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
尽管A股大盘指数今年以来一直徘徊在三千点上下,但并未阻挡市场上出现“大牛股”——从去年最火爆的医疗股九安医疗,到近期的基建股浙江建投、湖南发展,以及*的商贸零售股徐家汇(002561.SZ),都成为资本猎手瞄上的新目标。
以今年以来的基建大牛股浙江建投(002761.SZ)为例,自2月7日拉出第一个涨停以来,三个月内股价涨幅接近6倍,从启动之前的7.83元/股涨至*点47.49元/股,期间经过两次回调但股价仍不断创出新高;湖南发展(000722.SZ)则是从4月22日起14个交易日连续出现11个涨停,股价涨幅接近两倍;而徐家汇则是从4月26日起16个交易日出现11个涨停,股价涨幅也超过一倍。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只市场人气股,都是在股价出现大幅上涨时,公司发布大股东减持公告。
“如果说基建股上涨是因为受政策利好推动的话,那么当前疫情还未退去,尤其是商业零售受到较大冲击之时,徐家汇却出现了大涨是不太能够被市场理解的。而这三家公司都是在股价大涨的时候大股东开始减持,这时候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如果热衷于追高那么极有可能被套牢,这样的情形几乎在很多妖股、牛股身上出现。”上海一位*牛散何盛(化名)对《华夏时报》
对此,《华夏时报》
牛股开始“派发”筹码
从*点47.49元开始,浙江建投到5月18日已经跌幅超过25%,其中5月17日和5月18日都基本以跌停价报收。在业内人士看来,其大幅下跌的原因可能是5月13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中国信达自4月29日至5月12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085万股,占其总股本的1.0034%,套现均价为39.55元/股,套现金额4.29亿元。
而在此前5月9日,浙江建投还发布了中国信达预减持公告,计划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浙江建投合计不超过2162.6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彼时,浙江建投就在减持公告中指出,除上述集中竞价减持计划外,中国信达不排除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上市公司股份。根据证监会及交易所相关规定,大宗交易减持无需进行预披露公告。
与浙江建投大股东悄然减持完之后才发布公告相比,同为基建概念股的湖南发展二股东减持应该算是事先打了招呼。
在5月16日晚间,湖南发展发布公告称,其第二大股东湘投控股因未来经营投资需要,拟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合计不超过本公司总股本比例2.86%的股份。公告表示,湘投控股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90日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总数不超过464.1582万股,即不超过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自公告披露之日起3日后的90日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862.1812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比例1.86%。
5月17日和5月18日,湖南发展股价均以跌停回应了该公告。
“同为深市上市公司,同为基建板块企业,浙江建投大股东减持公告是在已经减持完毕之后才发布的,湖南发展至少是先发了减持公告,给中小投资者打了预防针。但是浙江建投大股东还要继续减持,并未停下减持行动。”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营业部副总周伟(化名)对《华夏时报》
根据Wind数据显示,在5月17日和18日,主力资金从浙江建投分别流出3.72亿元和2.37亿元;主力资金从湖南发展上分别流出6.38亿元和6.53亿元,种种迹象已经显示机构在向散户派发筹码。
“尽管身兼基建、亚运会、建筑节能等多个前期热门概念,但结合公司基本面和前期涨跌幅等因素来看,浙江建投近三个月股价走势炒作风险极大,从龙虎榜单来看短期游资炒作、散户跟风等现象明显。浙江建投近期已明显步入资金获利套现期,叠加业绩增幅不高,股东解禁等利空消息影响,短期内股价大概率进入下行通道。”周伟提醒道。
在周伟看来,浙江建投作为一家地方性基建企业,尽管营收增长较快,2021年接近千亿,利润也维持在10亿水准,但股价却波澜不惊,长期维持在8元线以下。但是从今年开市以来,浙江建投的股价突然牛气冲天,直奔涨停,这至少是公司此前近一年来的首个涨停板。此类股票尽管看上去已经有了数倍的收益,但是对于中小投资人而言,参与其中的风险也是很高的。
徐家汇16天11板
与浙江建投和湖南发展股价已经从高处回落相比,处于商贸零售板块的徐家汇“牛气”显然还没散去,从5月13日起,徐家汇的股价基本在涨停跌停之间切换。
5月18日,徐家汇再度出现开盘涨停的情形,也创下其16个交易日内录得11个涨停的记录。此前的 5月13日晚间,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基本面是否发生重大变化、股东及实控人是否计划进行股权转让和资产重组、接待调研是否违反信披原则、董监高及直系亲属是否存在内幕交易。
其后徐家汇发布股东减持计划预披露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上海商投实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商投实业”)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831.52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
5月17日,公司发布关注函回复公告称,目前公司业务构成未发生重大变化;截至回函日,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上海徐家汇商城(集团)有限公司不存在计划对本公司进行股权转让、资产重组以及其他对本公司有重大影响的事项等。
根据资料显示,徐家汇主营业务以百货零售为主,经营业态包括百货商场、奥特莱斯、时尚超市等,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商品零售、场地租赁和服务。自2011年上市到2019年,徐家汇的营收非常稳定,维持在20亿元上下,归属净利润也维持在2.1亿元-2.6亿元之间。但从2020年开始因疫情影响其业绩有了巨大的断层。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8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75亿元;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6.1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亿元。
今年4月28日,徐家汇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1亿元,同比下降10.81%;实现归母净利润2109.03万元,同比下降42.90%。对此,上市公司表示,今年一季度营收、利润同比出现双降,主要系报告期内上海市新冠疫情持续反复,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对公司实体零售业务发展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在之前5月10日举行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徐家汇也针对投资者所提问的股价被炒作以及疫情影响等话题表示,零售企业所属商圈不同,客流、定位有所差异,各具特色,无法横向比较。公司在徐家汇商圈百货业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享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经营环境,并且公司具有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随着上海企业复产复工的有序推进,公司各项经营活动也将逐步恢复正常。
“上海市新冠疫情持续反复,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对公司实体零售业务发展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本公司预计此次新冠疫情及防控措施将对后续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情况、持续时间以及各地防控政策的实施情况。”徐家汇同时还回复称。
对此,也有股民在徐家汇股吧内分析表示:“有人猜测徐家汇之所以被爆炒是因为在其发布的公告特别提示中指出公司是上海抗疫的保供单位,因此提升了业绩预期;但同样是上海本地的商贸类上市公司,百联股份也是兜底保供单位,股价却基本没有波动。徐家汇之所以被炒作首先还是股东的减持行为使其成为游资和机构的选择。对于当前的牛股而言,没有实际的业绩实力支撑,高股价不可能维持太久。”
6月21日晚,赛意信息(SZ300687,股价23.01元,市值91.67亿元)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佛山市美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投资”)与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和的基金会”)签署了《捐赠协议》。为了推动公益慈善发展,美的投资拟无偿将所持赛意信息约4199万股股票全部捐赠给和的基金会。捐赠完成后,美的投资持股数量减少至0股,而和的基金会将持有赛意信息10.54%股权,取代美的投资成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
公告截图
《》
在2017年,何享健还曾对外宣布捐赠1亿股美的集团(SZ000333,股价56.33元,市值3941亿元)股权。
第二大股东将所持赛意信息股份悉数捐赠
根据公告,美的投资所持赛意信息股份均为无限售流通股,股份来源为*公开发行前已发行的股份。赛意信息在公告中称,此次捐赠事宜的实施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也不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及持续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此次,美的投资将所持赛意信息全部股票捐给和的基金会,是为推动公益慈善发展,捐赠目的是用于基金会开展符合章程规定的公益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分、侵占、挪用捐赠财产。捐赠协议还显示,和的基金会对捐赠标的证券的后续管理及使用行为应遵循《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则的规定。
6月22日上午,《》
2021年,赛意信息营业收入为19.35亿元,实现净利润2.24亿元,营收及净利润均同比增长。
何享健还曾捐赠1亿股美的集团股票
启信宝显示,股权穿透后,美的投资由何享健最终持股94.55%,是其实控人。而据和的基金会官网介绍,和的基金会也是由何享健发起,于2013年底在广东省民政厅登记注册。基金会运作资金来源于家族慈善捐赠,并设立“和的慈善信托(计划)”保障家族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
2017年7月,和的基金会对外发布和的慈善捐赠体系,其中包括1亿股美的集团股权和20亿现金捐赠,这些全部由何享健捐出。其中,1亿股美的集团股权用于设立和的慈善信托(计划)。2018年起,和的基金会重点在广东韶关和四川凉山地区开展*扶贫与乡村振兴工作,并启动医疗健康、艺术基金等战略领域,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和的基金会公布的信息显示,2017年至2022年,和的慈善信托(计划)累计收益分红7.4亿元,已捐赠至和的基金会,用于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和的基金会受赠股份后,将对赛意信息持股有哪些后续处理计划?
封面-500598979
随着上海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的计划,沉寂许久的零售行业,也被资本市场注入了复苏期待。
截至5月18日发稿,上海本地零售企业徐家汇(002561.SZ)再次涨停,总市值上升至66.31亿元。算上今日涨停,从4月12日以来至今一个多月时间,徐家汇已收获了12个涨停。
而最近三个月,徐家汇的股价已上涨106%,区间涨跌幅排在Wind划分的52家零售股中的第一位,股价也从3月15日的6.70元低位一路飙升至5月12日的17.33元高位。
虽然股价一骑绝尘,但事实上,徐家汇的业绩却难言乐观。
2022年第一季度,徐家汇营收1.51亿元,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0.81%和42.90%。
此外,2011年上市以来至2019年的8年时间里,徐家汇的营收一直维持在20亿元规模上下,几乎是“原地踏步”,并无特别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作家余秋雨位列徐家汇第九大股东,持股385.58万股。
9年营收几乎“原地踏步”?
作为上海本地主要零售企业之一,徐家汇的经营业态包括百货商场、奥特莱斯、时尚超市等,其在上海地区拥有“汇金百货”、“上海六百”、“汇联商厦”、“汇金奥莱”和“汇金超市”等零售品牌,其中,“上海六百”为中华*。公司门店主要分布在徐家汇商圈、虹桥商圈和上海南站地区。
2021年,徐家汇实现营收6.19亿元,同比上升5.12%,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上升36.98%。公司对此解释,“虽受疫情零星反复散发、商场调改规模增加等因素影响,但通过精细化管理和高效运作,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公司营业收入较同期小幅上升,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呈现出良好的恢复趋势”。
而在上海疫情严峻的2022年第一季度,徐家汇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降,营收1.51亿元,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0.81%和42.90%。
对于一季度表现,徐家汇解释,“上海市新冠疫情持续反复,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对公司实体零售业务发展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本公司预计此次新冠疫情及防控措施将对后续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情况、持续时间以及各地防控政策的实施情况。”
不过,拉长周期来看,徐家汇的业绩表现只能说不温不火。
剔除疫情影响因素,2011年上市以来至2019年的9年时间里,徐家汇的营收一直维持在20亿元规模上下,几乎是“原地踏步”,归母净利润在2.13亿元-2.58亿元之间,增长幅度并不明显。
对于近期股价上涨,5月10日,有投资者在网上互动平台向徐家汇提问,“作为上海的优质企业,是否是因为贵司市值较小,容易被市场看好?像上海另外的零售企业比如豫园股份等因市值和股权过于集中不被市场看好?贵司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对此,5月13日,徐家汇解答,“零售企业所属商圈不同,客流、定位有所差异,各具特色,无法横向比较。公司在徐家汇商圈百货业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享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经营环境,并且公司具有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随着上海企业复产复工的有序推进,公司各项经营活动也将逐步恢复正常。”
从徐家汇的龙虎榜来看,5月6日、5月9日,中国银河证券绍兴证券营业部分别现身当天卖出以及买入卖出前五榜,该营业部被视为游资“赵老哥”常用席位。
此外,5月12日、5月13日,5月16日的龙虎榜中,频繁出现东财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一、第二证券营业部,以及东财证券东环路第一、第二证券营业部的身影,这些都被市场认为是知名游资席位。
这几天,亦不乏机构专用席位出现。
对此,有机构人士向
余秋雨持股浮盈约8192万元左右
就在徐家汇的股价节节高升之际,已有股东抛出了减持计划。
5月13日晚间,徐家汇的股东上海商投实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831.53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
截至公告披露日,上海商投实业持有徐家汇332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99%,位列徐家汇第二大股东。
根据公告,上海商投实业是徐家汇IPO之前的“元老级”股东,公司上市11年来,其一直耐心持有,从未减持。
如今选择“落袋为安”,以5月13日收盘价14.04元/股推算,上海商投实业此轮减持或套现约1.1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徐家汇前十大股东中还有一位知名人士。
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作家余秋雨*持股385.5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3%,位列徐家汇第九大股东。
事实上,余秋雨早在20年前就通过接手“职工股”成为徐家汇股东。
徐家汇前身为始建于1952年的上海市第六百货商店,是上海市最早的国营商业企业之一。
2001年,徐家汇前身上海六百实业有限公司决定解散职工持股会,并计划将其持有的有限公司24.5%股权对外转让。
根据徐家汇招股书,彼时,余秋雨以241.22万元的价格购买了徐家汇1.5%股份(518.64万股,对应股权金额82.50万元),每股价格2.9239元。
2014年,余秋雨增持100股,持股数量增至518.65万股。
2015年,余秋雨减持93.05万股,持股数量减至425.61万股,按徐家汇2015年全年交易均价15.47元推算,套现约1439.48万元。
2016年,余秋雨再次减持40.02万股,持股数量减至385.58万股,按徐家汇2016年全年交易均价15.40元推算,套现约616.31万元。
通过这两次减持,余秋雨合计套现约2055.79万元。
此外,
其中,徐家汇2011年半年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3.20元现金(含税);2011年全年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3.60元现金(含税),以余秋雨持股518.64万股推算,2011年,余秋雨获得两笔现金分红合计约352.67万元。
到了2012年-2019年,徐家汇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3.60元现金(含税),每年派发现金股利1.50亿元。
其中,2012年-2014年,以余秋雨持股1.25%推算,其获得现金分红合计约562.5万元;2015年,以余秋雨持股1.02%推算,其获得现金分红约153万元;2016年-2019年,以余秋雨持股0.93%推算,其获得现金分红合计约558万元。
此后,2020年,徐家汇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1.20元,以余秋雨持股0.93%推算,其获得现金分红约46.5万元。
综上,通过减持和现金分红,2011年徐家汇上市以来,余秋雨合计从徐家汇获得约3728.46万元左右。
再以余秋雨获得徐家汇股权成本2.9239元/股,结合5月17日徐家汇*收盘价14.50元/股粗略推算,余秋雨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账面浮盈或为4464万元左右。
也就是说,2011年徐家汇上市以来,余秋雨投资徐家汇的合计浮盈或高达8000万元左右。
随着上海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的计划,沉寂许久的零售行业,也被资本市场注入了复苏期待。
截至5月18日发稿,上海本地零售企业徐家汇(002561.SZ)再次涨停,总市值上升至66.31亿元。算上今日涨停,从4月12日以来至今一个多月时间,徐家汇已收获了12个涨停。
而最近三个月,徐家汇的股价已上涨106%,区间涨跌幅排在Wind划分的52家零售股中的第一位,股价也从3月15日的6.70元低位一路飙升至5月12日的17.33元高位。
虽然股价一骑绝尘,但事实上,徐家汇的业绩却难言乐观。
2022年第一季度,徐家汇营收1.51亿元,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0.81%和42.90%。
此外,2011年上市以来至2019年的8年时间里,徐家汇的营收一直维持在20亿元规模上下,几乎是“原地踏步”,并无特别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作家余秋雨位列徐家汇第九大股东,持股385.58万股。
9年营收几乎“原地踏步”?
作为上海本地主要零售企业之一,徐家汇的经营业态包括百货商场、奥特莱斯、时尚超市等,其在上海地区拥有“汇金百货”、“上海六百”、“汇联商厦”、“汇金奥莱”和“汇金超市”等零售品牌,其中,“上海六百”为中华*。公司门店主要分布在徐家汇商圈、虹桥商圈和上海南站地区。
2021年,徐家汇实现营收6.19亿元,同比上升5.12%,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上升36.98%。公司对此解释,“虽受疫情零星反复散发、商场调改规模增加等因素影响,但通过精细化管理和高效运作,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公司营业收入较同期小幅上升,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呈现出良好的恢复趋势”。
而在上海疫情严峻的2022年第一季度,徐家汇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降,营收1.51亿元,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0.81%和42.90%。
对于一季度表现,徐家汇解释,“上海市新冠疫情持续反复,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对公司实体零售业务发展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本公司预计此次新冠疫情及防控措施将对后续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情况、持续时间以及各地防控政策的实施情况。”
不过,拉长周期来看,徐家汇的业绩表现只能说不温不火。
剔除疫情影响因素,2011年上市以来至2019年的9年时间里,徐家汇的营收一直维持在20亿元规模上下,几乎是“原地踏步”,归母净利润在2.13亿元-2.58亿元之间,增长幅度并不明显。
对于近期股价上涨,5月10日,有投资者在网上互动平台向徐家汇提问,“作为上海的优质企业,是否是因为贵司市值较小,容易被市场看好?像上海另外的零售企业比如豫园股份等因市值和股权过于集中不被市场看好?贵司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对此,5月13日,徐家汇解答,“零售企业所属商圈不同,客流、定位有所差异,各具特色,无法横向比较。公司在徐家汇商圈百货业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享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经营环境,并且公司具有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随着上海企业复产复工的有序推进,公司各项经营活动也将逐步恢复正常。”
从徐家汇的龙虎榜来看,5月6日、5月9日,中国银河证券绍兴证券营业部分别现身当天卖出以及买入卖出前五榜,该营业部被视为游资“赵老哥”常用席位。
此外,5月12日、5月13日,5月16日的龙虎榜中,频繁出现东财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一、第二证券营业部,以及东财证券东环路第一、第二证券营业部的身影,这些都被市场认为是知名游资席位。
这几天,亦不乏机构专用席位出现。
对此,有机构人士向
余秋雨持股浮盈约8192万元左右
就在徐家汇的股价节节高升之际,已有股东抛出了减持计划。
5月13日晚间,徐家汇的股东上海商投实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831.53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
截至公告披露日,上海商投实业持有徐家汇332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99%,位列徐家汇第二大股东。
根据公告,上海商投实业是徐家汇IPO之前的“元老级”股东,公司上市11年来,其一直耐心持有,从未减持。
如今选择“落袋为安”,以5月13日收盘价14.04元/股推算,上海商投实业此轮减持或套现约1.1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徐家汇前十大股东中还有一位知名人士。
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作家余秋雨*持股385.5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3%,位列徐家汇第九大股东。
事实上,余秋雨早在20年前就通过接手“职工股”成为徐家汇股东。
徐家汇前身为始建于1952年的上海市第六百货商店,是上海市最早的国营商业企业之一。
2001年,徐家汇前身上海六百实业有限公司决定解散职工持股会,并计划将其持有的有限公司24.5%股权对外转让。
根据徐家汇招股书,彼时,余秋雨以241.22万元的价格购买了徐家汇1.5%股份(518.64万股,对应股权金额82.50万元),每股价格2.9239元。
2014年,余秋雨增持100股,持股数量增至518.65万股。
2015年,余秋雨减持93.05万股,持股数量减至425.61万股,按徐家汇2015年全年交易均价15.47元推算,套现约1439.48万元。
2016年,余秋雨再次减持40.02万股,持股数量减至385.58万股,按徐家汇2016年全年交易均价15.40元推算,套现约616.31万元。
通过这两次减持,余秋雨合计套现约2055.79万元。
此外,
其中,徐家汇2011年半年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3.20元现金(含税);2011年全年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3.60元现金(含税),以余秋雨持股518.64万股推算,2011年,余秋雨获得两笔现金分红合计约352.67万元。
到了2012年-2019年,徐家汇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3.60元现金(含税),每年派发现金股利1.50亿元。
其中,2012年-2014年,以余秋雨持股1.25%推算,其获得现金分红合计约562.5万元;2015年,以余秋雨持股1.02%推算,其获得现金分红约153万元;2016年-2019年,以余秋雨持股0.93%推算,其获得现金分红合计约558万元。
此后,2020年,徐家汇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1.20元,以余秋雨持股0.93%推算,其获得现金分红约46.5万元。
综上,通过减持和现金分红,2011年徐家汇上市以来,余秋雨合计从徐家汇获得约3728.46万元左右。
再以余秋雨获得徐家汇股权成本2.9239元/股,结合5月17日徐家汇*收盘价14.50元/股粗略推算,余秋雨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账面浮盈或为4464万元左右。
也就是说,2011年徐家汇上市以来,余秋雨投资徐家汇的合计浮盈或高达8000万元左右。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徐家汇股票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徐家汇股票股吧、300687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