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简介,青岛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2022-07-28 17:08:48 基金 xialuotejs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本文目录一览:



(受访者供图)

经济观察报

这是歌尔股份2021年8月13日的最新市值。

歌尔股份——中国北方第一经济大省山东第一家市值过千亿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民企十强之首,曾在2019年迎来国务院总理的视察。创始人姜滨在2020年7月作为民营企业代表,出席总书记主持的全国企业家座谈会并作汇报。

但这家2001年成立于山东潍坊、去年销售额577亿元、境外营收占比87.88%的消费电子产业链巨头及其创始人,对大多数人而言,仍然陌生。尽管其已然是一家科技巨头——目前拥有近9万员工,在潍坊、东莞、昆山、越南拥有工厂,并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深圳、潍坊、青岛和美国、丹麦、日本、韩国等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因为我们没有C端产品,消费者不太能直接感受到歌尔的品牌。”歌尔营销副总裁常刚说,“但现在手机几乎人手一部,每3部手机中就有1部的麦克风、喇叭是由歌尔制造;现在比较新、比较炫酷的虚拟现实设备(VR),每3部中有两部都是歌尔制造,消费者可以间接感受到歌尔的存在。”

1418亿元市值的歌尔,究竟是一家怎样的企业?又是如何用20年时间从小城潍坊成长为隐型巨头的?

1400亿市值的“科技前行者”

“歌尔是一家非常年轻、快速奔跑的高科技制造企业。2008年上市后,年均增长率高达40%以上、营收两年翻一番。我们的定位是‘科技的前行者’——聚焦消费电子领域,围绕‘大Au-dio(声学)’与‘大Video(视像、VR/AR)’,产品体系涵盖精密组件+4大整机(智能耳机、VR/AR、智能穿戴、智能家居),与全球消费电子头部企业都结成了深厚的合作关系。”常刚说。

目前,歌尔的麦克风、微型扬声器出货量全球第一,VR设备全球出货量占比70%以上;智能穿戴(手环手表)、TWS(智能无线耳机),在细分市场也都是全球领先;在微机电(MEMS)细分领域,歌尔排名全球第六,是唯一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企业。

这样一家如今在多个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全球领先的企业,20年前创立时,只有一个产品——麦克风。

这与歌尔创始人姜滨的背景有关。1987年从北航毕业的威海人姜滨,被分配到山东潍坊国营无线电八厂做技术员;这家主要生产麦克风的厂子90年代初倒闭后,姜滨进外企跑过市场、也跟同事合伙创业过,最终在1997年,他创立了歌尔集团的前身怡力电子,2001年6月正式成立歌尔股份的前身(时称怡力达),仍继续做麦克风。

2004年,歌尔迎来了第一个国际大客户,为对方提供数字麦克风——对刚成立3年的歌尔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之后,三星、诺基亚等行业头部企业,接踵而至,歌尔聚焦大客户的战略得以顺利启航。

到2020年,歌尔的麦克风已是全球出货量第一。20年间,歌尔的麦克风产品经历了从0到1、再到出货量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产品工艺也从最初的手工线、半自动化再到自动化产线;麦克风的技术逻辑,也从最初的驻极电容飞跃到如今类似于半导体制程的MEMS(微机电)制程。

这期间,歌尔也曾一度围绕知识产权问题,耗资1亿美元与该领域当时的世界第一美国楼氏(Knowles),打了两年的全球专利官司。专利诉讼最终得以和解,为其数字麦克风产品出口、并进而跃至出货量全球第一,扫清了障碍。

在麦克风制造研发中沉淀下来的技术和制造能力,使歌尔从单一的麦克风逐渐向“大声学”产品扩展:2003年开始做微型扬声器,2005年做出了第一款蓝牙耳机。“这代表歌尔从单一的零组件厂商,向零组件和整机双轮驱动跨越,也为日后歌尔在与全球头部手机企业的合作中,赢得了全产品线垂直整合的机会——在提供精密零组件之后,升级为提供整机产品,从而可以将其更多的精密组件导入整机。”常刚说。

2008年5月,歌尔在深交所上市,驶入发展快车道。2011年,歌尔成为一家全球头部手机巨头的供应商后,进入业绩爆发期,营收平均增速高达67%,归母净利润平均增速超过80%——仅这家手机头部企业的采购,一度占到歌尔年营收的一半以上。

在自身技术积累和服务顶级客户的过程中,歌尔的产品开始从声学向光学扩展。尤其是2012年,在服务一家头部企业的过程中,歌尔开始进入VR/AR领域,随后对其进行战略布局,2020年迎来出货爆发期,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达70%。

目前,歌尔已形成围绕消费电子四大赛道——智能耳机、VR/AR、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的技术和产品布局,产品在相应的各细分市场占有全球领先地位。但常刚表示,歌尔目前没有做ToC产品的计划,“因为我们的整机是跟客户合作,如果我们做ToC产品,就与客户形成竞争”。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歌尔2020年财报显示,其前5大客户的营收占比79.07%,其中仅第一大客户的营收,就占48.08%。

这也是歌尔从创立不久就确立、并持续至今的聚焦大客户战略的体现。“我刚进歌尔时,就发现销售团队也有烦恼时刻:有些客户品牌、财务状概况都挺好,但不是我们的目标大客户,就无法配合。可能有的企业是能带来收入增长的都可以合作,但歌尔不是这样。”常刚说。

在2004年拿下第一个国际大客户后,歌尔的发展就有了清晰具体的目标——什么时候推进成为哪家一流企业的供应商,什么时候成为大客户的主导供应商,什么时候成为大客户的第一战略级供应商……以此牵引企业,集全公司之力去实现。

这之后,歌尔的合作伙伴名单上,出现了一个个声明显赫的业界巨头:诺基亚、三星、索尼、思科德州仪器、微软、高通、博通……“一方面,跟大客户合作可以带来比较稳健的收入;另一方面,与行业头部企业的大客户合作,会更容易看清未来,也会对企业自身技术能力、制造能力的规划发展有非常强的约束和督促。说白了,可以用大客户的高质量要求,来驱动公司在承压下高速发展。”常刚介绍,与行业顶级大客户在一起,其有些项目在设计研发阶段就需要歌尔的支持与配合,而这些项目往往早于产品的发布,“这样的合作,等于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到行业未来发展的动向。”

常刚说,从客户端站在巨人肩膀上对行业的洞察,加上企业自身从研发端技术积累所形成的对技术脉络、趋势的了解,两者交汇,再放在企业技术规划的大框架下定期去审视,就会形成相应的前瞻性战略布局,抓住潮流行业发展的机遇,顺风成长。

歌尔这种抓住主要潮流、主要客户、聚焦战略方向的公司文化,凝结为一个提法: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打破从0到1的天花板

要想与行业顶级大客户合作,前提是具备能为其提供服务的实力。“歌尔关键的关键,是围绕‘大Au-dio(声学)’与‘大Video(视像)’,在相关产品领域以过硬的制造研发能力,给行业提供最好的产品。”常刚说。

在成立之初生产麦克风产品阶段,歌尔即确立“质量第一”的公司文化,并提出“向松下学习”——学习借鉴其管理体系。2003年,歌尔开始聘请外部咨询顾问,培训5S体系。“通常大家以为5S意味着制造、办公室都要规整,但实际上培养的是大家对资源管理、效率管理的理念。”常刚说。

歌尔的研发能力,基本是从零开始、自力更生。但不同于一般企业只是产品研发,歌尔有时连生产线都自己研发:2003年,其建立了自动化团队,自己研发了一条全自动的麦克风生产线。后来的很多场景都是:自己做设备研发。比如做半导体封测时,标准的产品买回来仍然会有很多挑战,很多关键设备,歌尔就自己研发。

“这样,整体产线的效率、产品质量,会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常刚说,很多时候不能指望靠外部的能力支持,需要自己去打破从0到1的天花板。

事实上,消费电子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产品周期非常短——通常的说法是18个月,因此对企业的应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持续研发创新能力都要达到很高水平,才能跟行业竞争对手同台竞技而不落后,才能持续服务业界头部企业。

在“向高标准看齐”的导向之下,歌尔长期高度重视研发: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6%-8%,近五年的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从事研发、工程的人员近1.2万人,且和外部的众多高校建立合作——美国的斯坦福、日本的东北大学、中国的清华、哈工大、南京大学等。

目前,歌尔的专利申请数2.3万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占一半、PCT专利2700余项;并参与了国家的“863计划”、“强基工程”等,承担了智能制造专项等国家级项目10多项、省级项目20多项。

布局“后移动时代”四大赛道

歌尔很清楚自己的挑战:当全球手机出货量日趋稳定后——每年14亿部左右,新的业务增长点在哪里?

“针对未来,歌尔很早就提出了一个概念——后移动时代,并围绕四大赛道深耕,这方面还有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常刚举例说,VR去年的全球出货量只有几百万台,但随着生态越来越成熟、应用越来越多,未来年出货量过亿台确定性非常强。而歌尔目前占据着70%的市场份额,这意味VR未来跨越性的增长也会给歌尔带来巨大增长空间;TWS耳机,未来5年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知名咨询机构Canalys预测;穿戴类设备(智能手表/手环)目前年出货量过亿,伴随着越来越多健康功能融入到智能手表/手环中,其未来有可能会成为人人都有的标配。

歌尔的另一大挑战是:其境外营收占比极高,但中国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

“作为企业,我们希望经贸这块对外关系的‘压舱石’,压得更牢点。我们与美日韩客户的合作进入了越来越紧密的比较好的状态——由原来单一的零组件产品合作,扩展到整机、垂直整合产品等,我们希望通过自身实力的提升,让客户觉得还是要选择歌尔作为合作伙伴,而非歌尔的竞争对手。”常刚说,面对政经环境的动荡,歌尔的信念是“把内功练好,给客户提供更高的附加值——不管是研发还是量产中的难题、痛点,用最好的产品、技术能力、制造能力,来服务好客户,形成一个更长久的合作关系。”




南网能源股吧

智通财经APP获悉,6月22日,南网能源(003035.SZ)在接受调研时表示,2022年公司预算营业收入30.20亿元、利润总额6.90亿元、净利润6.00亿元,公司各业务板块整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2022年全年各业务板块收入占比情况与2021年不会发生较大变化;预计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资金缺口有望于今年内迎来较为积极的解决方案,随着平价上网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可再生能源补贴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将进一步降低;公司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实现生物质项目发电单耗降低1%,电厂年利用小时数约6,919h,达到行业中上水平,公司未来将适度开发资源综合利用业务。

2022年预算营收30.2亿元 净利润6亿元

南网能源介绍,公司是2010年由南方电网公司会同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出资的广东能源集团、广东环保集团共同出资创办,是南方电网系统内首家自主培育的上市公司,专注节能减排业务。公司业务主要分为工业节能(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工业高效能源站节能服务等)、建筑节能、城市照明节能以及综合资源利用(主要包括生物质综合利用、农光互补业务等)四大业务板块。2022年,公司预算营业收入30.20亿元、利润总额6.90亿元、净利润6.00亿元。目前来看,公司各业务板块整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2022年全年各业务板块收入占比情况与2021年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公司未来将优先选择经济发达、优质工商业用户集中、光照条件好以及建筑能源密度大、电价高的区域开展相关业务。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立足点,发挥主场优势,持续深耕地区业务;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和工业基础,大力发展长三角城市群业务,开拓公司业务“第二中心”;紧密跟进政府规划,根据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定位以及产业分布,加强公司业务渗透和布局,逐步形成立足华南、辐射全国的业务发展格局。

可再生能源补贴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将进一步降低

对于公司应收账款增速较快的原因,南网能源表示,原因一是2021年持续盈利,应收账款不断增加;二是由于可再生能源补贴款回款慢、周期长,截至2021年底应收可再生能源补贴款余额较大,占应收账款净额比例约64%。另外,补贴发放有望在今年内取得较大进展,一是随着国内风电、光伏步入平价时代,存量补贴项目的整体规模已基本确定,与此同时2020年财政部等三部委已明确提出按合理利用小时数核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中央财政补贴资金额度,目前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拖欠问题的时机已较为成熟;二是在2022年3月,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核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底数。

结合今年3月财政部发布的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2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预计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资金缺口有望于今年内迎来较为积极的解决方案。但补贴发放的具体进度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公司将紧密跟踪政策情况,加强补贴收入管理分析。总体而言,随着平价上网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可再生能源补贴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将进一步降低。

未来将适度开发资源综合利用业务

对于综合资源利用业务,南网能源在调研中透露,因疫情影响因素减弱,综合资源利用项目发电状态恢复正常。广西藤县生物质发电项目(30MW)和贵州赤水生物质发电项目(30MW)于2021年上半年陆续投产运营,综合资源利用项目发电量增加。同时,公司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实现生物质项目发电单耗降低1%,电厂年利用小时数约6,919h,达到行业中上水平。

公司未来将适度开发资源综合利用业务。一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压力较小的地区,有序布局具备稳定热用户、可落实补贴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二是研究跟进生物质燃气、液体燃料等生物质非电利用项目。三是适度开发水光、林光、农光等多种应用模式的新能源综合利用项目。

建筑节能业务的毛利率与同行业相比处于合理水平

关于公司分布式光伏业务的盈利模式,南网能源称,公司分布式光伏业务主要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向用能客户提供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投资、施工建设、并网、运营维护等服务。合同履行期内,项目所有权及对应的设备和资产归公司所有。合同期结束,相关资产将无偿移交给客户。一般而言,对于分布式光伏客户自用电量部分,公司给予客户的电费价格折扣在80%-90%之间。一般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期在3-6个月,规模大的项目也可能超过6个月,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期限通常是20-25年。

投资者问及建筑节能的毛利率较低的原因,南网能源表示,建筑节能业务的毛利率与同行业相比处于合理水平。建筑节能的服务期限通常为5至15年,相对于工业节能业务,建筑节能业务由于服务期限较短,各期分摊的折旧相对较多,且运营期内电力成本支出较高,导致其毛利率低于工业节能毛利率。公司认为建筑节能业务目前的市场竞争并没有分布式光伏那么激烈,主因建筑节能业务需要通过集成多种节能技术,为客户提供节能规划、设计、诊断、咨询、改造、能源托管运营等全过程的一揽子节能解决方案,其技术壁垒较高,对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实力和综合实力等要求也相对较高。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简介招聘

“看,这是我们的食堂,有好多菜品,6元~8元管饱;这是我们的宿舍,是6人~8人的标准间,住宿免费,水电全免……”6月29日,辛选集团在快手开设直播招聘专场,以“直播带岗”这一招聘新模式助力蓝领群体高效就业,歌尔股份招聘代表在直播间介绍公司的生活设施时说。

据悉,歌尔股份当天提供的岗位有物料员、质量检测员、安全检测员、操作工等,工作地点在山东潍坊,综合薪资每月在5000元~7000元之间。

“这种招聘好,工厂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一目了然”“简历已投”“企业招聘还能这么玩啊”“以前求职‘跑腿’,如今‘点投’就管用”“链接在哪里”……在当天的直播招聘专场活动上,直播间留下了不少网友的留言。辛选集团创始人辛巴(原名辛有志)与多家企业招聘代表同框,现场发布超10万个工作岗位,实时解答应聘者问题。当天,共收到17.5万份简历。

长期以来,就业市场面临企业招工难、劳动者找工难并存的困扰。今年1月,面对普通劳动者大量使用短视频平台求职的需求,快手推出直播招聘平台“快招工”,针对蓝领群体、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举行招聘专场,把企业和岗位“请”到直播间,以“直播带岗”方式为用工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搭建沟通桥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直播带岗”是短视频平台直播生态产业化的探索,也是一种创新的招聘模式。其变“求职跑腿”为“简历点投”,可帮助企业和求职者更精准对接,提高匹配效率,降低企业招聘环节的成本和劳动者的求职成本。

据悉,通过主播和企业招聘代表在直播间的互动,企业能够详细讲解工作岗位信息,直接展示工作环境和住宿环境,提出岗位要求和应聘条件,可以让劳动者提前了解工作的详细信息,有利于快速完成匹配,也有利于劳动者在用工单位长期留存。

“此外,在传统的招聘中,由于搜寻成本较高,蓝领劳动者无法获得大量信息,一般是碰到什么单位招工就先干着,不适应或不满意再跳槽。但通过‘直播带岗’这种招聘方式,可降低蓝领劳动者的搜寻成本,增加选择机会,提供更详细的岗位信息,有利于蓝领劳动者做出更有利于自身需要的岗位选择。”张成刚说。

值得一提的是,“快招工”基于快手平台广泛下沉用户,有着先天优势,这也使企业的招工诉求与蓝领群体的求职诉求匹配度很高。5月24日,快手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一笑透露,受益于平台用户的信任关系和高频互动,“快招工”的入职转化率以及用户留存率行业领先。

“直播带岗”也引起了一些政府部门的重视。2022年以来,江苏常州、山东济南与潍坊、山西晋中等地相关部门,积极创新招聘方式,通过“直播带岗”的方式举行招聘专场。业内人士表示,通过短视频平台上的一系列招聘专场可以看出,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直播带岗”招聘新模式正在持续发挥影响范围广、直播互动性强等优势,为企业和求职者带来更多机会与便利,创新就业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加速推动求职招聘行业数字化发展。

不过,张成刚也指出,当岗位发布量规模增大时,对于平台来讲,需要把好用工单位岗位真实性关口,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对此,快手方面表示,企业和劳务中介等招聘方在申请开通“快招工”功能时,需按要求提交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资料,才能认证用户。而主播开设招聘直播间,也需要接受平台管理员和受众的实时监督,假如主播故意误导应聘者,也将受到举报,事后被追责。

原标题:“直播带岗”帮助企业和劳动者更精准对接,提高匹配效率(引题)

以前求职要“跑腿” 如今“点投”就管用(主题)




青岛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2008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声光电、传感器、微显示光机模组等精密零组件,以及虚拟/增强现实、智能音频、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的研发、制造和品牌营销。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建立了综合竞争力。

秉持一站式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理念,歌尔深耕产业价值链上下游,已与消费电子领域的国际知名客户达成稳定、紧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从上游精密元器件、模组,到下游的智能硬件,从模具、注塑、表面处理,到高精度自动线的自主设计与制造,歌尔打造了在价值链高度垂直整合的精密加工与智能制造的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歌尔研发布局全球。在美国、日本、韩国、丹麦、瑞典、北京、青岛、深圳、上海、南京、台湾等地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以声光电为主要技术方向,通过集成跨领域技术提供系统化整体解决方案。

我们一起创造 We make it together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简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简介、南网能源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