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视频

2022-07-29 23:25:00 基金 xialuotejs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本文目录一览:



新京报

康恩贝表示,受呼吸系统用药OTC渠道销售受限,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必坦)、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金奥康)集采降价,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归零并停产等因素影响,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约5.15亿元。

同时,康恩贝所持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境外上市主体JHBP(CY)股份按照2021年6月30日收盘价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876.80万元,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减少5157.60万元。上年同期,康恩贝转让JHBP(CY)部分股权以及变更对JHBP(CY)会计核算方法等影响,相应增加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1亿元。因此,JHBP(CY)相关因素影响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3.33亿元。

康恩贝表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已经消化了贵州拜特公司、疫情影响和金奥康及必坦集采降价三重因素的影响,主营业务呈现新的增长态势。健康消费品业务增长2.06%;处方药业务销售收入10.89亿,扣除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因素后同比增长11.45%;其他业务板块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72%。若扣除贵州拜特公司及持有JHBP(CY)股权因素影响后,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亿元,较2020年同期同口径增长23.56%。

康恩贝主要从事药品及大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及批发与经销业务,已形成以现代中药和植物药为基础,以特色化学药包括原料药和制剂以及功能型健康产品为重要支撑的产品结构。其生产、销售的药品主要覆盖呼吸系统、消化代谢、心脑血管、泌尿系统、眼疾眼健康、抗感染和肌肉骨骼系统等治疗领域,大健康产品主要包括眼贴、眼罩、眼部护理液等眼健康用品和保健及功能性食品等。

校对 卢茜




同德化工股吧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继上周比音转债等4只可转债提前赎回后,本周又有4只可转债被强赎。

其中,2月28日,也就是今日,东财转3、奥瑞转债进入最后交易日。3月1日,同德转债、百川转债也将迎来最后交易期,赎回登记日后,4只转债将相继暂停交易进行赎回,赎回完成后,将从交易所摘牌退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转股截止日即将来临之际,东财转3的未转股余额仍超10亿元,还有不少投资者未转股,投资者如果不及时操作,可能直接面临10%的亏损。

东财转3、奥瑞转债操作窗口期仅剩2小时

东财转3、奥瑞转债今日迎来最后交易日,今日上午收盘后,实际上留给投资者操作的时间仅剩最后2小时。

东财转3的强赎价格为100.18元/张,截至今日午间收盘的价格为113.142元/张,投资者若不及时操作,可能要亏损11.46%。截至2月25日,东财转3的未转股余额仍有10.67亿元,占比达6.75%。

2月26日,发出东财转3强制赎回前的最后一次提示公告。由于公司属于创业板股票,还特别提醒投资者,东财转3债券持有人若转股,需开通创业板交易权限。投资者不符合创业板股票适当性管理要求,未开通创业板交易权限的,不能将所持东财转3转换为股票。

于2021年4月7日向不特定对象发行了1.58亿张可转换公司债券——东财转3,每张面值100元,发行总额158亿元。

2021年10月13日,东财转3进入转股期,并于2021年11月2日*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当时公司决定2021年度内不行使东财转3的提前赎回权利,不提前赎回东财转3。

但以2022年1月1日后首个交易日重新计算,自2022年1月4日至2022年1月24日连续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东财转3当期转股价格的130%,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公司决定行使东财转3赎回权,按照可转债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在赎回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部东财转3。

与东财转3共同进入最后交易日的还有奥瑞转债。根据安排,截至2022年2月28日收市后尚未实施转股的奥瑞转债,将按照100.05元/张的价格强制赎回。

截至今日午间收盘,奥瑞转债报127.71元/张,投资者不及时操作,可能亏损21.66%。截至2月25日,奥瑞转债未转股余额为2785.64万元,占比2.56%。

同德转债、百川转债明日将迎最后交易日

明日(3月1日),同德转债、百川转债也将进入最后交易日期。根据安排,截至2022年3月1日收市后尚未实施转股的同德转债,将按照100.56元/张的价格强制赎回,百川转债将按照100.397元/张的价格强制赎回。截至今日午间收盘,同德转债、百川转债价格分别为165元/张、232.3元/张,以此计算,投资者若不及时操作,可能要亏损39.05%、56.78%。

同德化工于2020年3月26日公开发行了1,442,800张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发行总额14,428万元。

公司股票自2022年1月4日至2022年1月24日连续有十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

截至2月25日,同德转债有5689.59万元未转股,占比39.43%。

百川股份于2020年1月3日公开发行了52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发行总额5.2亿元。

自2022年1月4日起至2022年2月7日,百川股份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百川转载当期转股价格的130%,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公司决定行使百川转债有条件赎回权,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在赎回登记日收市后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登记在册的全部未转股的百川转债。

截至2月25日,百川转债未转股余额有4767.89万元,占比9.17%。

重点注意这个事项

所谓的可转债强赎,通常是直接写明在可转债发行公告里面的一项条款。简单来说就是用面值+利息的价格赎回可转债。那么,如果相关上市公司已经发布了强制赎回公告,投资者就要在最后期限前转股或者直接卖掉所持有的可转债,否则将可能面临巨额折损,只能获得本金加约定好的微薄的利息。

根据监管要求,可转债发行公司都会在最后交易日前反复提示强赎情况,但从实际运行来看,总是有资金在末日前未操作而出现折损。

例如,今日完成强赎的正元转债发布赎回结果显示,截止2022年2月17日收市后,正元转债尚有7.44万张未转股,本次赎回数量为7.44万张,赎回价格为100.67元/张,扣税后的赎回价格以结算公司核准的价格为准,本次赎回公司共计支付赎回款749.29万元。

正元转债2月17日的收盘价位162.88元/张,未转股的投资者直接亏损38%,折损资金超过450万元。

虽然上市公司此前曾频繁提醒,但仍有不少投资者因不操作带来亏损。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分享内容,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

END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是外企吗

时代周报

自去年单飞之后,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和生物”)上市的脚步渐近。

日前,嘉和生物的两位老东家康恩贝(600572.SH)和沃森生物(300142.SZ)双双发布股权转让公告,拟将各自持有的嘉和生物股权转让给JHBP(CY)Holdings Limited(以下简称“JHBP(CY)”)的全资子公司HH CT Holdings Limited(以下简称“HH CT”)。

资料显示,接盘控股嘉和生物的HH CT是设立于香港的一个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而成立于2017年4月JHBP(CY)注册地在开曼群岛,实际为嘉和生物各方股东初步确定的境外上市主体。

康恩贝称,此次交易系为进一步推进嘉和生物境外上市的股权重组。康恩贝、沃森生物及其他股东最终将通过JHBP(CY)持有与当前各自所持有的嘉和生物股权等额的权益。

辗转腾挪股权

嘉和生物主要从事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在单飞之前,嘉和生物的身份系沃森生物的控股子公司,截至2017年12月31日,后者持有前者68.47%的股份。

时间回到2013年12月,打出口号要布局“大生物”产业平台的沃森生物以2.92亿元从原股东惠生投资和安胜投资手中买下嘉和生物的控股权,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因拥有多个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单抗品种,嘉和生物曾一度被视作其旗下*潜力的一块资产。但这个资本故事并未持续太久,两者之间的“联姻”也仅仅维系了四年。

“沃森生物的现有资源很难支撑嘉和生物后阶段的投入需要,自然要寻求别的资金方。”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

恰逢2018年年初港交所推出IPO新政,允许未有收入的研发型生物医药企业上市,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生物药企先后登陆港交所。一直尚未盈利的嘉和生物为谋求单独上市,开始了一系列股权腾挪。高瓴资本和康恩贝两大“金主”入局操盘。

去年5月,阳光人寿、阳光融汇和安胜投资将所持有的嘉和生物股权悉数转让给康恩贝和福建平潭华兴康平医药产业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华兴康平”),而沃森生物放弃了此次股权转让的优先购买权。

一个月后,沃森生物宣布转让嘉和生物控股权的消息。其中,8.6455%的股份转让给康恩贝,交易对价约3亿元;约1.85亿元注册资本对应的股权转让给HH CT 。同时,泰格医药旗下的观由兴沃和泰格盈科两个并购基金、HH CT分别向嘉和生物增资3.7亿元、2.9亿元。

至前述一系列股权转让和增资交易完成,HH CT 以累计持有的50.04%股权成为嘉和生物的新控股股东;康恩贝先后以9.53亿元的代价获得嘉和生物25.34%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而沃森生物的持股比例降至13.59%,居第三大股东。

嘉和生物自此脱离老东家,成为HH CT 的控股子公司。时代周报

“放弃控股权是基于沃森自身发展及嘉和生物经营环境的谨慎考虑。”沃森生物董秘张荔向时代周报

除了HH CT、康恩贝、沃森生物三大股东之外,嘉和生物剩余的股权分别由观由兴沃、盈科创投、华兴康平三家机构各持9.042%、0.798%、1.199%。

为推进嘉和生物境外上市的股权重组方案,康恩贝、沃森生物、观由兴沃、盈科创投和华兴康平拟分别将所持有的嘉和生物股权转让给HH CT,各方于2019年7月26日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书》。在此之前,上述股东均以同等对价认购了HH CT的母公司JHBP(CY)的相应股份。

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嘉和生物将成为HH CT的全资子公司,而康恩贝、沃森生物、华兴康平将最终通过JHBP(CY)持有与目前各自所持有的嘉和生物股权等额的权益。嘉和生物的境外上市股权架构接近完成。

7年亏损5亿

嘉和生物的前身是欣润(上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最早的投资方是外资背景的惠生集团,领衔研发的核心团队亦是海归背景。

从研发管线的布局来看,嘉和生物的在研管线主要包括两大类:单抗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s)和单抗创新药,其中后者主要以快速跟进药(Fast-followers)和生物改良药(Bio-betters为主。除自行开发,嘉和生物还通过合作开发、授权等方式展开国内外多项合作。

资料显示,目前嘉和生物立项开发的重点在研单抗产品有10个,其中9个品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适应症涵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类疾病三大领域。

从研发进度来看,目前进度最快的3个产品曲妥珠单抗(抗HER2人源化单抗)、英夫利昔单抗生物类似药(注射用重组抗TNF-α人鼠嵌合单抗)、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抗)均已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在近一两年内获批上市。

据悉,嘉和生物位于云南玉溪的商业化生产基地一期已投入运营。

截至2019年3月31日,嘉和生物资产总额为8.26亿元,净资产总额7.29亿元。由于在研产品均未真正实现商业化,故成立12年以来,嘉和生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尚未实现盈利。

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嘉和生物实现营业收入3603.25万元,净利润亏损5427万元;2018年度,公司收入骤降至542.49万元,同期亏损额扩大至1.21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其收入仅164.04万元,亏损2492.13万元。

时代周报

作为生物药研发型企业,嘉和生物无疑需要持续对外融资以解决其产品研发、临床试验以及生产基地建设等资金需求。据粗略统计,自2015年以来,嘉和生物对外融资金额接近12亿元。

“从覆盖的靶点来看,嘉和生物的布局是比较完备的,可惜在研发进度上,没有先发优势。”前述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视频

4月14日,港股上市公司嘉和生物公告称,周新华决定辞去集团总裁、执行董事的职位,自2022年4月15日起生效。

作为公司创始人,嘉和生物公告并未明确解释周新华的离职原因。仅表示,周新华决定投放更多时间于其他事务,并无就其辞任对公司提出任何索偿,且与董事会之间并无意见分歧。

从2008年周新华加入嘉和生物创业团队,到如今离开,嘉和生物几经动荡,虽然终于成功上市,但受内部股东频繁变更等因素影响,如今嘉和生物也从昔日的明星创新药企渐渐落后于创新药第一梯队。

坎坷14年

周新华对外的身份一直是嘉和生物的创始人,据企业招股书披露,他于2008年10月作为嘉和生物的首席执行官加入公司,都如今辞职,周新华在嘉和生物的履职时长将近14年。

从2019年5月20日起,周新华获任为嘉和生物总裁兼首席科学家。在嘉和生物期间,周新华主要负责公司整体研发策略及执行以及业务方向。

在加入嘉和生物之前,周新华在生物制药标杆企业安进(Amgen)担任研究员,后升任工艺开发部科学总监,重点监督工艺研究。而他的许多老同事后来都成为了中国创新药企的创始人。此外,周新华此前还担任过沃森生物副总裁。

当时的嘉和生物还叫做上海欣润药业,由惠生集团出资设立。成立之初,其立志成为生物制药领军公司,而在早期,周新华主要承担了加速嘉和生物单抗生物药开发的任务。在当时,嘉和生物雄心勃勃的产品线瞄准了罗氏的贺赛汀、安维汀、艾伯维的修美乐以及强生的英夫利昔单抗等多款重磅生物药的类似药产品,十分吸睛。

在当时,嘉和生物也被认为是一家明星创新药企,颇被行业看好,但接下来,股东层面的一系列变故使得嘉和生物被大大拖慢了脚步。

2013年,有着“大生物”梦想的云南疫苗企业沃森生物以2.92亿元从嘉和生物原股东手中买下嘉和生物控股权,成为占比超60%的单一大股东。随后,阳光人寿保险等3位战略投资人也导入5亿元注资。

但五年后,先是阳光人寿和东海证券在2018年将持有的嘉和生物股份转给了上市公司康恩贝和福建国资背景的华兴康平,而大股东沃森生物不但没有优先收购,反而也向康恩贝卖出了部分嘉和生物股权。随后,四处投资的临床CRO老大泰格医药又出手,用旗下两个并购基金向嘉和生物增资。

2018年中,沃森生物宣布交出嘉和生物的控股权,嘉和生物的新主人成为四处“扫货”的高瓴资本,高瓴资本还向华兴康平等机构继续收购嘉和生物的股权,最终实现了对嘉和生物的控股。而康恩贝和沃森生物的持股比例也进一步下降,同一阶段,泰格医药旗下的投资基金则是喝到了“肉汤”。

随后的两年里,嘉和生物经历了两轮融资,最终到IPO后,高瓴资本通过HHJH和HMHealthcare持有嘉和生物总股本稀释至29.38%,但仍为*股东。

但是在这十年间,嘉和生物多个产品临床进展缓慢,开始逐步被信达生物、复宏汉霖等同行甩开差距,业内普遍声音认为,股东层面的频繁变更与意见不一,是拖累嘉和生物的最主要原因。

路在何方?

等到周新华离职之际,嘉和生物依然只有*产品获批。

2022年3月,嘉和生物的英夫利西单抗生物类似药(GB242,商品名佳佑健)终于获批。它是*TNF-α抗体药,用来治疗一系列免疫系统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成人溃疡性结肠炎、成人及6岁以上儿童克罗恩病、瘘管性克罗恩病。

不过,虽然英夫利西单抗在全球也是*“重磅炸弹”级的产品,但在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英夫利西单抗即干不过老大哥阿达木单抗、还面临着多个后来小弟的挑战。

而在中国市场,英夫利西单抗的表现也缺乏亮点。2020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该产品销售额约5亿元,同期,阿达木单抗是10亿元。并且在嘉和生物的英夫利西单抗上市之前,国内已有海正药业、迈博药业的同款类似药获批,嘉和生物早已没了先发优势。

在嘉和生物上市时,公司曾展示了一系列明星靶点的候选产品,如CDK4/6、HER2、PD-1等等。只是,上市两年后,对比公司*的财报与招股书中产品的研发进度却并无显著突破。据嘉和生物2021年业绩报显示,其多数产品处于临床早期,仅有GB491(Lerociclib,口服CDK4/6抑制剂)、GB241(利妥昔单抗、CD20)、GB221(HER2)进入3期临床。

而在研发停滞不前的同一时间,医药市场的格局显然已经发生变化,纷纷获批的国产PD-1与它们的“白菜价”就是例子。2020年7月,嘉和生物在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新药PD-1单抗杰洛利单抗(Geptanolimab ,GB226)的上市申请,但至今仍未获批。

这款药原本的获批预计时间是2021年三季度。彼时嘉和生物还发布了相关招聘信息。而随着国内PD-1厂商越来越“杀红了眼”,留给嘉和生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压力之下,嘉和生物也在尝试开发一些双特异性抗体、三特异性抗体的产品,试图抢占先机。但是,更早期的研发不仅意味着漫长的时间与经济投入,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而在财务面上,由于没有产品收入做支撑,嘉和生物亏损是源源不断的。2018年-2021年,其亏损额为2.9亿元、5.2亿元、30.32亿元、8.65亿元。

而在二级市场上,IPO时嘉和生物曾凭借着“高瓴持股”的巨大吸引力获得了约1247倍的超额认购,一手中签率仅3%,上市首日一度涨超30%,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但这却已成为嘉和生物迄今为止最后的高光时刻。

上市仅两个月后,嘉和生物的股价就已经下跌近30%。而在接下来的两年,公司股价更是持续下跌。截至2022年4月19日开盘,嘉和生物报收4.17港元/股,总市值仅有21亿港元出头,与上市之初相比,市值已经蒸发超100亿港元。

这背后,高瓴资本在嘉和生物上市后的首个季度就进行了减持。据Choice金融终端显示,高瓴旗下的HHJH Holdings Limited在2020年10月7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减持嘉和生物1336.25万股,沃森生物持股不变;而在2020年底到2021年上半年间,高瓴资本和沃森生物持股情况不变。而在嘉和生物*披露的2021年财报中,尚未提及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高瓴资本的减持在如今看来十分明智。与两轮融资叠加的总花费超2.5亿美元相比,若坚定持有至今,按照股份比例和嘉和生物*总市值20亿港元出头计算,“时间的朋友”可能已经浮亏约十亿元人民币。

对比之下,嘉和生物的另一名股东沃森生物就没这么好运了。由于投资失利,该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7.36%。在接受交易所问询时,沃森生物表示,嘉和生物2020年末收盘价20港元/股,2021年末收盘价7.1港元/股,由此形成公司股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22亿元等,致报告期内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81亿元,较同期下降200.3%。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同德化工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