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股份(000848股票)

2022-07-30 20:01:06 证券 xialuotejs

中环股份



本文目录一览:



截至去年年三季度末,中环股份已形成月产能8英寸65万片,12英寸10万片,预计年末实现月产能8英寸75万片,12英寸17万片的既定目标。

TCL科技加持

多位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TCL科技入主后,中环股份无论在业务水平还是宣传能力上,都有了很大提升,管理方式变得更为灵活,决策流程更直接。

中环集团此前为国企,实际控制人为天津国资委。2020年5月20日,中环集团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国有股权,征集受让方。TCL科技、珠海华发和IDG财团当时均有意参与。

最终,TCL科技以125亿元收购中环集团100%股权,进而持有中环股份25.55%的股份,为*股东。

TCL科技为半导体行业龙头,主要产品为半导体显示面板,应用于电视、显示器、手机等下游。

成为控股股东以来,TCL科技并不吝啬对中环的支持。去年3月11日-3月17日,TCL科技控股的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津中环),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增持中环股份5855.28万股,增持比例达总股本的1.93%。

当年3月24日-25日,TCL科技董事长李东生增持中环股份1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6%。

两个月后,李东生再次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中环股份3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1%。

去年三季报显示,TCL科技通过天津中环持有中环股份约8.26亿股,为其第一大股东,比例为27.23%。

TCL科技入主后,中环股份还进行了大手笔定增扩产。

去年2月,中环股份宣布在银川投资建设宁夏中环六期50 GW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预计今年开始投产。

当年4月27日,中环股份披露定增计划,拟非公开发行股票数不超过6.07亿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0亿元,全部用于上述项目。

今年4月7日,中环股份及TCL科技与内蒙古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将在呼和浩特市投资建设中环产业城项目群,总投资约206亿元。

该项目规划和建设内容包括产能12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半导体单晶硅材料及配套项目、*硅材料研发中心项目。

TCL科技也参与其中,预计将在资金端等方面给予中环股份一定支持。

今年1月,中环股份发布回购方案,总额不低于3.55亿元,不超过3.91亿元,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与隆基的抗衡

作为光伏硅片环节的老大和老二,中环股份和隆基股份之间的较量定不会少。

硅片尺寸之争是摆在明面上的较量。2019年,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先后推出规格为166mm和210mm的硅片,两者形成对峙局面。之后,又转变为182mm和210mm两大硅片尺寸的对决。

根据中国光伏协会CPIA统计,2021年,182mm和210mm硅片尺寸合计占比,由2020年的4.5%迅速增长至45%,预计2022年其占比将进一步扩大至75%,未来其占比仍将保持扩大趋势。

中环股份一直以来坚定210mm系列产品,且不断推动大尺寸硅片。该公司还在去年底,新增了超大硅片218.2mm的报价;隆基股份则是182mm尺寸产品的“领头羊”。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182mm”阵营里的企业主要有隆基股份、阿特斯(CSIQ.US)、晶科能源(601778.SH)、晶澳科技(002459.SZ)等。

“210mm”阵营里的企业则包括中环股份、天合光能(688599.SH)、东方日升(300118.SZ)、协鑫集成(002506.SZ)等。

一位光伏行业内人士曾对界面新闻表示,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公司的老炉子较多,只能改到生产182mm尺寸的硅片。现下新上的炉子,大多以210mm尺寸及以上尺寸硅片为主。

但截至目前,182mm系列产品仍是主流,210mm硅片占比相对较小。

中环股份还倡导硅片薄片化。去年2月,该公司发布《技术创新和产品规格创新降低硅料成本倡议书》,指出因硅料价格持续上涨,计划通过减薄硅片厚度缓解成本压力。硅片薄片化有利于增加出片率,降低硅片成本。

无论是大尺寸还是薄片化,均存在碎片较多、良品率不达标的风险。这是中环股份未来面临的挑战之一。

根据双方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环股份单晶硅片产能88 GW;隆基股份单晶硅片年产能达105 GW。

中环股份去年宣布建设宁夏中环六期50 GW项目时预计,达产后其单晶总产能将达到135 GW以上。这意味着与隆基股份产能将不相上下。

隆众资讯光伏分析师方文正称,新产能还需要时间释放,预计2022年-2023年间,中环股份产能有可能超过隆基股份。

据界面新闻了解,在硅片外售比例上,去年中环硅片已经超过隆基股份。

方文正对界面新闻表示,中环股份没有一体化产能,隆基股份自身下游需求可以消化掉大部分自产硅片。

从光伏行业发展路径上看,中环股份此前走的是专业化发展道路,隆基股份则是光伏上下游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代表。这也是两家公司*的差异之一。

隆基股份同时建有相当规模的电池和组件产能。该公司此前预计,至2021年底,单晶电池年产能达到38 GW,单晶组件产能达到65 GW。

中环股份对下游电池与组件也进行了研究开发,但显然布局不足。该公司此前披露,正在进行叠瓦3.0产线的组件和PERC 3.0电池技术的研发,其江苏G12叠瓦组件项目产能实现6 GW;天津地区投建的G12高效叠瓦组件项目进入投产阶段。

近期,中环股份开始延伸产业链,正式进军硅料环节。

中环股份4月7日宣布的200多亿项目中,包含10万吨颗粒硅产能,采用保利协鑫(03800.HK)的颗粒硅技术,这并非当前主流硅料技术。项目量产能否成功,还需要时间验证。

今年以来,光伏板块整体出现回调,中环股份股价也表现平平。该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出现在去年8月30日,*股价达56.24元,市值*达1665.68亿元。

截至4月18日收盘,中环股份股价为41.14元;总市值1329.54亿元,约为隆基股份的三分之一。同日,隆基股份报收69.2元,总市值3745.76亿元。




000848股票

鲁伟鼎全面执掌万向一年多之后,万向系股权架构再次调整,这次的调整是万向集团本身。

3月27日,万向系上市公司万向钱潮披露2018年年报。新京报

这一控制结构,已与之前大有不同。

根据万向钱潮2017年年报披露,万向集团公司由万向经理人发展责任激励会***控制,其中鲁冠球占80%。

再如万向钱潮2009年年报披露,万向集团公司由万向经理人发展责任激励会***控制,其中鲁冠球占80%。

此前有报道称,万向集团为集体所有制企业,通过万向经理人发展责任激励会持有万向集团***的股权,鲁冠球持有万向经理人发展责任激励会80%的股权,另外20%股权的持有人没有详细披露。

2017年10月25日,万向创始人鲁冠球去世,其后万向接班工作平稳过渡。2017年11月,鲁伟鼎出任万向集团公司法定代表人,担任董事长、首席执行官。2018年3月,新京报*报道,鲁伟鼎出任万向三农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

至此,鲁冠球所开创的庞大万向系——即万向集团公司、万向控股、万向三农集团三大旗舰平台——均已划归鲁伟鼎名下。

根据万向钱潮2018年报披露,鲁伟鼎现任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董事长、中共万向集团党委书记、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董事长、 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除万向钱潮外,鲁伟鼎间接控制万向德农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万向德农”,股票代码600371)48.76%的股权、间接控制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承德露露 ”,股票代码000848)40.68%的股权、间接控制顺发恒业股份公司(股票简称“顺发恒业”,股票代码000631)61.33%的股权、间接控制琥珀能源有限公司(股票简称“琥珀能源”,股票代码00090)65.42%的股权。

在此番万向集团公司架构调整前,为纪念鲁冠球,鲁伟鼎还设立了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导致万向系股权架构发生过调整。

2018年7月,万向方面公告,鲁伟鼎基于慈善目的设立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并将其持有的万向三农集团6亿元出资额对应的全部股权无偿授予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

这一事件,导致万向系旗下两家上市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发生更替。万向德农表示,本公司控股股东仍为万向三农,间接控股股东将变为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承德露露也表示,本公司控股股东仍为万向三农,间接控股股东将变为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

万向信托称,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作为上市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基于慈善信托的*性,没有“高位减持套现”的个人或家族利益驱动,也不存在以上市公司股份为个人或家族进行质押融资,亦不会因而导致爆仓或导致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的问题,更加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永续发展。

此外,万向系还因业务原因而调整股权架构。

2018年11月,万向系上市公司顺发恒业公告,为了进一步明晰万向集团各业务板块的发展战略,万向集团协议收购其子公司万向资源持有的顺发恒业61.33%股权,成为公司的直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这意味着,顺发恒业将从万向集团的孙公司直接越级成为子公司。

在矿业板块,万向系亦有调整。

2018年7月,新京报*报道,万向控股的矿业板块运营主体新疆硝石钾肥和洛阳氟钾科技股份公司,从万向控股划转至万向三农旗下。

公开信息显示,新疆硝石钾肥成立于2005年10月,主要在鄯善县库木塔格—沙尔湖戈壁一带从事钠硝石资源的风险勘查与综合开发和硝酸钾、硝酸钠产品的生产业务,拥有钠硝石资源矿权面积5400平方公里, 探明资源总储量为2.2亿吨折纯,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的超特大型天然钠硝石整装矿床。

彼时,有相关人士告诉新京报

新京报

对于所谓的整枝疏果,鲁冠球曾公开解释,“万向现有产业的调整很明确,简单一句话,在国内或者国际上达不到业内前三的,不投资,不扩大。现在亏损的,没有效益的,和产业政策不符合的,我们就砍掉。”

从排名来看,自从2015年万向集团公司以1287亿元的年营业收入排名中国企业五百强第114位后,万向集团公司的收入和座次已经两年下滑,到2017年,万向集团公司排名第140位,营业收入1107亿元,两年间萎缩14%。

在“整枝疏果”实施之后,万向的扩张已再次起步。

2016年9月,万向就宣布,在5-7年内投资2000亿元,推进8.42平方公里的万向创新聚能城建设,打造成一个可以容纳9万人的智能生态城市。

2018年6月,杭州萧山召开“万向创新聚能城项目推进动员大会”,万向集团董事长鲁伟鼎表示,“我很清楚,这个伟大的工程风险很高,现有的体制机制下很难做成的。但是,万向有决心,前赴后继,在所不惜。”

鲁伟鼎称,万向作为企业,投资建设产业、科创、城市融合体,好消息是大家都无条件支持,众人拾柴;坏消息是,万向49年积累的1000亿投进去,还有1000亿的缺口和风险,“我们倾尽所有,成功皆大欢喜,失败就是万向的灭顶之灾”。

今年3月25日,杭州萧山区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万向创新聚能城项目现场举行,本次参加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共20个,总投资86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95亿元,万向创新聚能城也在开工之列。

新京报首席




中环股份股吧

7月14日丨中环股份(002129.SZ)公布,预计2021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70亿元-180亿元,同比增长96.66%-108.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亿元-15.5亿元,同比增长160.06%-187.93%。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1、半导体光伏业务板块:报告期内,(1)公司210产品规模提升加速、生产产品结构转型顺利。至报告期末,公司半导体光伏材料产能较2020年末提升超过55%至70GW,产销规模同比提升110%。(2)通过一系列技术进步,上半年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同比下降近2%,硅片A品率大幅提升,较大程度改善单位产品毛利率。(3)面对上半年多晶硅原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公司通过长期构建的良好供应链合作关系,较好地保障了公司产销规模提升,此外,公司有效控制存货规模,降低未来经营风险。

2、半导体业务板块:报告期内,公司半导体产销规模同比提升63%,产品结构进一步完善;位于天津市、江苏宜兴市的新增投资项目顺利开展,为半导体业务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现代制造业转型方面:随着工业4.0生产方式在公司各产业板块的作业流程和作业场景的应用,报告期内,人均劳动生产率继续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持续提升、原材辅料消耗得到有效改善,工厂运营成本持续下降;并有力的推动了210产品的产销规模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4、公司内部治理方面:在新体制和机制下,公司战略方向清晰,组织团队充满活力;内部各项经营工作强长板补短板,经营提质增效,全面提升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各项决策事项流程优化、效率更高。2021年6月,公司发布混改后首份股权激励方案,并实施完毕用于股权激励的3.3亿元股票的回购,公司实现了从战略加速到机制完善的闭环,发展迈入新阶段。




中环股份股票

1月7日晚,中环股份(002129,SZ)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股票5.57亿股,募资总额50亿元用于集成电路8~12英寸半导体硅片生产线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不过,对于中环股份的这次大动作,股民们“用脚投票”,公司股票价格第二天跌幅超过7%。

作为国内*电子级和太阳能级硅材料双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中环股份近些年在电子级半导体方面的变现并不理想,反倒是光伏产业成为公司营收*主力。去年光伏新政后,中环股份开始放缓在光伏产业的扩张势头,转向半导体行业发力。

对于大股东是否参与此次定增的问题,接近中环股份的人士对《》

投资者不“买账”50亿定增

1月8日收盘时,中环股份的跌幅达7.25%。

消息层面来看,中环股份1月7日晚发布定增预案,拟定增募集资金50亿元。其中,45亿元募投资金将投入到半导体硅片生产线项目,另外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硅片是制造半导体产品最重要的基础材料,其纯度将直接影响半导体产品及终端电子产品的性能。硅片尺寸越大,半导体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硅片的利用率越高。随着半导体行业的不断发展,8英寸、12英寸半导体硅片已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中环股份认为,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硅片生产企业,通过扩大8英寸半导体硅片产能,增加12英寸半导体硅片生产线,不仅能够为国内和国际的晶圆制造商提供优质且稳定的原材料,而且能够填补目前大尺寸半导体硅片制造领域的产能缺口,赢得市场先机。

作为此次定增的主要募投方向,中环股份集成电路用8~12英寸半导体硅片生产线项目通过控股子公司实施,可以实现月产75万片8英寸抛光片和月产15万片12英寸抛光片。

对于中环股份此次定增,公司投资者在股吧中的反响意见不一。一些股民表示这是利好消息,也有股民认为当前融资环境下定增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1月8日,接近中环股份的人士向《》

值得注意的是,中环股份此次定增预案并未确定认购方,而公司控股股东也未明确是否参与。对此,上述人士介绍,这个项目需要经过董事会、股东会通过,这种做法符合规定。下一步,公司将再确定发行对象。对于大股东是否参与此次定增的问题,该人士称,公司可能于股东大会后的窗口期向大股东进行问询,大股东本次参与与否尚未可知。

上述接近中环股份的人士还介绍,项目设备已经进场,目前建设进展比较顺利。中环股份的8英寸技术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属于一个扩大规模放量的阶段,至于12英寸方面,还处于一个探讨的阶段。

主营仍依赖光伏

实际上,中环股份此次投资的半导体项目早已经提上日程。

2017年11月,中环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中环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与无锡市人民政府下属公司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领先)。

投资组建的控股子公司中环领先,在国电光伏现有厂房的基础上,实施“集成电路用大硅片生产与制造项目”,该项目意在打造国际先进的集成电路大硅片研发和生产基地。

无锡市发改委公布的信息显示,无锡中环集成电路用大直径硅片一期项目的建设单位为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项目位于宜兴市,一期包括8寸fab2(宜兴30~35万片),8寸fab3(宜兴30~35万片),12寸fab1(宜兴15~20万片);二期包括12寸fab2(宜兴15~20万片),12寸fab3(宜兴15~20万片)。最终形成8英寸大硅片每月100万片、12英寸大硅片每月60万片的产能。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50亿元。

集成电路基地的核心是中环股份此次准备定增募投的半导体项目,“走进中环领先集成电路用大硅片项目一期现场,只见一年前的空地上,现代化的车间已拔地而起,生产设备正在加紧安装调试。”1月1日,相关政府官网介绍了中环股份定增募投半导体项目的*进展,“项目满产后,将实现8英寸大硅片产能进入世界前三、12英寸大硅片产能进入世界前五的目标,突破国外公司对大硅片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

不过,相比于中环股份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公司当前在电子级半导体方面的盈利能力并不理想。从主营业务来看,中环股份新能源光伏材料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光伏业务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九成。

光伏行业方面,从2016年到2018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光伏材料分别实现收入58.88亿元、85.84亿元和59亿元。其中,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行业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达到91.37%。

半导体业务方面,该业务营收持续增长但增速较慢,且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对公司整体收入贡献较低。从2016年到2018年上半年,公司半导体材料收入分别为5.16亿元、5.84亿元和4.89亿元。

去年光伏531新政之后,国内光伏行业发展来了个“急刹车”,中环股份也受到很大影响,公司负责人在去年一次股东大会上介绍,公司将不再增加光伏产能。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环股份》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环股份、000848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