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A股一季度大幅震荡,公募基金却“乘风破浪”,继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基金一季报今天披露完毕,*公募基金数据新鲜出炉,市场依然亮点纷呈。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达到21.79万亿元,再度刷新历史记录;25家基金公司的规模增长超百亿,易方达基金规模激增近1300亿,再度震惊市场;权益类基金继续大发展,绝大多数的“千亿”权益类基金公司规模继续攀升。
21.79万亿!公募规模再创记录
37家公募跻身“千亿俱乐部”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146家基金管理人旗下的7400多只(含估算基金)总规模达到21.79万亿元,比去年末新增1.6万亿元,规模增幅为8.12%。
从各类型基金规模变化看,在一季度A股巨震中,货币型基金新增1.06万亿元,是新增规模最多的产品类型;混合型基金次之,在新发基金的驰援下,虽然该类基金一度产生较大回撤,但新增规模也超过5千亿元;而一季度相对低迷的债市,让纯债型基金规模缩水近1300亿元。
在公募基金业管理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各家公募管理规模也快速扩容,“千亿”基金公司数量继续增多。
从各家基金公司规模来看,扣除货币、短期理财基金,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易方达基金以9343.98亿元规模,依然位居各家基金公司规模*。
在今年一季度,在广发均衡优选等爆款基金驰援下,广发基金规模猛增至5813亿元,行业排名连续上升两位,跻身行业第二名;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两家公募,一季末规模也都超过5600亿元,分居3、4名,两家公司比去年底排名皆下降一位,同样位居行业第二梯队。
事实上,目前广发、汇添富、华夏基金三家公募,管理规模差距不超过160亿元,未来基金行业第二名的位次仍然竞争激烈。
另外,南方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等四家公募,*规模在4200亿元-5000亿元之间,同样跻身全行业前列。招商基金、中欧基金、工银瑞信基金、鹏华基金的管理规模则位居3000亿元以上,也面临管理规模排名战的近身搏击。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季度爆款基金频出、公募新基金发行超万亿的市场中,目前管理规模超千亿的基金公司数量已经多达37家,千亿基金公司数量创造了历史记录,一大批公募基金也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
25家公募规模增长超百亿
易方达、广发、富国基金居前三
从基金公司规模新增情况看,一季度规模*的易方达基金高位猛增,规模激增1290亿元,堪比一家千亿基金公司的体量。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等爆款基金,以及部分存量基金的申购,都让该公司规模快速增长。
广发基金以775亿元规模增长位居其次,该家公司一季度发行了4只百亿体量的新基金,都为基金规模的快速扩容增色不少。
另外,富国基金、南方基金一季度规模增长也超过400亿元,同样位居规模增长前列;中欧、景顺长城、前海开源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一季度规模增长也超过百亿,规模增长也相对可观。
其他受关注较多的规模排名提升还有:前海开源基金跻身千亿规模俱乐部,一季度规模新增344亿元,排名为35位,跃升11名;财通资管规模达到636亿元,新增规模296亿元,排名跃升16名;朱雀基金一季度规模从128亿元增至280亿元,单季激增152亿元,实现了翻倍式增长。
针对上述现象,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表示,中国正在进入财富管理大时代,资管新规后,我国资产管理市场进入打破刚兑、实行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的时期,公募基金在各类资管机构中的优势明显,并受益于“房住不炒”,居民理财资产迁移等大背景,行业管理总规模快速扩容,多家公募规模快速增长。展望未来,他认为未来行业将继续诞生更多的千亿,甚至万亿体量的公募基金公司和财富管理机构,各家资管机构都有望在这一快速成长的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权益类基金大发展
多数“千亿”权益类基金公司规模猛增
从2019年下半年以来,在监管层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的倡导下,权益类基金开启大发展节奏,借助科创板开市,科技、消费、医药股等结构性行情,各家公募也积极投入资源,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
从*的权益类基金规模榜单看,易方达基金同样是权益类基金的*赢家。截至一季度末,易方达基金权益类基金管理规模超过6500亿元,仍然高居榜首。一季度新增规模860亿元,同样位居增幅榜的第一名。
重视权益类基金投研建设的广发基金,一季度权益基金规模新增也达到718亿元,以4405亿元规模位居亚军。
汇添富、华夏基金一季度新增规模相对较少,权益类基金规模也都超过了4100亿元,分居行业三、四名。
另外,富国、南方、嘉实基金一季度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都超过270亿元,目前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同样位居行业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在权益类基金规模榜单中,20家千亿规模的公募,绝大多数公司在一季度规模继续快速增长,部分兼顾主动权益类基金和指数型基金的公司,在股市巨震中都实现了规模的稳健增长。
主动权益类基金中
18家公募管理规模迈入千亿
具体到主动权益类基金,更是各家公募必争之地。
今年一季度新发基金规模1.07万亿元,权益类基金就多达9400多亿元,在顶流基金经理的市场号召力之下,百亿爆款的主动权益类基金频频现身市场,助推各家公募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也不断走高。
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易方达基金旗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为5117亿元,比去年底激增1074亿元,成为一季度基金行业规模扩容的*受益者。
广发基金同样在这一细分排名中,以3612亿元规模位居第二,一季度规模猛增653亿元,一举站上3600亿元的关口。
汇添富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3439亿元,位居行业第三名,由于相比去年末规模增幅有限,排名下滑一个名次。
中欧、富国、嘉实基金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分别为2750亿元、2678亿元、2240亿元,也是主动权益类基金的重要管理人。
在资金对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追捧中,千亿主动权益类基金公司也增至18家,招商基金一季度新晋主动权益类基金“千亿俱乐部”,达到1070亿元,泓德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911亿元,也即将面临突破千亿关口的“窗口期”。
针对行业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的现象,上述北京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认为,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业绩是公募主动管理能力和投研能力的集中体现,近两年结构性分化市场中,多数公募基金也以较好的管理水平,为投资者带来的长期较好收益,“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我们会不辜负投资者的信任,不辜负时代的使命,在基金管理规模扩张的同时,不断提升公司的投研团队和投资能力,在财富管理大时代,为居民理财贡献一份基金行业的力量。”该基金经理说。
【温州广电-快点温州】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近日,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在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加速传播之际,德尔塔毒株仍在隐秘传播。研究人员警告,待奥密克戎毒株“式微”之时,德尔塔毒株可能卷土重来。
新冠病毒分子
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在当地时间5月2日发布公报,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说明。
研究人员对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以色列南部城市贝尔谢巴的废水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在奥密克戎毒株加速传播之际,德尔塔毒株并未就此消失,而是仍在隐秘传播。
研究团队开发的预测模型显示,未来几个月内,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但德尔塔毒株仍将继续传播,而这可能会导致新一波德尔塔毒株感染潮,或是出现新的变异毒株。
报道称,这项研究已在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表。
截至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确定五种需要关注的新冠变异毒株,分别为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由于前三种毒株的传播力已显著减弱,世卫组织3月将其分类为“以前传播的需要关注毒株”,将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分类为“正在传播的需要关注毒株”。
多国发现重组毒株
此外,近期多国发现重组毒株也值得关注:
今年1月,新冠重组毒株XE在英国被发现,新冠重组毒株XE是奥密克戎子毒株BA.1和BA.2的重组变异株;
奥密克戎家族
当地时间3月9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法国、荷兰和丹麦出现了德尔塔与奥密克戎的混合毒株;
据《印度时报》4月6日报道,印度孟买发现1例新冠重组毒株XE感染病例,这是在印度发现的首例XE毒株病例;
当地时间4月7日,巴西卫生部确认本国出现首例新冠重组毒株XE感染病例;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4月12日表示,韩国国内*发现感染新冠重组毒株XL的确诊病例;
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4月19日表示,近期韩国出现感染新冠重组毒株XE病例2例和XM病例1例;
日本仙台市4月28日公布,在市内的新冠病毒感染者身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新型重组毒株。
中国新闻网、红星新闻
初审
审核官:尹舒鸿
主任监制:陈泰涨
监制:吴晓 陈希瑜
总监制:陈振仕
推荐阅读↓↓↓
ID:jrtt
中国基金报
实习生 周倬睿
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出炉,二季度权益类基金激增4300亿,100家机构的非货币基金规模存量激增近8000亿。
7月2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公募基金保有量规模100强榜单。在今年二季度股市巨震中,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前100强权益类基金规模激增4300亿,尤其是在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热卖和债基销量增长背景下,非货基保有规模更是增长7900亿,招行、蚂蚁两巨头的非货保有规模,单个季度新增都超过1000亿元体量。
券商保有量规模中,券商“一哥”争夺战激烈,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分居权益、非货第一名,其中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仅差16亿元。、信达、申万宏源等券商的权益类保有规模,环比也出现大增,在百强榜中排名也上升了10个以上名次。
权益保有量规模激增4300亿招行、蚂蚁两巨头领先
7月2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二季度保有量规模。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季度末,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前100强,保有权益类基金(股票+混合)规模6.34万亿元,比一季度的前100强规模增长4299亿元,规模增幅7.3%;前100强非货基保有规模为8.68万亿元,环比一季度也新增7939亿元,规模增幅10.1%。
从权益类基金大排名看,招商银行权益类基金保有量7095亿元,环比一季度新增297亿元,增幅4.37%;蚂蚁基金以6500亿元位居第二名,二季度新增规模也超过350亿元;天天基金、工商银行的权益类基金保有量规模,都站上了5000亿元大关,二季度规模新增都超过了400亿。
另外,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权益类基金保有量超过3000亿元,二季度规模增幅都超过了10%,也都实现了高位的快速增长。
谈及各家基金销售机构权益类基金保有量上升的现象,北京一位基金销售机构负责人分析,2022年二季度股市先跌后涨,4月底以来股市的快速回暖带动了权益类基金规模也水涨船高,叠加部分绩优基金受到资金的净申购,也都带来了基金销售规模的稳步上升。
除了权益类基金外,非货基保有规模的增长更为明显。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蚂蚁基金非货基规模1.33万亿元,位居行业首位,环比一季度规模大增接近1300亿元;招商银行以8597亿元位居次席,二季度新增规模也超过1000亿元;两大巨头的非货基规模,在二季度规模新增幅度都超过了10%,继续实现了规模的高速扩张。
另外,天天基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三家巨头,二季度非货基规模新增也都超过了500亿元,规模增幅都在10%附近,同样实现了稳健的增长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在非货基保有规模中,上述前五强的新增规模就达到了3900亿元,而前100强的新增规模一共才7939亿元,这意味着前五强增长规模就达到了全行业的半数,公募基金代销市场的“龙头效应”分化现象也非常显著。
上海一位券商人士分析,头部银行非货基规模的快速增长,可能主要来自于今年二季度发行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一般而言,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托管行,通常也是基金的主销渠道,今年二季度发行成立的上千亿规模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为这类头部银行非货基规模的扩容增色不少。
Wind数据也显示,今年二季度中,伴随着A股市场大幅波动,中低风险收益产品受到资金追捧,今年4-6月间成立的25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大卖1618亿元,托管在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旗下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募资规模还纷纷达到了100亿元规模上限,为这些机构的非货基规模的增长贡献不小。
券商“一哥”争夺战华泰、中信分居权益、非货第一
除了排名靠前的头部银行外,在券商销售机构保有量中,华泰、中信证券的券商“一哥”争夺战也非常激烈。
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华泰证券权益类基金保有量1266亿元,比一季度末增长36亿元,仍然超过券商行业霸榜多年的龙头——中信证券,位居券商机构权益类基金保有量*。
不过,中信证券*权益类保有规模为1250亿元,距离*的位置也在不断缩小,两者的差距也从一季度的相差67亿元,到目前收窄为仅差16亿元。
从非货基保有量看,中信证券的非货基保有量规模1462亿元,已经再度超过了华泰证券同期1407亿元的规模。二季度中,中信证券非货基保有规模新增146亿元,位居券商行业前列。
据一位券商人士分析,中信证券二季度非货基规模增长明显,非货的提升可能主要来自于债基的销售,因为今年二季度股市大幅震荡,债基等中低风险产品受到资金青睐,规模出现了较快增长,而且中信证券在机构客户和高净值客群积累深厚,可能带来了非货基保有量的快速扩容。
除了两大券商巨头外,广发、中信建投、招商、银河等头部券商,分列券商系保有量规模3-6名,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分列500-800多亿之间。
另外,二季度权益类基金保有量规模中,证券出现大增,权益类基金保有量从53亿增至274亿元,规模激增4.3倍,在百强榜中排名也从74名上升到45名,单季度排名上升29位。非货基规模也从61亿元增至363亿元,规模增幅接近5倍。
另外,信达证券、申万宏源证券、恒泰证券等,权益类基金保有量规模也出现50%以上的增幅,同样位居行业增幅榜前列,在百强榜排名中也都上升了10个以上的名次。
据上述上海券商人士分析,证券权益类基金和非货基保有规模同步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该家机构从2022年开始,公司大力发力开拓公募业务,并在短期内出现了积极成效,可能未来的增速就不会这么明显了。
第三方独立销售机构中,除了蚂蚁、天天两大巨头外,腾安基金、盈米基金、基煜基金权益类基金保有量分别为916亿元、527亿元、493亿元,也位居前30强;汇成基金、同花顺基金、雪球基金、京东肯德瑞基金销售公司等,也跻身行业前50强,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从200亿元到400亿元不等。
中国基金报
2019年A股股市震荡起伏,前三季度各大主流指数都收获了不同程度的涨幅,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中小板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6.49%、30.48%、26.7%、27.53%、30.15%。显然,这是一个丰收的市场。
在这样的环境下,究竟哪家基金公司脱颖而出?大基金公司中谁最领先?最近3年、最近5年哪些基金公司是最强*?海通证券日前发布的专门统计揭开了答案。
财通资管前三季度业绩第一
易方达领跑大基金公司
海通证券统计了126家公募基金管理人2019年前三季度权益类基金的净值增长情况,受益于基础市场回暖,所有基金公司都获得正收益,表现最差的也获得了3.05%的收益。
基金公司业绩前50名榜单来了,*的平均赚取逼近70%,达到69.59%。
具体来看,位居前三的分别是财通资管、永赢基金、上银基金,3家公司管理的权益类基金净值增长率分别为69.59%、55.09%、45.85%。银华基金紧随其后,以44.76%的收益率位居第四。
在前十大基金公司中,易方达基金公司领跑,今年以来权益基金整体收益为44.72%,在全部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五。
而第六至第十名分别是信达澳银、浦银安盛、宝盈基金、景顺长城、上投摩根,收益率在38%~42%之间。
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多得益于及时积极布局,较好把握住了今年一季度走牛行情,以及在震荡的二、三季度也表现抗跌。
海通证券单独把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的12基金公司进行排名,其中,易方达、华安、富国三家基金公司领先。前三季度大中型基金公司的权益基金收益明显好于小型公司。
东证资管3年业绩最牛
从长期业绩来看,基金公司3年期和5年期业绩排名最受关注,东方证券资管领跑3年期业绩。
从3年期(2016年10月10日到2019年9月30日)*收益排名看,东方资管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46.27%,在99家公司中*;景顺长城基金、财通基金、易方达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3.68%、37.79%和36.99%,排名第二至第四。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银华基金、交银施罗德、中欧基金、华安基金、兴全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3年期*回报也进入前十,显示出较强的中期投资能力。这些公司核心投研稳定,较好地把握住了机会。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海通证券专门设置了权益类基金大型基金公司、中型基金公司和小型基金公司*收益排行榜。12家大型基金公司3年收益平均值为22.72%,而8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则为26.03%,表现不俗;但纳入统计的113家小型基金公司这一业绩数据仅7.48%,差距较大。相对来说,最近3年大中型基金公司创造收益更高。
13家公司5年业绩翻倍
从更长期看,2014年10月8日到2019年9月30日的5年间,股市起伏较大。2014年市场触底反弹,出现一波牛市行情,而2015年下半年开始市场调整,随后市场起起伏伏,“核心资产”逐渐被市场追捧表现突出,其中一批公司“长跑”能力突出。
受益于前两年的业绩持续领先,东证资管获得了过去3年和过去5年权益类基金*收益榜*,其中最近5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达到164.63%,在72家基金中*,汇丰晋信、民生加银、兴全基金、财通基金分别以140.23%、134.34%、124.56%、115.35%的收益率排名第二至第五。此外,交银施罗德、万家、汇添富、诺德、安信、华安、景顺长城、中欧等基金公司最近5年的权益基金*收益也超过***。从较长时间看,上海基金公司长期表现较好。
从最近5年的业绩来看,同样是大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高于小型基金公司,其中最近5年大型和中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88.48%、83.01%,而小型的仅为51.72%。这也说明大型基金公司较为强大的投研实力,能让基金公司更及时地把握市场动态,获取较好收益。而目前看,小型和大中型基金公司的业绩差距正在拉大。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基金排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基金排名、德尔塔毒株可能卷土重来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