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000524
3月9日丨岭南控股(000524.SZ)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近期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当前,国内游市场虽然受到各地散发疫情的影响,且出境游市场尚未重启,但随着新冠疫苗的接种普及与*药不断推出,未来有望迎来更多积极因素促进旅游市场恢复与发展。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市场变化,公司将积极把握新需求,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深化转型升级,一主多元创新供给,持续推进公司泛旅游产业生态圈布局。
文/刘振涛
2021年的秋天,兴证全球基金(下称“兴全基金)的14年老将董承非离职,他所管理的基金被其他基金经理所接管。
一向有着“长跑健将”的谢治宇,接管了兴全趋势投资混合(LOF),迎来了基金经理生涯的高光时刻。在接管新基金后,谢治宇的管理规模扩大,在2021年末规模达到963.45亿元,成为了兴全基金“一哥”。
2022年以来,受到股票市场剧烈波动,一众顶流明星经理黯淡,亏损严重。要问哪位顶流基金经理业绩最差?兴全基金“一哥”谢治宇肯定榜上有名。
*回撤40%,4只基金亏150亿
据基金二季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末,谢治宇共计管理基金4只(A/C份额合并计算),管理规模达805.2亿元,比2022年一季度末的763.37亿元,增长41.83亿元。
在公募基金市场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中,谢治宇的规模仅次于葛兰,张坤、刘彦春,是市场第四大基金经理。
别看谢治宇规模增长挺快,2022年基金净值下跌和亏钱上也是一把好手。
谢治宇共计管理着兴全合润混合、兴全合宜混合、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混合、兴全趋势投资混合4只基金。2022年以来,4只基金的跌幅均在17%,*的兴全合润混合跌幅超19%。
特别是2022年一季度,4只基金跌幅均超过了20%。二季度以来股市整体反弹,跟随着着反弹趋势,谢治宇4只基金的跌幅也收窄了。
在基金社区,有基民投资者表示,“基金被规模绑架了,缺乏进取精神,一味防守,成长不足,持仓极少变动,失去基金理财的本义。”
观察谢治宇的基金,2022年以来,防守端,抗风险上做到也并不理想。
在基金净值回撤幅度上,谢治宇在2022年打破了他自己的记录。2022年,谢治宇基金经理生涯*的回撤幅度达到40.29%,打破了之前30.94%的*记录。
截至7月26日,谢治宇的回撤幅度仍达36.96%,高于同类平均,滚动超额收益为8.92%,仅高出平均值1个百分点,夏普比率为0.76,低于同类平均。这说明,2022年以来,谢治宇的赚钱能力一般,抗风险能力表现也不好,投资的性价比不是很理想。
具体来看一下4只基金的*回撤和波动情况。近一年以来,谢治宇管理的4只基金*回撤比较大,3只i基金回撤超过30%,波动率上也基本接近20%。而至于夏普比率都是负的,夏普比率是衡量一个基金风险和回报的一个指标,其实就是说能否获得一个超额收益,比值越大投资性价比高。
谢治宇管理的4只基金近1年来夏普比率都是负的,并且高于同类平均,显然2022年以来,谢治宇的基金并未给投资者带来超额的回报。
那么,2022年以来,谢治宇管理的基金亏了多少钱呢?
德林社统计了基金一季报和二季报的数据发现,由于2022年一季度股票市场剧烈波动,基金市场整体表现低迷,亏钱效应显著。谢治宇的4只基金一季度利润亏了200亿。
二季度以来,股票市场经历了一波反弹,基金市场整体反弹,收益有所回升,谢治宇4只基金在二季度利润赚了50亿左右。但是由于一季度林润亏损得太多,整体上半年,4只基金利润合计亏150亿。
其中,兴全趋势投资混合是谢治宇接手董承非的基金,2022年一季度亏损了53.79亿元,二季度利润仅盈利了1.7亿元,根本无法对冲,导致上半年亏了52.09亿。
一向以均衡稳健著称的谢治宇,为什么在2022年亏得如此惨烈?
通常基金利润的亏损,多半是基金净值下跌导致的,基金净值下跌与基金经理选择的持仓标的有关。来看一下谢治宇选择的持仓标的。
重仓股跌幅较大,高位加仓或被套
在2021年结束的时候,谢治宇在2021年的基金年报中提到,他在2021年做了三件事:1.维持了较高的仓位;2.广泛布局了半导体、新能源、互联网、化工、家电,延续了均衡配置的风格;3.衡好公司短期估值与长期价值,不断寻找具有良好投资性价比的*公司。
其中,2021年做的前2件事与其2022年以来基金大跌,基金利润亏损有关。
第1是基金较高的仓位,2021年末,谢治宇的基金仓位比较高,比如兴全合润混合的股票仓位达92.78%;2022年以来,谢治宇的仓位依旧保持比较高,2022年一季度股票仓位是92.63%。二季度股票仓位是89.56%,也近90%。
基金高仓位运行,意味着一旦股票市场剧烈波动,基金净值的波动也将更大,这也就导致了2022年一季度,谢治宇的4只基金净值跌幅超20%,当期利润亏了200亿元。
第2是基金的持仓,回顾2021年可以看到,新能源和半导体其实是当年的市场热门。既然打不过那就加入。谢治宇在2021年广泛布局了半导体、新能源等。
具体来看,在半导体,谢治宇重仓了3只个股,分别是三安光电、晶晨股份、闻泰科技;在新能源产业,主要重仓了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
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据wind数据,也可以看到,三安光电、闻泰科技、晶晨股份等依旧是谢治宇钟爱的前十大重仓股。
比如三安光电这只股票,2021年4季度,谢治宇接手的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减持4475万股,但是他另外的兴全合润混合却加仓了475.69万股。
2022年一季度,兴全合润混合又加仓了862.09万股,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却又减持了2382万股,这似乎有点自己给自己接盘的意思。
2022年二季度,兴全合润混合还在加仓三安光电,加仓了319.06万股,而兴全趋势投资混合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已经没有了三安光电。
2022年以来,三安光电股价跌得很惨,从1月4日*价38.26元,*跌至4月27日的16.47元,股价腰斩。谢治宇的加仓基本上是高位进入,基本就是被套了,亏得也很惨。
此外,闻泰科技2022年以来股价累计跌幅47.77%,晶晨股份2022年以来股价跌幅是34.22%。
大全能源股票上面,谢治宇是在2021年4季度开始买入的,2022年一季度加仓了350多万股,2022年二季度,目前已不见其持有。
2022年以来,大全能源累计涨幅仅2%,可见谢治宇似乎投资了个寂寞。
整体2022年以来,谢治宇看好的重仓的半导体等个股跌幅较大,自己买入的价格也在高位,所以导致了基金净值大跌,基金利润大幅亏损。
当然,基金经理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调整是有代价的。毫无疑问,2022年来谢治宇的调整变化遇到了严重的挫折,基金净值大幅下跌,利润亏损150亿,最终是数百万基民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在*的二季报中,谢治宇表示,“二季度,表现较好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车、光伏等领域,传统周期和消费行业表现一般。二季度,基金维持了较高仓位,抵御住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后期仍将继续精选个股、挖掘公司长期成长价值,不断寻找具有良好投资性价比的*公司。”
可见,对于新能源领域,谢治宇还是比较看好,后期也会继续做策略调整,至于能否在下半年将基金收益拉升回正,那就需要时间验证,但愿别再让基本买单了。
对于兴全基金“一哥”谢治宇以及他所管的基金,在2022年的表现,你怎么看?
近日,广州国资旅游集团传来重磅消息。
10月29日,广百股份(002187.SZ)、岭南控股(000524.SZ)同时公告,广州市国资委拟对双方控股股东广州商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商控”)和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岭南集团”)实施联合重组,改组设立广州岭南商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岭南商旅”)。
岭南控股公告 (图源:雪球网)
公告称,目前,本次联合重组的具体实施方案尚未确定,本次联合重组不会导致公司直接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亦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但未来可能新增间接控股股东。
由于此次重组涉及的两家上市公司岭南控股和广百股份主要涵盖旅游及百货零售等业务,不少投资者对其合并表现得十分兴奋,对合并后的岭南商旅在“免税经营”等方面的前景充满期待,两家公司股票近日也出现了达5%的涨幅。
在业内人士看来,以两者重组为代表的商旅融合,是文旅产业转型服务经济内循环的需求,是城市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旅游业逐渐回归其产业本质的转变。
重组资产规模超300亿
新旅界(LvJieMedia)梳理发现,本次重组双方都大有来头。资料显示,广州商控由广州百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广州友谊集团有限公司于 2019 年联合重组而成,定位为广州市属*的商贸流通资产整合主体、资本投资运营管理平台,广州商控在商贸领域深耕多年,形成了以零售业为主体、物流业和展贸业为两翼,以产业投资为连接点的业务体系。广州市国资委持有广州商控 90% 股权,广东省财政厅持有广州商控 10% 股权。据悉,重组后的广商控股经营规模336亿元,总资产150亿元,利润总额13亿元。
广州百货大厦 (图源:广州文旅局官微)
广百股份前身为1991年开业的广州百货大厦,2002年实行股份制改造,2007年11月在深交所成功敲钟上市。广百股份以零售主业连锁发展为核心,定位中高端百货。如今的广百股份商业网点达27间,经营面积超60万平方米,业务涵盖百货店、购物中心、专业店、批发代理、网购等,拥有广百百货、新大新百货、新一城购物中心、广百广场、广百电器、广百超市、李占记、广百电商等品牌。
而一向以*百货商店为定位的友谊集团,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广州友谊商店”,1992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便开启了一路“蜕变”。2000年,广州友谊在深交所上市,2007年更名为“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支持和服务于广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大局,2016年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收购越秀金控***股权及后续配套改革,此后广百集团成建制整体收购置出“广州友谊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10月,与广百集团实施联合重组,组建广州商控集团。
《关于整合商贸资源组建商贸投资控股集团的工作方案》 (图源:广州市商务局)
根据广州市国资委此前《关于整合商贸资源组建商贸投资控股集团的工作方案》总体思路要求,广州商控集团将打造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商贸领域龙头企业,广州市国资委将视重组进度和实际情况适时注入相关产业资源,将广州商控集团改组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另一重组标的岭南集团成立于2005年,以旅游和食品为核心主业,致力发展“旅游、酒店、食品和会展”四大产业平台,位列中国旅游集团20强、中国酒店集团30强,是华南地区*的综合旅游服务商。据悉,“十三五”期间,该集团营业收入增长超240%,资产总额超160亿元。
花园酒店 (图源:广州花园酒店官微)
2005年3月,岭南集团由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等113家旅游和商贸企业重组而成。2009年,岭南集团通过受让东方宾馆和广州市东方酒店集团的股权,成为彼时的上市公司东方宾馆控股方。随后在2014年完成岭南国际酒店管理***股权收购后,东方宾馆正式更名“岭南控股”。2016年,岭南集团将花园酒店***股权、中国大酒店***股权以及广之旅90.45%股权等34亿资产注入岭南控股,至此,岭南集团旗下核心酒店和旅游资产成功透过岭南控股实现整体上市。
获控股股东大手笔注资后,岭南控股业绩逐年上升,2017-2019年分别实现营收63.92亿元、70.78亿元、79.72亿元,实现净利润1.774亿元、2.049亿元、2.592亿元。但疫情爆发后,岭南控股盈利“大腿”广之旅业务遭受暴击,业绩急转直下,2020年,公司营收降76.45%至18.78亿元,净亏损2.4亿元,同比下降192.76%。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1.92亿元,同比下降14.01%;净亏损为9860.87万元,同比减亏34.02%。目前,岭南集团直接及间接持有岭南控股 60.99% 股份。而岭南控股持有广百股份8153999股,占总股本1.32%。
在人事安排方面,根据广州市人社局日前发布的一批广州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名单,梁凌峰任广州岭南商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凌峰曾任广州岭南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百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委员、副书记。
联合重组 (图源:)
随着双方宣布联合重组,资产规模超300亿的华南商旅巨舰将有望诞生。据报道,联合重组后的内部会议将于近日召开,届时会明确下一步的战略部署和工作安排。
强强联合为搭免税“火箭”?
虽然同为国资下属企业,但作为广州商业以及旅游业龙头,双方的合并还是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尤其是重组后的岭南商旅会否奔着“免税”业务去做大做强一度引发了公众的想象。
新旅界注意到,重组公告发布后,互动平台上马上有投资者提问,“重组公告中,特别提到为了打造全国领先的商旅产业集团,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要建设链接国内外消费市场的旅游企业,对标中国中免,旅游业加上免税业务,打造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 而岭南控股则回应称,本次联合重组尚需履行必要的程序并获得有关监管机构的批准、核准,重组的具体实施方案尚存在不确定性。
投资者之所以抛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此前岭南控股在此前曾因“蹭到”大火的免税概念而几度涨停。
2020年7月中旬,岭南控股曾在资本市场出现连续五连板的“盛况”。随后岭南控股公告披露,公司近期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虽未发生重大变化,但控股股东岭南集团正在推进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相关工作,并已向广州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式提交关于支持其申请免税业务经营牌照的请示,但免税品经营资质获批存在不确定性。这让不少投资者对其免税资质的获取充满期待。不过,在今年9月份的给投资者的答复中,岭南控股仍回应,公司暂未收到控股股东关于申请免税资质的具体信息。
广百广场 (图源:广百广场视频号)
另一边厢,作为广州的本土百货零售巨头,广百控股自然也少不了经常被投资者问到公司是否涉及免税商品经营业务。对此,广百股份曾回应,公司目前有四家门店可办理离境退税业务,分别为广百北京路店、广百天河中怡店、新大新北京路店和李占记。关于免税牌照,目前公司暂无相关信息披露。而对于重组的标的公司友谊集团,广百公司也曾明确回应,其目前并不涉及免税品经营业务。
免税为何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看看“躺着赚钱”的中国中免就知道了。
中国中免是*经国务院授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税业务的国有专营公司,拥有中免、日上免税行、海免、珠免、深免等七家拥有免税业牌照的企业。目前,在海南省的10家离岛免税店中,中国中免占据了5家。2020年,中国中免离岛免税店的收入达到299.62亿,同比大涨126%,占总收入的比例为57%,较2019年提高29.4%。
据Choice数据,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中国中免股东户数成倍增长,区间涨幅达225.25%,区间股价上涨96.27%。市值方面,也从2020年6月30日的3007.4亿,飙升到2021年6月30日的5859.38亿元。
三亚免税店 (图源:)
来自海南省新闻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海南省离岛免税店实际销售总额超320亿元,比2019年翻番。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的报告,预计中国离岛免税店的销售额将于2022年达到564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1002亿元,2022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1.1%,国内免税业在未来几年里的市场空间巨大。
巨大的市场红利使得多地企业开始将目光瞄向免税业牌照。去年6月,王府井宣布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随后在去年8月,海南省额外批准海发控及海旅投享有离岛免税经营资质,国内有免税资质企业变为十家。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份,广州市发改委会副主任陈泽鹏在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上称,下半年,广州将积极推动天河路商圈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争取设立市内免税店。消息一出,广百股份直线拉升一度涨近8%,岭南控股亦出现直线拉升走势。
但时至今日,广州仍未有市属企业获得免税经营资质。反倒是中国中免母公司中国旅游集团在年初宣布将进军广州免税市场。
免税商业文旅综合体项目 (图源:中国旅游集团官微)
4月27日晚,中国旅游集团官微发布消息称,集团旗下的中旅投资以83.95亿元成功获取了广州花都区两宗地块,计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首个免税综合体。据悉,该项目是中国旅游集团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和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免税商业文旅综合体项目,将采取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项目开发+免税IP的综合开发模式进行打造。
由此看来,要想在华南的免税市场中抢占先机,重组后岭南商旅得快马加鞭了。
旅游龙头为何热衷商旅融合?
事实上,抛开炙手可热的免税概念不说,通过商业和文旅之间的融合,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市场热度、进一步加速消费回暖意义重大,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必然趋势。
广州 (图源:)
而作为千年商都,广州对商旅融合也早有谋划。
2017年,广州市政府印发了由市商务委、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旅游局牵头起草的《广州市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明确依托广州发达的商贸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引导推动商、旅、文三大部门产业资源的跨界共享和渗透增值,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商品服务供给,大力推进广州市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目标是到了2026年,广州建设成为亚太知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贸中心、旅游目的地和世界文化名城,届时,广州还将组建5家以上商旅文跨界经营的大型产业集团。
而日前发布的公告也指出,此次联合重组是根据广州市国资委《关于印发整合市属资源打造广州商贸旅游产业龙头企业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为有效整合广州市属商旅产业资源,全面推动消费升级,打造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的商旅产业集团,助力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因而广州国资两大商旅龙头的重组,亦可以看做是广州官方促进商旅文融合的重要一步。
北京 (图源:)
不止广州,拥有国内头部旅游集团的北京市国资委近年来也在积极推动旗下资产的商旅融合。
2018年,首旅集团合并王府井东安,王府井东安将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给首旅集团,完成之后首旅集团持有王府井东安***股权。王府井东安是上市公司王府井的控股股东,因此首旅集团成为了王府井的控股股东,持股26.83%。
今年年初,王府井又宣布将通过向首商股份全体股东发行A股方式换股吸收合并首商股份,并发行A股的募集配套资金,进一步加强集团内部商业资源的整合。而此次的合并对象首商股份,也是首旅集团旗下的上市平台,首旅集团持股58.32%。也就是说,王府井与首商股份的合并,是首旅集团旗下上市平台之间的合并。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员魏翔看来,以岭南集团和首旅集团为代表的国资旅游集团纷纷步入商旅融合及整合的阶段原因有三。
商旅融合及整合的三个原因总结 (图源:新旅界)
第一是整个文旅行业产业转型的需求。魏翔认为,2021年将成为我国旅游业从外循环走向内循环的标志性年份,而转入回内循环以后,国内游未来长期可能都是以城市的内生消费为主,旅游应该和本地的商业消费更好地结合,更多地为在地政府的创收增收、拉动消费、刺激就业等作贡献。因此作为曾经的外向型的产业业态,旅游业现在要服务于国家内循环的战略,这是商旅融合的逻辑起点。
第二是现阶段城市间竞争渐趋白热化。一方面城市要吸引人才,另一方面要解决就业和推动消费,因此城市管理者更关注的不是送出去了多少游客,而是吸纳进来多少的消费者,所以只有把当地的旅游业、接待业转换为当地的商业,才能实现旅游业在商业中的附加值和价值转换。所以旅游业和商业的结合是城市提高自身竞争力重要手段之一。
第三个是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合并以后,旅游业逐渐回归它的产业本质。“因为旅游首先应该是地方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所以它首先应该为当地人服务,而不是像原来做旅游那样,首先想的是为外地游客服务。所以通过旅游和商业的结合来打造国际消费中心,解决了当地的就业,拉动了当地的消费,才能够有本土的品牌溢价,才能够吸引外来的人。这种逻辑的变化,以及城市对旅游需求、定位的变化,使旅游由原来外向并购转为内向的跟自己本土的企业、产业进行并购,这是一种转向。”魏翔分析道。
7月18日丨岭南控股(000524.SZ)公布,公司于2022年7月18日收到持股5%以上股东广州产投发来的《关于股份减持计划进展的告知函》,获悉广州产投及其全资子公司国发资本披露的减持时间已过半,于2022年6月27日-7月17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69.8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04221%。
此次减持后,广州产投持有公司股份8612.047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849802%;而国发资本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000524》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000524、兴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