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移动股票
2月9日消息 中国移动上市后首度触及涨停,同时股价创上市以来新高,总市值达1.44万亿元,在所有A股中排名第四。
中国电信涨超3%,中国联通涨超2%。
中国移动咪咕和***达成合作,成为2022北京冬奥会的官方转播商。咪咕在本届冬奥会上,引入了多个知名解说,其中以王濛最为火热,而随着冬奥中国代表团首金冲上热搜,一夜之间全网刷屏,“王濛解说”成为现象级IP。而与她搭档的黄健翔,不仅与王濛组成“黄金组合”,也在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之后冲上热搜,为咪咕视频贡献巨大流量。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中国移动是全球运营商龙头,拥有全球*的通信网络,移动和宽带用户数居全球第一。核心竞争力凸显,从产业视角看,公司作为全球运营商龙头,地位稳固,用户规模与网络资源具备显著优势;从财务视角看,公司盈利能力出众,新兴业务发展良好,ARPU值持续提升,长期成长可期;从估值视角看,公司优质资产加成,现金流充沛,当前估值仍处历史低位,投资价值凸显。中国移动是兼具科技与消费属性的优质核心资产,5G时代增长逻辑重构,极具配置价值。
此前中金给予中国移动A股跑赢大盘的初始评级,目标价81元。
“吃相难看,瓜分股东利益!”一位股民在仁智股份(002629.SZ)的股吧里抱怨着。
这位股民抱怨源自仁智股份近日推出的一项股权激励计划,而这份股权激励计划也受到了监管机构的关注。
5月30日上午,深交所对仁智股份下发了关注函,要求公司“结合作为激励对象的*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实绩等因素,说明在公司3名高管获授股份数合计占激励股份总数的45.34%的情况下,仅选取营业收入作为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的原因及合理性,高管授予比例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说明股权激励计划是否存在向公司管理层等相关人员变相输送利益的情形,是否损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
受此消息影响,仁智股份早盘直接低开,截至5月30日收盘,该股以下跌5.17%报收3.67元。
被指行权条件“太简单”
仁智股份5月27日披露了“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2470万股,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布时公司股本总额41194.80万股的6%。本次授予为一次性授予,无预留权益。
令人诟病的是,仁智股份本次股权激励的考核标准。
按照公告显示,本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的解除限售考核年度为2022-2023年两个会计年度,第一个解除限售期的业绩考核目标是“以2021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率≥20%”,第二个解除限售期的业绩考核目标是“以2022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率≥20%”
上海某私募基金人士认为,这种股权激励的考核标准“太简单”,“以营业收入作为考核标准,那管理层完全可以把营收做大,这是很容易的事情,应收账款多一点就能达标,但是净利润不增长,对上市公司有什么意义呢?”
深交所在5月30日上午发布的关注函中也指出了仁智股份的这一问题,“请结合你公司近三年历史经营情况及主要财务数据、行业发展及市场环境变化、未来业务发展规划等,说明2022年、2023年营业收入考核指标的设置依据,指标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公司实际情况,能否促进公司竞争力的提升,相关业绩指标的设置能否达到激励效果,是否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并说明判断依据及理由。”
公告显示,仁智股份本次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1.82元/股,激励对象总人数为11人,其中公司总裁陈曦获授400万股、董秘王晶获授360万股、财务总监黄勇获授360万股,其余8名中层干部、核心技术(业务)骨干合计获授1350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陈曦、王晶、黄勇三人合计获授为1120万股,占本次股权激励计划的45.34%。
深交所在关注函中明确要求仁智股份说明,“仅选取营业收入作为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的原因及合理性,高管授予比例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请结合上述情况说明此次股权激励计划是否存在向公司管理层等相关人员变相输送利益的情形,是否损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是否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并说明判断依据及理由。”
“扣非”净利润已连亏7年
提及仁智股份,也算是A股的老面孔,公司2011年11月3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目前控股股东是平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陈泽虹。
但是上市至今,仁智股份的业绩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Wind数据显示,2011-2021年,仁智股份的营业收入从5.19亿元跌至1.26亿元,归母净利润从0.72亿元跌至-0.26亿元。
如果以“扣非”净利润来看,仁智股份2015年至2021年连续7年为负数。
仁智股份2022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0.24亿元,同比增长5.66%;归母净利润为-0.05亿元,同比下降2.3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04亿元,同比增长8.77%。
由此可见,仁智股份过去7年多的主营业务都是不赚钱的,这或许是其本次股权激励不能使用“扣非”归母净利润作为考核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仁智股份“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显示,本次股份支付费用需摊销总额为4,544.80万元,其中,2022年至2024年分别摊销1988.35万元、2083.03万元和473.42万元。
上述上海私募基金人士认为,如此高的费用,对于仁智股份的每年净利润将产生不小的影响。
因此,深交所在关注函中明确要求仁智股份说明,“说明考核期间增长的营业收入贡献的利润是否能够覆盖股权激励费用,若是,请详细列明计算过程及依据;若否,请说明在你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已经连续七年为负、近五年净利润除2019年外均为负的情况下,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具体考虑,是否损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并就股权激励计划可能扩大公司亏损规模进行充分风险提示。”
更重要的是,在解除限售方面,仁智股份本次股权激励计划“仅设置两个解除限售期且首期即可解锁50%股份”,深交所要求说明这种设置方法的原因及合理性,同时明确说明,“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持续发展,是否损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
5月30日,
新华汇富金融(00188.HK)公布,于2022年1月7日至2022年7月6日期间,该公司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于联交所进行一连串场内交易,进一步出售合共24.9万股中国移动股份 (占于本公告日期已发行中国移动股份总数约 0.001%),每股中国移动股份每日平均价格为49 港元至 57 港元,总代价约为1290万港元 (不含交易成本)。
截至2022年7月6日收盘,新华汇富金融(00188.HK)报收于0.33元,下跌2.99%,换手率0.15%,成交量112.5万股,成交额36.11万元。投行对该股关注度不高,90天内无投行对其给出评级。
新华汇富金融市值2.45亿元,在证券行业中排名第29。主要指标
智通财经APP获悉,招商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国内新基建投资及海外网络建设正逐渐拉动光缆需求端回暖,供给端出现向龙头集中的趋势,行业或将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在此背景下,我国光纤光缆市场供需有望维持紧平衡,并拉动价格复苏并有望进入量价齐升的新周期,建议投资者关注2022年中国移动(600941.SH)新一轮的普缆集采。重点推荐亨通光电(600487.SH),建议关注长飞光纤(601869.SH)、中天科技(600522.SH)。
招商证券主要观点
需求端:国内新基建投资及海外网络建设共同拉动需求端回暖。
虽然2021年中国移动集采出现量价齐升,但市场对长期需求方向仍缺乏共识。该行认为,随着国家整体网络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5G网络的广覆盖、千兆宽带的普及、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光网络覆盖、东数西算及数据中心建设等因素将带动国内光纤光缆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因此2021年下半年以来,运营商招标呈现量价齐升的趋势,采购规模和价格均较上年实现较大幅度上涨。在海外市场,各国政府重拾对通讯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视,大规模资本开支规划频出,海外光纤部署也有望持续加快,预计全球主要区域光纤光缆需求将恢复增长趋势。
供给端:头部集中趋势出现,竞争环境持续优化。
随着光纤光缆落后产能出清,国内光纤光缆市场供求关系趋向平衡,各厂商营收及净利润逐渐提升,并在2022Q1迎来大幅增长,各项财务指标相应好转。同时,光棒市场在多年没有扩容的情况下,呈现紧平衡状态。此外,在国际政治局势动荡等影响下,运费及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四氯化硅、氦气等原材料价格大涨,对中小厂商产能冲击较大,行业头部集中趋势或将加速演绎,利好拥有自主研发生产光棒能力且工艺独立性较强的龙头厂商,中小企业或继续退出市场。
未来展望:如果全球需求上升,叠加供给一定程度上锁死,行业将进入新景气周期。
在需求端,根据中国移动2021-2022年普通光缆集采招标公告显示,集采的普通光缆预估规模为447.05万皮长公里,折合1.432亿芯公里,相比2020年提升20%,相比2019年提升了36%,国内需求趋于复苏;在供给端,龙头集中效应逐渐显著。在此背景下,我国光纤光缆市场供需有望维持紧平衡,并拉动价格复苏,行业或将进入量价齐升的新周期,建议投资者关注2022年中国移动新一轮的普缆集采。
风险提示:国内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外国经济压力导致网络建设进程放缓风险、运费上涨过快风险、成本上涨过快风险。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移动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移动股票、002629仁智股份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