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储备棉轮入为棉花市场注入强心剂
——中国棉花市场周报(2022年7月4-8日)
本周,国内棉花价格跌势收窄,国际棉价下跌后再现波动;国内外棉纱价格跌势放缓;涤纶短纤价格持续走弱。
一、国内棉花价格跌势收敛
本周,棉价在经历连续大跌之后,下跌动能显著释放,花、纱企业努力护盘,少数贸易商点价基差有所下调,市场询价稍有回暖,棉价跌势有所收窄。周五18点26分,《关于2022年第一批中央储备棉轮入的公告》在中国棉花网及中储棉花信息中心
二、国际棉花价下行后再现波动
本周,市场对欧美经济衰退愈发担忧,国际棉价跟随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行,周五中国储备棉轮入政策发布后,ICE快速拉升,随后回落波动。2022年7月4-8日,美国洲际交易所棉花期货(ICE)主力合约结算均价为92.86美分/磅,较前周下跌3.41美分/磅,跌幅3.5%;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国际棉花指数(M)均价139.74美分/磅,较前周下跌4.68美分/磅,跌幅3.2%,折人民币进口成本22898元/吨(按1%关税计算,含港杂和运费),较前周下跌741元/吨,跌幅3.1%。国际棉价比国内棉价高5035元/吨,价差较上周缩小289/吨。
三、国内外棉纱跌势放缓
本周,国内纺织市场订单依旧不足,棉价跌势放缓后,棉纱报价下调幅度缩小。部分外贸企业对进口纱询价略有增多,但国际纺织市场消费低迷,外纱价格延续跌势,跌幅有所收窄。当前常规外纱高于国产纱3563元/吨。国内坯布企业接单形势严峻,库存继续上升,棉布价格短暂企稳后再次下跌。涤纶短纤价格随原料PTA持续走弱。
四、后市展望
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发酵,国际棉价弱势尚未消散。继美国5月CPI攀至8.6%创下逾40年高位后,欧元区6月份CPI升至8.6%再创历史新高,增强欧洲央行本月开始快速加息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不能排除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在未来几周将第三次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估。棉花市场方面,新棉供应预期再度调增,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7月数据显示,2022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621万吨,环比调增0.3%,同比增长1.2%;全球棉花消费量2608万吨,环比调减0.04%,同比下降0.2%,全球库存消费比为78.6%,同比扩大0.72个百分点。虽然棉价大幅下跌后询价有所回暖,但实际成交有限,在棉价尚未稳定前,纺织企业采购仍然谨慎。下游终端订单延续疲弱,印度出口商订单开始减少,美国和欧盟通胀高热令终端消费增速减缓。短期,欧美经济衰退预期主导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国际棉花市场压力不减。
储备棉轮入开启,国内棉花市场重燃希望。7月7日,李克强总理表示,当前正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时间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努力稳增长稳财源。棉花市场方面,2022年度新疆棉花进入花铃期,新疆气候中心预测7月气象条件对棉花生产有利,新花摘期或将提前。现货市场上,本轮棉价累计跌幅已超5000元/吨,多数大中型棉企延续封盘停售,仅少资金压力大的企业降价抛售,纺织企业谨慎观望,等待市场稳定下来,本周2021年度新疆棉销售量3.1万吨创今年周度新低。前期高成本棉纱面临下游压价,纱线产品面临重新定价。纺服外贸形势忧虑挥之不去,有外媒称,孟加拉国服装采购商协会要求其成员谨慎对待从新疆地区采购原材料。目前,外部环境与下游终端收缩仍在持续,市场情绪一片低迷,花、纱、布产业链各环节市场氛围相互影响、彼此加强,踩踏风险涌现。7月8日发布的《关于2022年第一批中央储备棉轮入的公告》,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公告显示,“在中央储备棉轮入过程中,如遇国内外棉花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根据有关部门调控意见要求,需要对轮入安排作必要调整的,届时另行通知。”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本次轮入政策预留充足应对空间,有力对冲产业链颓势氛围,引导市场预期,维护棉市稳定。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报告的版权属于中储棉花信息中心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所载的全部内容只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中储棉花信息中心有限公司认为本报告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担保其内容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用户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中储棉花信息中心有限公司不对因客户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最近一年来,联发科可谓春风得意。股价从去年3月,疫情的*点的273新台币,涨到了前段时间的*点1010新台币,一年时间不到,翻了将近三倍。并且在短短4个月内发动3次并购。
4个月发起3次并购
先是在去年11月,联发科子公司立锜以24.3亿新台币,并购英特尔的Enpirion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线;1个月后,另一家子公司络达又以4.95亿新台币认购工业乙太网络芯片公司亚信电子的两成股份。
此外,也是去年年底,联发科宣布以15亿新台币的价格,收购电脑网络通讯IC设计公司九旸电子,尽管最终因九旸电子股东临时会出席的股东不足三分之二,而收购未遂,但并未影响到联发科的布局。
除了以上的股价翻倍,不断收购之外,联发科在去年年底迎来*的一件喜事,第三季度以31%的市占率超越高通,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芯片供应商,实现华丽转身,成为行业老大。
天时与地利
联发科能取得如此成就,有天时、地利、人和三重因素在。
首先天时,一场疫情导致全球陷入混乱,2020年,全球的GDP也从原先全年成长3.4%变成了衰退4.4%,但疫情却让半导体走向欣欣向荣。费城半导体指数在2020年大涨了44%,主要的半导体公司营收同比增长都在20%~50%区间。
受惠于居家办公与家庭娱乐设备的需求暴增,联发科在这方面也是深耕多年,比如其电视芯片份额一直是全球领先。此外,由于大陆的疫情*得到控制,而大陆市场则是联发科的根基,所以作为IC设计厂商的联发科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疫情对联发科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可能就是全球晶圆产能短缺危机,进而影响到了自身芯片的出货量。为了应对产能紧缺,联发科甚至都自己买设备租给力积电,但产能紧缺也导致另一个好的结果,那就是联发科的芯片也成了抢手货,受到市场持续追捧,从而带动整体营收。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数据显示,2020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受到疫情冲击,全年生产总量仅12.5亿支,年减11%,为历年来*衰退幅度。而另一方面联发科却节节高,在第三季度成为全球手机芯片龙头之后,第四季度依然以微弱优势超过高通,再次坐稳老大的位置。
此外,在过去一年时间,中国的5G布局已经拉开序幕,国产品牌推出的新款手机基本上都是5G配置,而5G芯片的价格高于4G,这提升了联发科的利润空间。再加上新基建大幕的持续拉开,给了联发科更大的可能。
人和
联发科在过去一年能有如此成就,一方面是天时地利决定的,另一方面人和的要素不可或缺。
首先地缘政治发生重大转折的今天,联发科则吃到了半导体去美化的红利。再者,联发科能够突围而出,主要是两大对手出现了问题。
联发科本来与华为的海思还有高通三分安卓芯片的天下,但由于美国的禁令,导致华为海思暂时“休克”,海思芯片留下的真空地带,则迅速被联发科所占据。
根据集邦咨询的*数据显示,从去年的Q4到今年的Q1这段时间,全球手机格局已经发生改变,原本排名前三的华为,则在去年Q4出货量3540万支,季减21%,位居第五。如果相关零组件未能于第一季底前取得出货许可,则预估华为将在2021年第二季底面临明显的物料供给断层。
与之相对的是小米、OPPO的市占率在提升,同时也带动联发科出货量的增加。
海思虽然暂时被迫“休眠”,但还有高通这个强劲对手在,不过双强厮杀的场面,却没有上演,主要原因是高通出现了战略失误,给了联发科机会。
抢先一步
在3G和4G上,联发科总是慢半拍,所以这也导致其很被动,但是跨入5G时代,联发科改变了策略。
在5G的应用上,主要有两个频段,一种是Sub-6,这个频段比较容易从4G进行转换,另一种则是毫米波,它是真正的5G,也是未来的方向,但毫米波有自己的劣势,单个基站覆盖范围小,建设密度相比sub-6要高很多,所以这也就拉大了毫米波的投资成本。
联发科自知财力有限,并且研判大陆市场会主打sub-6,因此选择优先专注发展sub-6,这样便可以抢占先机。高通则坚持一步到位,要sub-6和毫米波通吃。
为了抢先进入5G市场,联发科在2017年底就宣布停止研发高端4G芯片,并将2000~3000名技术人员调整到5G相关部门,从事5G芯片的研发,结果是联发科du对了。
因为后来事实证明,全球大部分的电信运营商采用了sub-6,而毫米波只在北美等少数地区渐渐普及。
专注sub-6的联发科在市场布局上确实也快高通一步,2019年年底,联发科发布了第一颗高端5G芯片天玑1000,对标的就是高通的骁龙865,但效果似乎未达预期。
后来,联发科及时调整战略,相继推出了主打中低端的天玑800、天玑700,并且以其优惠的价格打动了手机厂商的心,产品陆续被OPPO、红米、华为等采用。而与此同时,高通芯片却表现的后继乏力,去年骁龙690和骁龙480等几款芯片,铺货速度和数量都比不上联发科。
不止手机芯片
像联发科和高通这样的企业,能够成长为产业巨头,自然不仅仅在一个领域做到了第一,而是在许多领域做到了首位。比如高通在全球车载信息处理和蓝牙解决方案领域*,在新一代*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方案领域*等等。
联发科则是全球数字电视芯片的老大,主要电视品牌几乎都采用了联发科芯片方案,全球市占率一度达到70%,在中国大陆市占率则在80%左右。去年,联发科从瑞昱手中夺回全球第二大电视品牌韩国LG电视大单,再次巩固自己的*地位。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的智能音箱市场,联发科同样占据市场第一的位置,基本占据着五成的市场份额。
在无线耳机方面,联发科近两年也是战果不断,前段时间有报道称,联发科已经成功打入苹果***持股的耳机厂商Beats的产品供应链,预计最快将于今年2、3月开始出货,这对联发科来说,又是一个增长点。此外,联发科旗下的络达,在华强北的TWS耳机中几乎占据最重要位置。
此外,在安卓平板电脑芯片、WiFi芯片、光碟机与蓝光播放器等领域,联发科依然是头部芯片供应商。
总结
半导体市场,尤其是手机芯片领域,迭代太快,导致整体格局日新月异,昨日的龙头可能今天就滑落深渊,但今日的潜龙也有可能明天一飞冲天,这其中有自身的努力,也有历史的进程和大环境的造就。
联发科虽然如今是一条飞龙,股价一年飞升三级,但高通实力也不俗,今年一季度开始,已经发布了两款高端芯片,大有强势反攻之势,未来的手机芯片市场,肯定会竞争更加激烈,两强对决还将持续。
周四夜盘,大宗商品大面积飘绿,受到新疆棉花事件冲击扰动,棉花、棉纱主力合约夜盘分别收跌3.02%、2.98%。CF2105夜盘低开,稍作震荡盘整后,空头于22:40再度发力,盘中触及14430元/吨的三个多月低位,收盘价报14440元/吨。CY2105收盘价报21190元/吨,*触及近4个月低位。国信期货表示,事件冲击影响较大,盘面大幅波动释放情绪。棉价走弱后基本面上观望心态加重,影响后期订单。短期受到外部影响较大,价格波动剧烈。
ICE棉花期货跌至逾三个月低位,因美元走强,且预期得克萨斯州的降雨将有利于棉花作物。ICE5月棉花期货合约下滑3.97美分,暴跌4.82%。克利夫兰Varner Brokerage总裁Rogers Varner表示,得州仍然干旱,但上周左右出现了一些降雨和一些降雪,且在得州北部仍有降雪和雨水出现,这有利于棉花作物。
事件来龙去脉
消息面:近日,H&;;M、耐克等品牌关于停用新疆棉花的公告引发关注。 BCI(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被指是此次风波的导火索。2021年3月25日,BCI上海办事处一名员工回应,BCI中国团队没有在新疆发现强迫劳动,品牌行为与其无关,今日将发表*声明。H&;;M上述引发众怒的公告发表于2020年10月,该公告称:“由于在该地区进行可信的尽职调查变得越来越困难,BCI已决定暂停在新疆发放BCI棉花许可证。这意味着我们产品所需要的棉花将不再从那里获得。”
消息一出,各界强烈谴责。***官方
中纺联:停止在供应链中排除新疆棉花及其制品的错误行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5日发布声明,反对任何污名化新疆棉的行径。新疆棉是全球业界公认的高品质天然纤维原料,中纺联在此呼吁某些国际品牌、机构正视中国企业和消费者的严正立场,采取纠正措施,停止在自身供应链中排除新疆棉花及其制品的错误行为。
中国棉花协会坚决支持新疆棉花。中国棉花协会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对中国新疆纺织服装供应链及其相关产品实施任何限制,强烈敦促其停止错误做法。
新华视点:新疆棉花白得很,不是一些脏嘴脏手就能抹黑的!新疆的棉花里更有全体中国人民坚决捍卫国家尊严的钢铁意志,硬得很!不管谁来碰瓷,都会碰个头破血流!
商务部:纯白无瑕的新疆棉花不容任何势力抹黑玷污。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对于跨国企业在中国正常的经营活动和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的努力,中国政府始终持欢迎和支持态度。对于个别企业基于虚假信息作出的所谓商业决策,中国消费者已经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应。希望有关企业尊重市场规律,纠正错误做法,避免商业问题政治化。同时,我们欢迎外国企业到新疆实地考察,也愿意为各国企业在新疆开展贸易投资提供积极支持。
中消协回应HM事件: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近日,个别国际行业组织和跨国企业基于虚构的谣言,抵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棉花和相关产品,并就此发表声明、终止合作、取消许可。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感情,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严重关切。相关行业组织和跨国企业应立即停止实施类似虚假宣传、歧视政策、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做法,立即纠正不诚信、不公平、不道德的商业行为,真正担负起跨国企业应尽的法定责任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体现对中国消费者的尊重。中消协将密切关注相关事态发展,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那我国棉花具体供需情况如何呢?
①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透露,作为世界*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我国2020/2021年度棉花产量约595万吨,总需求量约780万吨,年度缺口约185万吨。其中,新疆棉产量52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新疆长绒棉,世界*,做衣被,暖和、透气、舒适,长年供不应求。
②为满足国内需求,中国每年需进口200万吨左右棉花,近年来积极拓展进口渠道,加强与巴西、印度等重要棉花生产国合作,确保国内棉花供应链稳定。我国还建立了棉花储备制度,确保棉农无虞。至于采摘,随着我国棉花机械化采摘推广,2019年新疆棉机收比例就已经达到42%。
③我国前两个月棉花进口大增,同时纺织品服装出口需求旺盛。据海关统计数据,2021年1-2月我国进口棉花69万吨,同比(41万吨)增加68.3%。其中1月份进口量在40万吨,2月份进口量在29万吨,均处于自2014年以来的高位。今年1-2月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额为461.9亿美元,同比增长55%。
(棉花产业链)
机构带你从热点事件找投资机会
(1)混沌天成期货:产不足需格局或持续两年,棉价仍存利好
①供应端,美国主产区得州西部干旱或对产量造成较大威胁,短期少量降水能带来的改善极为有限,随着新作播种临近,或将成为市场新热点;此外,得州高粱种植收益突出,三角洲棉区大豆收益高,对播种面积的抑制影响预计高于2月USDA论坛预计。国内方面,新疆部分耕地转产粮食作物,水资源限制耕地面积,地租、水费等物料投入增加提高种植成本。国内2021年1—2月进口棉花69万吨,棉纱35万吨。
②需求端:美国经济恢复的预期没有改变,欧盟或受到疫苗接种问题推迟,近期出现新一轮封锁,影响消费。随着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低收入人群有了更多跟可支配收入,农村消费力释放将成为国内消费的新动能。据tteb,3月24日,3月24日纺企、织企开机稳定,成品库存累计。受中欧关系紧张影响,欧洲订单迟下。价格方面,原料、纱线和坯布整体下调。
③综合来看,棉花消费利好在海外疫情控制后将恢复正常,国内消费市场挖掘潜力仍大,供应端恢复能力相对有限,产不足需格局或持续两年,短期随着纱线贸易商抛货压力释放后,棉价仍存利好。
(2)卓创资讯:新疆棉事件不断发酵 棉花旺季降价
①随着新疆棉事件不断发酵,近两年来不少国外品牌服装企业禁止新疆棉事件屡见不鲜。卓创资讯分析,近年来随着金融属性提高,宏观因素对棉花市场影响放大,近期欧洲疫情反弹,通胀预期升温,巴西、土耳其、俄罗斯三国央行加息,苏伊士运河阻塞等事件云集,棉花期货价格持续回落,现货价格较为抗跌,截至3月24日,“金三”旺季期货价格累计下跌2000元/吨以上,现货价格累积下降750元/吨;棉纱期货价格累积下跌3000元/吨以上,棉纱现货价格累积下降1500元/吨左右。
②据卓创调研,当前棉纺企业棉纱订单排单至4月,部分企业排单至5月,该订单多为春节前后所接,随着郑棉冲高回落,后续订单跟进不足,纱厂让利出货,但收效甚微,部分订单充足企业挺价观望,等待郑棉止跌企稳。
本周,国内棉花期货价格高开低走,现货价格小幅走高后下跌;国际棉价冲高后连续大幅回落;国内外棉纱价格小幅上涨;涤纶短纤价格走高。
一、国内棉花期货价格高开低走,现货小幅走高后下跌
五一假期过后,棉花加工企业去库存意愿有所增强,由于下游纺织市场低迷态势未改,部分纺织企业延长放假时间,市场观望气氛较为浓郁,国内棉花期货价格随外棉高开低走,现货价格小幅走高后随之下跌。2022年5月2-7日,代表内地标准级皮棉市场价格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均价为22374元/吨,较前周上涨16元/吨,涨幅0.1%。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均价21710元/吨,较前周上涨374元/吨,涨幅1.8%。
二、国际棉价冲高后连续大幅回落
本周,美联储加息50基点引发市场短暂狂欢,随着美欧经济数据差于预期,通胀担忧再度升温,市场逐渐意识到美联储激进加息可能成为常态,美股集体暴跌,国际棉价在周四跌停后仍遭重挫。2022年5月2-7日,美国洲际交易所棉花期货(ICE)主力合约结算均价为149.6美分/磅,较前周上涨8.58美分/磅,涨幅6.1%;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国际棉花指数(M)均价167.47美分/磅,较前周上涨11.17美分/磅,涨幅7.1%,折人民币进口成本26012元/吨(按1%关税计算,含港杂和运费),较前周上涨1810元/吨,涨幅7.5%,国际棉价比国内棉价高3637元/吨,价差较上周扩大1793元/吨,内外棉价差倒挂幅度已连续扩大9周。
三、国内外棉纱价格小幅上涨
本周,国内纺织市场消费仍然低迷,五一假期过后,山东、河南等地纺织企业试探性上调棉纱报价,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由于近期外棉价格仍在飙涨,部分东南亚国家继续小幅提高棉纱报价。当前常规外纱高于国产纱2673元/吨。国内坯布销售依然疲弱,新增订单稀少,棉布价格继续下跌。
四、后市展望
全球制造业景气度下降,美联储加快紧缩进程,海外纺织消费冷清凸显。美国4月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55.4,为2020年9月以来的新低。欧元区4月份经济景气指数降至105,为2021年3月以来新低。美联储宣布将从6月1日起以每月475亿美元的步伐缩表,将在三个月内逐步提高缩表上限至每月950亿美元。棉花市场方面,美国新棉全面开播,所有产区均已开始播种,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截至5月1日,2022年美国棉花播种进度为16%,环比增加4个百分点,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由于当前国际棉价巨幅波动,纺织市场上充满不安情绪。东南亚纺织企业追高采购棉花意愿薄弱,巴基斯坦部分工厂选择关闭或延长假期,下游市场冷清气氛逐渐凸显。欧元区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22,为两年来*水平。当前,东南亚多数纺织企业产销形势进一步走弱,终端市场消费信心明显滑坡,预计国际棉价延续回落态势概率较大。
上游显露去库存迹象,下游实体翘盼产业链尽早恢复运转。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确定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措施,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棉花市场方面,据中国棉花网报道,截至5月5日,2022年新疆棉花播种基本结束,南疆大部分地区棉花出苗率已过半,棉农对今年棉花丰产预期较强。五一假期过后,棉花加工企业面临较大还贷压力,降价销售数量有所增多,但整体销售仍不乐观。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4月29日-5月5日,2021年度棉花销售3.9万吨,创2022年以来周度销售量新低;累计销售进度49.6%,同比下降45.7个百分点。纺织市场上,由于纱线销售未有起色,纺织企业仍以防控风险为主,不少企业趁五一假期延长假期10天不等。短期,随着国内疫情整体形势有所好转,下游纺织企业信心略显恢复,国内棉花加工企业也显露出降价去库存迹象,但打通棉纺产业链堵点可能仍需一段时间。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棉花期货价格走势图》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棉花期货价格走势图、联发科 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