代码、002480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