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智通财经APP获悉,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农业技术比以往发挥着更为关键的作用,以强大的GPS技术和大数据为动力的机器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突出作用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例如,RootAI采摘机器人,可通过视觉算法清晰准确地分辨出成熟的果实;FarmWise智能自主机器人可以用来解决农田中的杂草问题;TerraSentia可以在植物自主导航和基于机器视觉的分析下进行数据收集,收集田地中植物的数据和各项性状分析;BlueRiver有用于识别杂草和选择性杀死不需要的植物的突破性计算机视觉技术。根据Tractica最近的一份报告,到2024年底,农业机器人的年出货量预计将达到594000台(2016年的年出货量仅为33000台)。
据悉,农业机器人是机器人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可以由不同程序软件控制,能适应各种农业作业环境的新一代无人自动操作机械。农业机器人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除草机器人、施肥机器人、打药机器人、授粉机器人、放牧机器人和采摘机器人等。
机器人在作物的微观监测上,通常可以利用强大的传感器和测绘技术,带来全面、实时的作物信息。比如BoniRob,它可以非常接近地面作物,以便传递非常微观的作物信息。目前一些公司已经开始着手提供成套的农业硬件和软件分析工具;在微型喷洒和除草方面,传统的人工喷洒和除草费时费力,机器人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视觉”,可以准确识别受杂草侵害的区域,并在这些区域喷洒所需用量的杀虫剂。此外,农业无人机也可应用到土地测绘、农田害虫探测和一般的作物检查等领域。
全球迅速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不断攀升,联合国粮农组织称,2050年全球粮食产量必须增加70%才能满足全球的需求,高新科技,尤其是农业技术比以往发挥着更为关键的作用。人们开始转向寻求智能化*农业技术,试图能够显著提高其土地的产量。强大的GPS技术和大数据为动力的机器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作用十分突出。
机构预测,到2024年,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的年收入将超过740亿美元。业内人士认为,使用农业机器人和智能农业技术可能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一方面,农场工人的工资占农业总支出的41%,这也促使农场主用农业机器人来替代部分劳动力。另一方面,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也是原因之一。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对传统农业都不感兴趣。不断增长的粮食短缺水平、持续的气候变化,现有的人工农业瓶颈(以及不确定性和低产量),都使得人们转而使用农业机器人作为可行且高效的人工替代品。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国家已经全面推行制造强国战略,而农机装备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发展高端农业机器人装备是当前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去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和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面向农业领域向全国征集一批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成果并加强推广应用。有机构预测,2026年农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44亿元。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为农业机器人创造了非常可观的前景。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业机器人行业需求17273台,同比2018年的13044台增长了32.42%。
《2020-2026年中国农业机器人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0.91亿元,2019年我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至4.97亿元,2014年以来我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40.43%。从细分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国内行走系列农业机器人规模3.85亿元,同比增长25.41%;机器手系列机器人及其他农业机器人规模1.12亿元,同比增长31.76%。
《连线》杂志在报道中强调,虽然新冠疫情放慢了机器人应用的速度,但预计未来5年,全球农场会以超过工业市场的速度将机器人技术融入生产活动。据全球研究公司M&;M估算,到2026年,机器人开支将从2021年的近50亿美元增加到120亿美元,农业机器人应用有望在未来几年达到新高度。针对自动化AI机器人领域,拜耳作物科学研究部门的彼得·达门(PeterDahmen)也表示,农业仍具有巨大的自动化潜力。许多发明家和工程师都为此提供了创新和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近些年机器人的成本持续下降,而国内市场的拐点也正在到来,移动机器人赛道未来三五年甚至十年内预计将保持***的增长率。也有专家称,2024年将是农业机器人的“触发年”,之后出货量将开始大幅加速。农场自动化配套的成本也将开始逐步下降,进一步推动大规模使用。“智能农业机器人”并不会完全取代人类在农业领域的地位,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们将成为自主*农业的代表性产品。
相关概念股:
中联重科(000157.SZ):3月2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着眼于未来劳动力缺乏的必然趋势,不断提高农机的智能化、自动化甚至实现无人化,降低机器对人的要求,瞄准未来智慧农业这个巨大市场进行提前布局,例如,中联农机计划在2022年在公司峨桥示范农场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无人化。另外,针对我国平原少山地多的特点,中联农机已经针对性地开始了小型、智能、绿色、多功能的农业机器人装备的研发,预计在2022年底推出1-2款新型、实用、低成本的农业机器人产品。
天源迪科(300047.SZ):旗下时空大数据软件具备遥感影像识别,视频查勘,电子耳标,智慧农机无人机影像融合,高精地图,三维场景展示等功能,主要客户为农业保险,农业生产(农机,种业),车联网。
吉峰科技(300022.SZ):随着未来先进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农机技术融合,公司代理的无人机技术运用更广泛,比如用于农作物、经济作物等的植保与施肥,通过无人机进行此类操作。
7月20日,“中银科创+”平台发布暨广州金控集团专场活动在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下称“广东中行”)举行。活动上,广东中行正式发布“中银科创+”服务平台,并与广州基金、万联证券分别就科技金融服务方案向参会企业进行解读。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金融机构在支持科创金融方面起着强有力的助推器作用。广东中行充分发挥多年科技金融的发展优势,打造并推出“中银科创+”金融服务平台,集合投资银行、投资机构、高等院校、产业链以及政府部门的政策、产品、服务等资源力量,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科创企业家”“服务创新链+产业链”“服务投资机构+资本市场”三大方向,为科创企业及科技人才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是极具活力和潜力的创新主体。自2016年起,广东中行坚持“善用平台 聚力发展”的理念服务科创企业,首创“中银科创企业投贷联动直通车”品牌活动。六年多来,广东中行已在全省各地举办了171场,累计服务科技企业超6200家。为适应科技金融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广东中行聚合各方资源力量,升级打造“中银科创+”服务平台,为科创企业及科技人才提供一站式、一对一现场对接平台。
此外,广东中行持续探索科技金融服务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于今年6月与广东省科技厅签署《助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发文推出“广东科企支持贷”服务方案,计划在“十四五”期间,为省内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不低于人民币500亿元的新增授信支持。数据显示,广东中行截至6月末科技金融授信余额近1500亿元,为超1.1万家科技企业提供授信支持。
本场“中银科创+”平台发布暨广州金控集团专场活动,由广东中行、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活动现场安排了广州金控集团及旗下广州基金、中银国际证券、万联证券以及中行的金融专家,就股权债权融资、上市辅导、私人银行等综合金融服务与15家科创企业进行“一对一”洽谈。
朴诚乳业 (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朴诚乳业”)为*高新技术企业,旗下拥有简爱、父爱配方、身体知道等国内知名中高端无添加剂低温酸奶品牌。针对朴诚乳业在优质奶源、*牧场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需求,广东中行为该企业量身定制了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广东中行的企业服务效率令人印象深刻,作为新消费企业,能够扎根广州、深耕华南,离不开当地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朴诚乳业(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中心副总经理鄢女士说。
本场活动是“中银科创+”平台活动的网友分享,将为15家参会企业提供近1亿元的授信支持。下半年,广东中行将在全省举行不少于30场“中银科创+”平台活动,同时在全省县域机构举办20场“乡村振兴南粤行”平台活动,不断提升对全省科创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中国日报社广东
中国日报网
站11月11日讯 今日智慧农业小幅低开后拉升封板,目前成交额近7亿元。
受益于“摘帽行情”的炒作,智慧能源近12个交易日收获10个涨停板,区间涨幅高达185%,值得关注的是,昨日该股午后炸板。
昨日晚间,智慧农业(000816.SZ)发布公告,公司股票于2020年11月6日、11月9日、11月10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的有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
根据此前智慧农业(000816.SZ)公布,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35亿元,同比下降2.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98.52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90.57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317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智慧农业概念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智慧农业概念股、中银国际标准版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