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兴业趋势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重拳打击仿冒投资诈骗平台,*提示潜在受害人。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排查打击仿冒App4.2万个,并纳入国家涉诈黑样本库。目前,国家涉诈黑样本库已涵盖并处置涉诈网址380.4万个、App51.4万个、跨境电话41.5万个,互联网预警劝阻平台预警超20亿人次。
近期,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监测发现多起仿冒投资平台进行诈骗的事件。诈骗分子仿冒京东金融、马上金融、360借条等平台,推出大量“李鬼”式App,以相似标志和产品介绍以假乱真,以“小额返利”等诱导网民进行访问下载,进而实施诈骗。部分诈骗平台甚至宣称具有“国企背景”,以“国字头”名义吸引用户,以“拉人头”模式发展下线,给一些网民造成巨大财产损失。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同志指出,诈骗分子仿冒投资平台诱导欺诈网民,让网民遭受严重的财产损失,还可能带来个人信息泄露,应引起足够关注。广大群众需通过官方正规渠道下载App;出现非官方客服联系的情况,要注意核查对方身份,切勿进行转账操作。App商店等平台应加强对可供下载App的安全性审核,防止虚假App浑水摸鱼,坑害广大网民。
为提高人民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国家网信办将部分典型案例通报
一、2022年1月,四川省吴某某在网上看到了“农E贷”仿冒App的宣传信息,因资金紧张便点击下载,并填写了信息申请贷款,但显示放款失败。所谓的在线客服与吴某某进行“沟通”,称其账户信息不匹配,需先进行资金验证。吴某某信以为真,便向指定账户转账3万元,事后发现被骗。
二、2022年2月,河北省姜某下载了“”仿冒App进行相关投资操作。期间姜某收到一条信息,显示其进行了一笔20万元的第三方汇款,因未报备属于违规操作,且已移交风控部门处置,姜某需缴纳20%的风险保证金4万元,否则账户将被冻结,姜某转账后发现被骗。
三、2022年6月,山东省秦某某在“马上金融”仿冒App申请贷款10万元,平台要求先交1万元金融贷款保险,否则不能提现。秦某某按要求交钱后依然无法提现,平台要求再交5万元验资费,并承诺会将保险费和验资费一并返还,秦某某充钱后合计被骗6万元。
四、2022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张某某下载了“中邮证券”仿冒App,跟着微信群里的“老师”进行投资操作。一开始投入了10万元,盈利后又追加了30万元,结果发现投资持续亏损,张某某打算将剩余的钱提现,但多次提现失败,且平台催促其继续追加投入。张某某察觉异常,随后平台无法访问。
五、2022年1月,江西省彭某在“安逸花”仿冒App申请贷款,提现时提示银行卡号错误,账户被冻结。平台让其转账1万元以证明是本人操作,彭某转账后账户恢复正常,随后发现又被冻结,平台声称彭某操作失误,需继续验证,彭某发现被骗。
六、2022年5月,辽宁省章某经朋友推荐下载了“平安证券”仿冒App,先后投入了18万元。不久章某收到了平台升级的通知,并按提示进行了升级操作,但平台显示其账号为“风险账户”,存在洗钱嫌疑,需要向监管部门的“安全账户”进行转账验证,否则无法正常使用。章某多次进行转账,合计被骗25万元。
七、2022年3月,河南省钱某某在“长城资产”仿冒App上进行期货投资。平台客服以免费提供增值服务为由添加其微信,并告知钱某某缴纳2.5万元即可成为“VIP用户”,可享受手续费打折并优先获取相关市场信息。钱某某信以为真,便向指定账户进行了转账,最后被平台客服拉黑。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
法治日报
摘要:
需求方面,国内纺企经营压力未见缓解,成品库存高企,订单不足,对上游棉花的补库意愿也相对较小。终端方面,宏观流动性偏紧,主要消费国衰退风险提高,消费信心也走入历史低位,服装消费见顶可能性加大,对全球棉花需求预期构成利空驱动
总体而言,2022/23年度棉花供应预期相对充足,而海外宏观经济衰退影响下,消费需求也明显偏弱,预计2022下半年棉价仍有下行空间。
策略上:择机介入CF209、CF301空头头寸。
风险因素:国储调控手段。 供应端趋于宽松
1、供应端趋于宽松
国内新棉产量预期较乐观,供应端压力仍待释放。据BCO调查数据,我国新年度棉花4月上中旬开始大面积播种,播种进度较快。从6月统计的实播面积调查来看,2022/23年度新疆播种3630万亩,相比上一年度增加0.9%;产量预期达到533.6万吨,较上一年增长03%。全国总体来看,2022/23年度我国棉花实播4237万亩,同比增长0.8%;产量预期584.2万吨,同比增长0.3%。
2022/23年度我国棉花播种以来,总体气候适宜度(0.82)高于上年(0.79)和近五年平均(0.81)。分项来看,新疆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3℃,产区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7成,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少,据中央气象台分析,棉花播种以来的气象条件总体利于播种出苗及苗期生长。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截至6月30日,全国累计销售2021/22年度皮棉368.7万吨,同比减少221万吨,较过去四年均值减少153.8万吨,其中新疆销售319.3万吨,同比减少202.0万吨,较过去四年均值减少123.1万吨。此外从中国棉花信息网统计的棉花出疆统计看,2021/22年度总体出疆情况处于近四年*点;可流通库存也处于近年*位。可见目前棉花产业链现货实际流动性减少,大量货源仍在轧花厂环节,供应端压力仍待释放。
美国新棉种植面积全面扩大,供应紧张情绪缓解。根据USDA数据,全美新棉播种已基本完成,全美及得州棉株生长进度持续领先。至6月26日全美棉花现蕾率33%,同比领先3%,较近五年平均水平持平。其中得州棉花现蕾率在29%,同比领先1%,较近五年平均水平领先1%。全美结铃率8%,同比领先1%,较近五年平均水平领先1%。其中得州结铃率为12%,同比领先3%,较近五年平均水平领先2%。整体来看,全美现蕾率和结铃率均较近年进度略有领先,种植进度相对较快。
据USDA2022/23年度作物实播面积报告,美棉新年度实播面积在1247.8万英亩,同比增11.3%,其中陆地棉总面积1232.2万英亩,同比增幅11.1%。分州来看,目前仅有亚利桑那州棉花播种面积从12万英亩降低至8.2万英亩,其余各州棉花实播面积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
目前美国干旱问题影响持续,至2022年6月28日,全美约61%的植棉区受旱情困扰,其中极度及异常干旱区域面积占比在22%。从植棉区不同程度旱情分布面积占比变化情况来看,当前干旱区域面积占比同比增加56个百分点,其中极度及异常干旱区域面积占比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同比增幅均再度扩大。
据USDA棉花6月供需预测,2022/23年度总产量在359.2万吨。如果旱情对美国各棉区的影响程度不变,依据7月USDA棉花实播面积报告的数据来对供需表进行调整,则预计美国2022/23年度棉花总产在366.5万吨。但实际来看,各州实播面积增长不同,受旱情影响较重的东南棉区和西南棉区实播面积增长较少,而中南棉区降雨丰沛,受旱情影响较小,棉花实播面积增长也最多。所以定性角度而言,2022/23年度美棉实播面积增长较多,在各州旱情影响程度不一的情况下,实际收获面积可能比预期更多,供应紧张情绪将有所缓解。
印度棉花种植进度加快,2022/23年度增产预期相对确定。据印度气象部门数据,截至6月30日印度西南季风已经覆盖北方邦,喜马偕尔邦以及克什米尔全境,拉贾斯坦、旁遮普和哈里亚纳局地,古吉拉特邦和中央邦绝大部分地区,进程比预期提前。从降水情况来看,自6月1日至29日,印度全国累计降水134.6mm,较往年正常水平同比减少约10%。其中西北地区同比减少约20%,中部地区同比减少约33%。整体印度天气情况来看不利于棉花种植,可能提高新年度印度棉成本。
截止7月1日,印度全国植棉面积达640.8万公顷,植棉进度同比领先约4%,整体处于近年较快水平;具体从各棉区植棉情况来看,北部棉区新棉播种已基本完成,同比落后约1%;中部棉区植棉进度同比领先约6%;南部棉区植棉进度同比领先约5%,印度棉花供应或能保持相对充足。
由于2021/22年度印度棉花减产,棉花价格持续走高,年度均价同比提升65.74%,大幅提振下一年度棉农种植预期。据印度相关机构数据,2022/23年度印度植棉区域总计扩张3.8%,其中马哈拉施特拉邦同比扩种明显,目前播种面积约236.5万公顷。
总体来看,虽然降水同比减少,但印度新年度棉花种植加快、种植面积扩大,总体新年度棉花供应应相对充足。
2022/23年度全球总体棉花供应预期相对充足。尽管主要产棉国家不同程度受到天气影响,但据USDA数据,2022/23年度全球棉花实播面积为50295万亩,同比增长3.90%;预计总产量达到2640万吨,同比增长3.69%,即2022/23年度全球总体棉花供应预期仍然相对充足。
2、需求偏弱造成持续利空影响
产业链下游方面,国内纺企成品库存高企,经营压力下补库意愿不足。对纺企而言,虽然棉价下跌使纺企的即期模拟纺纱利润出现好转,但由于实际成交与报价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以及现货销售仍处于有价无市态势,纺企经营压力也未见缓解。且大部分纺企都面临成品库存高企、订单不足的情况,部分工厂开机率持续较低甚至部分小厂出现关停状态。多数商家对纺织市场持悲观态度,直至9月新棉上市前都不会有太大改观,因此对上游棉花的补库意愿也相对不足。
终端消费方面,(1)宏观流动性偏紧,主要消费国衰退风险提高。据芝商所预测数据,美联储7月加息75bps的概率达到97.5%,而9月加息75bps的概率达到80.4%;且2022年内持续加息直到2023年初的可能性接近50%。目前来看,随着海外主要央行纷纷收紧流动性,美联储承诺无条件抗击通胀,引发市场对于流动性收紧的预测已相对确定。主要棉花消费国家/地区的经济指标也再度恶化,美国6月ISM制造业PMI为53,创23个月新低;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为52.1,日本6月制造业PMI为52.7。主要消费国PMI持续下行并接近荣枯线,衰退风险提高,全球棉花市场消费预期也随之承压,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也边际利空。
(2)主要消费国消费信心历史低位,服装消费见顶可能性加大。从6月各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看,美国密歇根大学发布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仅为50.2,创下44年来的*值。另一项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公布数据显示,美国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从5月的103.2进一步下降至98.7,创2021年2月以来*水平。此外欧元区和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均不同程度下行。目前主要消费国服装销售仍在增长,但以美国为例,美国批发商、零售商纺织制品库存累积已达到历史高位,结合宏观面经济衰退预测,主要服装消费国目前服装消费见顶可能性逐步加大,对全球棉花需求预期构成利空驱动。
3、交易层面看,棉价前期推涨动能基本消耗殆尽
据CFTC数据,由于前期纽期交易重心震荡下行,锁基差的资源点价成交,以及持续波动行情叠加需求转弱之下棉商部分回购,美棉未点价销售合约量(oncall)持续减少且降幅加大。此外从CFTC基金持仓报告看,美棉净多持仓已连续数月下降,资金做多兴趣已明显减弱。总体而言在交易层面上,棉价前期推涨动能基本消耗殆尽,叠加实播面积所展现的新年度趋于宽松的供应预期来看,新年度美棉不具备同样推涨动能。
4、相关潜在利多因素:国储调控手段
从周期视角看,国储棉已经进入净收储周期。2014-2021年中储棉净抛储达到1172万吨,已经超过上一周期的净收储量。为了保证对国内棉花市场的调控力度,中长期内,预计收储数量将远大于抛储数量。目前在全球纺织服装消费见顶回落的行业周期下,国储调控手段可能在中短期发力,支撑产业链。
5、2022下半年棉价仍有下行空间
宏观层面上,经济衰退担忧和流动性缺乏推动美国国债收益率走低,美元指数飙升至20年高位,短期宏观市场情绪仍然悲观。此外纺织相关品种PTA、大宗商品代表品种原油价格情况看,整体偏弱运行、重心下移,亦反映宏观层面拐头向下的趋势,对棉花下半年价格运行形成利空影响。
综上,供应方面,国内新年度棉花播种进度较快、棉花实播增长,产量预期较乐观,且上一年度棉花在供应端压力仍待释放。美国旱情持续,但新棉种植面积全面扩大,供应紧张情绪将有所缓解。印度棉花种植进度加快,新年度增产预期相对确定。2022/23年度全球总体棉花供应预期仍然相对充足。
需求方面,国内纺企经营压力未见缓解,成品库存高企,订单不足,对上游棉花的补库意愿也相对较小。终端方面,宏观流动性偏紧,主要消费国衰退风险提高,消费信心也走入历史低位,服装消费见顶可能性加大,对全球棉花需求预期构成利空驱动。
策略上: 择机介入CF209、CF301空头头寸。
风险因素:国储调控手段。
资讯
周杰伦演唱会预约人数已经突破1500万。截图
腾讯又一次对“回忆杀”出手了。
5月17日,周杰伦线上演唱会官宣,尽管是重播,但是顶流仍然是利器——三天时间,预约人数已经突破1500万,#周杰伦演唱会重映官宣#话题量更是达到2.3亿。
有人组队同城观看,有人追忆演唱会现场,粉丝苦等新专辑六年,“520”这天在线上寻到了为爱打call的机会。
线下停摆,线上演唱会于平台而言成了流量密码。2022年五月天线上演唱会,预约人数同样破千万,相关话题量破10亿。追溯至2020年,超过3500万人在线同步观看,创下五月天成团以来最多人同时参加的一场演唱会纪录。这一年,《想见你》OST彩蛋音乐会,实时在线观看数达到了600万。有网友统计,600万的观看相当于“同时在75个鸟巢,260个小巨蛋,480个红磡开满场演唱会”。
崔健、五月天、张国荣、刘若英......老牌歌手接连加入,资本重金加码“音乐+”,用户却只谈情怀,一轮轮刷屏背后是谁在埋单?线上演唱会的集体狂欢之后,是雁过无痕还是厚积薄发?
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线上现场音乐演出产业研究报告》。
破译“顶流”流量密码
腾讯选择周杰伦这步棋,恰逢其时。
周杰伦上一次在国内开演唱会是3年前,发专辑也仍旧停留在6年前。近期,随着刘畊宏健身直播走红,周杰伦的《本草纲目》《龙拳》等歌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曾经追过周杰伦的歌迷也陷入回忆杀。
最初刷到这个消息时,杰迷小山很是兴奋。时隔3年再次看到周杰伦演唱会,“就算线上也行”。不过,被点燃的热情随即被“重映”两个字浇灭了大半。
“这些之前我都看过现场了,而且演唱会视频网上也能看到。”尽管这样说,由于免费,小山还是决定有时间会看一下。
5月19日,周杰伦线上演唱会歌单发布,“地表最强魔天轮”两场演唱会共有包括《稻香》《*铁盒》等48首歌曲。这也可以称得上是周杰伦的*时刻。杰威尔数据显示,2013年开始的“魔天伦演唱会”共全球巡演76场,耗时2年7个月,吸引了180万人次观众,累计票房72.45亿;而从2016年一直持续到2019年的“地表最强演唱会”共巡演120场。
在外界看来,腾讯不仅是在办演唱会,也是秀版权“肌肉”。
在腾讯音乐和网易云两个音乐巨头的多次音乐版权纷争中,周杰伦是关键的一个。
二者的一则判决书显示,2017年11月,腾讯音乐用*版权的形式拿下了周杰伦的歌曲,并与网易云签订了《音乐授权合作协议》,授权期限为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授权价格为1818万元。
2018年3月9日,网易云要求续约,但在授权期限内未达成续约协议。4月1日下午6时,网易云音乐全平台下线周杰伦歌曲。
当年10月,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上半年实现收入86.19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在线音乐收入25.53亿元,同比增长87.2%。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周杰伦”这三个字对于一个音乐播放器而言,就意味着15%的DAU(日活用户)增幅。
周杰伦是腾讯音乐不能放下的利剑。2018年2月,在国家版权局的协调推动下,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二者曾相互授权99%的音乐作品,而周杰伦就在这剩余的1%中。
2019年8月,腾讯发布《关于放弃音乐版权*授权权利的声明》。声明中,腾讯确认放弃与相关上游版权方有关音乐版权*授权的权利,并告知相关上游版权方可以自行向其它经营者进行授权。
这一声明颁布后,网友纷纷表示,终于可以在网易云听周杰伦了。但是直到如今,网易云音乐上周杰伦的歌曲仍显示灰色“无法收听”。
网易云音乐上周杰伦的歌曲仍显示灰色“无法收听”。
早在2020年,伴随线上演唱会热度攀升,腾讯推出TME live。仅四季度就举办了 50 多场在线现场音乐会。整个2021年,TME Live 举办了56场现场表演,且吸睛成绩不俗。从西城男孩到五月天、张国荣,再到崔健演唱会,修复及老牌艺人都成了流量保证。
其中,4月1日“张国荣2000年《热·情》演唱会超清修复版”,1740万人梦回2000,荣迷们在直播间按下点赞按钮3878万次。超4600万乐迷在崔健视频号演唱会上隔空共鸣,崔健线上演唱会微信生态内曝光量12 亿+,喝彩次数1.2亿+。崔健演唱会直播间被分享270万次,巨大流量击穿多个用户圈层。
贝壳财经
花式玩法:“打榜”出没
此次免费重映的周杰伦演唱会,已经是腾讯TME live今年以来举办的第5场线上演唱会,此前曾引发刷屏效应的五月天、张国荣等均为免费线上观看。
线上演唱会的成本并不低。一般情况下,灯光、舞台搭建、人员配置上的成本不会缩减。而为了保证播放质量在带宽、技术开发、版权等方面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艾媒分析师张毅表示,线上演唱会目前的变现方式主要有门票、广告和品牌冠名三种。
对于免费的演唱会,广告和品牌冠名成为主要变现途径。这类情况主要出现在崔健、张国荣、刘若英等知名度较高的艺人身上,他们通常可以带来巨大的流量,因此可以放低门槛吸引更多人观看,由此吸引赞助商。
此次周杰伦线上演唱会由百事可乐*冠名,和腾讯TME LIVE的标志并列出现在宣传片。此前崔健线上演唱会则由极狐汽车*冠名,根据腾讯介绍,这场演唱会是视频号演唱会直播商业化首秀。
张毅告诉贝壳财经
贝壳财经
追溯至2020年,火箭少女解散演唱会就以非会员40元,会员18元,5份以上每份12元,101份以上每份8元的方式为平台拉新。
2021年3月,爱奇艺官宣了女团THE9的*线上演唱会,与火箭少女用5人拼团优惠来吸引人的营销方式不同,爱奇艺设置限量销售,139元的票价两场总共3.5万张,399元档5000张,算上每天99张的99元*票,总共4万余张。线上举办还限量,一度引发猜测,不过,演唱会前夕,官方宣称所有票都显示售罄。
除此之外,该线上演唱会不能回放,错过直播就意味着失去观看机会。为了限制共享,爱奇艺此次演唱会只有手机、iPad及手机投屏3种观看方式。
变现的另一种模式,通常是针对粉丝经济属性较强的艺人,这类艺人演唱会的目标群体通常是具有较强黏性的粉丝,因此盈利模式以“门票+应援收入”为主,且价格随粉丝数量水涨船高。
贝壳财经
THE9演唱会399元门票涉及的相关权益。
这些应援放在线上,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
2020年8月,TFBOYS演唱会分为30元、158元、860元三档,158元比30元多一个成员直拍,860元档可以拥有限定礼实物周边和主题盲盒购买特权,其中主题盲盒购买特权只是指具有特权,想要购买盲盒需要额外支付99元。
演唱会期间的打call助力也是粉丝经济的常见形式。在阿里“平行麦现场”主办的乃万“遇见自己”演唱会上,打call前10名可以获得不同的特权,比如第一名可以获得视频连线机会、亲笔签名衍生品以及冠名商海信电视。
除此之外,“平行麦现场”依托阿里系资源优势及电商基因,实现了“演唱会+电商”。在演唱会画面中显示产品链接,直达电商平台。
不过,粉丝被视作掘金地,也并未换来满意的互动。THE9演唱会所谓的互动,只是抽取粉丝进行连线,这个资格就是399用户的特权。在开播前,连线还经历了彩排,粉丝也是*配合。最终实践效果来看,延迟、断线等情况仍未能解决。
线上演唱会成炫技工具?
实际上,线上演唱会并非疫情催化下的新型产物,早在2014年,乐视承办的汪峰演唱会,同步线上直播,30元的票价购买人次达7.5万,为乐视创收超200万元,开创了演唱会的新模式。
不过,当时的线上演唱会更多的是作为线下演唱会的配餐。2020年,线下演唱会遭遇停摆、延期,演艺经济遭到重创,线上演唱会成为主要出路。
最初的线上演唱会并不被看好,很多人认为演唱会讲究的是气氛,线上演唱会“没内味了”。令人意外的是,经过两年的发展,线上演唱会成为了当下日常。
“没有气氛”是线上演唱会*的嘈点。
随着线上演唱会的内卷,平台开始用高科技包装演唱会,满足用户对互动感、体验感的需求,VR、XR、元宇宙等词汇轮番上阵。
然而实践下来,眼花缭乱的技术不但没有满足用户需求,反而让线上演唱会成为展示平台技术的工具。
在牛年春晚,“千里之外”的周杰伦、刘德华同时出现在舞台上,依托的就是XR技术。2021年4月,爱奇艺主办的The9线上演唱会,以扩展现实(XR)为卖点,打造沉浸感。
演唱会总导演谭寅子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演唱会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了,包括研发、技术、设备、内容制作等在内的总投资超过1亿元。投资过亿的演唱会,最终呈现效果却多次出现问题,引起粉丝吐槽演唱会是“大型*表演”。
5月17日晚,字节跳动旗下pico主办郑钧“We Are”VR私人唱聊会,采用VR技术,号称可以实现360°沉浸式的视觉盛宴,带上设备可以感受站在舞台上看演唱会。与其说是演唱会不如说是pico的一场尝试,或许是因为设备限制,该场演唱会微博话题阅读量不足200万。
除此之外,还新兴出来了元宇宙演唱会的概念,让虚拟人代替真人。2011年11月,贾斯汀·比伯与虚拟音乐会公司Wave VR合作举办的元宇宙音乐会,在这场演唱会中,比伯的虚拟人成为主角代替比伯演出,尽管动作同步度已经比较高,但和真人仍有很大距离。
平台并未因此放缓脚步,不管是Pico、wave还是TME都在大步迈向虚拟现实技术,资本也不断加注。
Wave 是较早推出元宇宙概念的平台,目前已经获得了众位明星投资人支持。2020年6月,wave完成了在Maveron领投下的3000万美元融资。
2020年11月,Wave VR与腾讯音乐达成了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为TME旗下创新演出品牌TME live开发高品质虚拟演唱会内容。2021 年年底腾讯音乐推出虚拟音乐嘉年华TMELAND。
从资本的动作可以看出,未来高科技的线上演唱会仍然是大势所趋。张毅表示,线上演唱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观众形成的社会讨论度,本身就让线上演唱会变得更加有商业挖掘的空间。虽然线上演唱会是疫情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但我认为这种商业模式在未来疫情过后仍然会有一个不错的发展机会。”
从直播到录播,从首映到重映,观众对线上演唱会不再排斥,要求也逐渐放低,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内容值得期待。
从眼下看,线上演唱会要从爆发性红利转向持续动力,还需要一个突破点。
导读:元宇宙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消费内容、公平的创作平台、可靠的经济系统、沉浸式的交互体验。与传统游戏不同,用户可以在元宇宙体验不同的内容,结交不同的好友,创造自己的作品,进行一系列虚拟活动。
精选报告阅读原文附下载:『元宇宙科技报告库』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国开证券交易软件下载》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国开证券交易软件下载、兴业趋势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