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在行业头部效应凸显趋势下,券商马不停蹄通过再融资、上市、短融券等方式进行“补血”,提升竞争实力。
根据证监会近日公布的信息,财达证券IPO申请已于12月18日被证监会受理。日前,中银国际证券和中泰证券网友分享上市申请成功过会。近期券商上市动作不断,这意味着上市券商队伍扩容在即。
河北国资委持股71.86%
《国际金融报》
财达证券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本公司如果不能快速提高资本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可能面临业务规模被迫压缩、经营业绩下滑等不利结果”。本次计划募资,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扩大业务规模,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分散风险,提升资本回报能力等。
财达证券的国资背景备受关注。具体来讲,河北省国资委通过控股股东唐钢集团、国控运营、河北港口、河钢控股等间接持有71.86%的股份,是财达证券实控人。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控股股东为唐山钢铁集团,持股比例占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38.35%;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直接持股比例为16.09%;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2.39%。
(截图财达证券招股说明书)
财务数据方面,财达证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82亿元,归母净利润3.87亿元。回顾2016年至2018年的经营情况,其营收分别为18.27亿元、14.69亿元、1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7亿元、2.97亿元、0.7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证券经纪业务占比较高。财达证券在招股说明书中坦言,证券经纪业务是其营收主要来源,对整体业绩有重要影响。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财达证券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分别为10.75亿元、7.83亿元、5.55亿元、3.89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8.83%、53.27%、38.02%、39.67%。“虽然近年来公司不断拓展其他业务领域,但预计未来一段时期,证券经纪业务仍将是本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多渠道增强资本实力
国内131家证券公司业务同质化较为严重,对传统业务依赖性强,行业整体竞争日趋激烈。另外,随着我国金融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外资券商对国内市场的参与程度进一步加深。目前,已有多家证券公司通过发行上市、增资扩股、兼并收购等方式迅速扩大资本规模,提升竞争实力。
有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已有13家券商在A股上市,占目前A股36家上市券商的36.11%。就近期IPO进展而言,继中银国际证券在11月28日网友分享过会后,中泰证券于12月19日迎来IPO过会消息,这意味着A股上市券商数量将上升至38家。目前,还有三家券商在排队审核中。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消息,截至12月19日,东莞证券目前处于中止审查状态;万联证券IPO申请于今年6月28日获得受理,目前处于已反馈阶段;国联证券目前处于预先披露更新阶段。
再融资成为券商融资补血渠道之一。备受关注的有:12月6日,海通证券宣称200亿元定增计划获证监会审核通过;12月14日,中信建投证券130亿元定增计划也进入证监会一次反馈回复阶段。有投行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
另外,短融券也成为券商“年底囤资”的方式之一。《国际金融报》
(国际金融报
国际金融报
澳洋健康(002172.SZ)发布重大资产出售预案,本次交易中澳洋健康拟出售与差别化粘胶短纤和普通粘胶纤维制造和销售业务相关的全部资产获取现金。标的资产即与差别化粘胶短纤和普通粘胶纤维制造和销售业务相关的全部资产的交易对价为17.4亿元。
本次交易的出售方为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阜宁澳洋,交易对方为赛得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上市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
该公司表示,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将实现公司的业务战略调整,剥离化学纤维业务,全力投入医疗健康业务,实现业务转型和产业升级。
长生得救了。资本市场没有不可能。
8月30日,距离长生生物疫苗造假案事发,整整过去了一个半月。这一天,4.6亿资金入场,助力长生生物结束漫长的跌停之旅。
因疫苗造假事件,ST长生自7月16日复牌连续32个交易日一字跌停,刷新了A股史上最长的连续跌停记录。
8月30日,ST长生以跌停价3.11元开盘,不过盘初即涌入多笔大买单,9点54分随着一笔3.12元的近10万手大买单将股价由跌停板砸开,该股终于开板,股价瞬间直线拉升,一分钟后翻红,两分钟后攻上涨停价3.43元。
谁在挽救抑或者“抄底”长生?除机构的身影活跃其中之外,有散户称:“可以赌一赌。”
2分钟上演惊天“地天板”
8月30日,ST长生盘面数据显示,开盘后股价报3.11元/股,这样的股价一直持续到9时54分,ST长生股价出现上涨,打开涨停板后,股价在到前一日收盘的3.27元/股徘徊。仅1分钟后,ST长生的股价便在9时55分后涨至3.31元/股,在9时56分股价涨至3.43元/股,较前一日收盘价上涨4.89%,达到涨停,截至当日下午收盘,估计封死涨停板。
按最高价看,ST长生对应总市值33.4亿元。
7月15日ST长生疫苗案爆发以来,股价连续32个跌停,创下A股市场跌停纪录。而事发前,截止到7月13日收盘,ST长生股价报24.55元/股,对应总市值为239.04亿元。 较目前的33.4亿元来看,ST长生总市值已经缩水超过205亿元,总市值跌幅达到86%。
值得注意的是,ST长生股价涨停的背后,公司的2018年半年度报告仍未出炉。
8月22日,ST长生公告称,公司由于狂犬疫苗事件被调查,导致公司半年报编制工作陷入停顿,公司无法按照预定时间披露2018年半年度报告。 ST长生当时表示,公司将与有关部门协调,在保证狂犬疫苗案件正常调查的基础上,尽早完成2018年半度报告披露工作。
截至8月30日
谁在接盘ST长生?
2分钟“地天板”的背后,ST长生截至8月30日上午收盘,主力流入资金有1.39亿元。涨停的同时,有2.85亿元资金也在出逃。
根据Wind数据,7月16日以来ST长生股票交易异动中,机构专用席位的上榜次数最高,达到了19次,其中卖方次数16次,累计卖出金额达到2507万元,净买入金额仅为-2099.84万元。
同样位于卖出额较高席位的是海通证券南京常府街证券营业部,该营业部上了ST长生交易异动榜7次,均为卖出上榜,共计卖出金额为1242万元。
那么,是谁在众多机构卖出下,买入长生生物股票呢?
新京报
从ST长生疫苗案之后的交易整体情况来看,在ST长生股票交易异动榜中位于较高买入席位的分别为中信证券上海溧阳路营业部、深股通专用、华泰证券淮安分公司营业部、长江证券成都天府大道营业部,分别在其间内买入ST长生股票3次、3次、2次、2次。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中信证券上海溧阳路营业部等虽然上榜,但异动净买入额均不高,总异动净买入额分别为145.11万元、260万元、15.2万元、20.36万元。
疫苗事件处理进展如何?
目前,疫苗事件的相关涉案人员已经陆续被作出处理。
在公司层面,由于ST长生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目前正在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调查。
根据最新消息,7月29日,长春市长春新区公安分局通报,长春新区公安分局以涉嫌生产、销售劣药罪,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俊芳等18名犯罪嫌疑人向检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
被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18人中有两名公司董事,其中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分别是高俊芳(董事长)、张晶(董事)、张友奎、刘景晔、蒋强华、赵志伟。
8月9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高俊芳、张友奎所持公司全部股份被司法冻结。8月15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洺豪所持公司股份全部被司法冻结。
在国家层面,7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根据对疫苗案件调查结果,国务院调查组会依法从重对涉案企业和责任人、参与者作出严厉处罚,处以巨额罚款,并由司法机关进一步追究刑事责任。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消息,该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对问题疫苗案件相关工作人员问责,6人被免职,1人被责成做深刻检查。另据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生物”)官网消息,武汉生物公司9名人员被予以严肃问责。
8月17日, 报道,对吉林省副省长、吉林省政协副书记、长春市市长、吉林省委常委等官员免职、责令辞职、要求引咎辞职、作出深刻检查等,对35名非中管干部进行问责,对中纪委国家监委对吴浈进行立案审查调查,责成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国家药监局向中央、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
ST长生利空出尽?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ST长生或许是最接近退市的股票之一。
7月23日,ST长生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如果公司因前述立案调查事项被监管部门最终认定存在重大违法行为或移送公安机关,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公司股票可能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风险。公司股票自7月23日开市起停牌,当日下午开市起复牌。
8月22日,ST长生再次公告称,原定于2018年8月31日披露公司2018年半年度报告,全资子公司长春长生由于狂犬疫苗事件被调查,导致公司半年报编制工作陷入停顿,公司预计无法按照预定时间披露2018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还称,若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18年半年度报告,公司股票将于9月3日起被实施停牌。若在被实施停牌后的两个月内,仍无法披露2018年半年度报告,则公司股票将自2018年11月5日(含当天)起复牌,同时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在两次提示公司股票存在被实施退市、终止上市风险之间,由于监管政策细化,ST长生的生存空间也不断收缩。
7月27日晚间,证监会颁布《关于修改<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的决定》指出,“上市公司构成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其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的,证券交易所应当严格依法作出暂停、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决定”。这则当日开始实施的政策让不少投资者联想到了ST长生。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
有股民想“赌”一把
截至8月30日下午2时,在网的股吧中,《ST长生上演“天地板”》的帖子阅读量已经36.73万,评论数量627条,其中点赞数量前三的评论分别是呼吁证监会调查是否有机构操纵股价、谴责长生生物企业此前作为、谴责部分股民不顾公司此前恶劣行为抄底。在一个炒股QQ群中,股民Ankey表示,长生生物这样的企业行事违背底线,“即使今后股票翻倍也不会买它的股票”“不能赚这个钱”。
股吧中,ID“牙歪歪”的股民则是从投资技术方面质疑了买入ST长生的必要性,他称,市面上有很多优质股票,为什么一定要买这些“股品不好,有长期问题”的股票,股民应该买进并持有的是底部业绩优良且被低估的股票,而不是在ST长生股票上下赌注。
不过,股吧中也有不少股民透露了抄底的想法。ID为“A股中短线大师”的股民在ST长生股吧中回帖表示,“很多好机会出现的时候,你必然觉得不安全”。ID为“股友L09rym”的股民表示,今年亏钱的可以买ST长生赌一赌,毕竟这只股票现在只有一折左右,“反正外面买啥也是输,大不了就当做没这笔钱了”。另一位股民表示,自己当天买入了1万股ST长生,“赌它会被收归国有”。
疫苗股仍有八成下跌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的23家疫苗概念股中,有19只股票均在下跌,占疫苗概念股的82%。
仅从8月30日收盘看,海利生物、海南海药、瑞普生物、长春高新等公司的跌幅居前,分别跌幅到到了8.14%、3.92%、3.13%、2.7%。在上涨股票中,ST长生、智飞生物、天士力3只股票的涨幅分别为4.89%、0.7%、0.4%。另有达安基因收盘价较前一日未有变动。
根据往日收盘情况,上述疫苗概念股在8月27日、28日、29日分别有3只、13只、16只股票在下跌,分别占比为13%、56.5%、69.5%。
按8月29日收盘价来看,除ST长生外,康泰生物、岳阳兴长、未名医药的跌幅居前,跌幅分别为2.8%、2.28%、1.81%。
新京报
截至8月30日中午,有20家疫苗概念股披露了上半年业绩,其中有16价净利润同比上涨。其中岳阳兴长、康泰生物、智飞生物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涨率分别为590.15%、305.92%、297.22%。
在利润上,上海医药上半年净利润达到了20.33亿元,天士力、智飞生物、长春高新的净利润分别达到了9.25亿元、6.82亿元、5.48亿元。
目前除ST长生外,辽宁成大、海利生物还未发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我国男性总人数为7.11亿人。如果按照常山药业提供的数据计算,阳痿患者在男性总人数中占比达到19.69%。
全文约2302字,阅读约需4.5分钟
▲2009年1月22日,南京一家药店销售的伟哥药品广告吸引吸引消费者购买。图/视觉中国
因为发布了一则统计数据引发质疑的公告,常山药业意外“走红”。
5月15日晚间,常山药业公告称,公司一款治疗ED(即勃起功能障碍,俗称“阳痿”)的药品获得了证书,可以上市销售了。公告称,现在中国有1.4亿男性患有阳痿。
常山药业基于这一数据提出,假设其中有30%患者接受治疗,人数将达到4200万人,“假设接受治疗的ED患者每年都能多次使用药物,未来中国潜在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百亿元级别,市场空间广阔”。
但是,正是公告中庞大的患者人数与接受治疗比例,受到了投资者与媒体的广泛关注。
5月16日晚间,常山药业补充公告称,公司关于枸橼酸西地那非(俗称伟哥)市场空间的预测,数据主要来源于券商研报,但公司证券部未向报告撰写方咨询其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未对其数据是否准确进行核实。未来产品销售情况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Health创始人赵衡告诉新京报
“广生堂“隔空叫板”:全球只有1亿阳痿患者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我国男性总人数为7.11亿人。如果按照常山药业提供的数据计算,阳痿患者在男性总人数中占比达到19.69%。
也就是说,中国每5位男性中间就有1位可能患有阳痿。不过,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男性人口数据包含未成年男性在内,如果仅计算成年男性,根据常山药业宣称的数据,阳痿患者在国人男性中的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
对于公告引发的关注,今日早间,常山药业通过媒体回应称,公告数据出自2015年国信证券的研报,并没有故意夸大的成分。
除了国信证券之外,其他券商对于ED患者人数也有所调查。平安证券在2015年发布研报称,我国阳痿患者人数为8000万左右,这一数据几乎比国信证券提供的患者人数少了50%。而在2017年2月,东吴证券发布研报显示阳痿患者人数为1.27亿人,这份研报发布时间比国信证券提前2年,但提供患者人数仍然低于国信证券。
而在更早的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患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的男士约5000万人。
对于这一数据,国内药企同行们怎么说?
同花顺i问财数据显示,“国产伟哥”概念股共6只,根据股票现价排序分别是白云山、中国医药、龙头股份、联环药业、常山药业和海王生物。此外,亚邦股份、广生堂和海思科也正在或计划生产“国产伟哥”相关产品。
上市公司广生堂在2016年11月14日发布《光宇获得枸橼酸西地那非片临床批件的公告》中显示的数据则过低。公告称,保守估计,全世界约有1亿以上的男性有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我国现在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约达2千万人。
常山药业发布新药公告的当日,有同行也“蹭”上了这一热点。
5月16日,海思科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公司研发的阿伐那非适应症:STENDRA是一种磷酸二脂酶5型(PDE5)抑制剂适用于治疗勃起障碍,目前正在临床试验阶段,
除常山药业和广生堂外,其他几家“伟哥”概念上市公司并没有明确公布过ED患者的人数,还有几家暂时没有相关产品在市面流通。
“伟哥”究竟多赚钱?
▲2010年,佛山警方查获316万粒假“伟哥”等假药品、假保健品。图/视觉中国
“伟哥”公告出炉后,常山药业收获涨停。这一产品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在国产药物中,最贵的是亚邦药业生产的白底蓝色包装“伟哥”售价为380元,一盒5片,均价76元/片。第一款国产“伟哥”金戈的售价则便宜不少,一盒5片共198元,均价39元/片。而由联环药业出产的蓝色包装“伟哥”售价为30元,每盒2片,均价15元/片,黄色包装“伟哥”售价为99元,一盒8片,均价12.4元/片。
每片药最贵93元,最便宜仅卖12元,售价差距悬殊,各家公司的业绩又如何呢?
在目前生产“国产伟哥”的公司中,最先推出药品的就是白云山。
其实,我们日常所说的“伟哥”指的是一款英文原名称为“Sildenafil”(翻译为“西地那非”)、商品名称为“Viagra”(翻译为“万艾可”)的药物。这款药物是辉瑞公司研究开发的全球第一个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口服药物,于1998年3月在美国上市。
2000年7月,这款药物在中国以处方药上市,“伟哥”这个来自香港的译名就传播开来,18年来,这个名字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药物译名“万艾可”
而在2014年5月,万艾可的专利到期,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可以申请仿制,垄断局面被打破,几十家药企纷纷提出申请。
同年10月,率先拿到仿制药批文的白云山迅速推出首款“国产伟哥”药物——“金戈”。
根据白云山2015年财报显示,当年白云山实现营业收入191.25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金戈”在上市第一年的销量为1495万片,营业收入为2.34亿元。
而到了2016年,年报显示,白云山营收200.35亿,同增4.76%;利润总额19.45亿,同比增19.47%;净利润15.08亿,同比增15.97%。同年,因为销售需求的增加,金戈的生产量同比增加81.00%,销量同比增长62.92%,收入达到4亿元,已经成为白云山第二大核心药物。
根据2017年常山药业年报显示,去年,公司营业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26.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增长12.21%。
赵衡则表示,如果常山药业希望在既有的“伟哥”市场中抢占一块地盘,除了对消费者进行补贴,降低药品价格之外,更主要的是进行学术推广,“这种药品是处方药,患者前往医院的时候,医生为什么不开已经使用多年的药品,而要推荐一种新药,如果常山药业的药不是更加便宜,那就要让医生产生信服感,拿出学术证据证明这款新药疗效更好”。
新京报
值班编辑 一鸣 吾彦祖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河北财达证券同花顺》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河北财达证券同花顺、002172 澳洋健康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