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一 公司基本情况速览
总股本:3.4亿 总发行量 :8621万
发行价格:35.09元 流通市值:30.25亿
发行市盈率:182.41倍 行业市盈率:43.79倍
所属行业:军工 所属区域:湖北
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46%
2021年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4.14%
2021年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111.35%
二 公司看点
1.行业地位 行业龙头
公司是国内特种防护领域龙头企业,是全国两家军用透气式防毒服生产企业之一,承担军方现役透气式防毒服70%的订购任务。也是两家军用防毒面具生产企业之一,承担军方现役专业防毒面具***的订购任务。2019年公司丁基胶塞市场占有率为6%。
2.近三年财务数据 :营收波动大 净利润保持增长 毛利率波动也大
从下表可以看出,报告期内公司的营收波动很大,2019年大幅增长,2020下又大幅下滑,净利润呈现连续增长的趋势,毛利率也是大幅波动。公司预计今年1-12月的业绩较去年将大幅增长,主要系新冠疫苗胶塞需求拉动,毛利率较高的覆膜胶塞销售收入大幅增加所致。
指标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营业总收入 | 8.35亿 | 16.48亿 | 7.43亿 |
同比增长率 | -49.31% | 121.6% | 26.97% |
净利润 | 1.76亿 | 1.30亿 | 1.03亿 |
同比增长率 | 35.46% | 26.03% | 77.27% |
销售毛利率 | 31.60% | 19.21% | 27.01% |
预计2021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000万元至35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为:81.61%至98.64%。
3.技术水平 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是《军用防毒服通用规范》,《车载三防方舱滤毒通风装置通用规范》《电动送风过滤式防毒面具规范》等兵器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是《呼吸防护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国家标准,《军用过滤吸收器通用规范》国家军用标准的参与编制单位。公司拥有从事军品业务所需的全部军工资质,目前已完成透气式防毒服,专用防毒面具,集体防护装备及检测仪等产品的设计定型,是全国两家军用透气式防毒服生产企业之一,公司是我国人防工程化设备人防专用过滤吸收器的主要研发单位之一,2010年,公司人防专用过滤吸收器项目获得了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4.股权结构 国资委控股 员工持股
兵器装备集团直接持有公司60.71%的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南方资产间接持有公司33.12%的股份;兵器装备集团合计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93.83%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5.A股同行业对标
2020年可比公司营收,利润,毛利率对比情况
公司名称 | 营收 | 净利润 |
北化股份 | 23.59亿 | 9018万 |
华兰股份 | 4.46亿 | 8136亿 |
本公司 | 8.35亿 | 1.76亿 |
6.募资用途:
①新型核生化应急救援防护装备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投资总额77200万元;
②新型核生化防护基础材料研发平台建设项目,项目投资总额35300万元;
③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投资总额9920万元。
④补充流动资金项目,项目投资总额50000万元。
7.承销商 华泰联合证券
8. 题材和概念 ①军工②新能源汽车
9. 发行价格35.09元 流通市值30.25亿,市盈率182.41倍:
10:募资情况计划募集资金17.24亿元,实际募集资金30.25亿元。
三 估值及思路分享
公司是国内专业的防化军工企业,以特种防护领域为主,主要生产个体防护装备,集体防护装备,以提升我国各军兵种在核生化威胁条件下的生存和作战能力;同时依托技术优势,积极开拓医药包装,医疗器械等民品市场。公司是国内专业的防化军工企业,除了军工业务,公司与国药集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还是药用丁基胶塞行业的龙头企业,成为了新冠疫苗胶塞的主要供应商,这一块未来还值得期待,报告期内业绩波动很大,发行市盈率高,一般关注。
合理估值 | 150亿 |
预期估值 | 185亿 |
星级 | 三星 |
重要声明:本人不荐股,文章内容属于个人操作心得分享,所有观点不构成任何股票买卖依据!据此投资风险自理!
朗姿股份(002612.SZ)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拟清仓减持。受此消息拖累,公司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遭遇一字跌停,市值缩水53亿元。
然而即便如此,年初至今公司股价也已涨超***,2020年2月4日至2021年6月1日,股价更是从6.81元/股上涨至*71.6元/股,涨幅超过10倍。截至截稿,朗姿股份股价报51.56亿元,跌停板上仍有28.42万手封单,这意味着,朗姿股份或许还将迎来第三次跌停。
高位清仓引发大跌
6月4日晚间朗姿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申炳云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1987.6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49%。
对于减持原因,朗姿股份表示,申炳云年事已高,本次减持系其本人生活安排和资产规划的需要。
据悉,申炳云系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申东日及实际控制人申今花之父,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截至2021年一季报,申炳云持有公司股票共计1987.69万股,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换言之,这是一场“清仓式”的减持。
减持公告发布的次日,朗姿股份股价一字跌停,跌停板中出现大量封单。股吧中更是哀嚎一片,有投资者喊出:清仓式减持,韭菜就是这么割的;也有投资者认为还会出现更多跌停板,呼吁停牌。
公开资料显示,朗姿股份成立于2006年11月,主业是高端女装。2014年,公司将产业拓展至婴童领域,2016年公司宣布进军医美领域。目前,朗姿股份主营业务三大板块分别为时尚女装、医疗美容和绿色童装,其中时尚女装营收占比*,但医疗美容的营收占比和对净利润贡献正在不断增长。
2020年年报显示,朗姿股份的营业收入为28.76亿元,同比下降4.35%,归母净利润却同比增长141.65%,达到1.42亿元。形成这一数字反差的原因,正是因其医美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利润贡献*,而主业服装收入却不达预期,导致毛利率下滑。
具体来看,公司女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29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3.29%;营业利润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分别降低77.23%和78.79%。三大主营之一的绿色童装业务也是如此,阿卡邦实现营业收入7.33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7.87%,营业利润亏损1086.84万元,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亏损190.23万元。
另一方面,2020年朗姿的医疗美容业务却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25%;归母净利润6886.7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43%。2021年一季度,朗姿医疗美容业务继续发力,实现营业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92.03%。
朗姿股份跨界医美,主要靠的是外延式并购。在韩国全资子公司朗姿韩国有限公司于2016年4月先行投资参股了韩国*医美机构梦想整形医院后,朗姿在国内先后收购了位于成都、西安、深圳、重庆和长沙地区的医美品牌“米兰柏羽”和“晶肤医美”旗下的全部6家医疗机构。
截至2020年末,朗姿股份已拥有19家医疗美容机构,参股并受托管理机构1家,其中医院4家、门诊或诊所16家。
与此同时,朗姿股份还设立医美股权并购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的形式投资于医疗美容领域及其相关产业的未上市公司股权。
同为医美板块,服务端和产品端大有不同
不论从医美业务利润贡献的占比增速,还是从公司的“买买买”战略来看,朗姿股份似乎都已已经是妥妥的医美概念股,而多家主流机构对医美板块都十分看好。为何减持还能引发多个跌停,且跌势丝毫不减?或许要从增长逻辑说起。
医美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原材料厂商、中游医美产品生产商、下游医美服务机构和终端消费者。
具体来看,医美产品生产商具备较高技术和资质壁垒,强议价权保障下,头部企业盈利能力突出,毛利率在85%以上、净利率在50%以上。考虑到医美产品从前期市场洞察和产品研发(通常5年以上)、注册申报资质审批(1年以上)到产品推广(机构医生认可+消费者形成认知,上市到放量还需2~3年),整体周期漫长,客观上也构筑了优质医美产品的核心竞争壁垒。
再看服务端,与美容院、SPA会馆等生活美容相比,医疗美容经营许可要求更高,必须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注明相应美容科目才能营业,且大型手术器械具有重资产属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与五官科、脑外科等普通医疗相比,医疗美容门槛则比较低,回报期更短、也更注重渠道营销。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目前头部上市连锁医美机构收入8亿~9亿 元,占市场规模不足1%,单体头部医美机构收入体量2亿~4亿元,盈利不稳定导致连锁化率进程缓慢。医美行业发展初期欠规范导致运营费用高,其中人员成本占比超30%、获客费用占比15%~50%、物资耗材成本15%~20%。
“医美诊所高毛利的微整和整形服务都很依赖医生,不同的医生会展现出不同的整形效果,因此许多的剩余利润其实都支付给了医生,导致很多医美诊所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 汇丰晋信医疗先锋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骆莹对
兴业证券社服、商贸零售首席分析师刘嘉仁告诉
“这些更大程度上都是定制化的、属于非标内容。” 刘嘉仁称,在如此多非标因素之下寻求标准化,本身技术门槛就非常高,加之不断增加的医护团队成本和获客成本,维持收益增长并不容易。
因此综合来看,处于医美产业链下游的朗姿股份,其增长逻辑是否配得上近100倍的PE或许还未有定数。
医美股集体减持
除朗姿股份外,多家医美概念股先后发出减持公告。
5月19日晚间奥园美谷(000615.SZ)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京汉控股增加减持实施主体,与其一致行动人建水泰融、合力万通、段亚娟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562.3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
5月27日,金发拉比(002762.SZ)也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孙豫计划减持公司股份约56万股,计划减持比例为0.1581%。
上周,华熙生物发布公告称持股4.99%的股东赢瑞物源计划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4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
6月6日晚间,哈三联(002900.SZ)公告称收到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赵庆福先生出具的股份减持计划申请,因个人原因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31.25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0.0987%。公告次日公司股价跌停。
有观点认为,多家医美上市公司股东计划减持是认为自家公司估值过高而急于套现。但
刘嘉仁认为,拉长时间轴看,医美至少是一个十年左右的可投赛道。从需求端来说,消费者对医美产品复购率的确定性比较高;从供给端来说,由于存在合规门槛,目前国内的医美产品公司仍旧存在先发的政策红利。
中航证券研报显示,2019年我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769亿元,同比增长22.17%。手术医美市场规模为1096.78亿元,占比为62%;非手术医美市场规模为672.22亿元,占比为38%。手术医美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非手术医美市场增速高于手术医美市场。
根据新氧数据,2020年医美消费人群中30岁以下人群占比82%,近四年提升4.7%,00后消费人群占比19%,基本稳定。根据医美国际活跃用户数据,2020年30岁以下用户占比56%,90后成为市场消费主力军。
根据F&A的数据,2018年我国医疗美容客单价为6040元(不足900美元),而全球客单价消费为1495美元,受偏好项目结构差异以及不同项目定价差异,国内客单价仍处于低位,未来客单价具备提升空间。F&A预测,2023年我国医美相关的疗程量可增加至6350万次。假设总基数不变,我国医疗美容渗透率将提升至4.5%,较2018年翻3倍。
“因为市场够大,同时有进入门槛和政策红利,这些医美公司的估值自然较高。” 刘嘉仁称,在仅有少量外资产品竞争的背景下,部分上市公司在近两年还有待上市新品,也有可能带来新的行情。
骆莹对
“医美行业每家公司都不太一样,目前没有特别一致的预期,不排除有些公司是蹭热点。与此同时,医美公司的分化非常大,还要具体公司具体分析。”她表示,今年医美龙头公司的增速可能会在50%以上,但医美行业的竞争格局并没有固话,现在的龙头未必就是未来的龙头。
12月1日丨深圳华强(000062.SZ)公布,在公司业务发展过程中,为充分利用香港作为电子元器件贸易国际集散地的地理区位优势,公司选择主要在香港开展电子元器件的采购和销售业务,并主要采用美元、港币等外币进行结算。2015年以来,公司围绕核心战略,持续深入整合国内电子元器件授权分销行业,公司的业务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公司的境外营业收入相应增加。
2021年1-9月,公司的境外营业收入总金额达108.75亿元,同比增长51.34%,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66.12%。为了更好地应对汇率和利率波动风险,锁定交易成本,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公司财务稳健性,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拟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在不超过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0.5亿元)的额度范围内开展衍生品投资业务,该额度可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滚动使用。
随着公司电子元器件授权分销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日常经营使用外币结算业务的需求量逐渐上升。加之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加大、各国货币政策的不稳定性等,预计公司将持续面临汇率、利率波动的风险。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开展与日常经营需求紧密相关的衍生品投资业务,有助于提升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应对汇率、利率波动风险的能力,防范汇率、利率波动对公司利润和股东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增强公司财务稳健性。
10月15日丨深圳华强(000062.SZ)公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5亿元-7.3亿元,同比增长48.38%-58.11%;预计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2亿元-2.97亿元,同比增长40%-65%。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包括:
1、公司各项业务已形成了内生的、自发的良性运转模式,推动公司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2、随着电子行业景气度回暖,公司各项业务的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和强化,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深圳华强股票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深圳华强股票股吧、朗姿股份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