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证券时报e公司讯,华创证券研报认为,随着当前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军工作为改革的重要领域,包括资产证券化、定价机制改革、激励机制等改革措施有望加速推进。基本面比较优势和主题属性有望使军工成为攻守兼备品种,看好军工行业未来表现。投资建议:重点关注中直股份,中航沈飞,航发动力等。
周二 · 午评
早盘上证指数平开震荡,维持在5日均线上方运行,锂电池及医药权重调整带动创业板指数震荡向下跌近2%,市场整体氛围依然处于反弹后的分化状态。
截止中午收盘,两市个股涨多跌少,涨停板个股83家,题材股活跃度明显高于权重股,板块继续快速轮动,资金集中度较差,高位股回调低位股反弹,市场整体操作难度较大,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尽量减少操作的频率,以降低决策的错误率。
盘面上软件服务和通信设备涨幅居前,5G概念、汽车产业链资金继续活跃,新基建方向仍是市场不变的主线之一。
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短线操作一定是最难的,相对来说波段和中长线可能更舒服一些,而我们在制定交易计划时,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明确自己的操作周期,然后才是选股和择时。当市场没有好的机会信号发出时,那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而不是差不多就行。
短线大盘指数的定位就是从3424高点调整的止跌反弹的开始,本周指数可能继续向上摸高点,但是目前来看整体上攻的动能不足,做短线的每天都会有热点概念出现,但是切记不要在现在的环境下过分追高,一定要避免追涨杀跌的情况出现。
一个相对成熟的投资者,是一定要有明确的投资决策和交易计划的,而不是还像刚入市的小白一样害怕“再不买涨停了怎么办”。
当你明白了市场资金的逻辑以后,相信你会认可你的每一次决策,而不是再拍着脑门买,拍着大腿卖。
注:以上观点仅作为分析市场人气变化,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近日,天奈科技连发三则公告,宣布在江苏镇江、四川眉山和德国建设生产基地,产品包括导电浆料、单壁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等,投资总额近33亿元。
6月27日,天奈科技跳空高开,盘初大幅拉升涨超15%。截至收盘,公司涨幅8.74%,报172.79元/股,*市值401亿元。
中证金牛座
多地扩产
6月24日晚间,天奈科技公告,公司拟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依法设立子公司并投资建设天奈科技年产12万吨导电浆料及1.55万吨碳管纯化生产基地项目。公司与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预计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资金。
同日晚间,天奈科技还抛出了在江苏镇江和德国扩产的计划:拟投资12亿元在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年产450吨单壁碳纳米管项目;拟投资1300万欧元在德国建设年产能3000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生产线项目。
这不是天奈科技今年来*宣布扩产。5月8日,公司公告,拟投资30亿元在四川省彭州市建设碳纳米管及相关复合产品生产项目以及建设天奈科技成都研发中心。生产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拟建设年产1万吨多壁碳纳米管及1600吨氢气(复产);二期拟建年产1万吨碳纳米管及相关复合产品生产项目。
市场前景广阔
天奈科技主要从事纳米级材料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产品包括碳纳米管粉体、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等,广泛应用于锂电池领域。
天奈科技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119.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95.69万元,同比增长87.67%。报告期内,随着动力电池市场对高品质的电池需求增长,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逐步替代传统导电剂,下游动力电池企业对碳纳米管导电浆料替代需求上升,促使公司主营产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需求增长。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分析,最近两年,天奈科技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销售额稳居行业首位。2021年中国新型导电剂浆料市场总规模达到9.8万吨,同比增长61.5%;其中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规模为7.8万吨,同比增长62%;天奈科技受大客户带动,2021年市场份额占比达到43.4%。
华创证券研报显示,碳纳米管较之传统导电剂性能优异,渗透率提升已成趋势。碳纳米管在活性物质之间主要形成线接触式导电网络,在同等导电效果下,碳纳米管导电剂的用量仅为传统导电剂的1/6至1/2。预计2025年市场正极/硅基负极用碳纳米管需求分别为72.6万吨/3200吨,对应市场空间接近300亿元。
除了天奈科技外,新能源车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竞相布局碳纳米管赛道。6月,佛山市格瑞芬新能源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比亚迪等多名股东,经营范围包含研发、销售碳纳米管等。2021年12月,宁德时代子公司问鼎投资成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商东恒新能源股东之一。东恒新能源的碳纳米管粉末和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已进入比亚迪、三星等海内外企业供应链。
本文共1988字
阅读完约5分钟
华创证券电话会议惊现“翻车”现场:券商煞有其事地请来“假高管”传经论道,没想到遭遇上市公司真高管现场质疑,真是丢人丢到家。
此前,券商失信还局限在闭门造车的研报或与上市公司串通“搞事情”,但现场会被揭穿的戏码实属少见,也引发市场对作为证券市场“看门人”的券商如何诚信执业的思考。
1 华创证券再“翻车”
一月也曾出现“假专家”
在2月19日晚间的电话会议上,华创证券邀请了一位号称星期六子公司遥望网络“陈总”的高管/专家,不顾违反信披规则直接讲起了公司业绩和展望:2019年,微信1.5亿元利润,游戏广告代理三四千万,带货四五千万;2020年,“内部的KPI”是每个月做到两个亿,一年下来24亿、25亿等。
大饼画的无比美好,到投资者提问环节却引来了遥望网络的“真高管”,要求不要“误导投资者”,“今天开始华创证券传媒所有关于遥望的信息”都希望大家都不要相信……
在随后的会议上,几乎都是这位“真高管”在打假,其还指出,类似的事件,此前还发生过一次。据介绍,在今年1月华创的一次电话会议上,同样出现了非遥望公司的员工,当时进行了相关澄清故未再追究。
对此,华创证券方面表示,这次的“陈总”来自第三方“专家库”,是曾担任遥望网络某平台产品经理的顾晨某,不满足试用要求已从公司离职。
华创同时表示,已经责令研究员停职并启动问责机制,整顿作风纪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严格尽职调查、会议交流、会议纪要和研究报告的合规审核,强化内控管理。对此次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特以致歉。
消息曝出,很快引来一众网友吐槽,表示剧情过于“狗血”……
值得注意的是,事件发生次日,华创证券母公司华创阳安(600155)迎来上涨,报收6.25%;而会议中被提及的星期六(002291)早盘大幅低开,最终收跌3.50%。
2 星期六回应称不知情
多家上市公司曾遭遇券商乌龙
对于此次乌龙事件,星期六方面回应称,事先完全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电话会议,接下来,公司将视事件情况并根据相关规定确定处理方式。
事实上,自收购遥望网络后,星期六便一直备受关注,被视为“网红概念股”:自去年12月中旬开始股价连涨,一度创下26天17板的纪录,至今累计涨幅逾370%,市值增加约150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股东却在趁机减持。据公司公告,其董事、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李刚,董事、副总经理何建锋分别计划在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减持25.8万股、4.6万股,副总经理李礼计划减持7.6万股;股东深圳市星期六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其两名及一致行动人,则计划减持3294万股。1月17日,上述三名高管全部减持完毕。
而更早之前,主营女鞋业务的星期六曾大幅亏损。据公司财报,2017年,该公司营业收入15.03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55亿元。2018年扭亏,但净利润也只有893万元。
另一方面,各种各样的券商乌龙,其实一直时有发生。
今年1月,东北证券发布研报《统信软件国产操作系统新旗舰,中国版Red Hat冉冉升起》表示,诚迈科技(300598)的“统信软件”率先与华为实现实质性深度合作,拥有国内*的操作系统研发团队等。可几天后,诚迈科技却发布公告一一澄清,称该软件与华为公司暂不存在“实质性深度合作”,且团队规模是否“*”不能确认。期间,该股收获多个涨停。
2016年10月,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福成股份(600965)--福成深度报告二:3个100亿支撑市值翻倍》,称该股是“殡葬行业未来*龙头”,“3个100亿”值得关注。过了不到两周,福成股份却发出澄清公告“打脸”,对相关内容逐一反驳,表示研报中的“3个100亿”的说法、影响失实。
2012年7月,东方证券发布研报《转型带来公司拐点,享有水利高弹性》,给予利欧股份以“增持”评级,预测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利润增长31.6%。然而仅10天后,利欧股份就发布业绩修正公告,预期半年度业绩同比下降0-30%。随后更有消息显示,公司董秘称该研究员并未与公司进行沟通。
3 金评天下:
“看门人”不能弄虚作假!
证券市场是信心市场,券商作为“看门人”,在整个投融资链条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投资者都把看券商研报作为重要的投资参考,也会把保荐机构的承诺书当作信用背书最真实的材料。
但事实上,券商中搞小动作者还是不时会冒出,而且不仅仅是像华创这样的小券商。去年7月,中金公司因在保荐交控科技科创板*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过程中,未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意擅自改动发行人注册申请文件,被出示了警示函,随后中信证券接踵“翻车”也收到类似的警示函,原因也是擅自将柏楚电子发行人招股说明书注册稿内容进行删减,且提交的多版招股说明书注册稿等签字日期与实际时间不符。
虽然这样的警示函最终并没有影响到这些公司发行上市,但由此反映出券商机构内控机制的缺失,尽管中金和中信还是头部券商。
这些行为并不是孤例,如果我们把时间再放宽一点,会发现券商类似失信的事情五花八门。
最典型的就是券商研究机构闭门造车,有的研究员不现场调研,甚至连个电话也不打一个,就出具各种各样的“花式”研报,而且频频被市场打脸。虽然事后很多券商把责任推到了研究员身上,但作为研究员的在职主管责任,所供职的券商怎么可能逃得了干系?
公开资料显示,整个2019年,证监会及地方证监部门对资本市场各中介机构发出了超过200份罚单,其中超过40家券商领到罚单,主要被罚原因集中在未勤勉尽责、内部治理不完善以及自身业务风控不严等方面。
因此,有很多市场人士和业内专家预计今年监管层会将强化券商等中介机构责任作为重要监管方向,从严监管。
实际上,新修订的证券法也特别明确了中介机构市场“看门人”的法律职责。规定证券公司不得允许他人以其名义直接参与证券的集中交易;明确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及其直接责任人员未履行职责时对受害投资者所应承担的过错推定、连带赔偿责任;提高证券服务机构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的违法处罚幅度,由原来*可处以业务收入五倍的罚款提高到十倍,情节严重的,并处暂停或者禁止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等。
华创证券关于网红概念龙头股“星期六”的现场会尴尬“翻车”,真董秘现场质疑,假高管无处遁形,受此影响周四“星期六”一度大跌8%以上。就在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要从严监管、严格内控的背景下,券商闹出这样的笑话,让投资者怎么去相信“看门人”的水准呢?
本文为|金融投资报jrtzb028(微信号)文章|
未经授权, 如需转载,请联系金妹儿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本报法律顾问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华创证券研报》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华创证券研报、上证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