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07月28日讯 广发小盘成长混合C基金07月26日上涨--,现价--,成交--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2.2690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上涨1.09%,场内价格溢价率为--。
本基金为上市可交易型混合型基金,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下跌2.71%,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上涨41.19%,近6月本基金净值上涨0.34%,近1年本基金净值下跌8.00%,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3.2772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2次,累计分红金额0.83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刘格菘,自2020年03月18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41.16%。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小康股份(持仓比例10.84%)、晶澳科技(持仓比例9.58%)、隆基绿能(持仓比例9.55%)、锦浪科技(持仓比例8.03%)、圣邦股份(持仓比例7.26%)、亿纬锂能(持仓比例7.06%)、国联股份(持仓比例6.39%)、龙佰集团(持仓比例6.12%)、福莱特(持仓比例5.23%)、康泰生物(持仓比例4.95%)。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受疫情散发、海外局部战争局势持续、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二季度A股市场经历了较大波动,光伏、新能源汽车、电子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方向波动率超过了其他类型的资产。受市场整体走势的影响,本基金的净值也出现了过往历史中较大的波动。从5月初以来市场的走势判断,预期最悲观的阶段可能已经结束,系统性风险或已得到充分释放,基本面的趋势力量有望重新成为资产定价的核心,下半年资本市场或有可能呈现结构性行情丰富多彩的局面。
尽管5月份以来的基金净值反弹幅度较高,但我们本不希望以高波动率为代价获得预期回报。我们认为,二季度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方向的资产波动率超过其他资产背后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高端制造类资产过去两年获得了较高的回报,二是在大部分市场参与者的资产选择中,高端制造资产与传统“核心资产”可能还有差异。资产价格的波动性来自阶段性业绩的波动与估值的波动,预期的分化是估值波动的来源,基本面的趋势力量也会通过影响预期从而影响估值。因此,从长周期看,基本面的趋势是决定资产价格的核心因素。随着基本面的趋势力量成为资产定价的核心,下半年市场整体波动率可能会回到历史正常区间水平。
投资中*的贝塔来自于时代背景,过去的互联网浪潮、智能手机浪潮都诞生了一大批大市值的*企业。未来的科技创新、高端制造能否带来新的时代浪潮,取决于我们国家能否真正进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从微观视角纵观历史上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经济体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工业体系的完备性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持续的创新不会独立发生,而是需求引领与创新能力共振的结果,德国的高端制造业、日本的电子与新材料产业、美国的互联网与医药产业过去的发展都离不开上述两个条件,需求来自全球化的引领,创新能力来自人才与相应工业体系的完备性。创新经济体的发展也不是偶发性、点状的创新,而是系统性、持续性的创新,工业体系的完备性决定了创新的系统性与持续性。从贸易总量的角度,中国已经替代日本、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供应链中枢,截至2019年,在621项制造业品类中,中国有340个品种是全球第一大供应国,在77%的品类中位居全球供应国TOP3,从这个角度看,支撑我们创新的工业体系已经足够。
(2)产业集群效应决定了创新发展的效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需要有体系性的支撑,涉及到材料、工程、制造等多方面能力的快速响应,上下游的配合协同决定了创新发展的效率。过去20年,中国的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扩大,在产品复杂程度等方向不断提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近年来在智能手机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汽车智能化产业链、互联网应用产业链等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方向上,中国的创新效率领先全球。
(3)市场深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决定了创新回报。面对的市场越大,创新产生快速回报的概率越大。过去日本、德国的成功来自全球化的市场,中国的企业与日本、德国创新企业相比,一方面中国自身的市场足够大,另一方面前述优势产业链依然在享受全球化的红利。知识产权保护扩大了领先企业的技术优势,拉长了创新回报的时间周期,近几年国内政策也在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从这个角度看,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效应会越来越突出,龙头企业未来超越其他创新经济体企业的潜在高度可能是必然。
我们认为上述三点是一个经济体能否成功进入内生性创新引领发展阶段的重要条件,中国已经建立的全球比较优势产业链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同时可以预见正在建立比较优势的产业链也会越来越丰富。创新成为内生性条件,意味着通过创新获得成功的企业会持续加大创新力度,通过产业协同引领产业链创新发展,不断形成创新的生态反应。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类资产成为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核心资产”越来越成为可能:随着建立全球比较优势产业链的增多,创新回报加强,此类资产的周期性业绩波动幅度同历史相比会不断减小。
在二季度的市场波动中,本基金的持仓结构并没有进行大幅调整,依然围绕已经建立全球比较优势的高端制造产业链布局,部分核心标的持仓周期较长。从均值回归的角度,对上涨幅度较大的资产兑现收益或许是正确的做法,卖出上涨幅度较大的资产换成跌幅较大或者涨幅较小的资产,“损有余补不足”才是普遍的规律。但如果我们把视角贴近微观产业链会发现,经济领域的普遍规律实际上是“马太效应”,强者恒强、优胜劣汰。从长周期角度看,我对基金配置的资产充满信心,请基金持有人也能从长周期的视角进行投资,和我们一起投资中国比较优势企业,以期获得更好的长期回报。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基尼系数”一直被看作是衡量“收入差距”大小的指标。关于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最近的版本有好几个,而官方发布的数字为0.46。我没见到具体的数据样本,是怎么算出来的不得而知。而既然是官方发布,权威性当然不用质疑。事实上,对我写这篇文章来说,具体数字是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理解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
人们拿“基尼系数”说事,是希望政府关注收入差距问题。但为了把问题说明白,我们应该先弄清何为收入?或者收入差距到底应该怎么计算?举个例子,某民营企业一年利润2000万元,而某员工一年工资10万元,请问企业2000万利润算企业主收入么?倘若这么算,那么企业主收入就是员工工资的200倍,差距可谓大也。问题是,员工工资多数是用于个人消费;而企业利润少量会用于企业主消费,大量则用于投资,两者肯定有不同,读者是否注意到这其中的分别呢?
说到收入,我们不能不提到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当年费雪写那本大名鼎鼎的《利息理论》,开篇就讲“收入是一连串事件”。什么意思?费雪用三个概念解释。一是享用收入。费雪强调,货币只有当用于购买食物、衣服、汽车等进行享受时才成为收入。二是实际收入。享用收入是心理感受,没法度量,所以他认为可用实际收入(生活费用)来近似反映,比如我们用晚餐或看电影,其享受虽无法用多少元衡量但却知道花了多少钱。三是货币收入。这个简单,就是指用于支付生活费用所得到的货币。
很显然,在费雪那里所谓“收入是一连串事件”,是说收入是一连串的消费(享受)。他讲得很形象,以家庭门限为界,不管你赚多少钱,把面包、黄油、衣服、汽车等买进家门并立即消费了是收入,否则就不是收入。还是上面的例子,某企业主一年进账2000万,若支付生活费用为20万,那么这20万是他的收入;剩下的钱若存银行是储蓄,买了机器是投资。但无论储蓄还是投资,都是企业主财产(资产)而非收入。
费雪如此界定收入,或许有人不同意,因为不仅教科书上不这么说,而且与人们惯常理解也大相径庭。不过就我本人而言,却完全接受费雪,并非盲目崇拜,而是觉得只有从他的收入视角才能解通世事。我自己的例子,当年从人大毕业求职,本可去一家外企就业,月薪3000元;也可到党校任教,月薪300元,可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党校而放弃外企,为什么?因为外企薪酬虽是党校的10倍,可党校能提供住房外企却没有住房,这样一来,在党校教书的收入(消费)并不低于外企。
以上说的是自己选择职业,若再换个角度,让我与那些私企老板比又如何?昔日师友今天在商界的成功者不乏其人,人家开公司日进斗金,而我做教授月入不足2万,你认为我会羡慕他们吗?说实话,一点没有是假的;但如果你认为我会后悔当初自己没下海那就错了。曾与一位做老板的师兄探讨过,表面看,他的收入(生活费用)确实比我高,但除开商界应酬,单论个人收入(消费)却也相差无几,至少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大。
绝不是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我说自己与老板(师兄)收入相若,那仅是从个人消费看;若转从财产看就不同了,他资产过亿,而我呢?除了所住的房子别无其他,两者当然没法比。由此见,我等工薪阶层与私企老板的差距,主要是在“财产”而不在“收入”。不信你再去读读《资本论》,会发现马克思揭示资本积累趋势也是从财产角度讲的,所谓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比较的并不是资本家与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回头再说基尼系数。有个误会需澄清:不少人以为,基尼系数反映的是收入差距;学界也有人这么看。事实上,这个看法是错的。基尼系数虽也包含收入差距,但那仅是一小部分,无足轻重,它所反映的主要还是财产差距。比如有人讲中国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富,显然说的是财产而非收入。既如此,于是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若基尼系数高是指财产差距大,那我们如果只单调收入不调财产岂不是避重就轻?
是的,比起收入差距来,目前财产差距的确更大,也正因如此,与其调收入就不如调财产。再说,政府调收入的办法也并不多。前文讲,收入即消费。这样调收入实际是要调消费。问题是消费怎么调?最近拜读了不少学者的文章,来来去去似乎就两条,即对工资“限高”或者“提低”,可困难在于工资乃劳动力之价,高低要由市场定。政府“限高”只能针对国企,对私企则鞭长莫及;当然,政府可提高法定*工资,但前提是得先减税,若只加工资不减税,失业增多反而麻烦更大。
至于如何调财产,限于篇幅容我只说重点:第一,将农村资源变资产,并为农民资产确权。农民有了财产权,才能取得财产性收入。第二,对财产课税。现在不少富人到处买房置地,你钱多买什么别人管不了,但政府要调收入应对其征税。第三,开征遗产税。此事已说多年,但不知为何至今未开征,也不知究竟难在哪里,若再久拖不决,日后财产差距会越拉越大。
这几天,九哥发现基金新发基金逐步出现回暖趋势,不少基金重现一日售罄,利用闲暇时间,我也给大家盘点了公募基金中的“大块头”,这次统计的是规模在百亿以上的主动管理型混合、股票基金。
截至5月31日,符合上述要求的公募全市场有25只,其中6只基金成立不足一年。
规模方面,易方达均衡成长股票、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兴全趋势夺得前三甲,规模分别为269.67亿元、248.38亿元、186.94亿元。
从单位净值增长率方面,广发小盘(162703)、广发双擎升级、诺安成长、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华安媒体互联网领先,分别为93.63%、91.41%、89.92%、89.31%、59.89%。
从任职基金经理来看,刘格菘旗下规模超百亿的产品有三只,董承非管理的产品有两只,其中兴全趋势是由董承非和乔迁共同管理,其他基金经理百亿产品都是1只。
注:基金规模统计截至日期:5月31日;单位净值增长率统计区间:52周前(一年)—5月31日
一般来说,基金收益会收到产品规模影响,但是九哥发现,这些“大块头”似乎受影响并不是很明显,过去一年,百亿产品中,5只基金收益超过50%,11只收益在20%—50%之间,2只产品收益在10%—20%之间,只有一只产品低于10%。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九哥认为,这些基金经理能够管理百亿产品基本上是两种情况。一种是之前管理的产品业绩很好,投资者根据过往业绩选择购买这些基金经理的产品,另一种是基金经理依靠自己的选股能力将产品净值做大,也就是为基金持有人获得更多的收益。此外,第二种情况也会因其业绩优异,能为投资者赚到更多的钱而受市场关注,持有人的数目和持有份额也都会有所增加。
从以上数据的盘点可以看出,大多数时候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百亿规模的基金收益还是比较可观的。除了市场情绪因素外,亮眼的业绩基金经理的择时择股息息相关。九哥这里也说一句,如果咱们这里的朋友看不太懂这个市场,又想知道自己的股票成色怎么样,不如看看里面的基金持有情况,如果里面一只基金持仓都没有,那确实需要慎重考虑一下是否需要继续持有了。需要注意的是,基金扎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涨,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基金扎堆的公司比没有基金持仓的公司相对更安全一些。毕竟专业选手大概率会比业余选手要厉害,当然,这里不排除会有太极大师马保国一样的情况,不过那大概率是少数。
最后,重申之前的观点作为小白想要投资,能够忍受波动的情况下,最稳健的是定投宽基指数基金,此前我也给大家展示过,(详见:信托还值得投资吗?不买信托还有更好的投资途径?)绝大多数时候定投的收益要远超于定期理财,风险要远小于满仓个股。
好了,今天就不多说了,如果你对投资方面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关注韭菜进化论*给我留言啊,后续,我们也将根据后台关注度准备下一期内容。
07月28日讯 广发小盘成长混合A(LOF)基金07月26日上涨0.31%,现价2.267元,成交483.34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2.2719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上涨1.09%,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22%。
本基金为上市可交易型混合型基金,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下跌2.68%,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上涨41.33%,近6月本基金净值上涨0.53%,近1年本基金净值下跌7.63%,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5.6430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10次,累计分红金额81.49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刘格菘,自2017年06月19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72.95%。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小康股份(持仓比例10.84%)、晶澳科技(持仓比例9.58%)、隆基绿能(持仓比例9.55%)、锦浪科技(持仓比例8.03%)、圣邦股份(持仓比例7.26%)、亿纬锂能(持仓比例7.06%)、国联股份(持仓比例6.39%)、龙佰集团(持仓比例6.12%)、福莱特(持仓比例5.23%)、康泰生物(持仓比例4.95%)。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受疫情散发、海外局部战争局势持续、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二季度A股市场经历了较大波动,光伏、新能源汽车、电子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方向波动率超过了其他类型的资产。受市场整体走势的影响,本基金的净值也出现了过往历史中较大的波动。从5月初以来市场的走势判断,预期最悲观的阶段可能已经结束,系统性风险或已得到充分释放,基本面的趋势力量有望重新成为资产定价的核心,下半年资本市场或有可能呈现结构性行情丰富多彩的局面。
尽管5月份以来的基金净值反弹幅度较高,但我们本不希望以高波动率为代价获得预期回报。我们认为,二季度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方向的资产波动率超过其他资产背后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高端制造类资产过去两年获得了较高的回报,二是在大部分市场参与者的资产选择中,高端制造资产与传统“核心资产”可能还有差异。资产价格的波动性来自阶段性业绩的波动与估值的波动,预期的分化是估值波动的来源,基本面的趋势力量也会通过影响预期从而影响估值。因此,从长周期看,基本面的趋势是决定资产价格的核心因素。随着基本面的趋势力量成为资产定价的核心,下半年市场整体波动率可能会回到历史正常区间水平。
投资中*的贝塔来自于时代背景,过去的互联网浪潮、智能手机浪潮都诞生了一大批大市值的*企业。未来的科技创新、高端制造能否带来新的时代浪潮,取决于我们国家能否真正进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从微观视角纵观历史上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经济体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工业体系的完备性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持续的创新不会独立发生,而是需求引领与创新能力共振的结果,德国的高端制造业、日本的电子与新材料产业、美国的互联网与医药产业过去的发展都离不开上述两个条件,需求来自全球化的引领,创新能力来自人才与相应工业体系的完备性。创新经济体的发展也不是偶发性、点状的创新,而是系统性、持续性的创新,工业体系的完备性决定了创新的系统性与持续性。从贸易总量的角度,中国已经替代日本、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供应链中枢,截至2019年,在621项制造业品类中,中国有340个品种是全球第一大供应国,在77%的品类中位居全球供应国TOP3,从这个角度看,支撑我们创新的工业体系已经足够。
(2)产业集群效应决定了创新发展的效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需要有体系性的支撑,涉及到材料、工程、制造等多方面能力的快速响应,上下游的配合协同决定了创新发展的效率。过去20年,中国的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扩大,在产品复杂程度等方向不断提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近年来在智能手机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汽车智能化产业链、互联网应用产业链等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方向上,中国的创新效率领先全球。
(3)市场深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决定了创新回报。面对的市场越大,创新产生快速回报的概率越大。过去日本、德国的成功来自全球化的市场,中国的企业与日本、德国创新企业相比,一方面中国自身的市场足够大,另一方面前述优势产业链依然在享受全球化的红利。知识产权保护扩大了领先企业的技术优势,拉长了创新回报的时间周期,近几年国内政策也在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从这个角度看,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效应会越来越突出,龙头企业未来超越其他创新经济体企业的潜在高度可能是必然。
我们认为上述三点是一个经济体能否成功进入内生性创新引领发展阶段的重要条件,中国已经建立的全球比较优势产业链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同时可以预见正在建立比较优势的产业链也会越来越丰富。创新成为内生性条件,意味着通过创新获得成功的企业会持续加大创新力度,通过产业协同引领产业链创新发展,不断形成创新的生态反应。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类资产成为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核心资产”越来越成为可能:随着建立全球比较优势产业链的增多,创新回报加强,此类资产的周期性业绩波动幅度同历史相比会不断减小。
在二季度的市场波动中,本基金的持仓结构并没有进行大幅调整,依然围绕已经建立全球比较优势的高端制造产业链布局,部分核心标的持仓周期较长。从均值回归的角度,对上涨幅度较大的资产兑现收益或许是正确的做法,卖出上涨幅度较大的资产换成跌幅较大或者涨幅较小的资产,“损有余补不足”才是普遍的规律。但如果我们把视角贴近微观产业链会发现,经济领域的普遍规律实际上是“马太效应”,强者恒强、优胜劣汰。从长周期角度看,我对基金配置的资产充满信心,请基金持有人也能从长周期的视角进行投资,和我们一起投资中国比较优势企业,以期获得更好的长期回报。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广发小盘净值》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广发小盘净值、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