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最近遇到一个很有趣的提问,想要定投主动基金十年,哪些基金靠谱?
主动基金*的不确定性
主动基金相对于被动基金(指数基金)来说,*的不确定性就在于基金经理的变动。人事变动,对于一只主动基金来说,可能会有很大的影响,小到不同基金经理之间能力的差异,大到迥异的操作风格,对投资者来说会有完全不同的体验。
我们可以从很多层面去尽力化解这种不确定性,比如说选择大公司、投研人才源源不断的公司、任职相对稳定的公司,除了选公司,其实还可以选产品。大多数基金公司都有自家的“旗舰基金”,或者说“老*”,能说X年XX倍的那种历史业绩优异的*基金。
这种“老*”可以说是各家的门面,很给自家涨脸面的产品,各家自然会很重视这样的产品,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安排比较成熟的基金经理来管理这样的产品,不会任性拿来锻炼新人的。
柠檬君挑了几只老*,每家基金公司最多一只,分享给大家!
10只“老*”
华夏大盘精选(000011)
曾经的一哥王亚伟封神的产品,接手的几位基金经理也都是被内部看得比较重的基金经理,从频繁换将能看得出华夏基金也是比较着急的,陈伟彦接手后还算是可以的,也终于稳定了下来。
嘉实增长(070002)
嘉实基金历来不缺*基金经理,历任基金经理两位都被兴证全球基金挖走,虽然看着有点惨,但是能够被业绩非常出众的同业挖墙脚,也说明自家确实能培养出*的人才。现任的归凯也是当下很热门的基金经理。
兴全趋势(163402)
看着调整的次数比较多,实际上只分两个时期,王晓明时期和董承非时期,变来变去的都是他们的搭档。这两位都是公司内部的大佬,**配置。当然了,兴证全球基金的人才比较多,不是*配置,业绩也能不错,只是不一定能够带得动这么大的规模。
富国天益(100020)
估计很多人会质疑我为什么不选朱少醒的富国天惠,但是这只基金的地位,*要比你们想象得高。历任基金经理现在有两位担任基金公司总经理,陈戈更是现任富国基金总经理,这只基金可是他管理了9年的产品。除此之外,这只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也比富国天惠要高。
景顺长城内需增长(260104)
因为刘彦春,这只基金当下的热度可能是今天盘点的基金里*的,但是这只基金的历任基金经理也都是星光熠熠的,当年李学文和跳槽到上投摩根基金的孙延群还争夺过年度*,很遗憾的是在2009年,孙延群英年早逝,年仅41岁。
国泰金鹰(020001)
国泰基金对于旗下的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是很看重的,历任基金经理都比较大佬,可以说是拿出了自家*水平。
博时主题行业(160505)
又一次看到奔私的公募大佬——邓晓峰,前面提到的吕俊、王鹏辉、王晓明、张弢,还有接下来要提到的何震等离职后都做了私募基金,不过在私募行业当下名气*的还是要属高毅资产,这家公司汇聚了太多*人才,跟单打独斗的普通私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广发稳健增长(270002)
曾经广发基金名气*的产品,中间一度略显平庸,但是傅友兴接手后再次将这只业内比较少见的平衡型基金带回*。虽然股票仓位上限只有65%,但是长期来看,并不妨碍这只基金的*。
易方达平稳增长(110001)
同样是一只平衡型基金,同样是现任基金经理带领重回*。有趣的是,两家基金公司还颇有渊源,一个广发证券控股,一个广发证券参股。
新华优选分红(519087)
新华基金也能排进来,肯定有质疑的声音,但是我们也得给中小基金公司一个机会,何况基金公司已经拿出了自己最强的班底来管理。新华基金其实也挺能出人才的,但是架不住流失速度太快,最近两三年确实平淡了些,但是赵强很有意思,曹名长跳槽去了中欧基金,赵强从中欧基金跳槽到了新华基金,而且接管了曹名长的代表产品——新华优选分红,业绩还不错,与曹名长那边的现状相映成趣。
与不确定性和平相处
看了这10只“老*”,似乎看出点门道儿来。好像不确定性少了很多?的确我们可以从历史里总结出些经验之谈,不过这些经验能不能适应未来行业的变化还是充满未知的。
所以说了半天柠檬君这是倒向了指数基金?当然也不是!指数基金换基金经理,虽然不会对指数基金的跟踪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要忽视了指数本身也是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同样是充满着不确定性的。
正是因为充满不确定性,投资才变得有趣,当然很多人接受不了这种不确定性,但这是避免不了的,没有什么是保准儿的。我们可以去努力研究降低不确定性,但是终究我们是无法消灭不确定性的,我们还是要与不确定性和平相处的。
就像在生活里一样,我们希望掌握一切,然而现实总不是那么如意,我们能够做好的就是做好应对,hold住,这就足够了。
更多基金投资干货,欢迎关注基民柠檬!
当元宵佳节千家万户吃着速冻汤圆时,河南有一个富豪心里肯定乐开了花。
这个人叫陈泽民,是三全食品的创始人。他本是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一心想致富,便下海创业。于是,*颗速冻汤圆在他手中诞生了。
一颗小小速冻汤圆,为陈泽民带来了亿万身家。2013年,陈泽民一度成为了河南首富。当时,牧原股份还没有上市,如今的河南首富秦英林还是个“猪倌”,并没有什么名气。
2020年,三全食品的股价频创新高,期间,陈泽民家族进行了一波减持。在“2020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上,当时已经77岁的陈泽民,仍拥有136.8亿元的财富。
陈泽民的河南老乡李伟,从创立思念食品到千味央厨,与三全食品竞争多年。如今,在餐饮市场这个“新战场”,二者的交锋才刚开始。
01 卖汤圆的河南首富
发明速冻汤圆时,陈泽民还是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
身处医院管理层,按理说,这是一个让很多人都羡慕的工作。但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更羡慕别人,眼看着邻居倒腾水果很快就成了“万元户”,而自己每月的工资“只有130元”。
陈泽民曾在四川待过多年,在当地学会了做汤圆。回家过节时,他将自己做的汤圆分享给身边人品尝,结果发现,北方人吃元宵可能吃腻了,对自己做的汤圆竟赞不绝口。
生活中无意的小发现,在他心中隐隐埋下了商机,只待有朝一日释放出来。
1989年冬天,在寒冷的哈尔滨,陈泽民看到当地人把饺子包好后,放到户外冷冻,随吃随取,且不易变质。这给了他启示:饺子能冻,汤圆应该也可以冻。
陈泽民在医院工作期间,接触过低温技术。他便向卖水果的“万元户”邻居借了一万五千块钱,开始研究制冷设备。1990年,*颗速冻汤圆正式诞生。
三全食品公司速冻汤圆生产线
当年,电视剧《凌汤圆》在中央电视台热播。陈泽民便给自己的速冻汤圆起名为“凌汤圆”。下班后,他就蹬着三轮车,拉着燃气灶和锅碗瓢盆,去副食品商店,现场煮,供大家品尝。
改革春风中,“星期日工程师”、下海创业已渐成风潮。陈泽民看到很多人都致富了,自己怎么办呢?而且,两个儿子年龄渐大,医院分的一间半房子,解决不了他们结婚时的住房问题。
1992年,在小平“南巡”讲话后,下海之风掀起了更高的浪潮。“摆个小摊,胜过县官”,“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这是当时的流行语。
陈泽民决定,正式辞职下海。
1993年,郑州市三全食品厂成立,50岁的陈泽民任厂长。他之所以给企业和产品起名为三全,是为了“感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正和岛》的一篇口述报道中,陈泽民称,当时为了打开市场,他用乒乓球做了一袋袋汤圆模型,背着跨包,从郑州坐火车去北京,在西单、崇文门的菜市场,推销他的速冻汤圆。
在陈泽民的一番介绍后,商家们仍觉得不放心,但答应先进两吨卖卖看。这两吨货,陈泽民没有收对方的钱,决定让对方“卖好了以后,如果要进第二批货,再把这两吨的钱给我”。
很快,陈泽民就接到了要货电话:“赶快再给我送10吨过来!”
陈泽民以2.5块/斤卖给对方,一开始,他们对外卖3块/斤,后来卖到了4块/斤。商家们赚得多,生意也很不错。
区域性市场逐渐打开后,陈泽民想继续扩大市场。他花4000块钱买了辆二手面包车,拆了后座,装上冰箱,带上锅碗瓢盆,开着面包车去全国各地推销。随之,市场越来越大。
同时,三全的产品阵容也越来越丰富,速冻水饺、速冻粽子……1995年,陈泽民请来“营销策划大师”叶茂中为三全做品牌策划,并斥资在电视上为速冻汤圆打广告。
到今天,“三全凌汤圆,味美香甜甜”的广告语,已成为很多人的记忆。
一颗小小的速冻汤圆,十几年时间,滚出了一个上市公司。2008年,三全食品登陆资本市场,成为A股“速冻食品第一股”。当年,三全食品的营收为13.83亿元,净利润为0.80亿元。
上市后,随着三全食品股价的上扬,陈泽民的财富也水涨船高。在福布斯2013中国富豪榜上,陈泽民以62.2亿元的财富,成为了当年的河南首富。
02 老乡之间的较量
大龄创业的陈泽民与他的三全食品,开创了中国速冻食品行业。
陈泽民刚起步时,速冻汤圆这个细分市场尚处于一片空白,三全食品抢占了先机,发展迅猛。这也吸引了很多人进入这个行业。光在郑州,几年之间,三全食品就有了百十个竞争对手。
其中,有一个叫李伟的,成了陈泽民多年的“死对头”。
陈泽民出生于1943年1月,李伟出生于1968年7月,两人相差超25岁。不过,老乡之间的较量,往往是很激烈的。而且,这个年轻后生,他“不讲武德”。
李伟
在三全食品成立四年后,在同一条街,李伟也拿着借来的钱,成立了思念食品。而且,思念食品就开在三全食品的斜对面。作为后来者,思念食品是三全食品的“忠实模仿者”,速冻的汤圆、水饺、粽子、面点……思念“紧跟”三全的步伐。
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野蛮生长,市场空间巨大。三全食品虽然几经扩产,但产品仍然供不应求。厂子门口,等货的车排着长长的队。这让思念食品抓住了机会。
思念食品成立的第二年,李伟就喊出“三年之内要超过三全”的口号。
一开始,三全食品并未将思念食品当回事。可是,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陈泽民逐渐感受到了压力。
1998年,李伟在《大河报》上打出一则“寻人启事”:“谁是最会做汤圆的人,我们给他50万元!”广告登出后,一批人才加入了思念食品,企业名声也大增。
人才的到来,给思念食品起初的“模仿”注入了“创新”。三全主推重35克的汤圆,思念便改做仅10克重的“珍珠汤圆”;三全推“老街油条”,思念就推不加明矾的“放心油条”……
在三全食品大汤圆一统天下的市场里,思念食品的小汤圆找到了自己的活法,而且市场越来越大。1999年,思念食品还被郑州市技术监督局评为“用户满意产品”先进企业。
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的李伟,是
当时的“歌坛一姐”毛阿敏,曾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过一首《思念》,红遍了大江南北。李伟便将毛阿敏请来,制作了广告片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很快,思念汤圆和水饺便跻身全国*产品之列。陈泽民不得不对李伟刮目相看。
速冻思念汤圆(左)和三全汤圆(右)冷柜
面对竞争对手的穷追猛打,三全食品想的是,市场需求增长快,“模仿”很难阻止,只有做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才能保持行业领先的地位。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2013年5月,三全食品以1.59亿元全资收购了龙凤食品,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龙头地位。
到2017年,“速冻三巨头”三全、思念、湾仔码头的市场总份额达到了75%,而三全的市场份额就达30.6%。
三全食品一心做大市场规模,而思念食品在追赶三全食品的途中,开始了各种跨界,地产、白酒、资本,动作不断。期间,在新加坡上市的思念食品,收入下滑,股价低迷,最终在2012年退市。同年,思念食品投资成立了千味央厨,面向B端市场。
而三全食品着急巩固老大的地位,步子难免跨得过大。收购龙凤食品,就为其埋下了隐忧。
03 “二代”艰难守业
三全食品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集控股权与管理权于家族一身。
2009年,三全食品上市的第二年,年近67岁的陈泽民便辞去了董事长一职,两个儿子正式走向台前,长子陈南出任董事长、次子陈希出任总经理。三全食品完成了家族企业的“权杖交接”。
不过,完成“权杖交接”后,三全食品*的股东仍为陈泽民,实际控制人为陈泽民、贾岭达夫妇及其子陈南和陈希四个自然人构成的家族。
截至2019年年末,在三全食品的前十大股东中,除了陈泽民、贾岭达、陈南、陈希,陈南之妻张玲、陈希之妻李冬雨,通过三家外资公司隐身在上市公司背后,间接持有三全食品股份。
从完成交接班至今,三全食品的业绩增速起起伏伏,在2013年至2015年,净利润还出现了连续负增长。
在三全食品收购龙凤食品的前一年,龙凤食品亏损已近3亿元,收购后,饱受整合问题的困扰,盈利也迟迟不来。同时,在餐饮O2O爆发式增长时期,2014年,三全食品上马了一个叫“三全鲜食”的项目,不过,之后几年,三全鲜食也处于连年亏损中。
2019年,三全食品迎来了近几年业绩较好的一年,实现营业收入59.9亿元,同比增长8.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115.91%。
三全食品称,2019年,传统零售市场通过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加大内部组织效率等策略实现经营效益显著提升;餐饮业务市场通过继续加大产品研发、扩大生产规模、深耕渠道,业绩保持了稳定增长。
分产品来看,2019年,三全食品的主营产品为速冻水饺、速冻汤圆、速冻粽子、面点及其他。其中,速冻水饺、速冻汤圆、面点及其他为公司的“三驾马车”;公司营收的增长主要由面点及其他、速冻汤圆带动,分别增长17.63%、12.72%,速冻水饺增长了-3.89%。
从渠道来看,三全食品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零售和餐饮。其中,零售市场是传统渠道,营收占比高达86.9%;而餐饮市场主要为快餐、火锅、团餐等渠道,占比为13.1%。
近几年,传统零售市场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竞争十分激烈。三全食品的零售市场早已显现出疲态,以餐饮为主的B端市场,成为三全食品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2019年,三全食品餐饮市场收入7.84亿元,同比增长40.45%;贡献净利润5326.15万元,同比增长43.86%。
2020年,受疫情影响,本已增长乏力的零售市场需求变大,三全食品的业绩增幅也很大。
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三全食品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6-7.92亿元,同比增长230%-260%。其称,在传统渠道方面,通过渠道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改善了公司业务质量;在新渠道开发方面,电商渠道、2B渠道和下沉市场均有较好的进展。
2020年,三全食品的股价也不断刷新历史新高,而陈泽民“因资金需求”也进行了一波减持:5月至9月,通过集中竞价方式,陈泽民与李冬雨合计减持超1143.94万股,占三全食品总股本的1.43%,套现超过3.33亿元。
巧合的是,在面向B端的市场中,老乡又见老乡。三全食品正在发力餐饮市场,而李伟实际控制的千味央厨,主要为餐饮企业供应速冻面米制品,而且二者还有共同的客户,如百胜、海底捞、呷哺呷哺。此外,2020年,千味央厨还向资本市场发起了冲刺。
看来,从速冻汤圆、速冻水饺,到速冻面米制品,从零售市场到餐饮市场,三全与思念这两位郑州老乡,仍然避不开“交战”。
(作者|雷彦鹏 编辑|刘肖迎)
03月13日讯 嘉实增长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嘉实增长混合,代码070002)03月12日净值下跌1.90%,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3.9330元,累计净值为14.5940元。
嘉实增长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1,795.10%,今年以来收益7.80%,近一月收益-1.55%,近一年收益38.91%,近三年收益52.33%。
嘉实增长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分红17次,累计分红金额5.41亿元。目前该基金不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归凯,自2018年12月04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55.17%。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华测检测(持仓比例9.67%)、通策医疗(持仓比例8.30%)、贵州茅台(持仓比例4.79%)、国瓷材料(持仓比例4.68%)、星宇股份(持仓比例3.92%)、广联达(持仓比例3.19%)、迈瑞医疗(持仓比例2.97%)、TCL集团(持仓比例2.95%)、安井食品(持仓比例2.87%)、绿盟科技(持仓比例2.82%)。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四季度全球经济有阶段性企稳迹象,主要经济体PMI见底回升,*的11月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再次回升到荣枯线上方,我们在中观层面的调研中也发现部分中游行业出现景气改善迹象。与此同时,本季度中国CPI指数在猪价带动下大幅上升,增加了市场对通胀压力的担心,但我们看到核心CPI仍处于1.4的相对低位。预计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的到来和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经济阶段性止跌企稳的概率增加。
从四季度的市场表现看,建筑材料、家电、电子、传媒等行业大幅跑赢市场,低估值银行、地产板块也有较好表现,之前强势的食品饮料、医药、国防军工表现较弱。
报告期内本基金增加了部分行业景气有望好转板块的配置,包括LCD面板、传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减持了个别估值吸引力下降或基本面不达预期的军工、零售股票。目前本基金持仓结构仍以科技、先进制造、大健康、大消费为主。在新一年的投资中,基金经理将继续积极、审慎地寻找投资机会,力争为投资人实现满意的投资回报。
07月01日讯 嘉实增长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嘉实增长混合,代码070002)06月30日净值上涨2.17%,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7.3570元,累计净值为18.0180元。
嘉实增长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2,260.81%,今年以来收益34.29%,近一月收益12.50%,近一年收益53.59%,近三年收益102.47%。
嘉实增长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分红17次,累计分红金额5.41亿元。目前该基金不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归凯,自2018年12月04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93.30%。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通策医疗(持仓比例9.06%)、华测检测(持仓比例7.36%)、贵州茅台(持仓比例4.68%)、迈瑞医疗(持仓比例4.34%)、广联达(持仓比例4.33%)、星宇股份(持仓比例3.26%)、安井食品(持仓比例3.13%)、国瓷材料(持仓比例3.13%)、绿盟科技(持仓比例3.04%)、深信服(持仓比例2.95%)。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一季度影响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因素是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散,疫情引发全球资本市场恐慌性抛售并一度对欧美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造成冲击,市场风险偏好遭受打击,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显著增大。相较而言,中国对疫情的控制较为成功,各行各业相继从3月开始陆续复工,但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体,国内经济仍难免受到海外需求的负面影响,A股市场也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从市场表现来看,一季度涨幅领先的行业包括农业、医药、TMT等,表现落后的板块包括休闲服务、采掘、交运、金融地产以及下游的家电等行业。
本基金在一季度微调了持仓结构,增持了以内需为主的计算机、医药健康、消费;减持了部分可能受到海外需求负面影响的制造业公司。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070002》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070002、思念汤圆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