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公司排名一览表(南方医保基金000452净值)

2022-07-28 23:57:40 证券 xialuotejs

中国基金公司排名一览表



本文目录一览:



视频加载中...

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末,科创板共有215只新股上市。新华财经和面包财经研究员梳理新股获配信息发现,共有119家公募基金成功获配新股。

从获配金额上看,头部机构有一定优势,易方达、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嘉实基金、南方基金等机构获配金额均超过40亿元。

在打新获配率上,头部机构则没有显著优势,位居行业第一的是中信保诚基金。该机构参与193家新股询价,获配公司数达到177家。

从流通日浮盈浮亏金额来看,盈亏相抵之后,易方达、工银瑞信等头部机构的净浮盈较多,两家均超过40亿元。千亿规模基金公司中,中加基金、中融基金等表现欠佳。

今年来新股破发频现,对机构的打新业绩存在较大影响。仅看产生浮亏案例时,华夏基金发生浮亏约6.35亿元,排名居首。这也拖累了该机构的整体打新收益率。

前海开源、鑫元基金获配家数居前,易方达、华夏基金获配金额较大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末,共有119家公募基金公司参与科创板215只股票打新,最终获配股票覆盖了全部新股,总获配金额超过1000亿元。

从获配股数来看,105家基金公司获配新股超过100只,其中前海开源基金共获配190只,在行业中最多;鑫元基金、博道基金紧随其后,均获配183只。

图1:基金公司打新获配金额排名

获配金额方面,头部机构的表现较为抢眼,排名靠前的大多为规模超5000亿元的大型机构。排在第一的是易方达基金,获配金额达到85.48亿元,获配家数为141只。华夏基金、工银瑞信紧随其后,获配金额均超过70亿元,获配家数超过160只。

获配率:中信保诚位居第一 朱雀基金仅为3%

以参与询价新股数和最终获配新股数估算获配率时,公募基金整体获配率较高,九成以上的基金公司获配率超过50%,中位数达到80%。

大型机构在获配率上并没有明显优势,获配率位居前列的均为中小机构。获配率最高的中信保诚基金,共参与了193只新股的初步询价,获配公司数达到177家,获配率达到92%。紧随其后的前海开源、博道基金、融通基金的获配率也达到90%。

基金公司获配率排名

获配率居于尾部的同样以中小机构居多。数据显示,朱雀基金参与100多家新股的询价,最终获配新股仅有3家,是公募基金中唯一一家获配率不足10%的机构。瑞达基金、恒生前海基金的获配率也较低,均只有20%左右。

流通日浮盈排名:易方达、工银瑞信居首 中加、中融基金表现欠佳

统计结果显示,119家基金公司在流通日共计实现浮盈754.49亿元,没有机构出现净浮亏。

流通日浮盈浮亏总额计算方法为:1.无限售条件时,按新股上市日收盘价较发行价涨跌幅乘以获配金额;2.获配新股有限售期时,无限售条件部分的上市日收盘价较发行价涨跌幅乘以获配金额,加上限售股解禁日收盘价较发行价涨跌幅乘以获配金额。对于解禁日期在2022年6月30日以后的,仅计算无限售条件股票的浮盈浮亏额。

基金公司流通日浮盈浮亏排名

易方达基金获配新股共浮盈56.36亿元,在行业位居第一。易方达获配新股中,浮盈额最大的是大全能源,获配约1165万股,流通日实现浮盈约4.53亿元,占总浮盈的8%。

排在第二位的是工银瑞信基金,实现浮盈46.55亿元。工银瑞信基金在期间获配166只新股,其中晶科能源、长远锂科等股票在流通日实现浮盈均超过1.7亿元,贡献相对较大。

千亿规模基金公司中,中加基金的浮盈情况最差,获配171只新股仅实现1.17亿元的打新浮盈。中融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农银汇理基金的打新浮盈同样未超过3亿元。

42只新股在流通日破发,华夏基金“中枪”较多

对前述215只新股的破发情况进行梳理发现,35只新股在上市首日破发、25只新股在配售新股解禁日破发,合计涉及42只新股。截至2022年6月末,已有162只新股网友分享解禁。

数据显示,有115家基金公司因新股破发产生过浮亏(单只新股首日、解禁日盈亏合计为负值,方法参照流通日盈亏额算法)。其中约10%的机构的浮亏额超过1亿元,多为头部机构。

华夏基金因破发产生浮亏约6.35亿元,约占公司流通日浮盈额的15%。

华夏基金涉及的破发新股家数达到28家,其中百济神州的浮亏额最大,约1.32亿元。华夏基金以192.6元/股的高价获配百济神州约346万股,而百济神州上市首日股价下跌约16%,新股解禁日较发行价下跌超50%。

不过,浮盈浮亏相抵之后,华夏基金的打新回报率仍在50%左右,主要是2020年参与打新绝大部分实现了浮盈。

图4:基金公司破发浮亏排名

分析发现,博远基金、汇丰晋金基金、湘财基金、朱雀基金四家公司没有“踩雷”破发新股,或与获配股数相对较少有关。

随着科创板注册制改革深入完善,市场机制在新股定价上将发挥更大作用,新股破发不再罕见,公募基金打新也将迎来更多考验。

【读财报】是由新华财经与面包财经共同打造的一档以上市公司财报解读为主要内容的栏目。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内容全面覆盖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南方医保基金000452净值

01月05日讯 南方医药保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南方医保,代码000452)01月04日净值下跌5.00%,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3.3620元,累计净值为3.5770元。

南方医保基金成立以来收益300.69%,今年以来收益-5.00%,近一月收益-9.89%,近一年收益-5.64%,近三年收益142.57%。

南方医保基金成立以来分红3次,累计分红金额1.01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王峥娇,自2018年07月27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09.48%。

最新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药石科技(持仓比例9.85%)、泰格医药(持仓比例7.80%)、药明康德(持仓比例6.61%)、爱尔眼科(持仓比例6.07%)、智飞生物(持仓比例6.04%)、万泰生物(持仓比例5.92%)、欧普康视(持仓比例5.69%)、惠泰医疗(持仓比例4.99%)、昭衍新药(持仓比例4.85%)、爱博医疗(持仓比例4.78%)。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1年三季度市场以周期板块为上涨主线。以中信指数为例,涨幅排名前三分别为煤炭45%、有色金属41%、钢铁31%,而医药板块-12%,跌幅排名第二,市场行情较为极致。

我们认为医药板块三季度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周期、新能源等板块行情火热,对前期机构配置较多的消费板块持续抽水。分析医药板块基本面,三季度比较重要的事件及我们的观点

1、7月2日,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意见,有一些文章和观点认为该文件出台将导致国内创新药研发难度大幅提升,很多企业将知难而退,进而造成行业整体研发投入大幅萎缩,从而传导到CXO相关公司。受此影响,7月初医药板块开始调整。

我们认为此说法毫无根据,首先这个政策对国产创新药研发有一定促进作用,产品创新质量与临床申报要求持续提高,有利于推动行业出清,提升行业发展质量:①新药研发的产业进程本身即为标准疗法SOC不断进步更迭的过程,头部创新药企都已顺应进程。②现有注册性临床都在围绕指导原则进行,此次行业规范成文,其实是把实际临床中的监管实践落实到正式文件,形成法规。③药品的有效、安全、经济、适用四方面属性,都需要逐步改良。ME-TOO是很宽泛的概念,市场纯粹做毫无创新的ME-TOO项目是非常少的。④全球来说,新靶点和新机制非常有限,fast-follow也是会有差异化的研发,从有效性、安全性、用药可及性的角度具有价值。其次,该政策对CXO非但不是利空反而可能是利好:①该指导原则更多是打击盲目扎堆研发以及低质量研发,推进中国创新药含金量的提升,因此企业未来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费用用于研发新产品。②很多CXO公司主要利润来自国外,国内市场影响不大。

2、7月教培、互联网等行业受到政策严厉整顿后,市场认为教育、医疗、地产等民生行业都是影响国家发展的三座大山,认为这些行业都将受到政策更加严厉的打压,医药企业将不允许盈利、行业将无法发展等极度悲观且明显不合理的预期。受此情绪拖累,医药板块7月下旬开始第二轮大幅调整。我们认为,医药由于其特殊属性,在全球各个国家都是受到严格监管的行业,医药行业必然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通过仿制药、低值耗材等保障居民基本的生命健康权,但是医药行业也必须具有科技创新的属性,因为疾病谱持续变迁以及居民对优质医疗医药的需求随着支付能力持续提升,因此全球来看医药研发投入持续大幅提升。

3、8月国家医保局公布第二批关节集采,进一步加剧市场对医药行业受政策打压的悲观预期。但我们仔细研究了此次集采方案后发现,对比国家医保局出台的第二批关节集采方案和去年的第一批冠脉支架集采方案,很明显看到国家医保局层面对高值耗材集采的方案不断优化,且趋势放松。体现在3点,①淘汰率,冠脉支架27家中10,淘汰率63%,关节淘汰率分2组(临床占比较高,企业供应能力较强的厂商分为a组,淘汰率10-20%;其余较小厂商分为b组,淘汰率20-30%);②最高有效申报限价。冠脉支架最高限价2850,集采之前支架出厂价国产2000-3000、进口5000-6000(终端价格都在7500-20000)(最终中标价格500-800)。关节如髋关节陶对陶最高限价19000出厂价10000-15000,陶对聚最高限价18000出厂价4000以上,合金对聚最高限价16000出厂价3000以上,膝关节最高限价19000出厂价5000以上。③剩余采购量分配。剩余采购量包括未中选的产品意向采购量+中选产品未分配的意向采购量,冠脉支架会把剩余采购中10%额外给到中选价格最低的企业,10%是很大的量相当于鼓励企业报低价,但是关节没有,只要医院不跨品类采购,可以在中选企业里自主选择。虽然最终的招标结果取决于企业之间的博弈,但是从政策导向意图来看,是边际宽松。招标结果9月14日公布,最终公布的集采结果,无论是中标率还是招标价格都好于市场预期,但符合我们的判断。因此市场对政策的担忧,并不是因为国家医保局层面做了什么,甚至我们可以看到关节集采显示了国家层面对集采不断优化完善方案,边际放松的趋势,跟药品集采类似。

4、虽然国家集采结果好于预期但8月期间市场的担忧主要来自于各地方的集采,以及由于地方集采品类涉及到非医保项目,引发市场对政策边界不确定的恐慌。从结果上来看,深圳设备集采已经搞了几年,一直在推动国产替代;安徽集采结果出台,降价情况略好于预期,且很有可能利好国产。宁波种植牙集采是因为宁波一直可以用个人医保账户支付种植牙项目,因此也不存在市场担心的医保局将“万物集采”;山东疫苗集采结果出来后可以看到,价格完全没变,因为山东的流感疫苗集采只是为了防止缺货,提前跟企业预定疫苗供应量。因此我们认为各个地方的集采,不需要过度担心和解读。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三季度医药板块的下板非基本面因素。四季度临近年底,考虑到年初以来周期和新能源板块已积累较大收益,全市场资金有再平衡的需求,叠加3季报披露期,医药板块业绩预计仍能维持平稳较快增长,因此我们认为医药板块的反弹有望持续。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中国公募基金公司排名一览表

中国基金报

固定收益领域的业绩角逐也堪称激烈,今年上半年究竟哪家公司业绩领先?哪些公司在过去3年、5年、10年能抓住市场机遇获得好收成?

海通证券近期公布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排行榜,按照近半年、过去三年和过去五年、过去十年四大主要指标,基金君整理出排名前50的基金公司,供业内外参考。

前半年13家收益超2%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统计了153家公募基金管理人2022年上半年固收投资情况,其中132家获得正收益,占比86.3%。

数据显示,其中14家管理人净值增长率超2%。上半年固收业绩表现较好的是东证融汇证券资管、东兴、华泰证券资管等。东证融汇证券资管最近半年以来固定收益收益率为2.77%,而东兴和华泰证券资管两家收益率均为2.69%。此外,格林、浙商、天风证券资管、东海等表现较好。

近半年以来,从固收大型基金公司来看,永赢、招商、中银国际证券和博时等表现较好。中型基金公司中,中加、交银施罗德和国寿安保等近半年表现较好。此外,12家中型基金公司近半年以来,收益率全部超过1%。

三年业绩领先华商、富安达、红土创新

最近三年(2019.7.1-2022.6.30)固收类基金绝对收益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117家基金公司中,仅1家收益为负。数据显示,有8家基金公司固收类产品净值增长率达到20%以上,其中华商以39.03%的收益率在117家可比基金公司中独占鳌头。

此外,富安达、红土创新分别以32.74%和24.70%的收益率,位列三年期第二名和第三名。其余表现较佳的公司还有信达澳亚、易方达、浙商、红塔红土等。

在固定收益规模大的基金公司中,近三年表现较好抓住机遇的是易方达、天弘和鹏华等。

最近5年业绩华商、诺安、易方达领跑

数据显示,在固收类基金最近五年(2017年7月3日至2022年6月30日)净值增长排行中,华商表现在97家可比公司中最为优异,净值增长率高达45.04%,位列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华商在3年期的排行榜中,也占据榜首之位。

诺安和易方达紧随其后,业绩分别为43.41和40.16%,彼此差距仅有两、三个百分点。天弘、华泰保兴、红塔红土、长江证券资管、华宝、信达澳亚、泓德、国投瑞银等基金公司业绩也较为亮眼,收益率均超30%,彰显出公司长期固收投资水平能力的领先。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 14家固定收益类大型基金公司最近5年的平均收益为27.83%,而12家中型公司和71家小型公司,近5年平均收益率为24.23%、24.11%。固定收类大型基金公司的业绩领先,与中小型基金公司的业绩存在一定差距。

最近十年长信、易方达、博时领跑

10年,固定收益市场也起起伏伏,能长期获得稳健收益能证明其固收团队的投资能力。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在固收类基金最近10年(2012年7月2日至2022年6月30日)净值增长排行中,长信基金表现在52家可比公司中最为优异,净值增长率高达167.92%,位列第一。易方达基金以164.2%的收益率位居第二,这两家基金公司最近10年的收益率均超过160%,和后面公司拉开差距。

博时基金则以133.52%的收益率排名第三,诺安、华富、汇添富、国投瑞银、兴证全球、泰达宏利、建信、华商最近10年的收益率也超过100%。此外,天弘、大成等基金公司业绩也较为亮眼,显示出公司的长期固定收益投资水平持续保持领先。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12家固定收益类大型基金公司最近10年的平均收益为92.74%,而7家中型公司和33家小型公司,近10年平均收益率为68.41%、77.75%。和主动权益投资类似,固定收类大型基金公司的业绩存在明显优势。

数据说明:

1、海通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固定收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排行榜,其中基金管理公司绝对收益是指基金公司管理的主动型基金净值增长率按照期间管理资产规模加权计算的净值增长率。期间管理资产规模按照可获得的期间规模进行简单平均。

2、主动固定收益类基金包括纯债债券型、准债债券型、偏债债券型基金、可转债基金、短债基金和非摊余成本法的封闭债基,不包含货币基金、理财债基、摊余成本法封闭债基和指数债基。

3、大、中、小型公司的划分:按照海通证券规模排行榜近一年主动权益(主动固收)的平均规模进行划分,按照基金公司规模自大到小进行排序,其中累计平均主动权益(主动固收)规模占比达到全市场主动权益(主动固收)规模50%的基金公司划分为大型公司,在50%-70%之间的划分为中型公司,其余为小型公司,小型公司还包括旗下存续时间最长的产品成立不满1年的公司。




中国基金公司排名一览表2021

出品:全球财说

随着基金四季报披露完毕,各家基金公司的最新管理规模也随之展现。

2021年,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各家公募的非货基金规模进一步扩容。

其中,易方达基金非货规模依旧名列第一,达到1.2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4250.19亿元;华夏基金以7416.10亿元非货规模位居第二,排名上升,较上年增长2024.79亿元。

此外,广发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汇添富基金、招商基金、博时基金、嘉实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分列3-10名。

2021年,非货规模超5000亿元的公募基金数量达到8家,较上年度4家实现翻倍,并且3000-4000亿元规模基金公司也实现了扩容。

同时,规模超1000亿元基金公司也达到39家,发展迅速,包括前海开源基金、中信保诚基金等成为新晋千亿级规模基金公司。

从排名来看,天弘基金非货规模排名上升明显,由2020年度的24名上升

至2021年度的17名,非货规模增长超100%达到3203.26亿元。

但是,中银基金、农银汇理基金、民生加银基金非货规模排名却出现明显下滑,分别下降6名、12名、10名,这主要源于规模不升反降,其中农银汇理基金非货规模下降幅度高达515.37亿元。

2021年末基金公司非货规模TOP100

数据Wind,制图:全球财说

数据Wind,制图:全球财说

数据Wind,制图:全球财说

数据Wind,制图:全球财说

数据Wind,制图:全球财说

细分来看,主动权益基金今年备受关注,排名也发生变化。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中欧基金、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跻身前五。

其中,中欧基金在明星基金经理葛兰等的助推下,主动权益规模增长迅猛,从2384.51亿元跃升至3844.65亿元。

TOP20中,前海开源基金也成为主动权益规模新晋千亿的基金公司,这也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双冠基金经理崔宸龙。

2021年末基金公司主动权益规模TOP20

数据Wind,制图:全球财说

除基金公司外,各只基金四季报也颇具看头!比如,中欧基金葛兰所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取代易方达蓝筹精选成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类基金。

叠加2022年开年中欧医疗健康未能挽回颓势,再加之此前重仓股长春高新接连跌停,葛兰成为风暴中心颇受争议,目前该股已退出重仓前十。

此次《全球财说》选取了主动权益类基金合计规模TOP20进行罗列,包括了中欧基金葛兰、易方达基金张坤、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富国基金朱少醒、睿远基金傅鹏博、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等。

2021年末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TOP20(合计规模)

数据Wind,制图:全球财说

随着各只基金四季报全部披露,《全球财说》也将对多位基金经理所管产品进行分析,敬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基金公司排名一览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基金公司排名一览表、南方医保基金000452净值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