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停牌4天后,刘銮雄夫妇拟将控股的华人置业(00127,HK)直接私有化,而恒大的状况可能是一个导火索。
10月6日晚间,华人置业公告称,要约人Solar Bright Ltd要求董事会向计划股东提呈将华人置业私有化的建议,建议完成后,华人置业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的上市地位将会被撤回。按注销价计算,上述建议对华人置业全部已发行股本估值为76.3亿港元,如约完成后,所需的现金代价*金额将为19.07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注销价格每股4港元,较停牌前收市价每股2.9港元溢价约37.9%,较截至今年上半年每股净资产12.99港元折让约69.2%。10月7日华人置业复牌,要约人私有化注销价格是否会获得中小投资者认可?
小编了解到,华人置业作为香港富豪刘銮雄旗下重要资产平台,主要从事房地产收租和投资股票业务,受疫情影响和国内房地产调控影响,上半年由盈利转亏损,加之中国恒大股价跌跌不休目前预亏104亿港元。
面对未来举步维艰的前景,刘銮雄夫妇选择了私有化公司,以减少维持在联交所上市的相关成本,同时,私有化后可以更灵活实施长远策略和寻找商机。
斥资19亿港元私有化
10月6日,华人置业公告披露,9月28日,要约人Solar Bright Ltd要求董事会向计划股东提呈将华人置业私有化的建议。上述建议完成后,要约人、Century Frontier 及JLLH Investments 将持有华人置业全部已发行股本,而股份于联交所的上市地位将被撤回。
根据该建议方案,计划股东将就每股已注销计划股份向要约人以现金收取注销价4港元,较股份于最后完整交易日在联交所所报收市价每股2.18港元溢价约83.5%,作为注销计划股份的代价。
据了解,要约人Solar Bright Ltd由Sino Omen Holdings Limited直接全资拥有,而Sino Omen Holdings Limited则由陈凯韵(作为其未成年子女的信托人)持有,要约人的主要资产为其持有的股份,要约人的董事为陈凯韵及陈诗韵。
华人置业私有化后,将由要约人拥有约62.92%股份,由Century Frontier及JLLH Investments(各自为要约人一致行动人士)分别拥有约24.97%股份及约12.11%股份。
公告披露,华人置业已发行股本总额包含19.07亿股股份。目前已发行的计划股份为 4.77亿股,占该公司已发行股本约 25.01%。按注销价每股4港元计算,该建议对华人置业全部已发行股本的估值为76.3亿港元,而落实该建议所需的现金代价*金额将为19.07亿港元。
再来看看中小投资者关心的每股4港元注销价格,是何种水平?据了解,此次注销价较此次短暂停牌前收市价2.9港元/股溢价37.9%;较截至最后完整交易日止30个交易日平均市价每股约2.65港元溢价50.9%;较2021年6月30日股东应占每股股份未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12.99港元折让约69.2%。
华人置业表示,注销价考虑了(其中包括)该公司所身处充满挑战、不确定性与困难的营商环境、股份近期及过往的成交价等因素,并参考相关在联交所上市的公司近年的其他类似私有化交易后厘定。
数据显示,华人置业在此次停牌前的6个月中,*市价每股4.07港元,而*收市价每股2.12港元。
华人置业表示,除牌将减少维持该公司在联交所上市及其公开上市地位相关的成本及管理资源。此外,如果华人置业变为私人拥有,将可更灵活地制定及实行其长远业务策略或寻求其他商机,而不用专注于短期市场反应或因作为联交所上市公司而受到的监管限制及合规责任。
投资恒大巨亏百亿使其“百上加斤”
今年以来,这家低调的港股上市公司华人置业屡屡见诸报端,都与恒大密切相关,华人置业此次私有化,也离不开恒大的因素。
华人置业分析,当下该公司经营面临的营商环境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2019年新冠病毒疫情一直延续至今,还没有迹象在不久将来显著改善,疫情造成社会及经济影响异常重大且前所未有。
在这样背景下,华人置业也在2021年陷入亏损,今年上半年亏损3700万港元,而2020年同期净利润为7.86亿港元。同时,该公司总资产也从年初的287.6亿港元下降至247.8亿港元。
据小编了解,华人置业主营业务是投资物业收租和炒股,两大主营业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和国内房地产调控影响明显。
华人置业披露,在收租方面,今年上半年租金收入约1.61亿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2.12亿港元大幅减少0.51亿港元。
除了遭遇租金收入下滑,华人置业在炒股方面的资本回报也同比减少。数据显示,上半年,华人置业来自股息收入、债券及结构性产品的利息收入以及持有股票投资收入约5.3亿港元,而2020年同期约为17.15亿港元。
据悉,华人置业在证券方面的投资,大手笔投资了2个中国内地房地产企业——中国恒大和佳兆业,今年尤其是中国恒大面临流动性资金问题,股票今年以来大幅下跌。
此前,9月23日,华人置业公告,从8月30日至9月21日期间,出售了1.08亿股中国恒大股份,总代价约2.46亿港元,并打算后面全部清仓中国恒大股票。
9月23日,华人置业当天再次出售中国恒大集团1.09亿股股份,总代价约为2.465亿港元。
华人置业公告,截至目前,华人置业仍持有中国恒大已发行股本的4.39%,按照2020年12月31日每股14.9港元计算,市值约86.77亿港元,而倘若这部分股票,按照2021年9月30日收市价每股2.95港元出售,预计合计亏损约104.08亿港元。
“本集团本已处于充满挑战及不确定性的营商环境中,上述问题更令本集团百上加斤。”华人置业表示,鉴于集团自今年6月30日以来财务状况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未来前景可能举步维艰。
举步维艰的处境也反映在华人置业股价上,几乎与恒大股价表现同频共振。华人置业表示,公司股价从2019年12月31日收市价每股6.17港元下跌至2021年6月30日的3.62港元,下跌约41.3%。
伴随恒大今年6月爆雷以来,华人置业股价进一步下挫39.8%至目前收市价的每股2.18港元。
盛夏已至,近日富二和小伙伴茶余饭后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不外乎这几天刷屏的某则视频了。
无论是主人公平凡而高贵的经历,还是故事平实而动人的叙述,抑或创作者面对陡增的关注时“起于线上,止于相忘,渺渺神交一场”的答复,都仿佛夏日一阵沁凉的雨,浇灭了心中的烦躁。
与其说是治愈“精神内耗”,倒不如说是让现代忙碌生活中的人们停下脚步,思索起如何勤恳踏实,努力活出生命的价值和本色。
我们身边的各行各业,也都不乏这样老老实实,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的人。
回归现实,今天富二想在推文中和各位客官聊一个平日鲜少谈及的话题:规模。
熟悉富二家的客官想必了解,富国权益投资团队除了“深入研究、自下而上、尊重个性、长期回报”的投资方针,还有一则自始而终秉承的投资理念,即不以规模为导向。
诚然,除去产品业绩,规模也许是衡量一位基金经理最直观简明的指标,与此同时,管理规模也和市场风格、基民认可度、基金经理能力圈等因素息息相关。
伴随近期二季报出炉,富二也统计了下自家在管规模百亿上下的权益基金经理,发现了几处共性。
富国百亿基金经理群英榜
数据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2年6月30日;仅统计权益基金经理。
从业久,平均证券从业年限超过14年
记得之前看到客官在推文下方留言,说富二家的基金经理随手拿出一个,都是从业经历超10年的“老手”了。
可不是嘛,这十位管理规模百亿上下的基金经理,不仅平均证券从业年限超过14年,单独个人的证券从业年限也都超过了10年。
这其中既有专注管理一只基金十余载的公募老将,富国天惠基金经理朱少醒博士,深耕港股投资,业内港股投资经历最丰富基金经理之一的“港股老大哥”张峰;也有卖方转行买方后,由富国投研平台培养的“中生代”基金经理王园园、厉叶淼、张啸伟等;更有完整职业生涯皆在富国,拥有纯粹富国投研“基因”的杨栋。
以长期维度考核,从而追求长期回报
富二刚才提到的“不以规模为导向”的投资理念其实还有下半句,即“不押注某一行业”。
持有富二家基金产品的客官想必也有感触,除去专注行业投资的主题基金之外,富二家基金鲜有押注单一行业或风格的产品,短期内虽然可能业绩不算最拔尖,但拉长维度中长期来看,过往业绩表现往往较为稳健靠前。
背后原因当然也离不开富国投研平台的考核机制:经过长期探索,富二家发现如果考核周期太短,基金经理的行为也会变得较为短期,反而影响到长期的业绩表现。因而早在2008年,富国便开始对基金经理进行两年为期的考核周期,现在不少更是拉到了三年维度的考核期,希望借此让基金经理能够真正践行长期投资,从而追求长期回报。
拉长维度看,以由上述三位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天”字辈基金为例,在10年长期维度中,富国天惠、富国天合稳健优选、富国天瑞强势精选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位列同类基金前10%之列。
数据海通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中心-基金业绩排行榜,截至2022年6月30日,富国天合稳健优选同类类别为主动股票开放型-强股混合型,富国天惠精选成长、富国天瑞强势精选同类类别为主动股票开放性-偏股混合型,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注:富国天惠精选成长A成立于2005年11月16日,自2017年至2021年完整会计年度业绩及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25%+同业存款利率*5%)收益率分别为:2017年27.78%(13.96%),2018年-26.96%(-17.09%),2019年62.16%(25.02%),2020年58.64%(19.02%),2021年0.62%(-2.81%),2022年上半年-12.10%(-6.20%)。最近5年基金经理变动情况:朱少醒自2005年11月至今任基金经理。以上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数据描述对象均为富国天惠精选成长A类。富国天合稳健优选成立于2006年11月15日,自2017至2021完整会计年度业绩及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15%+同业存款利率*5%)收益率分别为:2016年-9.16%(-8.97%),2017年25.29%(16.6%),2018年-19.89%(-19.94%),2019年46.35%(28.64%),2020年55.37%(21.76%),2021年14.53%(-3.61%),2022年上半年-10.00%(-7.20%)。最近5年基金经理变动情况:汪鸣自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任基金经理,杨栋自2015年8月至2020年4月任基金经理,张啸伟自2015年11月至今任基金经理。富国天瑞强势精选成立于2005年4月5日,自2017至2021完整会计年度业绩及比较基准(上证A股指数收益率*7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25%+同业存款利率*5%)收益率分别为:2016年-8.95%(-7.45%),2017年35.22%(4.85%),2018年-26.41%(-16.44%),2019年42.03%(16.85%),2020年88.86%(11.06%),2021年17.57%(4.62%),2022年上半年-13.38%(-3.98%)。最近5年基金经理变动情况:厉叶淼自2016年2月至今任基金经理。
成长、均衡、海外投资…风格应有尽有
想必客官们也已发现,上述“百亿基金经理”还有一个特点,即投资风格多样。
无论是将自上而下研判与自下而上投资相结合的“均衡派“投资高手曹文俊,专户投资出身,专注于超越指数的主动管理的富国“价值舵手”孙彬,成长风格的杨栋、厉叶淼,稳健风格的张啸伟,抑或行业主题基金经理:能力圈覆盖“衣食住行康乐购”的富国“大消费女神”王园园,深耕科技领域投资的李元博,以及专注海外投资的富国“港股一哥”汪孟海,各类投资风格可谓应有尽有。
换言之,富国投研团队十六字方针中的“尊重个性”,即希望每位基金经理根据自身的教育背景、性格特质以及能力专长,形成属于自己的投资风格,进而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诚然,行业“马太效应”之下,明星基金经理“虹吸效应”不断加剧,顺势扩大管理规模也许是最简单的选择。
不以规模为导向,视“管得好”比“管得多“更重要,大约是富二家基金经理十年如一日践行的价值和本色。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今年5月,多地推出房贷和首付优惠政策,加之“五一”假期房企营销积极性上升,市场成交略有复苏。但房地产行业仍旧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整体销售表现仍非常低迷。2022年1-5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273.9亿元,同比下降50.7%;其中销售额超千亿房企3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2家;超百亿房企70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8家。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均值为199.9亿元,权益销售面积均值为136.0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51.5%和53.2%。
恒大、融创等巨无霸房企的接连暴雷,让千亿以上阵营大幅缩水。2022年1-5月,不同阵营企业数量均有较大变化。千亿以上阵营3家,较同期减少12家,为几个阵营中减少企业最多阵营,销售额均值1759.1亿元。今年1-5月房地产企业权益销售排名前十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目前房地产行业走势,下面智观问财小编带大家看一看知名房地产企业的现状。
恒大集团在房地产行业可谓是常年霸榜,如今却彻底出局,排行榜中前五十都不见其踪影。此前恒大债务爆雷事件引人震惊,成千上万的债权人、股东、供应商深受其害。今年一季度恒大的权益销售额仅有71.6亿元,而去年同期销售额高达1452亿元。恒大2022年一季度的销售业绩仅为去年同期的零头,70多亿的销售额对恒大的上万亿巨额负债来说是杯水车薪。
除恒大面临严重业绩下滑外,融创、绿地控股、世茂集团也在苦苦挣扎。融创此前年报难产,债券违约,股价更是从高峰的43港币缩水到4港币左右,股价两年缩水90%。但与恒大销售业绩的毁灭式下滑相比,融创仍在顽强挣扎。2022年1-5月权益销售金额达584亿元,虽同比下滑超过40%,但依然在所有房企中排名第五。绿地控股于今年5月寻求美元债展期,但其1-5月权益销售金额为447.5亿元,在所有房企中排名第八。今年2月,世茂集团深陷债务危机,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一年之内将世茂集团从投资级降低到*评级之一Caa1,基本宣告世茂集团美元融资渠道的关闭。其1-5月权益销售金额达239.8亿元,在所有房企中排名十九。
在众多房地产企业中,中国海外系列公司降幅最小,发展势头稳定,未来霸业可期。今年5月,中国海外系列公司的合约物业销售金额约为263.91亿元,按年下跌23%,相应已售楼面面积约为1,021,900平方米,按年下跌42%。总体看来,该公司5月单月表现优异,下跌幅度优于同行,单价同比大幅上升32.8%。
目前,国家正着力放宽房贷、首付要求,引导市场回归正常化。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会议释放强烈的撑地产信号:房地产行业从去杠杆到稳杠杆,全面落实政治局会议的两个“坚持”。全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降低20个基点,5年期LPR超预期下调15个基点。本月97省市跟进放松政策,其中,20城放松限购,25城放松限贷,14城放松限售,16城减免房地产交易税费,22城落地购房补贴,26省市放松预售资金监管,71省市放松公积金贷款。
房地产行业已经触底,彻底回暖仍然有待时日。小编认为在购房政策放松的大背景下,若能支持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为“爆雷”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或将提振市场信心,助力房地产行业发展。
恒大的事情在之前包括现在都有人在讨论,那么大家觉得恒大能够起死回生吗?对于我个人而言,还是希望恒大挺过去的!
1、恒大倒了,恒大的员工怎么办?
从之前的爆料来看,购买恒大财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大多都是恒大的内部员工,恒大一旦破产,这些员工不仅会面临失业的窘境,之前投资的钱,也将难以兑付。到时,工作没了,钱也没了,他们要怎么活下去?
2、恒大倒了,购买恒大期房的业主怎么办?有着“宇宙第一房企”之称的恒大,房产遍布全国各地,原本每月700多亿的销售额,已在今年上半年解决了上千亿的债务,如果按照这个趋势,恒大其实是有机会平稳落地的。可如今恒大负面消息满天飞,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恒大房产的销售额,从6月700亿,到如今腰斩,许多地区都在降价打折销售恒大房产,部分地区正在建的期房也已经因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停工。
假如恒大真的倒了,那么未建成的房子就会成为“烂尾楼”,而那些买了恒大期房的业主,则会成为*的受害者。
3、恒大倒了,恒大的投资者怎么办?
自恒大负面消息满天飞以来,恒大系整体市值已经跌去80%以上,这意味着那些之前看好恒大,投资了恒大相关业务板块的投资者同样损失惨重!假如恒大真的倒了,那么最受伤的无疑就是这些恒大的员工、业主、投资者以及供应商们。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恒大市值暴跌》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恒大市值暴跌、富国天瑞强势精选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