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今年4月份,QDII基金额度三年来*“开闸”,5月又再度扩容。国家外管局发布的显示,截至5月30日,我国QDII投资额度为1015.03亿美元,较上月末继续增加31.7亿美元。
QDII是“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的首字缩写,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名字听起来拗口,我们把它理解为内地居民配置香港及海外资产的基金即可。
本质上QDII和国内基金没有差异,只是投资范围有所不同,申赎费率和时间上略有高低。国内基金的投资的原理基本也适用于QDII基金,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投资范围
QDII和其他基金的差异主要在于投资范围,目前我国QDII在海外投资标的主要包括港股、美股、黄金、地产、大宗商品等,但不能投资对冲基金等私募产品。
2、分类
和境内投资基金一样,QDII也分为主动管理型和被动管理型。
主动管理型可分为直接投资型和FOF型,前者投股票债券等市场,后者主投境外公募基金。比较典型的是华夏全球精选和中银全球策略。
被动管理型即指数型QDII,例如华安德国30(DAX)ETF,这支基金超过90%的资产配置于德国股市中,但并不是主动选股、主动管理,而是跟踪德国德国大盘指数(DAX指数)。这是欧洲最重要的指数之一,成份股为30只德国的蓝筹股,可以理解为德国版的沪深300指数基。
3、费率与时间
QDII基金进行境外投资,管理难度更大,且需要聘请境外投资顾问以及境外托管行,其管理费率、托管费率较高。以广发全球精选为例,其管理费率为1.8%,托管费为0.35%,比境内投资基金高出一截。
同时,由于时差问题,部分QDII基金管理只能在T+1日计算T日基金净值,并于T+2日公告,比普通基金推迟一天。到账时间则普遍需要8—10天,部分基金公司直销渠道可做到T+4。
4、特殊风险
QDII基金不仅要承担一般基金投资的风险,还面临着汇率风险。QDII基金是以人民币计价、以美元等外币进行投资 ,收益和人民币汇率走势相反,人民币升值时基金收益压缩,贬值期间则更适合借助QDII海外布局。
5、优势与作用
(1)投资范围广,对资产作国别配置,分散单一国别的投资风险
海外市场的成熟度更高,机构投资者占主流,相对A股来说波动更小,尤其是美股中长期呈现牛长熊短的特征。在过去十年中,我国上证综指为-10%,美国标普500涨幅超过100%,纳斯达克指数更是有193%的收益,受其走势带动,国泰纳斯达克100ETF近十年涨了139%,表现不俗。尤其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出海通道狭窄,QDII是重要的全球资产配置工具,有利于分散A股系统性风险。
(2)投资工具丰富,不仅可以投资股票债券基金,还可以投资房地产、黄金、石油等。
除了可投资海外股票债务外,上期我们介绍的黄金ETF、原油基金也属于QDII基金范畴,黄金QDII基金具备避险功能,原油基金可以利用板块轮动做资产配置,投资房地产的是REITs基金,有利于抵御通胀。
(3)人民币贬值时,投资以美元计价的QDII基金可以享受美元升值带来的汇率收益
因投资海外,收益和汇率息息相关,QDII的热度受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很大。2015-2016年间人民币持续贬值,刷出八年新低,这一期间QDII赚钱效应显著。
6、典型基金
广发全球精选是QDII中的佼佼者,这支主动管理型QDII成立于2010年,原名广发亚太精选,主投香港市场,14年虽改名为“全球”,但仍然主攻香港,重仓股中除了阿里巴巴和陌陌均为港股标的,持有的股票基本是有中国背景的公司。
从该基金地区配置的比例可以看出,在2014下半年和2015年,其投资的港股比例明显升高。这段时间是A股的牛市,香港也跟着小牛一把,时任基金经理丁靓看好港股的估值优势和港股通的流动性利好,及时地把资金加配香港,业绩上也是有一个小波峰,摸高85%(成立至2015年)。再加上2016年以来港股估值修复,恒生指数持续向上,突破30000大关,广发全球精选收益稳健提升,成立以来累计收入突破130%,连续三年蝉联“明星基金奖”的“五年持续回报QDII明星基金”。
国泰纳斯达克100ETF则是一支被动管理型QDII,是中国市场上首只跨境ETF,跟踪美股纳斯达克100指数。成立至今的收益已达到138.2%(6月4日),年化回报达18.53%。
作为一支ETF基金,它的*业绩和选择了好的入场时机息息相关。要知道第一批QDII于2007年出海,美股正站在历史高点,四支元老QDII在2008金额危机中净值大跌,至今没缓过来。而国泰纳斯达克100ETF成立于2013年,彼时纳斯达克指数仅3300左右,不及现在的一半。我国QDII中,在近三年、近五年的长期回报中名列前茅的,均是纳斯达克相关基金。如果投资海外成熟市场,被动管理型基金是不错的选择。
04月02日讯 广发大盘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广发大盘成长混合,代码270007)04月01日净值上涨1.79%,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2010元,累计净值为1.2010元。
广发大盘成长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20.10%,今年以来收益35.03%,近一月收益13.59%,近一年收益8.75%,近三年收益17.70%。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0次,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程琨,自2013年02月05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04.32%。
李琛,自2016年02月23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20.76%。
苗宇,自2018年11月05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26.89%。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贵州茅台(持仓比例5.16%)、保利地产(持仓比例4.25%)、迈瑞医疗(持仓比例4.10%)、万科A(持仓比例4.07%)、伊利股份(持仓比例4.04%)、华兰生物(持仓比例3.99%)、金风科技(持仓比例2.98%)、汤臣倍健(持仓比例2.84%)、招商蛇口(持仓比例2.83%)、洋河股份(持仓比例2.03%)。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本报告期内,A股市场基本上呈现单边下跌,全年上证指数跌幅24.59%,创业板跌幅28.65%。表现较好的行业是银行、旅游等。本报告期内,经济增速放缓明显,宏观面临的环境比较复杂。报告期内,根据组合的契约规定,本组合的主力配置是市值较大的成长股,具体配置了较多的消费和部分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股。并且根据估值做了部分调整,如减持了部分高估值的医药,增持了跌幅较大的白酒。但是受2018年整体市场环境影响,整体仓位偏高还是让组合受到较多损失。
本报告期内,本基金净值增长率为-25.8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7.58%。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2019年,我们面临的挑战依然较多,但是存在亮点。国内政策基调是比较务实的,流动性的边际会继续宽松。贸易争端随着谈判的进展是可以审慎乐观的。最重要的对于市场来说,整体估值是降得足够低了,权益市场有足够的吸引力。从行业的角度上来看,我们看好大消费、先进制造业,目前国内的这些行业已经出现了一批在国际上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给予足够的时间,这些企业一定会发展壮大。(点击查看更多基金异动)
9月2日晚间,京东方发布公告宣布完成*公司股票回购。1.8亿股总支付10.33亿元,这是其8月28日披露的回购计划的一部分。该公司计划以不超过20亿元,回购公司2.5亿至3.5亿股,回购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仅用了两个交易日,京东方就完成了近一半的回购。
股票回购计划推动了京东方股价上涨,9月3日开盘时,该公司股价为5.78元。前复权下可见,股价与过去一年高位只差0.03元。
8月28日晚间,京东方、TCL科技、深天马这三家中国行业面板巨头一齐发布半年业绩。营收规模上,京东方继续领先,半年营收约为609亿元,同比增长11%;TCL旗下面板业务华星光电营收约为195亿元,同比增长20%;深天马营收约为141亿元,同比减少4%。
对于上半年经营情况,三家公司不约而同地谈到了突发新冠疫情对产业的影响,尤其是海外蔓延给全球产业链造成的冲击,以及因全球经济震荡对经营产生的影响。不过,“由于面板行业与供需关系高度相关,面板产业走向或因此在下半年产生新的变化”,一位券商电子行业分析师告诉
从具体产品来看,受行业周期影响明显的是LCD面板,随着三星、LG代表的韩国企业关厂退产,市场出让将拉动京东方、TCL华星光电出货的增长,而AMOLED等中小尺寸行业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除了手机行业,车载需求提升也在推动深天马等布局的调整。
受惠韩厂退产,LCD市场回暖
受行业影响最为明显是LCD面板。WitsView数据显示,8月32存LCD均价达到44美元,较2019年末上涨了37.50%,且涨价速度进一步加快。不同于此前两到三年的周期性波动,三星、LG代表的韩国厂商退出是此轮增长的主要原因。
2020年1月,三星显示集团宣布年底关停LCD面板产线,转产QD-OLED量子显示面板以及OLED显示面板。随后,该公司还宣布未来追加13.1万亿韩元投资量子点技术研发。韩国LG Display也宣布将在2020年底前停止韩国的LCD生产线,而松下决定在2021年关闭。
DSCC预计,韩国LCD产能占比将减少超过10%,与此同时,中国大陆面板厂的产能占比进一步提升,2020年第一季度超过了50%,预计到年底或将达到70%。不过,针对这一市场,一位华泰证券行业分析师指出,龙头大厂高世代线规模优势显著,伴随着高世代线不断推高进入资金壁垒,产业整合有望加速。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正在持续堆积。如果疫情得到控制,日本奥运会、欧洲杯以及2020年将举行的北京冬季奥运会将会加快8K或4K电视的普及,这将带动面板需求的持续增长。受益于远程办公和教育的带动,比笔记本电脑和大尺寸平板电脑需求增强,也打开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眼下,京东方和TCL华星光电的净利润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同比下滑。多数受访行业人士表示,主要原因是2019年同期面板价格处于高位。上述券商电子行业分析师告诉
中金公司的京东方研报中指出,随着2021年进入二季度正常备货周期,大尺寸面板价格应重启上涨动能,同时由于成本管控有效,叠加主要新增产线的资本开支应于2021年左右投完,未来某些价格上涨将带来纯利润,带动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也将有效改善。国海证券对TCL也认为其将受益于周期性变弱带来的盈利红利。
京东方发力人才战略,华星光电加大资本投入
从8月28日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来看,LCD显示屏仍然是京东方的核心业务,在包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和电视等五个主流显示屏应用领域,京东方披露其仍保持着出货量全球*。借此推动其显示器件整体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15%。京东方高层普遍认为,三星等退出将是扭转市场价格走低的关键,也就是提高LCD价格的机会。
与如此迅速地完成股票回购计划同样引人注目的是日前披露的上半年业绩。京东方营收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11%,然而净利润仅11.4亿元,同比下降32%。扣除包含15亿元的政府补贴后,京东方上半年亏损约1.8亿元。
不过,中银证券的两位分析师则在相关研报中指出,首个中长期股权激励计划落地体现了企业的发展信心。京东方披露,计划有效期为六年,激励对象除了高管外,还包括科学家、副总裁、*技术专家、中层管理者和*技术骨干,共计2974人。计划的解除限售条件也与毛利率、市占率等为指标。
业绩发布日,TCL科技披露旗下控股子公司TCL华星光电与三星显示签署股权转让和增资两份协议。其中,TCL科技将以约10.80亿美元对价获得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以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的股权。
资料显示,三星苏州8.5代线的产能是12万,此前拥有三大股东分别是,三星显示持股60%、30%的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旗下公司持股30%,TCL华星光电持股10%。公告显示,收购完成后,TCL华星光电在大尺寸将拥有三条满产8.5代线,月产能将达到44万大板。该公司*副总裁赵军表示,韩国厂商由于自身竞争力原因逐渐在退出市场,其公司快速崛起。
2019年TCL完成资产重组,形成了“TCL科技+TCL实业”的架构,并且将战略目标按4到5时间分阶段落实到季度。除了上述资本运作成为其在产业转移和行业低估双叠加背景下的重构与整合开端外,TCL董事长李东升甚至亲自出马拜访三安光电,并与后者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新技术,并与JOLED签署投资协议,以及斥资百亿收购中环集团。
对于这一系列运作,TCL华星光电将有望从产能和市场份额上保持对京东方的追赶,并且提高自身在面板行业综合竞争力和话语权。前述券商分析师指出,韩国厂商的推出并不意味着LCD市场的萎缩,在大尺寸的带动下,这一市场还将有15年的发展空间。
小尺寸替代韩企,扩展物联网
与大尺寸LCD上京东方和TCL华星光电逐渐形成的两强格局不同,小尺寸上的竞争更为激烈,技术演进也相对较快。在这一市场上,京东方和TCL都有所布局,但深天马的布局和技术积累不容忽视,与此同时,国际大厂更是投入巨资、拉大产能。
3月底,深天马公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修订稿,并购开始发行债券。定向增发股票与债券齐发,在外界看来这家专注中小尺寸面板的中国龙头企业之一希望化解疫情之下全球手机及面板需求下跌的压力。募集的资金的用途之一是其在武汉的第6代AMOLED生产线的二期项目,后者投资总额达145亿。
深天马是全球主要LTPS(低温多晶硅)液晶手机屏的供应商,客户包括华为和小米。除了上述武汉产线,其还投资480亿元的厦门生产线也已动工。半年报显示,深天马2020年的重点工作是成本改善,同时通过创新提升产品升级,提升盈利水平。与京东方和TCL华星光电的亏损不同,深天马营收虽然同比下降4%,但净利润同比增长16%。
打孔屏、高刷新率手机面板上量带动了毛利率改善,2020年深天马第二季度毛利率为21.3%,是201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新高。目前,深天马一方面受益于其与主流安卓客户的关系拉动增长,但另一方面华为终端的负面影响对其业绩短期内也可能造成一定的冲击。从未来来看,该公司的关键是AMOLED。中金公司预测,2021年其OLED出货量将达到4000万片。不过,上述受访券商分析师告诉
京东方也在这一市场领域成为对韩国企业的替代方案。京东方在成都、绵阳、重庆和福州都有OLED产品的产线布局,设计产能为每月19.2万片。2019年底,中信证券曾预计其2020年出货量有望翻三倍至6000万片。除了智能手机,物联网也将打开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慧车联以及智慧零售等场景的需求,京东方有望进入车载、工业控制和医疗等新领域。
与其有类似替代逻辑的TCL华星光电在武汉的OELD场已经投产,且其AMOLED屏已经进入小米手机的供应链。未来两年,华星光电AMOLED业务将进入产能、良率的快速爬升期,结合5G换机周期的渐进,收入如有望进入增长阶段,从而打开这一市场。
新京报
临近年末,多家研究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明显上升。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
非保本产品收益率明显上升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上周(2017年12月16日-12月22日)306家银行共发行了1904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数增加11家,产品发行量增加117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85%,较上期上升0.06个百分点。
28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3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则是环比下降;31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
融360监测数据显示,上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2929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4%,较前一周上升了0.05个百分点,再创2017年新高。其中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24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9%,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642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也是4.29%,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181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1%,收益优势比较明显。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直言,保本型银行理财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收益上涨的情况并不意外。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熊启跃表示:“《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打破刚性兑付,非保本理财产品的风险预期提高,市场对于风险溢价的反应导致了非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环比上升。”
“净值型”转型亟待提速
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征求意见稿》正式实施,银行理财监管新规的落地也将进入“倒计时”,近年来银行业内喊了多年的“净值型”转型将逐步提速。
中证金牛金融研究中心近日更新的六大国有银行的开放式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的数据显示:从收益来看,部分投向境外市场的理财产品业绩表现突出,其中,建行发行的“亚洲创富精选”产品近一年的年化收益率高达31%。从近半年收益来看,排名前五的是中国工商银行专项代客境外理财产品二号QD1004、建设银行的“亚洲创富精选”产品、中国银行的中银新兴市场(R)、农业银行的“金砖四国”股票基金(美元)、中国银行的中银稳健增长(R)。近半年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2.25%、22.25%、22.21%、21.24%、15.29%。
不过,一些券商分析师认为,理财产品实现完全净值化非常艰难,需要过渡期,部分表外理财将表内化。华宝证券分析师杨宇说:“在产品去刚兑的过程中,恐丧失对部分低风险投资者的吸引力,尤其是将其作为存款替代的投资者,表内的保本理财(结构化存款)以及大额存单可能会成为新的发展点。”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坦言,目前国内银行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一部分属于“伪净值”,这类产品仍然给客户提供预期收益,名义上有别于预期收益率产品,但实际上不过是采用了另外一种产品报价形式。另一部分银行发行的更为接近市场理念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因为相当程度上难以消除资本市场动荡的传递,导致产品净值波动剧烈,发售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这类产品规模占比为5%~10%,并未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流。
中小银行业务面临较大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投资者往往将银行理财产品视作“准存款”。券商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投资理财大部分是出于银行的“刚性兑付预期”,未来随着这一预期被打破,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将转到更低风险的资产。同时,净值管理导致收益率波动加大,投资者需要承担更大的理财风险。整体看来,中小客户的银行理财,未来面临较大压力。小银行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低,预计受影响更大。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邱冠华认为,打破刚性兑付和净值化后,银行理财短期内或面临规模收缩,但长期来看仍有竞争力。理财投资端将多配标准化资产。非标资产配置难度增加,预计将规模收缩,标准化资产投资占比将上升。新老划断,将降低市场冲击成本。
中泰证券分析人士预计,银行将更强调投资分散化、集约化、专业化,或将以FOF/MOM模式进行资产管理,通过将资金分配于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另类投资、现金等领域,锁定组合整体风险。大行、部分资管能力优异的股份行将成立资管子公司,有自己投研团队,部分以与全市场基金合作的FOF模式运作;其他股份行和部分城商行设立资管部门,自己投一部分,部分或与第三方顾问机构运作;投研能力欠缺的小银行则完全采用投顾模式。(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银qd02》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银qd02、基金270007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