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基金和股票的区别
基金与股票的区别有以下几项:
1、交易规则区别:
股票都是即时交易的,申报交易后只要到达成交条件即触发交易,交易完成后无法撤回。
而基金的交易不是即时交易,是尾盘交易。申购后在未到收盘之前是可以撤回的。
2、交易成交价区别:
股票交易的成交价是等于或低于申报者委托价的,是可知可控的。
而基金交易的成交价是未知价,申购时是不知道成交价的,只能通过估值进行参考。
3、交易金额区别:
股票交易都是以股数为成交量的,成交金额必须以百为整数股乘于每股金额。
而基金交易都是以金额成交的,在以当天收盘净值来折算成交份额。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基金赎回却是以份额成交的,此时跟股票又有点相似,只是他不需要整百而已,可带零头赎回。
4、风险控制区别:
股票交易的涨跌幅度是每个交易日±10%和±20%,ST股±5%。是有涨跌幅度限制的,涨停很难买进,跌停又很难卖出。
而基金交易的涨跌幅度是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来自行选择的。基本单日涨跌幅度都比股票小,很少会出现无法赎回的情况。
对于低风险者可以选择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年度收益可控制在4-10%;
对于中风险者可以选择债券基金+股票基金,年度收益可控制在±20%;
对于高风险者可以选择纯股票基金,年度收益可控制在±50%。
5、交易成本区别:
股票交易成本包含证券交易佣金(双向收取万分之三到八,不低于5元)和印花税(单向收取千分之一)。
基金交易成本包含申购费和赎回费,还有管理、托管、销售服务等费用(后面称为内向费用),后者都是按年度计算的,在基金每日计算净值自动扣除的。
基金对极端操作是有惩罚扣除赎回费的(持有未到7日的扣1.5%赎回费);而对于不同类型的基金申购费和赎回费是不同的,
对于长期持有者(1-2年以上)可以选择内向费用偏低的A类基金,只需要承担申购费用0.12-0.15%;
对于中短期持有者(1月左右到1年以下)可以选择内向费用偏高的C类基金,可以做到免申购费和赎回费。
6、投资种类区别:
股票交易一般只能是买卖企业股票;当然也可以买卖场内债券和场内基金,但相信大部分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很少选择场内债券或场内基金作为交易标的。
基金交易的种类很多,有货币型、债券型、股票型(又分为混合型和指数型)、QDII(境外市场基金),还有少数期货型等等。
从上述股票与基金的区别可以看出两种的优缺点:
股票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类别,适合于具有充足经验的投资者参与,对于参与者要求参与资金量比较大。
基金风险层次是可选的,适合各类投资者参与,对于参与者的资金量要求不是很高,可操作性强。对于资金量不大的参与者可以通过合理的操作来降低成本或风险。
今年以来,关于对美欧经济衰退的担忧情绪几乎笼罩了整个资本市场。
美股三大指数较年初均下跌超10%,美元指数自6月以来上涨仅超5%,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剧烈震荡,10年期美债收益率自6月14日的3.49%最低跌落至2.82%,欧元对美元汇率跌至平价上下,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主要经济体均面临高通胀威胁,德国DAX指数自年初以来已深度回调超18%……
各期限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走势
种种迹象似乎都印证了市场对于美欧经济衰退的预期正不断升温。究竟有哪些因素造成了投资者的普遍担忧?在美欧衰退预期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对国内投资者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多重因素拉响美欧经济衰退警报
从具有领先性的经济景气与信心指标来看,美欧经济景气度正加速下滑。其中,美欧主要经济体PMI指数虽均在枯荣线以上,但已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例如,6月美国、英国PMI指数较年初下降幅度均在8%左右。此外,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连续3个月下滑,7月最新数值更是达到2011年以来最低水平。
欧美主要经济体PMI历史走势
消费者信心的下滑与当前的通胀形势密切相关。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商品供需失衡,供应链受阻,加之俄乌战争影响,食品及能源价格一路飙升。生活成本的上升叠加劳动参与率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工资和通胀压力。
在此背景下,各国央行政策权衡复杂性增加,其不得不在抑制物价上涨与确保经济增长之间做出取舍。因此我们看到,为抑制通胀,美联储今年以来已累计加息150BP,英国央行自去年12月以来已累计加息110BP,6月28日,欧洲央行行长也表示将在7月和9月逐步加息。但尽管如此,美欧各国的通胀率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并无明显改善,且由于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一旦货币政策收紧,经济放缓是必然的。
欧美主要经济体CPI历史走势
同时,地缘政治冲突下,欧洲能源问题也在进一步恶化。自俄乌冲突后,能源问题就成为了欧洲的重大隐患,尤其是在宣布对俄原油禁运令后,欧洲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然而近期俄罗斯表示将在7月11-21日暂时关闭北溪-1天然气管道支线,同时欧洲的天然气第二大供应国挪威正在爆发大规模的罢工,使得欧洲能源供应问题雪上加霜。
德国、意大利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走势情况
资本市场上对于再度迎来“欧债危机”的担忧也在逐渐加深。一方面,当前欧洲政府部门及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债务占GDP比重)均高于欧债危机期间水平,另一方面,“边缘国”与德国之间的国别利差快速走阔,其中10年期意大利国债与10年期德国国债利差一度走扩至250BP以上,接近于上轮欧债危机时期的水平。
机构观点:美欧经济大概率在22Q4-23H1出现衰退
尽管经济先行指标已处于历史底部,但从其他硬指标来看,此时断言美欧经济已走在衰退的道路上,可能还为时尚早。
从历史上发生经济衰退周期的特征分析,GDP季度萎缩、消费投资负增长、就业情况恶化是三个较为明显的衰退判断依据。
从美国目前的情况来看,2022年一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合年率下降1.4%,如若二季度继续下滑,则意味着美国经济很可能陷入技术性衰退。同时,6月美国CPI同比增长已升至9.1%,涨幅达到1981年11月以来最大值,在高通胀影响下,美国个人消费及收入情况也受到了影响。具体来看,2022年一季度个人总收入同比下降2.78%,为近10年来首次出现同比增速负增长;一季度个人消费支出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处于正常水平。
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及总收入同比增速变化情况
就业方面,2022年以来新增非农就业人数环比增长率保持在0.2%-0.3%,失业率维持在3.6%的较低水平,从强劲的就业市场和个人消费增速来看,美国离符合所有的衰退特征还有一段距离。
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及环比增速情况
反观欧洲,从宏观基本面来看,能源价格上涨、高通胀制约居民消费,欧元区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等因素正在抑制欧洲经济活力。
宏观经济面疲软和贸易逆差带来的国际收支失衡使得欧元不断下挫,欧元资产正面临抛售风险。据兴业证券发布的研报数据显示,2022年6月,发达欧洲股债市场资金净流出226亿美元,其中股市净流出97亿美元,连续五个月净流出但流出量继续环比收窄。6月债市净流出129亿美元,连续六个月净流出,流出量持续增加。
# 机构观点 #
对于美欧未来的衰退路径,华泰证券研究所认为,美国衰退概率较大,理由在于:高利率对房地产和消费的冲击;股市下跌引发财富效应;高物价对消费的侵蚀;欧洲等拖累。但是居民资产负债表健康、俄乌冲突利好军工产业链、页岩油等投资恢复对衰退幅度可能有一定的缓冲。欧洲直面俄乌冲突,供给冲击经济增速,高通胀压力远未化解,衰退风险更大。加息路径上看,本轮加息终点利率预期已经出现调整,目前市场认为大概率在22Q4~23H1出现衰退。
海外衰退下A股走出独立行情
值得庆幸的是,在国内稳增长政策和严格的防疫要求支持下,国内经济疫后复苏速度较快,2022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CPI温和上涨1.7%,国内股票市场也在海外经济景气度衰退的大背景下,走出了独立行情。
6月以来,北向资金持续流入超700亿元人民币,截至7月19日,创业板指数、深证成指及沪深300指数涨幅分别为14.38%、9.36%和4.35%。A股市场表现整体稳定,在亚洲乃至全球市场中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全球股市指数表现一览
对于后续A股发展,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指出,全球衰退对分子端带来的冲击并不一定影响到A股,A股的基本面有其独立性,美股下跌对于A股更多是风险偏好上的压制。本轮来看,中美经济周期错位,美国衰退成为共识,而中国在货币宽松、财政刺激下存在较好的经济修复预期。美股后续若暴跌,或对A股存在一定冲击,但无法逆转当前筑底回升格局。
对于A股投资方向,安信证券分析师指出,复盘近年来美国比较典型的两轮衰退(2000-2001年以及2008年)对于A股市场影响和交易节奏,从板块表现来看,第一梯队是确定性收益或者事件性收益板块,历史上是黄金股最为明确,当前还可以推导出基建股;第二梯队如医药和消费等高ROE品种;第三梯队是高景气板块,包括依靠业绩增速获得超额收益的品种。
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大概意思说持有富国天惠股票基金15年收益20倍,但是一统计赢亏人数,大部分人没有得到20倍的收益,甚至还有一部分是亏损,让人大跌眼镜,仔细想想我们都想做到低风险高收益,又不愿意承担短期风险,陪优质的基金长期获得收益,就好比优质股票短期上车下车的人很多,陪着长期持有的人很少,这是为什么呢,归根到底股票基金的风险比较大,动不动就来个20%30%的回调,如果遇到大熊市会跌倒50%60%,试问一下你受得了不,如果受不了就买货币基金或债券基金,虽然收益没有股票基金高,但不用整天担惊受怕的,要想获得高收益,你就忍受短期的风险波动,获得长期的高于货币和债券基金的收益,当然选一个比较靠谱的基金和基金经理很重要。
股票交易上的先天优势
简单点说,投资股票就是投资股票,自己研究的对象也直接是股票,而投资基金却是等于请基金经理帮你投资股票,自己研究的对象却成了基金经理。
直接投资股票的好处在于灵活性,先不说股票投资t+1制度不知比基金的t+2制度要好多少,光是股票在可交易期间能够随时离场,这一点基金完全没法比。
这个时候你可能又要说,股票一天波动那么大,能随时离场有什么用,万一跑在最低点呢?
对于这种提问,略显幼稚,我想各位自己应该清楚,路要一步步走,饭也是要一口口吃的,你想一步登天吗?
很明显不可能,所以这个问题等于白问,无非是想要找出股票比基金差的一点。
股票市场带来的即时性
前面提到了股票离场灵活,根本原因在于股票受市场影响,在交易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你能很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投资带来的冲击,而不是基金的每日的净额计算。
研究对象的难易
炒股自然就是研究股票,研究这个上市公司,再放大点,就是研究这个市场经济,乃至世界经济。
而基金呢?研究对象更多的是基金经理和他的收益,你甚至不会去多看一眼他投资的具体是哪些公司,只清楚所谓的投资大方向。
为了方便基民都看得明白,基金名字都取得通俗易懂,什么新能源基金,半导体基金啊,等等。
行业都是高大上,其实自己并不明白他怎么选择的投资,投资的是谁,即便基金已经在自己的介绍页面中提到了持股公司的投资占比。
大部分基民将眼光聚焦于基金经理的华丽的个人介绍中,仿佛能从一张张帅气的脸上看出这个投机市场的发财机会。
当然,他们的年化并没有造假,但什么成分自己多去研究一下,如果还要强行争辩,那希望你能站在同时经历两者且经验不低的情况下,而非只是基金,或者初入股市便被市场制服了的同志。
简单点说就是:股民看待股票,架势充足,看待基金可能会直奔主题,直接看向基金持股行业和持股公司投资占比。
哪怕基金经理脸上有花,他都不能帮所投资的公司发财,从公布的结果一看,哦,原来都是这个行业或者这个概念的权重股,还各种分仓配比,抗压能力与板块指数一争高下。
其实吧,买货币基金或者存银行这种相对极低风险的投资就比买股票型基金好不少,既然不适合二级市场的投机,那就吃点稳妥的利息更好,毕竟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亏得可能并不少。
股市和基金都能学到什么?
去细心体会,股市带来的好处可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的认知。
并不是说玩基金就没法学习了,也有,但最终可能还是觉得股市比基金带来的见识更有效果。
大部分基民选择基金也是因为平时的职业已经够花时间了,不愿再去这众人皆知残酷的市场,也没有多余时间去学习它,去了解它。
基民看待股票,一般不看股票,毕竟从一开始做出这个选择时已经解答了自己对于理财的看法。
喜欢看自己基金的基金经理是不是金牌?有没有名气?他旗下的基金年化如何?嗯,都不错,还都是各大出名软件推荐的人,再一看那年化投资曲线,没错,就是你了。
到头来,在投资相同价钱的情况下,股民交的学费能学不少东西,基金交的学费估计到了经理们的口袋里了,自己啥也没学到,光认识几个人名了。
投资能力和投资风险
我把它放在最后,定然是要重点对比一下,让它们的真实面目能够清楚地摆在眼前。首先看看1500元能够做些什么:
股市,股价在15元以下的主板股票占了主板市场近七成,意味着你能够在这七成的股票中随意购入一手或者更多,成为名副其实的某上市公司股东。
即便只是一手,只要你脸皮够厚,你管我持股多少?毕竟股票这张纸不论有多少都是具备法律效应的,是受法律认可的。
基金的话,这点前面确实没考虑,一般超过1000就能买绝大部分基金了,只有个别有要求除外,那这么说来,基金能买的价位更低好像成了优点之一。
高风险高收益是股市的特点,但从你决定走入股市并想从中杀出一条路时,对新认知的饥渴是必要的,学习永无止境。
基金的话,尤其是货币基金,风险较低,至于指数型和股票型基金,它们的风险相对股市来说也是少上许多。
前面说过,他们基金公司投资的大多是行业的权重股,在行业中或多或少占据重要地位,一般没有大利空的情况下不会有什么大亏出现。
总的来说,若是没有什么时间学习理财,又想要有所接触,选择基金也是无甚问题。
只是对于那些想要跨越财富认知体系的同志来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不近距离接触资本市场,难以有所成就。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基金和股票的区别》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基金和股票的区别、世界股市行情最新消息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