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股票佣金
截至2022年6月28日收盘,坤彩科技(603826)报收于55.92元,下跌1.69%,换手率0.59%,成交量2.76万手,成交额1.54亿元。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6月28日主力资金净流出925.94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868.96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56.99万元。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
该股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77.0。
注:主力资金为特大单成交,游资为大单成交,散户为中小单成交
前段时间,在一个关于券商佣金的问答上回复了自己的佣金情况,那个问答莫名其妙地火了。然后才发现,很多券商的佣金,真的是黑得不能再黑了。而很多人,不是不清楚自己的实际佣金情况,就是觉得,一点点佣金差距不大,交易成本的大头应该是在印花税。
实际上呢,如果是全佣,万2以内的佣金率,差距确实不是很大,万2以上的佣金率,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那些黑心的万5和千三的券商。(其实就算是万2以内,能低一点总比高一点好吧)
同样是买卖10万市值的股票,买卖一次,佣金会是多少呢?就用全佣万1.1和问答中大多数人写出来的佣金情况对比一下,做了个表格,可以清楚对比。最近都快成了表格狂魔了。(话说,excel用来做数据对比,真心好用)
全佣万1.1的佣金是122元;
全佣万1.2的佣金是124元;
全佣万1.5的佣金是130元;
全佣万1.8的佣金是136元;
全佣万2的佣金是140元;
全佣万2.5的佣金是150元;
全佣万3的佣金是160元;
全佣万5的佣金是200元;
全佣千3的佣金是700元。
如果你一年只买卖一次,佣金差距倒是不大。
全佣万1.2的佣金比全佣万1.1的佣金多2元;
全佣万1.5的佣金比全佣万1.1的佣金多8元;
全佣万1.8的佣金比全佣万1.1的佣金多14元;
全佣万2的佣金比全佣万1.1的佣金多18元;
全佣万2.5的佣金比全佣万1.1的佣金多28元;
全佣万3的佣金比全佣万1.1的佣金多38元;
全佣万5的佣金比全佣万1.1的佣金多78元;
全佣千3的佣金比全佣万1.1的佣金多578元。
就算最贵的千三佣金,10万市值买卖一次,差距也才578元而已。
假设你一年买卖12次的话,差距就很明显了。
全佣万1.2的佣金比全佣万1.1的佣金多24元;
全佣万1.5的佣金比全佣万1.1的佣金多96元;
全佣万1.8的佣金比全佣万1.1的佣金多168元;
全佣万2的佣金比全佣万1.1的佣金多216元;
全佣万2.5的佣金比全佣万1.1的佣金多336元;
全佣万3的佣金比全佣万1.1的佣金多456元;
全佣万5的佣金比全佣万1.1的佣金多936元;
全佣千3的佣金比全佣万1.1的佣金多6936元。
而大部分散户,一年的交易次数,应该都是大于12次的吧。
顺便吐槽一下,千三这种佣金率的券商,良心不会痛吗?
4月29日丨坤彩科技(603826.SH)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99亿元,同比下降7.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68.52万元,同比下降39.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33.87万元,同比下降40.53%;基本每股收益0.0570元。
传统主业增收不增利,坤彩科技携盐酸萃取法“黑科技”切入钛白粉行业;产能尚未释放,公司股价早已高高在上。
2021年,坤彩科技(603826.SH)实现营业收入8.93亿元,同比增长19.10%;净利润1.44亿元,同比下滑8.47%。
2017年以来,坤彩科技的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年化增幅超过17%,但净利润年化增速仅为5.01%。
与经营业绩相对,2022年年初以来,坤彩科技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持续攀升,区间涨幅超过36%。
2021年12月,坤彩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30亿元用于扩建60万吨二氧化钛产能。与传统硫酸法和氯化法不同,坤彩科技将采用目前“*”的盐酸萃取法进行生产。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坤彩科技已公布过投资18亿元用于10万吨二氧化钛产品投产计划。按照公司之前预计,首期10万吨二氧化钛项目应于2020年年底完工投产。然而,在经历数轮延期后,公司二氧化钛产品仍处于试生产阶段,其负责生产的子公司也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增收不增利 产能“糊涂”账
坤彩科技主营珠光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2017年上市。上市前,坤彩科技业绩增长平稳,2013-2016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3.92%,净利润年均增长10.54%。期间,公司毛利率始终维持在44%至46%,净利率也维持在24%至29%,同样表现稳定。
2018年,坤彩科技迎来上市“开门红”。公司当年实现营业收入5.87亿元,同比增长25.07%;实现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52.69%。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46.13%和30.68%。
2019年起,坤彩科技开始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2019年和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5.15%和21.54%,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8.54%和6.97%。
2021年,坤彩科技实现营业收入8.93亿元,同比增长19.10%,公司的净利润则为1.44亿元,同比下滑8.47%。
2019年起,坤彩科技的利润率开始持续下行。2019年和2020年,坤彩科技毛利率先后降至44.56%和39.91%,净利率分别降至24.15%和21.58%,2021年,公司毛利率再度下滑4.92个百分点至34.99%,净利率下滑4.95个百分点至16.63%,为近5年来*值。
根据招股书,上市前,坤彩科技已具备年产珠光材料1.4万吨的生产能力。2016年,公司销售珠光材料1.24万吨,对应销售收入4.03亿元。通过IPO,坤彩科技募集了5.53亿元资金,用于年产3万吨珠光材料项目。
募投资料显示,3万吨珠光材料项目的计划总投资金额为11.86亿元,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建成后将增加2万吨天然云母珠光材料和1万吨合成云母珠光材料产能,预计年收入可达到10.35亿元,项目运营期8年的利润总额为30.46亿元,平均年利润总额3.8亿元。
2019年,坤彩科技披露,公司目前具备年产3万吨珠光材料、年产1万吨合成云母的生产能力,成为全球规模*的珠光材料生产企业。
需要指出的是,与最初的募投计划相比,坤彩科技在项目的实际投资上有明显差距。
2017-2019年,坤彩科技通过在建工程中的“二期工程”项目分别转入固定资产4663万元、6765万元和6379万元,合计1.78亿元。至2019年年末,公司“二期工程”项目在建工程账面余额为零,项目工程进度为100%。
截至2019年年末,坤彩科技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8.51亿元,其中包括公司2019年转入固定资产的2.36亿元二氯氧钛项目建设。在扣除二氯氧钛项目后,截至2019年年末,坤彩科技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6.15亿元,仅为公司3万吨珠光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的51.85%。
事实上,在上市前的2016年,坤彩科技的固定资产原值就已达到4.4亿元,对应公司1.4万吨产能。若将上述产能对应的固定资产原值剔除,则坤彩科技自2017年以来实际投入珠光材料项目的资金仅有1.75亿元,仅为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的14.76%。
在资金投入明显大幅低于计划支出的背景下,坤彩科技仍在2019年顺利完成了3万吨珠光材料项目的全面建成、投产。
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自2017年上市以来,坤彩科技从未披露过公司产品的具体产销情况。在历年年报中,公司均以“不适用”一笔带过,公司历年的产品产量、销量和售价等信息难为外界获知。
更重要的是,根据公司招股书,2015年,全球的珠光材料消耗量约为10万吨。彼时,坤彩科技的1.4万吨产能约占全球消耗量的14%。而以公司*产能计,坤彩科技的珠光材料产能对应的全球市场份额已接近40%,如此大规模的产能投放却没能为公司带来相应的业绩增长。
经统计,2019年至今,坤彩科技累计实现的利润总额约为5.23亿元,对应年均利润总额1.74亿元,不及IPO项目预期目标的一半。
“黑科技”制备钛白粉 项目“虚实”待考
与经营业绩相对的是,尽管近年来业绩增长缓慢,坤彩科技在二级交易市场备受“热捧”。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坤彩科技区间累计涨幅接近2.8倍。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12月,坤彩科技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公司拟投资30亿元用于60万吨二氧化钛项目建设。根据项目规划,上述60万吨二氧化钛项目建设期为36个月,由公司全资子公司正太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正太新材料”)负责实施。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新增年产60万吨二氧化钛和60万吨氧化铁。
二氧化钛即钛白粉,其产品作为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涂料、橡胶、塑料、造纸等多个行业。与目前市场主流的硫酸法和氯化法不同,坤彩科技将在生产中采用盐酸萃取法。截至目前,公司是*采用萃取法生产高纯二氧化钛、氧化铁的企业。
同时,坤彩科技表示,本次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经营业绩将实现有效增长,公司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早在2018年12月,坤彩科技就曾发布对外投资公告,拟投资18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化妆品级、汽车级二氧化钛及12万吨氧化铁项目。按照公司规划,上述10万吨化妆级、汽车级二氧化钛建设周期为24个月。
2019年年报中,坤彩科技表示,公司首条生产线年产10万吨高端二氧化钛、10万吨高端三氧化二铁项目目前正在快速的建设期间,预计2020年8月具备试生产的条件,同时建成第二条10万吨高端二氧化钛、10万吨高端三氧化二铁生产线,预计投产时间在2020年12月。
2020年,坤彩科技的产能投放并未如期而至。年报中,坤彩科技表示,公司年产20万吨二氧化钛、20万吨三氧化二铁的生产线于报告期内开始试生产,拉开了公司新项目生产运行的序幕。同时,公司将上述项目的正式投产日期推迟到了2021年5月。
然而,2021年5月和2021年8月,坤彩科技再度“失约”。截至2022年2月,年产20万吨二氧化钛及三氧化二铁项仍处于试生产阶段。2021年,正太新材料的净利润为-63万元。
受行业供需趋紧及上游钛精矿等原材料涨价共同影响,2020年下半年以来,钛白粉价格持续上涨,产品均价由14000元/吨低点一路上升至22000元/吨。伴随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国内多家钛白粉生产企业均在2021年实现业绩高增长。
其中,龙佰集团预计,公司2021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45.77亿元至57.22亿元,同比增长100%至150%;中核钛白预计,公司2021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11.88亿元至14.26亿元,同比增长150%至200%。
与上述公司相比,坤彩科技的钛白粉产能释放仍待时日,但公司的市值规模却早已有追赶之势。截至3月9日,坤彩科技报收52.39元/股,总市值超过245亿元。以2021年业绩计,公司的静态市盈率达171倍,市净率达14.32倍。目前,龙佰集团的动态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10.8倍和3.02倍,中核钛白分别为15.8倍和2.89倍。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42家主要钛白粉企业合计生产钛白粉351.2万吨,坤彩科技的钛白粉产能全部释放后,其产量将超过目前国内产量的22%。
面对一再延期的投产计划,坤彩科技的产能能够如期释放吗?若经营不见起色,公司又该凭何撑起百亿元估值?
针对文中所涉问题,《证券市场周刊》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坤彩科技603826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坤彩科技603826股吧、股票佣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