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调整一年多的医药板块近期开始频频获得买方和卖方机构的关注,公募基金顶流张坤和傅鹏博在二季度加仓医药表明了态度,越来越多的券商首席分析师也开始在板块估值大幅回落后战略看多医药。
天风证券策略首席刘晨明在长沙中期策略会上重磅发声,主要围绕A股【行业比较】中期策略的战略性建议和战术性建议展开,下图为核心结论:
天风策略团队在行业配置战略性建议中旗帜鲜明的指出,当下是战略布局医药的大级别底部时间:
(1)首先,从公募基金持仓的情况来看,医药的超配比例处于过去10年的相对低位,预示超额收益也处于历史大级别的底部。
历史回溯数据来看,公募基金有定价权的行业并不多。医药板块属于公募基金定价权相对较强的行业之一,即公募基金一旦加仓医药,当季度就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超额收益。
如下图所示,目前公募基金的医药超配比例属于历史低位,一旦开始逐步加仓,那么医药板块的超额收益可能就会逐步提升。
2?)?从?估?值?角?度?来?看?,?目?前?医?药?处?于?股?债?收?益?差?的?-?2?X?标?准?差?附?近?,?已经?隐?含?了?相?对?比?较?悲?观?的?预?期?。
股?债?收?益?差?代?表?估?值?的?位?置?,?指?标?的?有?效?性?体?现?在?一?个?指?数?和?行?业?对?估值?的?敏?感?性?上?。
目?前?医?药?板?块?的?股?债?收?益?差?就?处?于?-?2?X?标?准?差?附?近?,?历?史上?,?医?药?板?块?长?期?低?于?-?2?X?标?准?差?的?情?况?很?少?见?。同时,即便我们将新冠相关的公司剔除(大家认为医药的低估值是由于新冠业务贡献业绩导致的),医药的股债收益差仍然处于-1X到-2Xbi标准差之间的大级别底部位置。
除了具备上述这两个条件之外,战略性?配置地位还需要发掘基本面变化或基本面拐点。?
(1)过去一年,全球创新药产业链经历了从“股价下跌 → 融资下降 → 股价进一步下跌 → 融资进一步下降”的负向循环。但是从今年6月开始,随着美股XBI指数领先于纳斯达克企稳、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底部反弹,创新药融资也开始出现边际改善。
(2)预计后续可能逐步从过去一年的负向循环,进入“股价修复 → 融资边际改善 → 股价进一步反弹 → 融资继续改善”的正向循环之中。
(3)而从医药行业政策角度来说,国内预期已经出现逐步好转,我们一季度推荐的医疗服务(眼科、医美等)板块在3月下旬领先A股市场1个半月见底也体现了这一点。
21日早盘,医药医疗板块窄幅震荡,南微医学涨超5%,CXO概念股美迪西、康龙化成均涨超3%,诺禾致源、心脉医疗等涨幅居前。
ETF方面,截至发稿,两市规模*医疗ETF(512170)下跌0.35%,成交1.7亿元,最近4个交易日实现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金额4.2亿元;此前10个交易日中,医疗ETF(512170)有9日资金呈净流入,合计吸金达7.79亿元!
【医疗板块16股中报成绩单公布,CXO概念高歌猛进,*业绩增幅282倍,持续高增势头!】
近期,中证医疗成份股中报业绩预告陆续披露,*披露的16家公司整体业绩亮眼,“妖股”九安医疗中报业绩创纪录的达到151-155亿元,增速高达275倍-282倍,成为两市名副其实的“预增王”,千亿HPV疫苗龙头万泰生物中报业绩增长超246%,CXO板块也是捷报频传,博腾股份同比高增455%-465%,凯莱英也同比高增283%-306%,昭衍新药中报业绩增速范围为122%-162%,龙头公司药明康德和九洲药业的中报业绩增速也都在70%附近,可以说尽显高景气。
体外诊断(IVD)龙头迪安诊断和达安基因中报业绩也是非常炸裂,同比增速都在***以上,达安基因中报业绩高达33-37亿元,同比高增107%-132%;迪安诊断中报业绩高达16-19亿元,同比高增120%-161%。第三方独立实验室(ICL)龙头金域医学中报业绩高达15.5-16.8亿元,同比增长46%-59%。
【业绩向左估值往右,医疗板块估值收缩历史新低,性价比逐渐突出】
利润持续高增的同时,医疗板块年内估值水平持续刷新历史新低,截至7月18日,中证医疗指数估值(市盈率)水平仍维持在30倍,历史分位数为0.25%,估值水平低于历史超过99%以上时间区间,甚至低于2018年大熊市末期的估值水平。
伴随*2季报出炉,各顶流基金经理后市观点相继披露,银华基金李晓星表示,对于医药板块,创新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未来,在创新药投资风险加大、外包率持续提升的情况下,CRO/CDMO仍然是医药板块成长性最强、最确定的板块,继续看好其中业绩稳定可持续高增的标的。此外,伴随着三季度经济恢复,需求旺盛、可择期的医美、医疗服务等,预计三季度还会有不错的超额收益。其他子板块,如疫苗、医疗器械、中药当中的优质个股,也将适度参与,维持组合的均衡配置。
【开年以来,资金不断借道ETF低吸布局,医疗ETF(512170)份额创新高!】
开年以来,资金不断借道ETF低吸布局业绩估值性价比突出的医疗的板块,截至7月19日,医疗ETF(512170)年内份额增长超57.8亿份,*份额超265.75亿份,连续3日创上市以来新高!
医疗ETF(512170)跟踪的中证医疗指数(399989)成份股全面覆盖了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领域的细分龙头,其中医疗器械直接受益于疫情防护、医疗物资出口等需求,抗疫概念股合计18只,权重近4成,新冠肺炎检测概念12只;医疗服务概念则直接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医疗消费升级和医美等高成长领域,具备长期国民级需求增长。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预计昌红科技(300151.SZ)2021-23年净利润分别为1.36/2.6/4.4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7/0.52/0.88元。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
深耕多年,铸就高分子塑料耗材“智造”隐形*。
昌红科技成立于2001年,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国内OA设备精密塑料模具行业龙头企业之一;2010年上市以来,凭借公司多年来积累的卓越工程能力及智能制造优势,公司逐渐向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渗透,顺利打入全球高分子塑料高值耗材产业链,主要客户包括罗氏诊断、ThermoFisher、Quest Diagnostics、Cardinal Health、VWR、Unimed、Illumina、vitrolife、迈瑞医疗等多领域国内外龙头企业。
公司2020年业绩部分受新冠疫情催化,医疗器械板块收入占比大幅提高,实现快速增长——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达11.18亿元,同比增长56.29%,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173.28%;其中医疗器械业务2020年营业收入为4.86亿元,同比增长361.99%,若剔除口罩和病毒采样管带来的(一过性)收入,2020年实现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42.40%;而子公司柏明胜2020年实现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289.73%,若剔除口罩带来的(一过性)收入,2020年实现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95.46%,2018-2020年复合增速为49.15%。
全球医用塑料耗材市场空间广阔,具有较高的生产壁垒和附加值,“全球新冠疫情+国内IVD集采”有望加速海外供应链份额向国内领先企业转移。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用高分子耗材应用领域持续拓宽,如体外诊断、基因测序、辅助生殖、样本采集处理、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根据该行测算,仅考虑上述领域的全球医用塑料耗材市场规模就接近1000亿元,市场空间广阔。由于医疗产业/生命科学发展多起源于欧美,因此目前全球高分子塑料耗材定制化生产的核心供应商主要在海外,而下游的海外龙头企业客户对于核心供应商认证的过程极其谨慎且严苛(可以参考跨国药企选择CDMO供应商标准)。
近年来,一方面,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了上述应用领域需求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另一方面,以昌红科技为代表的国内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控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凭借低成本、高质量及显著提升产线搭建效率的优势获得下游欧美客户青睐。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下游客户海外供应链受到明显影响,且运费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海外龙头开始选择与国内供应商深度合作(罗氏诊断与柏明胜的战略合作为里程碑事件之一),这打开了国内领先的定制化高分子塑料耗材生产厂商进入国际医疗器械龙头公司供应链体系的大门;并且考虑到未来国内IVD集采有望常态化,该行认为海外巨头和国内企业都将顺应集采趋势,进一步加快生产供应链的本地化,并且此类产业链转移的趋势具有较强不可逆性,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助推海外供应链份额向国内领先企业转移。
一站式解决方案成本/效率/体系化优势明显,罗氏深度合作助推公司中长期的国际化高增长之路。
全球医用塑料高值耗材生产制造行业的痛点是缺乏“系统集成化”(海外供应商大多分散于注塑、生产、自动化制造等各个流程中),而公司在模具注塑领域深耕近二十年,以行业领先的模具设计制作水平为核心,打造出了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成本/效率/体系化优势明显——公司产线价格成本为国外的1/4~1/3,项目周期由原有的1.5-2年缩短到3-6个月。
2021年11月8日,公司子公司柏明胜与罗氏诊断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行认为公司此次与罗氏达成战略合作,一方面体现了全球诊断行业龙头对公司生产制造技术能力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罗氏高标准的质量/过程控制要求也将不断帮助公司打磨符合国际标准的体系化能力,持续增强公司综合竞争领先优势——该行认为罗氏等大客户的“背书”,将进一步加速昌红成为全球多领域头部企业客户的定制化高分子塑料耗材核心供应商,持续扩大公司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结合公司未来产能大幅扩张的规划,公司中长期业绩高增长确定性强。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OA设备精密塑料模具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卓越工程能力及智能制造优势,逐渐向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渗透,打造出了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成本/效率/体系化优势明显。
目前公司已经与罗氏诊断达成战略合作,该行认为在海外供应链加速向国内领先企业转移的趋势下,公司有望借此机会加速成长为全球多领域头部企业客户的定制化高分子塑料耗材核心供应商,持续扩大公司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结合公司未来产能大幅扩张的规划,中长期业绩高增长的确定性强。
风险提示:公司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汇率波动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4月22日,*ST圣莱开盘“一”字跌停,这既是该股连续第十个交易日开盘“一”字跌停,也是*ST圣莱连续第十一个交易日跌停。*ST圣莱股价表现如此疲弱,显然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这背后,或与*ST圣莱是一家“问题”公司密切相关。
*ST圣莱于2010年9月份在深交所挂牌,也算是一家“老牌”的上市公司。但该公司上市后,因信披违规多次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比如2015年该上市公司实施财务造假行为,导致当年扭亏为盈,证监会在2018年公布了14名责任人员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而资料显示,从2014年至2020年,*ST圣莱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亏损。而且,2020年该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只有528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0年底,*ST圣莱只有21名员工,其中行政人员16名,财务人员5名,居然没有1名生产人员,该公司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壳公司。
根据退市新规的规定,如果2021年度*ST圣莱扣非净利润仍然亏损,且营收低于1亿元,那么该公司将触及退市条款,进而存在被强制退市的风险。而该公司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1年度实现营收1亿元~1.2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800万元~1200万元。如果*ST圣莱能够取得如此业绩,那么其退市风险将解除。
为了摆脱退市风险,2021年4月份开始,*ST圣莱开始涉足配电设备加工业务,从无场地、无设备、无人员的“三无”状况,短短8个月的时间,就“实现”营收过亿元。但理想很丰满,现实或很骨感。有媒体调查显示,为*ST圣莱贡献绝大部分营收的第一大客户海滨电气厂区早已停工,并被分割出租。*ST圣莱租用的办公区人员寥寥,公开电话“形同虚设”;公司对输配电设备加工业务的场地、设备租赁等情况语焉不详,业务真实性存疑。
也正因为如此,在相关消息披露后,深交所火速向*ST圣莱下发关注函。深交所要求上市公司详细披露输配电设备业务的资质、场地、设备、人员以及从海滨电气获取的订单明细、具体执行及产品最终客户等情况,同时要求年审会计师、独立董事核查并发表意见。
目前的*ST圣莱处于“两难”境地。其一是在2021年亏损基本上无法改变的情形下,经深交所关注问询后,如果其营收经过“调整”没有过亿元,那么退市将无悬念。其二是如果2021年报披露的营收过亿元,但实际上存在财务造假行为,或者今后追溯调整的营收低于1亿元,其同样难逃退市的命运——甚至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此前,沪深A股存在为数不少的 “不死鸟”,它们之所以能够“苟活”于市场中,退市制度存在短板难辞其咎。*ST圣莱连续7年亏损但没有退市,正是制度存在短板导致的结果。
而为了保壳,上市公司所采取的手段往往五花八门。有甩卖资产的,有抛售股权的,有靠地方部门补贴保壳的,也有通过操纵财务数据保壳的。此外,也有上市公司欲通过并购重组规避退市的。在退市制度没有完善前,这些举措往往能够达到目的。
而2020年底出台的退市新规,拉响了众多上市公司的退市警报。特别是连续两年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的条款,更犹如悬在垃圾公司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该条款的出现,也催生出众多上市公司的花式保壳行为,*ST圣莱即是其中的一例。
由于需要同时满足连续两年“扣非前/后净利润亏损+营收1亿元”的条件,客观上为上市公司花式保壳提供了腾挪的空间。比如通过操纵财务数据,某一年度实现盈利;或像*ST圣莱一样,两年亏损,但其中一年营收达标。
事实上,即使在此前,花式保壳行为亦较为常见,这背后凸显的则是制度仍需完善。对于花式保壳行为,市场应坚决说“不”。更重要的是,在强化监管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挤压花式保壳的空间。
作者/曹中铭
编辑/岳彩周
校对/柳宝庆
*ST圣莱2022年4月30日在一季度报告中披露,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4774户,较上期(2021年9月30日)增加103户,增幅为2.21%。
*ST圣莱股东户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家用电器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4.74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1.5万~3万区间占比*,为29.63%。
家用电器行业股东户数分布
股东户数与股价
自2021年6月30日以来,公司股东户数连续3期上涨,截至目前增幅为4.44%。2021年6月30日至2022年3月31日区间股价上涨62.39%。
股东户数及股价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6亿股,且均为流通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3.43万股下降至3.35万股,户均流通市值38.64万元。
户均持股金额
*ST圣莱户均持有流通市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家用电器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38.87万元。其中,27.16%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10.5万~23.5万区间内。
家用电器行业户均流通市值分布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st圣莱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st圣莱股吧、300151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