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九安医疗主营业务
撰文 / 胡文柳
编辑 / 杨洁
日前,九安医疗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280倍,主要是受益于来自美国市场的订单。
但是,资本市场却并不“买账”,九安医疗的亮眼业绩没有换来股价的继续上涨。业绩预告发布的次日,九安医疗7月15日早盘大跌8.33%,当日跌幅6.45%,报收58.48元/股。从7月15日到7月19日,公司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市值缩水32亿元。
自2021年11月以来,九安医疗受益于美国市场的大额订单,股价从*5.8元一路暴涨,一度达到99.12元的高点,成了A股市场当之无愧的大牛股之一。但现在,盈利暴涨而股价下跌,资本市场“不再信任”九安医疗了吗?
海外大单带动,业绩暴涨超280倍
海外订单,“带飞”了九安医疗。
7月14日晚间,九安医疗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51.00亿元~155.00亿元,同比增长27466.36%~28196.60%。对于上半年的业绩大涨,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在美国市场上对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需求大幅增加,公司自主品牌iHealth已通过美国电商平台面向C端客户销售,同时承接美国政府订单及商业订单。
早在今年公布一季度业绩报告时,九安医疗就曾披露称,鉴于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在美国需求大幅增长,一季度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36707.43%~41965.63%,归母净利润可达140亿~1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707.43%~41965.63%,远超市场预期。
但是,以此推算,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仅实现*净利润11.88亿元,环比下滑91.69%。这意味着,九安医疗的第二季度没出现海外大单。虽然这个数据与2021年同期相比,仍增加了84088%,但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对九安医疗的增长难以持续的担忧。毕竟,九安医疗是在去年的11月接到了来自美国订单的“橄榄枝”后,才开启了股价逆天暴涨的历程。
生产、销售医疗器械的九安医疗,原本在资本市场上并不“起眼”。官网显示,九安医疗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专注于健康类电子产品和智能硬件研发生产的企业,主要产品有血压计、体温计、血糖仪等。2010年公司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当时估值仅有18亿元。
上市后的多年中,九安医疗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2017年至2019年,三年时间里九安医疗的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高达5.63亿元。直到2020年,公司才刚开始盈利。
在2021年11月6日,九安医疗旗下iHealth的抗原自测产品获得了美国FDA的紧急使用授权,这意味着九安医疗获得了收获3.31亿人口美国市场的机会。iHealth是九安医疗位于美国的子公司,于2010年成立,主要开发可与智能手机相连的移动互联系列医疗产品,同时拓展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市场。一直到了2014年,小米集团投资了iHealth,九安医疗的这块业务才算真正发展起来。
(抗原自测试剂盒,图/九安医疗官网)
获授权后不久,九安医疗董秘现身互动平台,并在回复投资者提问表示,公司的新冠抗原家用自测试剂盒产品已经开始规模生产,并在美国当地现货热销。之后,从2021年11月15日起,九安医疗股价开始了暴涨模式,随后连续7个交易日涨停。
从2021年11月到2022年1月,短短两个多月时间,九安医疗的股价从6元左右一路涨至1月18日的88.88元,涨幅超过14倍;公司市值从28亿元暴增至1月18日的434亿元,成为市场上备受瞩目的大牛股。
在这期间,有超11万散户涌入九安医疗。公司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是6.11万户。而至2021年末,其股东总数已达17.94万户,一个季度内增长了11.83万户。
据公司2021年年报披露,九安医疗去年营收23.97亿元,其中第四季度了实现营收16.07亿元,占全年营收的67.04%,主要是来自美国市场新冠抗原自测产品订单量激增;到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计*同比增长超280倍。
到了今年年初,九安医疗继续释放利好消息。1月中旬,九安医疗接连发布了两份公告。一份公告中称,公司已获得美国纽约州卫生部和纽约州非营利组织订单,金额为6531万美元(约合4.16亿元人民币);另一份公告中则表示,公司获得了美国ACC(美国陆军合约管理指挥部)订单,金额为12.75亿美元(约合81.02亿元人民币)。
共计超过13亿美元的大订单,在此之前,国内连迈瑞医疗这样的医疗器械巨头都没见到过。在这些消息的推动下,九安医疗的业绩和股价跟着一飞冲天。
九安医疗的上一轮股价暴涨,发生在其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布后。在今年4月12日盘前,九安医疗公布了一季度业绩预告。开盘后,九安医疗一字涨停,并在接下来的四个交易日内,连续涨停。4月15日,九安医疗股价盘中一度达到99.12元,创下历史新高。
但是,暴涨的九安医疗,却在上半年业绩预告发布后“熄火”了。
暴富“神话”还能持续多久?
尽管九安医疗2021年上半年业绩“爆表”,但其第一季度的优越表现并没有延续到第二季度。对此,市场给出了及时反应,在九安医疗业绩预告公布后,从7月15日到19日,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
此前,已有不少投资者在担心,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大订单,九安医疗的业绩能否持续下去。九安医疗二季度的表现,无疑让他们认为,以往的担忧得到了部分证实。九安医疗也在业绩预告中提示,因疫情发展的不可预见性、市场需求变化、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未来业绩是否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实际上,尽管经历了多番股价飙涨,但一直以来对于九安医疗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市场上是存有疑虑的。尤其是在今年1月18日,公司股价盘中一度暴涨到88.88元,但随后便震荡下挫,午后开盘直打跌停,截至收盘,仍有超8万手封单。当日尾盘五分钟,大约有1.6亿元资金抄底了九安医疗。
(图/视觉中国)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当日,投资者交流平台上,仍有散户表示,“你一手,我一手,九安能到99”,以及高唱“众散户齐心锁仓”。业界也戏称,游资纷纷出逃,散户们充当了“接盘侠”。
“由于疫情的影响,检测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但在资本热捧和加持下,检测企业估值也存在着过热的问题,容易被高估。按照市场以往的经验,所有被资本热追的板块都将有一个回调过程,挤出泡沫。”财经评论员王赤坤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
事实上,在此前,机构也不够“看好”九安医疗。根据公司一季报显示,其前十大股东和前十大流通股东席位一致,其中有七个席位都是自然人“牛散”,仅有一支新成立的基金持股。
值得关注的是,在去年九安医疗股价暴涨期间,还曾有两大私募基金趁机“快进快出”,高位减持套现。《财经天下》周刊观察到,2021年第三季度末,九安医疗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新进了两只资管产品,一个是“北信瑞丰基金百瑞143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另一个是“万顺通1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而在2021年第四季度末,它们已消失在十大股东名单之中。
而九安医疗的业绩能够保持多久,也成了业内都在关心的问题。
在雪球平台上,有投资者分析道,九安医疗目前需要面对更多具有优势的竞争者,其在美国的订单或许难以再增长了,像美国雅培制药有限公司的产能“现在是1亿盒/月”。据统计,截至3月22日,美国FDA已批准了45个新冠抗原检测EUA(紧急使用授权)文号,其中有14个家用自测产品,涉及13家企业。
同时,美国抗原检测市场的需求也并不稳定。根据国家海关总数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出口货值为18.13亿元,较2月180.24亿元的峰值下滑九成,其中,美国对国产新冠试剂的进口货值环比下降超过20%。海外市场对我国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的需求依赖性也在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至今,九安医疗的抗原自测产品还未在国内上市。而即便以后成功上市,它想要借助该产品继续在国内市场“掘金”,也并非易事。
“国家药监局已先后批准20来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这些产品涉及多家上市公司,随着市场参与者的不断增加,新冠抗原检测盒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也意味着分给各家企业的蛋糕也会越来越小。而抗原检测适用人群少,竞争企业多,集采竞争使价格下降,加上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防治方式多样化,未来市场对抗原检测的需求或许将难达预期。”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
九安医疗的“暴富”神话,又还能持续多久?
“头部效应”一度突出的公募基金行业格局,在去年四季度“一朝”被打乱。
*公布的基金四季报显示,基金公司的非货基金规模排名出现重大变动。
除了易方达的资产规模遥遥领先之外,华夏、广发、富国、汇添富、南方基金全部扎堆在6000亿+的狭窄通道内,形成“胶着竞争”之势。
这或许意味着又一轮行业洗牌的开始。
一超多强格局确立
公募基金的市场份额格局可以稳定么?
大概率还是不能。
资事堂梳理发现,过去一年公募非货基规模的变化明显,除了易方达以超万亿元规模继续保持行业老大地位,其余的头部基金公司都在起伏变化(见下图,数据四季报)。
总体来说,华夏基金在四季度重新夺取了亚军。而富国基金历史上*进入行业前四,超越了汇添富基金。
相对而言,南方基金的排名比较稳定,2020年末和2021年末都是第六名。而工银瑞信经过一年的努力进入行业前十。
附图:2020年末基金公司规模排名
公募“*单品”
如果问公募圈谁是掌管资金最多的基金经理(非货币和理财基金),你会想到谁?
过去两年,基民可能想到张坤,他的基金有着十年十倍的神话般业绩。
不过2021年四季度末,座次发生了重大变化,葛兰超越了张坤,成为了受托资产行业第一的基金经理。
不过如果轮到单品,还是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位列第一,截至去年末,该基金的规模是676亿元。
但如果A、C份额合计,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的合计总规模达到776亿元,是行业内非货基金的第一。
除此以外,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也位列基金规模前两位。
其余位列规模前十的偏股混合基金,依次是朱少醒的富国天惠、傅鹏博的睿远成长价值、蔡嵩松的诺安成长、焦巍的银华富裕、以及李瑞的东方新能源汽车。
上述阵容中,大部分皆为耳熟能详的*基金经理,而东方基金的李瑞可谓杀出来的一匹“黑马”。
李瑞管理的产品2020年末只有47亿元,过了整整一年攀升至224亿元,成为诺安蔡嵩松之后,又一位赛道型选手。
指数基金“卖酒买药”
WIND数据显示,包括ETF在内的被动股票指数型基金中,白酒类基金延续了高曝光度。
受到“茅台们”抱团股行情影响,2019年二季度-2021年三季度(除了2020年二季度),这只基金持续净申购,规模水涨船高。
资金追捧下,2021年三季度末招商中证白酒规模接近千亿元,坐上了中国本土第一大股票基金宝座。
但到了四季度末,基民的“白酒信仰”转变,规模从近千亿降至776亿, A类份额下滑了16%,C类份额下降了20%。
但招商中证白酒仍是行业内最重要和规模*的非货指数基金。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关注:基民对医药基金出现逆向投资——越跌越买。
如上图,华宝中证医疗ETF、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位居四季度总申购份额前六,份额增长率霸榜指数基金前三,均超50%。
医药基金年度跌幅显著,但依然吸引“逢低买入”的资金,背后是机构所为,还是散户为主的助推,有待进一步观察。
哪些产品受追捧?
主动管理的基金中,基民的“口味”变化微妙,开始追逐一些“新鲜的”基金经理。
华安安康A会成为去年主动偏股基金中净申购份额*的单体基金,估计很多人没有想到。
该基金由石雨欣和陆奔管理,过去一年净收益7.27%,四季度末规模达到141.74亿份。
此外,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A和C类合计规模净增长近80亿份。
另外,许定晴管理的中海优质成长四季度也有超过25亿份的净申购。
当然,这仅仅是份额角度的考虑。从管理市值角度考虑,前海开源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公用等产品也将跻身行业前列。
九安医疗(002432)02月09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董秘你好 我们自己国家香港最近疫情这么严重 公司也赚到钱了 怎么不给香港同胞捐赠一批测试盒去帮忙同胞居家检测
九安医疗董秘: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我公司获得的是美国FDA EUA的授权,目前公司主要精力是面向美国市场进行销售。我们关注到香港疫情的爆发,公司愿意为香港公共卫生防疫工作贡献力量。感谢您的关注。
投资者:尊敬的董秘您好,公司如果有需要公告的事情,请及时披露可以吗。早盘或者午盘能不能多跟投资者交流交流,大小股东都很关注公司的前景。希望比较详细的了解公司的发展
九安医疗董秘: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会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感谢您的关注。
投资者:请问贵公司除了美国市场,还有没其它国家市场已经打开了的?
九安医疗董秘: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我公司获得的是美国FDA EUA的授权,目前公司主要集中精力向美国市场进行销售。感谢您的关注。
投资者:请问董秘,公司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在欧洲有销售吗?
投资者:您好,贵公司新冠检测产品除美国及日本外,是否已向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或欧洲国家相关部门提交认证或授权使用申请?贵公司是否有开拓市场的计划?
九安医疗2021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7.9亿元,同比下降50.82%;归母净利润5012.8万元,同比下降86.19%;扣非净利润-2477.5万元,同比下降106.89%;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21亿元,同比下降60.9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464.9万元,同比下降104.41%;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998.76万元,同比下降119.31%;负债率24.2%,投资收益5226.48万元,财务费用872.41万元,毛利率37.35%。
该股最近90天内无机构评级。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九安医疗(002432)好公司评级为3.5星,好价格评级为1星,估值综合评级为2星。(评级范围:1 ~ 5星,*5星)
九安医疗主营业务: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董事长为刘毅。刘毅先生:1967年11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本科学历,天津市工商联副主席,天津市南开区工商联副主席、天津市医疗器械商会副会长、天津大学天津校友会会长。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子公司柯顿电子执行董事,北京爱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九安控股董事。
7月14日消息 A股新冠检测试剂龙头九安医疗发布半年报预告,公司预计2022年半年度归母净利151亿元-155亿元,同比增长27466.36%-28196.60%。据此计算,九安医疗预计第二季度净利8亿元-12亿元,环比下降92%-94%。
九安医疗表示报告期内,受美国疫情发展的影响,当地对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公司iHealth试剂盒产品获得了美国的FDAEUA授权,并以公司自主品牌“iHealth”通过美国子公司网站及亚马逊美国电商平台进行toC端的销售,同时承接政府订单及商业订单。由于iHealth试剂盒产品在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公司 本报告期业绩较去年同期也出现大幅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九安医疗辉煌的半年报主要是归因于一季度的爆表业绩,九安医疗第二季度业绩环比下降92%-94%,这其中还要从核酸检测试剂说起。
此前九安医疗已经获得美国市场新冠抗原自检试剂的上市批准,并且陆续公告与美国相关部门签订了新冠抗原自检试剂的巨额订单。
3月10日晚间,九安医疗就曾发布关于公司美国子公司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进展公告。公告显示,截至美国当地时间2022年3月9日,公司美国子公司已经就 iHealth 试剂盒
产品向合同对手方交货共计 3》54亿人份(含运输途中因损坏替换、丢失补充的货物),至此,公司美国子公司已经履行完成上述合同的交货义务。
一季度,巨额订单为九安医疗带来巨额利润,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各家机构蜂拥而入核酸检测试剂领域,市场竞争激烈。
3月11日晚间,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了一则消息,,经研究,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并组织制定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
此后,多家上市公司获得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上市资质。
海关数据显示,新冠病毒(COVID-19)检测试剂盒的出口货值自今年2月达到180.24亿元的高峰后,开始下降。今年3月至5月,其出口货值分别为145.91亿元、39.11亿元和18.13亿元。其中,5月国产新冠试剂出口货值仅为1月的十分之一。此前的需求大户美国,需求出现大幅下滑。
或许是资金先知先觉,九安医疗股价自2021年11月15日开启离奇暴涨之路,股价一路从6.9元/股涨至*98.42元/股,区间涨幅超1200%,截至今日收盘,九安医疗报62.5元/股,股价依然在高位运行。
一份意料之中靓丽的半年报,一份神话不在的二季度业绩,九安医疗的神话还能持续多久,或许曾经的“手套茅”英科医疗会给出答案。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九安医疗主营业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九安医疗主营业务、华夏基金和汇添富基金哪个好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