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据“国投在线”
2022年7月29日,博时国企改革主题股票(001277)发布公告,增聘陈曦为基金经理,任职日期自2022年7月29日起,姚爽不再担任该基金基金经理,离任日期为2022年7月29日,变更后博时国企改革主题股票(001277)的基金经理为陈曦。截止2022年7月28日,博时国企改革主题股票净值为0.8520,较上一日上涨0.12%,近一年下跌10.88%。
陈曦先生:中国国籍,研究生硕士,2015-至今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员兼投资经理助理、*研究员兼投资经理助理、研究部总经理助理兼投资经理助理。现任行业研究部总经理助理兼博时睿利事件驱动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博时裕益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博时创业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
其管理过的公募基金如下:
重仓股战绩回顾:其管理的博时睿利事件驱动(LOF)在2020年第四季度调入隆基股份,调入当季均价731.03,连续持有3个季度后,在2021年第三季度调出,调出当季均价1185.25,估算收益率为62.13%(估算收益率按后复权的调入调出季度均价算出)。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美联储加息引发全球市场剧烈反应——
大宗商品未来走势如何
近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一波三折,多数品种呈下挫趋势。美联储日前大幅加息引发剧烈反应,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也在升温。
大宗商品未来走势如何?对国内会产生哪些影响?专家表示,要警惕美国快速升息的溢出效应,维护来之不易的稳增长、保供稳价大局。
原油和农产品价格仍强势
大宗商品价格是否已经“见顶”?有观点认为,在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高企、地缘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下,供需进一步失衡,能源价格上涨,全球经济疲弱,工业品需求预期不振,大宗商品价格已经筑顶;另有观点则认为,大宗商品与油价依然看涨,认为“大多数大宗商品处于长期上升趋势”。
美联储加息力度虽然超出预期,然而原油市场的月差结构仍持续强势,油价继续有着强势表现。海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能源化工研究负责人杨安表示,目前海外市场面临高位通胀压力,给石油市场降温成为各国政府重要任务。美国近期动作频出,还可能再推出一些降温措施,这是目前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
从国内市场看,文华商品指数自6月9日后,开启一波阶段性下跌行情。原油板块、油脂板块、谷物板块等是几个为数不多的收涨板块。目前看,原油和农产品依旧是两大“抗跌”板块。
海证期货研究所副所长石头认为,美元指数目前已达到高点,中长期看将对大宗商品产生压制作用。原油和农产品受到全球商品供应链变化的影响,尤其是俄乌冲突导致供给端紧缩,见顶和下跌的时间要更晚一点。
有专家认为,只要油价和农产品板块没有明显的下跌趋势,大宗商品就很难出现拐点。
不同品种分化趋势加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经济主要指标出现回暖。企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受益于系列政策举措因素,前5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再度走高,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6%。
在此背景下,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涨跌互现,各品种走势分化加大。“商品价格不仅与国内经济周期有关,也受到全球经济周期影响,在内外因素交织下,市场可能迎来宽幅震荡。”南华期货研究所所长曹扬慧表示。
总体看,南华商品指数走势依旧强劲,大宗商品市场已处于历史高点。分板块看,贵金属板块历经阶段性触底反升后,内在驱动力不足,短期不会有太强走势。
稳经济大盘信心明确,需求修复可能会带动有色板块上行。国投安信期货研究院有色金属首席研究员肖静告诉
光大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兼黑色商品研究总监邱跃成表示,钢材价格下跌较为明显,螺纹钢库存处于历史同期*水平,对钢价走势形成明显压制。而国内生铁产量大幅回升,钢厂对原材料需求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原料价格表现明显强于钢材,这也使钢厂利润承压。
玉米市场阶段性供应充足。恒力期货上海研究院研究员万承植告诉
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给实体企业带来不小压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发挥积极作用,是期货市场当前的重要任务。
今年以来,我国各大期货交易所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保供稳价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风控和服务举措,提升市场运行质量,促进期现循环畅通,拓宽服务渠道,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提供期货方案,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郑州商品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期货市场对于促进企业持续经营、保障实体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郑商所以创新品种供给为重点,以培育和服务产业企业为导向,努力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货稳价订单”试点项目成为亮点。去年,上期所与宝武集团及其子公司欧冶云商就黑色金属品种开展了“期货稳价订单”试点合作,通过宝武集团为实体企业提供现货供应保障、上期所为实体企业提供降低价格波动风险的工具。今年,“期货稳价订单”项目扩展到石油沥青、低硫燃料油等能化品种,通过“期现联动”,鼓励企业利用期权工具对冲风险,助力油气产业链实体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健经营。
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期现经营策划中心总经理刘勇表示,在能源化工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环境下,“期货稳价订单”能够让企业大胆放心去安排生产经营计划,不用再担心未来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给实体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
大连商品交易所在做好粮食、铁矿、生猪等大宗商品市场运行监测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更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期货服务。
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共上市期货期权品种94个,涵盖能源、粮食、金属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涉及60多个产业链,为价值大约22万亿元的大宗商品保驾护航,编织了一张较为完善的服务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网。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王颖建议,实体企业通过科学运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风险对冲等功能,有效规避生产经营过程中诸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实现企业经营模式优化升级。(
经济日报
在成本支撑下,2022年第一季度聚丙烯价格重心上移。受疫情封控、春节假日、物流不畅等因素影响下,聚丙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2022年一季度,聚丙烯价格重心整体上移,以华东拉丝为例,期末价格收于8890元/吨,较期初价格8325元/吨上涨6.79%。从价格运行来看,一季度波动较为频繁,高低价振幅达20.07%,其中较为突出的急涨快跌出现在3月份。
一季度限产保价对聚丙烯价格形成支撑。需求不活跃的现状改善有限,下游工厂主动补库动能不足。下游需求中,BOPP、纤维、薄壁注塑需求略有提升,但4月份聚丙烯市场弱势调整局面难改。
产能喷发,23套聚丙烯装置计划投产
2021年我国投产11套聚丙烯装置,增加规模330万吨。截至2021年年末,我国建成聚丙烯规模3609万吨,单套*规模聚丙烯装置45万吨/年。
2022年,我国计划投产23套聚丙烯装置,新增产能将达到883万吨/年左右,产能预期同比增幅或显著提升,若不测算清出产能,预计2022年国内聚丙烯总产能将*突破4000万吨/年。
目前已经投产装置有浙江石化、联泓新材料等。我国聚丙烯主要供应省市有浙江、广东、山东、辽宁、陕西。产能规模较大企业有:浙江石化、国家能源集团宁煤、东华能源、延长中煤榆能化、恒力石化、中韩石化等。
今年依旧是聚丙烯大扩产的一年,多家巨头进军聚丙烯行业,或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增大投入:
2022
福建永荣新材料有限公司200万吨/年丙烷制丙烯及下游新材料项目,总投资396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200万吨丙烯及200万吨聚丙烯的生产能力,目前项目已经开工。
中景石化120万吨共聚聚丙烯预计年内投产,投产后的聚丙烯年产能可达到220万吨左右,届时,中景石化将成为全球*的单产聚丙烯生产基地。
东华能源茂名项目,一阶段建设内容为 2套6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3套4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1套2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以及公用工程和配套码头、管廊、罐区及配套设施,东华能源茂名一期(I)含1套60万吨/年PDH、1套40万吨/年PP、1套2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于2021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于2022年年底前建成投产。
青海矿业也推进60万吨烯烃及40万吨聚丙烯项目,采用煤气化制甲醇、甲醇转化制烯烃、丙烯聚合等工艺技术,生产乙烯单体和颗粒状聚丙烯等主要产品及MTBE和C4+、C5+等石化副产品,预计生产乙烯26万吨/年、聚丙烯41.54万吨/年等产品。
曹妃甸人民政府发布招商引资公告,拟在该区开展“75万吨/年丙烷脱氢及聚丙烯、苯酚/丙酮、双酚A项目”。项目内容包括:主要建设一套75万吨/年丙烷脱氢,1套40万吨/年聚丙烯、1套20万吨/年聚丙烯。
锦国投(锦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拟投资 170.25亿元,在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新区滨海化工产业园区建设丙烷脱氢及燃料油脱硫项目,其中包含2套9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3套6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
中海油在宁波大榭规划建设3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是对三期项目所产的丙烯单体进行深加工,延伸丙烯产业链,项目于2020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2022年12月建成投产。
万华化学再次出手聚丙烯,在*的项目公告中说明,将继续建设90万吨/年丙烷脱氢、30万吨/年聚丙烯,预计于2024年6月开始陆续投产。
聚丙烯内卷之下 如何谋发展?
在2021年期间内,中国部分聚丙烯生产出现了阶段性亏损的局面。这也是行业供需失衡的初步表现,以及原料上涨成本无法有效传导的结果。聚丙烯产品成本,除了丙烯单体之外,催化剂、添加剂、共聚单体成本不同导致不同种类聚丙烯产品成本存在一定差异。
目前聚丙烯需求增速相对平稳,产能快速增长或将引发聚丙烯产能全面过剩,聚丙烯企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严重内卷之下,聚丙烯企业应该如何谋发展呢?
升级规模成为很多民营企业的选择。东华能源深度布局大榭和茂名,中景石化120万吨/年共聚聚丙烯年内投产,浙江石化聚丙烯规模达到180万吨/年。宝丰能源宁东基地与鄂尔多斯基地双点建设。通过规模化降低综合生产成本,成为很多企业的*。
2021年我国聚丙烯出口量139.11万吨,同比增长227.24%,主要流向了东南亚地区。2022年1季度,受成本上涨影响,外盘聚丙烯价格上涨较为明显,聚丙烯出口窗口打开,每月都有部分量做出口。1、2月份出口量同比均有提升,3月份出口量虽不及去年同期(2021年美国寒潮影响全球供应紧张,国内出口短暂大增),但预计环比会有明显提升。预计2022年1-3月份出口量在24.95万吨 ,环比降7.93%,同比降21.79%。
纵观不同种类产品利润情况,近年来热水管的管材料利润保持较好,主要受家装市场需求拉动影响,利润率约在25%左右,部分企业管材料利润更高。其次三元共聚聚丙烯薄膜产品利润较好,以燕山石化为代表,但市场需求量目前不明朗,产品利润可以20%-26%,不排除部分企业产品利润更好。
2021年,上海赛科、茂名石化、宝丰能源、东华能源等众多企业都在积极开发和排产透明料。透明料的利润被企业认可度较高,产品利润接近20%。
此外,高熔抗冲料、高刚高结晶聚丙烯、无规共聚注塑料、薄壁注塑料、热成型专用料等产品利润可以达到15%,甚至更高一些。
近年,在聚丙烯的高端化发展方向上,茂金属聚丙烯、高熔体强度聚丙烯、防水卷材聚丙烯专用料、高刚高结晶聚丙烯、“三高二低”聚丙烯等。
热水管始终是聚丙烯行业盈利能力较强的产品,但是热水管的高端牌号盈利水平较高,却受到了生产技术的限制。国内高端聚丙烯产品的生产受限于技术突破。技术导致的供需失衡,成为影响聚丙烯生产利润的关键因素。
而普通的拉丝料、低熔纤维料等标准化产品,产品利润约在10-12%。高熔纤维料在2021年的排产量就已经基本回归常态。
除了技术突破外,市场消费的变化也需要格外注意。近年来,疫情变化及反复对市场消费行为带来了很多改变,销售团队需要保持对消费需求的敏感度把控和市场渠道的积极开拓。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万华化学等知名龙头企业,已经基本形成携手下游客户共同研发聚烯烃新品的模式。根据客户需求,改进产品指标和增加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增加客户粘性,形成有效利润。
一些民营企业正在努力打通上下游的全产业链模式,比如中景石化正在打造从丙烷、丙烯、聚丙烯、聚丙烯薄膜的全产业链模式。鸿基石化打造丙烷、丙烯、聚丙烯、熔喷料、口罩的全产业链模式。还有部分企业正在打造丙烷、丙烯、聚丙烯、聚丙烯改性/熔喷料的全产业链模式。
第八元素、MOLBASE摩贝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能国投》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能国投、001277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