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519068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超),是国内“高层次”中央企业,集团有46家子分公司,员工超17万人,世界500强第359位。目前中国中车招聘已经开始,报名截止10月下旬。
本次中国中车集团公司招聘共涉及6大专业,含本科岗位(1270人),硕士研究生岗位(1601人)共计2880人。
招聘专业包括:机械及机加工类,电气及自动化类,材料及热加工类,车辆工程类,电子信息类,管理类(含财会、人力资源、营销),具体岗位分布
中国中车集团招聘流程及要求:
因为这次招聘为校园招聘,所以报考人员须为2020年毕业应届生,其次满足其岗位专业要求。报名流程为:信息发布—校园宣讲—接收简历—筛选简历—面试签约。
校园宣讲流程
自2014年底,中国“南车、北车”宣布合并,近年来中国中车快速发展。截止2016年公司产出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101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六大洲。根据数据反馈,旗下员工平均薪酬能够达到8000元/月,可以说是国企类不错的选择。
更多国企招聘资讯,国企招聘日历(
注: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获取农信社全国各省招聘时间日历。
05月07日讯 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代码519068)05月06日净值下跌4.99%,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9572元,累计净值为3.1462元。
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301.71%,今年以来收益27.71%,近一月收益-3.87%,近一年收益-1.31%,近三年收益43.45%。
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分红9次,累计分红金额57.26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雷鸣,自2014年03月27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80.84%。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南极电商(持仓比例9.64%)、中国平安(持仓比例9.44%)、五粮液(持仓比例8.07%)、格力电器(持仓比例6.94%)、招商银行(持仓比例6.65%)、北新建材(持仓比例5.43%)、涪陵榨菜(持仓比例3.80%)、片仔癀(持仓比例3.75%)、中国国旅(持仓比例3.55%)、美年健康(持仓比例3.18%)。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18年市场在极度悲观预期下持续大幅下跌后,进入2019年一季度市场强劲上涨。宏观层面稳增长政策不断落实叠加市场流动性大幅改善,微观层面企业盈利预期并没有想象中悲观,市场预期得以明显修正,估值水平大幅反弹。一季度沪深300指数上涨28.62%,上证综指上涨23.93%,创业板综指上涨33.43%,中小板综指上涨33.79%。报告期内延续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策略,适时提高了组合仓位,组合结构更为均衡,着眼长期围绕公司中长期核心竞争优势进行布局。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基金份额净值为1.9600元;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7.9%,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3.15%。
真能!真敢!
文丨华商韬略 陈斯文
2021年4月19日,华为的北京展厅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
这是一群中年人,大部分穿着藏蓝色夹克。参观时,一多半人把手放在身前,右手握住左手腕。一眼望去,以为来到了《人民的名义》拍摄现场。
虽然看上去“厅里厅气”,但客人们的状态却很谦卑。
在展板前,一位头发花白的同志,似乎对华为的数字化供应链很感兴趣,仔细听完介绍后,又拉住讲解的小伙子,足足请教了十分钟。
正统的打扮举止,“小学生式”的求教,在反差背后,客人们还有一个共同身份:21家央企、9家地方国企的一把手和高管。
【这届国企真能学】
几十位国企老总的华为之旅,幕后有个总推手:国务院国资委。
在老总们“去华为,当学员”的一个月前,《学习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操刀撰文的作者名叫郝鹏,他还有个身份:国资委主任。
文章里提到的要点不少,最显眼的一句是: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建成一批世界*企业。”
要建成“世界*企业”,找到标杆,学习标杆的案例和经验,显然是第一步。
向标杆学习,国有企业其实早有传统。
早在1972年,十二位客人就曾造访日本。他们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量级人物,有一汽、南汽、北汽、重汽的厂长,也有中汽贸易总公司、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的经理,批示的是周总理,带队领导则是一机部汽车工业管理局局长。
考察团的造访对象,正是当时汽车行业的标杆:丰田。
▲丰田中国
时过境迁,新一代央企远迈当年的老汽车厂,华为也跨越了丰田,成为世界*科技企业的典范。对标这根中国最拿得出手的企业标杆,正是“央企组团学华为”的由来。
不过,无论是《学习时报》的文章,还是华为展厅里不肯罢休的好奇老总,都只是这届国企的学习缩影。
2020年8月20日,一位中国宝武钢铁集团的中层干部,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写着“马太效应”的图片。
在重组了太钢集团后,中国宝武的钢铁产能超过了一亿吨,跻身全球*钢铁生产商。“亿吨宝武,强者愈强”的局面,既是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也是公司为自己谋划的蓝图。
但在一次会议上,中国宝武的董事长陈德荣却自问了一个问题:“我们追求亿吨宝武有什么价值?”
沉浸在“马太效应”里的高管们,给出了一串雄心勃勃的答案:比如更专业的分工、更高的效率,比如在和上游铁矿石厂商博弈时,更强的话语权。
陈德荣摆出了一个事实:靠兼并重组带来的营收,中国宝武在世界500强榜单上排名第111位,比2016年提高了164位。但如果以利润重新排序,中国宝武,只排在212位。
差距背后,是许多待解决的管理难题。这让宝武的高管们从梦想回到了现实,也带来了一项“全面对标找差,创建世界*”的学习行动。
在宝武学习的名单中,不仅有韩国浦项、日本制铁这些国外巨头,也有沙钢集团、方大特钢、华菱钢铁、三钢集团这样的本土专家,甚至还包括万华化学这样的业外标杆。所有的学习只有一个指向:解决现实问题,变“老大”为“强大”。
2019年,中国华能拿到了一张课程表。
它的经营管理课,参考教材是美国通用电气;它的科研课程,对标了贝尔实验室;它的组织体系,瞄准了华为;供应链管理的标杆是沃尔玛;而它数字化的老师,则选择了董事长舒印彪的老单位:国家电网。
19家新对标企业,把复兴门内大街6号的华能大厦变成了一所大学校。而9公里之外的中国中车,它的管理者们,则需要在2020年面对一份“自我检讨书”。
在这份《中车与世界*企业对标研究综合报告》里,中车所有的短板和弱项,都变成了白纸黑字——差距之处,也正是此后的工作重点的指引。
这些发生在宝武、华能、中车身上的变化,都起始于2020年。
这一年,是中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起始年。在这个大背景下,学习,被定义成国有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于是,在国资委下发《关于开展对标世界*管理提升行动通知》的两个月后,97家中央企业中,有73家开始了动员部署,34个省与自治区国资委,整齐划一地出台了文件。
学习与对标这两个词,带来一套全新的视角,也是整场改革的支持和引领。
【这届国企真敢改】
到了齐齐哈尔的中国一重,市场化改革的含义,一下子具体了起来。
在富拉尔基的厂区里,曾经流传着两句顺口溜,一句叫作“生是一重人,死是一重鬼”,另一句叫作“溜溜达达,两千七八”。
这两句顺口溜都不难懂,但背后的含义却很辛酸。一层是“捧上就不会砸”的国企铁饭碗,另一层是“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前者让企业丧失了活力,后者剥夺了职工对生活可能性的更多想象。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要么靠自上而下的改革意识,要么靠自发的痛定思痛。从2020年开始,它还增添了“三年行动”的强劲推力。
在2020年9月,一重把自己的总部管理部门从13个压到了10个,编制从110人压到了86人。那些管理者则被顶在了墙角——在三年任期里,完不成60%目标收入、70%目标利润的管理者,将会获得一个下课的体面说法:“退长还员”。
解决“磨洋工”、“大锅饭”的关键,既在于不讲情面的“退长还员”,更在于“如何给能跑的车加满油”。
自2020年之后,一重来了一场薪资结构大调整。营销、高科技研发、苦险脏累差、*管理、高技能这五类人员,开始获得了分配上的倾斜。
在一重职工的东北口音中,“多挣俩钱儿”一直是个愿望,但在旧格局中,它也只能是个愿望。当调整方案开始执行时,市场化改革的威力,让愿望变成了触手可及。
高管的收入,*和*差距可以超过3.5倍;靠着基本薪酬+项目研发计提+成果转让计提”的薪酬体系,研发人员*可以拿到百万以上的年薪;而那些“最能卖”的营销人员,薪酬自此上不封顶。
一重的改革,很快就收到了对应的效果,在改革的同年,它的营业收入就同比增长了45.8%,净利润则同比增长了86.77%。在它交出的*一张季报中,营收收获了15.62%的同比增长。
如果说一重的转型,是在战术层面顺应市场化机制,那么在中国华能,市场化改革的含义,则更多停留在战略层面的思考。
2019年,从国家电网调来的董事长舒印彪,看着华能的一摊业务,打算好好“折腾”一番。
2002年电改后,中国华能曾经长期位居五大发电集团之首。但面子之下,却有个让人坐不住的里子:华能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只有33.18%,在五大集团里倒数第二,其中大部分还是水电的老底子。
相比之下,全球*光伏运营商国电投,其清洁能源占比已超过50%。国家能源集团虽在五大集团里排名垫底,却稳居全球风电运营商之首。
眼看同行们在新能源领域“风光无限”,华能却只能“水深火热”,对着高管团队,舒印彪撂下了一句话:
“所有人都知道我快到退休年龄了,是顺利混过这三年,还是把这三年当成五年、十年来干?我选择后者!”
作为当年特高压工程的深度参与者,舒印彪的手笔自然从大处着眼。他对华能的改革,可以总结成两个字:布局。
2019年5月,华能抛出了一项“1600亿计划”,声称将与江苏省政府合作,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紧随其后的,是华能与甘肃、内蒙古、西藏、吉林一串省份的签约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每逢一省,舒印彪总是会亲自拜访各省领导。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在国内的体制机制下,他央企副部级干部的身份,可以帮助华能获得更有利的对话基础。
华能在华东、西北、东北的三线出击,其实并不难理解:在风电、光伏平价时代的趋势下,它要通过抢跑式的转型,尽快成为新能源领域的专业巨头。
▲中国华能
从另一个侧面上观察,这种布局则是央企对市场化机制的顺应——没有哪个能源行业的企业,会对新能源领域的进取熟视无睹。
在一系列的国企改革中,社会化职能的剥离,是最特殊,也最艰难的一类。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东风汽车十堰基地、河北开滦集团古冶矿区、陕西有色金堆城钼业矿区……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地方。它们是企业,但却像个小城镇,从独立供电供水,到职工洗浴理发,所有的公共服务一应俱全。
长期的“企社”合一,让这些分支公司成为国有企业中最庞杂的形态。企业的效率、负担和财务报表的规范程度,都因此变成了“跑不快、解不开、理不清”的一团乱麻。
但在砍掉了所有的社会化功能后,那些“企社”合一的公司自此荡然无存,行政体系和居民被划拨给地方,那些曾经承载了无数“厂矿子弟”青春的岁月,自此成为了回忆。
从打破大锅饭的一重,到战略市场化的华能;从到因供给侧改革而来的中国宝武,到剥离社会化职能的油田和矿区;从为避免同质竞争而合并的中建材与中材,到为互补短板而重组的中电投和国家核电……
以及更多合并、重组、转型、聚焦主业的国有企业。
国资委显示显示:2016年至2021年底,中央企业共“压减”法人户数1.9万余户,占总户数的38.3%,且均将管理层级砍到5级以内;“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清退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全国纳入名单的“僵尸企业”处置率超过95%,重点亏损子企业三年减亏83.8%。
到2022年6月初,1.29万户中央企业子企业、2.63万户地方国有企业子企业均已设立董事会,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的比例分别达到99.6%、96.7%。
它们的改变,无论主动与否,速度快慢、力度大小,有一个方向却明确地一致。
在国资委的官方文件中,它被这样表达:“建设世界*企业,目的就是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
但在简单的民间语境中,目的只有一句:新时代,需要国企更能打,更能担。
【这届国企真能打】
2020年1月23日,中国建筑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党委副书记陈卫国接到了通知:武汉市决定在蔡甸知音湖畔,由中建三局作为总牵头单位,修建一座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
中建三局身为扎根武汉的央企子公司,饮长江水,食荆楚粮,逢此大考,困难再大也要挺身而出。除了中建三局,整个相关央企也都开启了紧急总动员。
一场真正的央企大会师,开始了。
中国中铁用23个小时完成了医学技术楼主体钢桁架的现场拼装;中国铁建拿下了ICU病房施工任务;国药集团解决了医院的安全和环保技术;中国宝武送来了通风管道所需的热镀锌钢板、中国五矿送来了12mm螺纹钢、三峡集团运来了4500平米土工膜……
历时10天,火神山医院从设计到建成的全部工作大功告成。在现场虽然只有7000施工者,但站在他们背后的,却是二十八家央企。
火神山与雷神山的胜利,只是中国诸多重大工程中的危情一刻。在这之前,不少人把国企看成无所作为的代表。但翻翻近两年的大事就知道,它们从不曾缺席任何一场超级工程和关键突破。
2020年9月16日,在山东济南,*商业化柴油机的发布,惊动了全世界。
内燃机热效率的提升,是世界公认的技术难题,在2020年之前,柴油机的平均热效率是46%,每一个0.1%的提升,都是一次向极限的接近。但这款中国制造的柴油机,成为了全球*达到50%热效率的柴油机。这个突破,如同人类历史上*百米跑进10秒。站在它背后的,是潍柴动力。
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工程首个航天器——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工程在规建造的大幕由此拉开。在它的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2021年6月18日,塔里木油田找到了一个10亿吨级的新储量区,这是近10年来,塔里木油田盆地石油勘探的*发现,在它的背后,是中国石油。
2021年6月28日,全球单机容量*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世界第二大水电站——*江白鹤滩水电站成功投产。在它的背后,是中国三峡集团、国家电网、哈电集团、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
2021年6月30日,连接北京和新疆的京新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是继连霍告诉之后第二条全天候进出新疆的公路动脉,它的通车,让北京和乌鲁木齐之间的公路里程缩短1300多公里。在它的背后,中交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和中建集团成为了建设者。
2021年11月13日,全长14.7公里的湄洲湾跨海大桥成功合龙,福厦高铁的关键节点因此打通。凭借国内首座跨海高铁矮塔斜拉桥,“乘坐高铁看海”的愿望即将实现,在它的背后,藏着中国铁建的身影。
▲中国铁建
2021年12月3日,连接昆明和万象、全长1035公里,采用中国标准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它的全线勘察、全线电气化施工、全线铺轨和关键性工程背后,是中国中铁。
▲中国中铁
央企在国内超级工程上的“绝不缺席”,在许多时候多少包含了社会责任、资本属性的政治因素,但在它们在海外的表现,却更像是纯粹的产业崛起。
两车重组之后,中国中车集团在2019年的销售收入,就超过了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通用电气轨道交通业务收入的总和;它的产品已经在一百多个国家服务,实现了发达国家的全覆盖。
由中国中化和中国化工重组而来的新中化,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双双突破万亿,是全球规模*的综合性化工企业。
由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合并组建的中国船舶,2021年企业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等造船行业三大指标占全球总量均超过20%,均居全球第一。
中远和中海合并的中国远洋海运,集装箱运力跃居世界第三,实现综合船队、散货运输、油气运输、杂货特种运输、码头运营及船员管理六个世界第一。
文一教授在《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一书中写道:市场是个昂贵的公共品。这句话的一层含义,当然是巨大市场的来之不易。但它还有常常被忽视的另一面:
当一个巨大市场被善用时,可以哺育出何等规模的企业。
从“巨大”到“强大”,国企给出了自己的成绩单:2022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累计实现净利润4723.3亿元,同比增长13.7%。
如果把经济下行的背景因素考虑在内,那么这份成绩单,无疑更增一分成色。
【这届国企真能担】
在西藏拉萨与青海之间,每天都有一批大型槽车穿越生命禁区可可西里和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
日复一日穿越的成果,是每天20万立方米天然气,得以从青海的气田送往拉萨,保障着城区居民的用气需求。
▲中国石油
以如此的运输方式,对应1.5元每立方米的售价(年用气量1500立方米以内),这显然是一笔难做又赔本的生意,但这门生意,中石油一做就是十一年。
这究竟是为什么?有两个小故事,或许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16年。当宁高宁受命接任中化集团董事长的时候,这家化工央企的五大板块中,*钱的是地产和金融业务。
正因为如此,有人向他提了个建议——与其这样,不如少搞点化工,多投入点地产。
宁高宁的解答是:“这不是我们的定位,不是我们的追求。”
中化的定位与追求是什么?宁高宁没有讲。但中化在产业链中位居下游,侧重精细化工,是国内*的农业投入品企业。它旗下的中化化肥,是中国*的化肥生产商与进口商,旗下的中国种子集团,是*的种子企业;在它的农药业务中,“沈阳院”和“浙江院”两大*研发平台,在业内无人不知。
在这个国家,如果没有化肥和农药,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吃不饱饭,如果没有饲料添加剂,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基本吃不上肉蛋奶。
这大概就是宁高宁所说的定位与追求。
2021年5月,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重组为新的中化集团,成为资产过万亿元、员工超20万人的“产业巨轮”,宁高宁继续出任集团董事长,进一步增强着中央企业在种源、化工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并完成了对农业种业板块整合。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更久之前的1998年。
那是北京苏源锦江酒店的会议厅,正在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电网改造工作会议。会议的一个议题,是农村和城市居民用电,要不要同网同价。
当年的中国电网体制,城市和农村是两张网。电卖到农村,术语叫“趸售”,但农村电网的基础设施落后,线损太高,要把电送到农村,要顶住巨大的跑冒滴漏,也就需要在大电网电价的基础上再加价。
会上,电力部门的干部讲了一些理由,认为同价不可能做到。
争论之下,言之凿凿,时任国家计委副秘书长的张国宝同志越听越冒火,甩下了一句狠话:
“你有千条理由,我只有一条理由,为什么农村人要比城里人支付更高的电价?!”
在那之后,无论城乡与西东,每一个中国人,都用上了同价、低价、易得的电。在2015年,大凉山上架起了电线杆,中国消灭了最后一块无电地区,也告别了最后一批无电人口。
这样的故事,流淌在习以为常的自来水中,搭载在通往每村每户的公路上,甚至随着5G信号传到草原、荒漠和珠峰之上。
今天的中国舟车辏集,人烟浩穰。它的高铁遍通神州,货轮直抵四洋。它可以把20多吨的核心舱送上太空,也可以贡献世界*的钢铁产能。它可以在十天建起一座千床医院,也可以把通讯基站建到你想象得到的任何地方。
在这背后,是无数在崇山峻岭中默默无闻的架线工人,是无数精进技艺、可以“在芝麻上雕花”的大国工匠,是无数十年如一日栖身实验室的研发人员,是无数在北非的沙尘、南海的波涛中坚守的工程师。
他们的故事,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也没有机会像宁高宁那样,去裁定什么是国有企业的定位和追求。
不过,这并不重要。
很多事,只有国企愿意去做;很多事,也只有国企能够有力量去做。
无论是在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竞争中,还是在疫情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里。无论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服务民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的国有企业和它们背后的国有资本体系,始终是这个国家的最有力的支撑。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河北省是我国华北地区经济龙头省份,是新中国工业和制造业最早发展起来的地方。河北省生产的钢铁、煤炭、石油能基础工业产品,为共和国的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河北省的经济以省会城市石家庄和唐山市为龙头,其中唐山市的经济体量高于石家庄,是河北省名副其实的火车头城市。唐山市也拥有800万的人口规模,可以说是个超级城市。唐山经济以强大的工业和制造业为支撑,你知道唐山的制造业实力有多强吗?今天小鹏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1,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始建于1878年,已有142年的历史,创造了多个中国近代工业的第一,享有“中国煤炭工业源头”“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等盛誉,在2019年中国500强企业排名第250位,中国煤炭50强企业排名第16位。开滦集团前身是开滦矿务局,1999年底改制为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涵盖煤炭生产、洗选加工、煤化工、矿业工程服务、装备制造等多业并举的大型企业集团,下辖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45家,其中包括1个能源化工上市公司。总资产855亿元,劳动用工近6万人。
2,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是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核心子企业。公司前身唐山机车车辆厂,始建于1881年,是晚清洋务运动中伴随*条铁路的修筑而诞生的,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发祥地。公司可以生产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内燃动车组、城轨车、磁悬浮、双层不锈钢客车等轨道交通“全系列产品。公司产品先后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葡萄牙等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
3,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889年,现在是北京金隅集团(股份)公司*的水泥、混凝土业务平台,集水泥、混凝土、砂石骨料、、耐火材料、矿粉等为一体。公司的熟料产能1.1亿吨、水泥产能1.7亿吨、预拌混凝土产能7800万立方米,年可实现余热发电38.7亿度,石灰石、骨料等资源储量分别达到35亿吨和2.5亿吨。公司在京、津、冀、辽、吉、黑、蒙、陕、晋、鲁、豫、湘、渝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向南非等国家发展,是中国第三、世界第五大水泥企业和全国*的综合型建材企业之一。
4,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五矿集团的重要骨干子企业,是以工程总承包、房地产开发、技术装备制造、多元化产业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拥有年产能力达70万吨的以生产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产品为主的三座较大规模的现代化大型工业园,是中国钢结构协会授予的国家钢结构制造特级企业。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承建和参建了大批国家或地方的钢铁建设项目,现有从业人员5300多人。
5,河北钢铁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钢唐山钢铁集团,始建于1943年4月,前身是唐山制钢所。新中国成立后,是全国三大钢铁基地支柱企业之一,为国家当时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持。历经70多年的快速发展,河钢唐钢具备了年产铁、钢、材1800万吨的配套生产能力,主体装备实现了大型化和现代化,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工艺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煤炭、机械、电力、交通和家用电器等领域,远销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6,唐山三友集团
唐山三友集团,是全国化纤和纯碱行业的大型企业,省属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下辖13个子公司,三友化工为上市公司,资产总额240亿元,年销售收入200亿元,员工两万名。可年产纯碱340万吨、粘胶短纤维50万吨、烧碱50万吨、PVC40万吨、有机硅20万吨。产品远销亚、非、欧、美、澳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技术中心三大平台,是我国的“纤维素纤维新产品研发基地”。
7,中冶恒通冷轧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恒通冷轧技术有限公司,为中国五矿集团的成员单位,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海港开发区。中冶恒通主营业务涉及冶金、机械装备制造等行业,其冷轧薄板设计年生产能力为500万吨。其中,各种热镀锌薄板为430万吨,彩色涂层板35万吨。该企业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热处理及高精度的数控加工设备,具有设计、制造成套设备及生产冷轧板、涂镀板的能力,是中冶集团的冷轧技术中试基地和冷轧设备研制中心。
8,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津西钢铁集团,始建于1986年,2009年12月,集团总部位于北京,上市公司依然留在迁安县。津西集团拥有境内外控股公司40多家,含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家香港上市公司和2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年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是集钢铁、非钢、金融三大板块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是全球*型钢生产应用基地,应用于雄安新区、大兴机场等国内多项重点工程,并远销33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累计向国家缴纳税金超330亿元。
猜图:这是唐山哪个标志性的建筑?
除了我们提到的8个来自于唐山的制造业企业之外,你知道唐山还有哪些知名的企业集团吗?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欢迎大家关注小鹏财经。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车是国企还是央企》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车是国企还是央企、519068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