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棉花多少钱一斤
近段时间国内棉花价格呈现了上涨的趋势,其中郑棉5月合约累计上涨500-600元/吨,基本站稳11000元/吨以上。
据山东、河北等地贸易商反馈,截止4月13日,新疆产“双28”手摘棉提货报价在11500-11600元/吨(公重、带票),个别达到11800元/吨,与上周一(6日)相比上涨近700元/吨。
一、棉花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欧洲疫情扩散减缓,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初步同意减产,国际大宗商品整体价格回升,国内外棉价均上涨。
这对市场起到刺激作用,尤其今年春节之后基本以国际股市、油价马首是瞻。油价反弹引起郑棉反弹。
目前,郑棉已恢复到11000元/吨以上,现货也同时受到提振,贸易商趁机提价。13日,山东一位贸易商介绍,当前棉花成本倒挂超1000元/吨,只要有机会大家会拼命保价的。
二、今日棉花价格行情
新疆阿拉尔市阿拉尔市新疆棉花10元一斤;四川南充市高坪区新疆棉花26元一斤;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新疆棉花31.8元一斤;江西九江市彭泽县赣棉杂1号45元一斤;云南昆明市呈贡区长绒棉60元一斤;安徽安庆市宿松县皮辊棉15元一斤;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长绒棉18.33元一斤;江西九江市彭泽县长绒棉10元一斤;甘肃酒泉市瓜州县陆地棉26元一斤;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新疆棉花15元一斤;江苏宿迁市沭阳县新疆棉花25元一斤;新疆阿拉尔市阿拉尔市陆地棉23元一斤;甘肃酒泉市瓜州县棉絮33.34元一斤等,以上棉花价格信息来源于用户产地大宗批发报价(非市场零售价),数据仅供参考。
三、后期棉花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吗?
01棉花产量提升
近期,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公告,2020-2022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仍然维持18600元/吨。新疆棉农如吃了一颗“定心丸”,种棉积极性大增。
同时,春播工作正在如期展开,今年国内种棉面积不会大幅减少。预计今年新疆棉花面积或维持2019年水平,单产上升而成本下降,这对于2020年的棉价不利。
02企业“无单可做”
全球疫情仍在加剧之中,“闭关锁国”的国家越来越多,中国外贸形式已不仅是不容乐观那么简单,而是外贸阵地损失惨重。
近期,不少纺织、服装贸易商介绍,仅4月份以来,外贸订单就减少了50%以上,个别达到70%-80%,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无单可做”。
各企业在保单和抢单之中,已形成激烈的恶性竞争,导致行业内的大洗牌、大淘汰正在上演。
4月13日,河北石家庄某企业负责人介绍,近期本地纱线价格全线下跌500-600元/吨,其中气流纺OEC12S价格跌至12900元/吨,普梳C21S价格在18000元/吨附近。
即便如此,企业仍然没有订单,这也意味着,棉价将被压低。
综上所述,近期棉花虽然止跌反弹,但市场利空仍然较多,并不支持棉花大幅上涨,业界仍然谨慎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扩展阅读:近期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主要跟这几个方面有关!
不知不觉,花开又一年。每到此时,就会感觉刚刚过去的*天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2021年,证券时报·e公司坚守上市公司新闻报道主阵地,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读者带来鲜活、丰富的内容。
这一年,上市公司群体为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素材,您最印象深刻的是哪一个?又有哪些影响了资本市场生态?值此新年到来之际,e公司评选出了年度十大上市公司新闻,回味不寻常的2021年。
01
NEWS
康美案落槌,5万多投资者获赔
近25亿,独董承担上亿元连带
赔偿
康美财务造假案帷幕缓缓落下,马兴田策划指挥百亿级造假、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700多万、操纵股票市场多罪并罚已经受到法律制裁,相关董监高、中介机构、独立董事都需付出巨额赔偿。其中,年薪12万左右的康美独董连带赔偿上亿元引发热议,引发市场对独董制度的大讨论。
同时,5.2万名投资者集体诉讼宣告成功,将获赔接近25亿元,这是国内首例成功的集体诉讼案。
*消息,康美药业破产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全部债务已通过现金、股份、信托权益等方式实现***清偿。
02
NEWS
上海电气现83亿元财务黑洞,
引发专网通信爆雷潮,
关键人物隋田力失联
5月底,上海电气子公司专网通信业务爆雷,极端情况将对公司归母净利润造成83亿元的损失。接下来,宏达新材、瑞斯康达、凯乐科技、中利集团等公司的“专网通信业务”皆出现重大风险,10余家上市公司卷入一个以“专网通信业务”为幌子的隐蔽融资性贸易网络,近些年的累计规模超过900亿元。
操盘者隋田力7月底至今一直处于失联状态,目前正在被公安机关侦查之中。
此外,上海电气已有多位高管落马,时任总裁也突然离世,令这场“专网通信”爆雷潮蒙上些许悲情色彩,事实真相也更加扑朔迷离。
03
NEWS
高杠杆急刹车,
恒大流动性危机全面爆发
背负2万亿元表内负债的恒大在2021年坠入深渊。恒大财富9月一声惊雷将整个集团的流动性危机托出水面,恒大连续出售旗下资产以求自救,但项目停工潮仍在多地蔓延,商票逾期大面积牵连上游供应商,中国恒大市值年内也大幅缩水九成。
多方债务压力下,恒大终于在12月宣布美元债违约,广东省政府随即派出工作组督促风险处置。恒大化债之路任重道远,保交楼是回血和恢复信心的重要方式,确保*恒驰下线则是十年内转型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步。
04
NEWS
中植系*解直锟猝然离世,
万亿资产何往?
12月18日,中植系*解直锟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61岁。今年胡润百富榜显示,解直锟以260亿元资产排名第241位。不过,这与其掌控的财富帝国似乎并不相称。根据业内估计,中植系管理资产或在2万亿级别。
中植系的资产大致由中海晟丰、中泰创展等平台持有。具体的A股,旗下包括美吉姆、宇顺电子、准油股份、美尔雅、康盛股份等9家公司。目前中植集团的继任接管人为刘洋,但前述中植系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问题,仍有待明确安排。
05
NEWS
顺丰一季度罕见巨亏,
董事长王卫致歉
“快递一哥”顺丰不太“顺风”。顺丰控股一季度罕见巨亏,受资本开支投入节奏等影响,增收不增利,净亏损达9.89亿元。面对单季度首度巨亏,董事长王卫更是在股东会上致歉。
顺丰股价亦坐“过山车”,年内一度“腰斩”,市值蒸发逾2700亿元。该股现价约69元/股,市值逾3400亿元,仍稳坐“一哥”位置,远超第二名的韵达股份(约610亿元)。
当前快递业价格战放缓,头部企业11月单票价格集体上涨,顺丰也自2019年6月以来票单价同比*转正。前三季度顺丰净利为17.98亿元,同比降幅已收窄至67.89%。
06
NEWS
宁德时代总市值登顶深市,
*触及1.6万亿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一片火热下,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的市值一路狂奔,公司股价于2021年6月29日创下历史新高,总市值近1.2万亿,新晋“深市一哥”。此后,“宁组合”和“茅指数”分庭抗礼。
年中,宁德时代相继发布钠离子电池,抛出582亿元定增方案拟扩大产能。11月底,其市值更是直逼1.6万亿,仅次于贵州茅台和工商银行。但市场对“宁王”的担忧仍存在,12月24日,宁德时代罕见暴跌,市值一日蒸发超千亿。
动力电池群雄逐鹿、技术更迭,站在万亿关口的宁德时代未来潜力还有多大,且拭目以待。
07
NEWS
腾讯“派息式减持”
退出京东第一大股东
持股八年后,腾讯以“派息式减持”告别京东第一大股东位置,派息完成后,届时刘强东将成为京东第一大股东。12月23日,腾讯控股公告,董事会将按合资格股东持有每21股股份派发1股京东集团A类普通股的基准,宣派腾讯持有的4.6亿股京东集团A类股票作为特别中期股息。
腾讯强调,与京东将继续保持互惠共赢的商业合作关系,包括现有的战略合作协议。“投资发展期的成长型企业”一直是腾讯投资的主要战略方向,而当被投企业有持续自筹资金能力时,则选择在适当情况下退出投资并与,腾讯的“长期投资”战略从未改变。
08
NEWS
海航破产重整,
辽宁方大接盘航空主业
作为国内目前*的破产重组案,海航动向牵动市场神经。2021年海航集团依法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旗下资产分为四块各自重整,其中,*ST海航、*ST基础和*ST大集3家公司单独重整,海航集团等321家企业合并重整。
航空主业为航海重整“重头戏”,最终辽宁方大从“复星系”、“均瑶系”等热门竞购方中胜出。当前,海航集团风险处置工作进入收尾阶段。12月8日,海航航空主业实控权正式移交辽宁方大,自然人方威为*ST海航实控人。12月24日,机场板块实控权移交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海南省国资委入主*ST基础。
09
NEWS
小米百亿美元造车,
雷军创业最后一战
与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前后脚,小米今年3月宣布进军造车赛道。不同之处在于,小米选择的模式是全资造车,雷军将此视为创业生涯的最后一战。
为了造车,雷军承诺要在10年内拿出100亿美元,首批则投入100亿元人民币。这并不是个小数字,毕竟小米2020年净利润才130亿元。
此后造车推进快于预期。今年9月,小米造车公司成立,注资100亿元,雷军亲自挂帅。按照计划,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上半年量产。届时,被视为“年轻人第一辆车”的小米汽车将行驶于城乡路间。
10
NEWS
赴美上市不足半年,
滴滴宣布退市返港
作为*的网约车出行平台,滴滴于今年6月30日低调在纽交所上市。然而,上市仅隔2日,也就是7月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通报,对其展开网络安全审查,并在审查期间停止新用户注册。
数天后,滴滴因“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被要求下架App应用商店并接受审查。7月9日,网信办再度发布通报,滴滴旗下25款APP也被要求下架,涉及顺风车、代驾、Uber、金融、货运、配送等业务。
在登陆美股155天后,滴滴12月3日宣布,启动纽交所退市及中国香港上市准备工作。上市至今,滴滴股价累计跌超60%。
本周,国内棉花期货价格高开低走,现货价格小幅走高后下跌;国际棉价冲高后连续大幅回落;国内外棉纱价格小幅上涨;涤纶短纤价格走高。
一、国内棉花期货价格高开低走,现货小幅走高后下跌
五一假期过后,棉花加工企业去库存意愿有所增强,由于下游纺织市场低迷态势未改,部分纺织企业延长放假时间,市场观望气氛较为浓郁,国内棉花期货价格随外棉高开低走,现货价格小幅走高后随之下跌。2022年5月2-7日,代表内地标准级皮棉市场价格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均价为22374元/吨,较前周上涨16元/吨,涨幅0.1%。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均价21710元/吨,较前周上涨374元/吨,涨幅1.8%。
二、国际棉价冲高后连续大幅回落
本周,美联储加息50基点引发市场短暂狂欢,随着美欧经济数据差于预期,通胀担忧再度升温,市场逐渐意识到美联储激进加息可能成为常态,美股集体暴跌,国际棉价在周四跌停后仍遭重挫。2022年5月2-7日,美国洲际交易所棉花期货(ICE)主力合约结算均价为149.6美分/磅,较前周上涨8.58美分/磅,涨幅6.1%;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国际棉花指数(M)均价167.47美分/磅,较前周上涨11.17美分/磅,涨幅7.1%,折人民币进口成本26012元/吨(按1%关税计算,含港杂和运费),较前周上涨1810元/吨,涨幅7.5%,国际棉价比国内棉价高3637元/吨,价差较上周扩大1793元/吨,内外棉价差倒挂幅度已连续扩大9周。
三、国内外棉纱价格小幅上涨
本周,国内纺织市场消费仍然低迷,五一假期过后,山东、河南等地纺织企业试探性上调棉纱报价,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由于近期外棉价格仍在飙涨,部分东南亚国家继续小幅提高棉纱报价。当前常规外纱高于国产纱2673元/吨。国内坯布销售依然疲弱,新增订单稀少,棉布价格继续下跌。
四、后市展望
全球制造业景气度下降,美联储加快紧缩进程,海外纺织消费冷清凸显。美国4月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55.4,为2020年9月以来的新低。欧元区4月份经济景气指数降至105,为2021年3月以来新低。美联储宣布将从6月1日起以每月475亿美元的步伐缩表,将在三个月内逐步提高缩表上限至每月950亿美元。棉花市场方面,美国新棉全面开播,所有产区均已开始播种,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截至5月1日,2022年美国棉花播种进度为16%,环比增加4个百分点,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由于当前国际棉价巨幅波动,纺织市场上充满不安情绪。东南亚纺织企业追高采购棉花意愿薄弱,巴基斯坦部分工厂选择关闭或延长假期,下游市场冷清气氛逐渐凸显。欧元区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22,为两年来*水平。当前,东南亚多数纺织企业产销形势进一步走弱,终端市场消费信心明显滑坡,预计国际棉价延续回落态势概率较大。
上游显露去库存迹象,下游实体翘盼产业链尽早恢复运转。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确定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措施,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棉花市场方面,据中国棉花网报道,截至5月5日,2022年新疆棉花播种基本结束,南疆大部分地区棉花出苗率已过半,棉农对今年棉花丰产预期较强。五一假期过后,棉花加工企业面临较大还贷压力,降价销售数量有所增多,但整体销售仍不乐观。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4月29日-5月5日,2021年度棉花销售3.9万吨,创2022年以来周度销售量新低;累计销售进度49.6%,同比下降45.7个百分点。纺织市场上,由于纱线销售未有起色,纺织企业仍以防控风险为主,不少企业趁五一假期延长假期10天不等。短期,随着国内疫情整体形势有所好转,下游纺织企业信心略显恢复,国内棉花加工企业也显露出降价去库存迹象,但打通棉纺产业链堵点可能仍需一段时间。
本周,期货圈内的口头禅是“你空了么?”
对于空头而言,本周是大赚的一周;对于多头而言,是最崩溃的一周。
就在周五,内外棉价共振,市场情绪悲观,郑棉主力上午一度逼近跌停,远月合约触及跌停,截至下午收盘,棉花跌超6%。棉花、棉纱期货日线均呈加速下跌态势。
国际棉花价格暴跌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外棉价急跌?
银河期货棉花分析师刘倩楠告诉期货日报
“从年度的角度来看,2022/2023年度全球棉花预计产增需减,供需将较上一年宽松,高价棉花有下行驱动力;从边际需求来看,美国服装需求有见顶迹象,东南亚5月份纺服出口环比下滑明显,纺纱利润的压缩使得国外纺企开机率下滑,也使得棉花价格承压。”中信期货棉花分析师吴静雯说。
值得注意的是,ICE期棉投机性净多单数量连续第六周减少。
吴静雯认为,国际棉价此前因“逼空拉涨”,主力合约从120美分/磅*涨至155美分/磅。随着前期利多消息消化,宏观转空,需求增长乏力,高价受下游消费抑制,ICE期棉净多持仓持续回落,高价棉花面临较强下行压力。
供需双弱拖累棉花价格
国内棉花供需情况如何呢?刘倩楠告诉
“在整个宏观向下的大环境下,成本支撑失效,棉花价格将跌到实际需求出现,整个行业缺乏贸易商润滑,矛盾在于轧花厂高企的成本和下游疲软的需求上。”吴静雯说。
“棉价走低难以带动消费恢复,棉花去库路漫漫。”中信建投期货软商品*研究员吴新扬告诉
事实上,当前的逻辑是宏观面美联储加息节奏因通胀的加速而出现急剧变化,原本温和的加息预期被打破,快速加息加剧了对需求的抑制,市场出现恐慌。整个交易氛围因为宏观的转势而变化。
“当前交易逻辑变为,国内疫情后需求复苏被证伪,新疆制品出口受限,加息进一步抑制了全球的需求,弱需求和较强轧花厂的成本支撑之间的矛盾。在大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成本支撑已经无法抵挡利空因素的集中爆发,最终形成负反馈。目前包括棉花在内的大宗商品整体进入消灭金融估值阶段,美元的升值进一步降低美元定价产品估值,直到出现实际需求为止。”吴静雯说。
政策因素仍是后市的关注重点
吴新扬告诉
“从大的周期视角来看,国储棉已经进入净收储周期。2014—2021年,中储棉净抛储达到1172万吨,已经超过上一周期的净收储量。为了保证对国内棉花市场的调控力度,中长期内,收储数量将远大于抛储数量。”吴新扬说。
在吴新扬看来,在前期内强外弱、价差走高的背景下,国储棉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收储外棉的动作,不过量价未知。而目前在全球纺织服装消费见顶回落的行业周期下,国内棉纺产业链遭遇疆棉禁令的打击,国储调控手段可能在中短期发力,支撑产业链。一方面,为保障棉农种植利润,稳定籽棉价格,10月收购期间可以采取托市方式收储皮棉,稳定棉花价格和轧花厂心态。另一方面,为保障下游订单,可抛储前期在内外价差高企时期收储的外棉,满足纺织产业对非疆棉的需求。此外,国储正值库存低点,内外价差倒挂的形势下轮入新疆棉,可经济地实现补库需求。
对于后市,吴静雯认为,盘面快速大幅下行后,存在超跌反弹可能,但基本面需求偏淡,市场期待的托底政策也未看到,反弹上涨的因素缺乏,预计郑棉继续下探寻底,待情绪消化,盘面将止跌反弹。但总体来看,因宏观转差、需求偏淡,三季度棉价预计维持偏弱走势。
“维持全球棉花市场看空的长期观点。但对于国内棉花市场而言,国储棉调控的概率正在加大,在长期看空的趋势下,不应忽视国储调控对市场的影响,需把握价格节奏。”吴新扬说。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棉花多少钱一斤》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棉花多少钱一斤、中国十大不上市公司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